第一篇:王克成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兴义市丰都街道办事处龙塘小学 王克成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要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开发者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
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教书匠”转向研究者,促进以学生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健康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中进行充分的情感及信息交流,这样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使学者胜任愉快,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常用
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时,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学习的材料感兴趣。因此,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是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动力。从激发兴趣,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着手,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自主参与的潜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例如,我在上《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石拱桥,由学生怎么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石拱桥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营造了氛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就更强了。此外,在教学的外在形式上,可运用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还可通过开设语文鉴赏课、举办知识竞赛活动、编排课本剧等形式,丰富自主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自主的兴趣。
四、创设富有感情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心灵碰撞中发展语文能力
有人说过:“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 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我们要创设一个感性的课堂环境,引领学生以情悟情。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传情载道的媒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手段之一,对优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
活动是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活动对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对学习潜质的培养,而且语文教学最具活动潜质,课内课外,听说读写,点点面面都可以使学生活动起来,使语文灵动起来。在教学中可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如“我就是我”自我介绍会,“谈人生”诗歌朗诵会,“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等一系列综合活动课。这些语文活动课既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陶冶了文学素养,丰富了业余生活,又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地继承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于自主创新教学的思考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使得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满堂灌”,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而真正的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老师去启发、点播和引导,作为教师,我们想着应该如何为学生服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采取种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精巧地导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与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可激情引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真正成为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例如,在布置学生预习《葡萄沟》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从地图上找到新疆,然后了解新疆有哪些特产,从而让学生知道葡萄是新疆的特产。并让学生说说对葡萄、葡萄干的了解,学生们踊跃发言,介绍了葡萄的生长、品种、口感。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无疑是为他们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我在新授《小镇的早晨》时,在导入时,我先用课件出示美丽小镇的图片,先用精美的课件激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例如,在学习《特殊的考试》这一课时,当我问学生小白兔为什么通过考试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小白兔很可爱;有的说小白兔爱卫生;也有的说„„对于这些回答,我都给予了肯定,并且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来表演课文,学生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懂了课文,学会了做人。
三、尊重学生,让学生做自信向上的学习主人。
自主创新教学的评价应当站在发展性评价的角度,重视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例如在教授《田忌赛马》这一课时,在指导这一课对话部分朗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田忌、齐威王、孙膑的话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人物的语气,有的学生用自信的语气读出了孙膑的语语;有的学生用霸道的语气读出了齐威王的话语;有的学生用沮丧的语气读出了田忌的话语,而有的学生却语调平平,对于这些,我都给了肯定,但又适时的分析了一下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们根据人物的性格再进行诵读,通过这一环节的点拨,学生对课文又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所以再次朗读时,学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通过这一环节,让我明白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这样学生才会自信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四、重视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坏境中学习。自主创新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从“依赖他人”的被动学习转为自己探究学习。学生怎样才能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呢?这就要老师适时的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表扬中自主的去学习。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课堂上创设情
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还应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探索发现,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点滴见解:
[b]
一、培养预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b]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抓好预习,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每组课文都有“导读”、“预习”或“阅读提示”。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我在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时,采用课内指导的方法,在预习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认真地预习新课。对他们的表现,我及时表扬鼓励。这么一来,学生预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外也能主动地预习好新课,自学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b]
二、建立和谐关系,创设学习氛围。[/b]
教学时,应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以学生的身份与学生共学。多放手,少控制;多鼓励、少批评。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预习,课堂上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的?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我轮流到中间充当每个小组的成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同学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我惊喜地发现:大多学生都能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入手,展开议论。班上的后进生也都开“金口”了。这样,同学们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强了,思维也活跃了,那节课确实上得蛮成功的!
[b]
三、精心设计教法,学生学得轻松。[/b]
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如教学《林海》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时,我相机在黑板上画“云横秦岭”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秦岭高大、险峻的样子,再画出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与之对比,温柔的特点跃然呈现脑海中,形象地感知大兴安岭“温柔”这一显著特点。这样,变难学为易学,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大家都“跃跃欲试”,纷纷动手操作,把两幅简图画在笔记本上,自己比较、领悟。课堂上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b]
四、鼓励学生质疑,肯定独特见解。[/b]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教学上还应鼓励学生质疑,并且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独特见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提出“战士离敌人这么近,而邱少云身上燃烧时发出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火势这么猛,作者与邱少云这么近,这火为什么只烧到邱少云自己呢?”再如,《鸟的天堂》一文,学生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鸟的天堂现在到底又怎么样呢?”对古诗《泊船瓜洲》,学生提出“为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不用„过、满、到、临、吹‟等字呢?”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不管他们提得中不中肯,我都很高兴,肯定他们善于钻研,深思乐问,富有创新的精神。同时,我也很乐意当他们的导师,为他们释疑解难。
[b]
五、教给学习的方法,及时给予赞赏。[/b]
由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不同,因而学习方法也各有各的特点,教师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教给学生学法,鼓励其用自己喜欢的学法学习。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对于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用什么方法都行:反复朗读体会可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可以;同桌合作讨论也可以……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有了这样的宽松,学生学习就变得主动、活泼了。由于发挥了特长,因而学习效果较好。
不但如此,课堂上,我采用多种表扬方法:或用赞许的口吻:“你的想法真棒!”“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老师相信你能行的!”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摸摸小脑袋,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发展人的角度认识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做到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动口、动脑、动手,轻松、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自能读书,提高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刘象卉
现行语文教材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把握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引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1、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我在教学《美丽的“三潭印月”》时,自始至终贯穿了读。在导入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三潭印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感知后,我再叫他们带着几个问题逐段朗读:哪段在写三潭印月美丽?哪段在写“三潭印月”名字的来历?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哪些地方能体现“三潭印月”的美丽和人们的喜悦。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又有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总之,要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不断提高读的质量。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对西湖的“三潭印月”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产生了喜爱之情。
2、课堂上注重积累,少灌输。
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
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内驱力。比如:教学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学了《傲霜篇》,我问学生:“菊花有哪些品格?你最喜欢哪个?挑你喜欢的一段读读背背。”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兴致盎然地大声读起来,背起来。课文《石榴又红了》课后让学生表演出来,这要求学生能熟记课文,如果靠死记硬背来记住课文,学生肯定兴趣不浓。教学时,我紧扣习题,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并且亲自参与到学生中去。学生自由分配角色、自由表演,个个兴趣高涨。课文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学生仅仅积累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而今语文教材就注重了这一点,每单元都有一篇优美的选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只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充分体现实践性,为学生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
语文分为“吸收”和“倾吐”两部分,吸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倾吐”。语文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因此,训练“倾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读中迁移,多为学生提供再现课文语言的机会。
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语言,即经常使用的语言;一种是消极语言,即积累了而没被使用的语言。学生读了教材,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如果是长期储存,而没有运用的机会,那这些语言就在孩子们的语言仓库中退化为消极语言。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运用的积极语言,让所学的教材语言能经常得到运用。
(1)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教师在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在教学《富饶的海洋》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洋是富饶的?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中,我在一旁倾听着,并给予指点。在交流时,我又让学生讨论:未来的海洋是怎样的?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运用了语言。
(2)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寓言故事《自相矛
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演一演。课堂上他们即兴表演,表演时不仅运用了课文语言,还进行了再加工。把卖矛、盾的人和围观的人演得栩栩如生,所说的话有的是课文中没有的。由此可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并进一步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2、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写作是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很多学生头脑中积累了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但碰到无内容可写,无深切体会时,搔头摸耳,举笔维艰。这是我们长期进行命题作文训练的缘故,其实,它并不是最好的训练形式。新教材“语文生活”板块的设计将各具功能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互相配合,融为一体,实现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学习的整合。教学中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演讲、调查、讨论、表演、朗诵、采访、介绍、辩论、探究、策划等。让习作与活动同步,在活动的基础上,把习作融于其中,使口语交际、习作与综合性学习得到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写日记,多做自由命题的作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教材彻底扭转牵着学生走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五篇:论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姓名:黎应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 兴趣 主动 学习探索.参与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与学,师与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学生的头脑被看作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仓库”。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谈不上主体的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授人以鱼,饱餐一顿,授人以渔,却可受用一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没有兴趣,学生对知识感到 索然无味,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冷冉在《谈情知教学》一文中讲得十分清楚:“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有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有没有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兴趣是少年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少年儿童主动探索知识面的心理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如在新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当中,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讲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动画《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正走得口干,路过一片瓜地,八戒迫不及待地想跑去摘西瓜吃。唐僧说:“想吃瓜可以,我得考考你们。”“你说!你说!”徒弟们七嘴八舌答道,“那摘8个瓜,我们4个人平均每人吃几个?”唐僧问。“2个”徒儿们答道。“那摘4个,平均每人吃几个?”“1个”徒儿美滋滋地答道。心想,这下有西瓜吃了。“现在只摘两个瓜,平均每人吃多少个?”“半个,半个”“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这下,徒弟们都傻眼了。是呀!“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别急,上了今天这堂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答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师生之间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教学活动,并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快感和乐趣,也因此热爱自己的老师,迷恋老师所授的课程。
二、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信息在师生间交流与反馈是否顺畅、及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一改过去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多给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要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探索与实践的空间。
1.让学生多说,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运用知识,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教给学生解题的窍门、绝招,结果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熟练地灵活运用知识。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我们教师讲完新授知识后,尤其是难懂的应用题,应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先个别说,再同组说,人人说,多给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发言中思维得到训练,并逐步提高解题说理能力。学生有了说的机会,必然会注意听,认真想,主体主动参与使教学活动亲切、和谐、轻松、自然。
2.让学生多动手。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有助于枯燥的概念、算理等知识的理解,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如低年级的进位加退位减,倍数关系的理解,都可借助小棒的操作,几何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认识等许多知识都应该让学生亲自用实物操作并从中获取新知。例如,讲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可以用自带的工具,圆柱形的药瓶、饮料灌等,把可代表圆柱体侧面积的商标纸取下并剪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它的长与宽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兴趣很高,不但顺利地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还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能得到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动中求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教给了学生一种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活泼、轻松,学生很乐于接受。
3.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脉博,把学生吸引到参与问疑解题过程中,并使学生在参与思考过程中,学生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锻炼思维、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例如,在学完倒数后,让学生讨论,任何数都有倒数吗?学生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都用所学知识证明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动脑筋,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做题总能有根据,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与讨论时间,问题讨论出结果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4.多给练习时间。练习是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发展、深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每节课,应使每位学生都有练习机会,习题设计要有层次,除全班学生必做的基本题外,还要出一些适合优等生的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提高,还可设置手势题,这样的题反馈及时,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练习题型要多样,难易要适度、重点突出,学生通过十多分钟的练习,应能掌握本课所学重点为宜。
三、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让学生从“学会”变“爱学”“会学”让教师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成为互相交流的参与者,在学生尝试学习初期,教师的指点应详细一些,明确一些,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学习。看书质疑,让学生掌握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每堂课讲完,应留给学生一定看书时间,并给学生提供质疑解疑的机会,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进行有意识的学法引导,日积月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逐步形成。
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从被动待“灌”的位置调整到主动索取知识 的位置,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得到探索创造的能力,使创造素质在人生长河中长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