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欣赏《蝉虫歌》《跳月歌》
欣赏《蝉虫歌》《跳月歌》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综合课 教学内容:
1、欣赏《蝉虫歌》
2、竖笛演奏《跳月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欣赏《蝉虫歌》、感受侗族大歌的和声效果。
(2)通过用竖笛演奏《跳月歌》,切身体会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录音、观看演唱视频,体会侗族大歌的演唱效果。
(2)通过音程吹奏、分句吹奏、慢速吹奏等练习方式学习演奏《跳月歌》
3、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侗族音乐风格特点。
(2)能够熟练吹奏《跳月歌》,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资料、键盘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听赏法、模唱法、引导法、启发法、鼓励法、讨论法、参与法。教具:键盘乐器、打击乐器、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知道这是那个民族的服饰吗?你知道什么是侗族大歌吗?
二、学习新知:
(一)欣赏《蝉虫歌》
1、音乐知识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一起观看的视频音乐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想一想——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
(1)聆听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1)教师简介侗族大歌的有关知识。
(2)仔细聆听歌曲,尤其是歌词,想一想:歌词有什么特点?
(3)聆听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中,人声模仿了哪些自然界的音响?
(4)讨论并总结: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有哪些?
(二)欣赏竖笛演奏《跳月歌》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彝族的《火把节》,这节课我们接着欣赏彝族人民给我们带来的《跳月歌》
(1)聆听录音,思考:这首乐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主奏乐器是什么?(2)老师讲解八五拍的有关知识。(3)竖笛吹奏音程练习。
(4)观看演奏视频,注意演奏指法。
(5)随音乐边看谱边划拍子,注意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6)慢速吹奏乐曲,注意音准和休止符。(7)用欢快的速度吹奏乐曲。
(8)根据音乐创编几个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跳舞,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9)请同学们分组表演,一组跳舞,一组吹奏竖笛。
三、反馈矫正、拓展延伸:
1、学生们交流沟通,总结所学。
2、根据所学积极模范视频中的舞蹈,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采用绘画、舞蹈、配打击乐等各种方式展现乐曲所表达的音乐意境。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领略到民歌的博大精深,通过探究我们了解到民歌是音乐的源头活水,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坚信,民歌随着时代的步伐会走得更潇洒,步履更轻盈,更加繁荣昌盛,根深叶茂,希望同学们会喜欢民歌,让民歌永远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五、进行下课礼式 教后记:
本课学习了西南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学生积极性高,能很好的感知音乐,借助乐曲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学生们能够根据学到的内容总结下自己的所学,树立学习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篇:《蝉虫歌》教案
蝉虫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乐从的自然条件、经济特色及其发展。
2、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自我的能力。
重点:
培养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表现自我的能力。
美德育渗透点:通过歌曲的学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
教学流程:
引入: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课件展示乐从景观(自动切换放映)。
一、侗族简介
二、聆听《蝉虫歌》
要完整地聆听全歌,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认识歌曲的体裁形式——混声合唱。对这首合唱来说,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它包括了哪些声部及合唱中的领唱形式。
可以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复听时要引导学生着重体验、领会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三、乐曲分析
《蝉虫歌》的歌词较短。从实质上看,这种歌的衬词要比歌词重要的多。因为其衬词部分才是歌的主体。通常,歌手们要凭借歌曲的优美的旋律及令人遐想的和声来展示自已动人的歌喉及高超的演唱技巧。这首歌采用了支声性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歌曲的主旋律有时在第一声部,有时又在第二声部。因此,演唱者既要演唱主旋律,也要以和声去伴合主旋律,从而表现蝉虫在树上鸣叫的情景。
《蝉虫歌》是一首女声合唱。第一声部由2—3人领唱。整个合唱的音色,给人以明亮、柔美、清雅的印象。
四、侗族大歌
侗族人民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其语言属汉藏语系。侗族人多通汉语。侗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侗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按演唱体制及社会功用分类,侗族民歌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几大类。在侗族中,“大歌”含有古老的歌、很长的歌、很大的歌等意思。因此,“侗族大歌”可以理解为结构庞大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侗族大歌可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及“叙事大歌”三类。其中,声音大歌是“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的大歌”。这种歌的歌词较短。一首歌通常有两段词,多的也不超过五段,每段歌词也仅有三、四句。它的主要特点是:每段歌的后半部分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持续音衬腔。侗族人民把这部分视为声音大歌的主体,常常要使用“循环呼吸”的方法来演唱。声音大歌往往对自然景物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与刻画。蝉鸣声、杨梅虫叫声、山羊跳跃的形象、小河蜿蜒流水的情态等。
五、归纳总结
第三篇:《跳月歌》教案01[最终版]
《跳月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积极参与表现活动。2.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2.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相一致。
教材分析
《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阿细人之中的一首舞歌。每到节日盛事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在山谷空旷的草坪上或松林中,点起一堆堆篝火,并围在旁边踏着特别的5/8拍舞步,尽情唱歌,阿细人的月光聚会就被称作“跳月”。曲调多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旋律活泼、跳跃、生动,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2.教师介绍乐曲相关内容
(1)教师:今天我们将随着音乐去走访少数民族。(出示彝族人民生活图片)你们认识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回答。
(2)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传说动画)(3)介绍“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
二、欣赏乐曲
1.初次聆听音乐《跳月歌》,边听边思考:音乐声中,你来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情景? 生:音乐欢快、热烈,使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跳月”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据说“跳月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在很早的时候,阿细人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打了九天九夜还打不灭火,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就不断地换着脚,或单只跳着打,后来大火终于扑灭了。为了庆祝胜利,大家吹笛子、弹起三弦、拍着巴掌、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舞。那笛子的声音,意思是“快点来啊快点来!”三弦的声音意思是:“前进!前进!”“打火!打火!”对这种舞蹈,阿细只简单地说:“跳”。“跳月歌”是汉人看了以后给起的名字,以后便慢慢流传开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就让我们再仔细听一听吧。
2.再次聆听《跳月歌》。你能哼唱出乐曲中重复最多的一句旋律吗?教师指导学生学唱主题旋律句,并拍打节奏感受乐曲特点。指导学生在主题乐句结尾处加拍手两下或加衬词呐喊声,以便为下面的舞蹈动作做准备。
3.学生拍打节奏感受乐曲特点。再次聆听全曲,教师指导学生在主题乐句结尾处加拍手两下或加衬词呐喊声,以便为下面的舞蹈动作做准备。
4.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主题旋律在不断反复,而演奏的乐器经常在变换。(播放《跳月歌》动画)你能听出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吗?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弦。(三弦简介)
5.师: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龄的人„„
6.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跳月歌》舞蹈创编视频)
动作要领: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蹬脚的同时击掌两次并喊嘿嘿。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蹬脚的同时击掌两次并喊嘿嘿。
7.随音乐与老师一起舞蹈,或分小组表演不同场景的舞蹈。
三、拓展学习
1.欣赏《跳月歌》(吕薇演唱),了解同一音乐作品可以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2.欣赏《彝族舞曲》和《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不同内容的彝族音乐。
四、课堂小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也正是随着《跳月歌》走进了彝族山寨,现在就让我们加入到他们欢快的舞蹈行列中一起跳起来吧!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第四篇:湘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下册蝉虫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九课《蝉虫歌》
教学设计
黑井镇小学 李长恒
教学内容:湘艺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九课《蝉虫歌》(演唱)教学目标:1.在听、唱等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合作。
2.了解和学习循环呼吸的合唱方法。
3.同伴合作生动地演唱《蝉虫歌》,体验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合作演唱《蝉虫歌》。教学难点:合唱时各声部的音准把握。教具: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发声练习)
1.音阶练习(加入柯尔文手势):
(1)课件出示柯尔文手势音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把它唱准确吗?(指名试一试)。
(2)同学们请你用“嗯———│”的形式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加上柯尔文手势;“噜———│”的形式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加上柯尔文手势;“啦———│”的形式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加上柯尔文手势。
(3)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音阶,加上柯尔文手势。(声音由低到高)2.模拟小虫子、流水、鸟类声音(循环呼吸的合唱方法)
(1)同学们,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各种小动物、流水、风声也是一种音乐。你会模拟那种声音,学一学给大家听听好吗?(雨点敲击房顶 噼里啪啦;油在锅里 滋滋;小鸟叽叽;蜜蜂嗡嗡;老鼠吱吱)(可以用 “4/4 × × × ×│ 或者 2/4 × ×│”的节奏形式)
(2)教师适时选择一种模拟声音,比一比看谁唱的时间长?(3)怎样才能把这一个声音唱的更长能?(多人合作同时唱,自由换气后接着唱)板书:循环呼吸
3.模拟练声的同时,加入歌曲《蝉虫歌》第二声部5—12小节音节。(2/4 6— │6— │6— │6— —│6— │6— │6— — │哎6— │)........
方式跟唱。
3.歌曲后半部分模拟声音练习。刚才学习了“循环呼吸”的演唱方法,现在大家划拍来试唱一下第5—12小节。注意,快速吸气后跟上大家。
4.划拍试唱完整的第二声部。
3.合唱反复练习。(1)先感受每个声部的第一小节,老师用琴声给学生感受音高;(2)划拍合唱。
六、打击乐器伴奏
如果加入我们常用的打击乐器,歌曲会变得更加好听,下面我们就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我们伴奏歌曲吧。
1.简要说明:“双响筒”打法一拍敲一次。2.尝试用“双响筒”为合唱伴奏。
七、小结
欣赏原生态侗族大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侗族大歌中显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若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找一些有关侗族大歌来欣赏。
第五篇:秋歌诗歌欣赏
思绪被风悄悄吹乱
秋阳,汇聚成心底的一抹温暖
几朵叶儿风中悬舞着轻盈
天空澄澈,浮云几片
沿一条溪边小路静静的走
浅风将心事遣散,叶子蝶一般飘落
——盈盈秋水,斑斓秋韵
谁说秋天只有忧郁、萧瑟!
季节把一砚朱墨打翻染红层林
风起时,撒下一地静美
像在秋深处种进一颗颗跳动的心
到春天却绽放出一树树明媚
蓝天,白云,红叶,黄花·····
秋天或许并没有那么多悲伤
但总被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
吟成一阕阕流泪的诗行
秋深了,时光在指缝间穿梭
一些爱过的人,做过的事
都蛰居在柔软温润的心底
于回味中开出一朵朵不朽的惊喜
多少美丽的故事在这秋色里流连——
风过,轻轻;雨落,翩翩
谁打马过谁的城,谁又成了谁的念
水色年华里,谁谱了一曲永恒的眷恋?
秋仿佛人心中的精灵
心凉,它也凉;心暖,它就暖
在心的画卷上着色阳光
秋就永远不会凄惨!
把怀念、向往和淡然写进秋天吧!
多年以后我们老了,也可以倚暖暖秋阳
看云的飘逸,叶的纷谢
慢慢地,品一段人生悠悠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