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我永远的追求(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7:4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魏书生,我永远的追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魏书生,我永远的追求》。

第一篇:魏书生,我永远的追求

魏书生,我永远的追求

魏书生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当代著名教育家,被誉为“现代孔子”。他务实高效的工作方法震惊了整个教育界的目光;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极具前瞻性和操作性,引领当今新课改;他始终敢于、始终能够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事实,检验并证明了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生命力。“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感受。多年来,我也读过了魏老师的一些著作,了解了魏老师的许多事迹,学习了魏老师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工作、生活、为人处世上都受益匪浅。可以说,是魏书生改变了我,成就了我。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学习感受。

一、学习魏书生,首先要学习他的敬业精神

魏老师说:“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快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快乐,于是教师收获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正是基于这种对教育的理解,他才那样强烈要求当教师,他的工作热情、干劲才那么高,工作才有惊人的效率,教学与管理方法才那样科学、那么有创意,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正是基于这种对教育的热爱,他才认为教书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学校管理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也正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他才肯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我也正是学习了魏书生精神,才成长了自我,提升了自我,每当听到学生的一声问候,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听到学生的琅琅读书声,看到学生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心中就充满快乐。正如魏老师所说:“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因此,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宏大事业,以干好本职工作为最高理想;不见异思迁,不得过且过,经常想到自己工作的重要,自身责任的重大。只有这样,排除一切杂念,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才能实现你的“最高理想”,才能生活得幸福快乐。魏老师还常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热爱是他自我发展的秘诀,也成了我的自我成长的秘诀。

二、学习魏书生,其次要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魏书生老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我们主要要学习他的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等。如:魏老师认为:“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习惯的行为。”学校是什么地方?“学校就是将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社会人的地方。”当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自然人来到世上时,学校需要教会他一些良好习惯,让他走到社会上时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果学校只教会学生知识那是教育的错误;如果学校只教会学生学习那是教育的失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他步入社会后知道如何做人,怎样做事,这才是教育的醒悟。学习魏老师的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洗脑的过程,学习他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也就是一遍遍换血的过程。通过学习,能使自己脱胎换骨,通过实践,更能使自己的教育青春重新焕发生机。

三、学习魏书生,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的民主管理方法 从魏老师的著作和报告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民主是他的管理之魂。魏书生的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树立的服务的观念,当老师的为学生服务。第二是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第三是发展每个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第四是决策过程多与学生商量。他认定自己不是学生的权威,只是他们的助手,是帮助唤醒他们心中的求知欲的。他说:“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思考问题,班主任才不至于做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的蠢事,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俯下身子给学生‘当牛马',把学生高高举起”。魏老师还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我也经常实践了“商量商量”的办法,效果确实好。学生违纪了,与学生商量,一方面让他认识错误,懂得违纪了应承担责任,应接受必要的惩罚。另一方面让他主动提出接受惩罚,罚得他心悦诚服;班规制订与学生商量,班级活动与学生商量,评优选好与学生商量。通过商量,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思想上的自育能力,学习上的自研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言行上的自律能力,体育上的自炼能力。”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我们常常看到,做领导的,总是命令下属去完成什么,做教师的,总是指挥学生去从事什么,做家长的,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知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于是,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的琴弦就会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共振。因为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我们做班主任的,凡事多与学生商量,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你的助手,这样工作轻松了,烦心事少了,工作也就快乐了。

四、学习魏书生,更要学习他的科学管理手段

在认真研究了魏书生老师一系列教学经验后,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不可能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其中“自我管理”是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核心。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设计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魏老师的班级管理特色主要是:①全员参与,相互制约。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②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③管理教学,相互结合。魏老师的班级管理中包含有大量的教学因素,管理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魏老师的许多科学管理办法中,我实践得比较多的是:“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个学生的助手”。“学生能干的事教师别代替”。“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斗争”。“让学生锻炼吃苦”。“多和学生商量”。“把桥的另一端建在后进学生的实际水平上”。魏老师的管理方法还真灵,近年来,我不仅模仿过魏老师的一些办法,同时也创造性地设计了符合我们实际的许多办法。因而,我也成了优秀班主任。

五、学习魏书生,还要学习他的为人

魏书生教育工作之成功在于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们要学习魏老师的为人。魏老师关于“人”字结构的理解可能就构成了他的全部人生哲学。他认为“人”字结构有三层含义:一是“长短”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总盯着别人的长处,也不要总盯着自己的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之发扬光大才是做人的真正意义。二是“上下”结构,每个人都有上坡之日,也都有下坡之时。人都有年轻、胜利、快乐的日子,也会有年老、失败、痛苦的时候。正确认识上坡时的得,正确对待下坡时的失,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傍徨迷茫。把你遇到的一切困难和磨难都看成是对你的帮助,你就能从中体会到幸福、快乐。三是“协作”结构,每个人都需要与别人合作。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那么这个世界将会灭亡。魏老师对教育的理解可谓大彻大悟,因此找到了教育的真谛,对人生的理解同样深刻透彻,所以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成功的人生经验可以说是一部大百科全书。给我的启示真是太多太多,他的名言也就成了我的座右铭:“看不到别人的短处,自己并不失去什么;但是,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自己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困难,乐观者则在每个困难中都看到机会”。魏书生老师是教育大师、教育之神,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学习榜样,也是我们每个班主任的努力方向,也许我们追求一生也无法达到他的境界,但如果能略学一二,或许我们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灿烂。

第二篇: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听王敏勤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27号。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人王敏勤教授不远千里,来到我们青州市旗城学校,他在我校停留一天半的时间,给全校教师作专题报告,并听四位教师的课并进行点评,系统诊断、指导我校的课堂建设。据说,今年正月初八以后,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始终在全国各地讲学和现场指导。去年他一共飞了56个航班,当然更多的还是乘高铁出行。有时一次在火车站取17张车票,仅去年暑假,他的足迹就遍布了1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西藏、贵州等边远省区。作为和谐教学法的创始人,他每到一处都对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活动和三级建模工作进行指导,受益者甚众。

聆听王教授的“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的报告和对老师们的评课,短暂又充实的一天多的时间,让我重新领悟了课堂教学的魅力,收获颇丰,感触极深。

王教授的怎样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整体构建、对教材整体贯通把握的必要性等等观点都深深吸引了我。怎么样评价一堂课,如何结构一节课,对我的教学带来新的方法。高效课堂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和谐教学的课堂模式为: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达标测试、课堂小结。根据学科的不同、课型的不同、授课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深浅不同,课堂模式可以渗透教师本人的思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自主的;也只有学生真正的拥有学习的自主权的时候,学习才可能高效。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建构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者。他的观点里体现出了两点:一是每堂课要有既定的目标,师生共同努力达成既定目标;二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持续发展。

“知识树”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极有意义。每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每一单元的教材内容时,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不仅画“单元知识树”,还要画每节课的知识树。这是所授知识的整体轮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每册书、每个单元、每节课的重难点,编者意图,教学目标等,并用知识树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这样既能使所教的教材内容有条有理,并且能促进所教的知识点不易疏漏。“知识树”是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它以其形象直观,脉络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一种好的方法。“知识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整合教材提供了直观性的素材。

怎样打造有效、高效课堂,课堂上高效率,课后低负担,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在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而忽略其在课标学段中的要求,忽略其在整体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树”的模式来帮助教师建立知识网络,并以此打通知识与知识、能力与能力、情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的课堂真正落脚点还是课堂,如何让师生轻松、快乐的

教与学,并让学生在45分钟内掌握知识并转化为能力。每个单元的开始也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告诉学生,学完一节教材或者一篇课文,还要及时回归上位系统。这样知识在头脑中总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这个自学指导实际上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明确方法(在自学时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思考哪些问题),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的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大大的提高了。

真正的高效课堂,首先提倡老师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当堂解决所有学习问题,这也是自己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愿意占用学生课余的时间和精力,只不过因为个人能力水平有限,课堂设计不够精细,大多数学习自觉性欠佳的学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其次是师深挖教材,依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组织教学,但不要过于依赖教参,沿用别人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是课堂的检测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王教授提出的不管初一还是初三要堂堂扣中考,这是非常的做法,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大有好处,课堂检测的成绩是判断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标准,对于部分教师提出的课堂无时间检测反馈,还提出来展示答案,学生互批,发现问题,即刻解答的可行性建议。

王教授说倡导的学生分组方法,也非常值得学习,首先,同桌的2人小组,便于讨论问题,其次,4-6人一组的大组讨论,再次是全班的合作讨论。学生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决,而是让学生通

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也避免了差生的形成,差生产生实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很大。王教授对于差生产生的例子形象生动,孩子就像是在斜坡上的小瓶子,作为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向上拉瓶子,而不能对小瓶子置之不理,更不能推瓶子。

王教授平实的语言,执着的教研精神,永远不脱离课堂的教研精神将久久难以忘记。

通过本次学习会,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今后教学活动中,要科学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系统设计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堂生活、认真改善课堂行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大胆尝试,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高效课堂,真正做到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

第三篇: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范文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有自我专业追求。但仅有追求是不够的,还要体现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到专业提高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关键词:特级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一、启程──自发追求

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我来自农村,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因此,几年里我没有停止过恳求领导,要求岗位更换──教我最喜欢的语文。1991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打杂”的五年,使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我也会不自觉地把音乐、美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整合到语文教学中。

(一)靠“韧”劲学习

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我,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后来,上网阅读也成了我学习的一部分。无论工作怎么忙,我都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名著、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占据了家里四面的墙壁。《南方周末》《人民教育》《书屋》等报纸杂志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侣。从23岁到32岁在作为居家女人最为辛劳的时期,我利用9年的时间,从函授的专科一直读到师大研究生课程班。记得报考中文函授本科的时候,我每天下午5点钟到师范学院进行补课学习,晚上9点钟到家后,再给孩子做第二天上幼儿园的菜,有时还要备课,或者给学生改作业。之后,我再复习成人高考的内容,直到半夜才睡觉。半年下来,我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文函授本科。几年来,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

(二)靠“闯”劲实践

日积月累,书读得多了,听得也多了,我越来越感悟到: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有领导、专家指导的公开课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快车道。于是我找到校长要求上公开课。工作了30多年的李校长,从没有见过自己争取上公开课的教师。他告诉我,要先在年级组内练练,然后再说。于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我都特别积极地参加。除了年级组内老师的帮助,我三天两头请领导、专家听课,每一次接受领导评课我都郑重地把本子打开念道:“上节课里您告诉我有以下几条缺点,您看这节课我改了多少。第一条„„第二条„„”我经常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回家细听,把发现的问题记在心里,争取在下堂课改进。1992年我终于有了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执教《王二小》。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第二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后我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在我眼里,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我可爱的学生„„由于太投入,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可是课还没讲完──于是我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由于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感染,真诚的师生交流,加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感人歌声,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从此一炮打响,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市级、省级公开课中得到历练。平常,我努力把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来要求自己。久而久之,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和1997年,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三)靠“恒”劲积累

不断的积累已经成为我的自觉行为。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教育心得,哪怕是几十个字也赶紧记下来。另外,我在“教育在线”网站经常粘贴自己的豆腐块,以便和网友交流。几年来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出版了《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在清华附小两年中,我和教师们一起大胆实践,勇于尝试,每一次听课后都给教师评课,努力做到优点说透,缺点不漏,策略给够。到年底听了500多节课后,我给76位一线教师,每人写了一封长信,结集为《教育的对话》──总结我和教师交流中的收获和思考,并发给他们作为我的工作总结。这种交流的方法让教师有了一些感触和思考,我和他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了解,共同鼓励,一起成长。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跋涉──自觉尝试

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作为语文教师,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奠基,是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1994年下半年,我新接了一年级五班,在这片“自己的园地”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我的学生以及其他科任教师一起用心经营了六年。

(一)超越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我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于是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六年中,在积累内容的纵深递进中,学生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平均每个学生的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将读书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教育部推荐给学生必读的书目等。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语文知识,而且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

再比如,六年里用自己编辑的《诗词300首》,我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从而抓住了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马失前蹄”,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我开导他的第二天,他送我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朦胧,成绩难留心中。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春梦。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诗的琴弦,可以说,融会在书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都成为学生建立人生终极关怀的永恒资源。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人民教育》在1999年第二期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讲了《一夜的工作》《为人民服务》等课文向作家领袖提意见的鲜活事例。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我们自豪,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厚,可我们却痛惜地看到一代又一代人人文素养越来越单薄。我,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将来怎么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二)超越课堂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我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

因此,我的语文课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六年中,我请学者教授专家来作讲座、答疑;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体育表演,口头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等。我还经常和学生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进行热点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同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于是我每学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辑杂志,迄今已编有《萌芽文集》《创造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亲近大自然,触及社会热点、焦点时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认。

超越课堂,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一封封故事真实、感情真挚的家长来信,从《莘莘学子话艰辛》到《书的故事》,从《不堪回首的文革》到《孩子,我正在看着你们呢》„„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父子隔阂„„同学们觉得来信的家长虽然是事业的强者,人生的英雄,但又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不像电影小说中的人物那么遥远,而恰恰是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这样,一封封学生的《望星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永恒的伴侣》等回信,带着滚烫的泪,含着浓浓的情传到家长的手里。且不说学生怎样情动辞发,妙笔生花,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单就精神世界的启迪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和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提出希望,有的提出建议,有的赞叹不止。梁大为的妈妈读着那些理解、支持、鼓励的信不知哭了多少回。张继扬的爸爸一篇一篇回味着孩子们给他的回信,并利用双休日把亲戚的孩子叫到家里,把回信当做教材教育孩子们„„最后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生自发编辑一本集子──《发现父母》。相信,这份精神礼物将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丰碑。六年级的下半年,我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75个孩子写了75封心灵对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用六年里发生的小故事进行叙说。从写给赵航平的《想念你优美的声音》到写给黄杉的《努力吧,石头会变成钻石》;从写给宋宇庭的《擦干眼泪你会变得更潇洒》到写给谢瑶的《你拥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学生以自己的爱回报了我的爱──从齐林的《让生命闪光》到宫策远的《点亮一盏心灯》,从孟楠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到《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封封纯真、感动、感激,甚至提建议和意见的信都化作了爱的翅膀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所有的感觉都沉淀成一句话:“当老师,值!”

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为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超越教师

“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如何让教师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呢?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学习,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呢?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实现超越的成功。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首先,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其次,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么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我们追求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谱写思想冲破牢笼的教育诗篇。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记得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想让学生心中永远树立邱少云这位著名战斗英雄的伟大形象。于是抓住课文中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邱少云精神的词语,在挖掘了“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抓住“半个多小时”思考:“烈火刚刚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当他疼痛难忍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时又是怎么想的?”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有的说邱少云想到了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的生命;有的说邱少云太伟大了,他一定在心里高喊“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有的说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一定会想,这点痛算什么,我才不怕呢。正当我非常激动地准备和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话时,有个学生却说话了。他说:“要是我的话,那非疼死我不可,我想火刚开始烧的时候,他坚持住了,真是了不起,不过火烧到一半的时候他有可能就昏过去了,那么他后来什么也没有想。”又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我曾被水烫过,疼痛的滋味实在难忍,那么火烧的感觉会更难受。如果说他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没动一下的话,他心里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肯定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是凭着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意志,他坚持到了最后。”还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让我们猜邱少云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好。其实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就会很感动的。本来读的时候想掉泪,可是一分析就没有感情了”。还有的同学奇怪地质疑:“邱少云他们是先遣部队,埋伏在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大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了子弹和手榴弹,那么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品被烧了那么长时间,怎么没有爆炸呢?”一个悲壮的画面被拆卸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激情没有了,变成了一个个困惑,一个个怀疑。我呆住了,面对英雄,教师会认为他们是神,并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才不接受你的看法呢。的确,神是遥远飘渺的,而人的情感却是相近相通的。由此看来,靠老师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想,去悟,去创造才是最可靠的。

可见,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是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综上所述,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体能的、知识的、智慧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为生命奠基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凭着全心全力的付出──天道酬勤,我登上了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台阶。1998年被吉林省命名为教改典型。2000年,省教育厅为我召开了《窦桂梅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2001年10月24日,我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走进人民大会堂,作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人民教育》全篇刊发。

理想的风筝飞得高远,是由于实践的线索柔韧。因此,教师专业探索表现在“思想的技术”也好,“技术的思想”也罢,都必须是“紧贴地面而行”。与其描述千万遍花儿的美,不如让自己一瓣一瓣地开放。

三、探索──自悟提升

如果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尝试通过“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每一个“主题”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脚印,并构成学生的成长道路,成为其人生轨迹。

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我调入北京这“百川汇合”的教育入海口,来到教育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海淀区,工作于清华附小。面对新的校园,新的领导班子,我在这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实验区,一次次经历观念的洗礼,理念的撞击,实践的研讨,短短两年里,我的教育生命再一次注入了成长的活力,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提升。

(一)为什么提出主题教学 我想,《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之所以能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并成为清华附小的教学理念,是因为它改变了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现状。无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还是从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的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回顾以上六年的语文教学探索,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全部的热情,在教学中增设了大量的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并且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实现对教材与课堂的超越。但我的课堂教学还只限于改良层面,而且总有那么一点“茶壶里面翻波浪”的味道──我感觉到,自己当然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是从课外打包围战,而未完全进入主阵地。

回顾自己的学校生活,检索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如目不暇接的“满汉全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些“片断”知识不是被遗忘就是无法与其他经验作链接。尤其是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昨天的知识和方法在今天新知的浪潮席卷之下溶解了,猛然间,我觉得所学内容变成一场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学校的业务校长,我深深懂得: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中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目前我面临的任务不光是教学实践,还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创造,形成既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能指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效率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对我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第四篇:爱与奉献是我永远的追求

爱与奉献是我永恒的追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同仁们:

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奉献是我永恒的追求

大爱无边,奉献无限。我在半年前加入了护理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刚刚走进儿科病房,同事们忙碌的身影让我明白了护理工作的繁重与劳累。工作中,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神圣,我们用爱和微笑抚慰着患儿伤痛的心灵。在这半年里,我渐渐的懂得了:不能把对生命的怜惜和救助划为纯粹的工作,这更是一种生命中对爱的诠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爱与奉献都是我们永恒追求的主题。

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技术是爱与奉献的基础,也是提升护理品质,做好优质护理的前提。作为一名儿科护士,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更要通过自己的品德、技术才能获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尊重和认可。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不懂事的孩子,在工作中我们更多是与患儿家长的直接对话,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加之社会条件相对制约和一些负面影响,我们需要一个博大的胸怀去关心爱护患儿,去包容我们意想不到的一切,更需要我们扮演一个临时妈妈的角色,才能体会到患儿家长的心情。儿科护士每天的工作量大,压力也大,一针穿刺不成功就会遭到家属的责难,谩骂,我们每天顶着压力,默默地为患儿打针、输液、发药、灌肠、雾化,面对这些娇嫩的身躯,我们总是小心翼翼。说实话,我们一班上下来,腰酸腿痛,心理紧张,生怕出错,然而我依然微笑,依然激情,依然努力的扮演着临时妈妈的角色。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外面细雨迷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正在书写护理记录的我,一个5岁的小男孩,农药中毒,已经昏迷;紧张的抢救工作开始了,吸氧,洗胃,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这时,由于胃管刺激,患儿开始呕吐,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加速毒物的排泄。可是,由于保护不好,静脉输液针滑落出来了。糟了!如果静脉给药不能保障,患儿是很危险的。患儿的四肢冰凉,末梢循环很不好,又烦躁不安,而且患儿已经五岁了,头皮静脉也看不清。我知道,在这个时候肯定是越着急越扎不上,所以我在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仔细寻找,终于在患儿的眉弓上看到了一根很细的小静脉,浅进针,慢送针。“回血了!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头也随之落下了。固定好针头,我暗暗擦去头上已经快要滴落的汗珠。患儿的呼吸渐渐平稳,静脉持续补液很顺利,抢救成功了。听着他们对我的称赞,看着他们充满感激的眼神,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产生了一种触动---这就是生命与死神的搏斗。我明白了,南丁格尔那段感人的话:“只要我此生存在,我一定为你们的生命而奋斗,并用我一生实践这一诺言。”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经历了太多生死搏斗和挣扎之后发出的感叹!此时此刻,我终于深深领会到了这其中的感情。

护理工作是繁琐的,辛苦的。但每当我下班走在街上遇到以前护理过的患儿时,在家长的引领下能认出我,我一声“阿姨或姐姐”,一切烦心事立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就是我的追求。在以后的护理生涯中,我将不折不扣实践我的诺言:爱与奉献是我永恒的追求。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

第五篇:检察系统“公正廉洁”演讲稿:检察事业,我永远的追求

检察系统“公正廉洁”演讲稿:检察事业,我永远的追求

检察系统“公正廉洁”演讲稿:检察事业,我永远的追求

检察系统“公正廉洁”演讲稿:检察事业,我永远的追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

江河追求浩瀚的海洋,白云追求深远的蓝天,蜜蜂追求鲜花的馨香,小草追求泥土的芬芳,我要追求什么?记得学生时代,看到检察官穿着一身笔挺的制服,胸佩检徽,庄严地站在公诉席上,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慷慨陈词时,我渴望那就是我。从那一刻起,做一名人民检察官,便成了我心中的梦想,永远的追求。,我怀着对检察事业的无限崇敬,在检察院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当我在讯问室里亲见那曾经一呼百应的一县之长虽极力狡辩却在正义之剑面前败下阵来,当我在法庭之上看到那不可一世自诩东头垛脚西头颤晃涉五项罪名手刃三人的犯罪分子在威严的公诉人面前低下头颅,一股凛然之气油然而生:选择了检察事业,就将竭尽所能,让真理在雄辩中凸现,让黑白在控诉中昭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选择了检察事业,就意味着选择的生活方式叫奉献,那将是形形色色的案件,那将是厚厚薄薄的卷宗,那将是一个个最信任眼神的期盼。

在这次 “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中,六百名丹江检察官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怎样来践行检察职业道德?我也认真地问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干警,我应该怎样做?

是的,怎样做?有“铁面”检察官之称的白云,一身正气,铁面无私,不畏

权势,执法如山,同时在办案中更注重体现人性的执法理念。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郭爱云,任劳任怨,坚韧不拔,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这位女检察官,心系上访群众,用微笑化解民怨,用清正维护民生。甘于清贫,奉献忘我的检察官王书国,长期超负荷工作,身染沉疴,仍坚持工作在办案第一线。楷模们把答案都告诉了我。我将紧紧站在七千名龙江检察官这个优秀的团队中,用勤勤恳恳地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忠诚,维护公正。

“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在龙江大地展开。于是,在检徽闪耀的地方,我看到了,为了打击刑事犯罪维护一方平安,检察干警们伏案疾书、激越陈词、感化教育;在检徽闪耀的地方,我看到了,为了维护不同当事人的不同权益,检察干警们奔波不停、查清疑点、确保公正;在检徽闪耀的地方,我看到了,为了履行神圣的法律监督职责,检察干警们眼观六

路,冲破阻力,高擎利剑。于是的于是,在检徽闪耀的地方,有群众的掌声,有人民的期待,有党和政府的支持与信任。

随着“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在钻研业务、奋力争先的基础上,对检察事业与人生追求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思考。有一种尊严,它来自法治的力量;有一种神圣,它来自正义的光芒;有一种骄傲,它来自职业的选择;有一种追求,它来自信念的领航。我们不是诗人,不能用华丽的词藻赞美生命的理念;我们不是歌者,无法以优美的旋律讴歌人生的内涵,但我们是人民检察官,我们要用双眼洞穿谎言和罪恶,用双耳倾听申诉和控告,用双手擎起正义和美好,用双脚走出不倦和奋进,永远胸怀公正与廉洁,书写检察事业的不朽诗篇!

谢谢大家!

下载魏书生,我永远的追求(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魏书生,我永远的追求(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恒的事业 永远的追求

    永恒的事业永远的追求张顺良 在平顶山石龙区,有这样一道岭,它就是青草岭,还有这样一条河,它就是石龙河。大庄矿,这个已经有着40余年建矿史的矿井就座落在青草岭下,石龙河畔。一代......

    永远追求课堂的无限魅力

    永远追求课堂的无限魅力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学生获取知识、展现才华、自主发展的有效平台,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培养与未来社会知......

    小学生作文:追求,永远的动力

    在《我的五样》中,作者毕淑敏为我讲述了一堂不一样的课。“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作者写下了这件: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水、空气、阳光,那是一个人生存满足生......

    永远的追求--庆祝建党90周年

    永远的追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大家好! 美好的岁月,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美好的追求。亲爱的朋友们,你的追求是什么呢?我的追求就是党的追求,党的信念就是我永远......

    快乐作文教学永远的追求工作总结

    快乐作文教学永远的追求 工作总结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

    我努力,我追求

    我努力,我追求 利辛师范附属小学 六(1)班 王子歌 九十年前,中国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六十年前,五星红旗在世界的东方高高飘扬。时移世易,我们今天走在了幸福生活的阳光大道上。 我......

    我追求演讲稿

    我追求演讲稿 我追求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谈及梦想我们总是心中有较多的期待,毕竟梦想中都是我们心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想要抵达的美丽远方。梦......

    我永远爱你教案

    《我永远爱你》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情节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2、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尝试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3、感受绘本语言的趣味,培养绘本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