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凳湖(节选)教案5篇

时间:2019-05-15 07:5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瓦尔凳湖(节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第一篇: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文本全解。

作者简介

《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梭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与爱默生的交谊独厚,1841—1843年,他曾以友人和助手的身份在爱默生家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爱默生的鼓励和思想的影响。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

854年,出版《瓦尔登湖》。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尔登湖•》的影响越来越大。1860年末,梭罗由于不肯取消一次约定的讲演而得了严重的感冒,后来转为气管炎,最后变成急性肺结核,后来病情恶化,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岁。

基本解读。

《瓦尔登湖》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的散文随笔。在梭罗看来,城市生活是令人厌恶的,在那里,人的生命被物质享受消磨掉了。为了物质生活的享乐,人们终日疲于奔命,生活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1845年,他单身只影,住进了在瓦尔登湖边自己盖起来的木屋。梭罗正是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才来到林中投入这种实验生活的,他并非存心抵制现代文明。在这间木屋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在探索人生。他在《瓦尔登湖》的第二章“隐居之原因”中,说:“我隐居林中,因为我希望活得从容,只和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周旋。看我究竟能否领略其中的奥妙,以免待我将死之时,才发现我原来是枉度此生。生命是如此宝贵,我不想枉度人生;除非有这种必要,我也不愿听天由命。我想深入生命,摄取其精华。我想借此坚忍不拔与精心简朴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赘疣;以大刀阔斧的方法,摘取生命之核,显其最根本之面目。生命如是无核之果,我也必将此大哀显露给世人,如能通过体验而获正果,也可将其福音带给世人。”《瓦尔登湖》便是他这段生活与思想的真实记录。

本文节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的“湖”。细腻地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一开始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环境等情况。接着细腻地描写瓦尔登湖的颜色,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呈现不同颜色,让人觉得奇妙无穷。之后,又反复描写了湖水的清澈纯净。在这里,一切都是纯洁无瑕,自然本色,未经任何污染。作者娓娓道来,使人觉得作者之心与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瓦尔登湖之景随着季节的流转而变迁,而作者之情却始终如一。纯净的湖水正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在这纯净的世界中,倾听松风天籁,静观山光湖色,玄思妙想,从容悠然,人可以贴近自然,省悟内心,享受生命,完善自我。最后一个段落,作者感叹随着世事的更替,曾在湖边饮用过湖水的部落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这个早已存在的瓦尔登湖被人遗忘了,但它依然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瓦尔登湖》中的描写充满诗意的情趣。它没有华丽的语言,一切都只是平平道来,就像瓦尔登湖那样平淡、感性和透明,给人视觉神经的冲击和心灵感受。只有当作者涤除了所有尘世的杂念,与瓦尔登湖的自然之美融为一体,才能对那一泓如许清澈的湖水的体察做到细致人微,并且充满着诗意,给人宁静致远的力量。

2习题解说。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瓦尔登湖“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描写思考人类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理想家园。

参考答案:文中所描写的湖水的颜色尽管有很多变化,但都不是湖水本身的变化。视角的转移、天气的变化、湖水深浅不同,给人多种颜色变化的视觉感受,其实湖水本身是清澈五色的,以至于•连鲈鱼的横行条纹都清晰可辨,你会感到这种鱼是逃离尘世,到这清静世界定居的”。掉到湖中的斧头,“如果不把它吊上来,它会一直保持这个姿态,直到斧头烂掉”。“大概陆陆续续有不少部落在湖边饮用过湖水,连连赞叹不已并测试它的深邃,接着又随世事的更替,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掉!”

“坚持着自身的纯洁”,其实寄托着梭罗的人生理想。“或许上溯到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时,那个春天的早晨,瓦尔登湖已经存在于天地间”,人们已经遗忘了瓦尔登湖的存在,但它依然是那么清澈纯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物质文明给人们带来的“先进”,为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速发展而倾倒,对物质的追求日益显露。可这就是人类的理想家园?就是人们的精神归宿?梭罗住进瓦尔登湖边,过着一种简朴的生活,这应该也是要“坚持自身的纯洁”。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的主旨是欣赏《瓦尔登湖》中的描写手法。

参考答案:例子: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见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在这些描写之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明净无尘,悠然自得的心境。因为只有在心中毫无杂念而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时,才可能静观瓦尔登湖的水色如此细微的变化;几乎不需要什么华丽的形容词,就把湖水颜色的变化描写得充满情趣。作者之心与自然之物交融,正所谓“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通过两篇的比较,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答案:《黄山记》的作者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其第二部分回顾人们登黄山的历史,目的也是要说明社会发展了,古人不能去的,今天已不再是艰险。作者要说明的是“文明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人在大自然的面前充满着自豪。而《瓦尔登湖》的作者却是强调回归自然,他不是要存心抵制文明,而是要对人类的理想家园作深入的思考。

学生赞赏谁的态度,都应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谓战胜自然,并不表明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离不开自然,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理解所谓回归自然的问题时,要让学生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挡的,但人类的文明发展不应该以毁坏自己的家园为代价。应该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诗意地栖居于地球。

3、相关资料。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十分安静。1817年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到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按字面意义,这也可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后面我们还要讲到它。然后,到了1854年,我们的这本文学名著《瓦尔登湖》出版了。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年仅44岁。他留下了39卷,自有人给他整理,陆续出版,并有多种版本和多种选本问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对自己的出生地,即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康城是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首义之城。他说过,永远使他惊喜的是他“出生于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点”之一,而且“时间也正好合适”,适逢美国知识界应运而生的、最活跃的年代。在美洲大陆上,最早的欧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兰”六州,正是美国文化的发祥之地。而正是在马省的康城,点燃了美国精神生活的辉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风光如画。一下子,那里出现了四位大作家:爱默生,霍桑,阿尔考特和他,梭罗。1834年,爱默生定居于康城,曾到哈佛大学作了以,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驱者身份所发出的号召,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

在爱默生的推动之下,梭罗开始给《日晷}杂志寄诗写稿了。但一位要求严格的编辑还多次退了他的稿件。梭罗也在康城学院里作了一次题为{社会》的演讲,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到1841年,爱默生就邀请了梭罗住到他家里去。当时爱默生大肆宣扬他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办了个先验主义俱乐部似的。但梭罗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先验主义者。在一段日记中他写着:“人们常在我耳边叮吟,用他们的美妙理论和解决宇宙问题的各种花言巧语,可是对我并没有帮助。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无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以下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

本来梭罗的家境比较困难,但还是给他上了大学,并念完了大学。然后他家里的人认为他应该出去闯天下了。可是他却宁可回家乡,在康城的一所私立中学教教书。之后不久,只大他一岁的哥哥约翰也跑来了。两人一起教书。哥哥教英语扣数学,弟弟教古典名著、科学和自然史。学生们很爱戴他们俩。亨利还带学生到河上旅行,在户外上课、野餐,让学生受到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的生活教育。一位朋友曾称梭罗为“诗人和博物学家”,并非过誉。他的生活知识是丰富,而且是渊博的。当他孤独时,整个大自然成了他的伴侣。据爱默生的弟弟回忆,梭罗的学生告诉过他:当梭罗讲课时,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静得连教室里掉下一根针也能听得清楚。

839年7月,一个17岁的少女艾伦•西华尔来到康城,并且访问了梭罗这一家子。她到来的当天,亨利就写了一首诗。五天后的日记中还有了这么一句:“爱情是没有法子治疗的,唯有爱之弥甚之一法耳。”这大约就是为了艾伦的缘故写的。不料约翰也一样爱上了她,这就使事情复杂化了。三人经常在一起散步,在河上划船。登山观看风景,进入森林探险,他们还在树上刻下了他们的姓氏的首字。谈话是几乎没完没了的,但是这个幸福的时间并不长久。

这年的一天,哥儿俩曾造起了条船。8月底,他们乘船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作了一次航行。在旅途上,一切都很好,只是两人之间已有了一些微妙的裂纹,彼此都未言明,实际上他们已成了情敌。后来约翰曾向她求婚而被她拒绝了。再后来,亨利也给过她一封热情的信,而她回了他一封冷淡的信。不久后,艾伦就嫁给了一个牧师。这段插曲在亨利心头留下了创伤。但接着发生了一件绝对意想不到的事。1842年的元旦,约翰在一条皮子上磨利他的剃刀片刀刃时,不小心划破了他的左手中指。他用布条包扎了,没有想到两三天后化脓了,全身疼痛不堪。赶紧就医,已来不及,他得了牙关紧闭症,败血病中之一种。他很快进入了弥留状态。10天之后,约翰竟此溘然长逝了。突然的事变给了亨利一个最沉重的打击。他虽然竭力保持平静,回到家中却不言不语。一星期后,他也病倒了,似乎也是处于牙关紧闭症。幸而他得的并不是这种病,是处于心理痛苦引起的心身病状态。整整3个月,他都处在这个病中,到4月中他又出现在园子里了,才渐渐地恢复过来。

那年亨利写了好些悼念约翰的诗。在《哥哥,你在哪里》的诗中,他问道:“我应当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身影?/沿着邻近的那条小河,/我还能否听到你的声音?”答复是他的兄长兼友人,约翰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们结了绸缪,他已以大自然的容颜为他自己的容颜了,以大自然的表情表达了他自己的意念„„大自然已取走了他的哥哥,约翰已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从这里开始,亨利才恢复了信心和欢乐。他在日记中写着:“眼前的痛苦之沉重也说明过去的经历的甘美。悲伤的时候,多么地容易想起快乐!冬天,蜜蜂不能酿蜜,它就消耗已酿好的蜜。”这一段时间里,他是在养病,又养伤;在蛰居之中,为未来做准备;在蓄势,蓄水以待开闸了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在另一篇日记中,他说:“我必须承认,若问我对于社会我有了什么作为,对于人类我已致送了什么佳音,我实在寒酸得很。无疑我的寒酸不是没有原因的,我的无所建树也并非没有理由的。我就在想望着把我的生命的财富献给人们,真正地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我要在贝壳中培养出珍珠来,为他们酿制生命之蜜。我要阳光转射到公共福利上来。我没有财富要隐藏。我没有私人的东西。我的特异功能就是要为公众服务。唯有这个功能是我的私有财产。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

我含蓄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

恢复健康以后的梭罗又住到了爱默生家里。稍后,他到了纽约,住在市里的斯丹顿岛上,在爱默生弟弟的家里。他希望能开始建立起他的文学生涯来。恰恰因为他那种独特的风格,并不是能被人,被世俗社会所喜欢的,想靠写作来维持生活也很不容易,不久之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有一段时间,他帮助他父亲制造铅笔,但很快他又放弃了这种尚能营利的营生。于是到了1844年的秋天,爱默生在蓖尔登湖上买了一块地。当这年过去了之后,梭罗得到了这块土地的主人的允许,可以让他“居住在湖边”。终于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1845年3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

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独立日,美国的国庆,他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的木屋。在这木屋里,这湖滨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两年又多一点时间。他记录了他的观察体会,他分析研究了他从自然界里得来的音信、阅历和经验。决不能把他的独居湖畔看作是什么隐士生涯。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

并不是消极的,他是积极的;并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并且就在这中间,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斗争。

那发生于一个晚上,当他进城去到一个鞋匠家中,要补一双鞋时,忽然被捕,并被监禁在康城监狱中。原因是他拒绝交付人头税。他之拒付此种税款已经有六年之久。他在狱中住了一夜,毫不在意。第二天,因有人给他付清了人头税,就被释放。出来之后,他还是去到鞋匠家里,等补好了他的鞋,然后穿上它,又和一群朋友跑到几里外的一座高山上,漫游在那儿的什么州政府也看不到的越橘丛中——这便是他的有名的入狱事件。

在1849年出版的《美学)杂志第一期上,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用的题目是出版的《一个在加拿大的美国人,及其反对奴隶制和改革的论文集》收入这篇时,题目改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此文题目究竟应该用哪一个,读书界颇有争论,并有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我国一般地惯用了《消极反抗》的题名,今承其旧,不再改变。文中,梭罗并没有发出什么政治行动的号召,这毋宁说正是他一贯倡导的所谓“更高的原则”中之一项。他认为政府自然要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它不应该去干扰人民。但是所有的政府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更不用说这个保存了奴隶制度的美国政府了,因此他要抗议和抵抗这一个政府,不服从这一个政府。他认为,如果政府要强迫人民去做违背良心的事,人民就应当有消极抵抗的权利,以抵制它和抵抗它。这篇的论文,首先是给了英国工党和费边主义者以影响,后来又对以绝食方式反对英帝国主义的印度圣雄甘地的“不合作运动”与“非暴力主义”有很大的作用,对于1960年马丁•路德•金,在非洲争取民权运动也有很大的作用,对托尔斯泰的“勿以暴抗暴”的思想也有影响,以及对罗曼•罗兰也有一些影响。

梭罗是一生都反对蓄奴制度的,不止一次帮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自由的北方。在1845年的消极反抗之后,他还写过《马省的奴隶制》一文,他和爱默生一起支持过约翰•布朗。1859年10月,布朗因企图袭击哈泼斯渡口失败而被捕,11月刑庭判处布朗以绞刑,梭罗在市会堂里发表了《为约翰•布朗请愿》的演说。布朗死后,当地不允许给布朗开追悼会时,他到市会堂敲响大钟,召集群众举行了追悼会。梭罗关于布朗的一系列和行动都是强烈的政治言行。

这期间,梭罗患上了肺结核症,健康明显地变坏。虽然去明尼苏达作了一次医疗性的旅行,但病情并未好转。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在最后的两年里,他平静地整理日记手稿,从中选出一些段落来写成,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静安详地结束了他的一生,死于1862年5月6日,未满45岁。

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1849年自费出版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这书是他在瓦尔登湖边的木屋里写的,内容是哥儿俩在两条河上旅行的一星期中,大段大段议论文史哲和宗教等等。

他的第二本书就是了,于1854年出版。起初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这本书的影响越来越大,业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以上只是梭罗生平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再说一点他的这本书。

随着时光的流逝,对于《瓦尔登湖>,不需多说什么,只是还要重复一下,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

自然颇有一些难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说过,“请原谅我说话晦涩”,例如那失去的猎犬,栗色马和斑鸠的寓言,爱默生的弟弟爱德华问过他是什么意思。他反问:“你没有失去吗?”却再也没有回答了。有的评论家说,梭罗失去过一个艾伦,—一个约翰,可能还失去了一个拉尔夫

。谁个又能不失却什么呢?

本书内也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这本书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弄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宇闪光,沁人心脾,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应当指出,这本书是一本健康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作了极其动人的描写。读着它,自然会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断地将读者提升、提高。书已经摆在读者面前了,我不必多说什么了,因为说得再好,也比不上读者直接去读了。

人们常说,作家应当找一个僻静幽雅的去处,去进行创作;信然,然而未必尽然。我反而认为,读书确乎在需要一个幽静良好的环境,尤其读好书,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条件。读者最需要有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读《瓦尔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读者跑到一个山明水秀的、耒受污染的地方去的兴趣,就在那样的地方读它,就更是相宜了。

梭罗的这本书近年在西方世界更获得重视。严重污染使人们又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的清新空气。梭罗能从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生活之必需出发,以经济作为本书的开篇,他崇尚实践,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瓦尔登湖是一个象征

姚业涌

瓦尔登湖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处十分静穆的名胜,梭罗之所以选择瓦尔登湖,或许有这样一些因由:

——行使人生的权利。关于风景,梭罗喜欢这样两句诗:“我勘察一切,像一个皇帝,谁也不能够否认我的权利。”身在市廛,勘察大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尤其是当今商潮涌流中的人们,常常是自己剥夺了自己的这一权利。虽然做不到梭罗那样绝俗,但是总不能失去勘察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机会。“人们倒更愿意接近那生命的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时常感到有这么个需要,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向了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梭罗便这样在湖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深深地爱上了这片湖水。

——追求人生的静谧。梭罗在书中多处描绘瓦尔登湖的幽静。“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具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葱郁的群山和山岸,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看来,梭罗已经把这个湖当作自己的伴侣。她娴静而多情,驱散了他的孤寂。作者把他的珍爱奉献给读者,共同分享。梭罗用这种心态来看一个湖,正是他的心境的反映。难怪译者徐迟指出:是一本寂寞、怡静、智慧的书。阅读之前要把心安静下来。

——探求人生的规律。梭罗自白:“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必须教给而我却没能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并没有真正地生活过毫无察觉。”

梭罗在要结束这本书的写作时说:“我感激的是这一个湖,深而纯洁,可以作为一个象征。”真应该感激梭罗,是他发现了一个湖,一种人生的品格。让我们走向生活中的“瓦尔登湖”,“最接近万物的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

阅读札记))

敬畏自然,向生命说“是”

于硕

“自然问题”是21世纪的“世纪问题”,21世纪人将以“还自然之魅”为己任。人类曾在科学进步的亢奋中,背叛自然,“征服”自然,直到将活的神秘的自然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如此继续下去,人类将失去养育我们的自然“乐园”。法国思想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在他的著作《还自然之魅》一书中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不再有能力反抗自身的贪欲、专权和麻木,那么就只能听由自然革命来替天行道。

灾难:自然冤魂愤怒的反抗

20世纪,人类在战争、扩张、发展中狂奔、追逐,只是在人为划出的“世纪之交”才歇一下脚。放眼望去,发现被当成征服对象的自然正在愤怒反抗,悲怆地用滚过大地之躯的各种灾难提醒我们它依然存在,生命有赖于它。•

如果人类不再有能力反抗自身的贪欲、专权和麻木,那么就只能听由自然革命来替天行遭。只是再次现身的自然,伤痕累累,更像重返人间的冤魂。而不肯退出舞台的,是那个打败了自然但却灵魂空虚的机械世纪,是一个超自然的,但却从上帝独断到理性专制的千年。自然的废墟上,各种延迟爆发的威胁正在.急剧变成现实:近日造成十多万人死亡的印度洋地震海啸,核污染和食品致病,资源的匮乏和无节制的开发,大气失衡中的酷暑,生态失衡下的瘟疫,生命优生情结造成的疯牛、克隆人„„

“自然问题”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以后被重新提出的,克隆人的准出现进一步引起了人类自我毁灭的危机感。'‘自然”,当一字一板地把它念出,是的,人是否应当生而如是,自在天然?什么时候,自然问题会成为人们日常思考的主题,成为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类都共同关注的“唯一的问题”呢?生态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是跨文化的,它正在改造着我们的现代性文化:.“世界的重心正从社会转向自然”。

科学宗教将传统智慧视为谎言、迷信、荒诞不经、似是而非,只留下自己作为真理的化身。

变质:科学凌驾自然技术僭越科学

近代认识论可概括为两条线索,即科学的机械哲学和浪漫的自然哲学。机械哲学希望将自然的一切力量,包括万有引力,都归结为机械力量。自然哲学则希望将各种现象和非机械力量统一到一个有机整体中。机械哲学试图复兴希腊原子论和几何学派的理论,自然哲学则要复兴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万物生患相通的无限本原观。机械哲学的先驱是伽利略,衣钵继承者是牛顿;浪漫哲学的先驱是斯宾诺莎,后起之秀中有歌德和谢林。今人会觉得不可思议,需仰视而观之的科学泰斗伽利略却否认色香味的客观性,而伟大的力学和数学巨擘牛顿竟将视觉排除在科学之外。歌德针对牛顿的缺欠,提出了“视觉世界”理论。他当时就批评指出,在思想与感觉分离的原则作用下,自然和人类都丧失了本性。“现代物理学最严重的弊病是实验与人完全脱离,人们只承认人造仪器所展现出的自然,并声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限定和说明其效应”。稍后谢林将自然纳入自身发展的自在过程,将精神与自然、主体

与客体、有限与无限这些机械哲学中的二元对立,统统融入“世界永恒的灵魂中”。

那么,智性的科学何以走向工具性的机械主义?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与哲学相近的科学的任务曾经是发现自然的奥秘,对自然作出解释。科学在探索真理的同时,曾与宗教和世俗权力作过不懈的斗争,因此它同时也承担着解放自由的使命。然而,进步主义的19世纪改变了科学,在经历了一段持续发展的黄金时代之后,科学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从小写的科学走向大写的科学,摇身变成了现代宗教。像创世的上帝工作到了第七天,号角齐鸣,开始休息。而代行其职守的是技术,二者之间的角色发生了逆转:技术作为科学的应用,以过渡或缺省的方式主宰并塑造我们的世界。科学不再探索自然的奥秘,也不再与自然合作。宗教曾经要求放弃理性,从而确定信仰比真理更真实。我们的科学宗教显得更加霸道,它要求理性牺牲世代相传的鲜活知识,将传统智慧视为谎言、迷信、荒诞不经、似是而非,只留下自己作为真理的化身。

科学的口头禅是“支配”、“征服”,让自然像战败国一样屈从或干脆被消灭。支配需要建立一种秩序,而征服则是废除已建立了的秩序。科学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将自然花了几百万年才形成的东西化为乌有,而类似的巨大浪费一直是大部分现代科学“奇迹”的基础。我们巳习惯于对一切与自然相关的事物——自然人、自然物种、自然资源使用暴力。大量的发明创造以接近光的频率和速度诞生,在学校课堂、科学家传记、历史课本、学术演讲,乃至电视节目、报刊中,人们都在因某发明或某理论的诞生而欢欣鼓舞。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用科学技术来取代自然,或者说“将自然技术化”。一代又一代人就这样学会了对自然的冷漠、蔑视或恐惧,自然就这样被解除其巫魅。然而,在同自然的“斗争”中,人类虽然赢得了几次战役,但却永远也赢不了这场战争。

在祛魅世界中,现代性的偏执将事实与价值推向绝对二分的极致。工具理性就此将精神性的一切价值从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领域排除出去,并成功地用可计算的手段取代了不可量化的目的和伦理。自然问题就这样被简化为环境问题,通过某种技术将其分割并以各种物理概念来命名,譬如说臭氧层、酸雨或白色垃圾。我们都知道,直到不久之前情况还是如此:否定目的、方法万能的机械理性凌驾于一切之上。计算指数的进步主义,比如国民收入总值一类,就像一架悬梯,每个现代社会都顺着它往上爬。而•进步主义是一部只升不降的悬梯,全自动,无人驾驶,盲目向上,人们既不知如何走出去,也不知它会停在哪里。我们都在现实的威胁下,但却还在不断地追求进步。进步的宿命论和计算的非理性正在为各种形式的毁灭创造条件,使所有毁灭的方法都变得正当,让人们欣然地去接受,直到超过限度的增长把我们彻底压垮。

过去的人在自然之中拥有一种目的,并且从自然那里继承了人类的天性,所以人能将目的拟人化,要么将人的能力和天性归结于神,受制于神;要么认为自然与人类一样,对人的目的进行判断,然后决定支持或反对。而今天,机械科学使人丧失了目的,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影子,对与错之于他不再具有判断意义。人们以非个人化和不偏不倚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再考虑我们自身的命运,不再关注问题解决的意义本身。我们的存在变成缄默的集体,冷漠的人群。

最后,科学的变质还体现在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僭权。过去大家都认为,科学提出建议,决定权在社会手中,比如先有了直流电和磁性的发明,然后才有在民用或军事工业中的运用。如今,社会提出建议,决定权到了科学手里。科学不仅凌驾于公民之上,也远离了公开的辩论。科学与人类之间距离的拉大使热爱变成了恐惧。

突然之间生活中有了许多新感觉:居然有树林,树林生命般地葱郁而非理论似的灰暗,鸟儿正在歌唱,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形体。

生态政治:还自然之魅的钥匙

自然问题重新出现的背景,是人在自然中的定位出现了危机。生态运动打破了社会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超越了机械理性的禁忌,重新赋予自然情感和自然理念以合法性。

自然与自然主义意识。

自然是我们的感觉和思维直接可以触及的,是我们所熟悉的水草花虫,山川河海,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地球家园。四季更迭,日以继夜,人们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就是自然。自然原本是一种朦胧神秘的东西,充满了各种藏身于树中水下的神明和精灵。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和连接宇宙神灵的巫术法器、咒语祷告、天人感应、信仰体系,以此表达爱恋与仇恨、恐惧与渴望。巫魅的象征符号,甚至使巫魅的自然产生人们日常中难以遇见的奇迹。

因而,人类学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不无惋惜地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割断称为“新石器时代的结束”。这一过程表现为:

无属地化。人类群体在脱离居所和生产的同时,在世界各地散播并重组,陷入一种连续的反复,失去了与地球的接触,也失去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成为麻袋里相互挤压却毫无关系的土豆。

标准化。凭借完美主义者典型的无所顾忌和狂热精神,人类为自己建立起一种生命的典型或者所谓完美的标准,个体或群体再也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或者必须实现这种被视作更好或者更高的标准。工具标准化,消费标准化,市场标准化,战争标准化„„

超大化。如果说我们倾向于从产值、、人口或资源的数量关系上来讨论自然问题,那是因为我们在拜物的语言中将具体的现象转化成空洞的抽象。个人消失在超巨型的都市并被迫抛弃自己的特性。机器人技术掩盖了超大化的事实。人们通过电脑传送最大量的信息,并将其传到最远的距离。结果却离开了周围有名有姓的个体和群体,陌生独处,甚至不复存在。

相对这一情况,自然主义意识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反应性自然主义。太阳,蓝天,树木,鲜花,动物,在大地上运动着的和在天空中飞翔着的一切,包括“自然”这个词,归属自然的想法,对每一个人既是一个发现,又是对一种熟悉体验的重新认识。

批判性自然主义。由消极反应变成积极对应,思考变革的可能和方向,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但是它真正批判的对象是世界的去魅,韦伯所说的“从巫魅自然向理性经济的过渡”。

积极性自然主义。目的在于彻底解放自然,将社会中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相连。人是自然中积极的行动者,自然是人创意的宝库。积极自然主义需要持续的政治激情,以公开动员民众,与他们一起进行思考,倡导一种历史自然观。比如,我们完全可以主张科技研究等方面的决策应取决于一种自然的选择。

自然政治与“生态人”向“经济人”的挑战。

针对积极的自然主义意识,可选择相应的自然政治。

这里的“政治”一词,带有原初希腊文的含义,指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它是当今一切政治问题的核心。自然政治不是“保护”而是“选择自然”,选择我们的行动所期待的历史的自然。它是一个诗化的政治运动,因为行动者参与的是一项极为宏大的事业,对世界没有诗的梦想的人也无法改造世界。这一在西方社会兴起的运动改变着许多人的观念和实践,使人们的头脑变得清醒,础和独特智慧出发,重建它与大地的联系。

这些年来,经济的优势之所以获得了一种严肃的表象,是因为虚构的“经济人”从定义上就是自私的,“理性地”精于计算,乏味冷漠,唯一的激情就是追求财富。与之相对的是“生态人”,明确关注所有的存在物,他的第一要务是保证在其居住地永久地生活下去,从而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世代相传。他需要在生命现象的连续体中感觉和行动,这意味着轮替和节奏。所以,在自然政治里,“生态人”必然向“经济人”挑战。

自然政治必然反对战争,反对集权,平等,反对压迫,反对种族主义。

自然实践与生活的野性化。

呼吁拯救物种,反对社会和经济连环危机,反对各国间的不在西方,如果说“社会实验”来自心理学家的职业习惯,生态运动的自然实践则是十分突出的。

首先是尝试新的生活方式:骑。6行车、参加反核游行、使用太阳能接收板、制作山羊奶酪、撰写专著等等,这些都是走向自然的替代方案。失忆的社会被唤醒了,它重新记起了自然。突然之间生活中有了许多新感觉:居然有树林,树林生命般地葱郁而非理论似的灰暗,鸟儿正在歌唱,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形体。生态运动的先驱们可以这样说:误解并不一定与文化有关,而可能是对自然的感知能力不到位。如同我们所知,音乐、色彩的共鸣是'“自然的”。生态主义者趋向于一切热烈、直接、崭新和简单的事物。

生活的野性化是一种典型的自然实践,它意味着生命激情的天然率真,贴近自然。

为了解放超大化整体中的原子个人,我们可以改变规定的社会路径、单调的交流,而让个人在具体的小环境中体验生活兴趣,感受确实的喜悦,建立联盟,结束身体的飘移不定。例如,重新创造家庭,使其成为可以持久生存的共同体。

生活的野性化意味着打破构想社会和体验社会之间的界限,努力将共同的激情与概念的抽象联结起来,将集体生活和语言中的理性部分与非理性部分联系起来。人的本质在于交流蓬勃的激情,更好地拥有激情,从而克服巨大的恐惧,完成宏大的事业。激情是积极生活的核心,所以我们应接受它,召唤它。

生活的野性化需要社区时间来激励。这个社区时间在现代化中遭遇到不幸。这段时间处于个人生活和工作之间,许多人已不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它因此变成一块撂荒地。与节假日时间不同,社区时间指的是一个生活区域内的各种交往,大家一起参加活动,构成了社会交往体系。其实,任何社会都需要某些“浪费”来共同庆祝一些事件,度过时间的一些节点“阈限”。社区时间、节日庆典是啡常宝贵的浪费。

最后,生活的野性化需要艺术的创意和想像。让建筑师设计某种居住形状,改变我们的空间生活;让雕塑家赋予材料以生命,改变我们的目光;让画家创造无数色彩和意象,激发我们的感受力让音乐家将世界的声音谱写成曲,引动我们身心的共鸣。艺术中贯穿了我们对野性生活的追寻。但我们必须注意,驯化的、文化主义的艺术和科学不同于野性的、自然主义的艺术和科学。人的自然将人类统合为一,构成我们的共同关切和普遍人性。我们要做的是,肩撑自然,如同携老扶幼,在一种生态政治的指导下,共建我们人类的“自然人本主义的祖国”。

XX年1月11日第3版

第二篇:加油站“马凳”

加油站“马凳”卸油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来源: 省安全监管局 作者:周爱国 朱建强

发布时间: 2009-12-30 11:54:30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的要求,在全省加油站的现场安全检查中发现,超过50%的加油站卸油作业过程中,油罐车两前轮下面垫支“马凳”。这种现象是不符合安全作业规范的危险行为,一旦突发着火,应急状态下,油罐车不能及时驶离加油站,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伤亡事故。

一、调查分析

(一)何谓“马凳”?在加油站内用来将配送成品油的油罐车两前轮垫起,使油罐倾斜,可将成品油卸得更充分而设置的梯形或三角形移动金属架和水泥砌成的梯形台或斜坡等设施,俗称“马凳”。

(二)垫支“马凳”加油站企业类型普遍今年以来,在全省现场检查的92加油站中,就有50家加油站设置了“马凳”。设置“马凳”的加油站,既有国有、集体、股份制,也有民营、个体等经济类型。可见“马凳”现象非常普遍。

(三)加油站设置“马凳”的原因

1、加油站的需要

加油站为什么要设置“马凳”呢?经现场询问加油站工作人员得知,将油罐车前轮支起,使罐体形成倾斜,可以通过油罐车罐体后部的出油口,把成品油卸得更充分,否则难以达到加油站订单卸货量。

2、成品油运销部门的需要

成品油配送单位的油罐油车为什么要使用“马凳”卸油呢?经调查有关驾驶员和加油站工作人员,成品油运输路途损耗误差规定为0.8‰,若卸油量达不到加油站订单卸货量,驾驶员要赔贘差额损失。

3、成品油装卸计量要求不一,造成不安全卸油

经调查成品油配送单位发现,多数油罐车装油和卸油,除了使用计量标尺量油外,还要对油罐车进行卸前卸后称重以验证卸油的体积量。有些加油站甚至仅称重,并不用计量标尺量油,这种情况往往是加油站的储罐不是标准罐。

4、日常安全监管不到位

企业安全监督部门现场监督检查不到位,对这种现象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二、加油站卸油作业安全分析

(一)加油站卸油工艺流程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发布实施的《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 3010-2007,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卸油作业的内容如下: 卸油作业

5.1 基本要求

5.1.1 应具备密闭卸油的条件。

5.1.2 防静电接地设施完好。

5.1.3 油罐车车辆正常,防火防静电设施完备。

5.1.4 卸油作业所需消防器材配备齐全。

5.1.5 雷雨期间不得进行卸油作业。

5.2卸油

5.2.1油罐车进、出加油站或倒车时,应由加油站人员引导、指挥。

5.2.2油罐车应停放于卸油专用区,熄火并拉上手剎车、于车轮处放置轮挡;并使车头向外,以利紧急事故发生时,可迅速驶离。

5.2.3卸油过程中,卸油人员和油罐车驾驶员不应离开作业现场,打雷时应停止卸油作业。

5.2.4向地下罐注油时,与该罐连接的给油设备应停止使用。卸油前应检查油罐的存油量,以防灌油时溢油。卸油作业中,严禁用量油尺计量油罐。

5.2.5卸油作业中,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监视,并禁止车辆及非工作人员进入卸油区。

5.2.6检查确认油罐计量孔密闭良好。

5.2.7油罐车进站后,卸油人员应立即检查油罐车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油罐车的排气管应安装防火罩。检查合格后,引导油罐车进入卸油现场,应先接妥静电接地线夹头接线并确实接触。

5.2.8油罐车熄火并静置15min后,卸油员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及油气回收管及接头,将接头结合紧密,保持卸油管自然弯曲;经计量后准备接卸;按规定在卸油位置上风处摆放干粉灭火器。

5.2.9卸油前,核对罐车与油罐中油品的品名、牌号是否一致,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无误后,能自流卸油的不泵送卸油。

5.2.10油罐车驾驶员缓慢开启卸油阀卸油。卸油员集中精力监视、观察卸油管线、相关闸阀、过滤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

5.2.11卸油时严格控制油的流速,在油面淹没进油管口200mm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正常卸油时流速控制在4.5m/s以内,以防产生静电。

5.2.12卸油完毕,油罐车驾驶员应关闭卸油阀;卸油员应先拆卸油管与油罐车连接端头,并将卸油管抬高使管内油料流入油罐内并防止溅出。盖严罐口处的卸油帽,收回静电导线。收存卸油管、油气回收管时不可拋摔,以防接头变形。

5.2.13卸油完毕罐车静置5min后,卸油员引导油罐车启车、离站,清理卸油现场,将消防器材放回原位。

5.2.14待罐内油面静止平稳后,通知加油员开机加油。

5.2.15卸油时若发生油料溅溢时,应立即停止卸油并立即处理。

5.2.16卸油时如发生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破坏事故和伤亡事故等重大事故,应立即停止卸油作业,同时应将油罐车驶离加油站。

5.2.17在卸油过程中,严禁擦洗罐车物品、按喇叭、修车等,对器具要轻拿轻放,夜间照明须使用防爆灯具。

5.2.18卸油口未使用时应加锁。

以上卸油作业《规范》中仅规定要于车轮处放置轮挡,以防止油罐车滑动,并没有使用“马凳”的内容,可见使用“马凳”是违反安全规范的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国内某著名石油公司大多数加油站把“马凳”当作是本公司制定的“卸油流程”中的阻溜器(实际上起轮挡的作用)。

(二)卸油过程不安全因素分析

1、火灾爆炸应具备的条件

众所周知,火的燃烧需具备氧气,燃烧物质和火源(或激发能量)三个条件,燃烧放热使空气膨胀,燃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时,剧烈燃烧使空气急剧膨胀就形成爆炸。氧气在空气中充分存在,不可能隔绝,那么,控制卸油过程产生的油气和火源就是避免火灾爆炸的关键。

2、卸油过程产生的油气因素

(1)呼吸伐呼出的油气。卸油过程中,随着成品油进入地埋油罐,油罐液面升高,将液面上部的油气通过离地面4米的呼吸阀排出到空气中。

(2)运油车出油口和加油站卸油口不完全密闭逸出的油气。

(3)连接胶管老化逸出的油气。由于油气比重比空气大,油气降落在地面,没有风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卸油区油气积聚弥漫,一旦有火源,就可能形成火灾或爆炸。

3、卸油过程可能产生的火源因素

(1)油罐车停放后不熄火。油罐车停放后若不熄火,有可能由于不完全燃烧从排气筒排出火星。

(2)有人不自觉点香烟。

(3)驶入加油站的车辆携带火源。

(4)静电接地失效,在输油管路上聚集了激发静电。

(5)雷雨天气打雷闪电。

以上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设置“马凳”不安全因素分析

(1)油罐车前轮停架在“马凳”上极不安全。油罐车前轮架停在“马凳”上,一旦发生火灾,无论是罐区着火,还是油罐车着火,还是站区着火,油罐车都很难及时驶离加油站,而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2)油罐车不规范停放。由于油罐车前轮停架在“马凳”上,很多情况下使油罐车不能按规范车头向外停放。

(三)使用“马凳”存在隐患的后果分析

1、加油站所处地理位置。加油站一般都处于交通要道,人员活动较多的地方,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可能性极大。

2、应急救援困难。应急状态下,由于油罐车不能驶离加油站,使救援行动变得困难,甚至无法施救。

3、发生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周边环境(大气、河流、农田等)带来污染。

4、社会影响。

三、加油站卸油过程发生事故案例。

2007年10月8日15点30分左右,柳林县晋榆加油站在卸油时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烧伤,直接经济损失约60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该加油站将汽油罐设在通风条件不好库房区,卸油时未采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而是将卸油软管直接插入卸油口喷溅式卸油,油罐操作井盖上的量油孔敞开,致使油蒸汽大量溢出并在通风不畅的库房内积聚达到爆炸浓度;死者卸油时严重违章操作,没有连接静电接地线,卸完油时使用铁钳拧捆绑在导油管口的铁丝时,铁钳与卸油口碰撞产生火花,发生油蒸汽爆炸。

2007年4月18日下午18时30分左右,保德县世纪星加油站(经营许可证过期)拆除2个200立方米明罐时,在卸油过程中,因没有采取良好的接地措施,导致静电聚集产生火花,引发火灾事故,造成铁路、公路中断数小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对策

(一)加油站和运输成品油油罐车应严格按照安全作业规范卸油。要严格按照《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 3010-2007)的规定进行卸油作业,杜绝事故发生。

(二)建立健全加油站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与加油站安全作业有关的每一个人。

(三)加强加油站安全作业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安全意识,加强作业人员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安全作业技能,自觉按规范进行作业。

(四)加油站应做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五)安全监督管理和交通运输管路部门要加大安全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对于加油站设置“马凳”进行卸油作业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和可能引起的后果要高度重视,应采取得力有效措施重点加以防范。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成品油从业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成品油运输车辆和加油站严格采取按作业规范进行卸油的安全管理。

(二)成品油物流配送单位和加油站应完善对加油站装卸油销售核算的计量方式。

(三)将卸油作业严禁使用“马凳”等内容明确列入《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

(四)大力提倡或强制规定加油站应采取油气回收系统进行卸油作业,可大量减少油气逸出。

(五)对于城区加油站和向城区加油站卸油的油罐车强制加装阻隔防爆装置,提高加油站的本质安全化水平。

六、结束语

针对加油站设置“马凳”进行卸油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全国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发出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重点安全隐患阶段性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 3010-2007)

《油库及加油站安全技术与管理》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02),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危险化学品名录汇编》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三篇:《阿瓦尔古丽》教案2

阿瓦尔古丽

教学目标:

一、知道维吾尔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维吾尔族文化,喜欢维吾尔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阿瓦尔古丽》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跟唱《阿瓦尔古丽》。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阿瓦尔古丽》。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

2、记忆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阿瓦尔古丽》

1、歌曲简介:这首歌曲由四个长短不一的乐句组成,其中一三四句的尾音均落在Re(2)上,旋律颇具有维吾尔民族音乐的韵味。

“阿瓦尔古丽”是一种花名,歌曲借花喻人,表达对姑娘的赞美。

2、聆听《阿瓦尔古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二、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维吾尔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维吾尔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三、演唱《阿瓦尔古丽》,结束新课。

第四篇:桌凳报废说明书

报废说明
上级主管部门: 上级主管部门:
XX 县 XX 镇 XX 小学厕所长 X 米,宽 X 米。经 XX 市房屋安全 鉴定办公室于 XXXX 年 XX 月 XX 日鉴定为 B(C、D)级危房,价 值 XX 万元。学校于 20XX 年 XX 月 XX 日拆除重建。现从学校固定 资产上做报废处理。特此说明

XX 县 XX 镇 XX 小学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第五篇:学校课桌凳申请

中学

关于学校课桌凳的请示

局领导:

我校建于 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教职工 人,在校生 人,住校生 人,我校受到洪灾后,学校大部分器材及学生课桌凳都不能使用,经过近一年的恢复建设,学校现有课桌凳300套,其中有180套,为教育局水灾后新配备,另有120套,是在洪水中侵泡后抢救出来的,使用过程中在不断的维修,虽然如此,也有大部分课桌凳已经松散,不能在继续使用,暑假后我校八年级有129人,九年级有88人,预计新报到七年级160人,预计在校生人数377人,现有课桌凳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需求,所以我校还需配备学生课桌凳190套,另外,为了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我校音乐教室在水灾后课桌凳一直没有配备,音乐教室还需配备桌登60套,共计需要配备学生课桌凳250套。

妥否,请批示。

中学 2013.5.13

下载瓦尔凳湖(节选)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瓦尔凳湖(节选)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购置课桌凳请示报告

    乐里镇瑞里小学购置课桌凳 申请报告 榕江县教育局领导: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学班11个,教职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学生共计354人,住校生142人。我校现使用的360多套......

    凳寨小学简历

    凳寨小学基本情况介绍 凳寨中心小学始创于1937年3月,1941年设立为“登丰乡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建立凳寨初级小学,1956年增设高级班更名为凳寨完全小学,1978年经扩建成凳寨中心......

    学校课桌凳申请

    中学 关于学校课桌凳的请示 局领导: 我校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教职工人,在校生人,住校生人,我校受到洪灾后,学校大部分器材及学生课桌凳都不能使用,经过近一年的恢......

    17湖教案

    17湖(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诗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湖边的美妙音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石湖教案

    《石 湖》 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按观察点的变动,移步换景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新旧石湖的对比,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美好前景。 课时安排......

    波瓦尔宁阅读者守则

    《波瓦尔宁阅读者守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读书也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苏联现代阅读学研究奠基人波瓦尔宁提出的阅读者守则,揭示了阅读的一般规律,具有广泛的应......

    “树爸爸”艾尼瓦尔

    “树爸爸”艾尼瓦尔 本报记者 符艳平“艾尼瓦尔,怎么回事,乌兰达布森边防检查站这里的树叶黄了。” 6月16日,早上10点,正在巡护的艾尼瓦尔·苏来曼接到市领导打来的电话。 艾尼......

    凳头幼儿园园长职责

    凳头幼儿园园长职责1、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全面治理,主持全园工作。 2、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