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练习题配答案(资格证上的原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一、填空
1、一个在香港出生的美国孩子首先学会了粤语,他掌握的这种语言是他的__第一语言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__交际_____能力。
3、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是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____课堂教学_______和语言测试。
4、来华留学生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老师根据学生学过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的测试叫___成绩测试______。
5、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大脑发育过程确定的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段被称为____临界期__。
6、如果一个人不太善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事物,而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我们则说他是属于____场独立性___型认知风格的人。
7、美国语言学家拉多1957年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______行为主义心理学_____是其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8、先天论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__语言习得机制__。
9、___交际法__法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有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0、目前有许多学者建议区分学习和习得。一般认为,成人在学校里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目的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学习_____.都是资格证上的原题 二.判断:
1.《基础汉语课本》是第一部结合功能法的对外汉语教材 2.听说法是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 对 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不仅……
三、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通常表现为为达到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在学习上达到某种学习目标的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学习的态度、努力行动四个方面 2.中介语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在目的语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学习者通过自身学习策略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又不同于第二语言,并随着学习进度的发展,不断向目的语过渡的独立的、动态语言系统 3.失误——偏误
是错误的两种形式,失误就是偶然发生的笔误或者口误,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说话者一旦发现,可以自行改正,而且相同的错误一般不会再发生第二次,即使是母语学习者也会犯类似的错误,这种错误不反应说话者的语言水平;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得不好,经常性的、规律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偏移了目的语的语言轨道,说话者不能不行更改,甚至无法察觉错误的存在,它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水平。4.迁移 是过去学习的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对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那么就是正迁移,如果起阻碍作用,那么就是负迁移。
四、大题
谈谈对“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教学原则的看法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功能是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境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是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较集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者的关系是: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交际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从初级阶段开始,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来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迅速有效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正确的使用语言形式来解决表达和理解的问题,所以语言结构教育与语言功能教学应该密切结合。
语义和语用的教学,作为语言交际能力一部分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文化教学。文化教学要紧密结合语言教学,这种揭示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介绍目的与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来源【弘毅考研】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论文
对
外
汉
语
教
育
学
引
论
浅谈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在教学活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四大环节中,教材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所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起着纽带的重要作用。
教材不但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学科发展中也发挥着特殊作用。也 就是说,教材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而教材又直接运用于教学第一线,接受课堂教学的检验。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反复作用,能够逐渐发现教学的优缺之处,引起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思考,促进学科的发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外汉语教材也是如此。有人把教材比作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演员和导演凭借好的剧本才能演出有声有色的好戏来。我个人也认为,教材就好像是枪支里的子弹,没有了子弹,枪支形同虚设。所以说,教师也需要好的教材,才能上出好的课来。没有好的教材,就好比是无米之炊,高手也难以施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达,音像教学、电脑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使用真实形象的教材,传统教材的作用就会大大的降低,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教材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即使真实的语言教材也必须经过编选,用到教学上就成了教材。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发生变化,但只要有教学活动,教材的重要性总不会改变。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是不同的,但二者又是有联系的。编者编出一部好的教材,然后由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选用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教材,在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又会发现教材的优缺之处,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使教材不断适应教学的需要。所以说,教材的产生和发展都要在将对外教学实践中才可以实现。
那么,怎么才能编写出一部好教材呢? 首先,编写一部好的教材是与编者息息相关的,要求编者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有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编写教材是要有一定的依据的:
一、教材编者要具有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教材的编写。比如,语音、词汇的教学一定会受到语言学的指导;对学生个体的听、说、读、写的联系,也会受到教育学、心理学的指导。
二、编者一定会受某种教学法理论、特别是教学原则的指导。我认为,这是带有编者主观色彩的,因为编者遵循的教学理论是不同的,但是这一过程又是遵循客观的教学原则的,那就是一定要符合对外汉语教学。
三、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通俗的说,编者要了解目的语的语法大纲、词汇大纲、功能大纲、文化大纲,一确定教材内容。
四、教材必须遵循作为总体实际成果的教学计划与教材大纲所做的规范。总之,对外汉语教材是集多方面知识于一身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语言、文化、学生自身的问题等,所以编者要全方位的考虑,一定要使教材符合课堂教学,以解决课堂上回出现的众多问题。编者必须兼顾教材“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方面,从教室和学生两个角度完善教材内容。
其次,教材的编写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第一、针对性。早先的对外汉语教学犹豫教材比较单一,有时就用一套教材来应付所有局面,不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当然,学习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根据每种情况都去编写专用教材,但要从大体上符合以下四点教材使用者的特点:
1、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儿童和成年人的教材是不能混淆的,不同国家的学习者所用教材也是不同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多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给受过初、中等教育的一般文化程度学习者编写的教材和给研究生、学者编写的教材是不能等同的。
2、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不同。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要系统化的有深度的,对旅游者或暂时来华工作人员编写的教材,要注重其实用性,无需过于系统的知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编写的教材更能体现出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3、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不同。学习的原有目的语水平如何,教材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我曾在学期初始教过一个德国女孩儿,后来我又去听了教韩国学生的课,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韩国学生,他对中国的文字和文化是有基础的,因为历史上两国的交流史很频繁的,文化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影响的;可对于德国学生就不同了,她只是停留在学习汉语语言的阶段,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对于他们的教学就要从基础的汉语学习开始。这种层次的不同就要求对他们使用的教材要分别开来,这样才能有计划的、一步步的学习。
4、学习时限不同。强化班和短期班的教材是不同的,按总的学时和周课时来说,教材所要的目标必须在时间许可范围之内;第二、实用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时要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能力,这就要求教材内容要使用,要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材一定要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进行交际活动必须得,是能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也是学习者急于要掌握的,这与教材的针对性是大致相同的。教材语言材料要来源于生活,要真实。从教材的发展来说,教材要具有现代化,大胆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例如网络资源,使教材与现代化接轨,语言和文化是是在变化的,要时常变化时常修改,才能是教材更加实用,当然这些也可以体现在课堂讲学上;第三、科学性。虽然教材的编写有编者主观的教学思想体系,但是教材也要求具有科学性,要规范通用的语言,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教学的规律,编者在语言现象的解释上要准确无误,以免对学习者产生误导。教材遵循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和系统性都体现了科学性;第四、趣味性。所谓趣味性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几个笑话等等,它要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使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相结合。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趣味和幽默的理解是不同的,不能盲目的添加一些编者的主观思想,趣味性只不过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也不能使教材内容过于“稚化”,多有一些学习者关注的话题,反映一定的现实,使内容多样化才能体现教材的趣味化性;第五、系统性。教材的系统性实际到很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要有一定的章法,要形成系列的、立体的教材体系。对教学者而言是,对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要面面俱到,对每一课时的讲解要透彻、有大概的指导思想。对学习者而言,教材要条理清晰,准确无误,更容易学习和概括。
对于编写教材的原则,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但要贯彻其科学性。教材的编写原则同样是选用教材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也要秉着这五项原则,针对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材,当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创新的,因为教材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教材只有经历实际教学的检验才能验证其科学性与实用性。
教材设计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我以为,教材设计的类型是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的参考和目的,教材的选用也要充分考虑教材设计的类型。在现有的教材类型下是可以找到适用于实际教学的教材的,也许不是完全符合教学实践,但是是可以作为选用教材的参考的。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是有区别有联系的,编写是根据选用的要求来具体进行的,选用的要求又是不断的改变编写的内容的。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教材的选用者,都能对教材做出相应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修改,编者可以从教学者那里得到教材需要改善的信息,教学者也可以通过逐渐完善的教材更好的进行语言教学。但是编者是从系统的、全面的角度来编写教材的,而教材的选用者是从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讯用教材的,二者有细微的区别,但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
现如今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大致可以满足国内外的汉语教学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实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还是可喜的,但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一套好的汉语教材是需要若干年的探索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那么才会有实际的价值和作用。一线教师的经验加上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参与,要借鉴国外的有些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编写出概念股好的汉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是迅速的,其中,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材一定要不断开拓创新,因地制宜,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汉语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习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习题
习题01
一、填空题
1.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51年成立的清华大学________________于1951年初正式开课,拉开了新中国外国留学生汉语预备教育的帷幕。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________教授兼任专修班班主任,著名语言学家___________先生任清华大学外籍留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席并兼管专修班的业务工作。2.经国务院的批准,1962年6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________________,以适应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是________________的前身。
3.196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1996年又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是________年暑期在____________学院。5.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________________负责,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为北京语言学院院长___________。
6.1983年6月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于1988年独立为____________,秘书处设在____________,首任会长为_____________。
7.1987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______________,该会秘书处设在____________,首任会长___________。
8.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测试是___________。9.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师资资格培养审定工作和资格考试开始于______年。10.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语言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
12.语言的组织方式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统一。13.张占一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把文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在目的语国家文化接受过程的四个阶段中,___________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期,语言熟巧就在这一时期出现,布朗把这一时期叫___________。
15.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应包括基础理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6.对外汉语教学的___________是学科理论的核心,使学科存在的主要标 志。
17.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等共同决定的,是这些规律的综合反映。18.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作___________。
19.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0.语言交际能力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21.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___________,读、写用于___________。22.中介语理论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按教育性质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
24.常规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5.按学习期限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
26.按教学组织形式划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27.第二语言教材练习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划分,试题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
29.从阅卷评分的角度划分,试题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0.根据试题所包含测试内容的特点来划分,试题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 __________。
31.汉语水平考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考试。
丹丹老师的Q: 一九一五三三**一二
二、选择题
1.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在我国已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确认是在()。A 1984年 B 1985年 C 1986年 D 1987年
2.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A 中华文化研究所 B 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 C 语言教学研究所 D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 3.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A 《语言教学与研究》 B 《世界汉语教学》 C 《学汉语》 D 《中国文化研究》
4.北京语言学院首先开设了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本 科专业是在()。
A 1984年 B 1985年 C 1986年 D 1983年
5.在目的语国家,学生在文化接受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休克”发生在哪个时期?()。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 D接近或完全复原期 6.中介语的概念最早是由()于1969年提出来的。A赛林格 B斯金纳 C乔姆斯基 D皮亚杰 7.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A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
B 是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C 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D 使全体教学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8.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A成绩测试 B总体设计 C课堂教学 D教材编写 9.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中,中心环节是()。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堂教学 D成绩测试 10.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的测试是()。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11.教学中最常用的、且目的是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测试是()。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12.在语言测试中,写作题属于()。
A标准化试题 B非标准化试题 C主观性试题 D客观性试题 13.在语言测试中,多项选择题属于()。
A标准化试题 B非标准化试题 C主观性试题 D客观性试题 14.检验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的是()。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反馈作用
15.首次汉语水平考试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是()。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三、名词解释
1.对外汉语教学 2.语言 3.语言交际文化 4.文化休克(文化震荡症)5.第一语言 6.第二语言 7.母语 8.外语
9.目的语 10.语言能力 11.语言交际能力 12.语用规则 13.言语技能 14.言语交际技能 15.语言习得机制 16.学习策略 17.学习风格 18.场独立性 19.场依存性 20.审慎风格 21.冲动风格 22.对歧义的容忍 23.对歧义的不容忍 24.人格
25.自尊 26.移情 27.动机 28.工具动机 27.结合动机(参与动机)29.迁移 30.正迁移、负迁移 31.错误分析
32.中介语 33.失误 34.偏误 35.教学类型 36.课程 37.课型 38.教学原则 39.教学方法 40.教学技巧 41.形式结构 42.语义结构 43.总体设计 44.教学目标 45.教学途径 46.卷面 47.题类、题型 48.效度
49.信度 50.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51.语构文化 52.语义文化 53.语用文化
四、辨析题(先判断观点的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1.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2.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教学原则。3.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把语言教学仅仅当成传播文化知识的途径。4.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语言要素的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原 则。
5.一部教材练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没有直接影响。
6.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中,总体设计是中心环节。
五、简答题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有哪些? 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3.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4.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5.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6.跨文化交际中,在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接受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7.简述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8.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大体上有哪几个阶段?
9.第一语言的习得与第二语言的学习至少可以分几种类型? 10.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学习有哪些共同点? 11.简述中介语的特点。12.简述偏误的来源。
13.第二语言教学结构主要有哪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分别包括哪些内 容?
14.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变因有哪些? 15.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变因有哪些? 16.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条件变因有哪些? 17.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有哪些? 18.教材编写要遵循哪些一般原则? 19.教材编写的前期一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0.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 掌握的教学内容?
21.为什么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 22.语言测试的作用有哪些?
23.《汉语水平证书》的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24.在教育发展史上,代表性的教学过程的模式大体上有哪四种? 25.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是哪三个层次? 2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有哪些? 2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有哪些?
六、论述题
1.试述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的语言交际文化。2.论述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学习的不同点。
3.阐述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主要四种理论或假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4.论述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5.举例说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区别。6.评述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各自的优缺点。7.论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8.论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利因素。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习题04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习题04
一、填空。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_第二语言教学__,又是一种_ 外语教学_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的能力_。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_、__教材编写__、_课堂教学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课堂教学__。
4、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_、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_潜能测试_四大 类。H、S、K是一种_水平测试_。
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语言规律_、语言学习规律__、语言教学 规律_等共同决定的。
丹丹老师Q: 一九一五三三**一二
二、选择填空。
1、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C、协调各教学环节
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2、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3、功能法产生于__________。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4、认知法产生于__________。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 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
三、术语解释。
1、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
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法学和认知心理学。
2、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3、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
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4、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四、论述。
1、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语言本身的结构法则,另一种是指研究语言结构法则的学问或著作。我们一般所说的语法用的是第一种含义,把第二种含义称为语法学。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具有以下特点:
1、抽象性(概括性)。语法是对各语法单位之间的聚合、组合规则和共同格式的概括,所以具有抽象性。
2、生成性。用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很像数学上的“递归性”(recursive),同样的语法规则可以重复使用。
3、稳定性。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结构因素,它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要慢。
4、民族性。各民族语言都有语法,各种语法既有共同性,又有民族性。
从以上语法的特点可以清楚看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是关系全局的。语法的影响是系统的、持久的。如果学生把某一条语法规则理解错了,那么他所造的所有跟这条规则有关系的句子都是错的。语法教学不但不能减弱,而且应该加强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丹丹老师Q: 一九一五三三**一二
2、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1)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2)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3)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4)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5)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受的语言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五、教案设计。
1、设计综合课教案:(学生对象为零起点,教学课时为100分钟)课文
A:您好!Nín hǎo!B:您好!Nín hǎo!A:您好!Nín hǎo!B:你好!nǐ hǎo!A:请进!Qǐngjìn!B:谢谢!Xiâxiâ!A:再见!Zàijiàn!B:再见!Zàijiàn!要求:(1)你如何根据上述课文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互致问候,致谢和告别。语音方面,有单韵母i、复韵母ie、ai、ao和鼻韵母in、ing、ian。汉字方面,有您、你、好、请、进、谢、再、见。词汇方面,有您、你、请进、谢谢、再见。语法方面,有“称谓词+好”的基本形式的问候句。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应当是:完成本课所有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完全掌握有关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要领;能够准确听辨、认读所学词汇;能不带洋腔洋调,运用基本问候形式互致问候、致谢和道别。
(2)根据课文内容你如何来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和步骤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设计。本课是针对学生对象为零起点的综合课,所以必须做到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三者兼顾,并强调课堂上的交际练习。1.复习旧课,带出新课。(约25分钟)2.学习新课:(约60分钟)1)语音单元(约10分钟)2)生词-课文(约10分钟)3)扩展-汉字(约10分钟)4)讲练语法点(约10分钟)
5)听辨、问答、听写等技能训练(约20分钟)3.课堂小结,以语音、词汇为主,朗读后结束。(约10分钟)4.布置作业(约5分钟)
2、设计听力课教案
课文
王兰:彼得,你经常跟女朋友跳舞吗?
彼得:不,今天是第一次。
王兰:是吗?你们美国人不是很开放吗?
彼得:我不是美国人,我是联合国人。
王兰:有联合国人吗?你真会开玩笑。
彼得:怎么,你不相信?我爷爷是英国人,我奶奶是法国人,姥爷是德国人,姥姥是意大利人,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日本人,你说我是不是联合国人?
王兰:这么说你们家真成了“小联合国”。要求: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少于三种听力练习。(请注意练习的先后顺序)1)、辨音,划出你听到的音节: 1.jīngcháng jīntiān 2.kāifàng kāiwánxiào 3.dìyīcì dìqīcì 2)、根据你所听到的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1.彼得经常跟女朋友跳舞。2.彼得的爷爷是英国人。3.彼得的姥姥是意大利人。3)、听后填空: 彼得的爷爷是
人,奶奶是
人,姥爷是
人,姥姥是
人,爸爸是
人,妈妈是
人,所以彼得说自己是“联合国人”。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知识点目录
绪论篇
第一章
1.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母语?什么是外语?什么是目的语?
第一语言是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这里所说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是两者不能等同。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1)一个在美国出生的香港孩子首先学会了英语,他掌握的这种语言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外语
(2)李明学习汉语之后,又继续掌握了法语。法语是他的()。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母语
(3)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汉语是他的()。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
(4)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英语是他掌握的()。A母语 B外语 C第一语言
(5)人们正在学习并且希望掌握的语言被称为()。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 答案:(1)A(2)B(3)A(4)B(5)C 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称呼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只适用于中国。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的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从1982年提出后一直使用至今。但是这一名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1)中国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被称为()。
A中国语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 C华文教学
(2)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除外国人外,还包括()。A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B外国人 C第一语言是广东话的海外华人
(3)“对外汉语教学”的提出时间是()。
A1982年 B1983年 C1985年
(4)“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的显著特点是()。
A简洁上口 B符合汉语习惯 C突出主要教学对象
(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
A第一语言教学 B第二语言教学 C目的语教学 答案:(1)B(2)A(3)A(4)C(5)B 3.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内部因素指:学习者和教师、所教的目的语、学习和教学活动;外部因素指相关的基础学科、语言环境。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科学及哲学;学科理论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教学实践是学科理论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
(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教育目的是()。
A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建设自身学科理论
C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2)以下选项中属于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内部因素的是()。A相关基础学科 B语言环境 C学习者和教师
(3)以下选项中属于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外部因素的是()。A学习者和教师 B所教的目的语 C语言环境
(4)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分为理论基础、()、教学实践三个部分。A学科理论 B基础理论 C应用研究
(5)学科理论服务的对象以及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是()。A理论基础 B应用研究 C教学实践 答案:(1)A(2)C(3)C(4)A(5)C 4.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是一种集中强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有三个:
一、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二、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三、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的外语教学。A第二语言 B第一语言 C外语
(2)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是()。
A语言对比 B技能训练 C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3)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是()。
A语言对比 B技能训练 C培养汉语交际能力(4)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
A语言对比 B技能训练 C培养汉语交际能力(5)对外汉语是一门专门的、()、应用的学科。A综合的 B理论的 C实践的 答案:(1)A(2)C(3)B(4)A(5)A 第二章
5.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1950年7月在清华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开始的标志。以1978年为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分为两个时期: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时期、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时期。前者分为三个阶段:
一、开创阶段(1950—1961年),本阶段周祖谟1953年发表了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1958年我国出版了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二、巩固阶段(1962—1966年),这一阶段中钟梫在《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中提出了“精讲多练”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三、恢复阶段(1972—1977年)。后者分为建构学科理论框架阶段和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
(1)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开始的标志是我国第一个汉语教学机构()的成立。A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B中国语文专修学校
C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2)以()为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分为两个时期。A1982年 B1978年 C1987年
(3)1953年()发表了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
A周祖谟 B刘月华 C吕必松
(4)1958年,我国出版的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是()。A《学汉语》 B《汉语学习》 C《汉语教科书》
(5)钟梫在《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中提出了“课内课外相结合”和()的实践性原则。
A精讲多练 B听说结合 C以词汇为主 答案:(1)A(2)B(3)A(4)C(5)A 6.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1987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为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吕必松;
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1979年9月《语言教学与研究》改为正式出版的季刊,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三、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以较具代表性的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为例,主要课程分为三大类:语言技能课、语言知识课和中国文化知识课;
四、学科理论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有了很大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首先开设了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是()。
A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B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C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第一任办公室主任是()。A周祖谟 B刘月华 C吕必松
(3)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
A《学汉语》 B《汉语学习》 C《语言教学和研究》
(4)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课程分为语言技能课、()、中国文化知识课三类。
A语言知识课 B国际政治课 C西方经济课
(5)我国首先开设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是()。
A北京语言学院 B北京大学 C南开大学
答案:(1)A(2)C(3)C(4)A(5)A 7.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世界汉语教学是在各国人民与我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又常常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和国家关系变化的影响,经历过兴衰的变化和曲折的道路。我国周边国家由于历史和文化的渊源关系,汉语教学历史最久。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是从公元3世纪或更早时开始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的主要大学开设中文系或中文课程。
当前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上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
(1)世界汉语教学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和()的影响。
A科技 B国家关系变化 C自然环境
(2)最早开始汉语教学的国家有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
A朝鲜 B印度 C法国
(3)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
A普遍教授语言 B非普遍教授语言 C重要教授语言
(4)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A汉学 B政治经济 C外交
(5)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发展的趋势。
A学前 B大学 C中、小学
答案:(1)B(2)A(3)B(4)A(5)C 第三章
8.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启示: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该从听、说开始,首先要着眼于口头语言。
二、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启示: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从言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当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己掌握。
三、语言有生成性。启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启示: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
五、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启示: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课堂中要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要求学习者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或媒介语。
六、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启示: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七、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启示:语言是可以学会的;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到语言学习;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
(1)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该从()开始,首先要着眼于口头语言。
A听、说 B读、说 C读、写
(2)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为对象。
A言语 B语言 C第二语言
(3)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A言语规则 B外语 C语言规则
(4)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的特点。
A知识课 B技能课 C文化课
(5)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
A智商 B交际需要 C特殊生理基础
答案:(1)A(2)A(3)C(4)B(5)C 9.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是语言研究的三大中心。
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为19世纪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莱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后来被封为语言学的“圣经”,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
三、转换生成语法。代表人物乔姆斯基,他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的假说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
四、功能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韩礼德,他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1)古代语言研究的三大中心是古中国、古印度、()。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埃及
(2)提出语言的“谱系树”理论的是德国学者()。
A琼斯 B施莱赫尔 C葆朴
(3)()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转换生成语法 C历史比较语言学
(4)()被封为语言学的“圣经”。
A《句法结构》 B《语言论》 C《普通语言学教程》
(5)韩礼德是()的代表人物,他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功能主义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答案:(1)A(2)B(3)C(4)C(5)B 10.什么是语言能力?什么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是什么?
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它是由乔姆斯基提出来的。
交际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它是由海姆斯提出来的。海姆斯还进一步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1)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是由()提出来的。
A乔姆斯基 B海姆斯 C索绪尔
(2)交际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A感知世界 B传递信息 C发现自我
(3)交际能力是由()提出来的。A乔姆斯基 B索绪尔 C海姆斯
(4)海姆斯还进一步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A不可接受性 B社会性 C语法性
(5)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
A想象能力 B话语能力 C启发能力
答案:(1)A(2)B(3)C(4)C(5)B 11.什么是语言形式?什么是语言功能?成人语言功能有哪些?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为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是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
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掌握了七种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表达个体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他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观念功能—表达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交际功能—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话语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
(1)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为()。
A语言规则 B语言体系 C语言结构
(2)()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A语言作用 B语言功能 C语言能力
(3)以下属于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中掌握的功能是()。A工具功能 B观念功能 C话语功能
(4)()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观念功能、交际功能、话语功能三种。
A索绪尔 B韩礼德 C乔姆斯基
(5)以下属于成人语言功能的是()。A工具功能 B控制功能 C交际功能 答案:
(1)C(2)B(3)A(4)B(5)C 12.合作原则是什么?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提出“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
一、质的准则—所说的话要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二、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而不要包含所超出需要的信息;
三、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是有关的,要切题;
四、方式准则—所说的话要清楚,有条理,简练,避免晦涩歧义。
(1)美国语言哲学家()提出了“合作原则”。
A格赖斯 B格里姆 C利奇
(2)孩子吃了苹果,却对妈妈说:“不是我吃的。”这句话中的孩子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A量的准则 B质的准则 C方式准则
(3)甲问乙:“你明天的飞机几点起飞?”乙说:“大概是明天上午吧。”对话中的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A质的准则 B方式准则 C量的准则
(4)甲问乙:“你明天来吗?” 乙说:“你这个人真好。”对话中的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A量的准则 B方式准则 C关系准则
(5)甲对乙说:“明天派车去接三个医学院的学生。”这句话中的甲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A量的准则 B方式准则 C关系准则
答案:(1)A(2)B(3)C(4)C(5)B 13.礼貌原则是什么?
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人们常常出于某种礼貌或其他目的,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言外之意让听话者去领会。对此,英国学者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
一、得体准则:在会话中尽量让别人少吃亏,多得益;
二、宽宏准则:在会话中尽量使自己少得益、多吃亏;
三、赞许准则:在会话中对别人少贬低、多赞许;
四、谦虚准则:在会话中对自己少赞许,多贬低;
五、赞同准则: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
六、同情准则: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
(1)英国著名学者()等人提出了礼貌原则来补充会话原则。
A格里姆 B格赖斯 C利奇
(2)一位贵宾对负责接待的小刘说:“刘先生,这几个月你跑前跑后,真太辛苦了。”小刘回答:“一点都不辛苦。只要您舒心,就是我最大的荣幸。”小刘在这里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和()。A谦虚准则 B宽宏准则 C同情准则
(3)甲:“敢问您尊姓大名?”乙:“不敢。鄙人姓张、名云。”这段话中双方都有意识地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许准则和()。A谦虚准则 B宽宏准则 C同情准则
(4)甲:“您所提的条件,有一些,我是同意的,只是对其中的一些条款我还要在向上级请示一下。”乙:“我很高兴您能同意,希望能早日达成协议。”对话中甲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减少了双方的分歧。A得体准则 B赞同准则 C赞许准则
(5)甲:“王主任,您看我的请调报告能批准吗?”乙:“咱俩可是老交情了,走,我请你喝两杯去。”对话中乙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A赞许准则 B赞同准则 C同情准则
答案:(1)C(2)B(3)A(4)B(5)C 1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和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一、语法方面: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用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时、态来变位;
二、语音方面: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四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1300多个音节;
三、词汇方面: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而且构词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便于记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一、语法方面:汉语语法重“意”而不重 “形”,隐性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等;
二、语音方面: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声调;词汇方面: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固定的四字成语,给学习者增加了难度;汉字:汉字是学习者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1)以下属于汉语学习语法方面有利因素的是()。
A名词不用变格 B汉语语法重“意”而不重 “形”
C动词需要变位
(2)汉语的构词方式主要以()为主。
A重叠法 B附加法 C词根复合法
(3)汉语学习中语音方面最大的难点是()。
A声调 B音节数量少 C缺少哑音节
(4)下列属于汉语学习中词汇方面的难点的是()。
A汉语的词音节少 B大量固定的四字成语 C构词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5)()是学习者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A声调 B语法 C汉字
答案:(1)A(2)C(3)A(4)B(5)C 15.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加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作用,对社会来说,在于传授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技能和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使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对个人来说,在于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健全人的个性,使人类自身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
教育的目的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德育是指思想品德的教育,它确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
二、智育是指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
三、体育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
四、美育指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它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独特的重要组成部分。
(1)()指一切能增加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A广义的教育 B狭义的教育 C教学
(2)()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A广义的教育 B狭义的教育 C教学
(3)以下属于教育对于个人作用的是()。
A传授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技能 B传授道德规范 C健全人的个性
(4)智育是指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
A前提 B基础 C核心
(5)体育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和()。
A前提 B重要保证 C核心
答案:
(1)A(2)B(3)C(4)C(5)B 16.教学过程的模式及其特点。代表性的教学过程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传授式:在教师主导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如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过程。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学生能比较快捷地获得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缺点是容易造成注入式、满堂灌的弊端,忽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活动式: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如以杜威为代表的“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的性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检验与评价”过程。活动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但它混淆了学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有很大的片面性。
三、发现式:既主张学生学习最新的、系统的、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知识,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如以鲁纳为代表的“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反复)—作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既吸取了传统派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长处,又吸取了活动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的特点。
四、发展式: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智育的过程而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这种观点突破了把教学过程仅仅局限于智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与培养。
(1)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过程模式主要有传授式、()、发现式、发展式。
A活动式 B填鸭式 C交际式
(2)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过程属于()教学过程模式。
A活动式 B发现式 C传授式
(3)活动式强调以()为中心,但它混淆了学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有很大的片面性。
A学生 B教师 C 课堂
(4)()教学模式既吸取了传统派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长处,又吸取了活动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的特点。A活动式 B发现式 C发展式(5)()教学模式突破了把教学过程仅仅局限于智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与培养。A活动式 B传授式 C发展式
答案:(1)A(2)C(3)A(4)B(5)C 17.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
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指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识传授和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时间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的培养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1)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B巩固性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2)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积累知识,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并使其个性得到发展,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 B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C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3)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有统一的、基本的要求和规格,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在水平、能力、素质方面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B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C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4)()是处理教学中词、概念和事物及其形象之间关系的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5)()反映了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A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B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C巩固性原则
答案:(1)C(2)B(3)A(4)B(5)C 18.学科课程论及其特点。活动课程论及其特点。
学科课程论是一种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接受能力考虑不多。
活动课程论是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包括了各方面的知识,课程的编排应与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这种课程理论强调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提倡“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适应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课程论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对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注意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1)学科课程论是一种以()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A学科的知识体系 B经验 C实践活动
(2)()强调以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接受能力考虑不多。A技能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学科课程论
(3)活动课程论是以()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A经验 B学科的知识体系 C实践活动
(4)这种课程理论强调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提倡(),“在做中学”,适应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
A以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 B教育即生活 C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5)()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对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注意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A学科课程论 B技能课程论 C活动课程论
答案:(1)A(2)C(3)A(4)B(5)C 19.什么是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和效率。以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为依据,教学方法可分为: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
A教学手段 B教学方法 C教学途径
(2)以()为依据,教学方法可分为: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A教学活动的手段 B教学活动的侧重 C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
(3)知识性、理论性的课程主要采用的是()。
A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4)()一般用于各种体育、艺术、劳动技能以及掌握语言等能力为主的课程,常用于练习、实验、实习作业等具体方法。
A 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5)对文艺作品、体育表演甚至大自然的欣赏是()的体现。
A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答案:(1)B(2)C(3)A(4)C(5)A 第四章
20.什么是布罗卡区?什么是韦尼克区?什么是语言习得关键期?
布罗卡区是主管说、写的运动语言中枢,它是由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发现的。韦尼克区是主管理解口语和一些书面语的听觉语言中枢,它是由德国神经学家韦尼克提出来的。伦尼伯格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习得语言。这是母语习得的最佳关键期。
(1)()是主管说、写的运动语言中枢,它是由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发现的。
A布罗卡区 B韦尼克区 C听觉区
(2)()是主管理解口语和一些书面语的听觉语言中枢,它是由德国神经学家韦尼克提出来的。
A布罗卡区 B韦尼克区 C听觉区
(3)()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
A乔姆斯基 B伦尼伯格 C韩礼德
(4)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A青春期/12岁左右 B八岁左右 C十六岁左右
(5)语言习得关键期这是()习得的最佳关键期。
A第一语言B外语C 母语
答案:(1)A(2)B(3)B(4)A(5)C 2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分类及过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按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A记忆 B识记 C遗忘
(2)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A感觉记忆 B情绪记忆 C短时记忆
(3)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感觉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4)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
A遗忘 B再认和重现 C保存
(5)识记按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分为()和意义识记。
A感觉识记 B情绪识记 C机械识记
答案:(1)A(2)B(3)A(4)B(5)C 22.什么是遗忘?衰退说与干扰说。
遗忘是指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衰退说是指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因而产生遗忘。
干扰说是指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而产生抑制,所以产生遗忘。干扰保持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前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的保持所产生的影响,称为前摄抑制;另一类是后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保持所产生的影响,称为倒摄抑制。
(1)()是指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
A识记 B遗忘 C保存
(2)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
A逻辑遗忘 B感觉遗忘 C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3)有关遗忘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干扰说两种。
A衰退说 B遗忘说 C干扰说
(4)前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的保持所产生的影响,称为()。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5)后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保持所产生的影响,称为()。A正迁移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答案:(1)B(2)C(3)A(4)B(5)C 23.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财富”部分,即与“物质文化”相对的“精神文化”,包括经济、政治、科学、历史、文学、艺术、语言、世界观、价值观等。
按文化的内容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部分。
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
二、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
三、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
四、文化具有系统性;
五、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
六、文化是发展变化的。
(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A社会财富 B物质财富 C文化财富(2)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财富”部分,即(),包括经济、政治、科学、历史、文学、艺术、语言、世界观、价值观等。A制度文化 B观念文化 C精神文化
(3)按文化的内容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部分。
A行为文化 B社会文化 C精神文化
(4)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各种产品、器具以及园林、建筑等技术体系属于()。
A制度文化 B社会文化 C物质文化
(5)以下不属于文化的特征的是()。A实践性 B民族性 C社会性
答案:(1)B(2)C(3)A(4)C(5)A 24.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二、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三、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1)以下属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是()。
A文化和语言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语言和文化彼此分离
(2)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
A分离 B排斥 C制约
(3)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
A整体 B体系 C系统
(4)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
A言语 B语法 C语言
(5)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
A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 B语法知识 C言语技能
答案:(1)B(2)C(3)A(4)C(5)A 25.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其特点。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二、交际原则和价值观念;
三、母语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四、交际过程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五、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从以上五个特点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特征是如何发现、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1)()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A跨文化交际 B国际交流 C外交
(2)跨文化交际主要是通过()来进行的。
A言语 B语言 C文化
(3)以下不属于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的是()
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B交际过程的相互背离和异化趋向 C母语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4)()是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A母语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B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C文化的相互影响
(5)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特征是()。
A交际原则和价值观念 B文化的相互影响 C如何发现、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答案:(1)A(2)B(3)B(4)A(5)C 26.跨文化及过程中文化冲突和适应的四个阶段。
在跨文化交际中,或是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环境中,以及学习目的语文化的过程中,文化差异都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经历从文化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一、蜜月阶段;
二、挫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常常会产生“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指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
三、调整阶段;
四、适应阶段。
(1)在跨文化交际中,或是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环境中,以及学习目的语文化的过程中,()都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A文化差异 B生活环境 C学习内容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适应过程分为()、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
A接触阶段 B蜜月阶段 C沮丧阶段
(3)()是指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
A文化不适应 B文化敌对 C文化休克
(4)文化震荡症一般是学习者在()所产生的,通常表现为迷惑、沮丧等。
A蜜月阶段 B调整阶段 C挫折阶段
(5)对于一般的学习者来说,步入适应阶段所需的时间是()。A 5-6个月 B半年-一年 C一年以上
答案:(1)A(2)B(3)C(4)C(5)B 27.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尊重不同的文化;
二、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三、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四、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五、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在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的问题上有四种态度:一是完全拒绝的态度;二是完全同化的态度;三是既完全保留母文化,又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者叫做“边缘人”;四是立足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称为“外为我用型”。
(1)()是对待任何一种文化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
A理解不同的文化 B适应不同的文化 C尊重不同的文化
(2)以下不属于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态度的是()。A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B对目的语文化全部赞同、接受 C尊重不同的文化
(3)以下不属于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的问题上的四种态度的是()。
A完全同化 B完全拒绝 C既不保留母文化,又不接受目的语文化
(4)既完全保留母文化,又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者叫做()。
A唯我独尊型 B边缘人 C外为我用型
(5)立足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称为()。A唯我独尊型 B双文化型 C外为我用型
答案:(1)C(2)B(3)C(4)B(5)C 28.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者张占一等人,从第二语言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实际出发,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观点。所谓知识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则是指按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1)上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者张占一等人,从第二语言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实际出发,按()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观点。
A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 B交际目的 C交际环境
(2)()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A语义文化 B交际文化 C知识文化
(3)()则是指按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A交际文化 B知识文化 C语义文化
(4)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这属于()。
A交际文化 B知识文化 C语义文化
(5)在“毁我长城”中,长城的含义引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属于()。
A知识文化 B语义文化 C交际文化
答案:(1)A(2)C(3)A(4)B(5)C 2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语言文化因素是与语言教学关系最紧密的文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二、语义文化。语义文化指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的语用文化举例如下:称呼、问候和道别、道谢和道歉、敬语与谦辞、褒奖与辞让、宴请与送礼、隐私与禁忌。
(1)语言文化因素是与语言教学关系最紧密的文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构文化、语义文化、()三个方面。
A知识文化 B语用文化 C交际文化
(2)()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A语用文化 B语义文化 C语构文化
(3)()指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A语构文化 B语义文化 C语用文化
(4)()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A语用文化 B语义文化 C语构文化
(5)以下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的语用文化的是()。
A称呼 B问候和道别 C购物
答案:(1)B(2)C(3)B(4)A(5)C 3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和文化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二、要有针对性;
三、要有代表性;
四、要有发展变化的特点;
五、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主要有:
一、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二、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三、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二、();
三、要有代表性;
四、要有发展变化的特点;
五、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A要有社会性 B要有实践性 C要有针对性
(2)以下属于文化教学原则的是()。A社会性 B代表性 C科学性
(3)在教学过程中用学习者的母语注释,并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用目的语注释,这体现了()的教学方法。
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B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4)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以语言为纲,并结合文化教学,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B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5)在课堂中引进有关文化项目的练习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B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答案:(1)C(2)B(3)A(4)B(5)C 第五章
31.什么是学习?西方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人类的学习是指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运用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并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一种是生来就会、通过遗传而获得的极为有限的“本能行为”;更多的是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习得行为”。
西方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是认知学习理论。两派之间还有折衷主义学习理论或称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狭义的学习B广义的学习C习得
(2)人和动物的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两类。
A习得行为 B学习行为 C先天行为
(3)以下属于本能行为的是()。
A海豚表演 B婴儿会吸奶 C人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4)以下属于习得行为的是()。
A母鸡会孵蛋 B人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C婴儿会吃奶
(5)西方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两大流派。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功能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答案:
(1)B(2)A(3)B(4)B(5)C 32.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的复杂程度,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一、信号学习;
二、刺激—反应学习;
三、连锁学习;
四、言语联想学习;
五、多种分辨学习;
六、概念学习;
七、原理学习;
八、解决问题的学习。
加涅认为学习行为分为八个阶段:
一、动机阶段;
二、领会阶段;
三、获得阶段;
四、保持阶段;
五、回忆阶段;
六、概括阶段;
七、作业阶段;
八、反馈阶段。
加涅归纳了各种学习应达到的结果,总结出了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
一、智力技能;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1)美国心理学家()按学习的复杂程度,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多种分辨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八类。A加涅 B斯金纳 C桑代克
(2)人看到红灯止步属于()。
A连锁学习B多种分辨学习C信号学习
(3)小学生对图画和符号的辨别属于()。
A多种辨别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原理学习
(4)加涅认为学习行为分为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八个阶段。A识记阶段 B回忆阶段 C 遗忘阶段
(5)加涅归纳了各种学习应达到的结果,总结出了智力技能、()、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五个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A领会 B记忆 C认知策略
答案:(1)A(2)C(3)A(4)B(5)C 33.学习和习得的定义及区别。
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
学习和习得的不同之点具体如下:
一、习得,特别是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开始、与其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学习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二、学习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可能由使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也可能没有。习得一般是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三、学习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语言的形式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习得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
四、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规则。习得主要靠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
五、学习花的时间较少,学习的效果是不确定的。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1)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属于()。
A学习B习得 C教育
(2)儿童掌握第一语言属于()。
A教育 B学习C习得
(3)以下属于学习的特点的是()。
A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B在课堂环境下进行 C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4)学习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
A语言的形式方面 B语言的功能 C语言的意义
(5)习得注意力主要集中在()。
A语言的词汇、语法 B语言的语音 C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 答案:(1)A(2)C(3)B(4)A(5)C 34.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刺激—反应论。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二、先天论。又称内在论,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三、认知论。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知论对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观点是人类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四、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是韩礼德。语言功能论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1)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主要有刺激—反应论、()、认知论、语言功能论四种。
A习得论 B先天论 C学习论
(2)刺激—反应论的代表人物是(),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A斯金纳 B加涅 C桑代克
(3)()认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A斯金纳 B加涅 C乔姆斯基
(4)皮亚杰是()的代表人物,该理论认为人类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
A认知论 B先天论 C语言功能论
(5)语言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韩礼德,它从()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
A认知机制 B语言习得机制 C语言交际功能
答案:
(1)B(2)A(3)C(4)A(5)C 35.什么是迁移?
迁移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正迁移。有的起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也叫干扰。两种语言结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负迁移。
(1)()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A干扰 B衰退 C迁移
(2)汉字对于日本汉语学习者起()的作用。
A负迁移 B正迁移 C前摄抑制
(3)英语单词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起()的作用。
A负迁移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4)两种语言结构相同之处产生()。
A前摄抑制 B正迁移 C倒摄抑制
(5)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
A正迁移 B前摄抑制 C负迁移 答案:
(1)C(2)B(3)A(4)B(5)C 36.中介语的定义及特点。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提出来的。中介语又称为过渡语、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中介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
二、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
三、塞林克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
四、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五、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
(1)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来的。
A塞林克 B 拉多 C科德
(2)中介语又称为(),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A目的语 B过渡语/语际语 C交际语
(3)以下不属于中介语特点的是()。
A中介语是固定不变的 B中介语的偏误具有反复性
C中介语的偏误具有顽固性
(4)塞林克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A语言迁移 B言语迁移 C教师的教学策略
(5)中介语的偏误具有反复性和()。
A变化性 B可纠正性 C顽固性
答案:(1)A(2)B(3)A(4)A(5)C 37.什么是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说是第二语言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假说,是用来回答人们是怎样习得语言这个问题的。这一假说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第二,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i+1”来表示。i表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第三,克拉申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说”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过早地说甚至是有害的。
(1)克拉申认为()是第二语言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假说,是用来回答人们是怎样习得语言这个问题的。
A输入假说 B对比分析假说 C中介语假说
(2)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
A习得 B学习C对信息的理解
(3)i+1表示()。
A学习者下一阶段应达到的语言结构的水平B学习者现阶段的语言水平
C远超出学习者现阶段的语言水平
(4)克拉申强调()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
A对话练习B听力活动 C语法传授
(5)克拉申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来实现的。
A对话练习B语法传授 C听力理解
答案:
(1)A(2)C(3)A(4)B(5)C 38.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同点:
一、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二、两种语言习得都是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三、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的技能;
四、两种语言习得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不同点:
一、习得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出于本能,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成人习得第二语言在交际的大前提下有各种目的,除了想融合到目的与社会中去,不存在影响到生存的问题;
二、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儿童第一语言是在天然的环境中获得的,以交际活动参加者的身份与周围人的真实交际中习得并运用第一语言。成人在非目的语环境中由教师指导习得第二语言;
三、习得的过程不同。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与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同步进行的。成人则是在一定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之上学习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形式;
四、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五、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这是最基本的不同。
(1)以下属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相同点的是()。A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B习得的动力 C习得的过程
(2)以下属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不同点的是()。A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B习得的环境和方式
C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3)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
A识记 B保持 C模仿
(4)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与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同步进行的。成人则是在一定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之上学习一种新的()。A符号表达形式 B概念系统 C语义系统
(5)()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最基本的不同。
A习得的环境 B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 C习得的方式 答案:(1)A(2)B(3)C(4)A(5)B 第六章
39.对比分析的定义及步骤。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大体上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二、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三、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1)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A历时 B纵向 C共时
(2)对比分析大体按照描写、()、对比、预测四个步骤进行。
A阅读 B选择 C记录
(3)描写是对目的语和()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A学习者的第一语言 B学习者的第二语言 C学习者的母语
(4)对比是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
A语法规则 B语音规律 C语言项目或结构
(5)预测是在对比的基础上对()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A第二语言学习者 B第一语言学习者 C母语学习者 答案:(1)C(2)B(3)A(4)C(5)A 40.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对比分析的意义:对比分析有一套严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使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研究、对语言特征的了解更为深入,从而丰富了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和翻译语言学的理论。对比分析应用于语言教学,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发现了第一语言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干扰,从而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对比分析的局限:
一、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越大。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大,虽然掌握起来慢一些,但干扰反而小,掌握的精确度更大;
二、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三、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
四、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
(1)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使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研究、对语言特征的了解更为深入,从而丰富了()、具体语言学和翻译语言学的理论。
A普通语言学 B功能主义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2)对比分析应用于语言教学,通过()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而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A第二语言 B目的语 C外语
(3)以下不属于对比分析局限的是()。
A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 B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 C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
(4)对比分析在()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
A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B认知主义语言学理论 C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
(5)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
A学生 B教师 C学习者 答案:(1)A(2)B(3)B(4)A(5)C 42.失误和偏误的区别。偏误的来源。
所谓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操本民族语的人也时常发生。说话者一旦意识到马上可以自己改正,以后同样的错误也不一定再次出现。偏误则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迹,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母语负迁移;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三、文化因素负迁移;
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五、学习环境的影响。(1)本想说“甲”,但临时因紧张或是疏忽说成了“乙”属于()。
A失误 B偏误 C错误
(2)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汉语,常常忘记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动词后边要加“s”属于()。A失误 B错误 C偏误
(3)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者说:“那只鸡很胖。”属于()。
A文化因素负迁移 B母语负迁移 C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4)外国学生按本民族的习惯把中国人的名误认为姓属于()。
A文化因素负迁移 B母语负迁移 C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5)留学生讲:“这个天大家都休息”。这属于()。
A文化因素负迁移 B母语负迁移C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答案:(1)A(2)C(3)B(4)A(5)C 43.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偏误分析的意义:
一、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突破了对比分析只强调第一语言干扰的局限,弥补了对比分析的不足,全面分析学习者偏误及其来源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偏误分析方法和程序,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把偏误看成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窗口,把偏误分析看成是中介语研究的重要手段;
三、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提高。
偏误分析的局限性:
一、正确和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二、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
三、对偏误来源的分析本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陷于公式化;
四、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1)偏误分析是()的继承和发展。
A对比分析 B输入假说 C普遍语法假说
(2)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把偏误看成是了解()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窗口。A第一语言 B目的语 C第二语言
(3)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提高。
A教学活动 B教学策略 C交际策略
(4)偏误分析对语用和()方面的研究不足。
A语法 B词汇 C文化
(5)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
A对偏误来源的分析陷入公式化 B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 C各种偏误研究不平衡 答案:(1)A(2)C(3)A(4)C(5)B 44.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所谓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认知、情感方面的特点。
一、生理因素。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年龄;
二、认知因素。语言习得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认知方式;
三、情感因素。作为个体因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指动机、态度和性格。兰伯特和加纳德将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学习态度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消极态度三种。
(1)所谓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认知、()方面的特点。A感觉 B大脑 C情感
(2)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是()。
A年龄 B发达的大脑 C发音器官
(3)作为个体因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指()、态度和性格。
A感觉 B动机 C认知
(4)语言习得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认知方式。
A情感 B态度 C学能
(5)兰伯特和()将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A加涅 B加纳德 C圭奥拉 答案:(1)C(2)A(3)B(4)C(5)B 45.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研究结果,通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心安排,进行集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收到相对来说短期速成的结果;
二、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是语言形式的掌握,课堂能有目的地提供比自然语言环境更集中、范围更广、形式更为复杂的语言形式,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
三、课堂教学强调教授语言规则,符合成人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四、课堂教学有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可以迅速提供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一、通过课堂教学接触目的语的时间是极有限的,目的语的输入量也无法与自然习得相比;
二、课堂教学所提供的都不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教给学生的常为“课堂语言”或“教科书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有一定距离;
三、课堂教学侧重语言形式,但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语法规则,最好的教学语法体系也往往是不充分的;
四、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缺陷在于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也难以进行真正的交际活动。(1)()能充分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研究结果,通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心安排,进行集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A非目的语环境教学 B目的语环境教学 C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是()。
A文化知识 B交际技能 C语言形式的掌握
(3)课堂教学强调教授(),符合成人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A语言规则 B文化知识 C交际技能
(4)课堂教学所提供的都不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教给学生的常为“课堂语言”或(),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有一定距离。A社会语言 B教科书语言 C生活语言(5)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缺陷在于()。
A接触目的语的时间有限 B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 C教授的语法体系不完全充分 答案:(1)C(2)C(3)A(4)B(5)B 第七章
46.语法翻译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语法翻译法又称为“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这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二、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三、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四、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五、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1)()又称为“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2)()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A阅读法 B语法翻译法 C自觉对比法
(3)语法翻译法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的教学。A语法 B词汇 C口语和听力
(4)语法翻译法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
A归纳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5)以下不属于语法翻译法特点的是()。
A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B不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 C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答案:(1)A(2)B(3)C(4)C(5)B 47.直接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的主要特点是:
一、目的语和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采用扮演角色或演戏的方式;
二、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自动形成的习惯;
三、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四、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
五、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
(1)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
A德国 B英国 C瑞典
(2)直接法与()相对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A情景法 B自觉对比法 C语法翻译法
(3)目的语和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采用()的方式。A扮演角色或演戏 B填鸭式 C直接阅读
(4)直接法以()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A语法教学 B词汇教学 C口语教学
(5)以下属于直接法特点的是()。
A先学习语法规则 B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 C从单音或孤立的教材开始教学
答案:(1)A(2)C(3)A(4)C(5)B 48.情景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情景法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情景法早期称为口语法,代表人物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帕默和霍恩比。
情景法的主要特点是:
一、教学目的是对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的实际掌握,而言语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而获得的;
二、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教材先用于口头训练然后再教书面形式;
三、课堂用语是目的语;
四、新的语言点要在情境中介绍并操练;
五、运用词汇选择程序,以确保基本词汇的教学;
六、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语法项目进行分级排列;
七、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1)情景法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A阅读能力 B口语能力 C听力能力
(2)情景法早期称为口语法,代表人物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帕默和()。A奥伦多夫 B菲埃托 C霍恩比
(3)情景法的教学目的是()的实际掌握。
A对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 B语法 C语音
(4)情景教学法的语言教学从()开始。
A书面语 B词汇 C口语
(5)情境法的课堂用语是()。
A目的语 B第二语言 C中介语
答案:
(1)B(2)C(3)A(4)C(5)A 49.阅读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韦斯特所创立,又称为韦斯特“新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阅读法的特点是:
一、通过阅读学会阅读,阅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二、阅读法要求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在上下文或插图的帮助下直接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三、阅读法不主张阅读之前先教语法规则,而是阅读后把学习者在阅读中已熟悉的语法项目进行归纳;
四、词汇也是通过上下文掌握,在阅读中自然吸收,而不是脱离课文理解、翻译或死记硬背。
(1)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所创立。
A韦斯特 B霍恩比 C奥伦多夫
(2)阅读法是一种强调通过()的教学法。
A扮演角色或演戏学习目的语 B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 C有意义的情境掌握目的语
(3)阅读法强调通过阅读学会阅读,阅读既是目的也是()。
A基础 B保证 C手段
(4)阅读法不主张阅读之前先教(),而是阅读后把学习者在阅读中已熟悉的语法项目进行归纳。
A语音规则 B词汇规则 C语法规则
(5)以下属于阅读法特点的是()。
A通过翻译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B通过上下文掌握词汇 C学生避免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
答案:
(1)A(2)B(3)C(4)C(5)B 50.自觉对比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自觉对比法是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法。自觉对比法是以直接法为对立面,客观上成了语法翻译法的继承和发展。自觉对比法的特点:
一、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是自觉对比法最重要的特点,教学全过程都要用母语来讲目的语,以充分利用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和技能;
二、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强调理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目的实践;
三、在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
四、由分析到综合,先学习构成句子的要素然后再学整句、课文;
五、以书面语为基础,以文学语言为基本教材,不重视口语教学,反对听说领先。
(1)()是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A情景法 B语法翻译法 C自觉对比法
(2)自觉对比法是以直接法为对立面,客观上成了()的继承和发展。
A听说法 B语法翻译法 C阅读法
(3)()是自觉对比法最重要的特点。
A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 B通过有意义的情境掌握目的语 C通过扮演角色或演戏掌握目的语
(4)自觉对比法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强调()以避免盲目的实践。
A直观手段 B有意义的情境 C理解理论知识
(5)以下属于自觉对比法特点的是()。
A重视口语教学 B以书面语为基础 C主张听说领先
答案:(1)C(2)B(3)A(4)C(5)B 51.听说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听说法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
听说法的特点是:
一、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的,读写为辅;
二、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
三、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
四、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
五、对比母语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构,找出学习者的难点,以确定教学重点;
六、严格、及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
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片、录音、电影、电视,从多种途径强化刺激。
(1)()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A视听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2)听说领先,()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的,读写为辅。
A听力 B阅读 C口语
(3)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为中心。
A句型 B词汇 C语音
(4)听说法排斥或限制使用(),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A中介语 B第二语言 C母语
(5)以下属于听说法特点的是()。
A严格、及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 B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
C对学习者的错误持保留态度
答案:
(1)B(2)C(3)A(4)C(5)A 52.视听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代表人物是古布里纳和古根汉。
视听法的特点是:
一、视觉感觉和听力感觉相结合;
二、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三、整体结构感知;
四、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教材以对话为主,进行集中强化教学。
(1)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2)视听法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A词汇 B语法 C听觉感知
(3)视听法的代表人物是古布里纳和()。
A古根汉 B霍恩比 C菲埃托
(4)听说法强调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教材以()为主,进行集中强化教学。
A文学作品 B生活用语 C对话
(5)以下不属于视听法特点的是()。
A语言和情景分开 B整体结构感知 C集中强化教学
答案:
(1)B(2)C(3)A(4)C(5)A 53.自觉实践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自觉实践法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外语教学法。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别利亚耶夫。
自觉实践法的特点是:
一、自觉性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三、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的原则;
四、口语领先原则;
五、综合性原则;
六、考虑母语的原则。
(1)自觉实践法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外语教学法。A法国 B前苏联 C法国
(2)自觉实践法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A有意义的情境 B角色扮演或演戏 C大量言语实践活动
(3)自觉实践法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
A别利亚耶夫 B古布里纳 C韦斯特
(4)以下属于自觉实践法特点的是()。
A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B自觉性原则 C集中强化教学
(5)以下不属于自觉实践法特点的是()。
A口语领先原则 B通过上下文掌握词汇 C考虑母语的原则
答案:
(1)B(2)C(3)A(4)B(5)B 54.认知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认知法的特点是:
一、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强调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内化语言的知识体系,获得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反对动物型的刺激—反应的学习;
二、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
三、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口语和书面语并重;
五、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以利于目的语的学习,但反对滥用母语;
六、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可避免,要对错误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1)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A韦斯特 B布龙菲尔德 C卡鲁尔
(2)认知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学习者()的作用。
A大脑 B智力 C发音器官
(3)认知法主张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从()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A词汇、语法 B语音 C听、说、读、写
(4)认知法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的教学原则。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5)认知法以()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A课堂 B学生 C教师
答案:
(1)C(2)B(3)C(4)A(5)B 55.团体语言学习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团体语言学习法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柯伦。这是一种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也称为咨询法。
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特点:
一、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整体学习观;
二、团体语言学习法的最大特点是完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老传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和学习心理特点,注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或师生共同)决定学习的方式内容。
(1)团体语言学习法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
A柯伦 B卡鲁尔 C加特诺
(2)()是一种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A全身反应法 B暗示法 C团体语言学习法
(3)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强调整体学习观。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功能主义心理学
(4)团体语言学习法的最大特点是()的老传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A以对话练习为主 B听说领先 C完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
(5)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和(),注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A学习心理特点 B教学环境 C教学策略和交际策略
答案:(1)A(2)C(3)B(4)C(5)A 56.默教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默教法是美国教育家加特诺于上世纪60年代初首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说话,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默教法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教服从于学;
二、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指示棒以及实物、动作、手势等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讲解;
四、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对学生的成功失败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
五、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六、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培养听说能力,随后培养读写能力;
七、把词汇看作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功能进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
(1)默教法是美国教育家()于上世纪60年代初首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A卡鲁尔 B柯伦 C加特诺(2)()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说话,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A默教法 B语法翻译法 C认知法
(3)()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A以学生为中心 B听说领先 C教师的沉默
(4)默教法充分利用(),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指示棒以及实物、动作、手势等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讲解。A直观教具 B对话练习C情境
(5)默教法把()看作语言学习的核心。
A语法 B词汇 C语音
答案:
(1)C(2)A(3)C(4)A(5)B 57.全身反应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全身反应法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这种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全身反应法的特点是:
一、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能力;
三、在学习者已准备好并有了说目的语的要求时,再让他们开始学习说话,说的训练也是让学习者向同学发指令开始;
四、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少焦虑的状态下学习语言并有成就感。
(1)全身反应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A身体动作 B有意义的情境 C特定的社会环境
(2)全身反应法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A罗扎诺夫 B古根汉 C阿舍尔
(3)全身反应法教学的总目标是()。
A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 B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C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4)全身反应法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
A认知能力 B思维能力 C理解能力
(5)以下属于全身反应法特点的是()。
A说的训练从让学习者向同学发指令开始
B把词汇看作语言学习的核心 C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答案:
(1)A(2)C(3)B(4)C(5)A 58.暗示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暗示法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代表人物是罗扎诺夫。
暗示法的特点是:
一、布置舒适优雅的环境,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二、不仅要调动学习者有意识的活动,而且要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充分发挥无意识的作用;
三、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目的语;
四、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1)()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A暗示法 B认知法 C自觉实践法
(2)暗示法的代表人物是()。
A卡鲁尔 B别利亚耶夫 C罗扎诺夫
(3)暗示法强调要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充分发挥()的作用。
A无意识 B有意识 C环境
(4)暗示法主张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A第二语言 B中介语 C目的语
(5)暗示法强调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的情况下,扩大()。
A语法教学 B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C汉字教学
答案:(1)A(2)C(3)A(4)C(5)B 59.自然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自然法是根据对自然环境中的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观察与研究,提出非自然条件(即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
自然法的特点是:
一、以培养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全部用来进行交际;
二、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语言学习应从理解开始,加强听和读的活动,推迟口语表达;
三、强调自然习得,课堂全部用于进行注重内容、注重信息交流的交际活动,给学习者提供语言习得的环境;
四、一般不纠正学习者的错误,以免影响其表达的积极性,只有在笔头作业中才纠正错误,并强调自我纠正;
五、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优化学习情绪,降低情感过滤,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确定学习内容。
(1)()是根据对自然环境中的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观察与研究,提出非自然条件(即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A自然法 B交际法 C暗示法
(2)自然法以培养学习者的()为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全部用来进行交际。
A语法能力 B语音能力 C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
(3)自然法强调()的重要性,加强听和读的活动,推迟口语表达。
A理解 B意念 C思维
(4)自然法强调(),课堂全部用于进行注重内容、注重信息交流的交际活动,给学习者提供语言习得的环境。
A课堂教学 B自然习得 C课堂学习
(5)自然法主张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优化学习情绪,降低情感过滤,根据()确定学习内容。
A教学目标 B交际策略 C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答案:(1)A(2)C(3)A(4)B(5)C 60.交际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交际法又称“交际语言教学”,较早称为“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
交际法的特点是:
一、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二、以功能和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
三、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
四、以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五、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六、通常按话题螺旋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将功能与结构结合在话题之中,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每一话题有几次循环,每次逐渐增加难度;
七、强调言语交际的内容和信息的传递,不苛求语言形式,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
八、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者进行“专用语言”的教学。
(1)()又称交际语言教学,较早称为“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A交际法 B暗示法 C自然法
(2)交际法最有名的教材是()。
A《跟我学》 B《学汉语》 C《汉语教科书》
(3)交际法以功能和()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认为的“教科书语言”。A理解 B意念 C思维
(4)交际法主张(),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
A鼓励学生大量使用目的语 B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C教学过程交际化
(5)交际法强调言语交际的内容和信息的传递,不苛求(),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A语言形式 B语法 C语音
答案:
(1)A(2)A(3)B(4)C(5)A 61.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一、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三、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四、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五、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A单一化 B综合化 C多样化
(2)在探讨()的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A学习规律 B课堂教学 C习得规律
(3)培养()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A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B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C运用中介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A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B学生的主观因素 C人际关系
(5)加强(),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A教学手段现代化 B教学手段多样化 C教学手段综合化
答案:
(1)B(2)C(3)A(4)C(5)A 第八章
6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及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三、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二、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
三、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四、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A中国文化 B言语交际技能 C听说读写技能
(2)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相关文化知识四个方面。
A汉语基础知识 B言语技能 C听说读写技能
(3)语言要素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
A基础知识 B中国文化 C汉字
(4)下列属于言语交际技能的是()。
A汉语语用规则 B汉语的听 C汉语的说
(5)下列属于相关文化知识的是()。A汉字 B中国基本国情 C词汇
答案:(1)C(2)B(3)C(4)A(5)B 63.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的教学规则归纳如下:
一、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感情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三、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四、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五、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六、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七、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八、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九、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十、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1)对外汉语教学要求(),重视感情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A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B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导 C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
(2)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结构、()、文化相结合。
A思维 B意念 C功能
(3)对完汉语教学要求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相结合原则。
A课堂学习B自然习得 C课堂习得
(4)对外汉语教学要求以句子和()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
A口语 B书面语 C话语(5)以下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的是()。
A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B听说为主 C综合性原则
答案:
(1)A(2)C(3)B(4)C(5)A 64.什么是教材?教材的依据是什么?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狭义的教材指教科书,广义的教材除教科书外还包括教参、各种音像参考资料等。教材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教材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
教材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
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直接理论依据;
三、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
四、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1)教材是()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A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B课堂教学 C学习
(2)狭义的教材指(),广义的教材还包括教参、各种音像参考资料等。
A教参 B讲义 C教科书
(3)()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教材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A教参 B教材 C讲义
(4)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教材编写的()。
A直接依据 B源泉 C理论基础
(5)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
A直接依据 B理论基础 C源泉
答案:
(1)A(2)C(3)B(4)C(5)A 65.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概括为:
一、针对性。教材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
二、实用性。第二语言教材主要用于培养语言技能和能力,语言知识要通过教学转化为技能;
三、科学性。教材要使用规范、通用的语言。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四、趣味性。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能吸引学习者,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系统性。
(1)教材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体现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A科学性 B实用性 C针对性
(2)语料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有真实性体现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A实用性 B趣味性 C系统性
(3)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体现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A实用性 B科学性 C针对性
(4)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能吸引学习者,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体现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A科学性 B系统性 C趣味性
(5)学生用书、教师手册、练习本、单元试题各部分要分工合理,相互呼应体现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A系统性 B针对性 C实用性
答案:
(1)C(2)A(3)B(4)C(5)A 66.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
一、结构法教材时期(50-70年代)。结构法教材指以语言结构(语法)为纲的教材。对外汉语教学结构法教材强调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并在基本语法知识的指导下培养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由于纯结构法教材本身所带有的过分偏重语言结构形式、忽视语言交际功能这一根本弱点,因而使得教材内容过于狭窄,离不开学校生活圈,语言不够自然、真实,交际性、实用性较差;
二、结构和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这段时期主张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是在基本上保留语法体系完整性的情况下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是以结构为基础的结构与功能的结合。
(1)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分为()和结构和功能相结合教材两个时期。
A结构法教材 B功能法教材 C认知法教材
(2)结构法教材指以()为纲的教材。
A认知结构 B语言结构(语法)C功能结构
(3)对外汉语教学结构法教材强调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并在()的指导下培养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A语言知识 B言语知识 C基本语法知识
(4)纯结构法教材本身过分偏重语言结构形式、忽视()。
A语言交际功能 B语言结构功能 C语言认知功能
(5)结构和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是在基本上保留()的情况下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是以结构为基础的结构与功能的结合。
A语音体系完整性 B语法体系完整性 C词汇体系完整性
答案:
(1)A(2)B(3)C(4)A(5)B 67.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的质量和品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就质量而言,教材雷同和粗制滥造的现象比较严重。就品种而言对外汉语教材的品种仍十分单调,不能很好地满足多方面的学习需要;
二、缺乏基础研究,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材编写缺乏大纲的支持;
三、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化。教学模式单一,教材编写的路子单一;
四、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够。
(1)对外汉语教材中教材的()和品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A质量 B数量 C重量
(2)以下属于教材质量问题的是()。
A品种单调 B教材雷同 C品种丰富
(3)以下不属于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缺乏的基础研究是()。
A汉字大纲 B文化大纲 C政治经济大纲
(4)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化。教学模式单一,教材编写的路子单一。
A目的语系统 B教学法 C课堂教学
(5)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利用()不够。
A现代化技术手段 B教参 C讲义
答案:(1)A(2)B(3)C(4)B(5)A 第九章
6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从对外汉语教学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感知阶段的特点是,感性的语言材料通过视、听、读等途径被学生感知,进入大脑形成表象;理解阶段的特点是,从感知的表象中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在联系;巩固阶段的特点是从识记、理解的大量语言材料中归纳出目的语的规则和用法,扩大、完善目的语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练习和交际实践内化这些语言规则并形成言语技能;运用阶段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从对外汉语教学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
A理解阶段 B运用阶段 C感性阶段
(2)语言材料通过视、听、读等途径被学生感知,进入大脑形成表象是()的特点。
A感性阶段 B运用阶段 C理解阶段
(3)从感知的表象中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在联系是()的特点。
A理解阶段 B巩固阶段 C理解阶段
(4)从识记、理解的大量语言材料中归纳出目的语的规则和用法,扩大、完善目的语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练习和交际实践内化这些语言规则并形成言语技能是()的特点。
A巩固阶段 B理解阶段 C运用阶段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的特点。
A感性阶段 B运用阶段 理解阶段C 答案:
(1)B(2)A(3)C(4)A(5)B 6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目标、特点、主要环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地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提倡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提倡更多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畏难情绪;
四、课堂教学环节是以每节课内教学内容来划分的,每一种语言要素的讲解或言语技能的训练都要体现完整的环节;
五、课堂教学使用的教学语言是正在学习的目的语,要求通过运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布置课外作业五个环节。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地体现了()。
A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B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C对外汉语教学内容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
A实现学生德育能力发展 B实现学生体育能力发展 C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课堂教学环节是以()来划分的,每一种语言要素的讲解或言语技能的训练都要体现完整的环节。
A每节课内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进度
(4)课堂教学使用的教学语言是正在学习的目的语,要求通过运用()学习目的语。
A学习者母语 B目的语 C中介语
(5)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包括组织教学、()、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布置课外作业五个环节。
A课堂管理 B预习检查 C复习检查
答案:
(1)A(2)C(3)A(4)B(5)C 70.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与写教案。具体备课工作有三个方面: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排除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稳定课堂秩序;
三、教师语言;
四、教师的提问,要做到注重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方式、提问的难度、对答案的反馈等等;
五、板书。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要注意汉字书写一定要正确、板书要经过很好地设计、板书要鲜明。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主要分为备课与写教案、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语言、()、板书五个方面。
A教师的提问 B组织教学 C布置课外作业
(2)具体备课工作有三个方面:分析教材、()、确定教学方法。
A分析教学对象 B分析教参 C编写讲义
(3)课堂教学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排除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
A对违纪学生做纪律处理 B稳定课堂秩序 C一直处于讲台位置
(4)教师的提问,要做到注重提问的类型、()、提问的难度、对答案的反馈等等。
A提问的数量 B提问的对象 C提问的方式
(5)()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要注意汉字书写一定要正确、板书要经过很好地设计、板书要鲜明。
A教师语言 B板书 C课堂教学管理
答案:(1)A(2)A(3)B(4)C(5)B 71.教师语言的定义及其特点。
教师语言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
教师语言总的来说有三大特点:一是慢,放慢语速,增加停顿;二是简化,使用简单的句子、词汇;三是详细化,输入更多信息包括多余信息,采用重复、释义、迂回的办法,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者理解,成为可理解的输入。
(1)教师语言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
A母语系统的变体 B目的语系统的变体 C外语系统的变体
(2)教师语言总的来说有慢、简化、()三个特点。
A详细化 B具体化 C多样化
(3)慢具体指放慢语速,增加()。
A重复 B迂回 C停顿
(4)简化是指使用简单的句子、()。
A语音 B词汇 C汉字
(5)详细化是指输入更多信息包括多余信息,采用重复、()、迂回的办法,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者理解,成为可理解的输入。A停顿 B注释 C释义
答案:(1)B(2)A(3)C(4)B(5)C 72.对外汉语教师语言注意事项。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应当注意:
一、不论语音、词汇、语法或汉字,都应该准确、规范,不允许有错误存在(这是教师的语言与学习者的中介语根本不同之处);
二、教师的语言有朗读、讲解、对话、指令和提问。教师的语言要简练,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问答,加强交流、互动;
三、除语音操练或新词语教学以外,无论是课堂或课外交际,语速都应正常或接近正常,避免夸张;
四、选用词句浅显易懂,随学生程度的提高应逐渐增加语法的难度和词汇的多样化;
五、课堂中使用的语言要有意识地重现已学过的句型和词汇,以利于学习者的复习巩固;
六、尽量用目的语与学习者沟通,避免语言转换或夹杂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
七、克服口头禅或过多重复等不良语言习惯。
(1)教师的语言与学习者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不论语音、词汇、语法或汉字,都应该准确、规范。
A母语 B第二语言 C中介语
(2)教师的语言有朗读、讲解、对话、()和提问。教师的语言要简练,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问答,加强交流、互动。A命令 B指令 C问答
(3)除()或新词语教学以外,无论是课堂或课外交际,语速都应正常或接近正常,避免夸张。
A文化教学 B语法学习C语音操练
(4)课堂中使用的语言要有意识地重现已学过的(),以利于学习者的复习巩固。
A语音 B句型和词汇 C汉字
(5)教师要克服()或过多重复等不良语言习惯。
A口头禅 B顺口溜 C熟语
答案:
(1)C(2)B(3)C(4)B(5)A
7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评估。
对外汉语课堂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是否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三、教学环节时候安排合理、清晰、紧凑、自然,能否处理好新课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和旧课知识的重现、复习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时间是否安排得当,是否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
五、是否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而且有效;
六、是否体现了成熟的教学技巧;
七、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如何。
(1)对外汉语课堂评估时要考察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是否()。
A适合学生的水平B体现学生的水平C体现教师的水平
(2)对外汉语课堂评估时要考察教学内容是否做到重点突出、()。
A准确 B具体 C难点分散
(3)对外汉语课堂评估时要考察教学时间是否安排得当,是否体现了()的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讲多练 C综合与分析相结合
(4)对外汉语课堂评估时要考察是否体现了()的原则,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而且有效。
A填鸭式教学 B发展式教学 C启发式教学
(5)对外汉语课堂评估时要考察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如何。
A教学效果 B学习者考试成绩 C教学目标完成
答案:
(1)A(2)C(3)B(4)C(5)A 74.语音教学的任务、意义、原则、方法。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
语音教学的原则:
一、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二、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三、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四、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五、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六、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七、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
语音教学的方法:
一、教具演示;
二、夸张发音;
三、手势摹拟;
四、对比听辨;
五、以旧带新;
六、声调组合。
(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进行交际打下基础。A书面语 B口语 C目的语
(2)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的前提。
A阅读能力 B表达能力 C交际能力
(3)语音教学中音素教学与()相结合。
A语流教学 B声、韵教学 C声调教学
(4)语音教学以模仿和练习为主、()为辅。
A音素知识讲解 B发音讲解 C语音知识讲解
(5)以下属于语音教学方法的是()。A联想法 B夸张发音 C归纳法
答案:
(1)B(2)C(3)A(4)C(5)B 75.词汇教学的任务、意义、内容选择、原则、方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的音、义、形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词汇教学首先要确定数量,确定词汇量以后根据词汇的实用性、常用性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词汇的范围。
词汇教学原则:
一、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二、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
三、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四、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教学相结合;
五、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
六、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
词汇教学的方法:
一、直接法;
二、翻译法;
三、情景法;
四、语素义法;
五、搭配法;
六、话语联结法;
七、比较法;
八、类聚法;
九、联想法。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的()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A写法 B发展历史 C音、义、形
(2)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的基本结构单位。
A书面语 B句子 C口语
(3)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中掌握词汇。
A文本 B交际 C语境
(4)以下属于词汇教学原则的是()。
A掌握汉语构词法 B语言对比 C精讲多练
(5)以下属于词汇教学方法的是()。A归纳法 B直接法 C以旧带新
答案:(1)C(2)B(3)C(4)A(5)B 76.语法教学的任务、意义、原则、方法。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法教学一直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规则,就难以正确理解和表达。
语法教学的原则:
一、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二、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三、由句子扩大到话语;
四、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讲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结合起来;
五、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
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七、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并错句的分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语法教学的方法:
一、归纳法;
二、演绎法;
三、演绎与归纳相结合(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A短语 B汉字 C词组
(2)语法教学一直处于()的中心地位。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规则,就难以正确理解和表达。
A第二语言教学 B母语教学 C目的语教学
(3)以下属于语法教学原则的是()。
A以讲解为主 B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C掌握汉语构词法
(4)语法教学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A语音错误的纠正 B词汇错误的纠正 C病错句的分析
(5)语法教学的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三种。
A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B直接法 C以旧带新
答案:(1)C(2)A(3)B(4)C(5)A 77.汉字教学的任务、意义、内容选择、原则。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
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掌握汉字就学不好汉语。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
汉字教学中要选择那些高频率常用字。
汉字教学的原则:
一、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二、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三、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
四、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汉字教学;
五、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识记汉字。
(1)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
A常用汉字 B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 C基本词汇
(2)()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
A语法教学 B语音教学 C汉字教学
(3)以下属于汉字教学原则的是()。
A语和文先分后和 B字与词教学分开 C整体与部分结合(4)汉字教学要从笔画、笔顺、部件、()四个方面汉字教学。
A偏旁 B间架结构 C整字
(5)汉字教学要重视(),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识记汉字。
A准确 B通俗 C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