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我)

时间:2019-05-15 07:1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设计(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设计(我)》。

第一篇:教案设计(我)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南宁市中小学学科德育教学录像课比赛

武鸣县宁武中心学校 梁爱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的责任;孝敬父母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正确区分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具体要求的能力,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热爱白己的父母,厌恶不孝行为;并树立家庭中的止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情感熏陶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感受爱

1.课前音乐欣赏: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气氛,情感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一首深情的《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气氛,营造情境,为激发学生和父母情感做铺垫。)

2.导入新课:父亲、儿子、女儿,一家人都喜欢登山。然而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却发生了意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个电影片段:(播放电影《垂直极限》片段)。从影片中你们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师及时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电影《垂直极限》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在千钧一发之际,父亲果断地命令儿子割断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女,而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体验父爱的伟大!震憾学生内心的感动!通过让学生说看到的和说感受,使学生明白父母把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都给了我们,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

3.揭示课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展示课题),共同探讨一下三春晖为什么难报以及如何报得三春晖。

(设计意图:通过揭题引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三春晖为什么难报以及如何报得三春晖)

二.发现爱

1、活动一:真情告白(激情)

(1)三春晖为什么难报?那么,接下来这个活动,也许能使你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多媒体显示:“父母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做的一件令我感动的事。屏幕上有四幅图片:一幅图片,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包。背上还压着一座大山;一幅图片,妈妈打着哈欠仍然陪着儿子读书;一幅图片,爸爸在烈日下、考场外焦急地等候;一幅图片,儿子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放风筝,别提多开心呀!。我希望这四幅图片能勾起同学们对父母爱的回忆。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人性养育的殿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一辈子可以受益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思想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通过老师深情地表述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生活图片,勾起对父母爱的回忆。)

(2)下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来一个真情告白,让我们共同分享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看哪位同学感受到的父母的爱最感人?学生问答,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板书)(设计意图:在爱的回忆中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充分发掘学生的课程资源,与学生一起回忆和父母之间的最真挚、最感人的事件。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是课堂回归生活的一个基本思路。)

2.活动二:视频感悟

(1)几多关爱儿多情,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在这里,我也想和人家分享一段视频片段,片段里的讲是一个农村妈妈和清华博士生儿子的真实的故事:(播放视频)

(2)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感受到了什么?父母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说

一说,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板书)

(3)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真情告白,我们知道了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而且还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如何报得三春晖呢?

(设计意图:抓住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通过视频和述说父母为我们做的事,以情感人,以情促人,学会运用情感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抓住情感的缰绳,让学生真切流露,让课堂真情涌动。)

三.践行爱

1.案例分析:西方寓言:一个男孩迷恋上了一个女孩,但这个女孩的条件是:只有男孩挖出他母亲的心脏才能爱他。男孩踌躇再三还是照办了。当他捧着热乎乎、血淋淋、还在跳动着的母亲的心脏往女孩处跑时,不小心摔一跤,母亲的心脏关切地问:“我的儿,摔疼了没有?”看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受?而你呢,在孝敬父母上做不好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在任何时间,任何时候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爱我们的可我们却不知道,还做了一些不孝顺父母的事情,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懂得要孝顺父母。品德教育渗透于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故事中,融合在师生都能彼此投入的一种氛围里。)

2.活动一:(1)多媒体显示:爱的践行“你爱你的父母吗?你为他们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相互交流,看哪位同学最孝顺?学生问答,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板书)

(2)小结:如果说爱是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另一端是我们为父母做的事,这座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呢?难报三春晖呀!行动起来孝敬父母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事例,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比起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能为父母做的太微不足道了,难报三春晖啊!达到扔一块石头激起每一位学生心头的层层涟漪的效果)

2.活动二:爱的献礼

(1)此时此刻,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爱的献礼”!假如明天是你父母的生日,你将给爸爸或妈妈送上一份什么生曰礼物?让我们自己来设计和制作。生日礼物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张贺卡、一幅画、一束花、一条短信、一首诗、一件手工

制品,你还可以唱一首歌、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提供的一些材料,我们的材料非常有限,但是要表达的对父母的爱却是无限的,要用有限的东西表达出无限的爱,这就需要智慧和能力。总之,只要是你认为最能表达对父母情意和祝福的都可以。时间:6~7分钟(放音乐:满文军的《懂你》)。

(2)展示礼物,述说意义!教师及时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爱的献礼这个活动,让学生马上付出行动,孝顺父母!真情溶于道德,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实现了知行合一,学生将终身难忘。)

四、延伸爱

同学们,时间太短暂了,很多同学做出的珍贵礼物还没来得及展示,就让我们亲手交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相信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幸福!祝天下所有的父母,永远健康、幸福、快乐,幸福每一天,快乐到永远!(老师深情表达,最后深深地一鞠躬)。

(设计意图:爱的延伸,爱自己的父母,也要爱别人的父母,爱天下的父母!德育无痕、润物无声)

下课并及时播放音乐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

(设计意图:课前课后播放《烛光里的妈妈》,首尾呼应,情感铺垫,情感升华延伸!)【教学板书】

(设计意图:板书是爱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另一端是我们为父母做的事,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而子女为父母做的事情却很少很少,使学生明白父母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从而更激发起学生要对父母孝顺的强烈欲望。)

第二篇:《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

《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动的比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积累: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第三篇:《我的中国心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我的中国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我的中国心》,能以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2、能够独立的分析歌曲,品味歌词语言,体味歌词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本首歌曲的鉴赏、歌唱和学习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切分节奏的学习。

2、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三、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版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我的中国心》是张明敏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由黄沾作词,王福龄作曲。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演唱了《我的中国心》;同年这首歌曲获得了中国音乐协会歌曲编辑部颁发的第三届神钟奖。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问题:前面的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海啊故乡》、《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同学们能从中找出什么共同点么? 爱家乡 爱祖国。

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因为我们都拥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今天,老师首先要通过一段诗朗诵,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一份爱国情怀,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起抒发出你内心的那一份真挚的情感,并思考:诗朗诵讲述了怎样的一个内容?

(2)教师配乐诗朗诵《我的中国心》。

新课讲授

1、教师朗诵完毕,提问学生:这首诗朗诵讲述了怎样的一个内容?

歌曲以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深情切入,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国标志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炎黄子孙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

2、老师刚才朗诵的就是一首经典歌曲的歌词《我的中国心》。

教师简介歌曲: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这首歌曲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人们都记住了那位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从那以后,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都会飘荡着这首歌的旋律,是这首歌把亿万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我们零距离的感受我们是骨肉相连、血脉相承的一家人!30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下这首歌曲,同时找出歌曲中哪些旋律是相似的?歌曲根据旋律情感能分成几个部分?

(1)学生回答:1—8小节和17—24小节相似。(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本首歌曲的结构。

A段(1—8小节),表现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旋律起伏不大,音乐柔和轻缓、真挚深沉;突出表现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B段(9—16小节),旋律起伏较大,“长江,长城”与“黄山,黄河”采用同样的节奏,旋律由三度音程向六度音程的递进,显得情绪逐渐高涨,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炎黄子孙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A1段(17—24小节),为第一乐段的再现,表达了对祖国感情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旋律的发展,全曲在高潮中结束。最后一个乐句中的“中国心”采用高八度呈现,使情绪表达更加激昂。

4、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提醒注意结构的划分及演唱情感的运用。

5、在2012年春晚的舞台上,张明敏再次演唱了这首歌曲,让我们一同欣赏再次的经典。

五、延伸拓展

这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演唱者是谁。其实,他的词曲作者也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词作者黄霑。

1、教师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重点介绍黄霑以及其作品。

2、欣赏黄霑其他作品。

六、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我的中国心》,希望同学们时刻牢记,我们都是中国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第四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本文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写小屋如诗如画的意境。

2、情感目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情感。

3、能力目标:分析本文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写小屋如诗如画的情境。

教学难点: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台湾当代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含蓄,本文选自台湾省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第一集。

大家请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那究竟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呢?难道真是天空中的一所房子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请听配乐朗读。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

痣(zhi)、山脊(ji)、给予(ji)、一幢(zhuang)、栖(qi)、绿野阡陌(qian)、游目骋怀(cheng)、宁谧(mi)

(背景音乐起,老师范读1-8自然段,学生集体朗读9-18自然段。)大家听完有没有感受到作者李乐薇散文清新脱俗的特点? 提出要求:让我们进一步阅读学习这篇课文。

看完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写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小屋。是空中的小屋吗?——不是,是山上的小屋。

(二)(多媒体)课后练习一

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写自然景物。山、树、屋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果山无屋、屋无树会是怎样的情形?

现在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山与小屋、树与小屋的段落,然后请两名同学把找到的段落读出来,请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二者的关系。

1、山与小屋:(问题:山上有了小屋,增加了什么特点?)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古典美 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和谐

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天空掠过一只飞鸟——生气、灵动的情调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如眉黛,小屋如眉梢一痣,古典而婉约,含蓄而不失妩媚。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不偏不倚,玲珑的一立,彼此和谐,浑然天成。“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请大家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水面和天空,这是一幅静的画面,飘过一片风帆,掠过一只飞雁,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的画面,给单调的画面增添了灵动的色彩。

2、树与小屋:

许多树 小屋 小屋 大树 动 —— 静

高大 —— 小巧 含蓄有风度 —— 笼罩小屋 绿的背景 —— 别致出色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树的“美妙的绿的背景”,衬托出小屋的“别致出色”、“含蓄而有风度”。树与小屋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小屋“含蓄而有风度”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小屋有生命,有气质;体现作者赞美和热爱之情。

接下来,作者的观察角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近看改为远观。站在山下看,看到什么样的小屋?

山下远观: 像鸟一样,蝶一样 —— 轻灵、自由!

站在山下远观,树把小屋遮掩了,小屋若隐若现,却又凌空而起,姿态翩然,为什么?因为小屋看起来想什么?——“像鸟一样,蝶一样,栖于枝头”;像鸟一样,蝶一样的小屋有什么特点?——轻灵、自由!站在山下看小屋像鸟一样,像蝶一样,轻盈得像随时要飞起来,我们的心灵都为之飞翔!比建筑形容的像鸟一样,我们学过的那些文章中有类似的比喻?大家还记得初中学的欧阳修《醉翁亭记》怎么形容醉翁亭?——“有亭翼然”,“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山没有小屋,就没有了一份生气,一份灵动,小屋成了山的标志性特征。恰如开头第一句所说的“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美人的眉黛已经很美,多了眉梢的痣一点,是不是更加俏丽动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性感女神梦露脸上的那颗痣了。

树呢,不仅点缀了小屋,也给了小屋荫庇,一棵大树的笼罩。我们中国人喜欢门前院后有树,而西方人就不一样,他们喜欢院子里有草坪;不同的审美。

小结:这一部分写了小屋与山、树之间的关系,它们彼此之间相互点缀,相互映衬而锦上添花,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优雅,含蓄生动,清新自然山林小屋画面。

(三)(多媒体)课后练习一

2、课文后半部分主要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无形的围墙”、花的“绽开”、和“收拢”,有什么含义? 后半部分从第9自然段起到最后共有十个段落,下面请十位同学起来,每一位同学读一个自然段。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对于描写的自然景物有什么感受?请大家把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

大家都读得很好,同学们从文中描写这些自然景物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描写这一切?——愉快、喜悦的心情;对自然充满喜爱之情。大家是从文中那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悦之情?——“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 呼吸清香的空气,充足的睡眠,一天一个美梦,的确是人间清福,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又是幸福的终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那在这样的这小屋里,究竟有什么样的的风景别有洞天,令作者感到如此快乐,如此幸福呢?接下来让我们仔细解读这一部分。先看第九自然段,作者有小屋与周围山、树的环境,写到的小屋本身。小屋很小,是因为受了土地的限制,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还有什么更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小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请大家仔细看这句话,“小路是大道”,小路不是很小吗?怎么又说是花园的大道呢?这不是矛盾吗?请大家仔细阅读第9和第10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这句话是否矛盾?作者在后文是否给我们做了进一步解释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等下分别请同学谈谈你的理解。)

袖珍型:(房屋小——花园小——小路小)——有限 大道: 领空 —— 无限

小路很小是客观事实,因为领土的限制,而因为领空无限,“足以举目千里,俯仰天地”,身受局限,而视野无限,心灵无限!所以站在这条小路上,“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所以这是一条广阔的大道!(这不禁使人想起了苏轼的一篇赋《赤壁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在这个开放性的院子里,作者可以看到什么? “有形的围墙”: 花 ——姹紫嫣红 “无形的围墙”:云彩——绚烂多姿

“有形的围墙”指的是院子的围墙,“无形的围墙”指的是天空,作者由有形的院墙联想到天空这个无形的大围墙,把天空中多姿多彩的云朵想象成上帝玩赏的花园,自由驰骋的想象,具有强烈的抒怀效果。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开放的视野,自由的心灵!小结并提出要求:下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继续领略小屋的美景并学习写作意图。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的前半部分小屋与山、与树之间和谐优美的环境,接着又走进小屋的花园,领略了身处其间的自由开放的视野和情怀。

请学生再次跟着作者走进小屋,请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准备,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发言)

这样自由开放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都禁不住跟着作者闭上眼睛,深呼吸,享受这种美妙的感觉,这时候,我们呼吸到得空气是怎样的?——清新,感觉香;“香”是什么的香?——空气中芳草泥土、树木清风的自然清香,体现作者愉悦、喜爱之情。

深呼吸完,睁开眼睛,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美景?请一位同学讲12自然段写了什么情景,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文中的描写的原话回答。——描写小屋早晚光线变化的画面。破晓和入暮的时候,“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以三个“一片”,形像地描写出“破晓或入暮”时山上柔和与宁静,给人以光、声、形诸方面的美的享受。关于小屋的光线变化,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那一句?—— “小屋在山的环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比喻。将早上晨光渐渐照亮了小屋,小屋的画面变得清晰,比喻为“花蕊”的绽开,生动形像地写出了小屋与群山在不同时段中的视觉变化。大家请看最后一句话“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这句话又怎么理解呢?——早晨和夜晚都影响光线,而早晚又有严格的时间规律,因此说富于科学的时间性;把小屋早晚的光线变化比喻成花蕊的绽放和收拢,形象而生动,具有浪漫的文学气息。

明亮:视觉清晰

微光:柔静宁谧 ——宁静、浪漫的环境

接下来,作者说“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何以见得呢?我们看地14自然段。独立的环境就应该远离闹市,安静就要远离人群,小屋与外界的联系是什么?——“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傍山临田,不便于行车,只便于行走。交通的限制,作者来往其间是否觉得不便呢?——没有,反而是充满快乐、幸福之感,可见作者向往远离尘世的独立而安静的环境;她替山坡和山路起了什么名字?——山坡叫“幸福的阶梯“,山路叫“空中走廊”。能给山坡山路起名,而且起了这么美好的名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小屋环境的热爱之情。

(二)这可真称得上是一个美妙的世外桃源啊,大家想去吗?想去但是它在哪里呢?作者告诉我们了吗?请大家看15自然段。找找小屋究竟在哪里?——它不存在;怎么知道它不存在?——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为什么叫空中楼阁?——不存在。我们看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空中楼阁”一词的解释:

(多媒体)“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 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清·李渔《闲情偶寄》)有根有据称为实,无影无形称为虚,“虚者,空中楼阁”,这雾失楼台的空中楼阁就如蓬莱仙境的海市蜃楼一样,亦真亦幻,虚无缥缈。我们知道这间小屋并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作者理想的空中楼阁。请大家思考:作者构想了这座空中楼阁,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作者追求的是什么?——自由、独立、宁静的生活空间;(文中那些地方最能体现?请举例。)寄托什么情怀?——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无需挂画,山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作者对自然这幅巨画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点明题意。

本文描写空中楼阁,前半部分着重对小屋周围环境的客观描写,是实写;后半部分侧重表现作者的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是虚写,由实而虚,虚实结合,将现实的自然景物融入诗一般的朦胧境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明明是“受了土地的限制”,“领土”是有限的,但我却有一个可供“游目骋怀”的“无限大的„领空‟”;明明是小屋在“山的环抱”中,晨晓暮昏的光线变化有其自然的节律,但我却以为“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是“花蕊”的“绽开”与“花瓣”的“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行车的“山路”,我却管它叫做“幸福的阶梯”和“空中走廊”;夜幕灯影的小屋,明明仍是小屋,但我只觉得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三)分析本文语言特色。

1、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都有那些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在这些修辞中,大家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同学告诉我们你最喜欢那一个句子,或者哪一的段落,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如:(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句。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语。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毛,本无新颖之处,但作者却妙出“高招”,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这种独特新颖的比喻,令人由之而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姣好面容,从而对所绘之景产生一种具体、亲切之感。(2)“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比喻、排比;

(3)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拟人;赋予生命和气质。

(4)“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比喻句。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的喻体的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

(5)“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比喻。本体“山”与喻体“花蕊”,原本是极不相干的东西,但作者却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新奇地将其“联”在了一起,表现了“山”的“花蕊”之形。而“花蕊”“慢慢地”“绽”开了的情态,更传神地绘写出了群山这静态之物在“破晓之时”,因光线的变化而给人的动态感,产生出了一种“惊人”的艺术效果。

(6)“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比喻。作者把碧绿的稻田比喻成浩瀚无际的“绿海”,给人以整体感,真是恰切至极;而作者把风吹稻秧所呈现的情态又喻为起伏的“波浪”,则更加深了人对“海”的印象。这种一个比喻建筑在另一个比喻的基础上,且两个喻体间又有内在联系的“续喻”形式的精当运用,形真态切地表现了稻田如大海一样壮美的景色。

老舍先生在《言语与风格》中说道:“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也没有比一个可有可无的比喻更累赘的。”他还主张,如要用比喻,“便须惊人,不然就干脆不用”(《比喻》)。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李乐薇在遣“比”设“喻”时,总是力求新奇独特、优美传神。

(7)“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小屋以人的生命、人的气质,作者假外物以言自身,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和情操。

2、音韵和谐,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在旋律轻快的音乐中漫步,准确地表达了作者赏景时的感觉,体现了文学语言的趣味。如

(1)“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2)“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3)“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这些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在流畅而富有节奏感上,句子配置协调,十分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文中许多段落都可以击节而咏,读起来抑扬顿挫,为抒情言志创造了一种画一般的氛围。

3、化用古诗词。

1、“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这首词语言新丽,毫不落俗,词人王观写的是妻子在想念远人时的眉眼,山水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江水—眼波,山峦—眉峰,想象丰富。古人常常把远山比作女子的眉黛,或者把女子的翠眉比作远山,这样的句子不胜枚举:

———“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柳永《迷神引》)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作者巧妙化用古人的词句,并有所创新,形状如眉,色泽如黛,眉眼是人最有神采之处,是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作者特别选取“眉黛”来形容山,赋予山有女性的阴柔之美。

2、“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作者在这里巧用李白的这句诗并妙用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屋飘渺轻灵,如同飘在空中。

3、“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 林升《题临安邸》)“阡陌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雾失楼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秦观的这一句词,写了一个意想中的夜雾笼罩一切的雾朦朦的月夜;作者写出夜晚山上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得淡如烟雾,一派迷离恍惚,写出了小屋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因情造景,景为情设,情景交融,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这些诗意浓郁的诗句堪称点睛之笔,使景物神韵毕肖,读起来使人如入仙境。

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说:“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同学们读书时就应该一个人细细感应,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才会深有体会。

(四)写作特色

1、先实后虚,虚实结合。将现实的自然景物融入诗一般的朦胧境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多角度描写。

围绕一个中心,不断变换写作角度。A、时间角度的变换,写白天的景色,又写夜晚的景色;

B、空间角度的变换,有近看,有远观,有仰视,有俯瞰,有写“领土”,有写“领空”;

C、表达方式的变换,有写景,有抒情。

(五)归纳主旨

通过小屋的描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寄托了自己的生活理想,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情趣教育,讨论实现:让学生也来构筑自己心目中的空中楼阁,畅所欲言。

第五篇:我上学了教案设计

《我上学了》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2.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你们来到学校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吗?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请先举手,再说一说。3.说话演练,学习规范:

在学校时,老师见到你们会说:“小朋友们早!”这时,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呢?平时见到老师该怎么说呢?放学了,怎么和老师、同学们道别呢?(指导学生说一说,练一练)

在学校期间,你们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教导学生之间应该和平相处、共同学习)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相互认识。

大家先想一想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怎样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介绍自己。

练习说话:我是※※※

练习说话: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

练习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我是※※※,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

班级概念:从今天起,你们几十个同学和我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一年级 班。大家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使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快乐的学习和进步!

二、新课导入,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出示书本情境图:我是中国人。

提问:仔细观察,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说一说:(出示课件)我们是中国人。

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天安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中心。

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3.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我国有56个民族,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都要去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3)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4)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学生。(板书)

2.(课件出示插图)出示儿歌,谁会唱吗?

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出示课件)

(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四、课堂小结

表扬一些读的好的学生,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学习汉字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用心,善问好学,你们很快也会认识这些字!

把下面三幅图和一句话认真看一看,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看谁的自主识字做的最好!

第二课时

一、了解语文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封面,认识语文这两个汉字,说说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两个字。

2.学生自由翻阅语文说,引导学生说说,语文说上有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学生说时,老师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惯,做好有关记录)3.告诉学生语文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出示课件)(1)指导学生认识语文书的目录,页码,掌握通过目录找到课文的方法,然后同做合作,学一学,做一做。(2)让学生指出课文,老师范读,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语文。(3)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 班级 这两个词,并在语文书上正确的写上自己的姓名。

二、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习惯教育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习惯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指导学生观察三幅图,并板书“好习惯”三个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再详细讲解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指导培养“读”的习惯

读书姿势(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如何养成读书好习惯:坐姿端正,肩自然放松放平,双手拿书,书略向外倾斜,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指导培养“读”的习惯

写字姿势(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正确的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两腿自然放开,两肩放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尺左右,离桌边一拳。指导培养“听”的习惯

(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三个一”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胸离课桌一拳。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3.除了听讲要认真,写字读书端正之外,还要学会读书,读书要做到“三到”(1)口到:读书要读出声音,一个人读书时要让全班小朋友都能听见,大家一起读书时,声音就要轻一些,尽量做到整齐。(2)眼到:读书时,眼睛要看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可以用手指着课文的字来读。(3)心到: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记住读过的句子,不懂的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4.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读一读文中的三句话以及《上学歌》,并让学生诵读至会背。

二、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三:课外作业

1.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不但能使小朋友读好书,写好字,还能保护好眼睛,防止近视,是小朋友的身体更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2.回家将正确的读写姿势做给爸爸妈妈看,或者将学到的儿歌读背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看到小朋友进步。

下载教案设计(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设计(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故事教案设计

    我的故事教案设计 1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

    《我想飞》教案设计

    《我想飞》教案设计1 一、活动目标:1.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2.合理布局画面,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二、活动准备: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一 .概述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名家之作,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或讲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他们会让我们体悟......

    《我也追星》教案设计

    《我也追星》教案设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瓮安四中杨亚芬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清中学生存在的“追星”现象,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让学生......

    我学会什么教案设计

    《我学会了……》教学设计 教者:张霞 教学目的: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 练习写事,把所学一项本领的经历、体验写具体,要......

    《天冷,我不怕》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家长也有许多担忧,有的幼儿由于天气冷就不想来幼儿园了,有的幼儿迟到入园,而且,很少出外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外......

    《这就是我》教案设计

    主要从中心思想,立意方向着手,然后评价段落设置,开头结尾呼应完整度,最后还可以简单评价一下语句和词汇的应用。基本上这三点足矣。第一单元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这就是我》【作......

    《我怎样长大》教案设计

    《我怎样长大》教案设计 桦甸市新华小学 于艳红 一、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愉快优美的情绪。用自然的声音唱会歌曲的齐唱和二部合唱的低声部。 二。教学分析: 《我怎样长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