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doc三步混合运算练习
三步混合运算练习
课题:三步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7—4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多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快捷性。
3、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多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师: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47页第2题“夺红旗” 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最先完成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其根据是什么?(2)、计算:
124×5+159÷3(450-400)÷5+185 300+88×12-1048(366-350)×324÷4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课本48页第8题
(1)、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第(1)小题,集体交流订正。
(2)、第(2)小题,引导学生先提出两步以上运算解决的数学问题,再进行解答。解答后集体交流,可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提的问题和解法。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解决“聪明小屋” 独立动脑解决,然后交流。
解法1:56+20=76(个)76/2=38(个)38-20=18(个)18/3=6(次)解法2:56-20=36(个)36/2=18(个)18/3=6(次)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步混合运算练习
夺红旗
8、(1)(57+19)-30×2 =76-60 =16(人)
聪明小屋:
解法1:56+20=76(个)76/2=38(个)38-20=18(个)18/3=6(次)解法2:56-20=36(个)36/2=18(个)18/3=6(次)
教学反思:
开课的基本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比赛夺红旗的方式展开练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贯穿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有序而有效的进行,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邱震 刘岗小学
第二篇:课题: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⒈ 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 答列式:
⑴ 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 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 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⑸ 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⒉ 学例2。
⑴ 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 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 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⒈完成练一练108页,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三篇: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3.“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盐城市泽夫小学 仇广铖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0-71页例
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围绕“勇攀高峰”主题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生闯关
第一关:小试牛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师生扮演情境。
提出问题: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吗?
如果列成综合算式12 × 3 + 15 × 4(揭示课题: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会算吗?试试看。
教师引导学生计算。课件出示两种算法:
先来看小萝卜的方法:12 × 3 + 15 × 4 =36 + 15× 4 =36 + 60 =96 再来看小番茄的方法:12 × 3 + 15 × 4 =36 + 60 =96 师:同学们的算法和小番茄、小萝卜的方法一样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请你比比看,哪一种计算过程更简便?简便在哪里呢?(暂停)
师:我们来看,像这样的混合运算,能够同时进行乘或除法两步计算的,就可以同时完成乘或除法计算,使得脱式过程更简洁。(揭示板书:同步进行乘或除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的问题解答过程写完整。(揭示单位名称和答语。)
第二关:我们爱思考
如果不改变条件,你还能提哪些稍复杂一点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尝试列出:15 × 4-12 × 3 试着让学生独立解答。第三关:试一试,我能行
课件出示试一试:150 + 120 ÷ 6 × 5 师:我们继续看这一题,它的运算顺序还可以像刚才的题一样,同时进行乘或除两步计算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它需要分步进行乘或除计算(揭示板书:分步进行乘或除计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试一试,再互相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暂停)
交流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答案:150 + 120 ÷ 6 × 5
=150 + 20 × 5 =150 + 100
=250 师:来看它的计算过程,第一步先算120除以6得20,其他暂时不算的照抄下来,第二步算20乘5,其他照抄,第三步算150加100得250。同学们是这样算的吗?没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出示练习中的板书)。
第四关:我们来找碴
课件出示练一练2: 440 – 200 ÷ 5 × 8 140 – 20 × 5 + 25
= 440 – 200÷ 40 = 120 × 30 = 440 – 5 = 3600 = 435 师:再来看这两道算式,它们的运算对吗?请你仔细观察,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分别错在哪里。(暂停)
反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找到这些计算中的错误了吗?先来看第一题,要先算200除以5得40,再算40乘8得320,最后算440减320得120;第二题,同样是运算顺序搞错了,应先算20乘5得100,再依次从左往右计算,结果是65。大家都改对了吗?
第五关: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什么
课件出示: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学生说一说。第六关:我们会比较
课件出示: 25×30 + 25×20 840÷40 – 400÷40 = 750 + 500 = 21– 10 = 1250 = 11
25×(30+ 20)(840–400)÷ 40 = 25 × 50 = 440 ÷ 40 = 1250 = 11 师:我们来看计算结果,第一组算式,第一道,25乘30表示30个25,再加上20个25,也就是50个25,得1250,第二道,25与30加20的和相乘,也表示50个25,同样得1250,这两题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一样,所以它们的结果也相同;第二组的两道算式,840除以40减400除以40的差与840减40的差除以40,结果也相同,都得11。同学们做对了吗?
第七关:课件出示练习十一3(图略)。
师:这一题,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暂停)反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4答案:72 ÷ 3 – 85 ÷ 5
=24 – 17 =7(平方米)
答: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7平方米。
师:要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就是要求兵兵家平均每个人居住的平方米数比乐乐家多多少,可以列式为„„计算结果是7平方米。(暂停)
第八关:课件出示练习十一4(图略)。
指名说一说: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
三、总结,课堂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计算这样的混合运算时,大家首先要明确它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每一步没有参与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同学们可要细心哦。
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第四篇: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文档
2014-2015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研究课教案设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百色市逸夫小学 黄美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1 页;例
1、试一试、练一练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小结并揭示课题
3.问生:看这课题,这节课你想学或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梳理问题,强调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两个问题)
二、学习例题: 课件出示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观察图看看小红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2)综合:12×3+15×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上面的第二个综合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因为不符合题意。板书:关系式 3副的价钱+4副的价钱=总价钱 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12×3=36(元)
再算4副围棋的价钱:15×4=60(元)总价钱:36+60=96(元)
答:一共要付96元。(课件出示)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例成综合算式你会吗?(课件出示)板书:
12×3+15×4 =36+60 =96(元)答:一共要付96元。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4.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80÷2+76÷4 240÷6-2×17 51-36÷3+25 45-20×3÷4 5.结合以上几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以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2.明辨是非(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40-200÷5×8 140-20×5+25 =440-200÷40 =120×30 =435 =3600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3.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4.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练习十一第3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四、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本节课你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总结一下!
五、板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例:中国象棋每副12元钱,围棋每副15元钱,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她一共要付多少钱?
12×3+15×4 =36+60 =96(元)
答:她一共要付96元。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教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两部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仍然是简单的购物场景,鼓励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思考和理解其运算顺序,并独立的进行计算。“练一练”让学生解答含有乘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引导总结出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既让学生了解了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又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列综合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随后的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比较和改错练习,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有了前面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的基础,学生可以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计算与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先算乘除法的印象就可以了。
2.虽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知道了在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做练习时,有学生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会计算出错,因此,养成学生在算后进行复查的良好的习惯就很有必要了。
3.计算教学往往被视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作为教师的我应该通过改善混合运算的教学,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同时运用富有挑战性和充满激情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第五篇:“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方案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35~36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安排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单元。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以及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流程1:基本练习
流程2:交流基本练习
第一段:基本练习
流程3:情境引进
流程4:揭示课题
流程5:例题教学
第二段:新课教学
流程6:小结算法
流程7:试一试
流程8:交流试一试
流程9:想想做做1
流程10:交流想想做做1
流程11:想想做做2
流程12:想想做做3
第三段: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流程13:交流想想做做3
流程14:想想做做4
流程15:总结,课堂作业
第四段:小结、作业
第一段:基本练习
流程1: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请看练习:出示基本练习题:80÷10=8
5×4=20
8+12=20
27–20=7
师:上面每组有联系的两道算式能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流程2:交流基本练习
出示上题答案:80÷10+12
27–5×4
师:我们来看,第一组,可以合并为……,第二组可以合并为……,同学们都写对了吗?那这两道算式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你们看,算式中的划线部分要先算,像这样的算式要先算乘或除法,后算加或减法。
第二段:新课教学
流程3: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下棋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老师正在文体商店为大家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列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同桌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流程4:揭示课题
师: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出示综合算式:12×3+15×4
师:这是一道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流程5:例题教学
师: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怎样算呢?同学们能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自己算一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先试一试,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流程6:小结算法
师:大家算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萝卜和小番茄分别是怎样算的。
出示两种算法:
先来看小萝卜的方法:12×3+15×4
=36+15×4
=36+60
=96
再来看小番茄的方法:12×3+15×4
=36+60
=96
师:同学们的算法和小番茄、小萝卜的方法一样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请你比比看,哪一种计算过程更简便?简便在哪里呢?
师:我们来看,像这样的混合运算,能够同时进行乘或除法两步计算的,就可以同时完成乘或除法计算,使得脱式过程更简洁。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的问题解答过程写完整。
流程7: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150+120÷6×5
师:我们继续看这一题,它的运算顺序还可以像刚才的题一样,同时进行乘或除两步计算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它需要分步进行乘或除计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试一试,再互相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流程8:交流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答案:150+120÷6×5
=150+20×5
=150+100
=250
师:来看它的计算过程,第一步先算120除以6得20,其他暂时不算的照抄下来,第二步算20乘5,其他照抄,第三步算150加100得250。同学们是这样算的吗?没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第三段: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流程9:想想做做1
出示想想做做1: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师:这几道算式,我们分四人小组完成,每人选择一道在本子上做一做。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流程10:交流想想做做1
出示想想做做1答案:80÷2+76÷4
240÷6﹣2×17
=40+19
=40–34
=59
=6
45﹣20×3÷4
51﹣36÷3﹢25
=45–60÷4
=51–12﹢25
=45–15
=39﹢25
=30
=64
师:我们来看计算结果,第一题,80÷2和76÷4可以同时计算,结果是59;第二题,同样可以同时进行乘除两步计算,结果是6;第三题,先算20乘3得60,再算60除以4得15,最后算45减15得30;第四题,先算36除以3得12,再算51减12得39,最后算39加25得64。大家都算对了吗?你们看,同样是含有乘、除法和减法的算式,第二题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第三题却只能按运算顺序逐步计算,所以我们在计算这样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时,一定要先明确它的运算顺序,再进行准确计算。
流程11:想想做做2
出示想想做做2:440–200÷5×8
40–20×5+25
=440–200÷40
=120×30
=440–
=3600
=435
师:再来看这两道算式,它们的运算对吗?请你仔细观察,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反馈:出示想想做做2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找到这些计算中的错误了吗?先来看第一题,要先算200除以5得40,再算40乘8得320,最后算440减320得120;第二题,同样是运算顺序搞错了,应先算20乘5得100,再依次从左往右计算,结果是65。大家都改对了吗?
流程12:想想做做3
出示想想做做3:25×30+25×20
840÷40–400÷40
25×
÷40
师:再来看这两组算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组在本子上完成,然后比较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再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流程13:交流想想做做3
出示想想做做3答案:25×30+25×20
840÷40–400÷40
=750+500
=21–10
=1250
=11
25×30+20)
÷40
=25×50
=440÷40
=1250
=11
师:我们来看计算结果,第一组算式,第一道,25乘30表示30个25,再加上20个25,也就是50个25,得1250,第二道,25与30加20的和相乘,也表示50个25,同样得1250,这两题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一样,所以它们的结果也相同;第二组的两道算式,840除以40减400除以40的差与840减40的差除以40,结果也相同,都得11。同学们做对了吗?
流程14:想想做做4
出示想想做做4。
师:这一题,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反馈:出示想想做做4答案:72÷3–85÷5
=24–17
=7
答: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7平方米。
师:要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就是要求兵兵家平均每个人居住的平方米数比乐乐家多多少,可以列式为……计算结果是7平方米。
第四段:小结、作业
流程15:总结,课堂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计算这样的混合运算时,大家首先要明确它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每一步没有参与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同学们可要细心哦。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5、6题。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