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选知识点归纳

时间:2019-05-15 07: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散文选知识点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散文选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古代散文选知识点归纳

古代散文选修教材《项羽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4、结合写作指导,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3、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4、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联系实际写作。教学难点

1、品味散文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2、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首“老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项羽。

我知道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去年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二、相关知识介绍。

1、编纂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司马迁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这为他后来编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他是太史令。司马迁后来继承其父太史令之职。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因为“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

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 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 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 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记叙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使得他们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3、史书体例介绍:

A、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B、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C、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 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D、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E、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F、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

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等。而《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历史中的项羽: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项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大怒!项羽说:“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我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但项羽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项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杀刺秦朝的太守了殷通,而这场战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三、串讲第一、二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疏通生字新词。

2、学生参看注解疏通文意。

3、检验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4、教师强调重要文言知识。

5、学生自我梳理消化。第二课时

一、复习《史记》有关知识。

二、复习一、二段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

三、串讲三、四自然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疏通生字新词。

2、学生参看注解疏通文意。

3、检验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4、教师强调重要文言知识。

5、学生自我梳理消化。卒买鱼烹食吾为若德

卒鲁肃闻刘表卒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然今卒困于此 五万兵难卒合

平明,汉军乃觉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乃至东城,乃又二十八骑被闻妻言,如被冰霜 家祭无忘告乃翁将军身被坚执锐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忠而被谤

为诸君溃围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赤泉侯为骑将以故汉追及之 为我何渡为以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至,无以渡 吾为若德不忍杀之,以赐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

二、理清文章思路。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垓下东城乌江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垓下之围被困东城东城溃围乌江自刎

3、所以根据主要事件的地点不同,全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垓下之围

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 东城快战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三、研习课文。

1、研习第一部分。A、学生诵读该段。

B、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C、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有,项羽听到楚歌后,“大惊”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D、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美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不仅只有宝马、美人,还有和他一起过江站死疆场的八千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的话语表明,他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无一生还的江东子弟,他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E、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悲凉和无奈的情绪。多情善感。【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 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

F、大家思考: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正面描写【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和侧面描写【“左右”的表现,从侧面衬托当时的气氛】烘托项羽的形象。

2、研习第二段。

A、这一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阴陵失道被困东城

B、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后,怎么又会被困东城?

项羽垓下突围成功后,一路逃亡,过了淮水,在阴陵被农夫欺骗,误入沼泽中,结果被汉军追上,项羽只好带兵逃到东城县。此时只剩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C、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从中说明了什么? 农夫把项羽引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所过无残灭,丧失人心的结果。

从中说明项羽丧失人心;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D、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先轻信曹无伤,后轻信项伯。E、分析两个“左”字的妙处? 独字成句,节奏短促,纸上如闻其声,显示出当时形势严峻紧张。

F、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他有没有客观的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他怎样的性格? 没有客观的分析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的归咎天命,表现了项羽极端地自负。G、面对死亡,项羽有没有退缩,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H、项羽愿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仅仅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这又充分暴露了他的匹夫之勇。

I、这里能不能将“愿为诸君快战”改为“愿为诸君决战”并说明理由。

“快战”是痛快的战斗,而“决战”是双方一决胜负的大战。而此时双方悬殊太大,项羽只图个痛快。J、这一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语言描写。

3、研习第三段。

A、这一段一共写了几次行动? 第一次: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将”。【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特别是“遂”写出了项羽斩将轻而易举。】

第二次: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通过对比,项羽慑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

第三次: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近损失了两个骑兵。【通过这一对比,渲染了项王的勇猛无敌。】

B、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在如此情况下,项羽每次战斗都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没有丝毫兵败的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

C、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极端地自负。

D、这段为了表现项羽的骁勇善战和自负这一性格特征,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 动作语言场面对比

4、研习第四段。

A、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

B、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知耻重义。

C、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心地仁善。D、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E、本段作者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项羽的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性格? 动作、语言、对比。

三、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写一人。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在写法上的不同。

《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如宴会上写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等,主要通过项羽对刘邦、樊哙的态度表现项羽的思想性格。而《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项羽,写他对失败和死亡时的言行,刻画他的悲剧形象,表现他的英雄末路之悲。

四、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五、我们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六、我们对项羽的认识【板书设计】

项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多情善感动作正面侧面】 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阴陵失道和被困东城。羽东城快战:【直率粗犷勇武豪爽极端地自负语言】 东城溃围:三次行动。【骁勇善战极端地自负动作语言场面对比】

之乌江自刎: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死

七、写作训练。

要求: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6、时间:10分钟。A、(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B、(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C、(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项羽之死》教案 何结华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第一课时完成)

2、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3、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所知的项羽的资料,准备课堂发言“我所知道的项羽”。

2、合作学习:课堂交流之后,归纳总结司马迁的观点,并对此做一番自己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读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学习重点】

1、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学习难点】

1、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歌曲《霸王别姬》导入新课。

二、朗读感悟

1、教师配乐朗诵《项羽之死》(作用: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指导:

“垓下被围”重在抒情,节奏纾缓。“东城被围”重在叙事,声情激越。“乌江自刎”江畔陈辞,羽声慷慨。

三、分析文章:

(一)第一段:垓下被围

1、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方面表现项羽的性格特征(动作、语言、映衬)

2、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多愁善感)

(二)第二段

垓下突围

被困东城

1、“田父”为什么“绐”项王,这说明什么问题?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项羽的什么性格特点?

2、由于“田父绐”,项王“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双方的力量非常悬殊,项羽何去何从?他为什么说“天亡我,非战之罪”,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什么性格特点?

3、这一部分,运用哪些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三)东城溃围

1、分析三次战斗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展现了项羽的什么特点?

(四)乌江自刎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三、深入探究

1、讨论项羽为什么失败。(合作探究)

2、太史公的观点: 太史公曰:“(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

3、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四、拓展延伸

1、题乌江亭咏项羽 杜牧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作人杰,包羞忍耻是男儿。死亦为鬼雄。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不肯过江东。

明确: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2、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项羽该不该渡乌江?(讨论探究)结论:性格即人生

五、再次感受项羽的豪迈性格,悲剧人生。

第二篇:朱自清散文选

《朱自清散文选》读后感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拜读朱先生的作品了,但每一次读总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中我不断探寻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却无法触及作者的真实心迹。

品读着《荷塘月色》中“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些优美的句子。读着读着我也似乎也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赏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从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内心的彷徨与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随着波动起来。还有《背影》这篇文章,给了我无尽的感动。小时候躺在地板上仰着头看它,觉得那篇幅里笼长,语言直白无韵,便丢在一边;初一时在课本上遇到它,竟也能品味得父子亲情一二,却也只是拼命记录老师所讲,怎么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全部真情?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感觉其文笔朴实无华,颇得读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却在流露真情的同时,抨击大革命落败后使其家庭变故的黑暗社会,令人感动,令人愤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读了《匆匆》这篇文章后,这句话被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终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更有意义。

散文选中还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从一件件小事中,能够悟出一个个大道理,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我品味着它们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那滋味在心底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

兰生复旦中学九(3)班

周弘毅

第三篇:杨朔散文选

杨朔 杨朔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作者简介

杨朔,著名散文作家,1913年出生。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前,曾就读于哈尔滨英文学校,后作过翻译和研究工作。1938年,东北沦陷后,来到广州,写出以抗日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这是他的第一部小说。1941年底,杨朔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日本投降后,到宣化龙烟铁矿与工人生活在一起,写出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社特派记者,随军转战于晋察冀地区。1949年北京解放后,调到中国铁路工会工作,写了中篇小说《锦绣山河》。抗美援朝一开始,便随志愿军赴朝,创作了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在《人民文学》1952年10至12月号上连载。1956年后,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多从事外交活动。1958年后,转到“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并任多种职务。1968年8月,遭林彪、“四人帮”迫害,不幸逝世。杨朔创作多以散文为主,主要作品有:《万古青春》、《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散文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杨朔散文选》。

内容概要

香山红叶(节选)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老向导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老向导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老向导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

荔枝蜜(节选)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密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雪浪花(节选)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几个年轻的姑娘赤着脚,提着裙子,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想必是初次认识海,一只海鸥,两片贝壳,她们也感到新奇有趣。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妻子凿的,还是怎的?“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说话的人是个上年纪的渔民,从刚扰岸的渔船跨下来,脱下黄油布衣裤,从从容容晾到礁石上。有个姑娘听了笑起来:“浪花也没有牙,还会咬?怎么溅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老渔民慢条斯理说:“咬你一口就该哭了。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姑娘们,你们信不信?”

作品鉴赏 杨朔散文在50、60年代是有很大社会影响的,其中一些名篇被广为传诵,中学生、大学生都喜欢模仿杨朔散文的写法。杨朔散文最大的特征,是艺术地和诗意地讴歌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具有美好品德、带有英雄色彩的人物和崭新的事物,讴歌劳动、创造、贡献、和平和祖国,在总的倾向上是当时的政治和政策的赞歌,然而它不是口号、标语和图解,而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品,是感人的诗。杨朔散文的名篇有:《香山红叶》、《海市》、《泰山极顶》、《荔枝蜜》、《茶花赋》、《秋风萧瑟》、《雪浪花》、《樱花雨》。这些名篇富于魅力,含有诗意。杨朔的散文往往是以大自然的美衬托社会生活和人物,用诗性散文的形式来写游记和人物特写,无形中开辟了一条当时文学创作的路子,因此成了当时著名散文家之一。《香山红叶》写几位游人去香山看红时而未得,却见到了比红叶更可贵的在人生历程中饱经风雨的老向导。《泰山极顶》写几位游人去登泰山看日出而未得,却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从而歌颂了我国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海市》写作者回故乡去寻找儿时曾经见过的海市,可是海市不出来,于是到海市经常出现的地方去寻找,结果找到了人间海市——长山列岛。《荔枝蜜》借蜜蜂赞扬农民的辛勤劳动。《雪浪花》赞扬老泰山身上那股雪浪一样“心齐,又有耐性”的精神。杨朔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而循着诗的声音,可以走进诗的境界。他认为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一篇出色的散文,往往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所以,他用散文这种形式来描写人民的斗争、劳动,以及人民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于他不熟识的异国人民,小说无法写,写散文也有藏拙的好处。后来,杨朔又进一步概括自己散文的特点:写每篇散文都当诗一样写。他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练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杨朔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以《雪浪花》为尤其突出,这篇散文在开头和结尾时所描绘的诗的意境,以及那选词用字的功夫,是让人难忘的,杨朔不赞成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他说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就是诗。杨朔散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凡是遇到动情的事,他就反复思索,形成文章的思想意境。动笔时他总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假如说放肆笔墨是通常散文的特点,精炼收敛是通常诗歌的特点,那么,杨朔散文显然偏于后者,他的文章丝毫也不放肆笔墨;剪裁的过分,有时使他的文章都有些单纯了,而意境(古典诗词的意境)的过分追求,有时都觉得他的散文缺乏深刻的哲理意蕴,显得浅显了。总之,杨朔对于散文创作,作了重要的开拓,有意识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在创作中,他逐步形成了玲珑精美、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与别的散文家比较起来,他善于在看来极其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动人的诗意,从普通人民的心灵里,聆听到时代的脉搏,斗争的旋律。在私下里,当时的某些读者指摘从杨朔散文看不出斗争的尖锐化,讲授杨朔散文的教师被戏称为“花草先生”,这都从另外一面道出了杨朔散文的特色与追求。杨朔散文的真正弱点是:终觉不够开阔、淡远,结构略有雷同之感,语言微露斧凿痕迹。(蓝天)

第四篇:《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

乾州碎娃

手头所拿的这本是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是文化部、财政部2005送书下乡工程书目之一。这是近日从乾县图书馆借的。

以前自己读书一般都是直接用电脑写读后感,很少存留纸质版的,总觉得比较麻烦,因为自己读书的目的还是要将读后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如果先要弄一个纸质的笔记,再输入电脑,做成电子版,就有点重复啰嗦了。这次因为一个活动的影响,自己还是决定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把自己对于书中片段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到后边整理电子版的时候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所以这篇文章和我在笔记本中所做的摘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因为这有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在其中。

知道汪曾祺,大约是因为那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自己十七八年前就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文章。说来惭愧,那时候自己孤陋寡闻得厉害,还真的不知道汪曾祺是何许人也。

只是一看到这个题目我有一种深深地震撼感,我觉得肯定会有所收获的。因为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男人们大多数有恋母情节,与恋母情节相反的,就是父子成仇。而且在中国,受封建社会礼法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的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比较紧张的。父亲,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就是山,是和严厉、古板、不苟言笑相结合起来的。至于说,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背影》能够广为流传,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反常态的讴歌了父亲,一个在自己母亲去世、差事交卸、身处困境、却仍然能对和自己发生矛盾的长子心细如发的父亲。所以,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人生理念上的严峻挑战,而能提出这样的说法的人,在我想来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事实证明,这篇文章果然令我耳目一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汪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至少我看到了包括汪先生的父亲在内的四代人其乐融融的感人场面。多年父子成兄弟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人生启示,要善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学会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关爱或者伤害过自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在自己的因缘之中。

再次了解汪曾祺,是因为他关于美食的文章,读汪先生的文章能够感悟到他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理解,这其中有对物质生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细化追求,也有对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所以写下了《四方食事》《手把肉》《五味》等精彩篇目。更因为先生对于这些生活琐事、衣食住行的敏锐感知力,成就了作者,造福了一批又一批有心之人,使我们能够欣赏到先生的《烟赋》《寻常茶话》《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野菜》等精美文章。

读汪先生文章,有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在听人侃大山,在摆龙门阵,娓娓道来,声声入耳。尤其是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能够静下心来读汪先生文章,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缓歇的机会,这简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汪先生文章只要你认真阅读,沉浸其中,定有收获。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品味,让自己的心灵从此不再寂寞,从阅读汪先生散文开始。

最后,要谈到的是这次在阅读先生散文集是的收获:第一就是认识了很多伟大的人和一些虽然平凡但是很真实的人。汪先生是沈从文大师的得意弟子,与金岳霖大师往来甚密,()在他的笔下这些大师们褪去了华丽的光环,存留的是至真至善至美,真性情、真趣味、真自我。沈从文先生是这样,金岳霖先生也是这样。读这本散文集,我也知道了大片《无问西东》中“跑警报”片段的由来。明白了汪先生的文章不只是用来耳目一新的,而是要用来走心。

近年来,对于沈从文先生的评价不断提升,但这其中也却有很多的误解。通过汪先生的抽茧剥丝般的述说,我们得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沈从文先生,认识他认真做事的精神。无论是他在讲授习作课,还是他对后辈的提携,对于学生友人借书或者文玩相赠时的大方慷慨,这些都是令人敬佩的。确如张充和为沈先生撰写的挽联中所述:“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即使晚年在研究文物时,也非一般的文人雅士们的将文化精品据为己有,而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满腔热忱,在研究终结以后,将大部分赠与科研院校,这种气度与豁达几令后辈星爷们羞愧欲死,颜面无存。

通过汪先生的讲述,我们还知道了沈先生对与衣食的不甚讲究,他的不慕名利,这在他对于葬礼的要求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必然伴随着对于假丑恶的揭露和批判,这一点,这师徒仍然有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沈从文是一种消极的“躲避”,所以他写了《湘行散记》;而汪曾祺先生是用文字来控诉,《钓鱼台》就是汪先生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录和控诉。

其次,王先生对于人生苦难的豁达与大度,这在《牙疼》《随遇而安》等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即使对终年往事有所不满和愤恨,也是淡淡的“为政治民者,可不慎乎”一句轻轻点过,这需要多少的人生历练才能练就。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汪先生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小市民、对待胡同、写下水母娘娘的颂歌、赞美白马庙中的哑巴,叙写胡同中的大妈,以及闹市中的闲人。但是闲人不闲,闲人们都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追求,这就使得闲人变得有趣了。从这些卑微的人、平常的事中感悟人生、汲取动力,这是汪曾祺先生的感人之处。

乾州碎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第五篇:人民日报副刊优秀散文选

体验红军路(党旗礼赞)

钱万成

《 人民日报 》(2011年04月20日 16 版)

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朱德军长和毛泽东委员带领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挑粮上山的故事。当时是1928年冬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山上除正规红军部队外,还有党政军机关工作人员、800多名伤病员以及2000多名老百姓。山中土地稀少,土壤瘠薄,年产谷不足万担。为了解决军民吃饭问题,必须从百里外的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运粮上山。井冈山山高坡陡,车马难行,在羊肠小道上运送粮食,只能靠肩膀和扁担。为了鼓舞军民士气,毛泽东和朱德带头挑粮。

我们这次在井冈山学习,上体验课,也走这条路。学员大多是老同志,最小的也有43岁,比当年的朱德军长还大一岁。一大早,大家就像孩子一样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背上红军包、挎上红军粮袋、披上斗蓑扛起木枪,到食堂去吃饭。还有人张罗加量,要为上山攒体力。兴奋程度真和小时候参加少先队活动差不多。

队伍准时从井干院出发,沿红军北路进山,盘旋而入,绕山前行。一个小时后到达了黄陇镇,这是井冈山中较大的一个镇子,是当年红军集中给养的地方。出镇区左行又十几分钟便到了我们这次体验课的起点源头村。村民已经等在那里,他们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根竹竿,大家不解,老乡说山上有蛇,而且是毒性很大的竹叶青,竹竿在手可以防蛇。9点钟,我们并成一列纵队向山上进发。井冈山最高峰也不过1800米,黄洋界只有1300米,但山势陡峭,坡滑路窄。我们并没有真的挑着粮食,只是象征性地背着粮袋和枪支。开始一段大家斗志昂扬,欢声笑语。走在最前面的,是领路的老乡,是井干院花钱雇来的向导。接下来是旗手,先是我们的组长,后来组长有点体力不支,就交给了宁夏的老宋,老宋人高马大,始终走在前头。这段挑粮小路只有6里,是红军挑粮路135里中最险要的部分,虽然不长,却极其难走。行至半公里的时候,队伍就分成了前中后三拨儿,个个大汗淋漓,有三位学员还因体力不支决定原路返回。还有一拨儿已经坐下来休息,扶着竹竿气喘吁吁。我和带队的老师,随队医生以及两位扛担架和氧气袋的老表走在最后。行至1000米处,也感到了艰难。喘气更加急促,腿已经发软,但谁也不提议停下,大家相互鼓励,奋力前行。

在当年革命先辈战斗的地方进行现场体验,这是井干院在干部教育中的一大创举。为了保证学员安全,他们雇用当地老表在沿途修了6个休息站。学员走累了可以在站点上坐一会儿,喝点水,吃点东西补充能量。据说,当年红军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山脚爬到山顶。我们虽然个个汗流浃背,却依然一路兴致勃勃。有人背诵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有人高唱“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歌。山路弯弯曲曲,下望坡陡涧深,一会儿是竹林,一会儿是松海,一阵风来,波涛阵阵。路边偶尔还可以见到一朵朵六个瓣的蓝色小花,老表告诉我们这就是井冈兰,是朱德最喜欢的花。上世纪60年代,已当上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他,重上井冈山时还带走了一棵。登到1300米的时候,我们在一排木板房前休息。卖给养的大嫂说,这里就是当年朱军长和毛委员休息的地方,当年是三间泥土房,后来被国民党兵给烧了,这个房子是前几年他家新盖的,门前的老荷树仍是当年的原物。她说,在老荷树下原来有一块小草坪,每当挑粮歇脚的时候,战士们都要围在毛泽东身边听他讲革命道理。有一次毛泽东问身边的战士:“你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有的说能看到江西,有的说能看到湖南,毛泽东听了十分高兴。他说:“我们革命就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能看到江西、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老荷树上还挂着一个烈属证,证明他们是烈士后代。当年,井冈山地区有数万人参加朱毛红军,像这样的烈士后代比比皆是。12点钟,我们登上了黄洋界,那个当年让敌人魂飞胆丧的地方,虽说个个满怀喜悦,却已人人精疲力尽。

在这次体验中,大家除了深切感受到中国革命成功的不易和红军将士的艰辛,还有很多感悟:比如万事开头难,能够坚持更难,谁能坚持到底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信心有时候比实力更重要,没有信心就会被困难吓倒。就在大家生发感慨的时候,我却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我在路上和老表聊天,他说,他们家有6口人,每人有七分田,全家有四亩二分田。一亩田一年能生产500斤粮食,一年不过2000多斤粮食,仅够年吃年用。好在山林承包后,政府允许他们每年砍点竹子卖,再加上一点旅游收入,一年可以剩个万儿八千块钱。听了他的话,我才意识到在进山这一路上,确实只见到路边的一点点田地,一条一块,最小的地块恐怕真比屁股大不了多少,一不小心坐下去压死一片秧苗,很可能一家人会少一顿饭吃。这是一片金贵且贫瘠的红土地,不要说当年喂养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是靠它的产出能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活下来都实属不易。

下载古代散文选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散文选知识点归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宗璞小说散文选》读后感

    不经意间翻动了一本《宗璞文集》,一种熟悉又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的心是如此不能自已的喜悦!曾几何时,“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深深植根在我的心底,宗璞是我所仰慕已久的作家!看......

    读《孙犁散文选》有感

    读《孙犁散文》有感一个月前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孙犁散文选》一书,当时是抱着对孙犁本人的诚挚敬爱去借阅的 。从此便手不释卷,伏案苦读,惟恐错漏了一言一语,蹉跎了岁月而以一无......

    2009年度华文最佳散文选

    《2009年度华文最佳散文选》 ——由河南人民出版社独家出版 ——中考、高考最佳参考作文版本 2010年1月,由《散文选刊》杂志社组织评选的2009年度华文优秀散文奖及2009年......

    《冰心散文选》读后感(五篇范例)

    党的成立,为祖国带来了希望,让我们能不再忍受战争带来的煎熬,也不用饱尝着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家庭离散,我们可以喝一杯茶,沐浴在党的阳光下,读着心冰心的小诗。冰心,一位年逾古稀的世......

    《爱默生散文选》读书心得(大全5篇)

    《爱默生散文选》 读书心得奇境 尽管一些好心人说的天花乱坠,我还是信奉自己的哲学思想,要轻松愉快的去写作,而不是为了发表而去写作,那太累人了。一想起谁的说教,我连写的勇气都......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汇总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汇总 3.英国布莱顿学派的主要人物有:阿尔伯特.史密斯 詹姆士.威廉逊 埃斯美.柯林斯 希塞尔.海普华斯和查尔斯.欧本等。 英国“布莱顿学派”在电影发展史上......

    古代送别诗知识点

    送别诗 一、思想内容 并不是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写惜别伤感之情。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

    英译中国散文选朱自清 匆匆[5篇范例]

    《英译中国散文选》每日更新一段 先来一篇大家耳熟能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Transient Day Part 1 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