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时间:2019-05-15 07:2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第一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天文和物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

教学要点

一、老子和孔子

1.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

2.儒家创始人孔子

①“仁”的学说

②对教育的贡献

③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3.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

4.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5.庄子的道家思想

6.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②屈原和《离骚》

③诸子散文

2.艺术的发展

①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四、先进的科学技术

1.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历法的进步

3.《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

4.名医扁鹊和他的“四诊法”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编钟;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十九年七闰”法;《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本节知识内容多、头绪多,但无论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都应突出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在讲授本节教材之前,首先联系前两节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科技迅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成为可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数量不断增加,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发展起来。新兴地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胜利。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实现了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封建制,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刚刚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也需要发展生产,这就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促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四、“百家争鸣”一目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讲清以下两个问题: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有儒、墨、道、法等家。其中以儒、墨两家影响最大,并称“显学”,其次是道家。

2.墨、儒、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主张: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进步。《墨子》一书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派的主要材料。《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

孟子和荀子: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亚圣”之称。孟子提出“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有“重民”思想。他认为“政在得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对荀子要重点讲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他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二是还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社会政治的好坏而转移。其思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就是人可以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加以利用,造福人类。教材小字分别介绍了孟子的“性善论”,可由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韩非子:先让学生看课本韩非子画像,指出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然后重点讲解韩非子的历史进化观点和法治思想。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因此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令制度。韩非子主张由国家制定法令,向全国公布,除国君外,所有臣民都必须遵守。做到“法不阿贵”,法律不袒护权贵。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小字部分由学生阅读,认识韩非子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他的主张,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

五、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诗经》”一目是本节重点,应讲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大部分是春秋时的作品,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诗经》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小字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内容及史料价值,但不作要求。

②“屈原和《离骚》”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需讲清以下三点:

第一,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讲解中让学生看屈原像,以加深印象)。第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第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屈原的《离骚》,学生已在语文课中学过,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小字部分由学生自学。

③“诸子散文”一目,应讲清两个问题:

第一,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出色,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艺术”一目,向学生讲清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①绘画已成为独立的艺术。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二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御龙图》和“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②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六、先进的科学技术

1.“天文和物理”一目是本课重点。首先向学生提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目应讲清三个问题:①天文学的发展:第一,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更准确的“天时”,对天文学,特别是对历法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推动力。第二,《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第三,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第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诞生于战国时期,说明我国的天文历法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②物理学的成就: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对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进行科学抽象的著述开始出现。《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2.“名医扁鹊”一目也是本课重点。应讲清: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奠定了我国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一直为中医所沿用。扁鹊尤其擅长切脉诊断,后代医生把他奉为“脉学之宗”。

第二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天文和物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

教学要点

一、老子和孔子

1.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

2.儒家创始人孔子

①“仁”的学说

②对教育的贡献

③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3.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

4.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5.庄子的道家思想

6.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②屈原和《离骚》

③诸子散文

2.艺术的发展

①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四、先进的科学技术

1.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历法的进步

3.《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

4.名医扁鹊和他的“四诊法”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编钟;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十九年七闰”法;《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本节知识内容多、头绪多,但无论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都应突出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在讲授本节教材之前,首先联系前两节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科技迅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成为可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数量不断增加,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发展起来。新兴地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胜利。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实现了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封建制,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刚刚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也需要发展生产,这就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促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三、“老子和孔子”一目是本节的重点。关于老子,应讲清以下四点:1.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2.结合教材小字讲解: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老子把不具有任何物质性的“道”或“无”,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老子“道”的学说比较深奥,不易讲清,不必补充材料,也不作要求。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中的精华,要重点讲授。老子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存而且互相转化。4.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天下就能安定,政权才能巩固。如果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时候,任何法律、刑罚都不起作用。他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关于孔子,要讲清三个问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对“仁”的许多解释中,既有一些具有进步意识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有维护奴隶制的旧思想、旧观念。教材重点向学生介绍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进步思想。孔子讲“爱人”虽然是有阶级性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具有进步意义。孔子的保守思想表现在他主张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孔子在政治上有保守的一面,但并不是顽固派,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的制度也可以“损益”改动。小字的内容,大部分在初中已学过,由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等政治主张,都是建立在“爱人”思想基础上的。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应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为讲授重点。孔子办学“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这里让学生通过阅读小字,了解孔子的一些学生的出身,加深对“有教无类”的理解,但不做要求。3.孔子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相传孔子编订和整理的《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五部书,后来被奉为儒家的“五经”。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封建正统思想,“五经”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儒家文化也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

四、“百家争鸣”一目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讲清以下两个问题: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有儒、墨、道、法等家。其中以儒、墨两家影响最大,并称“显学”,其次是道家。

2.墨、儒、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主张: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进步。《墨子》一书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派的主要材料。《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

孟子和荀子: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亚圣”之称。孟子提出“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有“重民”思想。他认为“政在得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对荀子要重点讲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他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二是还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社会政治的好坏而转移。其思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就是人可以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加以利用,造福人类。教材小字分别介绍了孟子的“性善论”,可由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韩非子:先让学生看课本韩非子画像,指出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然后重点讲解韩非子的历史进化观点和法治思想。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因此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令制度。韩非子主张由国家制定法令,向全国公布,除国君外,所有臣民都必须遵守。做到“法不阿贵”,法律不袒护权贵。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小字部分由学生阅读,认识韩非子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他的主张,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

五、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①“《诗经》”一目是本节重点,应讲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大部分是春秋时的作品,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诗经》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小字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内容及史料价值,但不作要求。

②“屈原和《离骚》”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需讲清以下三点:

第一,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第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第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屈原的《离骚》,学生已在语文课中学过,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小字部分由学生自学。

③“诸子散文”一目,应讲清两个问题:

第一,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出色,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先秦诸子的各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文风以刚柔相济的辩证见长。这里可补充介绍《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的引文。这篇是孟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孟子的议论文中善于运用比喻。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秋水》等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2.“艺术”一目,向学生讲清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①绘画已成为独立的艺术。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二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御龙图》和“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②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六、先进的科学技术

1.“天文和物理”一目是本课重点。首先向学生提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目应讲清三个问题:①天文学的发展:第一,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更准确的“天时”,对天文学,特别是对历法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推动力。第二,《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第三,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第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诞生于战国时期,说明我国的天文历法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②物理学的成就: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对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进行科学抽象的著述开始出现。《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2.“名医扁鹊”一目也是本课重点。应讲清: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奠定了我国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一直为中医所沿用。扁鹊尤其擅长切脉诊断,后代医生把他奉为“脉学之宗”。

第三篇:第3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三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孔子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下列主张中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有借鉴作用的是()A.“仁者,爱人”

C.贵贱有序

B.维护周礼 D.有教无类

解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对其有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A符合题意。答案:A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背景有三:①春秋战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士”阶层的兴起导致思想界的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则是“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当时并未出现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的情况。答案:B 3.(2010·模拟精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从材料中“为无为,事无事”可以判断材料主张“无为而治”,符合道家学派主张。答案:C 4.(2010·原创)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士”图像。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他们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又是对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下列关于“士”表述正确的是()

A.“士”阶层的出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士”阶层属于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C.“士”阶层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有直接关系 D.“士”阶层一般都反对社会变革 答案:C 5.(2010·模拟精选)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 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题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C.“克己复礼”

B.“仁”和“德治” D.“有教无类”

解析:以人为本,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诸子百家的人本主义精神是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使儒、墨、道、法诸家学说竞相出现,孔子提倡“仁”,孟子提出“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说继承上的差异,诸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普遍存在着人本主义的关怀和精神。本题中A为墨家思想,首先排除。B、C、D均为孔子的智慧,但与题干信息“战争灾难”“道德沦丧”相吻合的智慧只能是B。答案:B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 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了部分《论语》经典名句。孔子拥有3 000弟子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

A.适应争霸需要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扩大教育面 C.便于施展政治抱负 D.提高思想方面的地位 答案:B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教育“有教无类”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孔子所说的“仁”重点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说如何才能用“五仁”来实现长治久安。答案:B 8.(2010·试题研究)《弟子规》是古代儿童诵读的经典,也是古代学童的生活规范。其总叙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通„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体现了()A.儒家的仁爱思想

C.墨家的兼爱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首孝弟(通‘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等可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答案:A 9.(2010·原创)关于如图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B.荀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对立的

C.孔子的思想和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对立的 D.孔子、孟子、荀子是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的总和 答案:A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韩国的诗歌收选进去()A.韩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B.当时诸侯国中还没有韩国

C.孔子曾周游至韩,没有受到礼遇

D.韩国文化落后,无诗可选

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而韩国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才出现的,因而《诗经》 中不可能出现韩国的诗歌。

答案:B 11.(2010·试题调研)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

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为了寄托哀思,人们

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

屈原有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

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以下各项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B.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C.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D.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答案:A 12.(2010·改编)近年来全球华人多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

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

正在融入世界文化主流。”下列不能体现儒家思想价值观念的是()

A.“仁者,爱人”

C.“民贵君轻”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09·试题研究)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

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请根据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游列国(邮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无为而治”

材料二 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三 1989年《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宣扬什么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吗?为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

答案:(1)孔子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原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但在战乱兼并的状况下,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阐述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而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2)“有教无类”的思想。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对于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发展而有选择、有鉴别地继承与发扬,弘扬其优秀精华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14.阅读下面两幅图(图选自三联出版社《蔡自忠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表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2)图二表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3)应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孟子的儒家学说,在“仁”的观点之外,宣扬“义”的思想,体现了舍生取义的品质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2)老子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而且有辩证法的思想。

(3)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第四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第五篇: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片)

芍陂芍陂是古代淮河流域较早兴建的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安丰城南,又叫安丰塘,是公元前6世纪末楚国令尹孙叔敖领导修筑的。水库巧妙地利用了当地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面低洼的地势状况,利用天然湖泊在四周筑堤,引■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水经注?肥水注》说陂堤长二、三百里,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说明可能已有闸门设施。东汉时可灌田万顷。由于芍陂及附近其他陂塘的兴建,水稻种植得到很大发展,使这一带富庶起来。

(2)引漳十二渠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变法图强,大力发展农业。魏国要地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四十里邺镇)位于太行山东部冲积平原上。漳水从此地流过,雨季时河水宣泄不畅,常泛滥成灾。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7年在位)时李悝等推行变法,在公元前422年任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沉重打击了当地劣绅和女巫勾结玩弄的借水灾向百姓勒索钱财、残杀少女的 河伯娶妇 迷信活动,领导百姓在漳河上修建了12道低滚水坝,开凿了12条大渠,引水灌溉漳河右岸土地。《水经注?浊漳水注》载: 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以水闸调节水量,变水害为水利。经过大约100年,魏襄王时任史起为邺令,又大兴引漳灌邺工程,将大片盐碱地变成水稻田,使魏国河内地区更加富庶。

(3)都江堰都江堰在四川灌县,是举世闻名的古老而宏伟的灌溉工程。堰古称 湔堋、湔堰、都安大堰 等,宋代才有人始称 都江堰,取名于成都江(即 都江),指过成都的府河及锦江。

都江堰是秦昭王(公元前306-前251年)时蜀郡守李冰领导人民修筑的。渠首堰工在今灌县旁的岷江上,渠道遍布成都平原各县。从1949年以前的工程布局可看出,它是由分水工程(分水鱼嘴)、开凿工程(宝瓶口)、闸坝工程(人字堤、百丈堤、内外金刚堤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在灌县西北岷江江心洲筑成的分水鱼嘴,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西面的外江为岷江正流,沿江筑有堤坊;东面的内江是引水于渠,由宝瓶口控制引水流量的大小,流入成都平原上密布的农田灌渠。百丈堤起到导流和护岸的作用。

宝瓶口可能是在早于李冰二、三百年的蜀相开明所修工程的基础上,劈开玉垒山建成的渠首工程。①宝瓶口左岸是玉垒山,右岸为离堆。现宽20米,高40米,长80米,可使足够的内江水量由此流入灌渠体系。

闸坝工程包括调节内江水量的溢洪道 飞沙堰 和一整套闸坝设施。飞沙堰长约180米,堰身的高度可使汛期入内江的洪水和大量沙石由堰顶泄入外江,即所谓 低作堰 ;人字堤护岸兼溢流,可以补飞沙堰溢洪之不足。

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项主要工程联合运用,互相配合,一般可保证大水时二江分流比例为内四外六,洪水不致冲入内江成灾;枯水时二江分流比例为内六外四,足敷灌溉之用。

鱼嘴和堤防的修筑都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竹子编成巨大的竹笼,装填卵石,沉积堆迭而成,施工简便,节省费用,工效显宏。

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在分水鱼嘴附近曾立三石人于岷江、外江、内江水中,起着水尺的作用,以量水位的高低,从而测定内江的进水流量,及时进行调节,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1974年和1975年,在外江曾先后掘得石人二枚。另载李冰作石犀5枚,其二深埋于内江,以作为都江堰岁修 深淘滩 的控制高程,使河床有一定的深度和过水断面,以保证河床可以安全通过较大的洪水流量。

姚汉源对此说有疑,见姚著《中国水利史纲要》,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年版第 47 页注

(一)。

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大约300万亩良田得到灌溉。《水经?江水注》称: 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活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4)郑国渠郑国渠是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在关中引泾水兴修的大型灌溉工程,是由原籍韩国的一位名叫郑国的水工设计领导为秦国开凿的。渠首在仲山西麓瓠口(今陕西泾阳县西北50里的谷口),引泾水东流注入洛水,全长300多里,用了十多年时间才完工,工程十分壮观。

郑国渠的设计体现了较高的水流水文学知识。谷口是泾水进入渭北平原的一个峡口,东面是广阔的平原,地形西北略高,东南稍低。渠首选在这里,使整个水利工程自然形成一个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引水口选在谷口泾河凹岸稍偏下游处,正是河流流速最大的地方,增大了渠道的进水量,并使水中大量富有肥效的细泥也进入渠道以进行 粪灌(淤灌)。引水口处上层由凸岸流向凹岸的水流和下层由凹岸流向凸岸的水流形成的横向环流,既在上层增大了引水口的进水量,又在下层使较重的粗沙冲向凸岸,避免了粗沙入渠堵塞渠道。

据《史记?河渠书》称,郑国渠的修建,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泾水泥沙含量大,引用灌溉,其淤泥可作为肥料。秦亩1亩等于今0。288市亩,四万余顷秦亩合今115万市亩。渭北平原远古为通海湖泊,土带卤性,引渠水淤灌压碱可成为良田。1钟为秦六斛四斗,即640秦升,合今2。2石,即200多斤。这使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①

《史记?河渠书》。

2。运河工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凿了很多运河。魏在黄河以南的荥阳(今河南郑州西北),楚在汉水和云梦诸湖泊,吴在江淮太湖,齐在山东淄、济等地,都开有运河以通水运。其中最著名的是邗沟一荷水和鸿沟。

(1)邗沟-荷水邗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记载的大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首先要创造交通运输条件,便在邗地(今江苏扬州东南)筑城,南接长江,向北利用各湖泊河道疏通开凿,在今淮安东北入淮水。后来屡经改道整修,一直是沟通江淮的主要运河。

开邗沟后3年,吴又继续向北开凿,在 商鲁之间 开了一条运河,名荷水,使沂水(泗水支流)、古济水相连通。于是吴兵船只便可从长江出发,由邗沟北上经泗水,再由荷水通济水至黄河。

(2)鸿沟-战国中期,魏占据了今河南省东北大部。为称霸中原,魏惠王(公元前370-前319年在位)九年(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为加强与宋(今河南商丘)、郑(今河南新郑)、陈(今河南淮阳)、蔡(今安徽凤台)等地的联系,于次年开凿鸿沟。从河南荥阳[xíng] 泽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中牟县西),再向东开至大梁城北。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40年)再由大梁城北继续东开,并向南转。

鸿沟向东一支后称■(古作■)渠,下游至彭城(今徐州)入泗,由春秋郑地通曹、宋等地;■水之南为睢水,自浚仪县由鸿沟分出,东流入泗,经宋、楚地;鸿沟南支西汉时名狼汤渠,南至陈县以南入颖水,魏惠王时陈属楚。

当时鸿沟运渠最为重要,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沿运道有许多城市。大梁、荥阳等地,秦汉时为东西方向粮食水运输送的要地。

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包含了测量、选线、规划、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管子?度地》对水利工程技术经验作了概括。文称: 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则疾,至于漂石;而下向高,即流而不行。它还对水流受阻产生的水文现象和水力现象作了观察描述,为运用水流规律治理水害提供了理论根据。关于渠首工程位置的选择,文中提出了 高其上,领瓴之 的原则,就是要抬高上游水位,以便让水顺利流入于渠。它还具体说明: 尺有十分之,三里满四十九者,水可走也。即在3里长距离内,渠底若能降落四十九寸,相当于1/1000的坡度,即可保证渠水畅流无阻。这是非常宝贵的修渠经验。

3。堤防工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了防治洪水,在黄河边修建了不少堤防工程,这些工程还兼作御敌防犯或进攻邻国之用。

在堤防修筑的实践中,人们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知识。《韩非子?喻老》说: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指出了动物穿穴造成渗漏和大堤溃决的危害。

《考工记?匠人》和《管子?度地》还记载了堤防设计、施工、保护的技术问题。如关于堤防横断面的形状,《度地》篇指出要 大其下,小其上,这种形状既可保证不致产生滑坡,也符合水的侧压上小下大的规律。《匠人》篇更具体说: 凡为防,广与崇方,其■参分去一,大防外■。郑玄注曰: 崇,高也。方,犹等也。■者,薄其上。就是说堤防的顶宽为底宽的三分之二; 大防外■ 可使大防受力后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这与现代 重力坝 的原理是相符的。

关于堤防施工的时间,文中指出宜在 春三月,天地干燥,……山川涸落,……故事已,新事未起 之时进行。《管子》还提出,大堤上要 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4。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考工记》中对城市和宫室规划设计的准则作了初步的总结。在《考工记?匠人》中记述天子都城的制度是: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现已挖掘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遗址,如晋国侯马、古晋城、燕国下都、赵国邯郸的规划方式,基本相同,都采取方形城郭、正角交叉街道的方式。

《礼记》中记述周代的 五门(皋门、应门、路门、库门、雉门)和 三朝(大朝、外朝、内寝)的制度,在后世的宫殿、寺庙和住宅的规划中,都有很大的影响。

《考工记》和《礼记》中还有关于城市与宫殿建筑的记述。如关于粮仓和城的围墙,《考工记》指出: ■■仓城,逆墙六分.■(qūn)为圆形谷仓,■(liáo)为古代一种小屋。这里说在建筑仓、城时,围墙的截面应呈底宽于顶的形状,其高与外■的比例应为6∶1,以保证墙体能够抵抗住谷粒等储存物的侧压力。

1978年在河北平山县战国时代的中山国中山王■墓出土了一块金银错兆域图 铜版,是一幅为建筑中山王和王后陵墓群而作的总体规划设计平面图。兆域图 长94厘米,宽48厘米,大约是按1/500的比例绘制的。

墓主人中山王■的埋葬时间在公元前310年左右。图版的中心部分东西方向排置三个各 方二百尺 的大 堂,中间为 王堂,西为 王后堂,东为 哀后堂.东端和西端各有一个 方百五十尺 的小 堂.大堂之间相隔百尺,小堂距大堂八十尺。丘足(即墓坡的坡足)与大堂之间的 丘平者五十尺,其坡五十尺.丘足之外的长方形 内宫垣 将各 堂 围起。内宫垣北外侧东西排置四个各 方百尺 的 宫,宫门南开朝向内宫的墓 堂.宫外的长方形中宫垣 将整个墓群围起。兆域图 是迄今所见我国最早的一幅建筑组群的设计规划图。

下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五篇

    法制史: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一、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53年)的法律制度 (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变迁: 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53年三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15则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都吃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都吃什么?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饮食结构与商周一样,仍然是以谷物为主食,以蔬菜、肉类、水产、果类为副食。 主食 总的来说,商周时期的粮食作物仍是战国秦汉时......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2008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2008-09-09 21:43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站推荐)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学案:涉及:1~2课内容)【学习目标】:记住诸子百家各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一.原因经济: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五篇范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是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1, 经济方面:经......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5篇)

    百家争鸣 一、 单项选择题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