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子的观察与思考》教学设计
《叶子的观察与思考》教学设计
濮阳市第八中学
朱丽红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
2、学会细致观察事物和从多个角度展开联想的方法。
3、体会只要留心观察、深入思考,自会品出生活的多彩,自会发现写作素材的丰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采一片叶子,事情很小,但体现了一个同学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这是叶子引发我的第一个思考。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节《叶子的观察与思考》的习作练习。
二、请你思考
1、请出示带来的树叶,进行观察、思考,并说一说:你是在什么时候,在哪儿,为什么采这片叶子?
这片叶子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吸引了你、感动了你?
2、出示课件:实物图片及例文借鉴:
(1)出示一片梧桐叶子,生观察,并出示例文:
这是一片不完整的法桐叶,它已经碎掉了一个角。在路边拾起它时,我想到了断臂的维纳斯,残缺也是一种美。
生读一读。(2)出示一片柳树叶子,生观察,引导学生:你可能会想什么?并出示例文,生读一读。
(3)出示一片枫叶,及例文,生读一读。
这一面还很苍白,霜痕犹存,脚印斑斑。它一定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苦难;它也一定骄傲过,茁壮过。它老了,安然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一片沧桑的树叶,就像人的一生,我敬重它。
三、细心观察,品味叶子
1、说说你的叶子的形状色彩,要求:仔细看一看你的叶子的形 状、颜色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如(出示课件):叶子的叶脉很清晰,就像网一样密密交织着; 叶子就是通过这些叶脉、枝干、根从大地汲取营养的。它那么绿,犹如一个小小的水库,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叶子,这正是它四季长青的原因。
2、请调动你的嗅觉,好好闻一闻,说说你能闻到什么气味?要求:要鼓励展开想象,与其他的味道等进行比较,并想想它为什么会这么香。
3、侧耳倾听、讲讲声音:请听听叶的声音,放飞你们的想象。(1)叶子在不同的地方,将听到不同的声音。如在马路旁能听到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喧闹声;在校园里能听到同学们的歌声、欢笑声;在公园能听到小朋友的叫声、老年人的赞美声等。
(2)叶子能听到的不仅仅是欢快的、美妙的,还有凄惨、悲痛的声音。如在马路边的叶子因为被小朋友折了树枝而哭泣;在校园里的小草因为被小朋友们踩伤而哭泣等等。
4、细细品尝、议议味道
尝一尝它的味道,品一品叶的生活
四、范文引路
1、阅读补充文章《蚂蚁》,思考:哪些段落是作者观察的内容?
哪些是作者思考的内容?
2、总结:其实,作文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一景一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深入思考,我们自会品出生活的五彩缤纷,会发现可以摄入作文的东西原来很多。
3、出示学生作品,生阅读。
秋天的树叶
在我眼里,秋天是大地和树叶聚会的节日。它们有的翩翩起舞,投向大地的怀抱,有的则漫天遨游,开始着自己惊险的航行。
一天,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个小公园,公园边是一个天然湖泊,园内有几盆独自开放的小花和好多棵大树。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气,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这时,一片小巧的树叶从天而降,我连忙上前,伸出双手,接住了这可爱的小东西。我对着几棵大树的叶子做比较,想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可找了半天,一无所获,我似乎失去了信心,这也许是个“孤儿”吧。我捧起这片可怜的叶子,仔细地端详着它,看上去像一把小扇子,有点儿像银杏叶,却不是。它还有一件很漂亮的大衣,你瞧,它红中透着黄,黄中透着红,仿佛穿着一件毛衣,好看极了!摸上去还滑滑的、凉丝丝的,好像连小蚂蚁都可以在上面滑冰。这是„„我闻到一股幽香,这是什么?我感到奇怪。
难道这香味是叶子散发的吗?我不敢相信我手中的叶子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可又不由自主地把它凑到鼻子跟前,天哪,真的是它!一片叶子竟也能散发出这么迷人的幽香,我感到惊讶不已。可这么香,难道„„
我一边想,一边向湖边的小树走去,太棒了!我帮它找到了“家”了!我高兴极了,可想到这可爱的小东西就要离我而去,又显得有些舍不得。可没办法,我知道它也需要“家”呀,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将它放在树杈中,虽然它已枯黄了,但至少它还能感到家的温暖。
我想:人们常常赞颂花的美丽,树的高大挺拔,小草的无私奉献,却从未看到叶子的魅力,可在我的心中,叶子也一样是最美的。
我爱树叶,更爱秋天的树叶。
五、习作
以树叶为写作内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学生作品一:
枫叶
濮阳市第八中学 贺颖
咦,远处那一大片红橙橙的是什么呀?我仔细一看才知是一棵棵枫树。瞧,那树里有红色的枫叶,黄色的枫叶,简直就像一个个火红的小精灵在黄色的海洋里快乐的玩耍;又像一个个红红的苹果挂在树上左右摇摆。
我走进枫树,只见满地都是红色和黄色的枫叶。我捡起一片红枫,比了比,比我的手掌要小一些,但颜色却很浓,红的像火一样。枫叶的形状像手掌一样,每一个”指头”上都有一根叶脉,直直的,有点突出。就像我们手上的纹路一样。
看着满地的枫叶,我情不自禁的躺了下去。“咔嚓”一声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原来是干枯的叶子发出的声音啊!不过,也挺舒服的。
我捡起一片枫叶,夹在书里。后来,这枫叶成了一片”枫书签”。尽管秋天会离去,但我留下了秋天——枫叶;虽然我保不住秋天,但我有一个秋天的回忆——枫叶。
学生作品二:
一片梧桐树叶
濮阳市第八中学 袁亦心
远处的小树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绿叶,像是唱着一支动听的歌
一片梧桐树叶轻轻地飘到我的跟前,我爱怜地把它放在手中,仔细地观察起来。
阳光下,梧桐树叶显得格外扎眼,它是手掌形的,墨绿色的,像一只只绿色的大手在为人们指路。微风一吹,那“沙沙沙”的声音不绝于耳。梧桐树叶轻轻摇曳着它那娇小的身体,在枝头上翩翩起舞,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它有时也似一个坚强的卫士,在枝头上昂首挺立,不畏风吹雨打,让人心中受到一阵震撼。
阳光下的梧桐树叶是坚强的,而雨后的梧桐树叶则是柔美的。在雨后,梧桐树叶显得那么青翠可爱。它就像洗了一场温水浴似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那墨绿的叶子在风雨中跳起了舞蹈,仿佛为自己这一身打扮高兴呢?有些叶子蜷缩在一起,就像小姑娘蓬松的裙儿,在雨后展现自己美丽的一面。有的叶子上还滚动着几颗水珠,远远望去,好像是绿翡翠上几颗晶莹的珍珠,真是美妙绝伦啊!
我喜欢梧桐树叶。
第二篇: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
【教学目标】
1、在讨论中,学生了解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
2、引导学生能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3、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4、意识到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课件一套
2、教师演示实验材料:
a、一只布袋,内装:橙子、乒乓球、一张纸币、摇铃、一个苹果,一根香蕉。b、四杯液体:酱油、白醋、纯净水、糖水(分别贴上标签1、2、3、4); c 茶叶:红茶、绿茶、乌龙茶 d 一只放大镜 e 开水壶
3、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a 茶叶:红茶、绿茶、乌龙茶、塑料杯 b一只放大镜
【导入】
今天,老师将班级分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在今天的课堂中看哪一个小组表现得最好,得到的红旗最多,这个小组的成员就能得到今天的神秘奖品。
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双手,按照老师的要求指出自己身上的器官:眼睛、鼻子、耳朵、嘴巴
【教学过程】
一、感官游戏:猜猜袋子里面有什么。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事物,老师准备了一个袋子,袋子里有6种东西,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个袋子里有什么。
[出示:一个装有橙子、乒乓球、一张纸币、摇铃的布袋一个苹果,一根香蕉。]这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物品。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师趁学生不注意从布袋里迅速拿出来一张20元纸币)你看到了什么?
看清是多大面值的吗?那我们再看一次?(师将纸币放入布袋后再次迅速拿出来。)
这次看清楚了吗?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两次看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板书:眼----看)
用眼睛看就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2、老师的这个袋子里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如果不让你们用眼睛看,你能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方法。)启发引导:
①听一听—声音
②闻一闻—气味
③摸一摸—形状、想一想像什么、有什么特点?
3、让另外一个学生蒙着眼睛站着,师在布袋中拿着摇铃摇出声音,使学生说出该物体是摇玲。(板书:耳——听)
4、再让一名学生用手摸一摸乒乓球,让学生说出该物品是乒乓球。
5、让一个学生蒙着眼睛,闻橙子的味道,让学生说出该物体是橙子;
(板书:鼻——闻)
板书: 耳—听
手—摸
鼻—闻
6、除了以上这些观察方法我们还有哪些观察方法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嘴来尝味道的方法,同时指出平常在进行观察时最好不要轻易用嘴尝,因为很多未知的物品不知道它是否有毒。)
板书: 嘴—尝
7、给表现好的小组颁红旗
二、辨别酱油、白醋、水、糖水
同学们真是经验丰富,你能用这些方法分辨出下列液体哪杯是酱油、哪杯是白醋、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课件)仔细观察一下,你们打算怎样辨别它们是什么呢? 启发引导:
1、用眼看——颜色,从颜色上区分
2、用鼻子闻——闻气味,你准备怎么闻?(教师介绍正确的闻法是用手由外向内扇,把气味飘过来让鼻子闻到。)请一位学生示范一下闻的方法。
3、用舌头尝——怎么尝?什么都可以尝吗?(老师在这儿提醒大家:今天老师给你尝的液体是无毒没有危险的,可以大胆地去尝,但是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否安全,不能随便地去尝。)
4、这位同学表现很好,给他所在的组一面红旗
三、学生分组观察茶叶
(一)谈话:中国具有悠久的制茶、品茶文化史,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种茶叶,出示幻灯片图片,并介绍茶叶的知识。
(二)接下来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了三种茶,请同学们对这三种茶进行观察并能分辨出茶的种类,交代观察的注意事项,及泡茶后尝茶的注意事项。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哪个小组就得一面红旗。
1、观察红茶、绿茶、乌龙茶未泡前的特征,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写记录,告知学生借助观察工具也是观察的一种方式
2、观察红茶、绿茶、乌龙茶泡开之后的特征,教学生学会品茶,观察茶的颜色并写记录
3、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
5、刚才小组实验的时候有一些小组的同学合作很好,安静不吵闹,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给这些小组加一面红旗,有一些小组的同学没有好好配合,没有完成任务,应该要去一面红旗。(视情况而定)
6、我们来统计一下今天哪个小组得的红旗最多,●●组是今天的“明星”小组,将得到今天老师奖励的奖品。
7、问:刚才我们借助放大镜对茶叶进行了观察,并有了结果,那么科学上还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进行观察呢? 生:显微镜等
幻灯片出示显微镜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请生回答:学会了可以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观察物体,同时还学会了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2、师小结:科学的观察不但可以提高观察的精确度,使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能更细致更深入,其实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才产生的,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鲁班通过茅草割破皮肤的现象篇二: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与小动物零距离
◆设计理念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温顺、可爱的小动物更招人喜爱。几乎每个孩子对这些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学生喜欢小动物,也希望更多的了解动物,掌握一些关于动物的知识。同时,他们又不知道如何饲养动物,照顾动物,更不清楚如何给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缺乏对动物的保护意识。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动物,在家中亲自饲养小动物,照看它们,和他们做朋友,培养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让学生知道要保护动物,真正做到心灵沟通,培养他们观察、独立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家中建立动物角,由家长配合养比较好饲养的小动物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写观察日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丰富学生的动物知识,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能力目标:通过口头讲述、实物观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抓住动物特点的习作方法。能够养成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树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的观念,发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动物世界千姿百态,那么你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因为它们非常可爱)
2、汇报交流(四人小组内)
每小组的每位同学都有你喜欢的小动物,你是怎么照顾它的,你又了解了它的什么知识,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试着连起来说说。
二、教学指导,理解观察
师:我们今天和小动物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生:什么是零距离接触?
师:就是深入地观察。你们知道什么叫深入观察吗?
生:不就是用眼睛认真看吗?
师:不是。其实在饲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做到了。观察要深入,要科学,就要动员你手下的大将:眼睛、手、耳朵、鼻子。
2、课件出示,加深印象
眼看:它的外形(身体、四肢、头尾、毛色等)、怎样的生活习性
手摸:毛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耳听:什么情况下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鼻闻:这种动物有怎样的气味
三、观察动物,合作交流
1、教师播放一段动物的录像(包括动物的声音、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生趣盎然。
2、现在让我们来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吧。a、它们有怎样的外形呢?
生1:我家的狗鼻子特别长,全身披覆着毛,雪白雪白的。
生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小猫。它有一个小小的身子,大大的眼睛,一只小小的嘴,胡子翘着,很可爱。
生3:兔子尾巴短,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三瓣嘴。b、你们了解了怎样的生活习性呢?
生甲:猫抓到老鼠之后,不是马上把它吃了,而是和老鼠玩。当老鼠累得没力气逃跑时,它才会找个安静的地方把老鼠吃了。
生乙:我的叔叔家养了许多的荷兰鼠。叔叔告诉我它是一种的珍贵草食动物。生性温顺、活泼逗人、不咬不抓。
生丙:我家的狗很特别。见到熟人它会跪在地上,还会小声“汪汪汪”的叫要是陌生人来了,它会围着那个人跑上几圈。它还喜欢咬带子。
生丁:鹅的听觉很敏锐,反应特别迅速,叫起来声音响亮。我家的鹅遇到陌生人会高声鸣叫.还展翅啄人呢!c、你还有哪些想告诉大家的?
生:“给鸽子喂东西吃很好玩,它会啄我的手,痒痒的”;“我可以逗它玩”;“晚上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可以陪我”;“可以陪我一起散步,陪我做作业”;“荷兰鼠的肉可以医治胃病”;“小猫叫起来喵喵喵的,声音软软的,特有趣”;“当狗总是不停地乱叫时,你不能太接近,它会咬你的”
3、教师小结:动物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乐趣,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那你想不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你喜欢的动物,让更多的人给予它们爱心呢?
四、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引导小结,归纳学法
(动物的外形,如身体、四肢、翅膀、头尾、毛;动物的特点;动物和人的关系很密切,你为什么喜欢它的原因)
2、激发构思起草兴趣 展开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构思一下,凡能在20分钟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耕耘奖”。
3、学生独立构思,教师巡视。(对于20分钟内完成的同学授予“耕耘奖”)
4、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启发谈话:玉不琢不成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让别人也能对你笔下的小动物流露喜爱之情。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
(2)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写出了小动物的特点及喜欢的原因”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这样修改”的顺序说说修改理由。(5)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再进行全班评议。
五、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激发评赏兴趣
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也有闪光点,哪怕是不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习作通过自己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对评赏的好的同学,授予“雏鹰奖”。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3、教师组织学生评议班级“雏鹰奖”。
4、创造发表条件,激发成就动机。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同年级内传阅。
(2)将优秀习作推荐给学校报刊或少儿报刊。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本校“小星星电视台”投稿。
◆设计新意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活动性,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话”。本设计力求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设计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弹性实践,激发情感
组织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动物,有条件的在家中亲自饲养小动物,和他们做朋友,主动保护动物。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尝试。在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利用活动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活动中和动物建立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减少束缚,自由表达
教学时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习作要求和文体结构→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方法→模仿范文进行习作),让学生参与自己选择素材、自主构思起草、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和评赏过程。打破框框,淡化文体意识,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评赏之中,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
三、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由小组同学一起给班里其他同学进行汇报展示。展示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将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知识的书籍拿来与同学共享,也可以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可以将自己在饲养中总结的方法教给大家,或者把存在什么疑问提出来,同学帮忙解决;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画、照片、玩具、标本等带到学校中来与大家共同欣赏。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搜集资料、讲述等方式宣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拓展自己和同学的知识范围,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增进对动物的情感。篇三: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观察的范围》课件展示稿
一、教材分析
《观察的范围》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在网络环境的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教学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这一要求并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整合网络课程资源,以文、声、图、像的形式,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
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查阅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交流的能力。
三、课件运用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过程谈一谈课件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1、课件出示眼睛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2、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了解一些信息。
二、体验过程
1、活动一:做一做(配音)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好)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立在桌面上,请你将你的笔袋放到数学书的后面,请你坐直。你能看见你的笔袋吗?为什么?
师:不准移动你的数学书,不准移动你的笔袋,也不准变换自己的位置,你能想个办法看见笔袋吗?(站起来就能看见了)为什么现在就能看见了呢?
师总结:刚才我们坐着的时候,视线受到了数学书的阻挡,所以我们就看不见笔袋,而当我们站起来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我们就能看见笔袋了。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2、活动二:画一画
课件出示桃子图片(老师读)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了,真着急呀,没关系,爬树可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提高学生兴趣)师: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是从这一点进行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观察点,我们把它确定为点a,那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从a》点到墙角之间这几个桃子,小猴子能不能看到呢?
师:我们可以把小猴子的眼睛看做一个点,墙的最上端看做一个点,在这两点之间进行连线。
(学生很直观观察到两点一线,眼睛位置到障碍物的最高点)师: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边说边在图上标注出来)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请你先想一想,再翻开书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法和想法。1题:指名画,并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2题:(学生边汇报边课件展示画法,节省课堂的上订正时间。)总结板书: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齐读一遍)
活动三:试一试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猴子的观察范围,那你们注意过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吗?(注意过)那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我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路灯下忽长忽短的。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这里有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 生自己练习画
师:指名画,你能说出你是怎么画的吗?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师:如果我们把这四根同样高的杆子看作一个人,那刚才的问题你能解释了吗?为什么人的影子在路灯下会忽长忽短呢? 生解释。
同学们真不简单,都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那接下来我们去公路上看一看吧。
三、应用知识
活动
四、说一说
1、(课件出示),有一辆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师:司机能够看到的是哪一部分呢?是如何确定的呢?接下来还有两个问题,谁来读题。(指名读题)(1),如果小轿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2)小轿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生汇报,师演示。
2、(出示课件)师: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当猫看到老鼠就会扑上去捉住它,有这么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残墙的后面,可是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又不会被小猫发
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请你先在小组内部交流一下。愿意到前面来画一下? 生到前面画并说清楚是怎么画的。然后指出哪个范围是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哪个范围小猫能够看到。
师课件订正。我们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代表小老鼠谢谢大家了。
3、课件出示判断,节省练习时间。
4、课件展示思考题,生动形象清楚。
5、课件出示,了解生活现象。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篇四:观察蚂蚁教学设计
《观察蚂蚁》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蚂蚁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3对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想法。
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师准备:放大镜、观察盒、昆虫盒、水、培养皿、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糖、白纸、讨论记录表,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
师:同学们,老师说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这是一只小动物,身体虽不大,力气却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生:蚂蚁。(师随着学生的猜测板书蚂蚁)
师:猜对了,你们真优秀。小蚂蚁也很优秀,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蚂蚁交个朋友吧!请出我们的朋友小蚂蚁,先放在桌边。(请、朋友,亲近的拟人化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创设了一种亲近小动物的氛围。)
二、参与探究,亲历实践(25分钟)
(1)话谈蚂蚁,初步感知
师:你们在哪里看到的这些小蚂蚁呀?(此问题的提出旨在让学生知道蚂蚁的生活环境)
生:在草丛中;在墙角边;在树底下;在花坛边?? 师:哦,小蚂蚁活动的范围可真是广泛,可是我也去过你们说的那些地方,我怎么没发现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找到它们吗?
生:(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到并说出用食物来引诱蚂蚁最好,如果不能,教师要进行引导)老师,你可以在那附近放一小块面包,(糖、饼干、骨头??)过一会就会有蚂蚁爬过来,您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了。
师:请注意,我们已经和蚂蚁做朋友了,不能说抓,应该是——
生:请。
师:对了。那么在请这些蚂蚁朋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蚂蚁特别喜欢甜食;蚂蚁喜欢吃香的;蚂蚁总是排着队走;蚂蚁怕水(适宜陆地生活);蚂蚁爬的很快??(此处采取对话形式,既了解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又为“讨论观察蚂蚁的好方法、送蚂蚁回家”两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寻找解决办法
师:看来,你们对蚂蚁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请你们为各自的蚂蚁朋友画幅画吧!有个小要求,画的过程当中,不许看桌上的蚂蚁,不许翻书,凭自己的印象画,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要画的大一些,可以简单一点,看谁画的最快,然后粘贴到我们的黑板上来。
学生作画,并随时粘贴,一半多的人粘好画以后,老师也粘上一幅。没有画好的,也粘到前面。(为了体现是面向全体。)当画全部贴好以后,这时学生面对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蚂蚁画,可以说幸福的、惊奇的、失落的、后悔的??表情不一,唏嘘不止。
师:看了这么些画,你想说点什么?
生:针对这些画,可以找出自己画的不足,可以指出同学的画有哪些优缺点。主要是找出蚂蚁身体结构的不足之处,比如:足的多少,长的位置,头上的触角,头胸腹的比例等等。
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教师归纳:看来问题最多的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蚂蚁到底有几只脚;是从哪里长出来的?板书:身体 脚(这是创设的第一个问题情境,也是前面提到的第一个场景。在观察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陆续发现并提出了关于蚂蚁身体的许多问题,迫不及待地想去观察蚂蚁身体到底是怎样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是顺利开展观察活动的必要前提。)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不对呢? 生:观察的不好。(没有仔细观察。观察的不仔细。)
师:要想画准确,画的好,应该怎么办?
生:仔细观察。
师:好吧!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致地观察你们的蚂蚁朋友吧!
(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蚂蚁太小,还到处乱爬,很难观察,该怎么解决呢?这个问题不是教师提出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在新的问题的促使下,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了新的探究活动。)
师:太小了,乱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小组内先讨论一下观察蚂蚁的好方法吧,做好记录,看哪组想的办法好,想的办法多。
学生结组讨论,教师巡视,在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后,指名最多的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方法如下:
用放大镜观察;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拍成照片观察;给它喜欢的食物不让它乱爬;放在水盆里的一个小瓶盖上(或者一小块泡沫上);?? 师:想了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生:放在水中的泡沫上,用放大镜。放在透明的盒里用放大镜观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些材料:放大镜等。
(3)再次观察蚂蚁
师:好了,根据你们的需要,请组长来我这里领取材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观察内容: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脚有多少?长在哪里??? ②爱护小蚂蚁!轻轻的,可以借助毛笔。
③观察时,可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原来的画有没有画错的地方,错在哪。
④观察后,每组合作画一只大蚂蚁。
生:观察。(师巡视)(整个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自主化。)
三、汇报交流,达成共识(8分钟)
请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你们是运用了哪种观察方法进行了观察,观察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观察的结果怎么样?
对照他们合作画的蚂蚁图片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组内同学可以做补充。(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其他组进行评价,形成共识。教师进行板书:触角 头胸腹 三对足。同时可以简单渗透昆虫类动物身体特征。
四、联系实际,知识延伸(5分钟)
师:老师在请蚂蚁来到课堂时拍下了一段视频,你们想不想看看?(备课系统中的也可)
视频内容:蚂蚁分泌信息素的介绍,蚂蚁传递信息的情形等。(由于传递信息和分泌信息素这些知识学生不容易了解,所以采用视频形式进行介绍)
师:通过这段视频的介绍,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知道了蚂蚁根据信息素找到另外的蚂蚁。信息素能传递信息。信息素能让蚂蚁找到回家的路。蚂蚁的触角能传递信息,它们不是在打架,是在打招呼,在说话。我们要爱护小蚂蚁,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师:说的真好,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那小蚂蚁陪了我们这么长时间,我们也要下课,该怎么做?
生:送蚂蚁回家。(把小蚂蚁送回去)
师:对,把它送回家。可是,刚才我们说了,不要干扰它们,为了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破坏了它们的信息传递,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么办? 生:从哪里找到的,就送回哪里去。
师:小蚂蚁回家的时候,会不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我们可以继续观察。课后请同学们拿回自己画的蚂蚁画,画错的地方一定要修改哟,不然小蚂蚁可不高兴了!
宣布下课。(这一环节也是情感教育的升华,使学生生成爱护小动物,真爱生命的意识)教师板书:
蚂蚁
身体 头 胸 腹
触角 足
一对 三对篇五:观察教案
主题:观察动物
第一课时:观察金鱼
【教学重、难点】 深入细致地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张印有金鱼身体的图片和印有五种观察器官(耳、口、眼、手、鼻等)的图片、若干鱼缸和各类活金鱼。
2、学生准备:水彩笔、每组一条活金鱼和一个鱼缸、每两人一张白 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描述课前在家中观察的金鱼的身体结构,讨论其在水中 生活的作用。师:自由观察虽然也能发现很多金鱼的秘密。但科学的观察 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科学秘密。
2、引出观察方法。
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比一比等。
3、出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种小动物。板书:“认识金鱼的身体”
二、自主观察
1、学生观察金鱼的身体。
(1)学生观察金鱼的身体。
(2)小组内讨论金鱼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学生汇报结果。
(3)得出结论,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巴三部分。
2、认识金鱼的其他器官及作用。
(1)让学生认识金鱼的头形、眼睛、鱼鳍、鱼鳞等器官。
(2)谈谈鱼鳍、鱼鳞、鱼尾的作用。
(意图是让学生用看一看和比一比两种方法重点观察初步
分析各种金鱼的眼睛、尾巴、颜色的不同。)
3、比较各种金鱼的外形。
(1)学生观察自己桌子上的金鱼。
(2)学生可离位观察自己喜欢的其他金鱼。
(3)比较各种金鱼有何不同?比一比哪个组观察的顺序最合理
4、观察鱼鳞。
(1)学生用手触摸金鱼身体。(2)谈谈有何感觉?
(3)闻闻手有什么气味?
三、教师总结。
师生共同梳理学生对金鱼的身体结构、其他器官及作用,各 种金鱼的外形,身上长有什么和是怎样运动的的初步认识,初步感知科学观察与自由观察的不同。
四、拓展提高
(1)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教室,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2)写一篇观察金鱼
第二课时:观察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知道卵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动物。
3、知道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使孩子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2、用查资料和看视频的方法,经历观察青蛙、小鸡等孵化的过程。
3、建立青蛙卵孵化过程观察的水族箱,引导学生课后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繁殖的相似性,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培养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卵的基本构造,知道卵可以发育成新生命。
【教学难点】卵孵化过程的观察,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每小组一份: a、鱼卵、鸡蛋、鹌鹑蛋、鸭蛋、毛巾、放大镜放在盒子里;(课前放
好)b、磕好的生鸡蛋、剖好的熟鸡蛋放在盘子里;(课中领取)教师材料: a、青蛙卵、水族箱(附记录表)。(放在讲台旁)b、课件:各种动物卵的图片,各种卵的孵化过程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这里有一袋东西,里面是什么呢?谁来摸一摸?
(猜到奖励)
2、这些我们也把它叫作“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二、探究展开
(一)、动物的卵
各种动物的卵。
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卵?(生说)大家了解的真是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师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
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的卵。有鸡卵、鸭卵、鹌鹑卵、鱼卵。让我们一起来比较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材料员把盒子拿出来。
3、学生观察,师巡视。
4、反馈交流。你比较出了什么?
5、小结:各种动物的卵从外形看有很多不同之处。
第三篇: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
2、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3、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4、意识到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难点:描述闻、品茶的感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观察
1、大家都知道古代的鲁班发明锯子是从观察茅草会割破皮肤的现象中得到启发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仔细观察,发现了摆的频率。可见,观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们会观察吗?
2、感知触觉的作用
有一个袋子,不准打开袋子,不准弄破袋子,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知道袋子里面有什么吗?
3、认识味觉的作用
出示一杯液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液体吗?你有什么方法吗?
4、测试听力,体会听觉的作用
请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黑板,猜一猜背后是谁在那个位置发出了什么声音。
5、小结:科学实验表明,只有学会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观察,才能达到对事物的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所以,我们不仅要用眼去观察,而且还要用耳朵去听、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调动一切感官参与到全部观察过程中去,得到对感知对象的一个整体认识。
6、请学生们想象:如果我们的感官缺失了或者被剥夺了,会怎么样呢?以说明必须保护好我们的感官。
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问:先用肉眼看,再用工具仔细观察这些实验材料,说一说用肉眼看和借助工具观察之间有什么不同。
2、小组汇报,师生小结:用工具进行观察可以使我们的观察更全面、更具体、更仔细。伟大的生物学家(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曾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就是这个道理。
三、拓展与应用
1、交流茶的知识。
谈话:中国具有悠久的制茶、品茶文化史。把你知道的有关茶的知识告诉同学们。
2、全面观察茶叶。
(1)出示四种茶叶。你能一一辨认是什么茶叶吗?(2)怎样去辨认?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各小组讨论。
四、阅读资料
1、教师:把教材打开到第57页,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在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伟大人物所具有的非凡的观察力的资料。
2、学生阅读。
3、师生小结:科学的观察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观察的精确度,而且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发明创造。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已经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观察,怎样才能全面地观察?
六、闯关
1、填空
(1)平常我们主要用()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而()、()、()、()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2)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比较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来进行观察。
2、简答:
我们常用到的观察工具有哪些?
板书设计
观察
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第四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说明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本苏教版第三册94—95页内容。
[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教材提供了学生常见的教室、玩具猴、汽车、茶壶等图片,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时可以从物体的前、后两个方向进行,也可以从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在不同的位置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未形成,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有序地、具体地观察事物,这样,学生才能从观察中汲取知识,并使思维在观察中活跃起来。[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境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谈话:上课前咱们来互动一下,OK?青蛙怎么叫?小狗怎么叫?1
小猫呢?孙悟空呢?谁会做孙悟空望远方的动作?
老师这里有几个头饰,谁愿意上来表演,要求是:听老师的口令完成动作。他们表演的好,咱们就庆贺一下,怎么庆贺呢,跟老师学动作。
按要求完成动作:小猫叫着向左跳;青蛙叫着向后跳;小狗叫着向右跳,孙悟空向前望一望,采访一下,大圣,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是呀!你从前面观察能看到后面的景象,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跟这方面有关的知识。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这样的一个课前游戏作为引入,不但能帮助学生复习前、后、左、右的知识点,还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学校大队辅导员拾废纸的背面照)你看到了什么?我们是从这个人的哪面给他拍照的?那他是谁呢,猜猜看,要想准确的知道他是谁,有什么办法?
在学生充分回答后明确:是呀,要想准确的知道是谁,就要从这个人的前面给他拍照,把他的脸拍出来,就真相大白了,睁大眼睛看,是谁呢?
谈话:同学们,王辅导员都能看到废纸就捡,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这样,当然,更不能随手乱扔,这样我们的校园才会整洁美丽。[设计说明:学校辅导员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而且他主抓卫生工作,2
由他拾废纸的背面照导入,既可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当中,又可起示范作用,渗透了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观察校园和班级
(课件出示校园的照片)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谁来说说看这张照片是从学校的里面拍摄的,还是从学校的外面拍的?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虽然是同一个学校,但是因为站在不同的位置拍摄,所看到的景象就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谈话:校园给人的感觉是这样,那班级里面是不是也是整洁美丽呢,这是老师在你们班拍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随机板书:前
后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和教室照片入手,让学生体验一种亲近的感觉,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观察小狗
1、导入侧面
看到我们学校这么美丽,小狗贝贝也要参观我们学校,看他来了(动画:小狗左瞧瞧,右看看,发出感叹:哇!双语小学真是太漂亮了,我得照几张照片带回去给朋友们看看)可是,当小狗拿到照片时,(动画:小狗哭着说,哇,我怎么只有一只耳朵呀?)是呀,小狗明明是两只耳朵,可照片上为什么只有一只呢?
2、小狗看着你们帮它解答了这个问题,高兴的请来了它的兄弟3
姐妹,请小组长把小狗拿出来放在桌子的中间。把小狗的脸脸朝着黑板放,请每个小朋友跟小狗说句悄悄话: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从这个位置上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面?谁来说说看,(指名说)老师也从不同的位置给小狗照了几张相,这是哪边的小朋友看到的,请起立,对着小狗笑一笑;再出示第二张,看到这个面的小朋友起立跟小狗挥挥手,(第三张)跟小狗打个招呼(你好,小狗)第四张(用英语向小狗问好)
4、换位置观察
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听清楚要求:我们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好,起立,听到音乐声你就走到下一面对应的位置坐下(大风车音乐)
屏幕出示四张照片,指名说。好,再换位置,对面的同学互说,说对了握握手,(第三次)小组里互相说,最后随着音乐回到原位。(找一个人说说他四次看到的情况)
5、完成书上小猴图
看着你们观察小狗这么开心,有四位小朋友也找来了小猴,并给它拍了照,请小朋友打开课本94页,完成书上习题。集体评讲。
[设计说明: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布狗为素材,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布狗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巩固
1、给同学拍照
喜欢拍照片吧?那我们就来给同学拍照,好不好?(请一个同学站在四个小组的中间)
请同学们拿出照相机,开始拍照,说说你拍到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选择几个不同位置的同学拍的照片,让其他学生说说是站在哪一面拍的?
2、完成书上车子图
观察物体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小黄他们在去茶楼的路上也对车子进行了观察。请看课本95页第2题,完成并评讲。
3、观察茶壶
(1)观察,把你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示出来;(2)师转动茶壶,生集体做动作;(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进行观察;(4)根据照片进行判断。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考虑到不少孩子家里都有相机甚至是数码相机,我何不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摄影的快乐,于是就让他们给同学拍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着。练习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富有活力的、开放性的课堂情境中,充满灵性地感悟,满怀激情地创造,放飞自己独特的个性。]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我们知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就不一样,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全面的观察,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我们美丽的射阳风景吧!
[设计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的结尾,我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数学就是生活中的学问,让学生也感受到数学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王晓艳 邮编:224300 6
第五篇:《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
《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回顾、思考本章所学的知识及思想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梳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丰富对相似图形的认识,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小结与思考”的教学,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养成反思的习惯. [教学过程] “小结与思考”的教学仍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小结、回顾本章知识,梳理所学内容,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1.探索活动
活动一回顾本章知识,梳理所学内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本章的知识,使所学内容系统化.
活动二回顾、思考本章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1)回顾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探索过程:操作、观察一猜想、探索一说理(有条理地表达);
(2)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研究中,突出了类比思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与全等的情况进行类比,运用类比的方法获得新的结论. 第二,与说明线段或角相等可以通过“等量代换”进行类比,说明两个“线段的比”相等,也可以通过“第三个比”来转化.
活动三回顾、归纳相似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相似三角形在刻画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四通过交流平移、旋转、轴对称、位似等变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从运动的角度研究图形的方法.
2.小结
(1)回顾、思考本章所学的知识及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2)回顾、交流、归纳相似三角形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位似等变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