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5 07:0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写写帮推荐)

《园林设计》

第一章绪

第一节

园林规划设计

一、景观

《景观生态学》中对景观的界定: • 一般意义上的景观

• 景观的科学含义

景观(Landscape)指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综合特征。

主要景观特征和次要景观特征

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所有物质形态的态度、人对人工构筑的城市的态度。

2、景观作为生活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人与物一体化。

3、景观作为系统,是客观观察分析的对象

景观系统包含了四个生态关系 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和结构功能关系 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和能量的关系

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物化的反映。

二、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目的

景观规划是在一个相对宏观的尺度上,基于自然和人文背景来认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然系统中或者利用自然资源,找到最适宜的居住地。

它是物质空间的规划,目标是通过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景观设计是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和尺度上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完善规划意图,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

第二节

现代园林设计学发展前沿课题和展望

一、城市生态设计

• 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 设计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

• 设计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开拓设计思路,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同时,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二、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

• 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和谐景观艺术; • 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 对景观与建筑、规划、园林进行整合设计,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 • 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决定了设计艺术的水准。

三、创新技术设计

• 体现技术理性,反思其优越性和潜在危险,设计是对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应答;

• 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

• 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使景观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 尊重地域并结合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

四、人性化设计

• 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使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 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 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五、信息化设计

六、多元化设计

第一章

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

第一节

园林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

自然景观是由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构成的。

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地貌、生物植被、水体以及气候。

一、地貌

地貌即地表的各种形态,是由地壳运动以及流水、冰川、风、波浪、海流等外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景现形态。

自然景观的地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形态: 平地  坡地  山地

在景观设计时,如何利用地形地貌,应视其所处的具体位置和面积的不同而定。

此外,生态学的考虑也很重要,设计师应努力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二、生物植被

•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 植被的生存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紧密。

• 植被是自然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包括:非视觉功能,指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即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水体

• 水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构成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水的景观特点和不同性质,可以把水体景观分为河流、湖泊、海洋、泉水、瀑布五大类型。

• 在景观规划中,一般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进行设计。

四、气候

日夜气象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是气候显著的特征,且随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日照强度而产生变化。由气候影响形成的自然景观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瞬间消失的。

1、寒带景观:寒带地处高纬度,受到低温和强风的影响,积雪深、霜期长、日照时间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2、温带景观:温带景观受四季更迭的影响,有着极丰富的变化。

3、热带景观:热带景观包括湿热带与干热带两类。

第二节

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

一、有形的人文景观要素

人文景观设计除了物质功能之外,还应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价值,富于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反映道德水平以及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从而促进整体文化环境的发展和进步。

1、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

2、以建筑物为主要构筑物的景观。– 宫殿

– 陵墓

– 民居

– 宗教建筑 3.城市景观建设。

– 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二、无形的人文景观要素

优秀的景观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富有精神功能,也正是其自身体现出的对人类精神创造和人类文明的维护,才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文化遗址

文化遗址的范围宽泛,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景观。人类文化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与总结,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自身的风貌、特征、范围及局限,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2、民族民俗

• 人文景观是受各个民族生活方式、风俗影响的。

• 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因此景观的建筑形式、风格和所包涵的审美取向也会有差异。

第三节

园林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

一、地面铺装

• 地面铺装在手法上表现为构图,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

• 作用主要有: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行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坚固的活动空间: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流。

二、景观设施

• 是建筑景观的外延。根据使用功能可以分为:装饰设施、庆典设施、道路设施、服务设施、卫生设施以及休息设施等。

• 景观设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今中外的景观设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

• 任何景观设施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二章

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节

种植设计原理

一、空间建造原理

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以其特有的点、线、面、体形式以及个体和群体组合,形成有生命活力的复杂流动性的空间。

在设计时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最先要考虑的,其次才是观赏特性等其他因素的考虑。

 植物材料可以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从而形成实空间或虚空间。

 在垂直面上,树干如同室外的柱子,以暗示的方式形成空间的分隔。

 如同建筑的顶平面一样,植物同样能限制、改变空间的顶平面。

植物的叶丛是影响空间围合的第二个因素。

1、开敞空间:仅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

2、半开敞空间:这种空间与开敞空间有相似的特性,不过开敞程度较小,其方向性指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

3、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

4、全封闭空间:这种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但其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封闭。

5、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朗天开敞的室外空间。

二、美学原理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

 美学原理相关内容。

三、生态学原理

1、环境分析——植物个体生态学原理

2、种群分布与生态位——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

3、物种多样性——群落生态学原理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

第二节

种植设计类型

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

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指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

 规则对称式种植常用于纪念性园林,大型建筑物环境、广场等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具有庄严、雄伟、整齐、肃穆的艺术效果,有时也显得压抑和呆板。

 规则不对称设计没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和对称中心,景观布置虽有规律,但也有一定变化,常用于街头绿地、庭园等。

二、自然式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是指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自然式种植设计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环境中,如自然式庭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

三、混合式

混合式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有整洁清新、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既有自然美,又具人工美。

第三节

种植设计基本形式

一、孤植

孤植树主要是表现树木的个体美。

 要求:构图位置应该十分突出,体形要巨大,树冠轮廓要富于变化,树姿要优美,开花要繁茂,香味要浓郁或叶色具有丰富季相变化

二、对植

在进出口、建筑物前等处,在其轴线的左右,相对地栽植同种、同形的树木,使之对称相适应。

 要求:外形整齐美观,两株大体一致。

三、列植

一般是将同形同种的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排列种植(单行或双行,亦可为多行)。也可以反复种植异形或异种树,使之产生韵律感。

四、丛植

一个树丛系由二株到九、十株乔木组成,如加入灌木,总数最多可数十株左右。树丛的组合主要考虑群体美,但其单株植物的选择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其观赏效果要比孤植树更为突出。

配置的基本形式如下:

 两株配置 :二树必须既有调和又有对比。一般来说两株树的距离应小于两树冠半径之和。

 三株配置:三株配合最好采用姿态大小有差异的同一树种,栽植时忌三株在同一线上或成等边三角形。

三株配合是树丛的基本单元,四株以上可按其规律类推。

 群植:群植系由十多株以上,七、八十株以下的乔灌木组成的人工群体。树群可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

 林植:是较大规模成片成带的树林状的种植方式。

第三章

水体景观设计

第一节

城市水景分类

一、现代城市水景形态类型  静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 以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 以跌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 以喷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 以涌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 组合水景造型

(一)静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1、静水景观的形式类别  自然形水景  规则形水景

2、静水景观的营建形式

 下沉式:局部地面下沉,形成蓄水空间,并限定水域范围。 地台式:水景的蓄容空间修筑于地面且高于地面。

 镶入式:将水的景观作用由外环境引入建筑内部,或者穿过建筑空间成为连接室内外环境相互沟通的纽带,使水体灵活地发挥带系作用。 溢满式:水池的水面与边缘或地面齐平,无高差变化,增加人的近水、玩水、亲水的感觉。 多功能式

(二)以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 自然流水景观

 人工流水景观

(三)以跌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四)以喷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五)以涌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六)组合水景造型

二、现代城市水景应用类型

就城市水景在城市中的作用和功能来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城市装饰水景、城市休闲水景、城市庭院水景和城市天然水系。

(一)城市装饰水景

强调的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水对其他景观元素(尤其是建筑、广场等硬质环境)起着统一、补充、强调和美化的作用。 景观特点:

 软体雕塑

 突出构筑物,柔性地面铺装  地面景观构图元素的重要补充  丰富空间层次,给人带来平静和享受

 应用形式:水池、落水、造景喷泉、水渠或水道。

(二)城市休闲水景

重点是人的行为和水的亲近关系  景观特点

 强调亲水性  强调人的参与

 对水质、水压要求严格  突出水的趣味性

 应用形式:儿童戏水池、涉水池,游戏喷泉,游泳池、冲浪池,海洋公园、水族馆,城市湖体。

(三)城市庭院水景  景观特点

 强烈的个性特征  水态的应用自由、创意  水的体量与庭院的尺度有关  讲究细处的搭配与情趣  具有私密性和不开放性。

 应用形式:各类水池、落水、喷泉、小型的流水景观。

(四)城市天然水系  城市滨海景观

 城市滨水景观

 城市河道景观

 城市湖体景观

第二节

城市水景导向

一、城市水景规划设计原则  统一协调  目的明确  位置恰当  安全可靠

 风格独特

 量力而行

二、城市水景设计理念和手法 

1、小中见大、扩大空间

―聚‖,汪洋之感;―散‖,不尽之意。

2、步移景异,景观外延 

3、空间分隔,层次渗透 

4、生态环保,综合效应 

5、水园旱做

三、城市水景设计导向和方法

(一)自然式水景设计

 首先应以尊重自然风貌为主

 谨慎、巧妙地运用人工手法,作到师法自然。

 注意保护水景周边的生态环境,尽量使用天然材料进行保护性修建。

(二)规则式水景设计  注重场地关系

(三)流水景观设计

1、岸线护坡

 宽大的河流修建岸线必须根据防洪要求进行设计(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等),并在急弯处加高护岸不小于300mm;  小型流水弯道处必须保证弯曲半径不小于水道宽度的5倍。

2、形式与高差

 高差、河道的宽窄均影响流水的缓急。

3、安全与环保

 人工景观流水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00—350mm之间,并在水流汇集处修建排水设施,保障水流洁净。 水岸步行道路注意防滑

4、流水与景观环境

(四)跌水景观设计

 分为较大体量的主题水景和较小体量的景观小品。

 设置游玩路线,使游人进入水景环境。如隔水通道、高于水面的汀步石、篦水阶梯和高于水面的滨水栈道等。

(五)喷泉水池景观设计

喷泉主要由水源、喷水池、喷头、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1、喷泉与水池

 通常,池面四周的宽度是喷泉高度的两倍。

2、给排水系统

 应保证定时更换洁净的水,将更换的废水用于环境的绿化灌溉。

3、喷泉与配景 ① 仿自然配景

 主要采用的手法有:山石的堆砌、植物种植、动物形象设置等。② 规则形配景

 构成具有现代感的景观效果。③ 艺术形象配景

 常将喷水的形式与雕塑艺术品结合。④ 与其他水景形式相互配景

(六)水景的光影设计  反射和倒影

 光线:光线从喷水与瀑布后方射来,晶莹灿烂

(七)水景的音响设计

(八)水生植物景观设计

(九)水景的生态设计

 与生态理念整合,创造有持续生命力的水景

第四章

建筑景观设计

第一节

城市和城市建筑

一、城市建筑与城市形态的历史回顾

1、古希腊的城市与建筑

 雅典卫城至今仍被看作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典范。

2、古罗马的城市与建筑

 建筑形式多样,建筑艺术和结构布局比例恰当并相互呼应。

3、中世纪城市与建筑

教堂建筑对城市结构影响很大,并与世俗建筑对立,使城市在高度上失去了统一的总体景观。

 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体系形成封闭的城市空间。

 城市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尺度适中,具有明确的视觉秩序。

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与建筑

 这一时期,建筑师成为设计者而不再是建造者。

 提出理想城市模型作为城市布局形态。这种思想理论发展到16世纪,成为巴洛克风格。

5、西方近现代城市与建筑

 意识到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 追求理想城镇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是设计者本身的愿望而已。 通过建筑对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产生影响,已经成为建筑学的新课题。

二、当代建筑与城市理论概述

1、凯文·林奇的城市形态意象理论

 将城市中可意象性的物质形态归纳为5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2、莱昂·克里尔和阿尔多·罗西的城市类型学研究

 正确处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在城市中的关系。

3、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与建筑现象学

 场所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具有―场所精神‖。

 关注建成环境中的意义问题。这种意义是通过主体(人)对客体(建筑、城市、环境)的感受和认知而产生的,是场所自身特征与人的主观认知因素的叠加。

三、建筑在城市中的景观特征

1、城市建筑自身的景观因素

 建筑的内在因素:功能、高度、体量、形式与风格的特异性、所承载的意义

 在城市中的位置、可达性、所处城市空间的特性与品质。

2、建筑群体的形态构成

 城市建筑群体的组织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 中心和边界

3、建筑群体的轮廓线

―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形象‖

第二节

城市建筑的分类和组成要素

按照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与品质产生影响力的不同,把城市建筑分为地标建筑(即标志建筑)、界面建筑和肌理建筑。

一、地标建筑——点性景观

一幢建筑、一组建筑甚至是一个雕塑  特征

 外部形态有着远超出其内部功能的意义。 位于相对重要的城市位置。 明显而易于识别。

二、界面建筑——线性景观

多指街道。具有空间限定、公共性,连续的街道立面能够反映出有关建筑的丰富信息。 特征

 最常见的内容是临街商铺。

 一幢建筑应该与共同构成边界的其他建筑具有一定程度的,视觉可识别的共性。

 界面建筑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视觉连续性。

三、肌理建筑——面性景观

城市中最常见的建筑形态,如居住建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第三节

城市建筑设计导向

一、设计原则

1、城市对建筑的要求和控制

 交通组织

 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 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  人在城市空间中的行为和心理

2、遵循模式和塑造城市空间形态格局

3、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和谐

 形式和谐:对城市形式、秩序、文化的关注

 建筑的主要语言、构件、符号;

 建筑的形状、轮廓、组成几何元素、虚实关系、比例、节奏、韵律;  建筑的用材、用色、肌理、质感。

 空间融合:关注对城市活力的促进

二、设计内容和设计指导

(一)伸展式建筑

 通过伸展式建筑,将城市空间融入建筑体积内部或间隙中,缩小与相邻建筑之间距离,增强与相邻建筑的联系,以次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城市空间。

 伸展式建筑分为三类:线形、放射形和围合形

(二)建筑形态构成和城市空间形式

 空间的感知在于它的连续性,即流动性。

 组成空间序列的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广场、街道、中庭、院落、边界等。

(三)建筑边界空间

 在建筑周边和边界位置,常需要分隔产生空间层次,或易于感知的局部小空间。

(四)中介空间

 建筑入口、中庭和临界面等往往成为建筑群之间的空间,让周边环境引入实体内部,共同形成有活力的建筑。

(五)建筑立面

 建筑立面限定城市空间,其组合原则是统一和变化。 对建筑外观的控制包括色彩、材料和样式。

 随着功能、材料、技术措施和信息含量等不同,对城市景观具有更大意义。

(六)建筑群体轮廓线

1、层次

充分认识建筑群体轮廓的层次特征,对不同层次综合考虑,是塑造建筑群体景观的必要条件。

2、抽象

考虑组合在一起的建筑整体形象,及其与城市现状的关系。

3、和谐与变化

 个体建筑间的某种秩序  建筑群体轮廓的节奏性表现

4、高层建筑的影响

• 给城市带来活力和新形象的同时,也带来了视线、与历史性建筑关系等诸多问题。

第五章

景观照明设计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术语

一、城市照明

 功能性照明。目的在于使照明对象在夜间具有一定的亮度,为公众夜生活的展开提供必要的光照,从而便于公众在夜间辨方正位,亮化路径,标识场所,以及方便生产生活等。

 艺术性照明。主要目标在于按照美学和艺术的观点,对某照明对象进行晚间的形象美化活动。不是简单的白天景观的夜间再现,而是经过了二次创造。

二、城市照明相关术语

1、光通量(φ):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受的能量总和。单位:流明(lm)

2、照度(E):单位面积的光通量。表示受光表面被照亮的程度。单位:勒克斯(1Lux=1lm/㎡)

3、发光强度(I):光源在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光通量,单位:坎德拉(cd)

4、亮度(B):又称辉度,单位投影面积在视线方向上的发(反射)光强度(cd /cm2)

5、光效:电能转换成光能的效率。(lm /W)

6、光源的显色性:光源对物体真实颜色的显现程度。用显色指数(Ra)评价。

7、眩光:在视野内亮度极高的物体(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引起视觉不舒服和降低目标可见度。

第二节

城市照明基本要素与方法

一、城市照明光源

(一)电光源

1、固体发光光源

 普通白炽灯:多用于临时照明和小规模照明。

 优点:显色性好,价格低廉,色彩多样,泡壳外型千姿百态。 缺点:光效低,寿命短。

 卤钨灯:克服了普通白炽灯的缺点,常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的室外照明和定向照明上。

 LED:发光二极管。优点多,应用广。

2、气体放电光源

 辉光放电灯:霓虹灯等,用于室外广告照明。 弧光放电灯:

 低压气体放电灯

低压钠灯:光效高,显色性差

 高压气体放电灯

高压荧光灯:光效高,显色性差

高压钠灯:光效高,显色性一般,不诱虫。

金属卤化物灯:可制成百万种光色不同的光源,且显色性好。

3、其他

(二)绿色光源

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光的产生源。

二、灯具的种类

 路灯  庭园灯  草坪灯  地灯  激光灯  其它

三、城市照明具体技术方法

(一)泛光照明

 主要特征:使用投光器照射到物体表面,使得被照物体的亮度高于周围环境背景的亮度。

 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大型城市雕塑等。

(二)轮廓照明

 在黑暗的背景下利用在物体的边缘布置串灯勾勒出物体轮廓的照明方式。 桥梁、高速路、历史建筑、大体量建筑物等

(三)内透光照明

 主要通过室内靠近窗户的照明灯具射出的光线,透过窗户形成整齐有序的点状照明效果。

 主要适用于具有大片玻璃窗的或者玻璃幕墙的建筑物。

(四)剪影照明

 把光源布置在被照射物体后侧,从背面投射光线,使物体成为黑色的影子突出剪影效果。

 适合于本身形态特别,体量较小,表面少有洞口的物体。

(五)点式照明

 用于商业街和节日庆典,也常用于草地和树木照明。

(六)激光照明

 适用于大型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主要公建以及城市中心区等城市重点场所。

(七)灯光表演

第三节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导向

一、城市照明基本原则  安全性  整体性  层次感  突出重点  慎用彩色光

 绿色照明  光污染

 白亮污染  人工白昼

 彩光污染  适度照明 绿色照明

二、设计导向

(一)城市总体层次景观照明

1、反映城市文化特色

2、烘托城市结构特征

3、明晰城市轮廓

4、确立景观照明系统

(二)城市街区层次景观照明

1、凸现街区轮廓

2、强化街区中心照明

3、渲染主要景观照明廊道

4、刻画街区关键节点照明

(三)城市细部层次景观照明

必要的照度

1、建筑景观照明: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表面装饰材料、周围特征等情况。

①照明面的确定:观看几率多的面

②照度的选择:应按建筑物墙壁材料的反射系数和周围亮度条件来决定。③光源的选择: ④灯具的选择:

 窄光束投光灯具光束集中,投射距离远,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立面照明。 宽光束投光灯具照射面广,亮度较均匀,适用于多层建筑的立面照明。 大功率投射性宽光束投光灯具,适用于大面积立面的高层建筑的立面照明。

⑤灯位的配置与灯具安装:管线布置要灵活,以适应灯位调整。一般装在楼群顶上,自身注意防水,并注意不能破坏屋顶防雨层。

2、街道照明

 两方面要求:技术性、艺术性

①注意照明设施在道路中的体量感

 灯高和间距:H/D=1 :正常

H/D≥1:不协调、压抑

H/D<1:形成近人尺度

 悬臂长度

②灯具排列方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③光源的合理选择 ④灯具风格的艺术性

3、水景照明

 喷泉:将灯布置在喷出的水柱旁,或在水落下的地方。

 水幕或瀑布:在水流下落处布灯,射光方向可以是水平的或垂直向上的。 水面:用冷光照明照射岸边景物,和水中倒影相映成趣。

4、植物景观照明

 利用照明反映植物形态和颜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 依据植物高矮、大小、外形特征和颜色等安排照明方式和灯具位置

 冠形浓密的针叶树:在距离植物不远处安放窄照型或中照型上射灯,以突出树冠的质感;

 树干和树冠舒展的阔叶树:在树冠投影下方采用宽照型上射灯,以突出树的结构

 可用灯光照亮周边树木的顶部,获得虚无飘渺的感觉,同时分层次照亮不同高度的树木,增加景观空间的深度感和层次感。

 树丛整体照明,须注重整体颜色和体积。局部照明须针对近距离观赏的对象,单独考虑。

 为了突出远景照明,近景宜暗或不照明。 考虑照明对动植物的影响

6、绿地景观照明

 目前国内绿地照明设计的突出问题是色彩过艳和亮度过高,庸俗怪异。 关键是通过光影效果更好的突出地形地貌、植被、水景的造景元素,营造一种更为含蓄的景致,甚至为植物生长创造出更好的小气候。

 尽量选择方向和控制能力好的光源,减少普通泛光灯的使用,灯具布置力求隐蔽。

7、雕塑小品景观照明  从小品的特征及周围环境出发,采用侧面自上而下投光,不宜从正面均匀照射;

 选择窄光束灯具配以适当的光源,避开游人实现方向,防止眩光干扰。

8、其它  桥梁  高架灯饰

第二篇: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下

第六章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第一节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一、概述

(一)景观视野中的城市道路

1、重要的城市景观廊道

2、体验城市景观的基本路径

3、组织城市景观要素的基本框架

(二)典型道路景观格局

1、格网形景观格局 :也被称为格栅形景观格局。基本特征:道路呈现出明显的横平竖直的正交特征。优势:便于安排建筑与其他城市设施、利于辨认方位等。

2、放射形景观格局:道路形式呈现出强烈的向心特征,勾勒出明显的中心性和秩序。

3、环形景观格局:主要特征:道路系统呈现明显的环状围绕某一中心区域逐步展开,形成具有明显向心性的圈层景观形态。此类道路景观常常被应用于需要明确突出城市核心的场合。

4、不规则形景观格局:形态大多因地制宜,很好地结合了城市的地形特征,并呈现出一种随机、自然的特点。

5、复合形景观格局

(三)道路的景观学分类

1、基于景观属性的分类:  交通性道路

 商业性道路

 生活性道路

 游览性道路

2、基于景观尺度的分类

二、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与道路规划同步进行。理想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当是在道路交通规划师开始步线选型时就应当介入,而不能等到线形定位之后,甚至是道路路基施工完毕再开始考虑。

(一)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

 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联系着城市的各个功能用地。 照明和街道设施方面。

2、生态性原则

 与当地气候特点的协调;通风日照条件的满足;环境生态影响最小;绿色材料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3、文化性原则

 对地方文化做出敏锐回应,凸显文化特色,并成为展现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

4、形态美原则

 多样统一的整体景观形象、强调视野内的视觉空间范围与道路的景观对景、鲜明清晰的道路景观序列以及精心设计的道路景观节点。

(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现状景观调研与分析

 包括:建筑质量与风貌分析,自然要素分析,文化特征分析,地形地势地景特征分析,现状街道空间使用状况分析5个方面的内容。

2、明确问题与潜力

对道路景观进行SWOT分析。(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

3、确定景观设计目标

在现状研究与SWOT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所在城市区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功能景观格局,确定道路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

4、制定景观设计策略

 景观设计策略的制定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由总体设计策略和分项设计策略两部分组成。

5、确定景观序列

 应在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地将视野所及范围内的自然景色、标志性物质要素等贯穿于一体。并注意道路沿线局部景观段、景观点的强调,力求景观序列具有节奏并富于对比。

6、精心设计关键景观节点

 街道景观节点主要指街道空间中具有战略标志意义的局部空间片断,比如起始点、道路主要公共空间、主要道路交叉口、主要公建周边环境等。

7、景观设计成果构成(1)规划设计说明书

(2)位置与区位分析图

(3)现状建筑质量评析图(4)现状景观风貌分析图(5)现状用地功能分析图(6)规划设计目标与理念(7)规划设计专项研究——功能结构图(8)规划设计专项研究——建筑性质图(9)规划设计专项研究——绿化与景观系统(10)规划设计专项研究——交通与停车(11)主要节点景观详细设计(12)临街建筑平面与立面设计(13)路面与铺装详细设计(14)街道设施详细设计(15)街道绿化详细设计(16)街景设计导则

(三)设计要点

1、定位

 在城市结构中的位置与地位  历史和现状条件

 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道路的自然条件

2、功能

 承担的主导城市功能(居住、商业、办公、行政、文化娱乐等) 为了达成其良好运转所必须具备的功能条件(合理的宽度、断面、完善的设施等)

3、空间

(1)竖向空间景观

 H/W值不同给人们不同的空间感知;

 具体设计中不能一概而论采用哪一种H/W值最好,这要看设计者期望达到何种空间效果,创造怎样的空间环境。(2)水平空间景观

 直线形的道路具有正规、整齐和严谨的景观特点,显得刚劲有力;  曲线形道路的景观特征为柔和、优美、有机,显得富有生机。

4、美学  比例  尺度  节奏  韵律  对比  统一

5、材质

 包括材料和质感两方面。基面与墙的主导材质暗示了道路景观的性格。

6、色彩

包括基面色彩、街道墙色彩以及街道设置物色彩三方面。道路色彩的选择与道路的性质密切相关。

7、设施与小品

(1)街道设施的布置要具有同一性。

(2)不同组合方式产生多样化的空间效果,其组合方式随设施及街道的功能而不同。

(3)特殊街道设施(如消防栓、垃圾桶等)应根据相关规范满足设置间距要求

(4)主要是景观性道路和重要节点的门户、设施、小品应有专门化的、非规格化的设计。

(四)道路景观设计与速度

1、道路特征与速度

对道路上各种运动的方向、速度加以控制或引导是道路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2、基于不同速度的道路景观设计

 以车行为主的道路,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势”的渲染;

 以步行为主的道路,景观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形”的刻画与处理上。

第二节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由广场、公园绿地、道路共同构成。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供人们集会、交通、游憩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职能空间,往往位于城市的节点上,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的景观风貌品质。

一、概述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人们多种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节点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它是物质要素(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与非物质要素(人的活动)的复合物。

城市广场既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景观要素,也是组织居民多样活动的社会功能场所。它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能反映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是城市的“起居室”。

1、城市广场在城市中的景观特征

 形象:城市广场景观特征的外在表现,代表着城市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等。

 功能:广场使用的合理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行为与精神需求。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广场有不同的功能要求。 主题和意义内涵

 环境:对应着生态、绿化,就是广场的自然和人工景观的塑造。

2、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趋势

 现代的城市广场设计必须从公众使用、生态绿化、城市景观三方面出发,以满足公众需要为目的,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城市风貌和文明程度。

二、城市广场分类

(一)按照广场功能分类

1、市政广场

 一般位于市政府和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尽量避开人群的干扰,突出庄重的气氛。

 面积较大,以硬质铺装为主。

2、纪念广场

 常用象征、标志、碑记、纪念馆等手段突出某一主题。主体纪念物应位于视觉中心。

3、交通广场

 以疏散、组织、引导交通流量,转换交通方式为主要功能。

4、商业广场

 以步行环境为主,内外建筑空间应相互渗透,商业活动区应相应集中。

5、市民休闲广场

平面布局形式灵活多样。空间形态、设施等都要符合人的环境行为规律及人体尺度。

6、建筑广场

(二)按照广场的形式分类 

1、规则型广场 

2、不规则型广场

(三)按照广场的地形分类 

1、平面型广场 

2、立体型广场

三、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满足人在广场中的行为心理

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人在广场上活动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把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归纳为4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2、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整体性

 功能整体:一个广场应有其相对明确的功能和主题。在这个基础上辅之以相配合的次要功能,主次分明,特色突出。

 环境整体:考虑广场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时空的连续性、整体与局部、周边建筑的协调变化有致问题。

3、讲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

 自然景观的生态性: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一方面用景观设计手法,在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内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特点相适应;另一方面,要特别强调生态小环境的合理性。 文化的生态性建设: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和文脉,又要有所创新。

4、建设连续的步行环境

 广场空间和各种要素的组织应支持人的行为。

5、突出个性特色

 指广场在布局形态与空间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与其他广场不同的内在本质和外部特征。其空间构成有赖于它的整体布局和6个要素,即建筑、空间、道路、绿地、地形与小品细部的塑造,同时应特别注意与城市整体环境的风格相协调。

6、重视并融合公众参与

四、城市广场景观要素设计

1、地形设计

 政治或纪念性广场,一般采用平地广场形式;

 商业广场和街道广场一般要顺应地形变化。为了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可有意识地采取坡地形式。 如果土地地形起伏较大,可考虑立体式。

2、绿化设计

 公共活动广场周围宜栽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的绿地不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且绿地设置宜开敞,植物配置要通透疏朗。

 集散式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小于总面积的10%,且具地方特色。 纪念性广场绿化应有利于衬托主体纪念物。

3、色彩设计

 纪念性广场不能有过分强烈的色彩,否则会冲淡广场的严肃气氛。 商业性广场及休息性广场可选用较为温暖而热烈的色调,使广场产生活跃与热烈的气氛,加强广场的商业性和生活性。

4、地面铺装设计

 广场中的地面铺装具有限定空间、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强化尺度感以及为人们提供活动场所的功能。

 地面图案设计可以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以构成整体的美感。也可以通过地面的处理达到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

5、景观环境小品设计

 功能:点缀、烘托、活跃环境气氛的游赏功能;为人们提供识别、依靠、洁净等的使用功能。 主题要符合广场的氛围:

纪念性广场要控制环境小品的数量,以简洁、稳重、肃穆的风格为主。商业广场应追求活跃的气氛,造型和色彩也要体现商业氛围。

 小品的摆放位置要充分结合人的行走路线和空间的组织,切忌随意摆放。应尽量面对主要人流摆放,还可以与绿化,设施组合,形成趣味空间。

第三节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公众开放的,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进行体育锻炼、科普教育的场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美化城市的作用,积极而有利地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的发展。

一、城市公园的发展

 17世纪中叶,英法新兴的资产阶级统治者把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统称为公园(Public Park)。

 美国第一个近代造园家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1841年出版了《风景园艺理论与实践概要》一书,阐明了浪漫主义的造园艺术。

 唐宁继承者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等人设计了以“绿草地”为题的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其手法被提炼为“奥姆斯特德原则”。 继纽约中央公园之后,北美各地掀起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 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城市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公园系统”的概念,并付诸实际。

二、城市公园的分类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中将公园绿地分为5个中类及11个小类:

 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分为: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 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分为: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分为: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三、相关术语与概念

1、城市公园:是供市民游览、休憩、健身和从事户外文娱活动,具有一定游览服务设施和绿地面积的开放园林,兼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以及防灾避灾等功能。公园绿地率要求达到70%以上。

2、公园面积率: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公园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公园面积率=(区域内公园面积总和 / 区域总面积)×100%

3、人均公园面积:指市民平均可分享的公园面积,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公园面积(单位:㎡/人)。

4、公园服务半径:指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即公园入口到游人住地的距离。

5、公园均布率:指城市中所有公园按公园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通常市级公园服务半径取l 000m,也称千米均布率。

6、公园游人容量 :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C =A / Am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 /人)。

四、实例

 纽约中央公园  拉·维莱特公园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景观规划设计过程

一、任务书阶段

此阶段很少用到图面,常用以文字说明为主的文件。

1、了解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及愿望(造价、时间期限等)。

2、是整个设计的根本依据,可确定设计重点。

二、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

1、收集与基地有关的资料。

2、补充并完善不完善的内容。

3、对整个基地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三、方案设计阶段

1、分为方案的构思、方案的选择与确定、方案的完成三阶段。

2、任务:①进行功能分区。②结合基地条件、空间及视觉构图确定各种使用区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和分级、广场和停车场地的安排、建筑及人口的确定等内容)。

四、详细设计阶段

1、同委托方共同商议设计方案,依商讨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2、任务:完成各局部详细的平立剖面图、详图、园景的透视图、表现整体设计的鸟瞰图等。

五、施工图阶段 强调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作用:将设计与施工连接起来的环节。根据所设计的方案,结合各工种的要求分别绘制出能具体、准确地指导施工的各种图面。

2、要求:图面应能清楚、准确地表示出各项设计内容的尺寸、位置、形状、材料、种类、数量、色彩以及构造和结构。

3、任务:完成施工平面图、地形设计图、种植平面图、园林建筑施工图等。

第三篇: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在森林公园,通过森林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域景观设计元素营造各种不同的体验空间或氛围,使人们获得丰富多样的体验感受。

一、视觉设计

景物首先通过视觉感观进入到主体的体验世界,那么,符合视觉上的审美规律便是资源体验特性的首要组成。自然景物以它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形成特有的形象美,勾起想象,形成联想体验的基本要素。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通过方方面面的元素来吸引人。文化景观有时是有形的载体,有时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气氛等。在体验设计中,进行文化景观设计,主要是特化、强化、异质化,让享受者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氛围中享受文化的熏陶。

2、环境景观

对于旅游地而言,环境景观是旅游审美体验的主体,包括地貌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景观、天文景观等。在设计中,作为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挖掘、提炼、提高、命名、解译、展示任务。在这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熟知游客心理、民族文化,做到雅俗共赏。尤其把环境(物质的)与文化道德伦理(精神的)结合起来,使游客在享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能享受教育体验与娱乐体验。

3、视线走廊

要使游客保持一个美好的感觉,有些地方需要贯通,有些地方需要遮蔽,但总体是形断神不断。具体为在传统设计中的线路组织,要让游客在游览、体验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犹如音乐史诗般,有序、起迭、渐变、高潮、尾韵等完整的符合心理审美要求的景廊系列。

二、听觉设计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

声景元素,包括自然界所具有的声音和人工之音。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瀑布之声、流水的声音、虫鸟鸣叫的声音、鸡犬鸣吠的声音;人工之音如:人工处理的假山之中的流水的声音、各种噪杂的声音、寺院钟声、公园背景音乐及人本身发出的声音。

1、反噪音

景区最大的声音,除了自然界的声音外,就是游客的声音,二者都有可能成为噪音。如自然界单调持续的高分贝的流水声、高峰日游客集中区的喧哗声,都将成为噪音。

2、表演性的声音

在公众或特殊场所,可以设计一些鸟鸣声,以增加景观中的活动及生命因子。在组织表演性活动中,常犯的错误就是高分贝的噪音,而很少使用自然或仿自然的声音,来缓解人工造景的压力。

三、嗅觉设计

嗅觉设计要以清爽、清香、清甜为目的。在以往的传统设计中,尤其是景观规划中,都强调的是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嗅觉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在体验设计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

山林旷野中树木花草的枝叶、花,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花香,给人一种嗅觉美的享受。在森林世界里,除空气清新外,树木、花草清香扑鼻,诱使人去体验。使人通过嗅觉,得到美的享受,如香椿、丁香、香蒲、含笑、香果树等。在风景林体验设计中,更新造林时,仿照自然植物群落结构来营造人工植物群落,植物景观规划在注音季相搭配时,考虑具香味树种,采用自然式种植,便于同周围环境相协调,丰富景观。

清香型植物如茉莉、合欢等,甜香型植物如桂花、海桐等,浓香型植物如白兰花、木荷等,淡香型植物如玉兰、月季等,幽香型植物如薰衣草、玉簪等。

四、触觉设计

1、脚、手、全身心的触觉

最典型的触觉设计是按摩石在园路设计中的应用。浅水或以水为主的游憩活动就是一种全身心的触觉体验设计。

2、触摸兴奋

触摸或抚摸是人类心理追求中永不消退、持之以恒的追求,它有缓解压力、享受亲密、安抚镇静之神奇。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一些硬质景观的外表质地非常重要。这种触摸感觉会因人而异,甚至有性别差异。

3、特色触摸

真正在设计中采用体验设计,产生触摸兴奋或者设计特色触摸的例子也不少,但在森林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亲近动植物,开放让游人亲近的设计就是一种不自觉的特色触摸设计。

五、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是以动为中心,把园设“活”,所以从设计的角度,要设计表演性活动和参与性活动。能使景点、景观活化的有:自然因子,如流水、降雨、风雪;生物因子,如动物活动、人类活动。动是生命存在的体现,是游客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和生命之征的重要因子。因此,在关于活动设计中,设计者要置身景内,充分发掘生命的活力因子,并将其展现出来。如野炊、野营、烧烤、草坪露天歌舞晚会、篝火晚会、垂钓、划船、漂流、攀岩等休闲运动类的活动,使游客通过亲身参与体味山林野趣。

第四篇:《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课程代码】11052046 【适应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授课对象】普通本科

【课程简介】《景观规划设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学生在了解了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范围、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景观规划具体设计项目实训后,能够获得景观规划设计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

1、了解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

2、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构成要素及分类;

3、熟练掌握个别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方法;

4、培养学生综合构思、表达过程及景观规划设计的能力。【参考学时】30学时 【参考书目】

1.韦爽真编著.景观场地规划设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重庆市园林局,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编写.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教学内容】

 第一单元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1公园景观规划的立项分析 §2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 §3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抄图练习 基本要求

掌握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重点、难点: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

上机讲授,多媒体教学。

 参考学时:3学时(实践训练1学时)

 第二单元商业区景观设计

§1商业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商业区景观设计基本方法

§3商业区景观设计案例抄图练习 基本要求:

掌握商业区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商业区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

上机讲授,多媒体教学。

 参考学时:3学时(实践训练1学时)

 第三单元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 §3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抄图练习§4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 基本要求

掌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

上机讲授,多媒体教学。

 参考学时:8学时(实践训练6学时)

 第四单元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 §1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2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 §3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抄图练习§4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练习 基本要求:

掌握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商业街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

上机讲授,多媒体教学。

 参考学时:4学时(实践训练2学时)

 第五单元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训

§1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2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方法 §3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实训  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

上机讲授,多媒体教学。

 参考学时:12学时(实践训练10学时)

【考核要求】

考试方式采用平时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出勤和作业考核;目标考核指期末设计考核。【成绩记载】  考核方式:设计  成绩构成:

课堂出勤考核10%;作业考核20%,期末设计考核70%。【编 写 人】江涌起 【审 核 人】

第五篇:东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东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区位 位于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侧路网内。校址东南距南昌市区约6公里,东临中环大道,南与南昌市下罗镇范家村相连,西临青岚道,北临麦庐大道。

1.2、用地规模 校区占地49.9公顷

1.3、项目背景 该项目位于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2002年,北方设计研究院为学校发展制定了《东华理工学院南昌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南昌校区总用地58公顷(870亩),围墙内用地约49.9公顷(748.5亩),其中含15000人,总规划建筑面积353168平方米,其中保留老校区建筑面积44670平方米,分别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法学院、软件学 院、管理学院等二级分院。近几年来,学校发展势头良好,产、学、研各个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为了满足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办学研究决定,启动南昌校区第二期校园基本建设,并拟对该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修编。本次东华理工南昌校区景观设计的工作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展开的。

二、调查总结

2.1东华大学校园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校园内的基础设施仅能提供教师、学生日常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场地多处处于荒芜状,既不能通行其中更无功能应用。

2、东华大学详规修编中对校园进行了大范围的功能分区,但没有

细部功能的规划

3、东华大学校园内已有部分地块绿化完整,植物生长良好,有些地块虽有绿化但植被稀疏、发育不良,需进行补种、添种,还有地块成荒芜状,需要进行绿化。校园内的水渠池塘杂草丛生并有臭味,急

需整治。、东华校园景观缺乏特点,不能体现自身悠久的特色历史文化。

2..2东华大学校园所具有的优势: 景观建设较少,对于景观设计部分可塑性强;校园内地形较丰富,有山丘、平地与河渠并保留甚好,利于设计、可创造出多样空间形式,景观效果立体。

2..3景观设计要点: 完善校园基本建设,为教师、学生提供多样学习生活设施;利用现有地形,创造形势立体丰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细部公共空间;完善校园绿化,做好添种、补种和整治工作;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注入文化设计,创造具有东华大学自身特色历史的校园景观。

三、设计主题大学校园的主体是充满活力的学生和老师,是渴望交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群体,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所呈现的造型与空间也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同时,尊重大学校园原有地形地貌,采用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景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于是,校园景观主题与学生生活通过“活力”找到切合点。

四、景观规划

4.1.总平面图

4.2.功能分析行政办公与校园活动区:位于校园主入口处,包含了行政楼和学生会堂,为学校组织学生活动提供场地。设置了学生广场和绿荫长廊以及亲水长廊,中心教学区:将规划中的六座教学楼集中在中心教学区建设,与图书馆形成功能独立便于管理和教学的区域,辅助教学区:包含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工业中心和科普研发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心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主要集中在校园南端,包含学生饭堂和学生宿舍和活动广场,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休闲活动区:包含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梯田台阶,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和交流的场地。自然体验区:校园中南部丘陵地带,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保留为主,让学生在此能够亲近自然;在坡度平缓的东北角,新规划小体量、单元式的文学楼与艺术楼,完善校园学科建设。体育运动区:包含了两个标准主球场和两个游泳池,以及若干篮球场,为组织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提供充足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4.3.交通分析

4.4.景观分析以自由式布局和传统中轴对称布局相结合的手法,形成校园景观布局的基本框架。校园东、西入口之间横向主轴和一条“"S”"形主路与缓坡形成的景观轴,串联校园所有的景观节点。在东西主景观轴上,布置了学生广场、绿影长廊等使入口空间开阔,校园气氛浓厚。形成主要校园景观。校园中南部丘陵地带,以自然环境的保护

与保留为主,形成自然景观。

4.5.绿化分析主入口区域和南北S轴线人流量大,种植草坪营造宽敞的空间。提供学生活动的场地。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用疏林种植营造宁静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生活和教学工作挺供安静的环境图书馆前中心湖区域,种植水生植物结合生态植物床的方式净化中心湖水质,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南端保留丘陵设为保留植物区,丘陵与植物营造自然的氛围。4.6.竖向分析校园内地形较丰富,利用建筑与多处山丘、平地与河渠交接区域创造出多样空间形式,营造立体景观效果。图书馆与中心湖标高分别为30米和25米,相互间有5米的高差,利用高差放置顺流层叠而下生态植物河床,营造立体的生态景观。同时放置景观廊桥横跨中心湖从不同高度观看景观。南部丘陵利用校园中标高49米制高点的位置,布置架空平台。营造眺望全校的景观平台。宿舍区与与休闲活动区标高分别为33米和36米,形成约3米高15度的缓坡,4.7.鸟瞰图 五景观设计

5.1.主入口区域主入口区域设计了学生广场、绿荫廊道亲水廊道、以及地质雕塑营造宁静的校园氛围以及表达东华大学与地质勘探即使在的历史回忆。运用不同的灌木和植被进行色彩搭配,丰富景观层次。5.2.生态活水池东华大学中心湖水由北部河流流入,水质混浊,通过植物河床的方式过滤水源既环保又美观,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

5.3.梯田台阶梯田台阶位于连接北部教学区与南部宿舍的狭长护坡上,坡度约为15度。两边分别是宿舍楼和运动场,学生流量大且活动频繁,将护坡设计成梯田式的台阶提供足够的空间供人活动,同时结合运动区营造交流的氛围。运用不同的灌木植被进行色彩的搭配,丰富景观层次。5.4.观景平台观景平台位于东华大学南部丘陵标高47米处,是东华大学的制高点,在观景平台上能观看到整个校园的风景,自然环境优越。平台通过架空的方式结合乔木营造亲近自然的空间。

5.5.学生生活区位于南端的学生生活区,包含六座规划中的宿舍和一个饭堂,其中四座将建于丘陵之上,通过对宿舍楼和地形的处理,创造大面积的架空空间,联通宿舍楼内外,并布置运动区、露天影院、小庭院。

下载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德阳五中校园景观设计 论文摘要:校园的环境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随着中学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中学校园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详解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

    郑州市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郑州市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调研报告班级:建筑学班姓名:学号: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调研大纲1.引言2.区位分析及自然地理条件3.功能分析4.空间布局分析5.道路规划分析6.绿化设计分......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Trilis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

    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一.概况 本住宅小区地处西安市东城区,位于东五路与康复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北侧,东临西京医院,附近为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加上小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十分钟......

    景观规划设计调研报告

    景观规划设计调研报告 —以合肥市翡翠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调研地点 调研目的 一.合肥翡翠湖基本情况分析: 1.区位分析 2.气候环境 3.地形分析 4.水环境 5.......

    八上书法电子教案

    书法教案 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 认识行书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传统2、让学生明白学习书法的意义3、了解什么是行书及行书的特点教学重点:什么是行书与楷书有什么区别......

    工程力学(上)电子教案第十章

    第十章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第一、二节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目标: 1、 对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惯性、质量等)和动力学基本定律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