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作文教案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作文模块一
审题
一、作文的审题:
现在的作文往往是 “ 材料 + 题目或话题 ”式 , 给一个材料 , 然后再给一个话题范围或直接给出题目。一般情况下 , 审题难度不大 , 如 “诚信”“心灵的选择”都比较容易确定中心;但多维式话题、关系式话题,却难住了不少学生。作文怎样审题呢?如何找出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我们可以作如下问 :
① 题目或话题材料涉及到哪些内容 ? 涉及到哪些关系 ?材料中讲的是什么事或现象?(找点)
② 这则材料想表现什么 ? 赞成或反对什么?找出材料中对某事或现象的观点性语句。(命题者想让我们写什么。确定写作的大致方向)
③ 话题或题目和材料中存在那些关系 ? 探讨这些关系的内涵(各指什么)④ 在生活中、学习中或历史中有哪些事例、名句 ?(有点到面)
⑤ 看清写作的要求,确定写作的文体。(选择你想到的材料由面到点,由点成线—构思写作的思路)
如果是记叙文要构思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束,和必要的细节描写通过记叙这件事想表明什么(注意对主旨的升华)
如果是议论文要有论点和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举例一定要简练、概括切莫当成记叙文洋洋洒洒,更不能详细描写,否则会导致文体不明)
附【作文写作要求】
一、审题—找出命题者的出题意图。
1、材料语---读懂材料中讲的是什么事或现象,划出材料中对某事或现象的观点性语句。
2、提示语---结合上述现象,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他想让我们写什么)确定写作的方向。(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要求语----看清写作的要求,确定写作的文体。
二、拟题。(话题作文是半命题作文)
扣住审出的写作意图,对话题进行修饰,可借用名言、名句、名篇修饰话题。
三、开篇:
1、目的性---引出话题、表明主旨。
2、必要的修辞方式、讲究些表达技巧。
四、结: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记叙文要在适当地方用议论或抒情性的语句点明主旨。
五、行文中---注意要在醒目处多次表明主旨。
六、注意文体:记叙文 ①要有一个完整的事情经过(开头要点明具体的时间、地点或人物,开头、过程、结果要全,不能缺少)②必须要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最好要加入一个“第三者”,对主要任务起衬托或对比作用)③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上千言万语),最好不要议论(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开头千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万不要议论(结尾如果要议论应采用“我常常想”、“他想”等形式)不要立意肤浅(应写比喻义或引申义)。
议论文要有论点和分论点。
七、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退路什么时候都很重要。就像老鼠在嘲笑猫的时候,它身边一定要有个鼠洞;否则,它就会一败涂地,甚至惨死猫口。
有人说,没有退路,自断退路,成功的机会就更大。例如,项羽当年破釜沉舟,自断退路,一鼓作气,取得了钜鹿之战的伟大胜利。请你以“退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作文模块二
拟题
作文如何拟制一个简洁新颖、醒目而含蓄的题目 , 一下子引起批改老师的注意 , 而取得高分呢?标题要独特新颖,独具匠心,好的标题犹如军中的旗帜。一些聪明的学生总是喜欢开动脑筋,他们或巧化话题、或直言明旨、或巧用修辞、或模仿套用!
一、直接以所给话题为题目
这种办法省事、牢靠不会走题,但前提是所给的话题本身就很新颖。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应是丰富多彩的》《凤头?猪肚?豹尾?》。如果所给话题比较大或就是一个词语,如以“环境”“诚信”为话题写文章这办法就不灵啦!
二、给所给的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拟题。
如《诚信,人生的底线》、《背起行囊走一生》、05年《开启人生的凤头》、《人生的结尾》、《没有凤头的完美》《跑,重复的过程美》等。
三、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拟题
作文题目如能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定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欲望。2001 年高考优秀作文题《诚信是金 》运用了暗喻法 , 以“金”喻“诚信”, 不仅喻指本质之纯净贵重 , 而且取其历经时空考验永远闪光的特质 , 准确贴切。文题《诚信漂流 记》 , 将 “ 诚信 ” 拟作可 “ 漂流 ” 之人来 写。作者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种种碰撞 , 并由此发表议论 , 说理的针对性和语言的趣味性高度和谐 , 引 人一读。2001 年有位考生以《生命 “ 诚 ” 可贵》为题 , 真是聪明!裴多非 名句 “ 生命诚可贵 ” 中的 “ 诚 ” 是副 词 ,“ 诚然 ” 之意 , 作者运用双关辞格 将 “ 诚 ” 用引号标出 , 巧妙地赋予 “ 诚 信 ” 之意 , 考生的机智使阅卷教师眼 睛为之一亮。2001 高考四川一考生 以《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为题 , 题目中 “ 吴 ” 与 “ 无 ” 同音 , 这种采用 谐音双关而点明文章主题的命题形 式 , 胜人一筹。江苏一考生以反问句 《 诚信 , 难道要出口转内销 》为题 , 尖锐地揭示出传统美德 “ 诚信 ” 流失的现象 , 呼吁 “ 诚信 ” 的回归和发扬 , 笔锋犀利 , 言辞恳切。
四、化用文学名著标题或其中名句拟题
文学名著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往往熔铸了作家许多 智慧和心血,如能化用 , 实属借他山之玉 何乐而不为呢 ?2005年满分作文《三世同堂》《青春从四十岁开始》《我愿意是那一绢细流》《老夫聊发少年狂》《何时散发弄扁舟》2001年高考满 分作文《一地梨花》和《 “ 诚信 ” 漂流 记》等分别是对刘震云的《一地鸡 毛》和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名 著标题个别成分化用而来的。再如 1999 年高考作文题《匆匆》和《复活》 分别移用了朱自清的同名散文和托 尔斯泰的长篇同名小说。2000 年一 考生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则是移用 了朱嘉的《春》中的名句。2001 两篇满分作文《背囊皆可贵 , 诚信价更 高》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若为诚信故 , 一切皆可抛》则是对裴多菲的名句的换用。
五、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或歌名拟题
流行歌曲旋律清新明快 , 其用词用语脍炙人口 , 表现了特定时代五彩斑斓的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景致。2005年〈将微笑进行到底〉〈红了樱桃〉〈向前看,向后看〉2000 年高考满分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 , 本文的作者大胆引用台湾著名歌星姜育恒主唱的《梅花三弄》 主题曲的精美歌词 , 塑造了新形象一一四大美女形象 , 注入新内涵一-各有其怨 , 对 “ 情 ” 字的理解丰富多彩 , 使文题既有时代气息 , 又有古典韵律之美 , 这样的好题 , 令人先睹为快 , 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2001 年高考优秀作文《一句话 , 一辈 子》 , 引自周华健主唱的《朋友》的歌 词 , 赞美了朋友之间 “ 一诺千金 ” 式 的诚信的可贵。又如山东考生当年 满分作文《明明白自我的心》 , 也是取自人们非常熟悉的歌词 , 这里的含义就是坦荡诚信 , 拒绝欺诈谊骗。这样引用言简意丰 , 通俗而不失含蓄。2001 年高考作文标题还有《我的未来不是梦》《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 我独爱诚信这一种》等等。
六、模仿数学公式拟题
文题的好坏确实影响文章的质量 , 但好的文题仍然需要好的内容来配合 , 惟有如此 , 文与题方能相得益彰 , 相映成辉。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
作文模块二
开篇与结尾的构想
一篇作文的开头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开篇应简洁明要,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思考你的开头是想干什么)。开头的形式很多 , 有开门见山式 , 有描写叙事式 , 有引用名言式,有简述故事式等等。
一、作文开头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明确的目的性。(引出话题、表明主旨)不管是记叙性文章, 还是议论性文章,开头目的一定要明确.例如你要选择记叙性的文章.一定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不一定直说但要交代清楚;如果要写议论性的文章 , 开头一定要表明立场,观点、态度、主张。
(二)、开篇扣题。不管写什么样的文章, 开篇一定要扣准题目。
(三)、开篇 一定要短小精悍。用语要简短,让读者很快捕捉住话题及主旨。
(四)、开篇一定要有文采、利用修辞手法引人入胜 ,这是才华的展示 ,古人称 “ 凤头 ” 即此。
【作文开篇优秀范例 】: 这是最好的时代 , 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才智的时代 , 也愚昧的时代;'这是丰收的秋季 , 也是失望的冬季。(《走回失落的家园》〉
点评 : 开篇以整句 的形式 , 对偶、排比兼用的修辞手法 , 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花园;它的漂亮高贵与否 , 取决于 个人 素养的高低。素养就像基石 , 它为花园的建设提品供了原 料;素养就像是清洁剂 , 把花园扛扫得一尘不染。因此 , 只有 提高个人的素养 , 才能建设一个漂亮的花园。(《为心灵建一个漂亮的花园》)点评 : 新奇的比喻、鲜活的语言将我们带λ了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花园 ”
忙 , 是人生中的一个步骤 , 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 , 但不能是碌碌无为的白忙 , 要忙就忙得精彩 , 忙得不亦乐乎。
二、常见的作文开头:
1、点题式。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 〈《 ,忙,不亦乐乎》
点评 : 文章开宗明义 , 直接点出自己的观点并以此论点贯穿全文。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交代式。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故乡》《从百草园到……》
3、描写式。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醉翁亭记》
4、设问式。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
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5、引用式。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时间的脚步》《怀疑与学问》《灰姑娘的时钟》
6、倒叙式。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心中的鹰》
三、结尾的技巧与创新
(一)、结尾常见的毛病:
1、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2、公式化。空喊口号。
(二)、常见的作文结尾:
1、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我的叔叔于勒》
2、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心中的鹰》
3、引申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在题为《收获》的中考作文中,一考生这样结尾:“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果实,而且是一种奋进的动力;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声赞叹,而且是一种征途的路标;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快乐,而且是一种充实的思想。”这样的结尾既有一种气势,又有一种韵味,得到高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引用式。引用诗歌名句,染上艺术色彩,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陆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游诗句作结,在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在内容上又深化了主题,这不得不让读者拍案叫绝。
(三)、创新技巧结尾的创新,我觉得最好来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古龙式结尾。古龙的小说相信大家都接触过,可能是书,可能是电视。他的小说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害李寻欢的竟然是自己的结拜兄弟龙啸云;楚留香破案的结果也往往出人意料,但大多也合乎情理的。在如《项链》中最后路瓦栽夫人10年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这类例子很多。往往这样的结尾给人回味无穷。
那么,怎样去营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古龙式结尾呢?
1、想象。想象是作文创造的灵魂。
原则:想象奇特又合情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反弹琵琶要自圆其说。见审题立意中的想象。
2、多看看《微型小说》。
写作训练
以“绽放”为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他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些缩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绽放的本来含义是花朵的开放。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绽放。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不重要,有没有人欣赏也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可以开的热烈也可以开的悄然、低调。人生也一样,这里选取他的比喻义。生命之花也需要绽放。可以理解为生命之花要想开的鲜艳必须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比如奉献、低调、坚韧等。【写作导引】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作文写作要求】
一、审题—找出命题者的出题意图。
1、材料语---读懂材料中讲的是什么事或现象,划出材料中对某事或现象的观点性语句。
2、提示语---结合上述现象,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他想让我们写什么)确定写作的方向。(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要求语----看清写作的要求,确定写作的文体。
二、拟题。(话题作文是半命题作文)
扣住审出的写作意图,对话题进行修饰,可借用名言、名句、名篇修饰话题。
三、开篇。
1、目的性---引出话题、表明主旨。
2、必要的修辞方式、讲究些表达技巧。
四、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记叙文要在适当地方用议论或抒情性的语句点明主旨。
五、行文中---注意要在醒目处多次表明主旨。
六、注意文体:记叙文 ①要有一个完整的事情经过(开头要点明具体的时间、地点或人物,开头、过程、结果要全,不能缺少)②必须要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最好要加入一个“第三者”,对主要任务起衬托或对比作用)③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上千言万语),最好不要议论(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开头千万不要议论(结尾如果要议论应采用“我常常想”、“他想”等形式)不要立意肤浅(应写比喻义或引申义)。
议论文要有论点和分论点。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作文模块三
记叙文写作
(一)怎样写好完整记叙文
所谓 “ 完整记叙文 ”, 是相对 “ 单项描述为主 ” 的 “ 小作文 ” 而言的 , 即一般意义上 的 有头有尾、记人叙事比较完整的记叙文。1988 年考的《习惯》、1994 年考的《尝试》 , 皆属 “ 完整记叙文 ”。2006 年的《人与路》、2007 年的《怀想天空》 , 也可写成 “ 完整记叙文 ”o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 ,高中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 这是 “ 话题作文 ” 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 带来的恶果。我以为 , 学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 : 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 , 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 , 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 , 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平时学习中应人人都明白。切忌写成信马由缰的 “散文 ”, 既不见 “事”, 又不见 “人”。这种状况 , 今后的练习中必须努力挣脱。要想写成“完整记叙文 ”,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1、要认真审题。由于命题往往是一个词 , 如《雨后》、《眼睛》、《寻找》《手》等 , 所以显得有虚、有实 , 既确定又不完全确定。这就要求学生在下笔前吃透这个词的含意。譬如《尝试》 , 就一定要抓住两个要点来写 : ①是第一次作为;②是主动的作为。否则就走题了。
2、文体感要强。通篇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 , 不得大发议论。1994 年高考考《尝试》 , 许多学生用二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发表议论 , 结果搞得两不像。一般说来 , 只要画龙点睛地发几句议论就可以了。为了防止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 不妨“断其后路”: 通篇不发议论 , 只靠记叙、描写和适当的抒情。
3、切忌“流水帐”。时间跨度不能大 , 不可一写就是几个月、几年 , 应当尽可能地 把“时间流程”压缩到最短最短。空间转换不能多 , 不可在一篇 800 多字的短文中写许多生活场面 , 应当尽可能地把人和事集中到一两个场面之中。人物不能多 , 主要人物一个就够了 , 辅助性的人物有一至两个即可。
4、要以情动人。所选的生活题材必须是能让作者自己十分感动的。就是说 , 在写作时 , 一想起这个人、这件事, 作者就十分动情如果自己都不感动,怎么能打动改卷教师呢 ?1988 年考《习惯》,有好几篇写 “好外婆”、“好奶奶”的文章 , 深深地打动了阅卷老师 , 那分数自然就上去了。
5、要有好的生活细节描写。不能保有一般性的介绍和交待 , 应当注重选取生动、鲜活、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以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请看一篇《习惯》 , 写外婆为 “我”做布鞋的故事 :“ „„这次她蹒跚着缠足的小脚亲自把鞋送到我家里,亲自帮我套上,然后一个人坐在藤椅上独自悠乐。我感到可笑,回到房间里便对妈妈抱怨开了:‘这老太太,我又不是土八路,这鞋最好她自己: 穿!'我欺她耳有些聋,声音禁不住大了些。然而当我来到外间,我发现外婆的脸色变了„„”, 请留意一下加着重号的地方,品味品味个中奥妙说不定就清楚了。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训练提示:
① 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一见 “事”;② 有 1-2 个比较在动的 “ 人物形象 ” 一一一见 “ 人 ”;③ 以记叙、描写为主 , 少而发议论或不发议论。
[附范文] 弥 漫
很多的东西当你拥有时并不在乎 , 而当你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初中的生活接近了尾声 , 离别的时刻越来越近。当同学们的纪念册
传得满天飞的时候 , 我依旧过着简单枯燥的生活 , 与这热闹的场面格格不入。以前的同桌常说我少了泪腺。的确 , 我没在别人面前哭过,不是忍着不哭 , 而是不容易被打动。
现在的同桌是不会管这个的 , 一个学习极端刻苦的书呆子 ,平日我们也无话可说。一天下午来学校时看见 “ 呆子 ” 和小女开在一起交头接耳 , 乐不可支 , 气得我七窍生烟。小妍是少见的冷血 , 为人自私 , 难相处。唉 , 越想越气 , 我狠狠地把书包往桌上一攒 ,一下子瘫在了位子上。我是讨厌这个学校的 , 不知什么我总觉得有种距离感,对谁都一肚子的意见 , 面对离别的伤感环境,我的辛酸却充斥着复杂的心境„„我茫然地抬头 , 却发现“呆子” 一脸傻笑的坐在我身旁 , 我没好气的说 :“ 什么事 , 把你乐成这样 ?”“ 呆子 ” 神秘的问 :“ 难道你就没闻到一股香气 ?”“ 菜香 ? 饭香 ? 没有。我低头继续想心事。过了一会儿 ,” 呆子 “ 又急急的问 :” 这儿是不是很香啊 ?“ 我应付着嗅了嗅唤 ,” 没感觉!“" 呆子 ” 的脸黯淡下来 , 不再说话。我一边暗叫 “ 无聊 ”, 一边刻薄的想 : 一定是这 “ 呆子 ” 今天擦了香水 ,臭美吧她。
抬腕一看手表,快上课子 , 我只好把思绪拉回来。转头一看 ,“ 呆子 ” 一贯木然的眼睛里突然流光溢彩 , 脸上激动得乱放红光 , 吓了我一大跳。突然“呆子” 双手捧出了个超大型的礼品袋 , 塞到我的面前 , 开始声音颤 抖说 :“ 这是我和小妍一起送你的礼物。这是熏香厅 , 香油 , 还有蜡烛 , 香包„„ ” 她一件件向外掏。我突然明白她刚才的问题 , 我本想说声谢谢 ,可现在大脑运行得太快 , 一片混乱。他们送我礼物 ? 熏香炉 ? 她们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 ? 她们为什么买 ? 我浑身燥热 , 周围同学羡慕的目光几乎把我淹没 , 巨大的幸福感同这浓重的花香扑面来 , 我有了一阵眩晕感 , 这种感觉不太真实 , 让我一下子热泪这眶 , 我强忍住泪水 , 喃喃地说了声 “ 谢谢 ”, 就别过头去了。“ 呆子 ”, 不 , 同桌似乎还沉浸在自我陶醉中 , 不停地问我喜不喜欢。我沉默 , 我怕如果自己一开口 , 泪水就止不住了。下课后 , 我看见同桌和小妍同时掏出 “个棕子” ? 不禁疑惑 , 同桌温和地笑笑 :“ 中午我和小妍去买礼物 , 没来得及吃饭。” 我看着那个又冷又硬的棕子 , 还有同桌津津有味的啃食表情 , 突然面上湿了一大片,我不去擦 ,任它流。我想我是该流泪了 , 我忏悔 , 我咒骂自己 , 可我终于失去了她们。
几天前 , 收到小妍的来信 , 询问熏香炉是否正常 , 信看到这儿 , 我抬头看了看正在散发着迷人的香味的熏香炉, 一种咸咸的味道在房间里弥漫开来。
文章借助 “ 熏香炉”这个“道具”完整地记叙了一 件小事。文章以 “ 弥 漫 ” 为题 , 那弥漫的是什么 ? 是熏香炉扑鼻的迷人的香味 , 还是文末所说的 “ 咸咸的味道 ”? 都有吧。有熏香炉迷人固的香味 , 有感动的泪花的 10 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高三(5)班语文
咸味,更有挥之不去的友情的味道。文中的几处细节描写;也都生动而传神。
考场作文快速命题构思三步法
构思是动笔之前对作文的总体设计和构想。可以说,有了好的构思,文章才能成功。可是不少同学却不重视或不知道怎样进行这关键一步,于是乎,写到一半,却想重起炉灶,或是字数未够已无话可讲。作家写作,可以酝酿构思很长时间,而考场作文是速决战,尽管时间紧迫,但也不可省掉这一步。下面介绍的是考场作文的快速构思法。
第一步:由点到面
所谓“点”,就是题目/话题/材料,所谓“面”,就是多侧面、多层面地围绕题目进行思维的发散。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这便是“寻思”,“抱着题目四面八方地想”。闸门一旦开启,思绪便会如潮而至,———或是某个瞬间记忆,或是一则轶闻故事,或是某次难忘体验,或是即时闪现的思想火花,甚至是一句妙语,一个精当的词„„只要与题目/话题/材料有关的,就都要一网打尽并简要记之。这时你会发现,不断延伸的思路渐入幽僻佳境,想到的东西渐趋独特和深刻。刚开始时还愁没米下锅,这时已像是一位集中了雄厚兵力要去攻城掠寨的军事指挥员,信心大增,写作的欲望和激情也被点燃了。
第二步:由面到点
这个“点”已不是题目,而是在第一步“寻思”而得的“面”的基础上,提炼出精彩之点。
思绪铺陈开来之后,接下来的事就是“收”了,所谓“收”就是筛选和提炼。刚才还很“热”的头脑,这时须冷静下来,面对大量可用之材,要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去作一番严格的审视。偏离题目的,只好剔除;叙述冗长的,只得割爱;容易与他人“撞车”的,只能舍弃。沙里淘金,优中选优,留下的便是闪光点、精彩点,它们就是克敌制胜的精兵强将。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经过深度思考来挖掘内涵,提升它们的价值。
如果说上面的第一步追求的是广度,那么这第二步追求的则是深度。就像地质勘探师在踏遍青山、巡游戈壁之后,发现了一个个矿点,接下来就要从地表往深处钻探,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三步:由点到线
所谓由点到线,即把经过提炼的精彩之点联结成线,形成一条完整有机的思路。三步之中,惟此步相对轻松些,但它又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一环。观点材料,孰先孰后;数则材料,孰详孰略;几个段落,如何衔接;开头结尾,如何设计;线索如何确定最为恰当,标题怎样拟定才能新颖别致,等等,都需要在这时作出统筹安排和最后定夺。
第二篇:高一第七次作文教案
高一第七次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树立审题立意意识,深入理解作文试题命题意图。
2.明确审题立意的要求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写作实践。
【学】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最先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什么是审题立意?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全面深入地审察和思考,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重点、对象和范围,并依据试题确立文章中心的过程。
一、审题立意的错误
离题或部分离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攻其一点(片面)
不能对作文题进行全面的审察,只抓住其中一个词语、一个概念、一部分内容,而对其他内容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审题立意过程中缺乏了全局和整体的观念,结果导致离题或部分离题。
如面对以“本色与彩色”为话题的作文题,有些学生便只取其一点,大谈“本色人生”,结果自然是离题。
2.偷换概念(置换)
有些同学由于思维的辨识力不够,不能很好地辨析事物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将作文题的中的关键概念偷换自以为一样的另一个概念,如近义词或比喻性词语。
如面对以“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为题的作文,有同学偏要写成“谈坚强”,没有注意到“坚强”“坚韧”两个概念的区别而不觉间改换了作文试题。
3.另起炉灶(随意)
有些同学拿到作文题,浮想联翩,一顿乱想,想到了十万八千里外,于是依托自己的感想而写作而没有紧扣试题立意,还自以为正确自我感觉良好。
如面对以“本色与彩色”为话题的作文题,同学所写的《自信带来光辉》一文,通篇讲的都是“自信是成功的法宝”,“自信将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光辉的色彩”,与作文题毫不沾边。
4.移花接木(套作)
有同学阅读积累不够,语文素养不够,拿到一个作文题,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前一天晚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或自己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或自己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生硬地往作文题上套过去,于是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如面对2008年的全国卷Ⅰ作文题(山西等地用),有同学大谈“爱心无价”而罔顾作文试题中“抗震救灾”的特定背景,便难免套作之嫌。
二、审题立意的要求
1.立意正确
一篇文章,应有正确的立意和观点。所谓观点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社会进步,符合命题意图。所确立的观点应在作文设题允许的范围内,不偏题,不跑题。把握事物的本质,是符合题意的根本。怎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呢?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丰富阅历,认识社会,体验人生,进而表现思想。
2.立意集中
一篇八百字的考场作文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太泛则滥,过大则空。切不可旁逸斜出或改换旗号。那样做,会把议论引到岔路口,使行文脱离方向。
凝聚和掘进理性的思考,是中心得以突出的关键。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思考几乎是线性(掘井式)的。所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精短的考场文,这尤为重要。
3.立意深刻
立意深刻的结果,是给中心思想以应有的高度。思想是否深刻和有高度,当然要看是否
扬善惩恶、张扬美好,但说到底还是认识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深刻是一种洞察的力量。无论人情事理,总是比别人看得深,识得透,想得远。而要做到这些,表现时代的精神,是行文走向深刻的必然选择。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自然不错,但最终都要以现时的沸腾生活为归依。满纸都是古人,只能偶尔被少数人叫好;立足现实土壤的作文,则愈来愈获得更多人的认同。
4.立意新颖
新颖,是独运匠心。文贵创新,作文中心要突出,正确、集中、深刻固然重要,新颖尤为可喜。从一定意义上讲,立意的新颖可使中心突出收到奇效。怎样做到新颖呢?简言之,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聚焦生活的感动,则是实现立意新颖的最有效的手段。
【讲】
审题立意的方法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终追求的也就是有序地表达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和卓越的人生见解。你对某事物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体验,把它写出来,这才符合写作的本意。
要能准确而迅速地审题立意,关键还在于我们必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加强阅读积累,平时多关注和思考社会人生,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铸炼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自己的思想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己写作包括审题立意在内的能力。
面对一道作文题,审题立意当然还是有法可循。
1.深刻透视意图
所谓“深刻透视”,就是说我们要穿透具体的作文试题的文字材料,深入分析命题意图,把握命题者的真正意图。虽然具体到每一道试题,其具体的命意有别,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作为具有引导中学语文教学功能的考场作文命题,有着其内在的思想脉络,如果我们能发现其一以贯之的内核,我们也就可能对考场的作文题有着深刻的透视。
综观近几年的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尽管其形式各别,但从命题理念来看,则有着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我们可以命之曰“生活化命题”,即命题者始终自觉站在考生的立场,与考生一道去挖掘现实生活的素材,引导考生写出自己应有的真情实感和认识体验。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考生自身体验,把考生的目光引向身边的社会生活或考生自身的思想感情、生活实际。比如2008年的全国卷1作文试题以“抗震救灾”的时政内容为命题材料、2009年全国卷1作文试题以动物寓言影射教育弊端以引导学生反思教育问题,即充分体现了上述理念。
无论具体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变化,一道成功的作文命题的内核无非引导和提示青年学子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探索青年人自我精神家园的搭建和自身思维品质的提升。它实际上已经隐含了我们学生高考写作审题立意的出发点和基点:即张扬人性光辉(不能“对自己有利的就有理”),表达对于理想社会构建的积极思考(不宜“社会一片黑暗”),体现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一员和历史文明进程中一环的应有的胸襟气魄和思想层次(应该思考“我对于社会发展与历史进程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在作文中的表达,应该张扬作为民族建设者和历史创造者的青年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人文关怀、人生悲悯情怀,我们所作的表达,应是基于“大我”的“小我”表达,必须是兼容社会共性和生命个性的表达,应表达自己在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健康情感、高雅志趣并融入到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去。成长的青年,应时刻懂得个人在祖国、民族、社会中的定位,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关爱一切生命,宽容、理性地待人处事而不不吹毛求疵,从而在作文中表达出对现在、未来充满关切的态度和积极融入的精神,并在写作过程中处理好主流与支流、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阴暗、积极与消极、理智与情感,如宽容理解与自私狭隘、友善关爱与冷漠无情、奋发向上与自鸣得意等关系,使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得以凸显。
我们如果拥有了这样的思考基点,并结合自身体验、依托作文试题作真诚的表达,那么至少保证了我们的写作不会偏离大的方向。
2.全面观照试题
具体说来,我们需要对一个完整的作文题有以下方面的审察:
(1)审体裁
审察作文有否体裁的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等。有的题目没有文体规定,则应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如2006年湖南卷作文题要求写议论文;2008年全国卷Ⅰ(山西等地用)要求自主确定文体。
(2)审题意
审察题意有否明确的指向。要明确题目核心词语、修饰词语及其意义,要全面考察所供材料进而考虑文章的基本走向。如2008年全国卷Ⅱ“小龟遇险,游客救助;信息误导,群龟出巢;天敌返回,后果不堪”的作文试题,根据概括材料所得的主要信息,便可有以下审题立意的走向:
一、游客对小龟的救助是否违背了大自然的安排,由此引发对人类关爱自然却对自然缺乏认识的思考。“好心”、“护着”等联想点不仅可以引导考生在材料情境之内去选择立意,而且也可以将其引申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进而去思考人类自身的相似现象。
二、由“信息误导,群龟出巢”可以引发由动物生存信息到人类生存信息的联想,文中的“意想不到”是一个生成立意的关键点,考生可以在捕捉到这个关键词后,将故事中的“意想不到”链接到人类生活或自己的体验中去,迅速将材料内的“意想不到”转化或扩展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种种因信息误导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现象。等等。
(3)审关系
审察题目有否内在的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应该分析其逻辑关系,并列、偏正或因果等,以确定文题的重心。如2008年安徽卷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本命题是个偏正短语,其限制语又是一个动宾短语,意味着针对本题的写作应为“出发”,而其前提是“带着感动”。
(4)审范围
审察题目有否范围的限制。题目有说明文字,并对文章的表述对象或范围有特别要求,则应逐一落实相关要求。如2005年江西卷作文题“脸”,有这样的文字表述:“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相关的问题”,此即取材范围。
(5)审写法
审察写法有否特定的要求。如“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等,或许不是硬性规定,但能够落实则比较稳妥。如2008年北京卷作文题,要求“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6)审人称、审字数、审格式要求等
审察试题人称、字数、格式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江西卷要求“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等等。
4.谨慎选取角度
(1)选择自己最有体悟的角度切入。
选取角度,实际上是针对作文题解决写作切入点和具体到你这篇文章的立意问题。如何选取角度,其实作文题中已有提示:结合自己的体会,联系现实生活。因此选取角度的第一点就是,考生一般应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有体会、最便于发挥的角度来写。
例如,2008年湖北卷要求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来写一篇文章,我们每天自己的、接触到的他人的“举手投足”何其多也,写什么?一篇优秀作文中写到了“环保主义者”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来抗议日本人对鲸的残酷杀戮,写到唐僧将爬上了蚂蚁的手轻轻放到地上,写出了“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善举,才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体现出一颗满盛爱与美好的真心。”这就是作者特别有感触和体悟的内容。
(2)善于进行“大小、虚实”的转换。
无论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试题所提供的往往是一个范围,一个方向,或一个具象,如果我们泛泛而谈或就事物谈论事物,势必大而无当或流于表面,难以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作文便没有分量和价值。所以面对作文试题,需要进行“大
小、虚实”的转换。
如2008年上海卷要求以“他们”为题写作,就需要我们选取特定的群体,写出“他们”的特征与精神。
如面对2006年北京作文题“北京的符号”,我们就要化虚为实,具体到写故宫、京剧或老舍等具体的内容。
如面对2008年福建卷“三人买饮料喜欢甜的、又苦又甜的、淡淡的味道”的作文题,就涉及到化实为虚的问题,我们要将实在的饮料的滋味转化为自己所喜欢的人生滋味。
作文审题立意,当然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谈很多具体的方法。但我们只要把握了作文题的深层意蕴,透视了命题者的意图,同时具有整体意识,对试题作全面的而非局部的审察,然后结合自身体验和社会生活的实际,从特定角度切入,那么我们迈过审题立意这道门槛,为写作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不成问题的。
范文点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理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抒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点评因材施教,发展自我山西一考生
“因材施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的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作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娱自乐也嫌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
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点评】(以上横线为学生版用书留白,让学生自己进行评点。以下“点评提示”为教师版内容。)
【点评提示】
本文的标题即是观点,开篇立意引领之下,主体部分由作文材料而延伸思考,结尾再明中心,照应作结。本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引用恰当,内容充实,结构严密,说理透彻,能联系自身实际进行论述。
2给兔子的一封信
山西一考生
尊敬的兔子:
你好!
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处境,习惯在短跑比赛中夺冠的你,现在正承受着巨大的失落与无奈,为什么学不会呢?但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一定要学呢?
作为一个人,我也常常会遭遇和你一样的无奈。当失败的浪潮一次次地涌向我生命的海岸,我终于懂得:上帝不会赋予谁更多的才华,把握住你的强项,让它发挥到最大。
我曾读过一种蝶——枯叶蝶。与常见的蝶不同,它没有阳光下熠熠生辉的薄翼,没有随着风飘摇的金色触须,没有轻柔妙曼的舞姿,它有的只是一身如枯叶般的苍老与憔悴,然而她却顽强地活着,比普通的菜粉蝶活得更为安详和长久。
生命不要过多的技能来彰显其价值,只需要把握上帝对你独特的赐予,便能创造出奇迹,你奔跑的力量和速度让多少的生灵为你感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人类用你来歌颂伟大的品质,而你又何必用游泳来自取其扰呢?
顾炎武曾说:“人之为学,不可自小,亦不可自大”。“不可自小”,就是不能妄自菲薄,小看自己的能力;“不可自大”,就是不能妄自尊大,企图掌握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技能,你应当明白,奔跑是你的“专利”,但游泳非你可企及。
韩寒尽管“九盏灯笼高高挂”,仍能以一支笔征战文坛;史铁生尽管终生残病,却以轮椅的车辙印出中华文坛的传奇;毛泽东幼年尽管只有思想课没有及格,却引领着中国人走向辉煌。他们的“短板”并没有阻止他们的发展,相反,如果一味地渴望填补短处,可能会物极必反。
如果河中的鱼不练习游泳的技巧,而企图学习飞翔的本领,那么他们只有失败;如果空中的鹰不努力丰满自己飞翔的羽翼,而渴望像你一样飞速地奔跑,那他将与成功无缘;如果追逐你的狼放弃捕捉猎物的技巧,而想学爬树的绝招,那么饥饿终将毁灭他的生命。
所以说兔子,那一座山再低你也难以企及,而你身处的土地,远方的成功却在召唤着你。被狼逼到河边的你,也可以换个方向,继续奔跑!
此致
敬礼!
远方的学子
2009.6.7
【点评】
(以上横线为学生版用书留白,让学生自己进行评点。以下“点评提示”为教师版内容。)
【点评提示】
本文构思巧妙,以书信形式展开写作活动,便于真实自然地言理抒情。文章以亲切的口吻娓娓而谈,开篇立意“上帝不会赋予谁更多的才华,把握住你的强项,让它发挥到最大”,“枯叶蝶”事例的类比之后,再强化观点“生命不要过多的技能来彰显其价值,只需要把握上帝对你独特的赐予,便能创造出奇迹”,而后进口作文材料条分缕析,纵横联系,驱遣古今,正反结合对观点进行阐述,既具理性力量,又以真情动人,观点明确,切合题意,论证充分。
【练】
以“生活需要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审题准确,立意深刻,字迹清晰。
第三篇:高一作文修改课教案
作文修改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修改的步骤和程序。
2、引导学生形成作文修改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作文语言修改的程序步骤,形成作文语言修改的学习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强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明确是二次创作(激发动机)
用两个实例引起学生对作文修改重要性的感性认识,激发作文修改的动机与兴趣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因为一个“绿”字用得好而卓绝千古。这个“绿”字是几易其稿,开始时先用“到”字,后用“吹”字、“至”字、“满”字等,最后才确定为“绿” 字。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也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几经思考才定下来的。
(二)作文修改的步骤与程序(构建原型定向)
1、主题是否突出。要看这篇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错误和偏颇之处,如有,应加以修改。
2、选材是否恰当。所选材料是否都围绕中心,自己感到满意的地方有哪些,还有哪些地方没写好的。看材料与观点是否一致,如有不一致的,应删去,并改换新的材料。
3、条理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对于层次、段落不顺畅连贯之处,加以调整、增删。对缺少过渡语和交代、照应的,则补写,使全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4、表达是否准确得当。语言要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语句要符合语法,修辞要得当;全文语言风格要统一。
5、文面是否规范。检查文面就是要检查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是否准确规范。具体来说要看文面是否符合行款格式要求;是否符合标点书写规定;是否有错字、别字和不合规范的简化宇;数目字书写是否合要求和规定。
6、修改后是否进步。将改过的文章与改前做个比较,看是否比修改前更生动、形象、流畅。
板书:作文修改的步骤:①主题突出——②选材恰当——③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④表达准确得当——⑤文面规范
(三)以修改作文语言为例说明修改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原型,注重学生已有经验,所选例句以学生作文中语言或学过课文中的语言为好,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掌握作文修改的原型。注重修改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学习策略。
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即“增、删、改、调、换”。
1.增加必要的内容,使文章的语句或内容更加完整和生动。
例1:“看了这部书,受益匪浅。”谁“受益匪浅?”句子中没有回答,可改为:“看了这部书,他受益匪浅。”这样能使表达的内容更加完整。
例2:“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
“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后句比前句要生动形象,其主要原因是作家老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2.删除与中心内容无关或表达累赘的语句。
例1:“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多余。应当承前省略。
例2:“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路”与“距离”留一个就行。
3.改正文章中错误的词句或不得体的内容。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世界杯足球赛。”
“看不上”,是瞧不起,还是没钱买票,还是电视收不到台?可以改为修改:“独联体国家看不到世界杯足球赛的电视转播。”
4.调整文章中颠倒的词语或句子。
例:“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两个新旧社会”,就成了四个社会了。应把词序调整过来,改为“新旧两个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5.换选合适准确的词句。合适,是说用词要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言环境,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例:①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拴;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②那人便焦急起来,说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拿过灯笼,一把拿下纸罩,包了馒头,交与老拴;一手拿过洋钱,数一数,转身走了。嘴里低声地
说,“这老东西······”
①是鲁迅先生在《药》这篇小说里写的,②是把①里的一些动词换成了别的动词。显然②句没有①句那样生动、准确、形象。
(四)学生复述修改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修改的映像
通过复述,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修改的程序,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原型定向阶段的学习更有成效。
教案说明:
1.在作文修改教学中,教师要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知道怎样修改,并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边示范、边讲解,要让学生明确教师修改的意图,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2. 作文修改教学要有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作文修改的范围比较广,不应每次都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性的修改容易使学生浮燥,不利于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作文修改前,教师要先了解学生作文大致情况,有计划的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来确定本次作文修改的重点,重点的确定最好能形成一个体系,服从本学期作文教学的计划,从而由点到面,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四篇:高一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一>;说教材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是第十四课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中的第一个框题,是本章的开篇之语。
知识目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关系,应负法律责任。
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依法同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思想品德目标:通过教学,懂得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的重要性,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说教法
指导自学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拓展。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辅助运用多媒体。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搜集材料,锻炼归纳材料的能力。学会问问题,掌握由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学习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说新闻:每节课由课代表安排学生进行二分钟的新闻播报,通过查找和阅读新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时事与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国家与国际大事,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重点知识的讲授
导入重要知识点:
给学生展示香港与澳门回归时的宣传图片,同时展示美国轰炸我国驻南使馆的消息(通过截然不同的两个事例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趁机提出问题:
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对一个国家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并认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认识。
采用国家总理温家堡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所发表的对台湾问题的讲话,由此引出对祖国和平统一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提出问题:
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投影李登辉被民众泼红墨水的图片。
深入问题研究:
针对目前台湾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妄想通过投票的形式搞分裂,我们国家又会持何态度?能力训练:让学生自己编写问题,并回答问题。
采用形式为小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并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即有利于学生的发挥,也容易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最终落实到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2过渡到公民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导入:欣赏一首歌曲《爱我中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事先安排学生分组收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在分组中彼此有了合作学习的技巧。)
提出问题:你对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可能结合所学的历史故事来回答)
体会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3、突破教学难点
导入:使用东突恐怖分子所犯罪行的图片。(先由学生对恐怖分子所犯的罪行进行评价)
提出问题:我国法律为什么对破坏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
解决问题:从案例中恐怖分子的最终结局,加上仔细阅读教材,意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法定义务。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4、小结
正面事例进行引导,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国家民族总局联合发起我国大型公益项目“蓝天爱心计划”。
问题:你准备怎样去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从学生的归纳中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对整节课的知识形成体系上的认识。
5、拓展性作业:
请你给台湾省的同龄人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渴望。并举出你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促进大陆与台湾省的统一。
第五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章我们将了解到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本章内容简短精炼,需要我们结合实践活动区用心体验和领会。自从有了人类,信息技术便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和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所以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
这节内容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信息是什么,为后面内容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将信息与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感受到信息的丰富多彩性。(2)真正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
(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学习中发现及归纳新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掌握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自主地,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体现;(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但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信息的认识较为表面,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教学重难点
1.难点:对信息特征的认识。2.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五、教学策略选择
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式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
1.教学环境:能上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讨论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信息,那大家知道什么是信息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老师先给出一些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实际去理解什么是信息。
比如:
观看运动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员及赛事状况的信息。看到红绿灯变换,行人或者司机知道该走还是该停 看到花都开了,小草也变绿了,我们知道春天到了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感知我们身体内部的变化。
2.【新课教学】:(讲授法及讨论法)
①通过举例,我们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这时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文字,播放一段音乐或者视频,进一步表明: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同时也通过视频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小组合作,分析书上的图片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进行小组竞赛。③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了解的信息的定义,那它具有什么特性呢?(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同一个信息可依附于不同的媒体;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比如说,我们之间交流可以通过说话或者发送qq消息,我们听的音乐是下载在内存里的。那同学们还可以举出什么例子吗?(运动会开幕式通过视频来传播,我们学的知识印刷在书本上)。
(2)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比如我们看视频,看新闻,丰富业余生活。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利用GPS获取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并且信息可以增值:
比如我们对咱班的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整理分析,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咱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时效性。先举例,让学生总结:我想去看运动会开幕式,学校通知八点开始,我十点才看到消息,因为错过了消息发布的时间导致我没看到开幕式,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性质呢?对,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比如交通信息,股份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放一些相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共享性。学校通知八点开始运动会开幕式,这是同学们都可以收到的,所以说,信息是具有共享性的。
④.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还知道了信息的四个特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希望同学们结合生活,深刻理解这些概念。
⑤.课后作业
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结合这节课的知识,想一想现在的信息技术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八.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了中学教育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是比较好奇的,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寻找并理解知识点。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举例引导,提问,引入课题网络浏览相关的图片视频,讨论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举例什么是信息总结信息含义网络分组协作讨论引发与启发总结信息特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课堂小结是否掌握N补充说明Y课后作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