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美版新版四年级下册2.年年有余教案
2、《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重点: 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 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教师: 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画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三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2)试一试。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1)欣赏作品《连(莲)年有鱼》,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第二篇:浙版美术第八册《年年有余》教案
四年级美术下册《年年有余》
于城小学 谢晔晔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
三、课前准备:
课件、纸盘、范作。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你是怎样吃鱼的?
(2)你能猜猜古人是怎样吃鱼的吗?
2、欣赏感受,活动表现
(1)古人吃鱼的方法介绍,由“脍炙人口”引出。
(2)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引出古人喜爱鱼的程度和吃鱼的历史悠久。
(3)展示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鱼纹,让学生观察从鱼的哪些部位去加以变化、表现。
古人画鱼的方法——夸张、概括(4)分析鱼的形态结构
鱼的身体结构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鱼头、鱼身、鱼鳍、鱼尾
这几个部分中,哪些是可以概括表现的? 鱼头和鱼身,鱼身和鱼尾
3、作业讲解,教师示范,学生作业
创作要求:
抓住鱼的基本特征,概括、夸张地设计鱼形纹样;
4、作业展评
5、拓展延伸
鱼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并且已经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纹样。
第三篇:浙美版美术第8册年年有余教案
《年年有余》教案设计
课题:《年年有余》
浙教版第八册第八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圆形纹样。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用鱼纹进行圆形纹样的设计和制作。教学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教学准备:课件,圆盘,美术常规用品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学习传统文化:
1)、大家看看,这个是什么?(福娃)
教师引导欣赏:设计师在设计五福娃时充分考虑了中国元素在其中的运用,你看得出来吗?(头部的形象,福娃贝贝的头部形象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形象,象征着繁荣和收获。)
2)、那你看这张图表达了什么含义?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出示年年有余年画,猜其寓意,得出鱼在古代的寓意是很吉祥的,莲年有鱼中用“鱼”与“余”的谐音来表达“有余”、“富裕”的美好愿望。教会学生明白谐音的用法。)
3)、那你来猜猜这些图案是表达了古人什么样的祝福?(出示图例)4)、那年画中的鱼是什么鱼?为什么?(鲤和利谐音,用力形成对于图案还有年年得利的含义。)对比欣赏,了解鱼纹艺术
1)、这是西安出土的鱼纹彩陶盆,你觉得我们的古代先人在这个盆上画了鱼纹图案是为什么?
一般来说,鱼可以分成那几个部分?这条鱼和我们现在的鱼有什么不同?来让我们对比一下?(出示对比图1,分析鱼的特征。出示图2,对比得出的鱼纹特点。鱼纹的特点是概括、夸张、化繁为简。)
2)、让学生也来试着设计一个仿古的鱼纹。注意鱼的动态和运用几何体变形为鱼的方法。示范。)教师适当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点评。
3、自主探究,认识圆形纹样
1)、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形纹样,让学生根据以前的所学知识判断是所以哪一种形式的纹样?个人把序号分类写好汇报,集体讨论确定。(教师板书纹样类型)教师分析纹样的难点,向心式与辐射式的区别。
4、巧妙设计,鱼纹结合圆形
1)、欣赏一些古代和剪纸的鱼纹纹样设计。
2)考考你:那你能不能把刚才你设计的鱼纹用到圆形纹样的设计上面去呢? 提出要求:鱼纹设计新颖有创意,纹样设计饱满整齐。学生把鱼纹设计到圆形纹样上,教师巡回指导。
5、挂件展评,感受成功喜悦。
1)、把学生完成的作品贴到挂件上展示,请学生相互之间评价:你的纹样里都有什么样的美好祝福?从同伴的作品中,你可以学到什么? 2)、教师点评。
6、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1)、你平时在那些物体上见过鱼纹?
2)、除了这些,你觉得我们设计的鱼纹还可以用到什么上去?(衣物,商标、食品、玩具、结婚喜庆用品等等。
3)、本课小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物以致用,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四、课时安排:
第二周: 为中国队加油(1、2课时)第三周:茶香四溢(1、2、3课时)第五周:风筝风筝飞上天(1、2课时)第六周:七彩足迹(1、2课时)第七周:爱书、藏书(1、2课时)第八周:风车转呀转(1、2课时)第九周:十二生肖(1、2课时)第十周:年年有余(1、2课时)第十一周:巧折巧剪(1、2课时)第十二周:落日(1、2课时)第十三周:蔬果造型(1、2课时)第十四周:美丽的拼画(1、2课时)第十五周:砖石上的雕刻(1、2课时)第十六周:房间一角(1、2课时)第十七周:中国古代陶艺(1、2课时)第十八周:考试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课 为中国队加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二、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直入主题
教师手持奖杯,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自由回答:美观、新颖等。教师:看到奖杯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中国健儿的努力拼搏,想到领奖等。初识奖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2.挖掘奖杯内涵
教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中国健儿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激动时刻吧!课件出示经剪辑的影像,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金灿灿的奖杯是体育健儿付出汗水的回报,是奋发向上的见证,是荣誉,更是献给祖**亲最好的礼物。3.探索奖杯的艺术特色
教师:正因为奖杯如此重要,所以奖杯都经过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提问:在生活或影视中大家见过比较特别的奖杯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奖杯外形。
教师出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奖杯图片提问:(1)你最喜欢哪个?(2)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欣赏、评述)
①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共同点:奖杯的设计和所要颁发的奖项有较大的联系。
②不同点:不同外形种类(几何形、人物形、动物形、植物形等)不同材质种类(金质、铜质、水晶、合金等)师生讨论小结:
有的造型简洁大方,有的精美华丽,有的形象可爱。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获得更多的感性素材,进一步认识奖杯,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作铺垫。
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快到了,让我们为中国体育健儿们设计一座特别而又新颖的奖杯吧!
请学生们谈论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奖杯,可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启迪。教师及时总结学生想法的亮点,并罗列学生设计的类型:植物类、动物类、抽象类。师生探讨,如何预料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4.泥塑奖杯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草图自由制作。
(学生可在纸上作草图,也可直接泥塑造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醒制作时奖杯各部件的连接要素。5.学生作业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介绍。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鼓励学生,使其获得成就感。
小结:有我们这么多同学的鼓励和祝福,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定能取得更辉煌的成绩!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废旧瓶子等(教师)示范作品、制作奖杯的部件等。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观赏获“最佳奖杯设计”的学生作品和教师制作示范作品,请学生们用旧瓶子设计制作一个奖杯,看谁做得好。
通过奖杯制作,让学生学习改旧利废,创造新的、美的东西,培养设计意识与制作技能。2.探究制作方法
教师提问:前一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奖杯的结构是怎样的?你设计了什么奖项的奖杯? 师生讨论:这一课是学习用废旧瓶子制作奖杯。制作时,同样要先有设计构思。由于是用废旧瓶子制作,所以设计时要把材料作为设计构思的依据。各人带的瓶子有大有小,材质、形状各不相同,可用切割、组合、加添的方法去选择利用瓶子的某一部分作杯身或杯座、杯耳、杯帽。对照课本的分解图,在设计时不要拘泥于上面提到的基本结构去制作,可大胆设想,重新组合制作出新颖的奖杯造型。3.实际制作,小组合作
想想前一课自己设计的奖杯,看看课本上的示范作品,再根据自己准备的废旧瓶子,确定制作什么样的奖杯,选择适用的部分进行剪、拼、接、粘,做成奖杯的基本形状,最后加上美的装饰。
本课完成杯体的制作,强调加工制作的注意事项:(1)注意奖杯的重心。(2)剪、切线要准、平。(3)拼贴要牢固。(4)注意卫生和安全。4.欣赏评比。
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奖杯做得最美,为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制作,作简单的评价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2课 茶香四溢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2.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网页的结构主要有9大块:①“源远流长的茶文化”;②“名茶大观园”;③“制茶工艺知多少”;④“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⑤“清香的茶文化”;⑥“韵味茶馆”;⑦“造型各异的茶具”;⑧“多彩的茶叶包装盒”;⑨请您留言:研究了中国茶文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5.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师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记录家乡茶文化的联画,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水彩笔或蜡笔。(教师)课件,范作,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普通纸的茶包装(里面装着茶叶),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这样的包装让人有购买欲望吗?再拿出一个精美的茶包装盒,将茶叶放进去。这样呢?
(2)小结: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包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好的茶包装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复用包装再次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弘扬了茶文化。(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茶叶包装设计。2.欣赏与评述。
(1)老师收集了很多精美的茶叶包装盒,请同学们欣赏。
(2)找一找共同点:文字(茶名、品牌、生产厂家及简要说明)、图案、色彩。(3)请学生谈一谈第一印象:美观、醒目、色彩和谐、形状各异„„ 3.启发与尝试。
(1)讨论设计特点及规律。①茶包装的文字设计。
主要包括: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茶包装的文字是设计的重要部分,一个包装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不能没有文字,正如同一个人一样,他一定有名字。你认为文字设计中哪些文字要醒目?哪些文字可以小些?
茶名、品牌要设计得较大,特别是茶名,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可设计得较小。提问:怎样将文字设计得更美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各种字体)可以用到我们学过的各种美术字,如:黑体、宋体、变体美术字„„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适当地运用书法,能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韵,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也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加上拼音字母或英文。文字设计中增加咏茶的诗句等等。②茶包装的图案设计。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提问:你打算在茶叶包装盒上设计怎样的图案?(茶叶本身的图案,茶具、茶馆的图案)
茶叶是一种民族性的产品,可以运用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气息的图案如:体现茶文化的中国画、装饰纹样、吉祥图案以及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图案„„ 茶叶出产地的风光图片,咏茶的诗意图。
运用学到的点、线、面和几何曲线也是很好的表现方法。③茶包装的色彩设计。
提问:你认为在茶叶包装盒上什么样的色彩最能吸引你? 简洁明快、华丽动人、质朴自然或清新淡雅的色彩。
注意问题:色彩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不能用色过多,否则形成不了色调。
小结: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字、图案、色彩等要素是与茶叶紧密相关的,并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4.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要求: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用水彩笔或蜡笔设计茶叶包装盒。(2)学生确定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
(3)学生作业设计,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有创意的设计进行表扬和点评,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5.师生共同评价,深入体会。
(1)自评: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2)组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了解和关注其他商品的包装设计。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粘土,茶具图片资料。(教师)课件,范作、彩泥或粘土。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好茶需要好的包装,当然饮茶也要讲究专用的茶具,比如:茶壶(出示紫砂壶)。好的茶壶,不仅实用,而且具有艺术收藏价值。(2)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茶壶。2.欣赏启发,课件展示:
各个时期的茶壶(教师简单地介绍)提问:一个茶壶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壶身、壶嘴、壶柄、壶盖。3.如何设计。
(1)出示一个壶身为方形的茶壶。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把茶壶设计成什么形状?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小结:我们可以变出许多其他几何形体的茶壶来。教师:出示图片。
提问:壶身变了,壶的什么部分也发生了变化?
小结:壶的嘴、柄、盖等都应进行相应的变化,方对方,圆配圆。
(2)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茶壶都是用一些几何形体来进行变化的,除了用这些形体来设计茶壶以外,你还见过别的茶壶造型吗?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看看它们都模仿了什么东西似的形状? 如果你来做,还能模仿什么东西设计制作茶壶?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设计茶壶还可以用仿生形。4.尝试制作。
(1)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茶壶,你想亲自用彩泥来做一个吗?老师也想动手做一个!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2)教师简单示范造型、组合,并提出注意点。
(3)提出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个或一套造型新颖的茶壶。
(5)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4)课件展示学生设计的泥塑茶壶作品。5.作业展评。
(1)自己评: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3课 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
(教师)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
三、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届时将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优秀资料奖、优秀设计制作奖、放飞奖、合作奖等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2.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4课 七彩足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材容易造型的特点,懂得用纸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成长记录袋的功能。2.设计并制作各种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成长记录袋。3.培养学生爱惜自己每一张习作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整理好第一节课美术课堂习作若干张、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或双面胶。(教师)课件、各种形式的成长记录袋。
三、教学过程
1.演示——卡纸变纸袋。
(1)教师出示一张彩色卡纸:我能用一秒种让它大变身。(将纸对折,学生观察平面变出新形式)
(2)我还能继续变:教师将对折的卡纸两边粘贴,展示并追问:“卡纸变成了什么”?(3)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美术作品,轻轻装进纸袋内,由这个动作引出新课:七彩足迹——成长记录袋设计。
2.探究——多变的卡纸,个性化的档案袋。(1)思考:你希望你的成长记录袋有哪些功能?(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出示四款不同设计风格的“成长记录袋”。请各组同学仔细观察后,找出不同的设计方法和细节。将“成长记录袋”分发给四个小组,每组一个,并根据课件呈现的问题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
①你组的作品属于下列的哪种样式:折叠式、插入式、书本式、屏风式? ②袋子的内部有没有独特的设计亮点? ③袋子的外部是否个性化设计?
④仔细观察你组的作品,尝试还原它的制作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4)以组为单位,在实物投影仪上边展示每组探究的个性化设计作品,边围绕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5)你还有更好的创意设计这四款记录袋吗?(可以是针对整体的设计,也可以是针对其中的一个细节)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3.实践。
(1)美好的创意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得到体现和推广,动手做一做,你将有更多的发现。要求:根据自己喜欢的造型,设计并制作成长记录袋;给主体袋面设计一张“有个性的脸”。4.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学生的设计。
讨论自己觉得不满意的细节,大家共同开动脑筋帮助解决设计制作中的疑难问题。6.课后延伸。
成长记录袋是我们一路成长最好的见证,请把它当成你的密友,在课后根据新的需要继续完善它、美化它。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5课 爱书藏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书签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2.学习用纸版拓印、绘画或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和书签。3.通过欣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和图片资料、绘画用品、卡纸、吹塑纸、水粉颜料、毛笔等。
(教师)有关藏书票资料、作品、制作材料。
三、教学过程
1.认识藏书票。
出示藏书票并板书“藏书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2.了解藏书票。
(1)交流一下课前收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画面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比较。(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3.交流藏书内容。
(1)学生展示自己的藏书,说说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2)教师介绍一本书从编写到出版的复杂过程,渗透爱书、惜书的情感教育。
(3)教师:如果我们给自己心爱的书设计一枚藏书票的话,你的书一定更具有收藏价值。4.欣赏范作。
明确藏书票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1)出示几张藏书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并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2)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和大家交流,其他成员可作补充。(3)小结藏书票的制作方法: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藏书票的外形以方形为主,票面上的图案简洁漂亮,花草、人物、动物、风景等都可以作为内容;上面还印有一些“我的藏书”、“××藏书”、“我爱读书”等藏书票的国际通用标志性文字;EX—LIBRIC制作方法以版画为主,可以是粉印版画、油印画,也可以用树叶等材料拓印。
(4)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欣赏藏书票作品。5.学生制作。
(1)同桌交流一下,你准备给自己的哪本书设计藏书票,怎样设计?
(2)出示幻灯片,指出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请学生参考书本上的建议。①用粉印版画或油印版画制作藏书票时,文字要反写。(教师可作适当演示)
②用水粉颜料印制时,水分要少。油印版画油墨要合适,注意抚压力度,以免造成图案模糊。(3)学生设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用一般绘画的形式表现)(4)老师巡视指导,提出修改建议。6.展示、评价作品。
展示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作品,说明理由,请作者谈谈设计想法。7.总结,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绘画工具。(教师)课件、各种书签范例。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请学生说说平时在家喜欢看什么课外书,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很快找到上次没看完的内容。教师出示一张书签,演示它的用法。
教师:我们把这张夹记页码的小卡片称为书签。(板书:书签)2.交流资料。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书签的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并交流收集的书签,要求从形状、图案、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比较。(2)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及时进行鼓励。3.播放课件,探究方法。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欣赏各式书签,小组讨论。
(1)书签的形状有哪些?制作的材料有哪些?
(最常见的是长方形,还有许多是几何形或特殊形状的,如菱形、椭圆形、公鸡形、树叶形„„„)
(制作的材料:主要是各色纸张,还有树叶、竹、皮革、金属等)(2)书签制作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书签的制作方法可以是绘画、手工、拓印等多种组合)(3)书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人物、动物、昆虫、鱼类、水墨画、风景名胜或一些有象征意义的小图案,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画面,让我们的视觉有美的感受就可以。图案宜简单,不宜过于复杂。文字:祝福吉祥的话、名人名言、成语或自己喜欢的话,让我们在翻书时随时可见。(4)制作一张书签的步骤是怎样的?
构思——剪出外形——用画、剪贴等方法装饰书签——穿上书签丝带。4.布置任务:
制作一个(套)漂亮的书签,完成后举办一个班级书签展览会。5.再次欣赏(课件),启发思维。
(1)教师:收集了一部分书签,我们一起来欣赏,相信对你有所启发。(2)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想法。(3)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6.展评。
举办一个班级书签展览会,按组展示书签作品。学生根据形状、色彩、画面等方面选出自己喜欢的2-3件作品,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让小作者谈谈自己的创意。7.小结。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6课 风车转呀转
一、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3.通过玩风车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若干各色纸张、双面胶、剪刀、铁丝、小棒(铅笔或筷子)等。(教师)课件、风车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引导激趣。
(1)让学生展示、介绍收集到的有关风车的图片和资料。(2)提问:你知道风车的用途吗?哪个国家的风车最多?(3)欣赏各种各样的风车。
(4)揭题:《风车转呀转》,明确这节课的要求和任务。2.了解风车的原理。
(1)教师提问:风车为什么会转动?(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3)教师总结归纳。
把风车的中心点固定在一根棍子上,风车的叶片在开口朝固定方向排成圆圈,风从前面吹来的时候,纸风车就会顺着叶片底的方向旋转。这是因为叶片底受到风的推动使其旋转。3.研究纸风车的基本制作方法。(1)自学教科书第17页的制作步骤。(2)提问:你会做吗?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4.示范作品。
出示几个优秀纸风车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
讨论:这些纸风车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各色纸张,谈谈对设计和制作纸风车的基本设想。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5.创作要求。
(1)设计一个漂亮的纸风车。
(2)找准风车的中心点来固定。(对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6.评价。
比一比:谁设计的风车最美;谁的风车最有创意;谁的风车转动时又快又稳。(提示:从形、色、图案等方面阐述,同时转动时要快、稳)7.延伸。
将各种纸风车组合成一个装饰造型作品,美化教室。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纸张、废弃材料(如塑料片、纸杯、瓶盖等)、双面胶、铁丝、剪刀、铅笔(小棒、吸管或筷子)等。
(教师)几个由不同材料制作的风车范作。
二、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风车转呀转》 2.分析。
(1)出示几个不同形状、材料的纸风车。
(2)提问:这些风车用到了哪些材料?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风车?(小组观察讨论,集体交流)
(3)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演示,说说感受。
(4)研究风车可以有哪些方法来固定,并能让风车转动自如?(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试验如何固定小棒。(如牙签当中心轴固定在粗的饮料管上,铁丝固定在铅笔上等)3.制作。
(1)建议:用综合材料来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能转动的风车。
(2)作业要求:从风车的叶片形状、颜色、牢固度、转动时又快又稳等方面进行考虑。(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并展示构思好、又有创意的作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4.游戏。
和同学一起玩风车,并谈谈自己的作品的制作方法。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7课 十二生肖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
2.大胆运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3.在欣赏生肖动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色纸、剪刀、卵石等。
(教师)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谜语揭题。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出谜面:“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课题(即谜底):《十二生肖》。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你知道家里亲人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他们的属相是什么?(2)提问:你知道十二生肖是哪十二种动物?(3)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如: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猴年,明年就是鸡年;我属猪,我属狗„„激发学生对中国十二生肖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3.发展创新,引导探究。
(1)对课本、图片和实物进行研究,提问:民间美术课的生肖属相与真实的十二种动物的不同?
(2)小组探究:课件欣赏有关十二生肖的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提问:这些作品采用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还能想出哪些创作方法?你受到哪些启发?有更好的创意吗?(3)总结创作方法:夸张、变形、添加、简化,带给我们一种装饰性的美感。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给每个组发一个有关生肖的不同的创作作品,如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让学生自由触摸、研究。
(1)提问:经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创作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里的这些作品,看看它们利用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完成的?你能说说它们的制作步骤吗?
(2)引导学生讨论,尝试:每个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作品材料,设计创意和制作步骤进行介绍。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里的材料,合作完成一件有关十二生肖的美术作品。(2)辅导要点:是否有创意,制作是否精致。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将制作好的作品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2)小结:我们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生活。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8课 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制作鱼纹的相关工具。(教师)课件、鱼纹图片资料、范作。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年年有余》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渲染的节日气氛。
(2)出示教科书第22页年画图片,请学生说说年画张贴的时间,从哪些地方表现了节日的气氛。
(3)揭示课题,刚才大家欣赏的音乐和图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年有余》。2.欣赏评述。
(1)小组展示交流自己准备的图片及有关鱼的故事等,体会鱼与人的生活的关系。(2)展示福娃贝贝及年画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鱼在上述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繁荣、丰收与财富、吉祥如意)(3)展示鱼纹陶盆图片。(老师介绍陶盆的年代及价值)①小组讨论,古人为什么把鱼纹描绘在陶器上。
②鱼的纹样跟你平时见到的鱼有何区别?(引导观察鱼的基本特征)
③展示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鱼纹,让学生观察从鱼的哪些部位去加以变化、表现。(4)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鱼形纹样,激发创作热情。3.活动表现。(1)创作要求。
①抓住鱼的基本特征,概括、夸张地设计鱼形纹样。
②用自己准备的工具,选择以绘画、橡皮泥塑、剪纸等形式进行创作。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2)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4.作业展评。(1)小组互评。(2)老师小结。5.拓展延伸。
(1)你想用鱼纹来装饰什么?(2)收集、了解圆形纹样。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鱼纹圆形纹样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成语、歌曲,制作纹样的相关工具、圆形器物。
(教师)课件、鱼纹圆形纹样资料、范作。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准备情况,安稳学生情绪。2.激趣导入。
说说与鱼有关的成语、童谣等。3.展示交流。
(1)展示带有鱼纹的物品,说说这些鱼纹的特点。(2)展示上节课制作的鱼形纹样,交流评价。4.欣赏激趣。
(1)出示鱼纹圆形纹样范作。(2)观察讨论,圆形纹样有什么特点? 5.探究方法。
(1)用什么方法将我们的鱼形纹样在自己带来的圆形器物上装饰成圆形纹样?(2)小组讨论制作多个相同鱼形纹样的方法。(3)反馈学生交流结果。(4)教师示范。6.学生创作。
学生用鱼纹创作圆形纹样,教师巡回指导。7.展示评价。8.课后延伸。
欣赏鱼形装饰的物品,引导学生用美术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9课 落 日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现象,观察比较分析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三个时段的特点,认识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
2.把观察到落日的景色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3.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落日,拍摄落日,收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以及准备好水粉画工具和颜料。
(教师)了解并收集、整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制作好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讲故事):“夸父逐日”的传说。教师:夸父能追到太阳吗?为什么他追不到太阳?
学生:因为落日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演示)太阳在这边落下,就是相当于在另一边升起。教师:虽然我们无法追逐到太阳,但我们可以把落日时最美的瞬间,用我们的画笔永远地保留在我们的画纸上。(引出课题——落日)2.欣赏落日,丰富体验。
(1)启发学生回忆原先积累的落日印象。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闭上眼),落日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情景?再请个别学生说说——得出落日给人的一般印象。
(2)组织学生交流落日的图片资料。
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交流摄影作品和图片资料,再选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在实物投影上),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落日的丰富与美丽。(板书)(3)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教师的落日图片。教师:课件出示——落日美景。
重点观察《西湖的黄昏》,并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得出:
落日因大气层强烈吸收折射的光线而发出红光。天空的色彩变化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课件展示相应的色块,用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通过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到:不同地点的落日、不同天气的落日,还有不同时段的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a.怎样的地点看落日会更好?高处向下的角度,没有物体遮住太阳,有利于观察,层次清楚。b.怎样的天气看落日会更好?晴朗多云。c.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天空的色彩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
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我们每一次看到的落日都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对落日进行写生,就是要根据每次看到的落日,以及它给你的感受来进行描绘,这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属于你自己的落日。3.选定内容,创作表现。
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摄影照片或是书本上的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进行写生。
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秀的表现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说明。4.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注意欣赏别人的作品,选出本堂课中你最欣赏的三件作品。
学生:把各自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互相欣赏,找出自己欣赏的作品。
教师:请学生谈谈最欣赏的是哪三件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5.课堂小结。
学生:请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0课 蔬果造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剪纸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继续学习折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动物或人物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课前准备
(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寻找合适的蔬果。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
三、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用蔬果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3)你能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及造型的巧妙之处吗?(说一说名称、形状和颜色特点)(4)揭示课题。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4)交流讨论结果。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骤,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或教师现场制作一个范作,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3)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4.欣赏作品,创造表现。(1)作品赏析。(2)分组自由创作。5.教学评价(创编故事)
(1)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制作的物品创作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关注他人的作品。(3)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1课 美丽的拼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课前准备
(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寻找合适的蔬果。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
三、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用蔬果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3)你能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及造型的巧妙之处吗?(说一说名称、形状和颜色特点)(4)揭示课题。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4)交流讨论结果。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骤,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或教师现场制作一个范作,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3)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4.欣赏作品,创造表现。(1)作品赏析。(2)分组自由创作。5.教学评价(创编故事)
(1)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制作的物品创作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关注他人的作品。(3)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12美丽的拼图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传统剪纸、刺绣,了解传统拼画的艺术形式。
2.学习运用绘画、剪纸、刺绣等方法创作一幅美丽的拼画,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3.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学习精神。
二、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材料(油画棒、水彩笔)。(教师)课件、示范纸张及有关工具。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介绍拼图游戏,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拼图游戏。
(2)出示课题:不同的卡片可以拼成一幅画,不同的画可以拼成什么呢? ——《美丽的拼图》 2.欣赏评析。
(1)出示《合家欢》,请学生观察欣赏。
①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作品?它最吸引你的是哪些方面?(造型、色彩等)②这幅作品的构图有什么特点?这幅画是由几块小的画面来组成的? ③画面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其中的每幅小画又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2)出示库淑兰其她的剪纸作品请学生欣赏,教师简介库淑兰大师及她的剪纸艺术特点。她的作品有以下特点:
独特的拼贴工艺(大部分中国传统剪纸都是由整张彩纸剪刻而成);奇异的五彩装饰效果(这也是其他传统剪纸所没有的);边剪边即兴歌唱(这种强烈的激情赋予她的艺术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和神韵)。
(3)出示学生作品《美丽的鱼》,小组探究学习。
①学习教科书第31页单张图的创作过程,思考自己小组还能用其他的什么形式来创作。(绘画、拼贴、剪纸、橡皮泥粘贴等)②小组讨论选择要表现的主题。
③出示不同构图和不同外形的拼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学生创作。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1)创作要求:单幅图要求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小组合作将单幅图拼贴成完整的拼画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作业展评。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拼画作品,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3课 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二、材料准备
(学生)分组,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三、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
(1)课件出示放大的瓦当图片,师生交流该图片的有关信息。(2)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2.区别体验。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比较瓦当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间的区别。(2)教师小结:浮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纪念意义。3.寻找体验。
(1)师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体展示:硬币、玉佩、笔筒、椅子靠背、房屋装饰(如石膏线、墙体浮雕装饰等)、纸浮雕等浮雕作品。(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浮雕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材质归类: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属板、纸板; 表现的面:单面[玉佩]、双面[硬币]、组合等。4.制作创新。
(1)师生探讨浮雕的组成与制作方法。组成:底版,凸起的形象;制作方法:
一是在泥板上画出形象,将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从下往上层层粘上泥块,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制,再加工。
(2)引导学生创作,并思考创作意图(教室的墙面装饰,送给朋友的纪念品等)。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3)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制作:可单张的简单作业,表现最简单的图案内容;可用多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改变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圆、三角、组合形等。5.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评,教师表扬作品有创意的同学。6.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雕刻的国内外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4课 房间一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的房间随功能变化而设计的道理,懂得在房间物体摆放中的主次关系的重要性。
2.用写生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房间一角,可进行合理的添加或删减。
3.通过学生对房间一角的描绘,提高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一课时
二、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收集并整理有关房间一角的照片资料,制作课件(可把本课的教学地点放在特定的房间内进行,若外出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教学过程
1.欣赏课件。
欣赏《房间一角》要求学生欣赏不同风格房间的魅力,领会其色调、主次、创意等,请学生讨论其中一幅作品的创作思路。2.欣赏名作。
(1)课件出示:《凡·高在阿尔的卧室》,学生谈感想。教师小结:房间以暖色调为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充满感情。
(2)课件出示:《有花束的室内》,学生谈感想。教师小结:房间以冷色调为主,突出花束,房间气氛宁静、和谐,又不失活泼。(3)学生尝试阐述这两幅作品的区别。3.组织讨论。
作品如何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删减,才能更好地表现创作意图。(1)课件欣赏:添加或删减的示意效果图。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对于感兴趣的物体、重要的物体、有意义的物体,在进行重点刻画时可适当添加细节;而与主题无关的物体可删减。4.欣赏课本的学生作品。学生谈欣赏感受。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5.学生写生。
主题为《房间一角》或《教室一角》。
(1)要求做到“三定”:定位置(学生坐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定距离(学生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基本固定)、定物体(物体也不能随意移动)。
(2)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透视不准等共同性问题应作重点指导(涉及到透视现象的原理时,教师可用一些实例进行说明)。6.教师小结
本课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设计并布置自己的房间。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并布置自己的房间,绘画工具、材料等。(教师)课件,中外房间设计名作等。
二、教学过程
1.交流创作体会。
(1)学生回忆上节课创作的优点和缺点,进行集体交流。
(2)教师从设计的角度进行小结,并提出本课设计的注意点:美观、舒适、有创意。2.欣赏设计作品。
(1)课件出示中外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房间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2)老师肯定学生的真实感受并小结。3.学生设计创作。
(1)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自己住的房间。(2)同桌或小组内交流想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供创作建议:美观(可从主题、色调、摆设的位置等方面来考虑)、舒适(可从空间、灯光、制作材料等方面来考虑)、有创意(可从个性、意境、特殊要求等方面来考虑)。4.展示设计作品。
(1)学生谈设计思路,同学互评。(2)教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继续创作,要求速度快的同学写出设计思路。(4)举行“谁的房间最美”评选活动,给以适当的奖励。5.课外拓展延伸。
课外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设计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15课 中国古代陶艺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二、材料准备
(学生)对唐三彩图片资料的收集。
(教师)收集唐三彩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三彩马》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提供图片,初步欣赏。
(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
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三彩罐》、《单彩壶》等,讨论唐三彩的定义。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教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
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三”是色彩多的意思。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
课件出示《三彩马》,教师先讲解釉色,然后将马的色彩隐去,用线条勾勒整体造型或者出现局部特写,再来看看其他时代的马匹造型,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唐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因为马的品种据说是西域进贡来的,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耳朵是贴着的,神态好像在听什么动静。
三彩马制作技巧高超,比例准确,线型流畅,以蕴涵的动势表现了马的神骏和强健,通过细部刻画显示其神韵,是古代动物雕塑中的精品。
鉴赏建议:欣赏唐三彩,一看其造型美不美,形态是否自然,装饰性是不是很强;二看釉色是否协调。唐三彩一般只有三种釉色,最多达到五种,有的甚至只有一种。几种颜色相互交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汇,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自然的流畅感具有高度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雕琢所成。
3.举一反三,欣赏作品。
根据讨论归纳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欣赏《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二彩罐》、《三彩骆驼载人俑》等作品。
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件作品,说说感受。4.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感悟。
请各位同学用线描的形式、简短的文字记录你今天的感受好吗? 5.评价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一些唐三彩的讲解员,谁的解说又生动又有专业水平呢? 随意选取一些唐三彩作品,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解说。
既让学生表达感受,又可评价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唐代工艺的辉煌,下节课我们将在浩瀚历史长河里领略更多古代陶艺的魅力。(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中国古代陶艺的资料)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收集古代陶艺的资料。(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课件导入。
听一小段音乐:埙乐《楚歌》。
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埙”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乐器?(埙乐找寻方法:百度mp3搜索楚歌中华民族音乐在线)2.纹饰观察。
给同学们看一些陶器,请你给它们的花纹取个名字,好吗?(漩涡纹、席子纹、鱼网纹等)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彩陶装饰纹样。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
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
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3.科学与艺术。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进行讨论:①猜猜原始人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这样的尖底?②两侧的环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③瓶子的口子为什么这么小? 总结先人智慧:科学与艺术的结合。4.比较与欣赏。
欣赏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调查、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5.知识积累。怎样做个小鉴赏家呢? ①仔细观察一件陶器,并认真做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陶瓷鉴赏标准。
塘下一下 第八册美术教案 设计者:应祖安
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从历代陶瓷的款式来判断。6.鉴赏小试。
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学生分组观赏,交流对陶瓷的认识、鉴赏。(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
第五篇:新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2课到20课教案
第十二课 亭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翼然卓立。它不仅以自身独特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妩媚多姿的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有诗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园林建筑,他们或在亭中嬉戏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带来的美与乐趣。画画亭子、了解亭子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想必也很有乐趣。
教科书在提供亭子图片及相关资料的同时,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有名的亭子及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及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点,明确创作要点,再提供学生作业,拉近学生的创作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黑色记号笔。
(教师)水墨长卷、写生台、黑色记号笔、透明胶片、范画。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
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置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2)小结:亭子本是一种有顶尤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四大名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3.结构探究。
(1)教师:今天老师把四大名亭这美丽的景致搬到我们的课堂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亭子都有哪些基本结构呢?(动画呈现亭子的三大部分:亭檐、柱子、基座)
(2)教师:下面你们可以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发现细节的美)
小结: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亭檐、内顶、柱子和翘角。看,还有很多造型不同的亭子。4.平面图。
(1)教师: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变成了一只小鸟,从空中俯瞰这些亭子,我发现了好多规则的几何图形,有方的,有圆的,有五角、六角、八角、梅花、扇形,各种各样。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亭子的平面是什么几何图形?
(2)教师:虽然从平面看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但在经过透视后它们又发生了变化。
5.教师示范。
(1)教师:这么美丽且有文化的亭子,老师真想来画一画!你们觉得应该先画什么?
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我们先勾画轮廓,注意抓住亭子的造型特征(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亭尖到基座),大轮廓画好后,再来勾勒细节,如里面的瓦片。我们可以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当画面层次不清、拥挤不堪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或黑白处理,点要点得随意,涂黑要均匀。(2)教师范作写生盒。6.学生创作。
(1)教师:欣赏了那么多亭子,你们想画一座怎样的亭子呢?
(2)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你可以对四大名亭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己印象中家乡的亭子。
温馨小提示: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是白纸,而是透明膜,这种材质你就不能先用铅笔打底稿了。所以,落笔之前请在脑海中慎重构思,注意用线肯定、流畅。7.结束。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以西湖为水墨背景的长卷上,透明膜上的亭子与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小结: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作业展示的背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房间的一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房间功能的设计,掌握写生时对物体主次关系的把握。2.观察房间物体的摆放,通过有取舍的写生去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3.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借房间一角的绘画题材进行写生练习,激发学生热爱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教科书中选用了一幅暖色调的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用高起点的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重点,在写生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房间的一角,构图时,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通过写生,懂得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实地写生或根据照片表现房间的一角,能够主次分明地表现房间的一角。
难点:对房间物品进行合理的取舍。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自己的房间,了解自己房间的布置、摆设,准备房间的照片、铅笔、勾线笔、彩色铅笔、画板、凳子。
(教师)搜集并整理有关房间一角的照片资料;制作好教学课件;找好写生的场地,如图书室、体育室、卫生室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欣赏房间一角的照片。
(2)学生同桌讨论,并讲一讲:摆设、特色和布置。
教师小结:一般房间的主要摆设:床、桌子、柜子、凳子,沿着墙边、窗边摆放家具和写字台„„。
(3)学生扮演小小介绍员,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我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自己房间里度过的,那你了解自己的房间吗?
教师:你的房间里都有哪些摆设和特色呢?请把你的房间介绍给你组内的同学。
学生回忆房间摆设,结合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巡视观察,个别辅导学生学会取舍,抓住重点介绍。(4)引出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式介绍了自己房间的一角,接下来我们就用绘画的形式来介绍和展现我房间的一角,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我们对自己房间的喜和爱。
出示课题:房间的一角。
教师介绍: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2.深入感知,感受画家笔下的房间,学会如何画房间。(1)展示欣赏画家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房问,这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凡·高的房间。看了这个房间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一张简单又粗糙的大床,墙壁上歪歪斜斜地挂着几张纸片„„门是紧闭的,有一扇窗户„„整个画面以黄色为主,呈现暖色调。
教师:《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是一张用颜料创作的油画作品,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丁具、什么绘画方法能简单巧妙地将我们周边环境快速地记录下来呢?
(2)展示线捕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学生欣赏作品,并说一说两张《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一张是凡·高画的油画作品,一张是其他画家所画的线描作品。线描是绘画中最为概括、最为简明的表现形式。
(3)指导欣赏照片和作品,两两比较,了解怎样画房间。
教师:怎样才能像画家一样,画出自己美丽的房间呢?
①用线流畅大胆。
②懂得取舍组织。
③黑、白、灰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教师小结:画面内容大部分是按照片来画的,但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增减了一些摆设。
教师小结:线描画的要领是:用线流畅大胆,通过线条疏和密形成黑、白、灰的效果。在写生时,要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这样能更好地突出主体。也就是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3.线描写生创作。(l)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仔细观察房问的一角,通过增加或删减,大胆用线描的方式进行表现。(2)学生线描写生练习。
教师巡视辅导,将学生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加以规避。
4.展示、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2)出示评画标准。①用线流畅大胆。②懂得取舍组织。③黑、白、灰的节奏。
学生根据评画标准,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作品,注意分析比较,找出得意之处,并说明原因。
小结:请个别学生谈谈学习感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5.视野拓展。
介绍《房间的一角》不同的绘画方式、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你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你就能够用很多的绘画方法、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线条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发现线条的美感形式特征与规律,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2.通过观察、对比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具体了解线条的各种线形的变化特点及线条组合的方式,临摹或创意线条组合,进行有韵律美的构成练习。
3.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具象和抽象的线条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对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教科书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则飘逸连绵、纤细稚拙。教师可以精选更多自然界中纷繁变化的线条提供给学生欣赏。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观察、对比欣赏自然与生活中具有美感形式的线及组合,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并尝试怎样使用线条的排列与组合,对线的艺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美感的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学习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与规律。
难点:理解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的美感特征和规律,能在画面的创作中形成韵律美。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马克笔、纸等。
(教师)颜料、马克笔、课堂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四人一组,分组围坐。(2)互动交流,游戏导课。
游戏设计过程:①把颜料倒入水中。
②晃一晃盘子,使颜料浮起来。
③用牙签沾肥皂水,轻轻碰触水面,水面形成圆形波纹。④继续用不同的手势,在水面上划出各种线条。
⑤请小助手把准备好的纸放入水中,颜料自然贴合纸面,形成画面效果。
⑥把作品用投影仪进行展示。2.观察感受。
(1)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线条,请两三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2)出示线条图片,观察有趣的线,进一步理解线的含义。3.我的线条。
小练习: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线。(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范画。
(2)学生练习,四人合作在宣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线。
(3)学生展示:选四人在教师示范画上添加上自己最喜欢的线条,并给画命名:《我最喜欢的线》。4.线的韵律。
(1)出示拥堵的交通图片。
总结:我们现在的作品就像这个路口的状态一样,所有的线条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很有个性,但欠缺魅力。怎样让这幅作品更具魅力呢?(2)选取自然界中的线的韵律组合,搭配构成图片进行欣赏评析。
5.文化传承。
古今中外大师作品赏析,理解线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作用。(1)古今对比:马远和吴冠中。(2)东西对比:葛饰北斋和保罗·克利。6.作业展示。
(1)用新学的组合方式将《我最喜爱的线》合作完成。(2)展示合作作业,学生评述。
(3)小魔术:作业变灯罩。展示作业,师生赏评。(4)总结本课,引出课题,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 创造美的纹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自然纹理的美,对不同纹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滴、吹、涂、喷、洒等创造纹理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以此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感受创造纹理的趣味,体验在创造美的纹理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很好地把美的内涵表达了出来: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的美术课。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的肌理,从而理解纹理一词,即事物表面所存在的线形纹路,并进一步领略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式各样美的纹理,如动物身上的纹理、植物表面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纹理的魅力。原来美,其实就在身边!从而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本课选取了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作品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丰富学生创造素材的多样性,拓展新的思路。
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通过身边的工具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创造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愉快的创造纹理的过程。在讲解创造纹理的方法(如滴、吹、涂、喷、洒等)时可以用直观的方式介绍一种工具可以有多种方法创造出美的纹理,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创造纹理的效果,并注意在运用方法时掌握好用水量的多少。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及在大胆实践中掌握和发现不同的创造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领会创造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新知培养学生应用美与创造美的能力。2.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纹理,感受纹理之美。
难点:运用不同的创造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废旧报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吸管、废旧牙刷、铅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伸出大拇指观察,发现手指上的指纹,观察人身上的肌理,即皮肤上的纹理。
2.理解纹理一词,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创造美的纹理。3.观察、欣赏。
教师引导:我们人的身上有许多纹理,在大自然中,美的纹理也有很多,让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投入自然的怀抱,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分别介绍动物的纹理、植物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美的纹理,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4.探究、分析。
(1)教师引导:领略了自然界中美的纹理,大家一定也想跃跃欲试,来创造美的纹理吧。
教师出示喷洒材料,局部示范创造纹理过程,从中发现可以用喷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2)教师提问:大家所带的工具材料里有水粉笔,怎样利用它来创造美的纹理呢?
(用涂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3)教师再问:这方法很简单,还能有其他创造方法吗?我们先试着利用水粉笔来实践探究一下,从中也许会发现一些新的创造方法。(4)学生初步实践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初步体验创造纹理的乐趣)(5)学生回答,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演示创造的过程。
教师引导:如何利用其他所带的工具材料来创造纹理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6)教师小结: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可以用滴、吹、流、喷、印、刷、涂等方法来创造美的纹理。为了创造出美的纹理,我们在创造方法的运用上要注意颜料水量增减的变化,以期达到更好的纹理效果。(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创造纹理的方法,积累创作素材,以便更好完成创造)
5.交流、创作。
(1)出示大师作品和同龄人的画品,拓展学生创造思维。(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纹理作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6.展示。
(l)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内容,并互评作品。(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 瓶子变个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拓展多角度观察想象的视野,掌握瓶子创意美化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观察、构思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用画、加、填、贴等装饰手法,装饰一个瓶子。
3.增强“变废为美”的美术创意意识,体验“美术改变生活”的学习快乐,发展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美术表现的触角伸展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废弃了的瓶子上,通过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等学习活动,使之经历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变废为美、变废为宝”的现代设计与创意精神。这一课不仅是《线条的魅力》、《创造美的纹理》的综合运用,更是一节融汇以往绘画、纸艺、拼贴等多方面所学的环保美术课。这一课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生活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发现
并采用生活中像瓶子这样普普通通的媒材进行美术创意,打开“美术创意,无限可能”的学习视野;第二个特点是“独特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的观察想象、个性表现内容的构想、特别创意手法的选择等角度,提高学生美术创意表现的独特性与创造力;第三个特点是“社会性”,用装饰美化的现代设计精神展开融合“环保文化”在内的生活创意,有助于引领学生建构更加健康、更为低碳的社会价值观。瓶子创意装饰学习要重视学生关注生活、保护生活、美化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本课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观察想象、多形式创意表现的瓶子作品,而且提供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彩绘瓶子表现技法”的制作步骤图,更提供了不同表现形式的同龄学生习作,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为主、创新思维发展为重的美术创意学习。2.重点、难点。
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
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至2个瓶子、水粉颜料、水粉笔、桶或各色彩色卡纸等在内的手工制作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瓶子若干、水粉颜料、笔、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讨论导入。
(1)引导学生“走向瓶子世界,寻找创意灵感”。创设“乱扔酒瓶”的视觉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如此处理废弃的瓶子,这样做好吗?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叙说各种合理的建议,并随机引向“这样处理怎样?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可让瓶子变得更美呢”等的研讨,自然引出学习主题:瓶子变个样。2.观察想象,拓宽思路。
(1)引导观看造型各异的瓶子,思考:看着这些不同形状的瓶子,你联想到什么?
(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变换角度去看瓶子,你又联想到了什么?(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瓶子进行构想:我能把自带的瓶子变成什么?鼓励学生各种大胆的想法,加强组内外的交流。3.欣赏探析,寻找方法。
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对相应作品进行赏析:一是这些瓶子分别采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来进行创意?用这些方法装饰瓶子,你面临哪些动手操作上的困难?(教师在鼓励学生看步骤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就“刷底色”和“起稿方法”等方面,进行局部示范,以解决学生彩绘瓶子技法上的学习难点)你还有不同招法吗?二是你最喜欢哪件作品的创意?为什么?这件作品为你接下来的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4.个性表现,视觉创意。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角度联想法”、“用好合适装饰法”这两个办法,进行“瓶子变个样”的创意。5.展示赏评,成功体验。
(1)举办“创意瓶子博览会”,引导学生从构思的独特处、装饰的巧妙处等方面互相进行赏评。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利用闲暇时光进行环保美术工艺品制作,以美化自己的居所或作为小礼品赠送给好友。第十七课 虫虫大聚会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并初步了解大自然中各种虫子的形体和色彩的特点,积累视觉经验。2.尝试用折剪的方法进行立体表现,学会一些简单的纸艺方法。3.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提高爱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大自然是天然的画室,其中各种各样的虫子以“多样的形体”和“丰富的色彩”成为学生积累视觉经验最好的资源。本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纸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和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选用了动画片《虫虫特攻队》的报帖,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表现对象的关注。七只形态各异的虫子实例图片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感受,进一步观察体会“形体”和“色彩”的特点。在欣赏评述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元化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分析、发现它们特殊的美感。教科书中还呈现了不同折剪法的步骤图例,清晰明了。这些图例构思独特,创意新颖,方法简单易学,可以很好地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科书中的学生作品为完成作业打开了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法来进行立体表现。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纸艺中折剪的基本方法,学习立体表现有趣的虫虫。
难点:能抓住虫子的特点进行立体表现。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胶水、彩色卡纸、范例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虫点点》片段后教师揭示课题:虫虫大聚会,并设问:你还见过怎样的虫?介绍其形体和色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分析虫的形体与色彩,初步感受美感。
3.小游戏:请学生快速用线条画出看见的虫的形体轮廓,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得又多又能抓住特征。
4.引导学生小组欣赏各种平面表现形式的虫。
5.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怎样用纸材来表现立体的虫?学生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或观看教科书及教师的演示制作步骤,学习多种纸艺立体表现方法。6.布置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式制作一只有趣的虫虫。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将虫的特征表现了出来?
9.拓展欣赏:纸艺大师用纸表现的作品。教师总结:创意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 良渚古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良渚文化不仅在浙江省有很高的认知度,而且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多个博物馆均有陈列,在书店或图书馆也能找到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献、图片。通过上网查询,还能找到更多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在当地还能买到良渚文化器物的复制品。这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具体介绍了玉琮、“神徽纹”——神人兽面纹及各类玉器。教科书通过“小知识”、“想一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良渚古玉的神韵、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的美感特征。同时,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三、教学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签字笔等。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1)出示PPT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幅照片拍的是什么?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考古发掘现场,是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他们在进行考古发掘。
(3)提问:
①你知道良渚在哪里吗?
②你对良渚文化有哪些了解?
出示PPT,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
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 300-4000年。经半个多世
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
溪、瓶窑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5)出示PPT,学生欣赏了解良渚文化分布区域。
(6)教师谈话,呈现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
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今天一起来欣赏良渚古玉,出示PPT。
2.初步赏析。(1)提问:
①你见过良渚文化的玉器吗?在哪儿看到的? ②你认识哪些良渚文化的玉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呈现良渚文化的玉器及名称。③良渚文化的玉器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交流后教师谈话引导进一步欣赏探究良渚文化的主要玉器及特征。3.深入探究。
(1)欣赏“玉琮王”及神人兽面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个玉器叫什么?造型和纹饰是怎么样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件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③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玉琮上神人兽面纹有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雕刻手法?为什么要刻这样的形象?
④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图案上部为人像,脸呈倒梯形,重圈为眼,两侧有三角形的眼角,宽鼻,用弧线勾出鼻翼,大口,露出两排十六颗牙齿。头戴宽大的羽冠,冠上羽毛呈放射状排列。双臂抬起,肘部屈曲,双手五指平伸插于兽面眼眶两侧。中部是兽面,重圈为眼,双目圆睁,两眼间有短桥相连,宽鼻,阔口,上下两对獠牙露出唇外。下部为兽足,双足呈爪状相对,爪甲尖利弯曲。无论人像或兽面,都有一种凶猛逼人的气势,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用了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雕刻技法。增加玉琮的神圣感、神秘感。
(2)欣赏比较各种玉琮的异同,进一步了解玉琮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都叫“玉琮”,在造型和纹饰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PPT呈现):
相同:方柱体,内圆外方,中间有圆孔。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不同:分单节和多节。转角处雕刻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有的精细复杂,有的粗犷简单。玉琮是良渚古玉的代表性玉器,是祭天地的重要礼器。
(3)欣赏各种玉璧,了解玉璧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璧,扁平圆形,正中有圆孔,代表财富,也是祭天用的礼器。
(4)欣赏各种玉钺,了解玉钺的特点。
①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钺,造型像斧子。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也是重要的礼器。
(5)通过认一认、猜一猜,进一步了解其他各类良渚玉器及其特征。①教师逐一呈现PPT图片,请学生认一认、猜一猜玉器的名称。②根据课件提示,请学生说说良渚文化古玉器的特征。(6)讨论总结良渚玉器的特点及成就。
①教师逐一呈现总结的类别:请学生说出其各自的特点。②总结呈现良渚玉器的艺术成就。4.课堂尝试练习。
(1)练习要求:(在下列两项练习中自选一项)①用萝卜、陶泥、彩泥等材料以雕刻的方式表现一件良渚玉器。②用线描的方式临摹或表现神人兽面纹。(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5.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7.拓展欣赏。良渚玉器造型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九课 清明上河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四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寻找长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教学过程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2.看一看,感知体验。
让我们展开画卷,跟随画面的场景,体验视觉欣赏之旅吧。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讲解画作相关信息。(作者、年代、题目含义等)(3)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图卷”。这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是汴京郊野的风光,中段描绘了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展示了热闹的城区街道。
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教师实时演示)3.探一探,细品互说。
分发长卷各段落的打印稿,四人小组仔细观察画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建筑、船舶等)仔细观察、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
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4.学一学,尝试实践。
教师示范国画白描法,学生在长条宣纸上自由临摹长卷中的人或物。5.评一评,展示评价。
将学生作业组合成长卷形式,并添加背景,进行展示评价。6.拓展。
《清明上河图》摹本很多,最为著名的有明代画家仇英仿本,现为辽宁省博物馆藏。还有清代乾隆年间由清官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的清院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馆。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