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学时数: 50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是国际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二、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如何解决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理论分析、演算推导、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 第1讲 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及其局限、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什么是市场、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基本要求:了解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掌握什么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重点:能够正确判断出一经济问题是属于实证问题还是规范问题。难点:实际价格、名义价格的区分。第2讲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4学时)
基本内容:市场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基本要求:了解供给需求曲线、供给需求弹性、理解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的区别。重点:需求-供给模型、弹性、价格控制。
难点: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
—1— 第3讲 消费者行为(4学时)
基本内容: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消费者选择、显示性偏好、效用、生活成本指数。
基本要求:理解偏好假设,掌握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了解显示性偏好,掌握效用的概念和生活成本指数。
重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效用理论。
难点:区分两种生活成本指数——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第4讲 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4学时)
基本内容:个别需求、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市场需求、消费者剩余(4.1-4.4)。基本要求:了解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掌握价格消费线、收入消费线、恩格尔曲线;理解消费者剩余。
重点:分析价格和收入变化怎样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难点:作图分析当价格发生变化时正常商品、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情况。
第5讲 生产(2学时)
基本内容; 生产的技术、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规模报酬。基本要求:了解生产函数,理解短期和长期中的生产,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和规模报酬。
重点:收益递减法则、规模报酬。
难点:两个特殊的生产函数——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和投入品完全可替代时的生产函数。
第6讲 生产成本(3学时)
基本内容:成本的测度、短期成本、长期成本、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7.1-7.4)。基本要求:了解成本的界定和计量,理解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掌握规模经济的测度。
重点:经济成本、会计成本的区分,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的区分。难点:企业的扩张路径,规模经济的测度。第7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4学时)
基本内容:完全竞争市场、利润最大化、选择短期产量、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短期市场供给曲线、长期产量选择、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基本要求:了解竞争性市场,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2— 重点:竞争性厂商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难点:生产者剩余和利润的区分,经济租金。第8讲 竞争性市场分析(3学时)
基本内容:政府政策的福利经济学分析、最低价格、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的影响(9.1-9.4)。
基本要求:掌握最低价格、价格支持、生产配额对消费者、生产者的影响。重点:最低价格、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对消费者、生产者的影响。难点:最低价格、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对消费者、生产者的影响。第9讲 市场势力:垄断(4学时)
基本内容:垄断、垄断势力、垄断势力的来源、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10.1-10.4)。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垄断,掌握垄断势力的来源,理解垄断的社会成本。重点:垄断、垄断势力和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难点:掌握垄断势力的测定、定价原则。第10讲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4学时)
基本内容:侵占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11.1-11.3)。基本要求:理解价格歧视,掌握三种基本的价格歧视,了解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重点:三种基本的价格歧视、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难点:三种基本的价格歧视。
第11讲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4学时)
基本内容: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竞争和串通、囚徒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12.1、12.2、12.4、12.5)。
基本要求:掌握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理论,理解反应曲线、纳什均衡。重点: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理论。
难点:古诺模型、斯塔克博格模型、囚徒的困境、主导厂商模型。第12讲 要素投入品市场(4学时)
基本内容:竞争性要素市场、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基本要求:掌握竞争性要素市场、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的均衡。
重点: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产业的劳动需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买方垄断、边际支出、卖方垄断。
难点: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经济租金。
—3— 第13讲 投资、时间与资本市场(2学时)
基本内容:存量与流量、贴现值、债券的价值、资本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标准(15.1-15.4)。
基本要求:了解存量、流量,理解贴现值,掌握资本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标准。重点:贴现值、永久债券、有效收益率、净现值。难点:资本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标准。第14讲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2学时)
基本内容:外部性、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公共物品(18.1、18.2、18.5)。基本要求:理解外部性和无效率,掌握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了解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重点: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
难点:排污标准和排污费的比较、可转让排放许可证和回收。第15讲 期末复习(2学时)
本课程教学安排48学时,随堂测验2学时,共计50学时。
三、先修要求 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使用教材:《微观经济学》(第6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教学参考书:
1、《微观经济学》,曼斯菲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西方经济学》,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最终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平时成绩:以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到课率、随堂测验为评分内容,占总成绩50%;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成绩50%。说明:平时成绩应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不应过高;期末考试由商学院组织统一命题。
—4—
撰写人:周彩艳
审核人:朱智强
—5—
第二篇: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代码:ZX100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分:3 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财政学专业
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讲 导论与预算约束
第二讲 偏好与效用
第三讲 选择与需求
第四讲 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第五讲 需求分析与跨期选择问题/不
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第六讲 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第七讲 生产技术
第八讲 生产成本
第九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第十讲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第十一讲 垄断行为
第十二讲 寡头垄断
第十三讲 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第十四讲 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第十五讲 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第十六讲 外部效应
第十七讲 公共物品
第十八讲 信息与激励
合计
第一讲 导论与预算约束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学习内容;具备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掌握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经济假设与模型、预算约束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线的影响 第一节 导论
1、教材及学习说明;
2、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节 市场
1、建立模型;
2、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
3、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4、均衡价格和数量;
5、帕累托效率 第三节 预算约束
1、预算集与预算线;
2、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第二讲 偏好与效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偏好的意义;了解效用及效用函数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偏好及效用的相关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
教学重点:偏好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与边际替代率 教学难点:边际效用替代率 第一节 偏好
1、消费者偏好;
2、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
3、无差异曲线;
4、偏好的实例;
5、良态偏好;
6、边际替代率;
7、边际替代率的其它解释;
8、边际替代率的性状 第二节 效用
1、基数效用;
2、构造效用函数;
3、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
4、边际效用;
5、边际替代率;
4、通勤车票的效用
第三讲 选择与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消费者是如何选择的,掌握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同的商品,掌握反需求函数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最优选择与消费者需求、商品分类、反需求曲线 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 选择
1、最优选择;
2、消费者需求;
3、若干例子;
4、估计效用函数;
5、边际替代率条件的意义 第二节 需求
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2、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3、几个实力;
4、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5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7、替代和互补;
8、反需求函数
第四讲 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消费者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实现的理论;掌握从消费者偏好到需求的转变过程。
教学重点:显示偏好的概念与应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 显示偏好
1、显示偏好的概念;
2、从显示偏好到偏好;
3、恢复偏好;
4、显示偏好弱公理;
5、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
6、显示偏好强公理;
7、如何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
8、指数;
9、价格指数。第二节 斯勒茨基方程(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
3、替代效应的符号;
4、需求的总变动;
5、变动率;
6、需求法则;
7、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
8、另一种替代效应;
9、补偿需求曲线 第三节 购买和销售
1、净需求和总需求;
2、预算约束;
3、禀赋的变动;
4、价格变动;
5、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6、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
7、斯勒茨基方程的运用;
8、劳动供给;
9、劳动供给的比较静态学 第四节 购买和销售
第五讲 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跨期分析、资产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资产四个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在跨期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生产要素禀赋与预算约束、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期望效用、风险度量 教学难点:跨期的现值分析 第一节 跨时期选择
1、预算约束;
2、消费偏好;
3、比较静态学;
4、斯勒茨基方程和跨时期选择;
5、通货膨胀;
6、现值:更仔细的研究;
7、对若干时期的现值分析;
8、现值的用途;
9、债券;
10、税收;
11、利率的选择
第二节 资产市场(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报酬率;
2、套利与现值;
3、对资产差异的调整;
4、具有消费报酬的资产;
5、对资产报酬征税;
6、应用:金融机构 第三节 不确定性
1、意外消费;
2、效用函数和概率;
3、预期效用;
4、预期效用为什么是合理的;
5、避免风险;
6、资产多样化;
7、风险分散;
8、股票市场的作用 第四节 风险资产(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均值一方差效用;
2、风险的测度;
3、风险资产的市场均衡;
4、报酬如何调整
第六讲 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剩余;掌握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最后到市场均衡的过程;掌握的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定义、弹性的各种应用和均衡。
教学重点:消费者剩余、弹性、边际收益、市场均衡、税收 第一节 消费者剩余
1、离散商品的需求;
2、根据需求曲线建立效用函数;
3、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
4、从消费者剩余到诸消费者剩余;
5、近似于连续需求;
6、拟线性效用;
7、对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说明;
8、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9、生产者剩余。第二节 市场需求
1、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2、反需求曲线;
3、离散商品;
4、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
5、弹性;
6、弹性与需求;
7、弹性与收益;
8、弹性不变的需求;
9、弹性与边际收益;
10、边际收益曲线 第三节 均衡
1、供给;
2、市场均衡;
3、两个特例;
4、反需求曲线和反供给曲线;
5、比较静态学;
6、税收;
7、税收的转嫁;
8、税收的额外净损失
第七讲 生产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厂商短期生产理论与长期生产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够了解二者之间不同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并把握其中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生产技术、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长期与短期、规模报酬 教学难点:技术特征的归纳。第一节 生产的技术
1、投入和产出;
2、技术约束的表述;
3、技术的例子;
4、技术的特征;5生产函数 第二节 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
2、短期和长期;
3、可变更投入品和固定投入品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1、长期和短期;
2、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3、报酬递减规律;
4、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
1、报酬递减;
2、投入品之间的替代;
3、生产函数的特例 第五节 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
2、规模报酬递减;
3、规模报酬不变
第八讲 生产成本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成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短期成本理论与长期成本理论,并能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各种成本的概念、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教学难点:反要素需求函数的获得过程。第一节 成本的测量
1、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
2、沉淀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
1、总成本;
2、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3、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
5、成本曲线的形状 第三节 长期成本
1、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2、等成本线;
3、生产者均衡。第四节 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生产的固定性;
2、长期平均成本;
3、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第五节 范围经济
1、产品转换曲线;
2、范围经济程度 第六节 估计和预测成本
1、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
2、成本函数和规模经济的计量
第九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以竞争性市场为研究对象,要求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特征,并着重把握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的若干情形以及厂商的决策过程。
教学重点: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反要素需求函数、市场特征、厂商供给曲线与行业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教学难点: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获得。第一节 利润最大化
1、厂商的目标
第二节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1、竞争性厂商的需求和边际收益;
2、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第三节 选择短期产量
1、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2、竞争性厂商的短期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节 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对投入品价格变动的反应 第五节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1、市场的供给弹性;2、短期的生产者剩余 第六节 长期的产量选择
1、零利润;2、竞争的长期均衡;3、经济租;4、长期的生产者剩余 第七节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2、成本递增行业;3、成本递减行业;4、税收的短期和长期效应;5、长期供给弹性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定;2、可竞争性市场
第十讲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产业结构的一种极端情况——垄断,要求学生掌握垄断的含义;能够描述出垄断的形成,垄断的经济损失、社会成本;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解释一些垄断现象。
教学重点:垄断与自然垄断、垄断的社会成本、垄断形成的条件、限制垄断形成 教学难点:自然垄断的形成 第一节 垄断
1、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2、垄断者的产量均衡;3、垄断者的定价法则;4、需求变动对垄断产生的影响;5、税收的作用;6、多工厂模型 第二节 垄断势力
1、勒纳的垄断势力度;2、垄断者定价的简单法则 第三节 垄断势力的来源
1、垄断市场需求弹性;2、厂商的数目;3、厂商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1、价格管制;2、自然垄断;3、回报率管制;4、管制滞后 第五节 买方垄断
1、买方垄断与垄断的异同 第六节 买方垄断势力
1、买方垄断势力的来源;
2、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3、双边垄断 第七节 限制市场势力
1、平行定价;
2、掠夺性定价;
3、反托拉斯法
第十一讲 垄断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垄断行为的定义以及实现方式;熟练地运用数学公式或图形曲线来解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总收益、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分析买方和卖方垄断及其给社会带来的成本。
教学重点:价格歧视、两步收费制、垄断竞争 教学难点:搭售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第一节 侵占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含义,生活中有哪些一级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含义;
3、三级价格歧视:含义,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依据 第三节 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1、时期间价格歧视、高峰价格定义;
2、高峰价格与三级价格歧视的不同 第四节 两步收费制
1、两步收费制概念;
2、入门费和使用费的确定 第五节 搭售
1、搭售的基本原理、消费决策;
2、混合搭售:混合搭售的原理,比较分开销售、纯搭售、混合搭售;
3、搭售实践:最优价格的确定;
4、配售:概念,配售的优点
第六节 广告
1、广告的效果;
2、广告的简单法则:广告对销售比率的确定
第十二讲
寡头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产品市场垄断、要素市场(劳动力)垄断、买方垄断、上下游一些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机制,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寡头垄断的定价策略和企业行为。
教学重点:寡头垄断特征与模式、联合定价与合谋 教学难点:各种垄断的模型表述 第一节 要素市场
1、产品市场上的垄断;
2、买方垄断;
3、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 第二节 寡头垄断
1、选择策略;
2、产量领导;
3、价格领导;
4、价格领导和产量领导的比较;
5、同时设定产量;
6、古诺均衡的一个例子;
7、趋向均衡的调整;
8、多家厂商的古诺均衡;
9、串谋;
10、惩罚策略;
11、各种解的比较
第十三讲
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上策、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序列博弈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思考合作问题、竞争问题、共存问题以及承诺问题。
教学重点:策略选择结构、占优策略、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序贯博弈、零和博弈 教学难点:最优反应曲线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博弈论
1、博弈的收益矩阵;
2、纳什均衡;
3、混合策略;
4、囚徒困境;
5、重复博弈;
6、实行卡特尔;
7、序贯博弈;
8、遏制进入的博弈 第二节 博弈论的应用
1、最优反应曲线;
2、混合策略;
3、合作博弈;
4、竞争博弈;
5、共存博弈;
6、承诺博弈;
7、讨价还价
第三节 行为经济学(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消费者选择的框架效应;
2、不确定性;
3、策略互动和社会准则;
4、行为经济学的评价
第十四讲
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对一般均衡分析、竞争性均衡实现的条件、效用可能性边界、消费者商品有效配置的实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冲突、契约曲线、埃奇沃斯盒形图等要点熟练掌握。
教学重点:埃奇沃思方框图、瓦尔拉斯均衡、均衡的定义、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教学难点:用埃奇沃思方框图进行分析 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
1、两个相互依赖的市场——向一般均衡移动;
2、一般均衡的实现 第二节 交换的效率
1、贸易的好处: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的原则;
2、埃奇沃斯盒形图;
3、有效配置:交换的效率;
4、契约曲线;
5、竞争性市场中的消费者均衡;
6、竞争性市场的经济效率
第十五讲
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竞争均衡的相关概念,并对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生产的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偏好的汇总与社会福利函数。教学难点:竞争均衡的形成 第一节 生产
1、克鲁索经济;
2、厂商;
3、鲁滨逊问题;
4、不同的技术;
5、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6、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7、生产可能性;
8、比较利益;
9、帕累托效率;
10、遇难人公司;
11、消费者;
12、分散化的资源配置 第二节 福利
1、偏好的加总;
2、社会福利函数;
3、福利最大化;
4、个人社会福利函数;
5、公平分配;
6、嫉妒和平等
第十六讲
外部效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外在性的概念,正的和负的外在性和无效率,纠正外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三个基本办法,对产权理论和科斯定理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Pigou税与Coase定理、公地的悲剧、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如何纠正外部性的办法 第一节 外部效应
1、抽烟者和不抽烟者;
2、拟线性偏好和科斯定理;
3、生产的外部效应;
4、对一些条件的解释;
5、市场信号;
6、公地的悲剧;
7、汽车污染 第二节 信息技术
1、系统竞争;
2、互补性问题;
3、锁定;
4、网络外部性;
5、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
6、市场动态分析;
7、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8、双边市场;
9、权限管理;
10、知识产权共享
第十七讲
公共物品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公共物品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性等要点。
教学重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教学难点: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及其问题。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搭便车
1、什么时候提供公共物品;
2、私人提供公共物品;
3、搭便车;
4、不同水平的公共物品;
5、拟线性偏好与公共物品;
6、搭便车问题;
7、与私人物品的比较;
8、投票。第二节 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1、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2、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的事例;
3、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的问题
第十八讲
信息与激励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信息与激励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与激励的相关概念和特性等要点。
教学重点: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激励、不对称信息。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率的进行激励 第一节 道德风险
1、次货市场;
2、质量选择;
3、逆向选择;
4、道德风险;
5、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第二节 激励
1、发送信号;
2、激励;
3、不对称信息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多涉猎本领域内相关的书籍,多观察、多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微观热点问题,逐步培养自身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同时也要注重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其分析方法和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了解其最新发展前沿;另外,在学习活动中,要求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首选教材: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推荐阅读书目:
[1]高山晟著,刘振亚译,《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 W.W.Norton & Co., 2005;
[4]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 张军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曼斯费尔德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自编号: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总 学 时:56学时
制 订 人:吴辉 修 订 人: 审 定 人: 审定日期:
一、适用范围
《西方经济学》适用于经济法律会计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市场机制不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而且也正在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主要力量。市场经济有着自己的运行方式和内在规律,了解并掌握这一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涉及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性的内容,学习该课程旨在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实践技能方面:
(1)通过学习运用微观经济学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领域内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2)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中的经济决策能力。3.课程教学改革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分析方法的训练;加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56学时)
第一章 引论(4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1.生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 2.选择与生产资源有效配置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4.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2.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证分析方法。教学法建议: 课堂讲解,实例分析 思考题:
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
2.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框架及核心思想。3.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中,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6学时)
第一节 需求的基本原理 1.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2.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3.需求定理
第二节 供给的基本原理 1.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2.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3.供给定理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1.均衡价格的决定 2.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2.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点弹性、影响因素 3.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总收入 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5.供给价格弹性
第五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1.易腐商品的售卖 2.价格放开
3.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 4.谷贱伤农
第六节 蛛网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需求的基本理论,供给的基本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需求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价格机制、弹性理论。
教学法建议: 课堂讲授,实例分析,图示分析 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需求曲线?供给和供给曲线? 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3.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和分类。4.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和分类。
第三章 效用论(4学时)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1.效用的概念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3.消费者预算线 4.消费者均衡
5.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6.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教学重点、难点: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效用函数、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教学法建议: 课堂讲授,实例分析。思考题:
1.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2.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表达式。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4.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5.谈谈你对效用论的评价
第四章 生产论(8学时)
第一节 厂商 1.厂商的组织形式 2.企业的本质 3.厂商的目标 第二节 生产函数 1.生产与生产要素 2.生产函数
3.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及其相互关系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1.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2.等产量曲线 3.等成本线
4.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5.扩展线
第五节 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 2.规模报酬不变 3.规模报酬递减
教学重点、难点: 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教学法建议:课堂讲授,事例分析 思考题:
1.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因素。
3.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内容与公式。4.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
第五章 成本论(4学时)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
2.显成本与隐成本 3.利润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
1.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2.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的图形。
3.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长期成本 1.长期总成本
2.长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3.规模经济
教学重点、难点: 机会成本的含义、各类短期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解,重视图形分析。思考题
1.成本变动规律、机会成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经济。2.机会成本的含义。
3.简述各种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第五章 完全竞争的市场(4学时)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的条件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3.生产者剩余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第七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2.消费者统治说法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 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条件、厂商收益规律。教学法建议: 课堂讲授与学习讨论。思考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规律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厂商在短期亏本时还应继续经营?厂商短期内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关门?厂商能否长期亏本经营?
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可能出现那三种情况?
第六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8学时)
第一节 垄断
1.垄断市场的条件
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6.价格歧视
7.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第二节 垄断竞争
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6.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7.非价格竞争 第三节 寡头
1.寡头市场的特征 2.古诺模型 3.斯威齐模型
4.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5.博弈论初步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价格歧视、斯威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教学法建议: 课堂讲授、图示分析。思考题:
1.用图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2.试述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用图说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3.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的?
4.试比较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
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4学时)
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 第二节 引致需求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完全竞争厂商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六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第七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八节 卖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教学重点、难点: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解、实例分析。思考题:
1.试述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2.试述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3.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和关系
4.试述厂商及市场在完全竞争核垄断、行业调整存在和不存在等各种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力量(6学时)
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2.无差异曲线分析 3.要素供给问题
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1.劳动和闲暇 2.劳动供给曲线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1.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2.土地的供给曲线
3.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4.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1.资本和利息 2.资本的供给 3.资本市场的均衡 第五节 欧拉定理 第六节 洛伦茨曲线
教学重点、难点:消费者要素供给原则,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垂直的土地曲线,地租、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欧拉定理。
教学方法建议:抽象分析,实例解剖,图示分析 思考题
1.试述消费者要素供给原则。
2.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倒要素供给曲线? 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4.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5.试述资本的供给曲线。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4学时)
第一节 垄断 1.垄断与低效率 2.寻租理论
3.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4.反托拉斯法 第二节 外部影响 1.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2.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 3.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4.科斯定理
第三节 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3.市场失灵
4.公共物品的收益—成本分析 5.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1.信息的不完全性
2.信息不完全与商品市场 3.信息不完全与保险市场 4.信息不完全与劳动市场
教学重点、难点:市场失灵,反托拉斯法,公共管制,外部影响,科斯定理,外部影响对资源配置的干扰,公共物品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实例分析。思考题
1.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2.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3.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4.你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解决? 5.你如何看“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适用吗?
(二)课程实验教学(福利经济学,博弈论及微观经济政策)
本课程讨论学时共12学时,设3次讨论课,分别如下: 讨论一:什么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的作用以及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4学时)让同学结合课上所学内容和自己所查阅文献资料,联系实际,明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体系及核心思想,认识价格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和发挥作用应当具备的条件。
讨论二:分配环节的平等与效率和经济社会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差异分析。(4学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的有关资料,明确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原则作用的差异,深刻领会和理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
讨论三:市场失灵所表现的环节与领域及其矫治对策(4学时)
通过讨论,明确垄断、外部性、不完全信息以及公共物品的存在导致价格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起作用,在价格机制无法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干预经济矫正市场失灵有利于促进整个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评分方法:考勤(20分),期末考试(80分)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 2.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5版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
(二)教学参考书
七、编制说明
1、本课程教学宗旨主要为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经济观点分析能力。
2、本课程是根据高鸿业第三版教材编制而成,让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加以认同,对西方经济学批判式的吸收为我所用。
3、本课程以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有微观的全局把握能力,分析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和个人行为。
4、适当安排一些课堂与课外练习与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作业、测验、提问、讨论、实验及学生对教学意见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相应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6、本课程的培养方向: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让企业用上合适的人材;给学校谋福音。
修订日期:2012年10月1日
第四篇: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学位基础课 学分课时:3学分,54课时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经济学原理 授课教师:齐天翔副教授
授课对象: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 所属院系:金融学院货币经济系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占10%,作业及课堂讨论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占80%。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否则不得参加期末考试。答疑安排:星期一下午1:30~4:30,博学搂907 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本科《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础上,采用从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从局部均衡分析到一般均衡分析,从流量分析到存量分析,从完全竞争分析到不完全竞争分析,从市场效率分析到市场缺陷分析等方法,运用数理方法对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进行阐述。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博弈论、一般均衡理论、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数理解释,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前沿,并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微观经济问题。课程内容:
第一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偏好与效用
1、偏好关系
2、效用函数 第三节 消费者问题 第四节 间接效用与支出
1、间接效用函数
2、支出函数
3、间接效用函数与支出函数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消费者需求的性质
1、相对价格与实际收入
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一些弹性关系
第二章 消费者理论专题
第一节 对偶性:一个细致的考察
1、支出与消费者偏好
2、凸性与单调性
3、间接效用与消费者偏好 第二节 可积分性 第三节 显示性偏好 第四节 不确定性
1、偏好
2、冯·诺伊曼——摩根斯特恩效用
3、风险厌恶
第三章 厂商理论
第一节 主要概念 第二节 生产
1、规模报酬与可变比例 第三节 成本
第四节 生产中的对偶性 第五节 竞争性厂商
1、利润最大化
2、利润函数
第四章 局部均衡
第一节 完全竞争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
1、古诺寡头
2、伯川德寡头
3、垄断竞争 第三节 均衡与福利
1、价格与个人福利
2、竞争结果的效率
3、效率与总剩余最大化
第五章 一般均衡
第一节 交换均衡
第二节 竞争性市场体系中的均衡
1、均衡的存在性
2、效率 第三节 生产均衡
1、生产者
2、消费者
3、均衡
4、福利 第四节 核与均衡性
1、复制经济
第六章 社会选择与福利
第一节 问题的性质
第二节 社会选择与阿罗定理
1、一种图示性证明
第三节 可度量性、可比较性与一些可能性
1、罗尔斯形式
2、功利形式
3、可变的形式 第四节 公正性 第七章 博弈论
第一节 策略性决策的制定 第二节 策略式博弈
1、占优策略
2、纳什均衡
3、不完全信息 第三节 扩展式博弈
1、博弈树:一种图示的表达
2、取拿博弈的一个非正式的分析
3、扩展式博弈策略
4、策略与支付
5、完善信息博弈与逆向归纳策略
6、不完善信息博弈与子博弈完善均衡
7、序贯均衡
第八章 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逆选择
1、信息与市场结果的效率
2、信号显示
3、信号甄别
第二节 道德风险与委托——代理问题
1、对称性信息
2、非对称性信息 第三节 信息与市场绩效 第九章 拍卖与机制设计
第一节 四种标准拍卖 第二节 独立个人估价模型
1、第一价格密封投标拍卖中的竞价行为
2、荷兰式拍卖中的竞价行为
3、第二价格密封投标拍卖中的竞价行为
4、英国式拍卖中的竞价行为
5、收益比较 第三节 收益等价性定理
1、激励——兼容直销机制
2、效率
第四节 收益最大化:机制设计的一个应用
1、个人理性
2、最有销售机制
3、对最有销售机制的细致审视
4、效率、对称性及其与四个标准拍卖的比较
参考书目:
1、《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詹姆斯·M·亨德森、理查德·E·匡特,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高级微观经济理论》,杰弗瑞·A·杰里、菲利普·J·瑞尼,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微观经济理论》,Andreu Ma-colell、Michael D.Whinston和Jerry R.Green,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Hal.R.Varian,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2012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辨析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只讲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如果一个命题站得住脚,它必须符合逻辑并能接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某种标准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回答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解决”的问题,其命题无法证明真伪。
3.希克斯补偿与斯卢茨基补偿;希克斯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效用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斯卢茨基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消费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
4.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增加额外一单位某商品之后,若要保持满足水平不变而必须放弃的另一商品的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比率。7.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财务人员记载的、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笔成本和费用;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8.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所有生产单位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一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它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纳什均衡与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是这样一组选择,对于这组选择,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每个参与人的选择都是最优的。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组选择,对于这组选择,给定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每个参与人的选择都是最优的。
1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的是所有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指的是如果所有交易者的偏好呈凸性,则总会有一组这样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上,每一个帕累托有效率的配置是在适当的商品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
二、简述或分析题
1.简述寡头垄断厂商之间进行价格博弈时,它们的需求曲线呈现折拗形状的 1 原因;
答:如果一个寡头企业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企业不断不会跟随提价,因而产品价格上升将使提价的寡头企业销售数量大幅减少;如果一个寡头企业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它寡头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会跟随降低价格水平,甚至降价幅度更大,因而降低价格不能使降价的寡头企业的销售量显著增加。可以推断出,在寡头市场上,寡头企业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折拗的曲线形状,折点就是现行的价格水平。
5.重复博弈是实现博弈合作均衡的充分条件吗?为什么?
答:重复博弈不是实现合作均衡的充分条件。在重复博弈中,各方能够展开合作的前提是尽管合作博弈的单次收益低于一次违约所得,但长期合作的总收益要大于违约所得。因此,重复博弈若要实现合作均衡还须满足三个条件:(1)博弈必须是重复无穷次或博弈方不知到博弈何时结束。设想博弈重复次数为有限的N次,那么在第N次博弈中是不会有合作均衡的,因为没有未来合作的可能,博弈双方都将根据当次博弈的支付矩阵来做出决策,从而陷入囚徒困境的格局之中。进一步分析,第N-1次博弈也不会有合作的均衡,因为在进行第N-1次博弈时,博弈双方预期到第N次博弈不会有合作的结果,故他们将仅根据第N-1次博弈的支付矩阵来做出决策,该次博弈同样陷入囚徒困境的格局。依此类推,第N-2次、N-3次,直至第1次博弈都不会有合作的均衡结果出现。(2)博弈双方都采取“冷酷战略”。即博弈双方从选择合作开始,只要对方一直合作,另一方也会一直合作下去,若发现对方偷偷采取了不合作的策略,便由此采取不合作的策略直至永远。采取“冷酷战略”将极大的提高对违约行为的惩罚,迫使博弈方采取合作的态度。(3)贴现因子
11r足够大。这里的r代表利率水平。这个条件是说,将来的收益贴现之后还比较值钱。即人们对时间比较有耐心,而不是只图眼前利益。
6.结合图形推导简要说明为个体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在劳动者的效用函数中,不仅仅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变量,闲暇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任何人一天都只有 24 个小时的可支配时间,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放弃闲暇时间,而要享受闲暇就必须减少工作时间,因此劳动者总是在收入与闲暇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从图 12.5 可以看出,当工资率从每小时 10 元提高到 20 元后,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从 16 小时每天上升到了 18 小时每天,也就是说,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其中原因是工资率提高给劳动者带来的收入效应(闲暇时间增加 4 小时)不仅抵消了它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增加 2 小时),而且还导致了工作时间减少 2 小时。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不像普通要素供给曲线那样一直向右上方倾斜,而是存在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在此工资率之下,劳动的供给是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的,在此工资率之上,劳动的供给将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减少。
8.简要说明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均成U型的原因。
答:虽然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均成U形,但二者的原因是不同的。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呈U形源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假定其他投入品固定不变,当某种投入品增加时,这种增加过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一规律意味着企业的短期生产中,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报酬(边际上增加的产量)并非从始至终都递减,而是先有一个递增的过程。从而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AVC)恰好反过来,表现为先递减后递增的过程。另一方面,短期中企业的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始终递减的。当企业产量增加使得平均可变成本的上升幅度超过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幅度时,短期平均成本就会增加,从而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先递减后递增的过程。
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呈U形源于企业长期生产中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的先规模经济后规模不经济的特征。在规模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而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13.简述对污染企业征收庇古税的经济机理以及庇古税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答:“庇古税”方案是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阐释的。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非最优。因此,纠正外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
假定Y商品的生产对其他商品存在负的外在性,那么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以PMC和SMC分别表示生产Y的私人和社会边际成本。如下图所示,假定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决定的边际收益为MR,那么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是PMCMR所决定的qp,而社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所应该有的产量则是SMCMR所决定的qs。为了使Y产品的产量达到qs,可行的方案是政府征收税收,比如从量税,以便使PMC曲线上移至SMC曲线的位置,从而PMCMR所决定的产量恰好等于qs。
15.若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它能够在竞争性市场中以有效率的方式进行生产吗?
答:在竞争性市场中,公共品不能以有效率的方式进行生产。
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消费者消费的商品中有一种是公共品X,另一种是私人物品Y。假
121MUMUMUX和X,Y和定消费者1和2消费X的边际效用分别为消费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MUY。因而,两个消费者关于X对Y的边际替代率分别为
2MU1MUX2XMRSXY12MUYMUY和 MRS 1XY如果生产是有效率的并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将有
2MRS1MRSXYXY=MRTXY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根据公共品的非排他性特征,对增加一单位公共品X而言,社会由此得
12SMUMU+MUXXX到的边际效用为
因此,社会关于X对Y的边际替代率为
2SMRSXY=MRS1XYMRSXY
同样地,社会实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社会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即SMRSXYSMRTXY
当生产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社会关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私人的产品转换率,即SMRTXYMRTXY。故有SMRSXYMRTXY
SMRTXYSMRSXY。
这意味着由竞争性市场来决定公共品的供给数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量将导致供给相对不足。
三、作图分析题
2.政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对收购粮食采取保护价(即高于市场出清的价格),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请作图并分析政府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民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和政府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及社会总福利的变化。
上图是对政府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描绘。在支持价格 PS下,消费者购买了 Q1 数量的产品,生产者生产了 Q2 数量的产品。政府要维持 Ps 的价格,就必须买入 Qg 数量的产品。由此,生产者的剩余变化为Ps=A+B+D;消费者的剩余变化为Ps=-A-B;政府购买农产品以维持价格 Ps的成本为(Q2-Q1)PS;总剩余变化为Ps+Cs-政府成本=D-(Q2-Q1)Ps。
3.某消费者的收入为M,用来消费商品X和Y(X、Y均为正常商品)。初始,X的价格为PX1、Y的价格为PY1。现在商品X的价格下降为PX2,而Y的价格仍维持不变。请作图并分析价格变化给消费者带来的收入效应、替代应及总效应。
答:在收入水平维持在M、商品Y的价格仍维持在PY1不变的情况下,商品X的价格从PX1下降为PX2将导致预算线以其与纵轴的交点为原点发生逆时针旋转(如下图所示)。从而,消 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于X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为X2-X1,收入效应为X3-X2,总效应为X3-X1; 对于Y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为Y2-Y1,收入效应为Y3-Y2,总效应为Y3-Y1。
4.相对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而言,为什么垄断竞争的产品市场会导致经济缺乏效率?
答: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垄断势力意味着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由于垄断势力的结果是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量,因此它会使消费者受损而使垄断者收益。但若将消费者的福利与生产者的福利看成是一样重要的,如图垄断势力之下的均衡为(Pm,Qm)。消费者的剩余为 CS = D,生产者的剩余为 PS = A + E。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的剩余为 CS =A+B+D;生产者的剩余为 PS = C + E。故垄断势力带来的剩余变化为:C S=-A- B;PS=A-C;总剩余的变化为:C S +PS=-B-C。-B-C 就是垄断势力给社会带来的无谓损失。
9.假定面粉的供应是配给的,政府商品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向消费者供应面粉,每人顶多可以买5公斤,不足部分可以在自由市场购买,价格是每公斤5元。请做图画出一个货币购买力是30元的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假定现在面粉的供应放开,免费的市场价格为一公斤2元。请在图中画出这个消费者的新的预算约束线。如果前后两种情况对这个消费者是无差异的,你怎样把这个事实在图中表现出来?
答:假设其他商品的价格为P,在消费者购买面粉少于5公斤的情况下,预算约束方程为:
PXY30
式中,X为其他商品的购买量,Y为面粉的购买量; 当消费者购买面粉多于5公斤的情况下,预算约束方程为:
PX515(Y5)30
即PX5Y50
其预算约束线如下图所示的预算约束线1。当面粉价统一为每公斤2元时,预算约束方程为:
PX2Y30
其预算约束线如下图所示的预算约束线2。
如果两种情况下对消费者无差异,则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同时相切于两条预算线。如图无差异曲线U0同时与预算线1和预算线2相切。
10.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的实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哪一种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更高?
答: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的实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根 7 据无差异曲线位置的不同,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不同。
如下图所示,消费者初始的预算线为AB,当免费发给消费者AC量的实物Y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为CD,如果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则消费者的预算线为CF。
当无差异曲线和CD段的预算线相切,如U2,无论发放现金还是发放实物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当无差异曲线和DF段的预算线相切,如U4,而发放实物的预算线为CD线段,所以消费者的最大效用只能达到U3,此时发放现金比发放实物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
11.某消费者原来每月煤气开支为50元,煤气的某些用途如取暖等可用电替代。现在煤气价格上涨100%。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政府给予消费者50元作价格补贴,请作图分析该消费者处境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答:该消费者的处境改善了,因为该消费者得到50元的补贴后可以多消费电来替代煤气,由于电价未变,他完全可以籍此改善自己的处境。
如图所示,MN代表原来的预算线,MN1代表煤气涨价100%,但未给补贴的预算线,AB代表给了50元补贴后的预算线。由于消费者原来消费煤气50元,煤气价上涨100%后,政府补贴50元恰好使消费者能消费原数量的煤气,故AB线通过初始的消费均衡点E1,并与MN1线平行。从图可以看出,面对新的预算线AB,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是E2。在此消费组合,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U2大于煤气涨价前的效用水平U1,表明消费者通过少消费煤气、多消费电的方式改善了自己的处境。
四、计算题
2.某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出售其产品,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市场1:q1a1b1p1;市场2:q2a2b2p2。这里的q1和q2分别是两个市场上的销售量,p1和p2分别是两个市场上索要的价格。该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为零。注意,尽管垄断厂商可以在两个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但在同一市场上只能以同一价格出售产品。
(1)参数a1、b1、a2、b2在什么条件下,该垄断厂商将不选择价格歧视?
a1a2 答案:b1b2(2)现在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iAipibi(i=1,2),同时假定该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MC0且不变。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该垄断厂商的最优选择不是价格歧视?
答案:b1b2
解(1)要使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不再选择价格歧视,则要使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分别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相等。
p1q1a1q1aqq1p2q222q2b1b2,a12q1a2q2MR22b1,b2 MR1 由于MC0,因此,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0。
MR1 即 a12q1a2q20MR220b1b2,可求解得到q1a1p12,a1a1aa222a12a2a2pq2b12b1;12,b22b2。
p1p2 a1a2a1a2b1b2。所以,满足b1b2时,该厂商在两个市场不再选择价格歧视。
(2)同样,要使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不再选择价格歧视,则要使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分别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相等。
bb21pqApq2A2 1112 由题意得,1b1111b11b2211b2 所以p1q1Aq1,p2q2Aq21b11
MR1= 从而(p1q1)11Aqq1b11b221b111A11b1q1
1b1MR2= 须使(p2q2)11Aqq2b21b221A12b2q2
1b2MR1MC,MR2MC,从而
1b11A111MC1p1b1q1b1 1A211MC1p2bqb222
p1 1b2MC11b1p2,MC11b2时,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由于要满足最优选择不是价格歧视,即
p1p2b1b2
12.假设某企业为其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完全垄断者,其生产函数为Q=2L,其中L为生产中使用的劳动力数量。若该企业的需求函数为Q=110-P,劳动的供给函数为L=0.5W-20。求生产者的产量为多少?在此产量下,劳动使用量L,商品价格P和工资W各为多少?
答案:Q=30,P=80,L=15,W=70.解:Q2L,MPL2;
Q110P,P110Q,RPQ(110Q)Q MR1102Q
MRPLMRMPL2204Q
w402L
CwL2L240L
ME404L
MRPLME时,利润达到最大
2204Q404L时利润达到最大 Q2L
Q30,L15,P80,w70.13.双寡头垄断企业的成本函数分别为:C1=20Q1,C2=2Q2,市场需求曲线为P=400-2Q,其中Q=Q1+Q2
(1)求出古诺均衡下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答案:Q1=80,Q230,P180,112800,23600。(2)求出斯塔克博格模型下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答案:Q1,Q2,P160,1,2。
3339
16.已知成本函数为C(Q)Q25Q4,求厂商的供给函数和利润函数.2C(Q)Q5Q4是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从企业解:从成本函数的表达式可以看出,短期生产的性质可知,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过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dCQ25QMC2Q5AVCQ5dQQ根据短期成本函数,有。故当Q0时,AVC达到最小,且minAVC5。
所以,企业的短期供给方程为P2Q5(P5)。转化为习惯形式即:
Q15P22(P5)。
2515511(P)PQC(Q)PPP5P4222222利润函数为
(P)化简后为12P5P44
19.甲有300单位商品x,乙有200单位y,两人的效用函数都是u(x,y)xy。请推导出所有满足帕累托有效的配置。两人通过交换达到帕累托有效配置,求出两人进行交换的价格体系,并求出交换结果。(清华2005)
解:(1)设甲乙两人的消费束为:甲(x1,y1),乙(x2,y2)。
x1x2300约束条件为:y1y2200(1)
帕累托有效配置的条件是甲乙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
MUx1MRSx1,y1MRSx2,y2即
MUy1=MUx2MUy2
y1y2=xx2(2)于是我们有1y1300y12=y1x1x200x13 联立(1)、(2)得:1y12x13 因此,所有满足怕累托有效配置的契约线为(2)令x价格为1,y的价格为p,先求甲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max u1(x1,y1)x1y1
s..t x1py1300
x1150,y1150p 解得:再求乙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max u2(x2,y2)x2y2
s..t x2py2200p
解得:x1100p,y1100
y12x13可求解出p1.5 由第(1)问中的契约线方程此时x1150,y1100,x2150,y2100。
20.某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1,x2)x12x2,商品1和2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此消费者的收入为m。求该消费者的马歇尔需求函数、间接效用函数和支出函数。(平新乔微观十八讲 P26)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劳动(L)的总量下降时,(D)。
A.AP是递减的;B.AP为零;C.MP为零;D.MP为负。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
3、当AP为正但递减时,MP是(D)。A.递减;B.负的;C.零;D.上述任何一种。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5、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6、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B)。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
8、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A.可变成本;B.平均成本;C.机会成本;D.隐含成本。
9、当APL为正但递减时,MPL是(D)A.递减 B.负的 C.零
D.上述任何一种
10、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A)。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D.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二、名词解释
11、机会成本
答: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2、等产量曲线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答: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4、价格歧视
答: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15、等成本线
答:表示用既定的成本可以实现的两种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等成本线上的任意一点所表示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其成本都是相等的。
三、计算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
16、已知生产函数Q=min(L,K/2),劳动力价格为3,资本的价格为1,在短时期里,资本投入固定为200单元。求该生产过程中的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答:在短期,如果产量不超过100,那么,那么最优劳动投入为L=Q,于是,成本函数为C(Q)=200+3Q;如果产量大于100,在短期里便无法完成,或者说,成本为无穷大。总括起来,短期成本函数为
C(Q)= 200+3Q,Q≤100; ∞,Q>100.在长期中,最优投入组合为L=K/2=Q,所以,长期成本函数为C(Q)=3×Q+1×2Q=5Q。
17、已知生产函数为Q=f(K,L)=KL-0.5L2-0.32K2,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10。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函数和边际产量(MP)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3)证明当AP达到极大时AP=MP=2。
18、假定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8L 0.5 K 0.5,劳动力L的价格为90元,资金K的价格为160元,问:
(1)如果企业希望生产1920个单位的产品,他应投入L和K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此时的成本是多少?
(2)如果企业打算在L和K上总共投入72000元,那么他应在L和K上各投入多少才能使产量最大?最大产量是多少?
(2)解方程组 160K?9L 90L?160K?72000 得L?400,K?225 代入Q=8L0.5 K0.5=2400
19、已知某企业的成本函数式为TC(Q)=0.04Q3–0.8Q2 +10Q+5,请写出TVC、AFC和MC的表达式。
解:TVC= 0.04Q3–0.8Q2 +10Q AFC=5/Q MC=dTC/dQ=0.12 Q2-1.6Q+10 16 20、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设PL=2,PK=1,试求:(1)产量Q=80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K与C的数值;(2)总成本C=3000时厂商实现最大产量的L、K与Q的数值。
四、答题与论述题
21、为什么说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替代?举例说明?
22、试论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含义
答: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规模不经济: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边际效益却渐渐下降,甚至跌破零、成为负值。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部结构因规模扩大而更趋复杂,这种复杂性会消耗内部资源,而此耗损使规模扩大本应带来的好处相互消减,因此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16、已知生产函数Q=min(L,K/2),劳动力价格为3,资本的价格为1,在短时期里,资本投入固定为200单元。求该生产过程中的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17、已知生产函数为Q=f(K,L)=KL-0.5L2-0.32K2,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10。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函数和边际产量(MP)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证明当AP达到极大时AP=MP=2。
18、假定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8L K,劳动力L的价格为90元,资金K的价格为160元,问:
(1)如果企业希望生产1920个单位的产品,他应投入L和K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0.50.5 此时的成本是多少?
(2)如果企业打算在L和K上总共投入72000元,那么他应在L和K上各投入多少才能使产量最大?最大产量是多少?
19、已知某企业的成本函数式为TC(Q)=0.04Q3–0.8Q2 +10Q+5,请写出TVC、AFC和MC的表达式。
20、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设PL=2,PK=1,试求:(1)产量Q=80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K与C的数值;(2)总成本C=3000时厂商实现最大产量的L、K与Q的数值。
三、16、解:对于定比生产函数Q=min(L,K/2)有Q=L=K/2,而 C=Pl.L+Pk.K Pl=3,Pk=1 短期: K=200,则L=100,STC=3Q+200 长期:LTC=3Q+2Q=5Q
17、解:解:对于Q=KL-0.5L2-0.32K2 令K=10 则Q=10L-0.5L2-0.32*102 =—32+10L-0.5L2 32(1)AP=10-0.5L-—— L MP=10-L 18(2)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10; 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8; 当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0。(3)当L=8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32 32 AP=10-0.5L-——=10-0.5*8-——=2 L 8 MP=10-L=10-8=2 所以,当AP达到极大时,AP=MP=2 18、19、解:TVC= 0.04Q3–0.8Q2 +10Q AFC=5/Q MC=dTC/dQ=0.12 Q2-1.6Q+10 20、计算过程同18题(1)L=K=800, C=2400(2)L=K=Q=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