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摄影课程纲要

时间:2019-05-15 07:0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儿摄影课程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儿摄影课程纲要》。

第一篇:少儿摄影课程纲要

少儿摄影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课程说明

二、课程内容(摄影简史、摄影表现、欣赏评述)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

第一部分 前言

少儿摄影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国内青少年摄影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从以青少年宫校外辅导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校教育为主,适合小学生的摄影课程便应运而生。读图时代的到来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应当成为摄影课程的基本取向。少儿摄影课程应当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摄影艺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少儿摄影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少儿摄影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少儿摄影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少儿摄影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拍摄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选修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少儿摄影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积累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少儿摄影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电子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少儿摄影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摄影作品,关注生活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少儿摄影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小学阶段的摄影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摄影的潜能,能在 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少儿摄影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摄影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摄影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摄影艺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摄影的基本动力之一。少儿摄影课程强调通过发挥摄影教育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少儿摄影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悟摄影艺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少儿摄影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少儿摄影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摄影的特征、摄影表现的多样性以及摄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少儿摄影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摄影的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转化为作品。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摄影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摄影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少儿摄影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摄影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摄影简史”、“摄影表现”和“欣赏评述”三个学习领域。“摄影简史”是少儿摄影的始业教育,通过认知摄影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的兴趣。“摄影表现”是少儿摄影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强调在技术学习的基础上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3 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少儿摄影课程设计浅显易懂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少儿在摄影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少儿摄影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摄影教育的权利,吸引全体学生参与摄影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少儿摄影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少儿摄影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摄影活动,激发创意,了解摄影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数码相机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摄影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摄影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摄影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摄影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摄影技能和艺术素养。

二、分目标

少儿摄影课程分目标从“摄影简史”、“摄影表现”和“欣赏评述”三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摄影简史学习领域

1.认识小孔成像。知道摄影原理和小孔成像是完全相同的。

2..通过照片初步了解摄影的主题、光线、色彩、取景、意境等知识,知道摄影可以分为哪些门类,初步了解不同门类摄影的不同要求。

3.通过认识一些古典相机和著名摄影家,初步了解摄影发展的历史。

4(二)摄影表现学习领域

1.认识照相机,了解其基本功能。2.了解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摄影基本构图以及实践操作技能。

4.通过对技巧和拍摄过程的探索及实践,发展摄影捕捉能力和表现能力,形成一定的摄影基础。

5.了解摄影的曝光,学习人像、风光摄影,体验摄影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摄影学习的持久性兴趣。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摄影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知道重要的摄影家和摄影作品,以及摄影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摄影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判能力,初步掌握摄影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摄影。

3.提高对自然美、摄影作品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不同文明的优秀作品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三个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摄影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一)“摄影简史”学习领域说明

“摄影简史”学习领域的教育需要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方法,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寻找摄影与其他学科、摄影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链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摄影学科特点的学习领域。在教育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通过参观、调查、讨论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摄影发展的历程,开展综合性学习。

5(二)“摄影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摄影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摄影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摄影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讲透相机的结构,摄影的基本原则,构图原理,人像、风光摄影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仅关注学生摄影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摄影欣赏方法,学会通过摄影馆、网络、书刊、广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摄影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摄影作品,培养人文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摄影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课程内容

(一)“摄影简史”

1.目标:初步了解不同门类摄影的不同要求;通过认识一些古典相机和著名摄影家,初步了解摄影发展的历史。

2.学习活动建议

通过演示、讲解,了解小孔成像原理,感受摄影原理和小孔成像是一样的。通过现场参观、观看图片等方式,感受摄影发展历史。3.评价要点

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认真倾听老师讲述图片中的故事,知道图片中讲了什么内容,会说出摄影器材的变化影响图片中的美。

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对摄影历史发展变化。

(二)“摄影表现”

1.目标:认识数码相机,认识并学会操作镜头、快门、液晶显示屏,会开机、关机、给电池充电,会安装存储卡、电池,设定相关菜单。掌握正确的握持方法和拍摄姿势,学会选择几种拍摄模式,学会对焦、曝光、构图。学习拍摄人 6 像、风光、运动照片。

2.学习活动建设

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光线、色彩、取景、主题等要素。通过看图、听介绍、实践操作等方式,认识古典相机。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认识数码相机的部件、主要部件的功能,会简单操作数码相机。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正确的握持和拍摄姿势,学习拍摄人物、动物、景物和活动场景。

鼓励学生参与摄影社团活动,组织开展双休日、假期摄影实践活动。通过评议师生照片,掌握正确的拍摄方法,提高拍摄技能。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相结合,说说、写写自己的心得。3.评价要点

学习爱护相机,态度端正,动作细致。掌握正确的握持姿势和拍摄方法,知道3种或3种以上不同拍摄模式,会选择恰当的模式拍摄相关对象。

能说出照片的光线、色彩、主题、取景等要素,说出几款经典相机和几位摄影家。

积极参加作品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中外摄影作品或图片。

初步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它拍下来。大胆想象,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

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勤于思考、大胆想象、欣赏创意的表现。

(三)“欣赏评述”

1.目标:能关注生活,初步养成用影像记录生活的习惯。在对摄影简史学习、摄影技能训练和欣赏评述中逐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学习活动建议

尝试对自己和同学的摄影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欣赏摄影名作,了解其中的主题、主体、画面和意境,交流自己的看法。

运用常用的摄影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摄影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通过社团摄影活动和双休日、假期摄影实践,完成相关主题摄影,逐步培养用相机记录生活的习惯。

3.评价要点

热爱摄影,会设计未来摄影规划。

运用简单的摄影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表达对摄影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少儿摄影课程在小学阶段尚属起步,应当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改造、创新,尊重一般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摄影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摄影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要因地制宣,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本班、本地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明确“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摄影实践、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提高摄影教育效果。

(三)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原型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并运用摄影语言创造性地加以表达。

(四)创造学生感悟摄影作品的机会

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摄影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摄影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摄影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等摄影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摄影教育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作品欣赏和表现能力。

(七)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造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影像、故事、游戏、音乐、参观、访问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摄影的兴趣,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计算机和网络摄影教育,鼓励他们主动检索摄影信息,利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修改摄影作品,互动交流。

(八)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在具体的摄影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摄影学习,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关心集体、爱护环境、关注社会生活等良好行为习惯。

二、评价建议

少儿摄影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摄影学习中的客观表现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摄影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摄影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一)依据少儿摄影课程纲要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努力体现纲要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摄影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摄影教师不断改进教育工作。

(二)注重摄影学习表现的评价

不仅依据摄影作品评价学生摄影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摄影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摄影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可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或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以鼓励多 9 样化的学习方式。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摄影作业

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摄影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摄影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

(四)鼓励运用摄影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摄影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摄影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摄影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研习记录、创作过程的说明、获奖作品、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

适时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摄影学习的评价。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少儿摄影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少儿摄影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摄影教育的内容,提高摄影教育的效益,突出学校摄影教育的特色。

(一)完善少儿摄影教育的基本材料和设备

在少儿摄影教育中,必备的摄影教育设备与器材包括校本教材,摄影专用教室,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展示学生摄影作品的场所、可供摄影课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等。学校图书室中的摄影书籍和其他摄影资源,包括学生参考书、教师参考书、摄影书籍和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可供教师备课和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二)拓展课外少儿摄影教育的资源

教师应广泛利用摄影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摄影教育活动。

(三)开发和利用网络摄影教育资源

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摄影教育资源,开发 10 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的学生摄影作品、教师摄影教育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四)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奇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摄影教育。

第二篇:选修课程“少儿国画”课程纲要

选修课程“少儿国画”课程纲要

唐家兵

【课程名称】少儿国画 【指导教师】唐家兵

【课程类型】艺术类·选修课程 【授课时间】每周五两课时 【授课对象】40人 【教学材料】国画用具 【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国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中高年级学生对学国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课程总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国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国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国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安排】

(一)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二)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三)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课程实施建议】

1、对于初学国画的学生,先采用临摹作品为练习,看谁摹仿最像,坚持练好基本功。学生每次作业全部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优、良、中让学生自己找出作业的长处,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讲评时鼓励、表扬为主,增进学习书画的兴趣。

2、有一定国画基础的学生,同层次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谁进步得快,进步快的学生上台表演练习,每一个月评比一次,评比三名进步快的学生,老师奖励国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

3、国画较好的学生,他们的作品采取竞争上学校书画专栏,激发学生进取意识,推动学生学习书画的热潮。

4、让学生走向社会,借助社会活动教育和各类书画比赛的检验,培养一批书画新苗。

(1)参观书画展览,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2)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加速书画新苗的培养。

5、举行书画现场表演,举办国作品展览。

6、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其他老师、学生家长到会参加探讨,不断地完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7、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课程评价建议】 1.评价标准

(1)以重点观察为基础,提高欣赏美的能力。(2)以分步示范为重点,训练绘画技能。(3)以空间组合为落点,训练构图能力。(4)以作品特色为评价,注重因材施教。2.评价主体:

坚持互动化,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3.评价手段:

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4.评价方法:

坚持多样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课程预期成果】 以画册形式出现。举办画展。

第三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第四篇: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孟庄镇二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设计教师:梁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4、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1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华夏之祖 第3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第4、5课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时

内容标准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 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

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6课时

内容标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7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8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9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20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21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27课时

内容标准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2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第五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标准)

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开 发 者:肖学红 郭海珍 课程类型:自选课程

教学对象: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 课程安排:初

一、初二每周一节,初三间周一节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模块、主题、单元等框架体系

简介

引言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 第一章 数系的发展 第二章 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 第五章 几何学的发展 第六章 随机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第八章 集合论思想 第九章 勾股定理 第十章 韦达定理 第十一章 名题趣题解析

附录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附录二: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附录三: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 课程实施: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六、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课程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评价(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或者终结性评价等)。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与改进措施,有就写点,没有的话可以不写。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

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2.数学历史名题的教育价值

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目标,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还难住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

向学生展示历史上的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将使他们了解到,数学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已经完成的领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证明、错误中发展进化的,数学进步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从而激发学生的非常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抓住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是激动人心的事情。3.榜样的激励作用

帕斯卡16岁成为射影几何的奠基人之一,19岁发明原始计算器。牛顿22岁发现一般的二项式定理,23岁创立微积分学。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波尔约23岁提出非欧几何学的基本思想。黎曼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几位几何学家之一,他在25-28岁期间在数学的三四个领域连续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工作。阿贝尔22岁证明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伽罗瓦创建群论的时候只有18岁,死时还不满21岁。克莱因23岁发表“爱尔朗根纲要”,全面推动了几何学的研究。哥德尔25岁发表震惊整个数学界的“不完全性定理”。图灵24岁发表论理想数的论文,提出了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从而成为理论计算机之父。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它的几位主要创建者当时年纪最大的也只有32岁。

19世纪的大几何学家施泰纳出身农家自幼务农,直到14岁还没有学过写字,18岁才正式开始读书,后来靠作私人教师谋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30岁时在数学上做出重要工作,一举成名。外尔斯特拉斯读大学耽于玩乐,未能毕业,离开大学后才开始发愤努力,40岁获得数学界承认,50岁左右成为杰出的数学家,晚年被欧洲数学界公认为“我们大家的老师”、“数学的良心”。

古希腊数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晚年因自己的科学观点触怒权贵而被诬陷入狱面临死刑的威胁,但他在牢房中还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生命处于危急关头的时候仍然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他的墓碑上没有文字,只有一个漂亮的几何构图,那是他发现并证明的一条几何定理。为了让天文学家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纳皮尔发明了对数,而为了计算对数表他自己却整整花费了20年的时间。17世纪初,鲁道夫穷毕生精力将圆周率π的值计算到35位小数,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墓志铭。大数学家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韧的毅力保持了数学方面的高度创造力,以致由于他的论文多而且长,科学院不得不对论文篇幅做出限制,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内,他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

数学家的墓碑与墓志铭。阿基米德:圆柱容球。雅格布·伯努利:对数螺线。

这样的一个名单可以开得更长,这些杰出数学家的故事对于今天的许多学生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许多大数学家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挫折,不少著名数学家都犯过今天看来相当可笑的错误,介绍一些大数学家是如何遭遇挫折和犯错误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数学方法上从反面获得全新的体会(这往往能够获得比从正面讲解更好的效果),而且知道大数学家也同样会犯错误、遭遇挫折,对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不仅仅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有着丰富得多的人文内涵。

4.将数学史知识视为宣传爱国主义的工具

数学是世界性的科学,我们需要接受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不应过分强调民族主义;以爱国主义为目的的科学史教育常导致只讲成就,不讲弱点,对其他民族的成就又视而不见,一方面是忽略了数学发展中许多有价值的、可以给学生以启发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培养了一种狭隘民族主义意识,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变得很脆弱,一旦他们知道了反面的东西,将有一种受骗的感觉。

5.通过对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内容: 引言

第一章 数系的发展…………………………………………………2 第二章 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11 第三章 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18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25 第五章 几何学的发展……………………………………………31 第六章 随机思想的发展…………………………………………41 第七章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51 第八章 集合论思想………………………………………………60 第九章 勾股定理…………………………………………………70 第十章 韦达定理…………………………………………………81 第十一章 名题趣题解析……………………………………………88 附录一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例析…………………………………95 附录二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101 附录三 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105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课程开发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内动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广泛的数学能力和全面的数学文化素养的养成。我们必须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源和流,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要让学生感觉数学可亲、可用。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例如讲《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来历,及古今中外的多种证法;一元二次方程x2+1=0中,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但在高中学习的虚数中有解,在此向学生介绍数系的发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办数学手抄报等。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三、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申报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被教育部和教育学会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我校被确定为全国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研究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被评为潍坊市校本课程一等奖。在第二届和谐杯课堂教学博览会中提供公开课《勾股定理的探索》,该教学方法被评为全国高效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例如讲《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来历,以及古今中外的多种证法,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那么大家知道多少勾股定理的别称呢?我可以告诉大家,有:毕达哥拉斯定理,商高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和埃及三角形等。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著名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

中国古代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的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是非常恰当的;一元二次方程x+1=0中,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但在高中学习的虚数中有解,在此向学生介绍数系的发展:从古代起,人们便能够解二次甚至某些高次方程,然而一个最其貌不扬的二次方程x+1=0却使得数学家狼狈不堪。难道存在平方为-1的数吗?经过长期的犹豫,徘徊,到了16世纪,一些勇敢的数学家作出了大胆选择:引进虚数单位,并从而建立了一个复数系。

当然,也有不少人试图建立复数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但开始真正领悟到复数与平面上点之间的关系的是挪威人维塞尔、瑞士人阿甘德以及伟大的高斯。1797年,维塞尔在坐标平面上引入虚轴,以实轴和虚轴所确定的平面向量表示复数,并且还用几何术语定义了复数和向量的运算。1806年阿甘德将复数表示成三角形式,并且把它与平面上线段的旋转联系起来。高斯在证明代数基本定理时,应用了复数,还创立了高斯平面,从而在复数与复平面上建立了一一对应,并首次引入“复数”这一名称。这些人的工作主要是建立了复数的直观基础。

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

22提起数学里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一般人都知道,但若问这些理论是由谁首先系统建立起来的,恐怕就有许多人不知道了。这个人就是生活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欧几里得在他留传了几千年的光辉著作《几何原本》中,用公理化方法将古希腊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在严密的逻辑系统之中,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欧几里得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奖惩分明。当时有个学生在学了第一个定理之后便问:“学完此定理之后,我将得到什么?”,欧几里得听完之后叫过一个仆人道:“给他三个便士(当时流通的货币),因为他学了一点东西便要求有所得”。从这件事我们清楚地看到,欧几里得主张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刻苦钻研,不赞成投机取巧的作风,也反对狭隘实用观点。

欧几里得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欧几里得虽然算不上杰出的数学家,但确实是一位有才华的组织者。他把当时希腊人研究几何的许多证明用更简明、逻辑的语言加以阐述,并把许多有用的知识收集到他的《几何原本》一书,该书把许多世代的几何发明和创造经过加工熔为一炉,是一本具有独特风格的名著。《几何原本》写得生动而又有条理,对前人的许多研究成果作了认真的分析,并给了出色的证明,富于权威性。甚至今天中学里学习的几何课本仍是从《几何原本》改写而成的,它为人类的精神文明起了很好的作用,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几里得是一位很讲究证明方法的学者。有些数学证明题比较复杂,一时难于解决,但如果精心选择证法,往往可以使难化简,作到事半功倍,甚至有些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也能一针见血地得到证明。

《几何原本》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全人类文明遗产中妙用无穷的瑰宝。《几何原本》与演绎数学

欧几里得《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用公理方法建立起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原本》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几何原本》在中国 《几何原本》传入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他在加强国防、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改历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对引进西方数学和历法更是不遗余力。他认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之后,决定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利玛窦主张先译天文历法书籍,以求得天子的赏识。但徐光启坚持按逻辑顺序,先译《几何原本》。他们于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译,1607年在北京印刷发行。

徐光启要求全部译完《几何原本》,但利玛窦却认为应当适可而止。由于利玛窦的坚持,《几何原本》的后7卷的翻译推迟了200多年,才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作完成。欧几里得的这一伟大著作第一次完整地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光启在评论《几何原本》时说过:“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其大意是:读《几何原本》的好处在于能去掉浮夸之气,练就精思的习惯,会按一定的法则,培养巧妙的思考。所以全世界人人都要学习几何。了解了这些数学发展史,引起了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文化手抄报,开辟了数学文化阅读园地,并建数学文化博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主动了,积极了。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原来不愿意学习数学的同学,现在也自觉学习了。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实施效果

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学校申报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被教育部和教育学会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我校被确定为全国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研究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被评为潍坊市校本课程一等奖。在第二届和谐杯课堂教学博览会中提供公开课《勾股定理的探索》,该教学方法被评为全国高效教学模式。

下载少儿摄影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儿摄影课程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摄影课程学习心得

    《图片摄影》学习心得 2014年10月,有幸参加网络课程学习专题摄影。在课上有幸聆听了广播电影电视干部管理学院专家的讲座,使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老师的精彩......

    摄影课程心得体会

    摄影课程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摄影艺术? 早在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将他的“银版摄影法”公诸于世,标志着摄影技术的正式诞生。当时的摄影主要是用来拍摄静物和人像,还谈不上艺术性......

    摄影课程小结

    摄影课程小结 视传四班-高汉经过了几周的摄影课的学习,我不得不说我真的真的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从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快乐——亲身体验的快乐。 由于是这学期的第一期课程,在寒......

    摄影课程教案

    摄影课程教案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由我负责给同学们讲解摄影这门艺术,将各位同学带入摄影这门艺术殿堂。初窥门径。 一、光,颜色 1. 光,我们摄影所涉及的有自然光和人工光源。 2.......

    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

    《环境保护》课程纲要

    《环境保护》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环境保护2、开发教师:杨红霞 3、教学材料:有关环境保护的书刊报纸、网上资料及多媒体 4、课程类型:拓展性校本课程 5、授课时间......

    课外阅读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阅读课课程纲要 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形成小学生阅读指导系列课程,通过研究已形成了具有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外阅读......

    课程纲要发言稿

    五年级上课程纲要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叫乔军岚,来自任楼小学,很荣幸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课程纲要。 我们班一共31位学生,都来自农村,孩子们基础薄弱,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