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想象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有许多方法和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想象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接着采用在情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想象力的培养。关键字:想象力 培养
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象是在情景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来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想象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把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也离不开想象,都需要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学生只有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才会跳出狭隘的生活圈子,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解决未知的愿望,它往往是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深刻的感触,也才会去思考,才会迸发出想象力。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教师先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了一条线,当时,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疑问“画这样的一条线做什么呀?”随后教师提问:“谁能谈谈这条线像什么?”在这未知发激发下,班级的想象的氛围随即拉开了序幕:像黄河,像山脉,像一个人的曲线,像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像人生之路…….正是有的了好奇心这一火种点燃了想象之火。
第二、调动学生的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事实的确如此,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就会把习作看作是一种任务来被动的完成。而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情景作文教学中不妨给学生打一针“兴奋剂” ,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调整到学习的主体上来,让课堂“活起来”。只要整个课堂气氛活起来了,学生就会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学生就会开启想象的思维空间,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就会在学生心中荡漾,许多神奇的想法就能从一件件往事和信息中萌发、生长。学生兴趣来了,兴奋起来了,情绪起来了,达到了教师让其思维活跃起来的预设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尽管心理处于反叛时期,但其情感也是易于被激发的,且只要他们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就会认识世界更生动,想象更丰富,思考更深刻。因此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充分把握教学初始这一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情趣入手,把学生强烈的感情和学习愿望激发起来,主动写作文,使其思维进入无边的想象领地。
第三.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采用以下方法:1.配乐朗诵。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2.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是因为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因此,适时、适度地利用电教手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形象形象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利的。
第四、引导学生多阅读,拓展想象空间。生活体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这还不够,写作想象力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特别是通过读书学习来获得人类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读书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要用心读。这是培养写作想象力的关键。通过读书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即是对书中所描写的语言文字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了文章,经过教师的启发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文题目,如从一条曲线展开合理想象,你会想到什么?启发想象:
1、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是曲线的?
2、曲线的高低起伏,坎坷不平,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乘风破浪去远航”、“坎坷也美丽”、“越过深谷攀高峰”、“我们需要经受磨炼”„„想象是法力无边的,它可以带领我们上天入地,畅想过去和未来,超越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看图拓展作文训练,培养想象力。图画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反映,能够唤起学生对相似情景的回忆,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他们作文没东西可写的难题。看图扩展作文训练是让学生观察一幅画或一组画,通过领会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思考画中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而想象人物可能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人物的动作、情态说明了什么。看图扩展想象训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训练:第一个方面,要让学生想象图中画的情景,要把静的想成动的。供看图作文的画,大致可以分为景物画和人物画两大类。景物和人物在画面上是静止的,要通过想象,使画面上的东西动起来。如画的是景物,可以想象一阵风吹过,或者一场雨打来,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还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会讲话的“人”,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如果是人物,那么可以让学生想象人物在做图上画的事时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怎样想,表情会有什么变化。第二个方面,要让学生想象图中未画的情景。图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瞬间,一个侧面。凭借图,学生作文时可以想象到很多图中未画的情景。可以从空间延伸进行想象,也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延伸,想象画中出现的场面以前会有什么事发生,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写作,内容就更丰富了。如新生上学的第一堂语文课,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语文书封面,提出下列问题:封面有了哪些色彩,哪些图案设计?设计者设计这些图案为了说明什么?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细心观察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学生会从封面上的图案美、色彩美产生有意义的联想。
总之,作文的写作是离不开想象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但想象不是来自主观冥想,而是来自客观的现实,是在丰富情景的基础上,借助情感的推动而获得的。学生作文想象力是能够遵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训练的,而且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经常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文科教研组:郝丽霞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要求
著名的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这句话说明了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 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 年级)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想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 年级)要求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部分亦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还阐明了写作教学的重要策略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二、培育学生的想象力的要求反映了写作与想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增强其实践能力的需要。其次是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面,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而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
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是一种艺术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了绚丽的色彩,事物的看来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写作,是枯涩的作品。
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策略
(一)从表象导入
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导引学生从丰富的表象入手,指引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据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想象,在黑板上画一滴水,让学生据“水滴”展开想象,圆钮扣、球、物体向下坠的形态„„皆可成为描写对象;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启发大胆想象。如爱好美术的同学,可让他们围绕色彩、几何图形等进行想象;爱好音乐的同学,可让他们听琴声、虫声、风声、水声„„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变求同思维为发散思维,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要丰富表象,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儿童需要观察,犹如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因为儿童靠观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观察为儿童的思维、想象活动积累了表象,有许多创造发明就是在实际观察中,从某一现象中得到原型启发而成功的,如锯的发明,飞机的制造„„所以,通过观察存储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在观察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获得丰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该典型表象。其次是增加阅读量。阅读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情绪跌宕,感情起伏,用情表达所感,用“我手写我心”。再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各种实践操作,促使他们手、眼、口、鼻、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
(二)、从情感激发
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可以这么说:生活中积累的表象是干柴,习作者的激情是火种。丰富的原始表象只有在激情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巨大的变化,才能发出光和热。激情触发想象,而且又渗透于想象过程之中。习作时,只要让学生“情动于中”,思维的火花就如打开“藩多拉的魔盒”一样迸发。试想鲁迅先生如果没有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怎能有警世名篇《阿 Q 正传》的问世;唐代诗圣杜甫如果没有对平民百姓的关爱之情,就不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概叹。
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制约,写作缺乏激情,当然写不出有创意,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的作文。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着力培养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感情,一定要让学生移情入境,“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习作中选取那些使之“动情”的材料来写,如真情流露的《我想 ____ 》、《第一次 _____ 》、《 _____ 我想对你说》等文题;表现友情的《我的好伙伴》、《ⅹⅹ我佩服你》;激发好奇心的《月球上的地球村》、《森林历险记》„„让他们写自己最爱的人,记最动情的事,想最有神秘感的时空,引发学生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觉得不吐不快,让他们真正体味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的快乐。在情感的支配下,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绪驰骋千里,下笔如有神助,文章就能一气呵成。
(三)、从题材引发
想象力的培养,要以理性为指导,受理性的制约。不同的题材,就有不同的想象,因而,习作时,要教育学生想象要有目的性,要根据自己的目的控制想象的方向,避免漫无目的地放野马,亦不能人云亦云,想象要有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
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如《沙漠历险记》、《如果我在野外迷了路》、《多功能书包》等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想象出来的新形象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捏造。而童话体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神”而不重“形”,也就是说,不侧重于外在的形象轮廓,而在于内在的精神韵致,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甚至“幻想”“异想天开”的东西也可以随意写,如苹果是黑色的,人类可以与动植物对话等。超越时空的作文题材,如《 2008 的我》、《 100 年后的今天》等文体训练,让学生借助想象提前进入未来的世界,展望美好前程,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在想象的领域里,时空的距离不在存在,想象力丰富的人,可以灵活地再组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培养这种想象力,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超越与扬弃,逐步打破时空的局限,超越时空,畅想未来。
(四)、从评价激励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对有创意的想象都应予鼓励。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成年人如此,学生亦是。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习作评价时成绩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成绩差的学生,更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对于意想不到的想象,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教师应给予肯定、赞美,加以引导,绝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善用赏识来鼓励学生,不断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春寒。积极的评价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释放学生的心灵,增强自信心。
鲁迅先生常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善于引导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探究,才能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习作教学取得量与质的飞跃。
第三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如何在作文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古今,无论是以技术革新推动时代发展的科学家,还是以精神内涵引领社会进步的文学家、艺术家,神奇的想象都为他们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想象力是作文的基石。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写作时,用上想象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感人的艺术形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写的能力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与想像是分不开的,缺乏想像力的学生很难写出好的文章,学生写作时如果没有想象力,其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就会空洞,立意也将陈旧不新。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写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借助想象,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己未曾感知或根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富于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作文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想象作文强调内容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累、大胆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可见,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那么,作文与想象是什么关系呢?如果婴儿诞生于母体,成长于襁褓和摇篮,那么,作文就是想象的襁褓和摇篮。
首先,作文为发展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天文地理,花木鱼虫,风俗人情,历史未来无不成为作文所涉及的内容。广阔的作文领域为想象提供了驰骋的天地。
第二,文章的根是情,“情动而辞发”,而情是想象力的激素。接触到某一事物,不动情,就不会产生想象。有无情感,是决定想象是否诞生的临界线。那么以“情为本”的作文,岂不是处处有激发想象的最佳机会。世界上的传世之作,都是激情产生的想象的骄子。
第三、教师是想象的火种。把婴儿放在摇篮中,不去精心的哺育,婴儿是不会长大的。同样,只让孩子一味的去写作文,而不给他们的思维以恰当的指导,那么,想象力也无法培养出来。因此,我认为,老师应该是引发学生想象力的火
种。谈到“引发”,是因为儿童的大脑并不是空洞的,儿童是极富想象力的,从他的说话还不利落起,他就告诉周围的人,他想到天上去,坐在月牙上荡秋千;他还想沿着彩虹桥,从这座楼顶走到另一座楼顶上;他还会对着笼中的小鸟不安地说:“你别想妈妈了,跟我说话好吗?”„„在人人皆有想象力的基础上,让我们作为引发学生想象力的火种,去燃亮学生的想象力,去着力开发想象资源,必定会很有收获的。如用“二十年的我”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天文学家,乘做宇宙飞船,解开宇宙之迷;有的同学想象自己成为著名的医生,攻克癌症等其它疑难病症,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如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有的同学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瑕。”运用再造想象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作文的立意新颖靠想象力去创造。例如给一个“×××”命题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力进行立意。经过讨论思考,出现了以下命题:“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我们需要经受磨炼”、“乘风破浪去远航”、“坎坷又何妨”、“坎坷也美丽”。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写作能力涉及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在语言习得方面,最基本的是语言的积累;在思维方面,最基本的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教学大纲把语言材料的收集和积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
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学生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到产生感情,产生思想,直至构思文章,写成文章,是一个完整的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取材、构思,都要突出一个“新”字。而想象力正是这个“新”字的具体体现。没有想象力,学生的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想象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著作等。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是大有益处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我把每天下午的20分钟自习课定为自由阅读时间,并且自己陪学生一起读。在读的时候,我往往很专注,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自然地流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并且有意让学生看到,让他看到你所看的书并对它产生兴趣,有一种想看的欲望。另外,我还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在家长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伴孩子读30分钟左
右的书。为给学生有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每周都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开展讲故事比赛、师生共读、交流体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令人欣喜的是随着阅读时间的延长,发现学生对童话、神话、寓言这些书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取而代之的是文学性更强一些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学生读起了《杨红樱系列作品》等,甚至还有些学生读起了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等。而在这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学生在享受着语言文字带给他快乐的同时,那些词汇、段落、结构已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同时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文明的言行和高尚的品格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也随之而提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想象
是否有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作文是否生动形象的保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各个方面,如用眼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摸、用耳去听等等,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加入自己的独特情感,否则学生对观察的事物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就必然平平淡淡,毫无生气,没有真情实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经常把学生带进自然,去观察、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春天里我会领学生走进公园、走进野外去寻找春的足迹;夏天里我会跟学生一道享受蚂蚁搬食物的快乐、欣赏荷花的美丽;秋天里我会带学生去郊游、去感受秋叶的绚丽多彩„„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如在一次《校园里的桂花》的写作练习中,我带着学生漫步在校园里,先让他们用心感受桂花的香味,同时边指导学生观察桂花边问:“你们觉得着桂花像什么?”“像米粒,可比米粒要小”“他躲在树叶中间就像顽皮的小孩”。“颜色呢?请大家接着联想。”学生就这样边看边想象,充满了情趣。而在这次作文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的语句。如:“一阵微风夹着一股香甜而浓郁的花香迎面扑来,直钻人的心脾。抬头望去,一株高大的桂花树如巨人一般挺立在那里,茂密的树冠像撑开的一把绿色大伞。走近一看,一团团、一簇簇碎金般的小花簇拥在一起,正躲在翠绿如玉的叶间顽皮地眨着眼睛,偷偷的打量着这美丽的校园......”“美丽的桂花树,你静静地伫立在这里,默默地倾吐着自己的芬芳,为校园撑起一方美丽的风景,在你的庇护下,我们快乐地成长。老师啊!您不就是校园里的那株桂花树吗?......”看,这就是观察、想象的魅力。由此可见,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只有启发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才会写出形象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才会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形象中,悟出人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伟人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通过对鸡鸣的感悟,说明了黑暗必将过去,黎明一定到来的社会发展规律。感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感悟自然,并且要培养学生去
感悟社会,这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培养学生去感悟人生,让他们去认识别人,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
3.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力
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间的联系。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树上有十只鸟,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
根据这一情景,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立意新颖即可得满分。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智力题,我要求同学们除掉枪响打死一只,其他的鸟全惊飞了这一答案进行想象。同学们兴趣盎然,各自打开想象的闸门,通过几分钟的思考,便展开讨论,其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收获匪浅,总结如下:
A、树上还有九只鸟。理由是:树上十只鸟中有两只老鸟(一公一母),八只小鸟。公鸟被打死,母鸟用翅膀在窝里保护着八只小鸟。立意:体现出伟大的母爱。
B、树上还有八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母鸟被打死,公鸟逃之夭夭,只剩下八只小鸟。立意:批判贪生怕死之徒。
C、树上还有七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一只小鸟被打死,两只老鸟惊飞,还剩下七只鸟抬头怒视。立意:团结一致,奋力抗争。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很多,还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展开学生的想象。也可以续写未完成的故事情节,改变作品的主人公而重编故事的改写、扩写,如《假如我是„„》或植根于现实,展示生活的愿望,指向未来的创造想像(如联合国曾举办的“外空探索”“空间活动将如何改变我国和世界”的征文)。其实平时注意抓住课本中能触发自己想象的诱导物,进行适当的点拨,使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也是培养自己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4.精心设计作文题,培养想象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憧憬和幻想,富有创造力。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去引导、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唤醒他们的写作灵感,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十有益的。小学生对童话、想象和幻想类的文章情有独钟。在训练学生作文时我也是从童话开始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文具盒里的悄悄话》、《小猴逃学》等,这些文题趣味性强而想象力丰富,很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时还让学生根据某种假设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有一双翅膀》等等。另外,进行看图作文写作训练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看图作文所提供的画面往往是生活中的某个特写镜头,里面有许多“空白点”,有“含不尽之意于画外”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总之,想象力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四篇:浅谈中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
慧,爱因斯坦曾有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的论断,鲁迅先生也曾有过“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的言论,可见,想象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是何等的重要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把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作文教学也离不开想象,都需要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学生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才会跳出狭隘的生活圈子,用第三只眼在枯寂的冬日里看到绚丽多彩的无限春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呢?
第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解决未知的愿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未知开始”,好奇心是学生的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往往是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深刻的感触,也才会去思考,才会迸发出想象力。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创设一些特定的题型去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教师先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了一条线,当时,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疑问“画这样的一条线做什么呀?”随后教师提问:“谁能谈推拿这条线像什么?”在这未知发激发下,班级的想象的氛围随即拉开了序幕:像黄河,像山脉,像一个人的曲线,像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像人生之路…….正是有的了好奇心这一火种点燃了想象之火。
第二、丰富的表象基础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通过感知 1
进行生动的直观获得的丰富表象,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盲人摸象闹的笑话就是最好的明证。那么,什么是表象呢?它就是曾经被感知到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作文就是他们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产物,在加工改造的过程中,如果说丰富的感知是其运动的动力,那么表象就是其主体运动上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一环。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没有想象这一砖块就无法构建想象作文这一高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诗需要生活实践,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离开了对生活的观察,仅限于写作中的苦思冥想是写不出什么佳作来的,写作也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实际上,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处处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取”之并“用”之,首先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材料观。学生作文,并非一定要选择重大材料不可,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送来迎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邻里故人等起,认真地观察,有了具体生动的观察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也正是由于有写作材料,学生写作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出来。
1、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表象的形成过程中,仅有感知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体验,去感
悟生活中的材料,方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象,如果说感悟来自感知,是表象的基础,那么,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感悟则是表象形成的关键,没有见过大海的人难以想象大海的博大浩渺,没有登过高山的不会体会到山的巍峨磅礴,没有十分广泛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就没有丰富的表象积
累和真实的感性体验,因此,学生只有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生活,懂得生活,也才能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会有活泼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
2、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与作品产生共鸣,进而使自己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和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应要求和指导学生做好课内外阅读,以扩展知识面,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立足于教材,因为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部小小的百科知识全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无不涉及,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有意识地点拨,当作知识读物来读,这便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切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历史、科学著作等。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第三、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珠小珠落玉盘,即是用生动的形象语言唤起想象,所谓生动就是
指具有活力,能感动人,在具体写作活动中,“生动”就是指写什么像什么,从形到神皆似,让人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因此,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努力开启记忆的闸门,激活创新的思维,用凝练的语言去描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乃至一
举手一投足,用词采飞扬的语言去描绘想象王国的日月星辰,花鸟虫鱼,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将“荷塘月色”“月下荷塘”两幅图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把语言传达出的美丽图景描绘出来,这样就能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空,由抽象语言过渡到生动形象的具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够用此类方式的文章举不胜举,教师都可利用这样的契机去实现学生想象力 的提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不自觉地生发开去想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事物的相通、相似、相近、相反的关联,突出事物的形象性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如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诗人将阳光湖畔的柳树比作是夕阳中的新娘,既形象又生动,充分展示了柳树的婀娜多姿,千娇百媚;再如他的《撒扬娜拉》,为表达有朋友分别时的淡淡的甜蜜和淡淡的哀愁,写出了“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般的娇羞”,此句中诗人抓住了凉风中“水莲”和前来送行的女子的“一低头的温柔”的相通之处,进而传达出一种绝妙的意境,学生在品味次此类语句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进入那优美的意境中去,用形象去体会,同时,也会自己通过想象去创造新的意象。
第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是培养学生情感,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饱含情感,在丰富深厚的情感中激发想象力。心理学表明。情感是想象的推动力。当表象出现时,它所反映的方面常常是变幻无常的,它所反映的特征也常常是时隐时现的,而要使表象变得全面完整,清晰鲜明,持久稳定——向想象推进,就要在情感的进一步诱发下获得新鲜的生命,再经过不断的运动、分解、和组合,使主题进入“神采飞扬”的状态,达到想象的美好境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情
感呢?这就需要教师 设置写作情景,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师设置写作情景的原则和方法:情景的设置一定要是生动、具体、独特带有点矛盾冲突,要灵活多变有新鲜感,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抓住生活中特定的情景。题目上,要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行为上,要抓住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抓住人物间的一次小小的矛盾冲突,一个小小的波澜。在方法上要广泛搜寻学生生活中的蕴蓄。为此,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哪些是他们生活中引人奋发、催人泪下、令人陶醉的情景,哪些人、事、物给了他们强烈的印象或有力的触发;了解曾在他们心头掠过的积极的一刹那或是生活学习中的豁然开朗的事;了解他们心目中最喜欢、最敬佩、最崇拜的人;了解他们和师长间的理解与否、爱与怨;了解他们一次次教为深刻的思想感情 的经历等等。这一切总是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或某种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满腔的热情和明锐的洞察力。
总之,作文的写作是离不开想象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但想象不是来自主观冥想,而是来自客观的现实,是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借助情感的推动而获得的。学生作文想象力是能够遵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训练的,而且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经常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王润
语文
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是一种艺术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了绚丽的色彩;事物看来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写作,是枯涩的作品。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处处留意,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各种写作综合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就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文本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中很多地方留有艺术空间,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我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就有这么一句话: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于是,我抓住了这次契机,这样引导:这只画眉鸟在这如同天堂般的美景里,它心情会怎样?那么它会唱些什么歌呢?话一出,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如:亲爱的游客们,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美吗?”游客们,你们好!欢迎到我的家园游玩,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哦!”这样形象、生动、优美的语句出自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之口,我真有点难以置信。这样在读中练习,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课堂气氛也活跃多了。这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写作的想象力,而且也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从评价激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对有创意的想象都应该给予鼓励。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成年人如此,学生亦是。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习作评价时成绩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成绩差的学生,更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对于意想不到的想象,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教师应给予肯定、赞美,加以引导,绝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善用赏识来鼓励学生,不断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春寒。积极的评价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释放学生的心灵,增强自信心。鲁迅先生常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三、情境激出处,拓宽想象思维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一种手段,声音的刺激,画面的再现,可以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写作的情境,使学生有话可写,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暑假里的一件趣事》作文时,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听音想象作文。声音与人的情感、人的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初,在指导学生进行审题,明确作文要求后,接着播放一组声音,有鸟叫声、流水声、知了叫声、小孩子的欢叫声、公鸡叫声、鸭群叫声……请学生一
边听、一边记,自己选择其中的某些声音来组合,并结合生活实际,拟出作文提纲,然后根据提纲,把要写的趣事说具体。这组声音,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回忆和想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再次体会暑假生活的丰富多彩,给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素材。
通过音乐的渲染,以趣引入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内在语言”,不仅使学生轻松作文,还会插上想象的双翼,在最佳状态中完成作文。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善于引导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习作教学取得量与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