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2.确立研究的问题。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2.活动小结。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第二篇: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2.学生通过推算、操作、讨论、交流、猜测、验证,提高信息技术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进行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学生两人一组把搜集到的信息读给对方听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回顾知识,为探究夯实基础。
1亿相当于()个亿、()个千万、()个百万、()个十万、()个万、()个千、()个百、()个
十、()个一。
3.猜想,提出问题 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 学生展开想象,大胆猜测。4.揭示课题—1亿有多大 第二阶段:探究阶段 1.揭示探究活动方案
师:1亿很大,也很抽象,要知道它有多大,必须有一个实物来作比较。
2.选择探究内容(任选其中之一)活动1: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活动2;1亿粒米有多重?
3.思考探究内容的可行性。
师:我们真的要找1亿张纸来测量吗?真的要称1亿粒米吗? 生:我们可以先量100张或1000张纸的厚度,先称100粒或1000粒米,再进行推算。
4.教师提示帮助
师:老师课前做了一个调查,100张纸约1厘米,100粒米约重2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5.出示活动要求
6.制定具体的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操作和推算1亿张纸的厚度、1亿粒米的重量。
(2)小组汇报活动1结果
生1:首先我们测量了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1000张纸高度就是10厘米,依次类推1亿就是1000000厘米=10000米。生2:还可以这样想:1亿里面有1000000个100,100厘米约厚1厘米,因此1亿就有1000000厘米厚,合10000米。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为优化,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渗透数学优化知识)
师:刚才有同学猜测1亿张纸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你想象的山有多高呢?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和哪座山峰比高低?(3)体验1万米米的高度。(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同时字模打出:海拔8844多米)。
师:你能结合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说说1亿的大小吗?
(4)小组汇报活动2结果
生1:1亿粒米约重2000000克合2000千克,如果每袋装25千克,可装80袋,用的方法是逐步推算。
生2:有更优化的方法,先看1亿里面有多少个100,就有多少个2克,因此得出2000000克,合2000千克。
师:我们学校约有3000人,每人每天按400克大米算这1亿粒米够我们吃多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阶段:实践阶段
1.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人每天按500克大米算,1亿粒米大约能够()人一天的口粮。
2.一亿粒大米大约够一个人吃()年。生:第2题有难度,不会解答。
师:引导学生思考;第1题得出1亿粒大米可以够4000人吃一天,也就是1人能够吃4000天,一年按365天计算,估算得出11年。(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课件显示: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每天就要浪费13亿粒米.按每人每天吃500克米计算,13亿粒米约够52000人吃一天,约够一个人吃143年。
每年造一次性筷子需砍伐树木2500棵!而且这些树木必须年龄 在50—60年!但这些筷子的用处并不大,只是为了用餐。餐后它便没有用了!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正因为这样,鸟儿没有了家。
每秒钟浪费一滴水,那么一个月将要浪费1219200滴。每年将流失4亿多滴水!正因为这样,鱼儿没有了家。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思想教育)3.读一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再次感受1亿的大小)
1亿个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的赤道3圈半。
一分钟如果心跳是90 次心跳,1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4辆大型运水车。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我们是怎么样来进行研究的?
师:1亿确实很大,不管它多大,都是由基数1组成的。惊人的大总是起源于细微的小,如果每天我们学习努力一点点,习惯养成好一点点,效果会让人惊讶的,希望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每一天。
第三篇:《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主要采用了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具体分以下三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组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3.讨论交流。
教材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75230.aspx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教材说明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个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75230.aspx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注意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相关知识。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有关“量的知识”有限,可能选择了非常感兴趣的素材,也有了研究的思路,却对所选择的素材不知道如何进行量化和推理。这时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想探究“1亿粒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吗?”,这就需要有关“体积”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需要,告诉他们如何计算,但不用讲深讲透。
4.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第四篇: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篇一:《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主要采用了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具体分以下三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组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3.讨论交流。
教材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showtopic-75230.aspx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 9 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教材说明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个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showtopic-75230.aspx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注意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 9 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相关知识。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有关“量的知识”有限,可能选择了非常感兴趣的素材,也有了研究的思路,却对所选择的素材不知道如何进行量化和推理。这时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想探究“1亿粒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吗?”,这就需要有关“体积”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需要,告诉他们如何计算,但不用讲深讲透。
4.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篇二:1亿有多大周教学反思
在本周的教学活动中,《一亿有多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亿有多大》这节课的教学,我们是从测量硬币的高度开始的。一枚薄薄的、小小的硬币捏在我手里,藏匿在我指缝间是那么的不起眼。让孩子们将一亿枚硬币的高度跟国际大酒店一比高低,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课刚开始,孩子们便热情高涨。
学生对1亿的猜想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多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 我并未扼制他们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1亿有多大》一课是大数认识这一单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在本课中我非常关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关注学生在交流中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关注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数学思考……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下三点: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的导入和1亿有多大的感悟中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硬币的高度,如小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 9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交流活动的空间。密切关注学生合作、交流、测量、概括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讲完从一粒米到一亿粒米的重量计算后,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他们惊叹一亿粒米够一个人吃223年时,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感知农民劳动的艰辛。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内在动机。当我们从1到一亿逐层推想,当我们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得出一串串惊人的数据,孩子们惊讶地叫了,我知道,此刻,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沉浸在数学研究的快乐中了。
篇三:《1亿有多大》教学课例
《1亿有多大》教学课例
一、主题阐述
【设计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1亿有多大》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认真组织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
【教材与学情分析】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呈现】
教材是从探究1亿张纸的厚度中让学生感知1亿有多大的,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量、时间、和长度)来感知和体验1亿有多大,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设了两个活动:称一称和数一数。并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引导学生制定好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获
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9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大米、纸、天平、计算器、尺。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讲故事引入新课:
由古时的一个皇帝奖给他的大臣刘恩100000000粒大米的故事引出引入课题,并让学生说说1亿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猜一猜:1亿有多大?
3、揭示新课:
(二)、活动探究 体验感知
活动1称一称(借着重量体验一亿有多大)
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再通过学生猜想、讨论、拿方案、分组计算、汇报交流感受1亿粒米的重量是多少克?多少千克?多少吨?并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活动2数一数(借着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
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少时间。可先让学生数100本的时间,再计算出1亿本的时间是多少秒?多少天?多少年?这还是不吃不喝不睡的时间,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又要多少年。你今年9岁,要数到多少岁时才能数完。
活动3 量一量(借着高度体验一亿有多大)
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少厘米?多少米?(10000米)相当于多少层楼房那么高?(3333层)和珠穆朗玛峰(8848米)比谁高?
(三)、提升认识 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1、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2、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
节省32500千克粮食,供一个人吃223年。
3、我们学校大约有1000个学生,学校每个学年给每个学生发10个数学本,1亿个数学本够发10000个学年。4、1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120000千米,可以饶地球赤道3圈半。
5、地球是一个年轻的星球,她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
6、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一亿多千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了解1亿有多大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
1、以“1亿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介绍一亿的童话。
2、从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题材开展活动。(也可自定题材。)
一亿粒大豆有多少吨?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六)、板书设计
1亿有多大 / 9
研究对象体验角度具体感知
1亿粒米 重量2500000克=2.5吨 数1亿下 时间1500000分≈3年
1亿张纸厚高度10000米>3333层楼房高
三、磨课过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彰显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我对教学资源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上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精心的打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磨——情境的创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新课的激情引入非常重要.设计教学时我的最初设想是继续沿用教材情境教学的模式,情境导课,出示教材33页的信息图,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感觉这样出示问题比较平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此,我创设故事情境,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
情境中100000000粒大米究竟有多重,而又无法具体感知,这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磨——探究的素材。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感。我增加了两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探究素材:探究1亿粒大米的重量和数1亿个作业本的时间。从重量、时间、高度三个角度(教材仅从高度一个角度)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充分的感知,依托不同的情景去体验1亿有多大。
3、磨——活动的实施。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走入误区,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动”,要让学生的思维也真正的动起来,我对三个活动采用了先扶后放,对第1个活动我引导多一些,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方案和步骤,课件出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对第2、3个活动,我只用课件出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活动探究表。给了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实录片段
片段1
师: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师: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生1:我想应该有一袋肥那么重。
生2:我认为有5袋大米那么重。
师: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
方案
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方案
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师课件出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请写出计算/ 9 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学生活动探究
学生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师: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
【意图:通过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猜想1亿粒有多重,以此来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实践活动。】
片段2
出生作业本,师数作业本
师:1,2,3,4,5??
师:照这样的速度数1亿本作业本,你们估计要多少时间?
生1:1星期。
生2:一星期数不完,我想1月应该可以。
师:同学们估计得怎样?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同学们借鉴活动1的方法求出数的时间。
学生活动,完成活动探究表。课件出示活动目的要求。
全班分小组交流
师:数1亿本作业本有的同学估计要用1个星期,有的同学估计要用1个月,推算出的时间要用三年多,这还是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数,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意图:通过列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正确推算数1亿本作业本所用的时间。接着运用计算器把以“秒”为单位的时间逐步换算成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了计算结果的感受,学生从时间的漫长上来体会1亿的大小,进而发展数感。】
片段3 / 9 / 9 / 9
第五篇: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而1亿这个数又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数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成功之处:
1.借助作业提纲独立探索,初步感受1亿的大小。在教学中提前设计好作业提纲,让学生有目的地具体进行操作,并告知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作业提纲的反馈,学生对1亿有多大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象,能够说出关于1亿有多大的具体事例,并能通过实验数据来谈自己对1亿大小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实验的过程,体会验证的方法。
2.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思想统领解决问题。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随着数学概念、原理的掌握而逐渐发展的。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当教师提出一亿张纸的高度是多少?学生无法估量,怎么办呢?学生会想到在家里测量100张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再推算1000张、10000张、100000张、1000000张、10000000张、100000000张纸的高度,从而得出1亿张纸的高度为10000米,这样由简单到复杂,把大数变成可以进行研究的小数,这样就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这种数学思想就是化归思想,也就是转化思想,由此使学生联想到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把大数目变成小数目来进行研究,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正如华罗庚教授在数学归纳法中强调:“要勇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起点常常超越教材的逻辑起点,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思维方式也时常出乎我们的意料。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必须善于退,主动地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构建新知,教学才能顺利地达到预设的结果。
不足之处:
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具体进行操作,而是借助提纲在家进行实验的,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总感觉有些按图索骥。
再教设计:
1.尝试在组内完成实验报告。
2.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