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实录33
类比探究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实录
高坪三中
何珊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又多,学生已有经验有限,学习难度很大。曾经以认识细胞内的物质、理解细胞膜的控制功能和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为教学目标,采用讲授法教学,自以为讲的很清楚,学生在书上也做了符号,设计了具体的课外练习,但实际效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始终不高。于是,我尝试“类比探究教学法”。即在类比中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在探究中激活学生思维寻求问题解决,在过程中学生自然形成生物学习思维模式,从而生成系统的教学目标。同样的课题,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使我认识到“类比探究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课堂实录如下,就教于同行。
【导引一】从旧知识中质疑提出学习课题
同学们,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细胞都有哪些结构?(生)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另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师)生物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从这节课开始,我和大家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师)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多媒体展示)【实录一】探究细胞内的物质
(一)在体验类比中质疑提出问题
师:金秋十月,我们的家乡可谓金橘飘香。同学们今年吃过橘子吗?
生:吃过。师:现在想吃吗?
生:想吃!(生表现出特别兴奋。)
师:这里,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我请几位同学来品尝一下。生:(纷纷要求吃橘子。)师:(把橘子分给四个同学。)师:你刚才吃了,有什么口感? 生:酸酸的、甜甜的。
师:这说明柑橘的果肉细胞中含有什么物质? 生:说明柑橘的果肉细胞中含有糖、酸类物质。
师:说得很好!柑橘的果肉细胞中除了这些物质外,还有哪些物质呢?
(二)在阅读教材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1页下面的内容。生:(自由阅读教材51页下面的内容。)师:细胞中还有什么物质?
生:细胞中还有水、无机盐、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师:我们把细胞中的这些物质分成两类。像水、无机盐等,我们把它们叫做无机物;像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我们把它们叫
做有机物。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都是由许多微小的叫做分子的粒子构成。分子又由更小的叫做原子的粒子构成。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我们将在以后的化学课中学习。
(三)在实验探究中形成概念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来进一步认识无机物和有机物。我手里用探针扎了一粒浸软的小麦。它也是由若干细胞构成的。现在我把它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烧。
师:(点燃酒精灯,把小麦放到酒精灯的外焰烧至焦黑。)师:现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它变成了黑色的碳。
师:对!这说明小麦中含有碳,它的细胞含有碳。大家冬天烤过碳火,木炭燃烧后剩下的是什么物质?
我如果继续把这粒小麦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烤,最后剩下的也将是灰烬。这些灰烬实际上是细胞中的无机物。
师;我们已经知道,细胞中的的水、无机盐等是无机物,脂类、糖类、蛋白质等是有机物,你能猜一猜刚才我们烧掉的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啊?那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啊?
师:哦,有机物一般含有碳,能燃烧;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烧。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细胞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物质。展示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原子,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原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反思一】学生亲历了类比推理、想象质疑、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阅读教材的全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链完整且有深度和广度,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其主体作用在学习行为中得到很好的落实。
【实录二】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功能
(一)从知识的深化中质疑提出新的问题
师: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是细胞质中的物质,正是由于有这些物质的存在,才能让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物质在细胞内是不是不进也不出呢?
生:不是。
师:你能说一说你的理由吗?
生: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些物质来满足它们的需要。
师:他说得真棒。大家结合细胞的结构想一想,细胞的什么结构在把守着细胞的“大门”?
生:细胞膜。
(二)在类比中猜想问题的答案
师:在我们学校有没有一个职责类似细胞膜的人,把守着人员的进出呢?
生:有!门卫。
师:门卫让哪些人进来?不让哪些人进来?
生:他让老师和学生进入校园,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人,他不让进来。
师:那么,细胞膜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呢?
生:细胞膜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挡在外面。
师:他概括得很好!确实如此。细胞膜如果挡不住有害的物质,让它进入了细胞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将受到影响。
师:细胞膜除了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还把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
师:刚才我们把细胞膜的功能和门卫的职责做了一个类比,实际上,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是全方位的,谁能对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打一个更形象的比方?
生:我们可以把细胞膜比作蚊帐,它让蚊帐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而把蚊子挡在蚊帐外。
师:他的比方可谓恰如其分。说明这位同学善于动脑筋。在学习中,我们要向他学习。
(三)在多媒体演示中加深细胞膜控制功能的认识 师: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过程(多媒体展示)。生:观察演示
师:细胞膜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反思二】此板块学生进一步亲历科学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同时,抽象的细胞膜功能,在类比中巧妙的解决。【实录三】理解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一)在类比中质疑提出问题 师:物质进入细胞后有什么作用呢? 生:组成细胞内的物质。
师:对,就像一辆汽车,它要由钢材、塑料等物质构成一样,细胞需要有机物、无机物“构造”。一辆汽车构建好就能跑吗?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来观察几副图片。
师:(展示)教材53面图Ⅱ-8中上面的两副图片。师:为什么汽车要加油才能跑?
生:那是因为汽车的运动需要能量,而油是提供能量的。师:现在我们在这儿上课。如果你早饭没吃、甚至昨天的晚饭也没吃,现在你还有精力听讲吗?
生:没精力。
师:那么一日三餐的食物给我们的身体、给我们身体的细胞提供了什么?
生:能量。
师:既然任何物质的运动都需要能量,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命活动,那么细胞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它是如何“吃饭”的呢?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太阳能热水器这种高科技产品的高效、方便的服务受到人们的青睐,同学们知道它工作的原理吗?
生:(生摇头。)
师: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一些特殊材料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像这种例子还很多。汽车发动机也是一种,它是把汽油的化学能转化成为动能让汽车能够跑起来。在细胞结构中也存在有能量转换器。
(二)在阅读教材中认识“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2页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至课文结束,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三)在问题讨论中加深对“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的理解 师:你获得的信息能回答以下问题吗?把你的想法与同组其他人交流,最后把你们组的答案说给大家听(同学们看书后,热烈讨论10分钟)。
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动物的能量从哪里来? 2.植物的能量从哪里来?
3.植物和动物通过什么结构将细胞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什么?它们分别把什么能变成了什么能?
师:请每组派代表回答,每小组回答一个问题。生:动物的能量从食物中来。
生:植物的能量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
存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生:植物和动物都是通过细胞中的线粒体,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生: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变成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变„„?
师:变成生物所需要的各种能量。如心脏跳动和人走路所需的机械能,大脑思考问题的生物电能,等等。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光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生物体所需要的能量
【反思三】充分地应用了类比质疑、提出问题、探究解决的思维模式和教材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等,学生经历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全过程,不仅把抽象难学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还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特别是用10分钟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导引二】在小结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细胞的生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细胞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细胞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能量的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师:他给我们归纳的真全面。让鼓励的掌声再次想起。生:(生再次热烈地鼓掌。)师:(展示)课堂学习内容总结。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无机物、有机物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中有能量的转换器:叶绿体、线粒体 师:其他同学有感想吗?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生命科学太神奇了,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学习。
师:是呀!同学们,生命科学博大精深,虽然我们对它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有许多未知的生命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你们将来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师:今天和大家愉快地学习一节课,谢谢大家!下课!【反思四】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回顾小结一节课的收获,使他们有机会整和知识,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教师有意识的提出生物科学博大精深,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所知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学海无涯的道理,无疑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
【总反思】本节课比较好的诠释了“类比探究教学法”的内涵,是对传统讲授法的否定。在用教材教、用思想方法教、用学生生活经验教上创意教学,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有效使用,是一堂高效学习的研究案例。学生思维亮点和有价值的错误点关注不够。
第二篇: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实录-大连教育学院
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人教版七上)
大连市第八十三中学 范玉杰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和生物圈”、“细胞的结构”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内容的,学生对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平衡,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具备一定的学科相关知识。本单元的第一章着重阐述“细胞的结构”,第二章阐述“细胞的生活”。本节教材从多个角度(细胞中有哪些物质、物质的分类、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等几个方面),阐明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2)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重点
(1)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2)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3、教学难点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需要学生有很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如:需要初三化学的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等知识;初二物理的能量守衡、能量转换等知识。而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恰恰没有这些知识,所以本节课教材的处理相对较难,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
四、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演示实验器材
2、教学思路
(1)力图在课堂中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从多个角度描述细胞的生活,着重体会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从生活实际中体会细胞中的物质以及能量的各种形式及其相互转换。(3)首先课件出示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衰老、死亡的小动画,用动画导入,使学生对细胞的生活全面了解,再自然而然的引入细胞的生活需要什么的问题,再通过各种水果的图片体会细胞中的物质,再请学生观察一个小动画“糖溶解于水的过程”自己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对物质进行分类,出示海藻中的部分物质与环境中的这些物质的对比表启发同学们思考细胞外的物质与细胞内的物质是否有交换。动画展示细胞膜的功能。提供给同学们教学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找出隐藏的能量形式。出示蜡烛燃烧的动画:讲解能量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再举例能量转换的例子,引出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使学生对小小细胞有如此精密的功能感到震撼。
3、教学流程
以动画引入引导自主学习,以图片为载体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整和,以学生的全面参与来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
五、教学过程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细胞生活的小片段,请欣赏。请问:这是细胞在干什么?
生1:细胞的生长。生2:细胞的分裂。生3:细胞变化了。
师:这是细胞分化,我们下节将学到。生4: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师:植物体和动物体都由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的生活需要什么呢?(出示课题、板书)看着这个课题同学们肯定想:细胞的生活需要什么物质呢?请看以下图片:请同学们谈论一下吃水果时都有什么口感,推测一下水果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生1:西瓜有很多水并且很甜,所以我认为有水、糖。生2:鸡蛋中有蛋白质。
生3:橘子还有的酸,应该有酸的物质吧!
师:对,核酸。想一想吃水果还能补充什么?也就是还有什么? 生:维生素、无机盐。
生2:牛奶、豆油中还有脂肪。
师:也就是细胞中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等物质(板书)。细胞中有这些物质,下面我们将这些物质分分类,分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有关物质的知识。观察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分布演示糖溶解与水的小动画)①在一个烧杯中放入水再加入一块糖,过一段时间会怎样?②怎么不见了呢?溶解的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让我们来看一下:绿球表示水分子,红球表示糖分子,既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请注意观看动画:谁来从分子水平描述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 生:就是糖分子均匀的分布到水分子中去了。师:由此动画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师:对。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又可划分为原子既由原子组成,但只有组成分子时才能表现出物质的特性,这我们将在初三的化学中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了解这些就能为物质分类了。像水、无机盐这一类物质分子组成都比较小,分子中都不含碳原子,分子中都不含能量,这一类我们叫做无机物。剩下的四种划为一类,你们猜一猜这类物质应该有什么特点?应该叫做什么?
生:这一类物质分子组成都比较大,分子中都有含碳原子,分子中都含能量,这一类我们叫做有机物。师:你真聪明!能举一反三!师:以上这些是细胞中有用的物质,细胞的生活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这些物质能在细胞中多停留吗?那应怎样? 生:不能多停留在体内,应及时排出去,否则对健康不利。
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细胞的生活过程中是不是存在这样一个过程,有用的物质要进来,没用的要排出去?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资料分析来验证这个设想(出示资料分析:海藻细胞内的物质与海水中物质的对比表)讨论:从这个资料你看出了什么?(或问:什么是细胞需要较多的物质?什么是细胞需要较少的物质?从海藻体内的钾和钠与海水中的量的差别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1:海藻细胞中钾远远多于海水的、钠又远远少于海水的。
生2:我能得出海藻的生活需要钾,从海水中吸取;海藻的生活不需要钠,能从海藻体内排到海水中。
师:你分析的很好,可见我们前面的设想“有用的物质要进来,没用的要排出去”正确吗? 生:正确。
师:那大家猜一猜物质进出细胞是由细胞的什么结构控制的? 生:细胞膜。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细胞膜是如何控制物质进出的。(分别演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问: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师:生活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运动员在进行比赛之前往往要补充葡萄糖水,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细胞的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也需要能量,葡萄糖水中含能量。师:对。下面这些图片中隐藏着不同形式的能量你能找到它吗?(出示海上日出、奔驰的汽车、闪电等图片)生1:光能、热能。生2:动能。生3:化学能。生4:电能。
师:这些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吗? 生:可以。师:(出示蜡烛燃烧的图片)蜡烛燃烧可以将化学能转换成什么能? 生:光能、热能。
师:你还能举出其它能量转换的例子吗?(出示风力发电厂的图片)这是将什么能转换为什么能? 生:动能转换为电能。师:能反过来吗? 生:能,比如电动剃须刀。师:(出示太阳能发电厂的图片)这是将什么能转换为什么能? 生:光能转换为电能。生:能,比如电灯。
师:那我们的细胞是如何获得能量的? 生:通过食物。
师:就像给你一辆汽车,你必须给它什么它才有可能跑起来? 生:汽油。
师:有了汽油汽车就一定能跑吗?汽车还必须有什么结构? 生:发动机。
师:发动机将汽油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发动机是汽车的能量转换器,谁是我们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呢?线粒体就相当于细胞中的发动机,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即: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可直接利用的能量,这一过程需要有另外一种物质的参与—“氧气”,它像刀一样把大的有机物切割成小的无机物,释放能量,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那有机物中的能量是从哪来的呢?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师:(总结)谁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如何转换的?
生: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师:动物细胞生活中的能量是由谁转化来的?从哪转换来的? 生:线粒体;从有机物中。
师:动物体的有机物又是从哪来的? 生:来自于植物体。
师:那植物细胞生活中的能量是由谁转化来的?从哪转换来的? 生:线粒体;从有机物中。
师:那植物体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又是从哪来的? 生:光能。
师:生物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要通过一个个小细胞来实现,所以细胞不仅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情境。根据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某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并且他们也有根据生活经验 进行推理的能力。所以开课就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观察某些水果的图片谈谈吃这些水果的感受分析其中有哪些物质,进而得出: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这样创设了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时间安排太紧,有些内容不能充分展开分析,反馈练习不到位,有的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如果在以后上课时可考虑改为两课时。此外,课堂上评价语言的应用还缺乏艺术性,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还有欠缺,需要以后在此方面加以改进。
【点评】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利用了许多直观的动画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一些难点知识,很好的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生命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嘴的过程中,锻炼了科学的思维品质并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贯穿了生物学基本观点的教育:细胞不仅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从本节教学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并没有要求学生怎样做,而是引导他们主动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心。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但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又适当点拨,推动学生思维的顺畅进行,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学”的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都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但前提是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特别是教师的导学作用是不容忽视和减弱的。
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芦玉苓
第三篇:生活需要正能量
现代社会的节奏快速跳动着,许多人都忙忙碌碌地过完一天又一天,为事业、学业和家庭而奋斗着,因此堆积的压力就越来越多。很少有人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健康的为人处事。因此,生活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所以,生活需要“正能量”!
何谓“正能量”?这词原本是天文学的专有名词,后来英国的学者把它当做心理学著作的标题,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正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带有正能量,和他们交往你也会觉得很快乐。的确,这不仅是“正能量”的含义,更是现在都市人缺乏的一种生活态度!现代人每天都忙碌着,压力也随之而来。学生有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压力,白领有来自职场的压力,结了婚的成年男士有来自家庭的压力......这些压力无处不在,每一刻每一秒都压得人无法喘息。有些人没有旷达乐观的态度,也不懂得去宣泄情绪,那么结果往往是会误入歧途,酿成大祸!“小悦悦”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人性冷漠与残忍;“瘦肉精”、“毒馒头”、“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让人们看到了道德的缺失,良心的泯灭!从这些事件中透露出了人们品德的坏败,没有任何的责任感与道德观,不顾及别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拿老百姓的日常饮食开玩笑!俗话说:“民以食天!”如果我们的饮食链出了问题,那有多少人的健康会受到威胁?这又将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啊!这些人还有什么“正能量”可谈!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像他们一样违背自己的道德与良心,没有积极、乐观、健康的为人标准,那社会哪还有人情味!每个人都带着假面具冷冰冰的对待他人,试问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社会中,过着这样的生活,会感到快乐,温暖,舒服吗?
所以,我们的生活才需要“正能量”,需要有快乐的面孔出现,需要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能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一样助人为乐,为社会无私奉献,善良正直,那么社会遍地将开满和谐之花!
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拥有“正能量”吧,多一点乐观,少一点埋怨;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放弃;多一点健康,少一点冷僻,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才有意义!
第四篇:生活需要正能量
生活需要正能量
正能量顾名思义就是内容向上、积极健康的一切好的事物。在处于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的我们正是需要这种正能量来诠释我们的青春。
那一年严冬,我和爸妈买上了回家过春节的火车票,一家三口来到了北京站,就这样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在候车室里,嘈杂的人声淹没了广播的声音,就在这时,一条意外的消息传来了,我们乘坐的火车晚点了,预计要晚上四个小时。我和爸妈靠在一起,MP3里播放着的歌曲我都会唱了,可那漫长的四个小时才过去了八分之一。我昏昏欲睡,朦胧的眼睛看见爸爸手里拿着火车票。
在睡眠中,我感觉到好像有人在推我,睁开睡眼却发现眼前是一个陌生人!再看看旁边的爸妈也已经睡着。我急忙推了推爸爸,但没推醒,只见那个陌生人拿出三张车票,指了指车票,又指了指我们,我一眼就看到了4603这几个字,心想这不是我们所乘坐的列车吗?心里疑惑的我又想起之前车票不是爸爸拿着呢吗?心中更是疑惑了,我扭头看了看爸爸的手里,只见爸爸的手极其放松地下垂着,手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可爸爸在睡梦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神态很是放松。我急忙看了看哑巴手里的车票,只见车票上写着我和爸妈的名字!我马上说:“把车票还给我!”,他马上把手里的车票塞给了我!
我一想这可能是我爸爸掉的,被他好心捡了起来。于是对他说了一声“对不起”,只见他摆了摆手,又拿着我的手按了按握着车票,好像让我拿好了;接着,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指了指广播,我没有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这时,广播响了起来:“4603次列车已经请旅客们上车了,请您检票进站。”我明白了哑巴的意思,正要谢谢他,可他却像孩子一样蹦跳着走了。
这就是正能量。在列车出站后,我望着窗外的景色,回想起了哑巴的动作,心想生活中的正能量…… ……
第五篇: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说课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张xxx,来自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即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做准确的分析和把握。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通过讲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内容很抽象,学生储备知识不足,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的内容如此重要,备课时经过思考计划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有三个: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首先,分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理化性质,从而达到知识目标;在达到知识目标的过程中,联系必修1所学的细胞内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内容以及初中所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知识尝试以图解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达到能力目标;在完成前两个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并探究,培养了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图片体会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建立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现三个目标,离不开对教材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非常抽象的内容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就是难点。
分析了教材,再分析教法。根据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素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高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能力日趋成熟,遵循教学规律,本节课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问题→激发学习热情→自学教材初步分析→提出问题→互动解决问题”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其学会自主学习。比如:
自学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归纳法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素材进行观察、对比、归纳,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完善化。而讨论法是创设课堂论坛,使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惯。
前期都是准备,最核心的是教学过程。
本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使他们初步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1、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是什么做?水存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红楼梦》里的话,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体概念体液的概念。
2、自学、讨论、构建,学习新课(1)自学教材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展示课件:装有离心后的血液的试管。提问:血液中有哪些成分?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什么?手脚磨出水泡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寻找答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血浆实物使学生对“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有感性认识。回忆磨出水泡的情境,进一步理解细胞外液。展示课件: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存在动态的物质交换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图中个结构和成分,归纳内环境的组成以及三者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
当学生若有所悟时,接着提问:当擦破皮流血时,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会出现黄色透明液体,是什么?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等是内环境吗?小组讨论,师生总结哪些不属于体液,哪些属于体液。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2)、利用教材中的素材
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学生研析教材P4“资料”————“血浆的化学组成”,自己思考分钟然后讨论资料中的五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资料是最好的素材,讨论总结之后,教师点评。学生的认识会进一步提高,提出较高层次的问题: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成分有什么差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相互讨论回答,再引导他们从三者之间联系的角度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归纳能力。
对于渗透压这样抽象的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提出生活常识性问题——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相互讨论,由此引出渗透压的概念,并举例子说血浆中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并设计实验: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如何对血细胞形态影响。预测结果,课下做实验验证。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阅读材料P5,小结有关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知识理解重点知识。
(3)构建模型
突破难点
对于难点知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我启发学生联系必修1所学的细胞内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内容以及初中所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知识先讨论P5的问题,再尝试以图解的形式构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以及外界环境的关系,在老师的启发下,不断完善模型,最后多媒体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虽然有点难,但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最后一定能深刻理解。
3归纳总结,理清脉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们体内液体的种类及成分和作用,并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怎样的习惯才能保证我们的细胞生活在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中的,这是我们下一节要讲的内容。
4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的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巩固,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片面认识。
课后作业:设计并做实验: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如何对血细胞形态影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处理,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评委和老师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