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
浅谈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七中学:邓玲娅
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我们的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课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学方法的革命。
1.1、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1.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下列一些弊端: 1.2.1、角色的错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然而,人是能动的个体,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如同人的身体的成长一样是机体自组织的过程,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因此,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人所代替不了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却出现了颠倒和角色错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被动的“填鸭”,课堂的“满堂灌”、“一言堂”,一切由教师说了算。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当成了一个个简单的容器,可以任意灌注,任意填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教师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疲惫不堪,而学生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却被白白地闲置和浪费。
1.2.2、无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目前,由于地区的差异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各省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边远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随时可以把最好的老师带到学生身边;这样就使得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原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别。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施教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个别需求便难以兼顾。1.2.3、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激发起他们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甚至动手参与,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而互联网上众多的历史网站,又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加大课堂信息量。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适应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2.1、传统学习方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传统学习历史的方法一般都是教材、笔记,再加上参考资料和练习册。这种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封闭性学习,使学习内容只局限于教材及有限的资料;文字式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会使学生认为历史枯燥、乏味;知识型学习,对记忆有利,却无法借此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
2.2、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大平台,利用海量的历史资源,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体验历史的真实性。2.2.1、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全面的、最新的、最权威的学习资料,可以得到你所不能理解的知识点的详细的解释。
2.2.2、可以通过网上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自设论坛来展示你舌战群儒的风采,2.2.3、更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得到国内外著名的教师、学者的指导。2.2.4、海量的题库,多类型的网上测评。要想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你可下载最新的名校试卷,也可以到网上考场去一试身手。总之,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历史学习空间,你尽可以在其中遨游、探索。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法,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不断地学习、钻研、探索。但是,教研活动的开展,却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学信息的缺乏、资料观点的陈旧等,使广大教师很难取得好的教研效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而当你联上互联网,这一切都改变了。网上有许多历史教师的优秀论文供你学习、借鉴;网上有许多最新的学术观点,等你来参与研究;而更多的是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既给历史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历史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提供了帮助。我最爱上的是网上书屋,那里几乎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所有图书,而且比纸质书籍更易查询、检索。如果你学有所得、教有所感,你可以将经验上传到网上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我想,经过在网上的广泛的学习和交流,你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二、网络信息化历史教学的实施步骤
我们接触互联网,研讨信息技术,归根结底是要将之用于我们课堂教学,使之发挥巨大的效益。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新模式,下面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节课的教学来谈谈它的实施步骤:
1、布置课题。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归纳出几个典型课题,并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布置给学生。在《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课,我根据教材设计了四道思考题:“什么是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确立的背景和实质是什么?”“联合国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有哪些机构?其宗旨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二战后同盟国对德日法西斯是如何惩处的?程度有何不同?原因何在,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和影响?”“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你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
2、分组研讨。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报刊、书籍等来收集资料,并完成对资料的筛选、归类、分析等过程,最后对课题做出解答。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以适当的指导,如给学生讲解如何确定搜索项,如何筛选搜索结果,选择所需要的内容,如何辩别资料的真伪等。
3、学习交流。在课堂上,各组学生选派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学习研讨情况,结合课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同学参与讨论和评价。在《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节课上,学生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所学内容进行了介绍,有的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有的同学找到了有关录像,特别是在讲解对德日法西斯惩处不同的影响时,有的同学通过互联网找到了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遇难纪念碑前下跪的照片及评论,还有日本小泉内阁参拜靖国神社的报道以及亚洲各国的反应,日本教科书事件的专题介绍等内容,两相比较,从而得出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惩处不够彻底,以至遗留下这些问题的结论。增强了他们学史、用史,联系现实的能力。
4、教师总结评价。在学生介绍课题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进行总结,使学生知识系统、理解升华,并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也要适当指出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期日后改进。综观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是借签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分组导学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新的技术手段下赋予新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对课题专研探究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网络化进行历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量力而行,以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及经济负担为前提。因为各学校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有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充实自己,为实施网络化教学做准备。
2、必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网络知识的培训。信息网络化教学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师和学生的大多数必须学会上网,掌握简单操作,最好有一部分学生会制作展示文稿,这样会更有利于教学。
3、必须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按照《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的内容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上网的目的,而不能只迷恋于聊天,交网友,以及玩游戏,教师要对学生上网的情况有一定的监控。
4、必须对学生进行历史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搜索历史网站,如何收集所需资料,如何整理历史资料,如何制作电子文稿,如何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习服务。
5、设置课题要大小适度,每个小组要人数适当,分工明确,要保证全员参与,哪怕他只是找到了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也要给予鼓励。激励他更大的进步,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
6、教师要总结到位,评价得当,多多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是欣赏者,学习者,评价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可逆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使用网络信息进行历史教学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这里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它有待深入和提高,也期待着各位同仁给他提出中肯的意见,来使它更加科学、完善。让我们一起来共同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从2005年施行以来,到今已经有8年有余,网络化历史教学已经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制高点,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海量的历史素材资源、题库、高品质的交互功能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的空缺,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已经是大式所趋。
第二篇: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文章标题: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近几年,通过发挥现代互联网络技术,构建《**市生猪屠宰检测监控网》,我市的生猪屠宰管理手段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利用信息网络的强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屠宰市场监控体系,深入推进全市“放心肉”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帮
您找文章]
一、生猪屠宰网络化管理基本概况 为提高我市菜篮子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档次,我局于2004年开始筹建《**市菜篮子网》()。随着网络建设思路的不断成熟,该网站逐步建立了生猪屠宰监控、蔬菜农残检测、水产品甲醛检测、市城区四大菜篮子商品批零价格监控以及绿色通道车监管等内容,实现对菜篮子工程质量检测与数量监控的网络化管理,为我市今后菜篮子管理工作向信息网络化方向全面发展夯实了扎实的基础。2005年初通过对全市生猪屠宰场管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市生猪屠宰场检测监控网》(在全国屠宰行业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创建了市场运行监控系统、病害猪处理系统、瘦肉精检测系统、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产地追溯系统、生猪经营户信用档案体系、操作管理系统和屠宰信息上报监控系统等七大系统,内容涵盖生猪来源、屠宰数量(包括本地猪与外地猪数量及比例)、价格(包括毛猪和鲜肉的批发价格)、瘦肉精检测(包括定性和定量检测)、病死猪检验与处理、经营户信息、屠宰场信息等基本数据。网站实行三级管理,屠宰场级负责原始数据的上报和本屠宰场
日常操作管理、市贸易局级负责屠宰网络日常维护和监控、公众级负责对外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目前我市9个生猪中心屠宰场陆续实现联网,并通过开展网络知识培训工作,在各县(市)区生猪中心屠宰场建立屠宰网络信息员和瘦肉精检测员队伍,每天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和处理工作。
二、实现功能与取得成效
(一)优化屠宰管理手段,提高决策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
一是生猪产销信息透明化,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近几年我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畜禽疫病突发,石油、粮食等基础产品涨价影响生猪运输成本等诸多制约因素下艰难而又顺利完成的。由于信息灵敏、通畅,我市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了生猪屠宰网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帮助指导屠宰场及时从非疫区择优组织和调运生猪,严把生猪、肉品进出场关,从而以数量
充足确保价格稳定,以强化检测保障质量安全。2006年根据当时毛猪货源偏紧,市场波动较大,毛猪和鲜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我市通过屠宰信息网络,严密监测市场运行动态,分析生猪主产区猪源来甬情况,组织联系部分中心屠宰场赴河南、江西等考察,调研当地价格动态,存栏数量,加强产销衔接。从而确保全年全市生猪肉品市场始终保持货源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质量安全的良好发展态势,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二是建立屠宰数据报送制度,通报生猪屠宰信息动态。我局通过建立屠宰数据报送制度,每月(旬)初根据屠宰网络显示数据,分析上月(旬)全市及各屠宰场生猪屠宰数量、价格等基本情况,进行月(旬)度分析比较,预测屠宰市场行情的基本走势。同时对生猪来源、病死猪处理、瘦肉精检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向有关部门
通报我市生猪屠宰信息动态,预测下一阶段生猪产销、病死猪预防等有关情况,把质量安全检测与产地追溯、市场运行动态监控与数据分析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了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效能。此项工作已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三是开展检测数据联网公示,加强质量安全责任产地追溯。随着屠宰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追溯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市生猪屠宰网可以实现对生猪屠宰肉品质量安全和市场运行动态三大方面的追溯工作。一方面是生猪宰前检疫质量安全问题的追溯。我市70以上的生猪靠外省调入,质量安全调控难度大。建立生猪屠宰网络后,进场屠宰的生猪一旦发现质量上存在问题,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查询该生猪经营户名称、来源(目前可以追溯到县一级的供应商或生猪牧场名称),实现产地追溯。例如2006年上半年,河南某地生猪发生
疫情后,我局通过屠宰网络直接查询该地前阶段来甬生猪的数量、分布等情况,及时通报有关屠宰场和毛猪经营户,暂禁该地生猪来甬,确保进场屠宰生猪肉品质量。第二方面是流通领域生猪鲜肉质量安全问题追溯。如果在菜市场发现有问题猪肉是我市生猪中心屠宰场宰杀的,可以通过菜市场鲜肉销售台帐追溯该生猪屠宰场名称,再通过该屠宰场网络(鲜肉销售表)上网查询问题生猪的来源、经营户名称等有关情况。另外是其他情形的追溯。比如根据经营12全文查看
第三篇:教师个人网站与教育信息的网络化
教师个人网站与教育信息的网络化
福州八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
骆志煌
知识经济呼唤信息社会,也给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已经被提到了教育“制高点”的地位上,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教育热点。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作为信息传媒之一,以其强大的优势雄居世界,也同样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近一年来,以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种搜索结果中。笔者在97年以一个中学历史教师的名义在Internet上发布了名为《史海泛舟》的个人Homepage(主页),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已初具规模,曾被“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推荐为“优秀个人主页”,同时笔者也有幸作为福建省“曙光网站”中学历史的责任编辑参与了网站的部分建设过程,在网站的建构和维护的过程中感受颇深,诉诸拙笔,请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教育网站的现状分析
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社会观念的更新,教育网站也随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出现在Internet之上,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冲浪”者提供了一个个各具丰采的资源港湾。近年出现的教育网站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站
这是政府上网工程的产物,在教育部率先上网建站的带动下,各省市教委、教育局的网站纷纷出现在Internet上。这类站点具有政策性强的特点,除介绍部门的结构和职能外,还提供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教育政报和时事要闻等,是教育工作者获得有关政策和科研导向资料的首选网站。
2、教育研究机构的网站
这类网站的政策性仅次于前者,主要以提供网上教育资源为主,其中对中小学教育影响最大的当属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办设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和“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同时,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科研网也已初具规模,连接了1000多 所高校,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这类网站特点是信息量大,内容较全面,以提供最新的教科研动态、技术论坛和教育教学资源为主,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最常光顾的网站,福建曙光教育网站即在此列。
3、信息产业的教育网站 企业开设的教育网站迅速出现并形成了99年Internet上的一股热潮。由于受我国教育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完全靠国家的投入发展网络化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有意识地引进市场机制,培育教育信息产业;而对于企业来说,教育领域作为市场来源潜力是巨大的。这类网站主要以宣传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介绍与教育有关的软硬件产品为主,近期也开始尝试与一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接触,试图开展一些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业务。《史海泛舟》初具规模后,就曾有过如上海易方教育网站和北京实达等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合作意向,虽然笔者出于职业考虑均予以谢绝,但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这类网站的发展方向。此类网站以其经营灵活、更新频繁迅速、资金充足等优势也成为推动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4、教师个人教育网站 个人网站数量的剧增是99年中国Internet的一大蔚然景观,由于增长过快竟然发展到迫使几乎所有提供主页空间的大站纷纷高挂“免战牌”,其中教师的个人主页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几年前《史海泛舟》“甫现江湖”,笔者的一块“中学历史教师”的牌子颇为抢眼,到处受青睐,许多网站主动提供链接,并大多注以“中学教师的教育网站”的说明,使笔者颇有“以稀为贵”的感觉,但也由于缺乏同行交流而怅怅然失落许久。近一年来,教师主页的剧增使笔者交结了不少同行网友,对教育共同的认识和责任感使我们迅速成为网上“同志”,并于1999年8月在K12上筑建了《教育新世纪》(21CT,21世纪教师之意)教师网盟,日浏量十分可观,许多同行网友纷纷加盟。但由于时间关系,9月份开学后就没有更深入的发展了,只提供教师的教育主页链接,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教师个人教育网站导航链接的作用。
二、中小学教师个人教育网站的特点
教师的个人网站特点鲜明,笔者在组建21CT的过程中接触了几十个这类主页,并与版主们进行过一定的交流。总的来说,这类主页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健康、风格高尚 由于Internet具有“见其文不知其人”的特 点,使个人网站的内容品质良莠不齐,有的网站甚至以成人化的内容为卖点吸引浏量,至于其它打“擦边球”或内容怪异的就更多了,只要不涉及政治反动或黄得厉害,一般的网管大多会听之任之的。以教师名义建立的网站自然不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一道相对与众不同的内容健康的风景线。这类网站大多正气浩然、观点鲜明,并绝大多数敢于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个人简历,以真诚来交识教育领域的同行网友。《史海泛舟》从一建站就公开了笔者真名和工作单位,在21CT联盟中也对其主页内容和版主个人身份的公开提出要求,作为考察是否接纳其加入教师网盟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作为教育主页最起码的条件。
2、内容以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为主 由于教师的职业和专业特点,教师个人主页的内容绝大多数由所教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组成。学科知识大致包括专业知识、教研论文、教案、小课件和相关图片资料等。如《史海泛舟》就开设了古迹导游、访古游踪、历史名城、历史人物、历史博物馆、学史论文和时事溯源等栏目;教育学部分主要以教育法规、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资源等组成。《史海泛舟》在这方面设置了教育改革、教学资料、教育论坛、教师网盟、学习辅导和历史题库等栏目。此外,作为个人主页,个人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的差异同样也会反映到其主页栏目的设置上,这部分内容大多以电脑知识、艺术欣赏或师生交流等为主。
3、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个体差异较大 固然内容是决定一个网站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作为高科技产物的主页,其技术性和观赏性同样会对其效果产生相当的影响。心理学赤瑞特拉(Treicher)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项加起来就占了94%,还有6%分别来自嗅觉、触觉和味觉。多媒体技术正是以其声像结合刺激人的视听系统,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一个优秀的主页也同样在色彩的合理搭配、文字的工整美观和布局构图的和谐等方面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可给浏览者以美的享受。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Java和Flash等技术大量运用于主页制作,也为个人主页增色不少。
从教师个人主页看,这一点上个体的差异十分巨大,这是由于制作者的审美情趣各异和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水平不尽相同的缘因造成的。有的主页色彩流畅,合理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使主页画面动静相宜、链接结构层次分明,使访问者在浏览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感受。纵观Internet上的个人教育主页,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的为数不多,相当部分的主页在 内容的选材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但从整体效果来看则客观上明显地存在着差异。在笔者所交识的同行主页中,《教育先锋》、《楚天驿站》和《惟存教育》等尽管内容和风格迥异,但均属质表俱优的佳作。
三、个人教育网站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进程
个人教育网站的大量出现使Internet上教育的成分剧增,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信息网络化,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网络化的进程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网站)可包括文件法规、宏观决策信息、教育组织活动信息、教育与心理基础理论、各学科教学资料库、各类教育软件库、优秀教案、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交流、专家论坛、教师论坛、网上观摩课和网上图书等。对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可包括:各科教师答疑、各科学习材料、复习指导、各校练习题、学生习作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论坛等„„”(王相东《网络化教育:立即起飞》)
时下的许多大型教育网站均不可或缺地包含了上述内容,栏目齐全且资料丰富是个人网站所不可比拟的。但也正因其“大站”的地位决定了其必须“面面俱到”,反而因为各种因素难以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两全,这个问题即使是在K12上也体现得很明显,何况其他网站?而个人网站则以其“小”而“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空档,这些网站的版主绝大多数是工作在教学或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网站的选材和提供的素材也绝大多数与教育教研密切相关,个人的实力和精力决定了他们只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教育教研中有所研究和拓展,但是就教学实际来说,其参考性和实效性却往往比教育大站更具有直接的优势。
由于个人网站尚处于“单兵作战”的游离状态,其资源较零散,难成体系,与大型网站不可相比。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师的观念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个人网站已开始向个体资源库互相“链接”、以共享资源的方向发展了。这类联系正在Internet上悄悄而不断地进行着,这也是半年前笔者与几位同行网友构建21CT的主要意图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教育网站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网络化进程。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从1989年开始,英国就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高等学校中实施一项称之 为“计算机用于教学创新”(Computers in Teaching Initiative,简称CTI)的庞大项目,八年以后,已有24门学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这种变革。目前这个工程的核心思想业已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创新浪潮,而且从单机的应用发展到教育网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首先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信息社会的合格教师除了要掌握相当的基础科学的知识和教育技能外,还应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两个方面有所发展。毋庸质疑的是架筑个人教育网站的教师在这两方面均具备相当的素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处于转轨之中,这部分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技能外,其观念更新和电脑技术的掌握大多是个人的因素促成的,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我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学校的一支生力军,但由于诸多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因素,这部分教师只占教师总数中微乎其微的比例。因此,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普及电脑知识,推广网络技术,鼓励教师上网、用网,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育新思路。如为迎接澳门回归,我在《史海泛舟》的“时事溯源”栏目中增加了有关澳门的历史地理气候人口等方面的知识,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扩大相关的知识面,搜集提炼素材,然后运用有关电脑技术制作网页上传。在这个过程中使我学到了不少关于澳门的史地知识,提高了对电脑和网络知识的认知水平,也倾注了我对祖国统一的一腔热情,使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对于提高我的教师素质应该是会有所帮助的吧!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21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创新意识的需要。
3、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师生交流
世界各国致力于发展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网络资源的传播和共享具有传统传媒所远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个优势也同样为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这类交流主要是指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多数发生在同类学科和岗位相近的教师之间,可以起到互通有无的资源共享和教育思想的相互交流上,而交流补充的本身又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师将自己自作的教学课件和教育论文发布于网站上,供同行使用和交流,听取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再行改进;而获得上述材料的老师同样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成分为己 所用,并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和应用水平,彼此双方均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笔者在《史海泛舟》的“教育资源”中放置了自制的《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美苏争霸》和《三大战役》等小型课件供同行下载使用,得到不少的反馈意见,特别是得到《教育先锋》教育网站提供的地球图样以补充对地圆学说的展示。这些反馈和帮助均有助于我不断改进课件的质量,又能将更完善的资源共享于教育网络中。
师生间的交流主要包括学习交流和情感交流,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家庭具备上网条件的数量日增,为这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不少学生已学会运用网络技术到浩瀚网海中去寻求有助于学习的资料,这也是信息产业向教育网站拓展的主要原因。作为政府行为的曙光网站在这点上旗帜鲜明地宣称要“使师生越过学校围墙,跨越时空,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信息化的能力和观念„„”,提供了大量与学生课程学习直接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教师的个人网站也大多开设此类栏目,《史海泛舟》所设的“学习辅导”和“历史题库”两栏目即属此类,也得到过学生E-mail和留言的正面反馈。同时,开设的“桃李芬芳”栏目属于情感交流的范畴,十年的高中教学经历使我的学生遍及全国,他们也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手段在老师的网站上寻找当年身影,获得同窗好友的信息,这是《史海泛舟》最富人情味的栏目,不少教师的网站上也不同形式地开设了此类栏目。
四、面临主要问题和期望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上网费用高昂已成为制约信息网络化发展中的“瓶颈”,同样也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但相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得到逐步缓解,这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教师上网用网建站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仍有以下两个问题殛待解决: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与本文相关的素质主要指教师在教育信息网络化进程中的观念更新、基础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掌握程度。制作和维护网站除了要具有相当量的资料外,还必须具备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涉及个人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笔者在制作《史海泛舟》的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抉取有效素材为我所用的问题,这方面涉及了历史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由于水平有限,在制作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书到用 时方恨少”的古训,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的知识。
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目前相当多数的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经历太少,对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了解和应用更少,更不用说独立制作和维护个人网站了,这是当前制约我国个人教育网站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信息社会对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这两种素质的需求和新型人材观的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已逐步将“更新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武装教师”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为培养教师的用网建站能力营建了理想的社会环境,我们有理由乐观地期待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
2、缺乏整体规划、组织和指导
目前教师个人网站大多仅代表个人行为,在发展中呈现出一种无计划性的显著特征,其内容和形式也无一矩之规,质量上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出现科学性的错误。笔者在与同行网友的交流中均不同程度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因此希望能随着我国教育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在诸如“曙光工程”等政府行为的组织和推动下,组织一系列有利于教育网站良性发展的活动,为教师的用网建站营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使Internet上能够不断涌现出一个个内容健康、资源丰富的教育“绿洲”,我们也愿以个体的微薄之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网络提供一些小小的资源链接。
附:
本文涉及主要网站网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xiexiebang.cominfo.net/~ctyz 惟存教育: http://www.xiexiebang.com/s/being 7
第四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施网络化教学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施网络化教学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网络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教育资源更具扩展性、师生合作更具互动性、学科课程更具整合性。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直接利用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信息整合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资源、网络化教学、教学模式、现代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西部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西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促进了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为网络化教学提供可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贴进时代生活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为西部学校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
1、教育资源更具扩展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进行网络化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不但可以直接利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还可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对资源进行再加工,融进教
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适时更新的远程教育资源,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更贴近师生生活,既能方便教师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能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2、师生合作更具互动性。这里的合作包括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3、学科课程更具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教学进程或教学过程的简化的方式,这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式等。网络化的教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而这在过去是达不到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在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新的学习方式,应该落实在学习当中,落实在学习者身上,即最终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这是最根本的目的。
1、直接利用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它们可以是配套光盘、资源直接展示、加工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充分利用有关教学光盘、学习软件等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这种模式具有演示直观性、灵活性、控制性,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不但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还可以完成周期长、危险度高、费用高的实验和显微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延伸,但教学中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展示学生看,教师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网络的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但由于教学经费、教师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模式仍将是学校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2、情境教学模式: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因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的活动。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3、信息整合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义上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与内涵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数字化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学习情感激励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育模式甚至于教育的组织形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实现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素质性人才。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即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审美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4、个别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优点:学习者可以按照其个别差异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定学习速度;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等特点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个人需要;当学生选择学习目的时,教师可以进行建议与指导,但在学生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上,更大程度取于学习者自我把握的程度;教师则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判断学习者的需要上,推动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此外,个别化教学还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的表现方式具有多维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时,可根据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它使普通的学生可以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
教学应有一定的模式,但绝没有定式,贵在得法。要实现素质教育,观念要先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实现“整合”,首先是要了解代表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主流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以便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模式;其次要进行以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学习,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才不致于“穿新鞋走老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开展教师培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能力,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实验起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整体推动,各个学科逐渐融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创设教学模式。
第五篇:也谈网络化教学
也 谈 网 络 化 教 学
从当今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来看,网络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化教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教育形式,它集面授、电视、网络教育于一体,融文本、音频、视频信息等传播媒体为一体,远距离地快速地高质量交互式地传送声音、图像和数据,从而实现在远距离的情况下,虚拟课堂环境,实施教学计划传播科学信息,达到培养造就人才的目的。
一、网络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的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呢?关键是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目前,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讲授下被动地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思维受到禁锢,创新能力不能充分地发展。
2、知识成为考试的工具,学生的素质不能全面的发展。
3、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过度的疲劳,身心得不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
而网络化教学使教师成为指导者,使学生成为探索者。教学模式由一元化变成多元化,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网络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现代的新型的适应信息化的人才;教师可以也从繁重的教学摆 脱出来,用更大的精力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信息。另外由于学生在网络上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自学能力;并可以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能力得到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材。教师也不必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在课堂教学上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授学习的方法。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教学中。
二、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功能多样的因特网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的源泉。兴趣可以使学习变成乐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的一种,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必须借助外部条件诱发。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网络中大量新颖的背景和优美的音乐,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网络教室里,也可以点击“搜索引擎”,获取大量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从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涵,提高了教学效 率。学生在学习中既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乐趣,从而使学生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网络教学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在网上学习,学习的积极性高;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步的,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参与,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同时也可以使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这样就充分做到教学个别化。所以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研究表明,交互式学习可使学习速度提高30%--50%。
四、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网络教学使远隔千里的师生在屏幕上面对面地交流,这种实时的双向的交互式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学习,还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所以,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如果面对现代教学技术视而不见,见而不用,不能及时调整和学会使用最新的现代教学技术,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种教材、一个本”的水平,将很难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如比尔.盖茨所说:国际互联网络是一个浪潮。它将淹没那些在这一浪潮中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人。应当注意的是,因特网上既有青苹果,也有毒蘑菇。对于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 来说虽然可以满足求知欲的增长,同时网上的花花世界也构成了强大的诱惑。所以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和监控格外重要。
另外,由于教学理念上相对滞后,以及网络教学的使用毕竟还处于摸索阶段,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上的偏差也造成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网络教学就要完全排斥“黑板和粉笔”
计算机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并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有的教师认为网络应完全代替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所以在教学的全过程都使用网络,对于其他的教具全然不用;更有甚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应完全排斥传统教具。在实际教学中,是否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多用少,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是否使用了先进的教育技术。所以,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达到目的的课,不一定要用因特网。
第二、认为只有使用因特网教学才能使教学新颖,才能赶上时代 网络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并非在教学中使用了它就能体现出时代性和新颖性。这种倾向也不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同时有悖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因为考察一堂课的好坏、新颖与否和时代性,主要看教师有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智能和德育的培养等进行全面评价,而不能仅突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就成为判断教学优劣的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但是不合理地使用网 络,只为使用而使用的教学形式,只能束缚师生思维的开放,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应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差异,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从教学的全局出发恰到好处地使用网络,从而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