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

时间:2019-05-15 07: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

第一篇: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

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 黄厚江

在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共生教学”是我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我提出语文本色教学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被严重扭曲的种种异化现象,而对什么是语文共生教学,我在多篇文章和专著中进行过系统介绍,在此不再赘述。这里要说的是“共生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让课堂教学看得见“学”和“教”。

课堂上要看得见学生的“学”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早已是一个常识,可人们对此思想的理解仍有许多误区。在我看来,所谓学生主体不只是学生举手多、发言多,更不是学生说的、做的就都正确,而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学生主体首先是让学生做自己该做的事。

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学”是很普遍的现象:一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二是以答案为中心,教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教师说答案学生记答案;三是上课就放幻灯片,教师点鼠标,学生看屏幕;四是教师信马由缰,学生信口乱说;五是一问就答,一答就对,一呼百应。不用我细细剖析,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中没有学生真正的“学”。

课堂教学中要看得见学生的“学”,既要看得见学生学了什么,还要看得见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结果。语文“课堂二维评价”的简单方法:即先看学生的“学”,再看教师的“教”,最后看两者的关系。看学生的“学”,就是看在这节课中学生做了哪些事,做的是不是该做的事,是不是能做的事,学生是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

要让课堂上看得见学生的“学”,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在很多语文课上,学生学习的时间是不能保证的。什么是好课,第一个指标是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阅读课要保证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写作课要保证学生写作的时间。简单说,阅读课要看到学生的读,写作课要看到学生的写。可是有些教师总是想办法挤压学生的时间,总是要干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对语文课而言,看得见学生的“学”,就是要看得见学生听、说、读、写等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语文课要以语言运用为核心,语文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要让学生按照要求说,要让学生有发现地读,要让学生形式多样地写。很显然,盲目的完全接受式的听,不是学的活动;没有要求,有要求不落实,听凭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是学的活动;只是为了记住答案和结论的读,不是学的活动;没有具体目的和具体情境的随随便便的写也不是学的活动。语文课上学生有意义的“学”,就是要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有意义的听、说、读、写活动。

课堂上要看得见教师的“教”

什么是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学生不爱思考的要让他思考,学生不清楚的让他渐渐清楚——肤浅的认识让它渐渐深入,片面的认识让它渐渐全面。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可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教”。前面列举的几种没有“学”的课堂其实也都是没有“教”的课堂。不少教师的教学,总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和什么答案是错的,或者总是重复学生已经知道的,或者让学生展示已经知道的。这样的课堂都是没有“教”的课堂。

教师的“教”首先要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先要能发现学生的问题。要能够看到学生的答案为什么错,要能够看到错误答案背后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阅读教学如果只是做题目讲答案,作文教学如果只是出题目打分数,便是没有“教”的教学。

教师的“教”更体现在引领学生的学习发现中。教育的本质就是发现,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发现人生的美好,发现美好才会追求美好。教学的意义也在于发现。所有学科都是如此,语文更是如此。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借助文字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发现作者的精神之美和思想之美,发现语言之美和文章之美;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发现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生活思考,并用语言文字表达这些发现。

教师的“教”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要能把学生带进文本,引领学生在文本中不断有所发现。有些阅读教学,教师自己没有走进文本,学生更没有走进文本;有些阅读教学,教师自己走进了文本,却无法把学生带进文本,学生总是在文本的外面兜来兜去;教师更不能把学生带进文本的深处,在文本中不断有所发现。教师的“教”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体验,引领学生进入写作的情境,并使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不断深入和全面。

教师的“教”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长。既体现在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也体现在引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写作教学中提升对写作的兴趣,在写作教学中丰富写作的体验,在写作教学中积累写作的经验,在写作教学中感悟写作的规律和方法,写作的能力和习作的质量自然也能得到提高。

更要看得见“教”和“学”的共生

一切好课皆共生。什么是“共生”呢?共生的基本特征是“活”,教得活,学得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思维被充分激活,教师也被学生激活,师生互相激活,成就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在我们的“课堂二维评价”中,最主要的是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能相互融合。

有些课堂,看上去也是有“教”有“学”,但“教”和“学”是互相隔离的。教师无法引领学生,学生不能呼应教师。学生的需求教师不能满足,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能解决,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教师教的教师不教,教师教的不是学生需要的。最严重的表现是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是为了让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不仅不能为学生的学服务,还让学生的学“配合”教师的教。学生做的事,学生思考的问题,不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

共生教学有很多方式,师生共生是最基本的方式。在师生共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不是靠阅读结论的传递,不是靠写作知识的讲解,也不是靠阅读方法或写作技巧的传授,而是教师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写作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写作体验,用自己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考,师生互相激活,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分享,形成活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这种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

实现了“教”“学”共生的课有这样一些标志:

一是在学的过程中看得见教。

“教”“学”共生的“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这个引导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教师总是及时有效地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在学生迷茫时及时给予引领。就像游泳,学生喝水了,我们总要安慰一番;学生要沉下去了,我们总要托一下;学生要放弃了,我们总要给他信心。必要时,拉着他,托着他一起向前游。在我的课堂上,这样的情景总是时时出现的。学生的作文出问题了怎么办?我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学生一句话只写出一半怎么办?我和同学们一起帮他写完。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时,让同学们选择诗句描述画面,描述不好的,我带着大家一起描述;没有人描述的诗句,我自己描述,让大家评点,然后再一起描述。而很多课堂,教和学是分得很清的,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最常见的模式;现在又有人简单化地提倡所谓“先学后教”。为什么要把教和学分得这么清楚呢?

二是在教的过程中看得见学。

很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学生立场。教师的教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学的需要。记得钱梦龙先生讲授《死海不死》时,整个一节课就是两个问题。先是和同学们讨论哪些内容不需要教,再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两个主问题带动了一节课一篇课文的学习,堪称教和学融合的经典案例。教师的“教”,不是根据备课计划进行宣讲,不是学科知识的介绍,也不是某种学习秘诀的传授,更不是教师自己某方面才艺的展示,而是一种教学“服务”,是完全基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服务”。

(作者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中学教科室主任)

第二篇:课堂上我要先育人后教书

课堂上我要先“育人”后“教书”

曾几何时,提到教师这一职业,人们的第一认识就是“教书育人”,虽然人们早就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书”似乎还是排在首位的重任。历经九载的教书生涯,我愈加的感觉到做为教师“育人”应该比“教书”更重要,让我对此感受最深的还是最近的九年级信息技术课。

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以复习初

一、初二的知识为主而对于这届学生,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从头到尾的再讲一遍。因这一科将与其它文化课一起进行中考,并计入分值。有部分同学便重视起来了,但仍有大部分的学生态度不端,纪律较差,短短的45分钟,我既要讲知识,练操作(指导),又要维持纪律,真是双面教师。对纪律差的学生一会严肃万分,一转身又要耐心讲解。因为只要学生想学,哪怕是一个极简单的问题,我也会认真细致地进行讲解,然而有些学生却并不领情,只要教师干涉了他的自由,他便会有百分之二百的不满意,不分是非黑白,对教师的谆谆诱导丝毫不领情。而且下课铃一响,我还没讲话,学生们早一窝蜂的冲出了教室。再看教室里的一片狼藉,拉出的键盘,嗡鸣的主机,亮着的显示器,似乎是遭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无奈的喘吸着,痛苦的慎视着这一切。

我也无言,虽然心中的怒火冲天,也只好自行用冷水浇灭。依次的关掉了显示器摆好桌椅。

课下深思,造成学生态度不端,不珍惜学习机会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在上课时太注重“教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育人”的价值。

还记得韩愈那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见古人早就把“传道”放在了“授业”与“解惑”的前面,教师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把道理讲明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某段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只还记得“教书”,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四脚的书橱,地道的“教书匠”。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习好的同学无非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想生硬接受知识的学生便也成了厌学者。

虽然在科学发展指导思想的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育人”的功能还是差了点,不然就是我们教师的耐心差了点,我们太肯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缺少了正确的引导,才致使当学生出此这些行为时,让我们觉得无法接受。

因此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想成为真正的师者,不仅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要记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点一滴的实际工作做起,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先育好人,再教好书是教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第三篇:《在课堂上》

题目:在课堂上

文章的开头情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不少于400字。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停下了正在写黑板字的手,转身疑惑地扫视着教室里的同学们,“是什么声音啊?是小狗的叫声么?”,李刚的同桌小红站起身来,得意洋洋地说:“老师,是李刚,李刚把小狗带进了教室!”,老师听了,急急忙忙地走向李刚“李刚同学,这是真的么?你怎么可以把小狗带到教室里来,这是不允许的啊!”李刚满脸委屈地望着老师,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狗从抽屉里拿了出来,并导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上学的路上,李刚发现了在路边的这只刚出生的小狗,他可怜地蜷缩在破烂的纸盒里,颤抖着发出呜呜地叫声。“这可不行,要是把它放在这里不管,小狗肯定会被冻死的!”李刚心想,于是他便大着胆子,将小狗从纸盒里抱出来,想先带到教室里让他取暖,谁知稍微恢复了体力的小狗竟让叫了起来。老师听了李刚的讲述很感动,她低头摸了摸小狗,说:“可是,你把小狗带进来会影响同学们正常上课的。”说完她便低头沉思了起来,李刚紧张地看着她,生怕老师会叫他把刚刚死里逃生的小狗送回去。“这样吧,你先把小狗送到传达室赵大爷那里,让他先照看一会,一会下课了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好吗?”李刚同意了,和小红一起把小狗送到传达室去了。

教室恢复了平静,同学们又开始专心致志上起了课。

第四篇:“研学后教”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美兰)

“研学后教”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小平小学

赖美兰

摘要:本文从“研学后教”的改革,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研学后教 自主作用 学生主体性 兴趣 正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体、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改变观念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研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学生在老师没授课之前的自主学习。“研学”中的“研”字,其含义应该是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学”是自学的意思,是在老师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进行学习之后,学生带着好奇、疑问和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

“后教”是以老师指导为主,重在通过老师的点拨教会学生学习。“后教”中的“后”字则是强调老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教”,是指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师生间的学习。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知识,老师不做过多讲解。对于仍不能理解的知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进行讨论,或让已掌握的学生讲解,最后,老师的补充应是精要的。老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形成以教学内容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致成为以教师为本,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如何确立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我

们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研学后教”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发展的过程不是教师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的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不应该让学生成为帮助教师完成预定设计的“配角”。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德国哲学家海格尔说过:教师的任务是“让学”——“他得学会让他们学”。教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课堂就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教师“该装傻时就装傻”,教师“示弱”,是为了学生“逞强”。在课堂上,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适时扮演一位“弱者”,把问题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研学后教”课堂上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的人际交际过程,师生情感交流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讲课者,有个别教师为了追求分数,甚至体罚学生。这只能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对抗。列·尼·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即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是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因此,要在课堂上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除更新教学观念外,还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在这种平等对话下,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如我在教《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又一次活跃了,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可见在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才会在课堂上爆发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心理因素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也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想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而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胜,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有目的地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触及他们的情绪和精神需要,驱动他们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因素。如在教《小熊住山洞》时,由于学生一直都生活在南方,一年四季都不明显,对四季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我千呼万唤,学生对四季的“美”也无法了解,于是我借助多媒体平台在屏幕上展现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学生情不自禁地议论开了:“四季真美啊!”,“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要好好爱护。”,“小熊很爱护环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下一步的学习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少有自主、合作活动,这样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要促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会新知识的同学与未弄懂的或学不会的共同学习,在这基础上组织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讨论、大组汇报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帮助,解答问题,从而解决疑难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我及时启发、指导、归纳,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发挥群体互相帮助的能力,使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总之,在“研学后教”的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想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从教学观念,师生和谐、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等方面多去探索,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当起“主演”,每个时段、每一个人都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焕发,才能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①1《关于对“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保定市望都县实验学校 发表于:2010年10月02日

②陈旭远主编:《引领新课程丛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5,第53页 ③沈大安:《语文教学走向生本》,《小学语文》2009总第34期,第8页

④黄天铨:《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教育》,《小学语文》2008年4月第308期,第57页 ⑤成文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广东教育》2008第1期,第39页

⑥曹敏仪:《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参与”的认识和实践》,《广州教学研究》2006年10月第392期,第6页

第五篇: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的研究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侯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但是,传统的教育研究侧重于对教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习者及其学习活动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取向给教育实践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其主体性发挥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压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其中,自主学习便走上了教育理论的前台。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而提倡数学自主学习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是数学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终身学习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落实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研究教师的“教”到研究学生的“学”的转变。

由于我校近年生源质量不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兴校为关键,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科研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从事科研,相互促进。经过以上论证,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的研究》。希望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实现学生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和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动机、方法,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基本做到自主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的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现状

对于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在国外有很多教育理论家也做过相应的研究。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认为这是成人按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

马斯络先生也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他也是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不仅因为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而备受推崇,更因为她还是一位深入教育改革实践的著名专家而引起广泛关注,学习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文章,可以领略她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程度。叶澜教授一直坚持“主体教育论”这一观念,她的研究成果是相当丰富且富有成效的。

由国内外的教育家的理论实践可以感受到: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必需的基本能力,受到不同时期的国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可,这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从各地的情况看,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单科教学中实验“自主学习”,它的教育理念不能渗透到全部的常规教学中,因而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完整体系。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准备在对他人所取得的成果加以学习、继承、应用的基础上,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应该得到“主体教育论”的理论支持和指引,与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是密切联系的。

本课题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继承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探索并研究如何培养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合。

因此,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期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力求探索出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应试学习状态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教育状态下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导致课堂低效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可控因子与不可控因子。

2、研究学生的高效学习方式。

3、研究预习设计与预习指导方法。

4、研究课堂分层作业设计与反馈方法。

5、研究分学科课堂科学记忆方法。

6、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7、研究高效备课、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的方法。

8、研究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于教学目标高效达成的课堂文化。

9、课堂反思案例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统计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课堂摸底,了解我校的真实的课堂教学,找出问题,归纳原因。

2、播放杜郎口等中学的课堂实录,对照自己找差距,找问题。

3、组织教师学习取经。

4、开展课题实施研讨会。

5、开展教学反思。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5年5月—2012年6月)

1、课题组成员开展实验教学,撰写案例分析,在校园进行交流。

2、组织青年教师上课题研讨课,在研讨课中体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新理念。

3、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座谈会,切实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提供财力和智力支持。

4、初步形成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5、组织老师谈体会,谈感想,撰写初步研究心得体会。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

1、课题组成员运用新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和研究,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成立实验班级,每个年级设几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

3、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跟踪对比分析,查找新问题,探索解决途径。

4、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定期交流,改进不足。

5、开展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研讨课。

6、开展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校级示范课,初步总结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应用。

7、制订修改课堂效率测量工具和课堂观察量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1、查漏补缺,对新模式教学中的细节进行调整。2、总结经验报告。

3、搞好课题结题工作,撰写结题报告,展示课题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通过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理想课堂”活动,促进老师们围绕各自的教学实践展开有效研究,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授课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措施,进行落实,从而寻找到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了解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会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实施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帮助老师认清课题实施意义,明确各自的工作与任务。

4、对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题研究人员要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课题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8、增强成果意识。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结合随笔的撰写和月工作点评制度,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究交流研讨会,进一步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推动课题实施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教科室要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

9、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第四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成果初步运用,提交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首先要在教学工作的实践当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或措施,再通过实验或实践进行验证,若发现新问题再按此步骤开展研究,如此循环,直至解决所有问题为止。这时,我们就可以对所研究的课题成果进行总结。通过书写随笔和论文的方式提炼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自主学习方式。

七、本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形式

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论文集、结题报告。

八、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条件分析

本课题以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作为理论指导,引领课题组开展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其它学校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本课题组应该继承、借鉴和应用的。

围绕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我省有的学校也已经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开展过相关研究实验,并且有多篇文章发表。实验成果已经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认可,普遍反映“自主学习”是非常实用,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一种方式。

因此,依据我校情况,本课题组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是可行的,如将自主学习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引入到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去,必将发挥更大的功效。本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来自教学实践,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所以研究时间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九、参考文献

1、《数学大世界》2010年3期 徐光辉《浅谈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2、《语数外学习》2012年7期 金玉芳《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3、《快乐阅读》2012年20期 李秀梅《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思考》

下载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上要看得见学和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学生在课堂上吹口哨时大全

    当学生在课堂上吹口哨时,我顺势而导,让“小亮点”放出大光芒,适度张扬学生个性,将其正确的引入到课堂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当学生注意力不能......

    尚 桥 小 学 教 师 备 课 要 求

    尚 桥 小 学 教 师 备 课 要 求1、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标准、编写意图,明确课程要求、目标和实施建议,结合实际选择教法,确定教学结......

    小品课堂上1

    小品《课堂上》 小超:(诶声叹气)又要上课,真无聊啊! 大壮:(笑了起来)其实有时候一想,一节课也过得挺快的,跟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就过去了,嚎 ~ 眼睛一闭不睁,一上午就过......

    作文:在课堂上

    在课堂上 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一只刚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叫的声音,引起老师的注意。 “谁把小狗带进教室了!”正在板书的老师回过头,扶了扶眼镜,严厉......

    课堂上的欢乐

    课堂上的欢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走进课堂前我总会调整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每当我面带微笑走上讲台时,学生馈赠我的也是张张笑脸。此时我感到了这份绿叶工作的价......

    课堂上的语言艺术

    课堂上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传递信息,课堂上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一节教学环节条理紧凑,引人入胜的好课,教师的富于启发引导性的语言是关键,所以,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挖......

    课堂上的自我介绍

    课堂上的自我介绍 课堂上的自我介绍1 我的名字叫xx,来自长沙。我,爱笑,爱乐,爱简单,爱热闹,爱听音乐爱交朋友,爱自由自在,爱与众同乐,爱hold不住的兴奋,也爱无厘头的搞笑,爱安安静静的......

    课堂上一分钟自我介绍

    课堂上一分钟自我介绍是运用在课堂上,一般分为老师的自我介绍,和学生的自我介绍。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课堂上一分钟自我介绍是属于学生的自我介绍,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