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学生在课堂上吹口哨时大全
当学生在课堂上吹口哨时,我顺势而导,让“小亮点”放出大光芒,适度张扬学生个性,将其正确的引入到课堂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当学生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节奏上时,我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在愉快的情趣体验中,轻松的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中每当有较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讲就像一座陡峭的高山,爬起来很困难,这时,我会把难度设计成一个个平稳的坡度,让学生像散步一样,轻轻松松到达山顶。
每当课堂上有些孩子唱不准音调时,我心中爱的天平是倾斜的,倾向那些学习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孩子。
一句温馨的赞美、鼓励、问候,可以让人一整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中每人都喜欢听到这样的话,每人也都会说这样的话,所以从我做起,让别人快乐起来,也让自己高兴。
第二篇: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的研究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侯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但是,传统的教育研究侧重于对教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习者及其学习活动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取向给教育实践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其主体性发挥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压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其中,自主学习便走上了教育理论的前台。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而提倡数学自主学习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是数学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终身学习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落实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研究教师的“教”到研究学生的“学”的转变。
由于我校近年生源质量不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兴校为关键,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科研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从事科研,相互促进。经过以上论证,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的研究》。希望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实现学生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和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动机、方法,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基本做到自主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的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现状
对于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在国外有很多教育理论家也做过相应的研究。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认为这是成人按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
马斯络先生也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他也是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不仅因为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而备受推崇,更因为她还是一位深入教育改革实践的著名专家而引起广泛关注,学习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文章,可以领略她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程度。叶澜教授一直坚持“主体教育论”这一观念,她的研究成果是相当丰富且富有成效的。
由国内外的教育家的理论实践可以感受到: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必需的基本能力,受到不同时期的国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可,这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从各地的情况看,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单科教学中实验“自主学习”,它的教育理念不能渗透到全部的常规教学中,因而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完整体系。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准备在对他人所取得的成果加以学习、继承、应用的基础上,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应该得到“主体教育论”的理论支持和指引,与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是密切联系的。
本课题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继承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探索并研究如何培养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合。
因此,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期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力求探索出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应试学习状态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教育状态下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导致课堂低效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可控因子与不可控因子。
2、研究学生的高效学习方式。
3、研究预习设计与预习指导方法。
4、研究课堂分层作业设计与反馈方法。
5、研究分学科课堂科学记忆方法。
6、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7、研究高效备课、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的方法。
8、研究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于教学目标高效达成的课堂文化。
9、课堂反思案例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统计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课堂摸底,了解我校的真实的课堂教学,找出问题,归纳原因。
2、播放杜郎口等中学的课堂实录,对照自己找差距,找问题。
3、组织教师学习取经。
4、开展课题实施研讨会。
5、开展教学反思。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5年5月—2012年6月)
1、课题组成员开展实验教学,撰写案例分析,在校园进行交流。
2、组织青年教师上课题研讨课,在研讨课中体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新理念。
3、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座谈会,切实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提供财力和智力支持。
4、初步形成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5、组织老师谈体会,谈感想,撰写初步研究心得体会。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
1、课题组成员运用新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和研究,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成立实验班级,每个年级设几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
3、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跟踪对比分析,查找新问题,探索解决途径。
4、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定期交流,改进不足。
5、开展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研讨课。
6、开展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校级示范课,初步总结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应用。
7、制订修改课堂效率测量工具和课堂观察量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1、查漏补缺,对新模式教学中的细节进行调整。2、总结经验报告。
3、搞好课题结题工作,撰写结题报告,展示课题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通过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理想课堂”活动,促进老师们围绕各自的教学实践展开有效研究,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授课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措施,进行落实,从而寻找到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了解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会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实施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帮助老师认清课题实施意义,明确各自的工作与任务。
4、对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题研究人员要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课题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8、增强成果意识。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结合随笔的撰写和月工作点评制度,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究交流研讨会,进一步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推动课题实施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教科室要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
9、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第四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成果初步运用,提交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首先要在教学工作的实践当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或措施,再通过实验或实践进行验证,若发现新问题再按此步骤开展研究,如此循环,直至解决所有问题为止。这时,我们就可以对所研究的课题成果进行总结。通过书写随笔和论文的方式提炼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自主学习方式。
七、本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形式
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论文集、结题报告。
八、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条件分析
本课题以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作为理论指导,引领课题组开展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其它学校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本课题组应该继承、借鉴和应用的。
围绕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我省有的学校也已经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开展过相关研究实验,并且有多篇文章发表。实验成果已经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认可,普遍反映“自主学习”是非常实用,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一种方式。
因此,依据我校情况,本课题组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是可行的,如将自主学习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引入到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去,必将发挥更大的功效。本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来自教学实践,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所以研究时间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九、参考文献
1、《数学大世界》2010年3期 徐光辉《浅谈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2、《语数外学习》2012年7期 金玉芳《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3、《快乐阅读》2012年20期 李秀梅《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思考》
第三篇: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
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有手机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学生用手机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关键是学生在课堂上老忙收发短信、玩微博、聊QQ、看电影玩自拍,学生们在课堂上忙得很,这使听课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学习。但即使是这样,大多数家长是不反对学生带手机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处理手机事件时要有一定的策略,那这时老师该怎么处理呢?
前几天,我上课后不久,就发现有一个女生在偷偷摸摸地玩手机,可能是发短信,以至于我走到她面前都没有发现,可见其非常投入,我当然不高兴,学生如何能在上课时这样呢?我说,我叫她把手机交给我,但这个女生不交,我想如何我坚持要她交的话,很可能使矛盾激化,我的这节课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时我对她说:“你有两个选择,一是把手机交给我,下课到我办公室认错;二是你现在把手机收起来,但你要保证以后不在上课时玩,并要说话算数!”(我知道她当然选择后者)
这时她说:“我保证!”(果然如此)
我说:“如果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啊?”(我也要一个台阶啊!)
她说:“绝对不会的!”(我比较满意)
我说“好!我信任你!”(对她来说也有面子啊!)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前后不过两分钟,事后几天,我注意观察,发现这位同学果然没有再玩手机,上课听得也比较认真,所以,我也觉得我这样做是比较正确之举。我想课堂是一个多变而又事在人为的事,不同的处理方式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多想想也许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利。
我在这里罗列几种做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讨论,也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更好的指导意见。
一、宣布严厉禁止使用手机的纪律,反复强调不准带手机进课堂。
二、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手机的利弊,自觉远离手机危害。
三、遇到学生使用手机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简单粗暴,避免因手机问题而引起冲突。
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这样,同样的学生也会去尊敬你。
第四篇: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探索的魅力
小学数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探索的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展数学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很重要的作用。游戏让生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现实情境,体会数学价值。
许多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如果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化枯燥的知识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也就高了。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小小购物能手”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购物活动中,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索。
问题是认知情感的源泉和动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主探索,提出问题,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1)揭题提问。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一能使学生从一上课就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在观察水桶时思考:如果我们用白铁皮做这只水桶,做前应如何预算材料?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侧面积”这一问题的欲望。
(2)联系实际提问。即结合某一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这样提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在掌握公式后,可让他们计算自己面前课桌面的面积,书本的面积等。
二、重视动手实践,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实现,因为这种发现让学生理解最深,也容易让学生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如:让学生估计一个2分的硬币的重量,可能学生的估计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启发他们动手操作,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就会对这一知识有特别深的印象。
三、灵活使用教材,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必须要有熟悉的、可接受的、有趣的学习素材作为媒介。而现行小学课本中并非所有题材都适用于当地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善于领会和发掘教材意图,要尽量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
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不用书本上的例题,而让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来帮助编口诀,记口诀;再通过小组合作,概括整理出5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体现人文关怀,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
1、发扬民主,面向全体。教师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偏爱一部分优生,而对另一部分差生漠不关心。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要让优生跃跃欲试,发展个性特长;让中等生能积极地思考,让差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
2、鼓励启发,及时评价。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它数学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比如当某差生回答问题得比较好时,可让其他同学对他进行评价,对他的优点进行肯定。
总之,新课程呼唤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知识,掌握应用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五篇:如何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挑衅1
如何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挑衅
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原因有很多,分析这些原因,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学生原来的基础较差,而随着知识的加深,这些学生根本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逐渐地由“学不了”转变成“我不学”,而对他们来说,上课是无聊、枯燥乏味的。而老师又不喜欢学生睡觉,那么他们就只好另谋生路,在上课时就无法自控地找些娱乐。逗笑、谈话、借题发挥是他们惯用的手法,而老师又必须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压下去。所以,不断地压和无法自控的反弹,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在矛盾无法缓和时,就演变成课内、课外,无论任何方面的学生对老师的“挑衅”。还有可能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辱骂老师的事情。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调整心理状态,增强转化信心
这种“挑衅”有时候是恶意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抗拒。抗拒老师在教学上对他的无法顾及,抗拒老师平时太多的“语重心长”的教育。因此,要转化这类学生,必须抱着打持久战的心理,而且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是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我们只是尽力“转化”他们,而不强求“改变”。毕竟问题的根本原因(基础太差)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认清目标,把教育过程分阶段进行,更有助于增强老师转化学生的信心,实现转化目标。
二、分析情况,掌握主导地位
要很好地改变学生故意“挑衅”老师的这种现象,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本人的情况,而且还要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交友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掌握了学生的这类心理,当老师的处理问题就简单了。总之是,对这类学生不能急、不可气,公开场合笑对他,一切留待其他学生不在场时处理。目的是让他失去“出风头”的机会。
三、冷热结合,反戈一击
对存心找麻烦的学生,当老师的不能太急于处理问题。我们不妨试试,在学生坚持对峙的情况下,拖几天,放冷了再处理。这几天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打心理战的过程。
至于对那些老喜欢上课捣蛋、屡教不改、天天教育但节节惹祸的学生,最好就是抓住他的弱点,来一次彻底地治疗,那种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式,只会令他更嚣张。
学生反叛心理太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所有的人必须迁就自己,再加上父母的娇纵,老师的教育手段上也不可太强硬。所以只要稍有点厌学的学生,都要找机会“挑战”老师的权威。对待这些学生,我想那套“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方法就要稍作修改了。心平气和,以柔克刚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教师如何调整心态 记得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就是一个舞台”。从教十余载,常感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时时刻刻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而又不凡的事,这些事激荡着心灵,启迪着思维。作为教师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首先,要微笑地面对生活.教师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正确看待压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现实.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豁达待人,乐观处世.俗话说得好:“凡事依你算,世上无穷汉”。这话明确告诉人们,凡事是不能强求的。教师在工作中,对任何事情都应该有预计性,即正反面的估计。这样,事先有所准备,则烦乱、愁闷、内疚、无奈,就可以不翼而飞。当一名教师也与其他的工作者一样。要消除烦恼、忧虑和悔恨,就得面对现实,把握今天。对于我们来说,送走昨天,迎来明天最好的礼品就是使今天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要用美好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在工作之时,要消除烦恼,就得把烦恼从头脑中挤出去。不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琢磨一句话,不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善于宽怨他人,尤其是要正确对待名和利。教师要学会笑,特别是当要进教室时,要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把快乐带进教室,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学生,以利学生学习中信息的积极反馈。生命短苦,应用“乐观”去占领。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拥有一份好心情。这样既利自身的身心健康,又利于面对的对象学生,更利于工作的正常运转。
其次,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对学生,对同事抱以一种接纳,尊重,欣赏的态度,把他们看作是有能力的,可信赖的,友善的,有价值的,具有向上,求进步的潜质,只有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第三,要保持积极健康地生活方式,学会情绪的倾诉,经常与谈得来的同志谈一谈自己心理的压抑,以减轻心理负担;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学些心理保健知识,以适时调整心态等.第四,从容坦然地看待事物.俗话说,知足常乐,生活中要学会从容坦然,不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为某种潮流改变自己的初衷,更不可把生命旅途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落压在心头,而要坦然地追求自己心中的太阳,要具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宽广胸怀.总之一句话:乐观总比悲观好,适合自己最重要。第四,忌愤怒满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它的发展性、平衡性、顺序性等,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按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正确看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持之以恒诱导学生,以身作则感化学生,不能过早给学生下结论。要民主、要保护他们的天性,要知道他们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如对学生不守纪律、不听课、上学迟到了,练习做错了等都有可能发脾气,甚至脾气大得令学生颤栗。这是完全违背了育人心理,只按了自己的意志行事,这种易动怒的方式,在教育上既是可怕的,又是无能的。只要我们以心去换心,以爱去换爱,善待他们,是可以转化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因为,他们缺少被爱,他们很想别人去爱,更想同学、老师的爱。对待这样的学生当老师的更需息怒,否则,会火上加油,闹得师生关系僵持,这样既伤害了自己,又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育人,先得控制愤怒。
控制发怒的做法:先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若已对学生发过脾气,应大胆向学生公开表示歉意;当意识到要发怒时,尽量把声音放低,并用“发火有碍于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等语言提醒自己,平时注意幽默、风趣的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