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教小学信息技术《制作月历》教学设计(定稿)
第4课 制作月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月历的结构、在单元格中输入多行文字、插入图片、通过快捷菜单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体验用表格表达信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学会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学会自主探究,寻求问题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协同合作、敢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在单元格中分行填写文字、插人图片。2.教学难点。
设置单元格的边框与底纹。【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兴趣——任务引导——指导探究——放手实践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反馈——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课件
2.板书贴条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今天是星期几?”“今年六一是星期几” 2.出示几张完整的月历供学生欣赏
3.根据月历告诉学生,月历可以制作成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4.揭示课题《制作月历》
二、自主探究,能者为师(1)了解月历的结构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上的月历,认真思考讨论“月历包包含哪些内容?” ②指名学生回答
③师生小结:月历包含:年月日、标语、星期、日期、节气、阳历、农历、节日
④教师提供一份2015年全年的月历供学生参考
⑤提示学生本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尤其重要、一个月有几天,阳历对应农历。
(2)自学课本,初步感知月历制作步骤
1.指名回答:制作月历有哪些步骤?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板书 ①建立表格②输入文字③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④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⑤设置文本格式⑥插入图片
2.建立表格、输入文本
①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插一个7列7行的表格。①第3行第5列输入1号、换行输入国庆节 2.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3.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 5.设置文本格式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设置文本格式 6.插入图片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插入图片
三、互相帮助、合作学习
1.举行“我有月历我做主”制作挑战比赛,提出比赛要……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设置图片背景为透明色)
四、评价作品、以赛促学
学生展示作品说出得意之外和不足之处。
五、师生评价,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都学习到什么?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课后完成P23页创新活动。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制作月历教学设计
一、制作月历
教学目标:
1.认识Word,学会制作月历的流程。2.用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月历2份、打印机一台、A4纸若干张。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知道今天星期几吗?
那你们知道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几?
你和妈妈今年的生日又是星期几,知道吗?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呢?要提前了解这些信息,我们该怎么做?——查看月历。Word能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在Word中制作一份精美的月历。(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认识Word(1)工具栏:
(2)认识任务栏通知区域的“时钟”14:25,在日期/时间属性对话框里,找到当月的月历。
(3)学习表格的制作。2.动手制作月历: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讲解每一步的作用。(学生观察教师操作过程)出示任务:
制作2007年9月的月历(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师生交流制作方法。
请1-2位同学展示作品。
模拟显示。使用模拟显示看一看自己的月历是什么模样?(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3)学生继续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3.文件的保存和打开。
在Word中输入的文章,包括我们刚才做的月历,都需要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到磁盘上。否则一关电源,我们输入的文章就没有了。大家要养成及时保存文件的好习惯。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请大家把制作好的文件以自己的姓名保存到自己的电脑里。那么我们刚刚保存过的月历有没有保存到电脑里呢?保存到什么地方了呢?我们先把这个月历关掉,再来试着打开看看。
(学生练习把刚刚制作的月历保存到自己的电脑里面。)4.打印文件
使用Word制作的文件还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印到纸上。教师这里有一台打印机,现在就可以把同学们制作的月历打印出来。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选取学生优秀的月历作品,让学生自己试着打印。
三、展评小结
展示学生制作的月历。学生欣赏月历,教师重点引导认识学生制作出的月历的一些有新意的想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使用Word表格制作月历,相信同学们对Word的表格已经熟悉了。
第三篇:闽教新版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了解汉字如何演变。体验汉字中传递的信息。体会汉字的会意性和表意性。通过创新活动,感受汉字的魅力。本课内容既是三年级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学习的延续和提升,又是本册后续课程的开始,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感受。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初步知道汉字如何演变,通过理解汉字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初步构建汉字信息概念。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并不陌生,一部分同学从图片中见过甲骨文,但是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社会阅历所限,对汉字发展识之甚少,感悟汉字文化内涵的能力有限,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下的小学生而,要深刻了解汉字演变过程,完全掌握汉字的特点及结构特征,有一定难度。
本课是以书法作品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讨论“汉字有什么独特之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队伍中”引入课题。通过“马”字变化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教学,通过讨论体会汉字的表意性。
新教材图画性更强,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本课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没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未能全面照顾,对于学生情况没有捉摸清楚比如甲骨文,有一半学生已经认识到甲骨文了,在开始时不需要再用视频导入甲骨文。在教授汉字的表意性这部分内容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教学组织能力一直是我最缺少的,这堂课中学生的配合度有所提高,前半部分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后半部分兴趣比较低。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总体感觉不是很好,我想在今后的课里,我应该要注意的是导入的新颖,让每位小朋友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今后我得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思想灌输,我想这样做既能表现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互帮互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管理,需要加强学生上课常规的教育。
本课通过文字描述及图例介绍了汉字输入电脑的几种途径,体验输入汉字的方法及汉字在电脑中呈现时所具有的点阵特征。本课是在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字魅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应用电脑处理汉字要经过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体验编码输入法的不同特点,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字输入能力,而且为了解印刷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字处理软件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本节课我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先让学生说说最小的十个整数是多少,再让学生用其中的两个数字表示电灯开和关的状态,让学生懂得用“0”和“1”代表汉字编码的好处。接着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点阵图,再通过画图软件放大字,让学生感受用“0”、“1”表示汉字的缺点,最后让学生对指定的内容进行编码。
本节课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在于对于“0”、“1”的讲解还不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课堂内容的把握还不到位。
本课通过传统印刷技术、拓印方法和现代印刷技术的应用,介绍从我国从古到今的印书过程。列举了石刻、竹简和帛书等古代印刷技术在印刷业中的作用与发展过程。阐明了从活字印刷、誊印、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到中文电脑专业排版软件各个发展阶段所引发的我国印刷技术大变革的缘由;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说明、观察图例,了解拓印的含义、体验拓印过程;通过观察印刷厂图片,大致了解现代印刷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近代、现代印刷业的工作过程及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大致了解不同时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情况。
本课从印章实物导入,先让学生对比印章实物及盖上印章得到的图案,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观察竹简及帛书,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说明,说说了解竹简和帛书的信息;再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说说这两种技术的缺点,并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最后让学生观察教材,了解印刷厂的功能区间和印刷过程。
本课是以Word字处理软件作为学习对象,介绍了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启动方法、操作界面和常用菜单的主要功能。然而Word不是唯一的字处理软件,同样能够实现字处理功能的软件有:记事本、WPS、方正飞腾等,每款软件都有自己的处理特点,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课展现了Word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各功能所能完成的任务,介绍了该软件的三种启动方法;并且以图例的方式呈现了Word软件的窗口组成及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呈现了编辑、格式、插入表格等几项主菜单及下一级菜单的功能。
本课是本册第二主题——字处理软件及其应用的开序篇,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地领略记事本的功能及特点,能用词本对文档进行简单的处理。本课主要把学生对记事本的知识迁移到Word软件中。本课内容学生的动手操作比较少,内容比较枯燥,教师讲授的部分比较多,上课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欲望比较低,如何把这种课程上得生动活泼,需要教师汲取多方面知识,改变上课方式,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课主要介绍了Word文档的编辑和文字格式的设置。以学生熟悉的写作文作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Word软件编辑文档时,一般需经过输入文字、修改文字、设置文字格式和编排文字等几个基本环节,掌握各环节的操作方法。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修改文字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字块的含义和字块的操作方法,3种常用的对齐方式及设置字体、字号的操作方法,图文混排的意义,插入图片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文档的修饰操作等。
本课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时学生总是想着完成任务就行,由于在三年级学过记事本的复制、粘贴,所以在自学时不认真,对于复制和粘贴也是按照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操作。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新知识是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
课上在讲授过程中段落对其格式及首行缩进知识时,学生接收的速度比较慢,学生下意识使用空格键进行标题居中和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新方法是以后该注意的方向。
通过这节课我清楚的认识到了学生的想法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习惯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本课是以“编排数学公式”为载体,通过编辑数学公式的主题活动,介绍了创建与编辑数学公式和各种各样算式的方法。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式编辑器窗口。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打开公式编辑器、认识公式编辑器窗口、创建公式及分式中输入相应的字符或运算符号。学习公式编辑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字处理编辑能力,便于与他人交流数学心得,让学生感受字处理软件的编辑数学公式的特殊功能。
本节课好的地方就是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识公式编辑器窗口,学会创建公式及分式,并输入相应的字符或运算符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互相研究,互相检查,互相帮助,互相协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团队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
本课不好的地方就是本课以“编排数学公式”为载体,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改变上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本课以“游记”作为载体,通过编排流氓的主题活动,介绍了设置标题、设置文字格式、插入文本框及调整版面的方法。本课活动内容以游记《正月十五观花灯》和《放鞭炮》为范例,展现了图片特殊的视觉效果、醒目张扬的变形文字、方向大小可调的文字或图形容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Word编排游记的强大功能,能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学习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材将操作技能与应用相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强调信息技术特点,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想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
本课以复习导入为主,先让学生选择一篇游记,设置段落格式及字体,然后展示一份设置好的作品,让学生区别两篇文章有何区别,引出本课教授的三个知识点: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及文本框。插入艺术字部分,让学生自学,展示作品后,教授改变艺术字形状,插入图片部分,先提问学生图片的位置在哪?然后再提问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自主插入图片。接着让学生观察范例中哪里地方的文字是竖的呢?再演示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最后以对联结尾,让学生动手制作对联。
本课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课中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还是不高,这也是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闽教新版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一课:认识“窗口”
教学反思:
《认识窗口》是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窗口的组成和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本课的操作比较简单,难点在于最大化按钮与还原按钮是同一个按钮,学生容易混淆,上课时我采取的方法是我操作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然后个别学生说出他的发现,最后在我的指令下学生多练习几次,力求让所有的学生搞清楚。这部分内容我也思考是否也可让学生自己探究,几个同学可以讨论讨论,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中间一个按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请同学们自己操作试试看,注意仔细观察,同学间可以互相讨论讨论!以此,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二课:整理“桌面”
教学反思: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如何才能在轻松和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到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每次上课前,我都在问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怎样学“信息技术”的“习惯”!
“操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创新”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协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探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我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去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所上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整理桌面”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较难的知识且任务多的一课。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面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是本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老师演示一遍,学生“依葫芦画瓢”操作一遍的话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厌倦,产生畏难的情绪。所以,营造一个富有趣味,轻松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好方法。
一、较成功之处
我通过认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难点以及学生难记,易忘,易错的步骤和操作,然后,以上面所提到的“四点”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任务,把本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能力、思想、素质融入到这一个个小任务中去,争取让学生在完成这些有趣的任务的同时,学到了该学的东西。
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范例操作、自己尝试、合作探究等梯式的步骤,让学生们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驱动之下,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新的知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孩子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体验探索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师生的交互活动比较融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学生的热情高了,那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上课的发言等教学行为也较放松,自然地就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了。在当时的课堂气氛中,因为有听课的老师,学生多多少少应该有点拘谨,但实际在课堂上学生还是比较轻松的,所以课堂气氛较融洽。知识的展现不是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继而学生自己得出新的知识。这也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之一。我觉得教师上课要有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参与的热情,继而能够对这门学科有感情、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何而来?我想教师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那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我想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有激情,象一个节目主持人一样,激发学生对你的“节目”的兴趣。在这点上本课处置得也是较成功
二、不足之处
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效果不错,达到了教学目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碰到下面几个问题:
1:个别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差,未能跟上教学节奏。
2:对“图片素材”的定位能力不强(找不到教师提供的图片),在查找图片素材过程中浪费时间过多。
3:设计的任务还不够完善,简练,没有充分考虑时间的分配。特别是在完成任务三“调整时钟”中,学生完成的过于匆忙,再者如果将“万年历”这一环节换成给学生介绍时钟中的“时区”功能,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
对于以上问题,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更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
2:充分考虑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保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正所谓,教无定法,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其目标都是一样的,今后,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我的感悟:
1、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会很认真的完成
在平时,为什么学生会很不情愿的去完成任务或是不做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偷偷得去干别的,那是因为任务的吸引力不够强大,今天这节课,我充分地感觉到了“兴趣是最好地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2、学会吊学生的胃口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如果你能把这个悬念设置好的话,那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为电脑设置桌面的环节,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那样学生才能学有所获,课堂效率才会高,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第三课:常用的字处理软件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个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四课:建立文件
教学反思:
1、出现问题:任务要求不明确。
解决方法:既然对学生的操作有要求,那么要求就要细腻、明确。把学生要完成的教学目的指明(比如:给文件起个名字,要与众不同)。
2、出现问题:学生交流时,老师重复学生的话。
解决方法:让学生一次性交流,然后对其他学生进行考察(检验交流成果),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3、出现问题:课堂教学用词不当,环节进行的必要性不突出。
解决方法:认真备课,磨练课堂教学语言;在环节的过渡上,认真设计、交流,从学生口中提出下一步内容,突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第五课:建立文件夹
教学反思: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件和文件夹是很抽象的,怎么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件和文件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把电脑中的文件和文件夹与日常生活中文件和文件夹联系在一起,先为学生展示出生活中的文件夹和文件,让学生了解文件夹与文件的关系。
出现问题:只找单个学生交流,匆忙引入课题。其结果是使课堂引入流于形式,不代表广大学生的观点,使课堂引入显得无力单薄,不充实。
第6课 移动文件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课堂上讲的有点多,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学习软件的操作,增长信息素养。在这个课堂上,教师者应该是一个完全的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表述,进而通过学生的演示、表述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操作的步骤与过程。我在课堂上总是担心学生不会,因此讲得有点多,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可能当时会了,但不是通过他们自己探索出来的,下节课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教师还是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这样才是他们真正的学会了。
第七课 复制、剪切、粘贴文件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应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应注意以下几点把握:
1、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把握:应能够抓住教材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2、对学生经验及认知规律的把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做,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训团队精神。教师则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 八 课
管理文件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操作水平不一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第 九 课 SHIFT键的使用
教学反思: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出现问题:生对组合键的使用不熟悉,容易将与CapsLock键的使用方法混合起来,师应强调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按住shift键不放。
第 十 课 数字键操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三年级进行了一个小练习,让他们在记事本中输入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学和一些算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是课堂练习有些乏味,学生的练习并不太好,效果也不算太好,练习了几遍后,我开始讲进入“打字教程”的方法,学生们在这时开始集中了精神,在这时我知道了一些东西,学生们还小,应该在学生的兴趣中得到发展,必须提高他们的兴趣。
第11课 输入标点符号
教学反思:
本知识关键是能让学生区分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掌握一些常见的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尝试任务——输入中文句子,顺利地产生了新的认识冲突,心生疑惑,学习中文标点符号的欲望随之增强。这时,我不失时机的引出新课,这对新知识点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授过程中,学生在我不断的试错引导下,发现中文标点符号必须要在中文输入状态下输入,而且必须把“中英文标点符号切换健”切换到中文标点符号状态才能顺利输入,学生在一步一步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构建出正确的中文标点符的输入方法与技巧。另外,以不同层次的任务为驱动,练习巩固新知。把知识点落实到有梯度的任务当中,顾及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第12课 字母、数字、符号的综合练习
教学反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打字中一旦遇到一些特殊字符,如:叹号!单引号„ ‟双引号“”问号?书名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就束手无策。另外,在修改输入的字符时,不知如何在恰当的位置采取哪种方法修改以致无从下手。原因是不会使用鼠标指针的即插功能和退格键、方向键的功能。我就意识到键盘操作是多么重要,因为键盘操作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操作,以减少在学习其它内容时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对此类标点符号和键盘的分区操作安排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操作演示下,自由摸索操作方法,掌握最简单的技巧。从完成学习任务反馈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第十三课 输入一句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替换、删除”操作的完成自然,而且效果也较好;但在完成第三个目标“移动操作”的过程中,我在教学中过多地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忽略了部分学生可能自学探究能力有限的不足,而这一环节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应该强化教学,因此本课的难点突破有待加强。
我在教学引入上和教学的推进过程比较注重每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只是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不甚理想;在教学结束环节比较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尽管通过学习,很多孩子可能感受到在电脑中修改错误比较简单、方便、快捷,这时教育孩子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不犯或尽量少犯错误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十四课 输入日记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授过程中,理论上的知识较多,可尽量利用原来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旧知中感悟出新知。在上课的内容上量稍多了一点,量太大学生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么多的内容,学生练习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另外,只一味地讲,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觉老师与学生没互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注意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第十五课
中英文字符混合输入
教学反思:
在学习中让学生综合起来练习指法要比分键位来练习指法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上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因前一节课充分讲解符号键的操作,在结合特殊键进行讲解,之后由学生进行综合性操作。除此之外我还考虑到这是一堂练习课,一味地讲解练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厌倦的心理,所以我安排了“竞赛”这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对于这堂课,我还算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讲练结合,使每位学生都练习实践起来。
第五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闽教)
第1课
认识“窗口”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windows窗口的组成;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了解我的电脑中硬盘资源;设置“窗口”视图
[教学重点]:窗口的组成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设置窗口视图;窗口操作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窗口的各组成部分,掌握并熟练应用各组成部分功能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动脑、动手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对窗口操作的正确习惯。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老师和大家一起学生了Windows的最基本知识,大家还记得我们讲了那些内容吗? 学生回忆,回答
二、新课教学
(一)、窗口的组成
师:我们知道,在Windows环境下的所有应用程序都是在窗口中执行的,关闭窗口,也就关闭了程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个最常见到的窗口,它具有Windows窗口的许多共同特点。(师给出一张“我的电脑”的图,同时就着图讲解,过程中注意突出最大化按钮和还原按钮的区别。
(二)、窗口的基本操作
1、最小化窗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刚才讲过的窗口右上角的那三个按钮的作用。先来看最小化按钮的作用(师做示范操作)。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下,同时找学生做给其它学生看。
2、最大化(还原)窗口
让学生自己试,然后总结得出:单击“最大化”按钮,窗口会扩大到整个屏幕,此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窗口恢复原状。
3、切换窗口
师打开两个窗口,请同学观察两个窗口的标题条有什么不同(生答),师给出当前窗口的概念:把标题栏呈深颜色的窗口称为当前窗口。单击任务栏中的某个窗口的图标按钮,就可以切换为当前的窗口(师作操作)。学生自己试。
4、移动窗口
师作讲解:指针指向“我的电脑”窗口标题栏,进行拖动操作,可以移动窗口。
5、改变窗口的大小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鼠标指针的形况是什么样子的?对,当指针成这种形状的时候我们只要向左右拖动就可以改变窗口的宽度。
那么我们又怎么来改变窗口的高度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来完成这个任务。(请同学来操作)。
师把鼠标的指针形状变为,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现在这种指针能改变窗口的什么大小(生答,师总结,能同时改变高度和宽度。)
6、关闭窗口
有没有同学知道怎么关闭窗口(生答单击“关闭”按钮,窗口关闭。)
7、滚动条
学生可以自已在实践中摸索。在此,也总结了一句顺口溜:滚动条作用大,向下翻看要用它。
(三)了解我的电脑中的硬盘资源
师:在“我的电脑”中,可以看到所有的磁盘,哪这些磁盘中又放着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教师演示如何查看C盘中的资源
试一试:请学生浏览本地硬盘D中的的资源情况
(四)设置“窗口”视图 同时展示两个窗口:(1)无“工具栏和地址栏”的窗口,(2)各栏齐全的窗口 师:大家来看看,这两个窗口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回答。
教师演示讲解如何设置窗口视图
试一试: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上的“文件夹”按钮,在“我的电脑”窗口中看到了什么?再次单击“文件夹”按钮,“我的电脑”窗口有什么变化?
第2课
整理“桌面”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给桌面设置背景图;排列桌面图标;调整电脑时钟;调整任务栏位置 [教学重点]:设置桌面背景;排列桌面图标 [教学难点]:排列桌面图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改变桌面背景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学会把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为桌面背景;学会排列桌面上的图标;以及电脑时钟的调整方法;并且调整任务栏位置的操作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根据书上的提示学习、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操作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良好的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微机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初步树立资源管理的意识。[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小青蛙)咦,小青蛙好像有点不开心,怎么回事呢?(小青蛙说:妈妈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可我把桌面弄成这样了,天天看着这样的桌面,哪能开心呀,怎么办呢?)哦,小青蛙的桌面确实不好看,乱七八糟的,你们看老师的桌面(课件演示),怎么样,漂亮吧!想不想把你们的桌面也变漂亮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桌面的一些操作吧(板书课题),小青蛙,你别急,一起来学吧!
过渡:首先我们来整理桌面上乱七八糟的图标。(板书:图标)
二、排列桌面图标
1、排列图标 出示零乱的桌面
师:现在老师要给图标排队了,认真看噢!教师操作演示:
鼠标右击(强调右击)→选择“排列图标”→选择“自动排列”,单击,在前面打上√
师:哈哈,一下就排好队了,自动排列有个特点,就是排好队后
怎么都不会乱,(演示图标拖不动)要想拖动图标,只能取消自动排列,再单击,可以取消。
2、试一试(课件出示)
桌面上的图标通常都在屏幕的左边,设法将这些图标移动到屏幕的右边,再利用“自动排列”功能排列图标。
三、学习设置桌面墙纸
1、过渡:图标是整齐了,可是桌面还不漂亮,我们还要给桌面贴上漂亮的墙纸!(板书:墙纸)
2、师运用课件讲授设置桌面墙纸的方法。
右击鼠标→选择“属性”→选择“背景”→选择一幅喜欢的图。如果这里的图我都不喜欢,我还可以单击“浏览”,到计算机里去找。然后,单击“确定”
2、试一试
(1)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图片,改变桌面的背景。(指名上台演示)
(2)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分别选择“显示图片”中的“居中、平铺、拉伸”,看看背景图有什么变化,说说他们的作用。
四、调整电脑时钟
师:经过我们的修饰,整个桌面看起来就漂亮多了。其实啊,在“桌面”上还摆着一个时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在哪? 生观察,找到时钟的位置。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应该利用这个时钟来设置时间。做一做:
学生根据“做一做”中的操作步骤,试一试调整电脑时钟,将时间调整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
五、调整“任务栏”
师:接着我们来看看桌面上很关键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任务栏了,这个任务栏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改变位置。大家就动手试一试吧!把任务栏拖动到你喜欢的位置。做一做:
学生根据“做一做”中的操作步骤,试一试调整“任务栏”的位置
第3课
学会启动软件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使用“计算器”程序;浏览网页;启动“ACDSee”软件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一些混合运算时,小键盘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网页的浏览;以及用ACDSee查看电脑中的图片。
2、通过对一些算式的计算,掌握计算器的操作;
3、加深学生对软件操作的了解。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件事往往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来完成,对于我们面前的电脑,我们让它替我们完成不同的任务,就需要在电脑中安装不同的软件。
二、使用“计算器”程序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数学题目,谁想来挑战一下它? 出示题目:789×258= 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把它算出来? 请电脑来帮忙!
(二)介绍电脑中的新朋友——计算器 1.如何找到新朋友——计算器?
师示范:单击任务栏的“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就可以打开“计算器”了。
学生练习:找新朋友。
2.如何使用新朋友——计算器
①学生自己用计算器去计算刚才的题目。(师巡视,但不指导)②介绍“计算器”的几个主要按钮。
Backspace—删除键 C—清除键 *—乘号 /—除号
③用鼠标指挥计算器 师示范:计算789×258= 学生练习:
(1)45+34*35-4096/16=
(5600-8*34)/23=(2)完成课本P19的“试一试”
三、浏览网页
师:我们常说的上网查找资源,得通过电脑中,叫做“浏览器”的软件浏览网页,从而查找资源。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款浏览器叫做“IE”。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20的“做一做”,一起来启动IE浏览器,并且浏览向个网站。
四、启动“ACDSee”软件
师:接下来,老师带来的朋友是一款看图软件,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浏览图片,还可以对图片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22的“做一做”,启动ACDSee,浏览电脑中的图片。
第4课
建立文件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建立文本、图像、声音文件 [教学重点]:相应软件的打开、文件的保存 [教学难点]:文件名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建立文本、图像、声音这几种常见常用的文件;熟练掌握文件的保存方法;了解文件名的组成;认识几中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2、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动脑、动手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知道利用电脑我们可以看故事、听音乐、欣赏图片,而且这些故事、音乐、图片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中的。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的软件,来学学如何建立文字、图像、声音等“电子”文件。
二、建立“文本”文件
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文本文件入手,文本文件的特点就是文件的内容只有文字与字符。我们可以用记事本程序建立文本文件。1、教师演示操作文本文件的建立:
(1)打开记事本: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2)输入一段文字:同学们,大家好!(3)保存文件:开始→保存 强调三点:
①找位置(找到文件要保存的磁盘/文件夹); ②起名字(给文件命名——HI); ③点“保存”:(单击对话框中的"保存"按钮)。
2、打开相应的文件夹,请学生观察文本文件的图标和名字。
二、文件名的组成
师:文件图标下方的文件名和保存时,我们所写的文件名多了“.txt”,而这个“.txt”也是文件名的一个部分。
1、教师板书并介绍文件名的组成:一个文件的文件名格式为:主文件名.扩展名。通常主文件名由用户取名,文件扩展名由创建文件的软件自动生成,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型。“.txt”是文本文件的扩展名。
2、找一找:请大家找找“HI.txt”中,哪个是主文件名,哪个是扩展名。
3、请学生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下也建立一个文本文件,内容为一句简单的自我介绍,文件名为:myname。
三、建立“图像”文件
师:接下来,就由大家自己动手来建立一个图像文件吧。看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1、教师指出“画图”软件的位置,请学生自己打开
2、教师简单演示用“椭圆”与“颜色填充”工具画简单图形。再请学生也动手画一个简单图形。
3、学生自己操作保存图像文件,文件名为:picture。(保存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下)4、请学生观察文件夹下的“图像”文件图标。请一位同学说说该文件的文件名组成。5、教师介绍几中常见的图像文件扩展名:bmp、jpg、gif、tif
四、建立“声音”文件
由于学生机没有相应的设备,由教师演示声音文件的建立:
1、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
2、请一名同学上台录一段声音,并保存。
3、请学生观察声音文件的图标和文件扩展名,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声音文件扩展名:wav、mp3
4、播放声音文件。[板书设计]:
1、保存文件:开始→保存 3步骤:①找位置; ②起名字;
③点“保存”。
2、文件名格式:主文件名.扩展名
第5课:建立文件夹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文件属性。
2、学会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教学目标]:(1)
认识文件属性,认识文件夹(2)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建立文件夹。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建立文件夹。
[教学难点]:文件与文件夹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新课教学
前面对文件的概念进行了学习,先设问检查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设问:
1、在计算机中,信息以什么形式存在?
2、请同学列举一些文件类型。
二、新课
1.让学生自习一下课文。
2、通过回顾,我们知道计算机的文件数量和类型都很多,要更好地管理计算机,就需把文件进行分门别类,一类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引出新课,文件夹的建立。
3、学生认真解答,让学生体会到电脑中中有许多各种文件,文件夹的建立的必要。
4、活动一:简单的介绍文件属性。
可以由学生按照书上的课本来一步步操作。
5、活动二:认识文件夹
找找桌面有几个文件夹,看看文件夹和文件的属性。想想文件和文件夹有什么区别? 小结:文件夹是用于存放文件的,类似于公务包,文件是单个存在。
6、活动三:新建文件夹
方法一:先用多媒体演示新建文件夹的过程
步骤:打开指定的盘│“文件”│“新 建”│“文件夹”│出现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
方法二:快捷菜单法
1、先请学生再讲一下自己建军文件夹的步骤。提出: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有另一种方法,引出课题2
2、演示步骤:在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新建”│“文件夹”│出现新建文件夹
(也可请学生自己看书的步骤,自己完成,然后请学生总结步骤)
3、任务二:请同学生在桌面上,用快捷菜单法,再新建一个文件夹
4、设问:在文件夹里能再建文件夹吗?(先不作答,请同学们开自己建的文件夹,用刚才的方法试一下再请同学回答)
5、播放教学课件,总结新建成文件夹的几种方法。总结回顾:
1、观看课件
2、请学生简略陈述本课的几个操作的步骤。
第6课
移动文件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P39-44第6课移动文件 [教学目标]:
1、学会选择文件。
2、学会移动文件
3、培养学生随时归类整理文件的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拖动文件。
[教学难点]:同时移动多个文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桌面上摆放了许多杂乱无章的书本,作业本,笔等。叫一名学生来整理好,并问他为什么这样整理?
笔要放入笔盒,书本归书本,作业本归作业本。
二、新授:
1,师:现在我们也要给我们电脑桌面上一些图片音乐等等文件整理一下了。在要整理之前我们我先学会一个准备操作,那就是选择文件。谁知道选择文件怎么操作吗? 指名生演示。
2、师:他刚才只是选中了单个文件,如果要选中这一个区域的文件应该怎么做? 指导学生看书,并指名生操作。一起练习书P40-41的3,4步操作。
3,我要选择不连贯的多个文件应该怎么做? 师演示,生随练。
4,师:现在我们知道选中文件了,那该如何向**同学整理刚才桌面上的文具一样整理好我们现在电脑桌面上的文件? 要求:在桌面建立“日记”、“校园图片”、“音乐”三个文件夹,将相关文件存放对应的文件夹中。
5,师:刚才的只是拖动当个文件的操作,那同时拖动多个文件应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先自学课本知识,自己动手探究学习。最后师指名生演示并小结。
三、师总结:这节课都学习了什么?在日常个人电脑使用过程中我们应用现在所学到的技能做什么呢?
第7课 复制、剪切、粘贴文件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7课 《复制、剪切、粘贴文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完成本课的任务。
2、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复制、剪切、粘贴文件的基本技巧。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养成重要文件及时备份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移动和备份文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复制与剪切操作的区别。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任务卡片
3、文件袋、文件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生问好
师:大家好,很高兴能认识你们。我姓林,你们叫我林老师就好了。
2,设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
今天急着要见大家忘了在门口领一份这次学区交流会议的材料了,老师真有点着急,你们的黄老师说他这儿的每台电脑里都有这份文件都放桌面上了,叫《
》,大家快帮我找找,看到了吗?
那我学校要我带回这份文件我应该怎么办?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归纳总结解决的方案。
二、教学过程:
1,最有效的就是利用u盘拷贝带走。如何拷贝?指名生演示操作,没有学生会就老师演示。2,一起学习拷贝的操作:复制+粘贴=拷贝。(板书)复制+粘贴=拷贝,师:因为同学们并没有带U盘,那我们就先一起把文件拷贝到d盘,平时有重要的文件记着要拷到其他盘或者其他存储器作好文件备份。
3、复制好像复印机把文件复印出来了呢,原来的文件还在原来的地方,只是多了一份一摸一样的文件文件出来。
4,既然文件拷走了也在D盘也有了,桌面上这个可以不用了,这样桌面也会美观些,大家说应该怎么做?(删除)(删除是下一课的知识点,稍微在这节课里点到为止。)
5,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刚才能直接把文件移到d盘就好了,有什么办法直接可以把文件移到d盘呢? 小结:(板书)剪切+粘贴=移动 真象平时我们上手工课一样把这个剪下了,用胶水贴到别的地方。这样它的位置就移动了。
6,文件可以这样移动和复制,那文件夹行不行?复制过去的是空的文件夹还是里外都一样的文件夹呢?比如老师这个文件夹拷到d盘还会不会是一样样的呢?打开一个文件夹套文件夹的文件夹。(我在这里——在这里——在里面——文件:我就躲这儿你能拷得我走吗?)(综合复习了创建文件和整理文件的知识,这个环节需要点时间。)那我们现在进行一个小游戏试试看。俩个人为一组,一个同学先在桌面上创建一个以你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拷贝几份或者创建几份文件也可以跟老师一样文件夹里套文件夹。然后请另外一个同学查看文件夹里有几个文件和文件夹并把文件名一一记录下来,再由这个同学把文件夹拷贝到d盘,再查看文件夹里的内容,看看跟你记得一样不一样。最好告诉老师你得出的结果是什么?
机动:俩个同学交换创建文件夹和拷贝文件夹
三、知识扩展:
1,不同的位置和相同的位置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有区别吗?
2,同时打开c和d盘,文件可不可以拖动过来?你试试看拖动的同时按住shift键是什么样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了(指板书)复制+粘贴=拷贝,剪切+粘贴=移动。
谢谢大家,老师可以带着这份文件回去交差了。下次的电脑课还是由黄老师来给你们上,大家回去看看书,看看下节课要上什么内容。
第8课 管理文件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P51-57第8课管理文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删除、重命名文件。
2、学会查看文件属性和排列图标。
3、培养学生管理好文件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重命名文件。
[教学难点]:按不同方式排列图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时电脑里有一些我们不要的文件我们想知道这个文件占我的硬盘多大了,怎么看?既然不想要了,放在电脑里又占用了我们硬盘空间,那怎么办呢?
二、新授:
1师:删除我们不用的文件,刚才这个学生说的很对,那怎么删除? 指名生演示,还有别的方法吗?
小结:选中文件菜单里删除,右键删除,shift键的使用。
2、有的文件我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想给他们也改一个,有同学知道怎么改的吗? 指名生演示,大家跟着练习。
思考:文件重命名时,胃什么扩展名不能随意改变。
3、对了这个文件到底多大呀?怎么知道? 方法一:查看——详细资料。方法二:右键——属性。
4、浏览文件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查看文件方式。你知道有什么方式吗?一一试试看。
指导生自学课本P55-56,自主探究学习。小结:指名生说说每种查看方式的特点。
5、师:为了便于查看,我们可以对文件按某种方式排列。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排列呢?这样的排列有什么好处? 知道生看书,P56-57 指名生按不用方式排列图标来演示一下,其他同学一起跟随操作。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文件有哪些基本属性?如果选择恰当的方式查看文件?电脑查看文件默认的方式是什么?
第9课
使用记事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使用记事本。
技能目标:认识记事本窗口,会保存文件,在记事本编辑区输入字符,退出记事本。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操作鼠标、键盘的好习惯。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在记事本编辑区输入字符,并保存文件、退出记事本 难点:记事本文件的保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款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应用软件——记事本。打开(运行)记事本,我们就可以使用键盘输入、编辑、保存字母、数字、汉字以及其他符号等。
二、活动一:认识记事本窗口
师:记事本藏在哪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做一做:打开记事本程序
1、单击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打开记事本窗口。
2、学生结合书本55页图2,自主认识记事本窗口
3、说一说:记事本窗口有哪些部分组成。
三、活动二:保存文件
1、教师演示保存文件步骤。
2、学生动手操作,把文件以“abc”名字保存指定路径。
四、活动三:在记事本编辑区中输入字符
师:编辑区中一闪一闪的光标叫插入点光标,它是提示你要输入的字符的所在位置,键入一个字符,插入点光标就会自动后移一格。学生动手操作:
1、输入字符。
(1)在编辑区输入一行字符abcdefg(2)按回车键,插入点光标移到下一行的起点处,再输入一行字符。
2、移动插入点光标。
师:在键盘上有左、上、右、下光标移动键,能让光标快速移动。
(1)让学生找出键盘标有←、↑、→、↓符号的键,分别按下这几个光标移动键,观察光标移动的方向。
(2)说一说:你按了这几个光标移动键发现了什么?
3、删除字符。
师:在输入的过程中难免会输错,那出现了错误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 10 么做的。
教师演示如何删除字符,学生学习并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活动四:退出记事本
师:用完记事本,我们要把它退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书本59页找一找,有几种方法退出记事本。
学生自主操作并小结退出记事本的方法:(1)使用菜单命令退出记事本。(2)使用关闭窗口按钮退出记事本。
教师总结:要退出记事本,如果屏幕没有出现图6所示的对话框,说明该文件已经保存过了,可以不用再保存了。
第10课
基准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键盘布局结构,掌握键盘基准键位分布。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击键的姿势和指法,掌握空格键的使用方法,养成两手击键操作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确键盘的布局结构和键位,正确掌握的击键姿势和指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完成基准键位的操作。
2、难点:掌握正确的击键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键盘操作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二、十指分工
1、基准键位,我来发现
我们平时打字用的最多的是哪个键区呀?请同学们轻轻地拉出你的键盘,摸一摸打字键区中间,有哪两个键与众不同?贴图:F、J你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 这位同学为我们的食指在键盘上找到了家,你能为其它手指找到家吗?这8个字母键我们称为基准键,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基准键位练习。(出示课题)我们的手在键盘上一放就要放在这些键上。
问:拇指应该放在哪个键上呢?
做一做:在键盘上为你的10个手指找到“家”,手指尖与键盘保持保持垂直。(屏幕出示图)
2、认识“母键”
当我们左右手的食指摸键盘上的F、J,发现它们与众不同,上面都有一条凸线,这两个键,我们称为“母键”。
3、击键要领
学习看书P63/击键要领,读一读,边操体会。出示“击键过程图”
三、完成活动二——击键练习
打开记事本,参照P64进行练习
四、游戏竞赛
打开金山打字通,进行英文打字游戏
第11课
上行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击键的姿势和指法,掌握上行键的操作方法,养成击键后回位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难点:掌握上行键击键后回基准键位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基准键的操作方法,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你们:
1、键盘上有两个键我们称为母键?是哪两个?
2、基准键位中G、H分别用哪两个手指敲?
3、那么,敲完G或者H后,手指应该怎么办?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完成活动一: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1、了解上行键有哪几个,在键盘上找出它们的位置,问:自己在键盘上试一试,每一个键分别归谁管比较合适呢?
2、出示键位分布指法图,老师出示击键要领:手指放在基准键位上、击键后迅速回到基准键位、其它手指不动
三、完成活动二:完成上行键的练习
1、学生打开记事本,完成活动二中的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辅导个别学生,发现问题。
2、完成的同学保存好记事本,上交作业。
3、完成较好的可以结合金山打字通进行练习。
四、小结
上行键的击键要领
第12课
下行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下行键的键位分布。技能目标:正确掌握下行键击键的姿势和指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下行键的手指分工。
难点:掌握下行键击键后回基准键位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上行键的操作方法,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你们:
1、哪些是上行键?
2、敲完这些键后手指应回什么位置?
二、完成活动一:了解下行键的手指分工
1、了解下行键有哪几个,在键盘上找出它们的位置,问:自己在键盘上试一试,每一个键分别归谁管比较合适呢?
2、出示键位分布指法图,老师出示击键要领:手指放在基准键位上、击键后迅速回到基准键位、其它手指不动
三、完成活动二:完成下行键的练习
1、学生打开记事本,完成活动二中的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辅导个别学生,发现问题。
2、完成的同学保存好记事本,上交作业。
3、完成较好的可以结合金山打字通进行个人竞技赛,看看谁打的又快指法又正确。
四、小结
下行键的击键要领。
第13课 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的功能和作用。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大写字母锁定键和上档键的击键要领和指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大写字母锁定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难点:掌握上档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英文字母有大小写之分,键盘初始化下英文字母都处于小写状态。但有时我们需要大写的字母怎么办呢?比如英文句子的第一个字母。
二、学生自己尝试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这个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在已经知道了,有的学生会自学书面的知识,有的学生随便乱敲)
三、新授:
指名生演示,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会输出大写字母?(师辅助学生说清键名和此键的功能。这个过程可能学生会先演示上档键也可能会是大写字母锁定键,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课堂情况做小结。)
四、小结:大写字母锁定键也就是键盘中的“Caps Lock”相当于大小写字母输入切换的开关,专门为大小写字母切换而设计的。
巩固练习:课本76做一做2,大家一起练习一下。
五、小结:上档键是一个功能键,要配合其他键一起使用才起作用,当它和字母键配合时,也可以输入大写字母的。巩固练习:课本79做一做2
六、思考:哪种情况下用大写字母锁定键输入字母比较方便,哪种情况下用上档键输入字母比较方便?
第14课
汉字输入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汉字输入
[教学目标]: 掌握汉字输入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输入 [教学难点]:保存文件
[教学准备]:学生应该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对键盘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有鼠标的基本操作能力。[教学过程]:
1. 学生进入微机室,启动计算机,打开计事本:开始——程序——记事本
2. 切换输入法:用鼠标单击EN 或用快捷键CTRL+SHIFT(在此提出问题,第一步与第二步能否调换?)
3、认识全拼输入法: 4. 输入汉字: 输入单字。“电”“计”。了解翻页按钮。
学生输入小作文我的家乡——体现教学各科整合,与语文课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培养学生立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5. 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如:回车表示换行,标点符号的输入 6. 边输入边保存,及时提醒学生保存文件
单击文件菜单,弹出下拉菜单,单击保存后,弹出另存为对话框,确定保存位置及保存名称后,单击保存按钮。
突破难点:保存文件需要确定两点,一文件保存位置,二文 件保存名称。
第15课
汉字词组输入
注:由于全拼输入词组没有智能abc输入快并有自动记忆功能,所以这节课内容做了调整,把课文教全拼输入,改为了教智能abc输入词组法。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词组输入
[教学目标]: 知道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词组,知道智能abc输入的自动记忆功能,理解和掌握智能abc输入法中的简拼输入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将词组的拼音完整地输入后要按空格键。[教学难点]:隔音符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我现在请大家用“开火车”的方式说一些常用的词语,一个学生只能说一个词语。大家观察老师是怎样把这些词语输入电脑的。(通过网络或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老师输入词语的过程)。师:老师很快将这些词语输入电脑,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输入“信息”、“计算机”、“技术”、“义务教育”、“为人民服务”等词组时,如果逐个输入汉字,速度较慢,通过输入词组,可提高输入汉字的速度。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汉字词组输入》。
二、新课。
(一)全拼输入词组。1.在“我们爱学习。”勾划出这个句子中的词组。2.以输入“学习”这个词组为例。步骤:(1)先键入“学”字的拼音xue。☆注意:输完不要按空格键。(2)接着键入“习”字的拼音xi,两字的拼音连起来。
(3)按空格键,此时出现与‘学习“一词读音相同的词组选择框。
按数字键“1”进行选择,词组“学习”两字就出现在屏幕光标处了。
3.练习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下面的词组,然后说一说词组输入与单字输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词组输入有什么优点? 中国、老师、努力
(二)使用隔音符号。
1.输入“西安”一词时,拼音显示“xian”,汉字出现的是“字”的同音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词组“西安”和字“先”的拼音都是“xian”,怎么区分呢? 2.在韵母“an”前加一个隔音符号“’”,输入成“xi’an”就可以了。以输入西安为例,教师示范隔音符号的使用。
3.练习输入下列词组天安门、答案、长安以上我们输入词组时,采用了输入词组的全部音节,不能够提高输入速度。我们用“智能abc输入法”的简拼法输入词组。能够使词组输入更加方便、简单、快捷。
(三)快速输入词组
1.快速输入词组在输入词组时的步骤:,(1)输入每一个字的声母;(2输入完毕后按空格键;
(3)从词组选择框中选择所需的词组。例如,要输入“计算机”一词,首先输入“jsj”按一下空格键当出现“计算机”一词时,再进行选择就可以了。2学生试一试你能很快输入下面的词组吗? 植物、学生、教师、家长、体育
3.多字词组的简拼输入方法。例: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拼输入“zhhrmghg”,“中华人民共和国”。仍只需输入各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
(四)记忆、创建词组1.记忆的常用词组。计算机非常聪明,它能记忆你经常输入词语,省去你选词的麻烦。例如,输入“学生”,第一次输入“xs”,按空格键,“学生”排在第4个,需要输入“4”来选词组(如图2)。当你第二次再输入这个词时,它会自动出现在输入框内,只需要按下空格键就行了。
(1)连续输入汉语拼音
(2)按空格键,选择“王”再空格键,分别先出“晓”和“月”,这样就完成了“王晓月”的输入。
(3)我们再用简拼输入“wxy”输入词组“王晓月”。注意:同样的词语一定要输入三次以上计算机才能永久记住你输入的词语。
(五)趣味练习:词语接龙。
如:老师——师长——长大——大家——家乡——乡亲——亲人
(六)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