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robotQ3D课堂教学实践
IrobotQ3D课堂教学实践
本学期,我们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展开了IrobotQ3D虚拟仿真机器人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将结合“网络机器人算法教程”的课堂教学,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 任务分解,强调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①实事求是,量力而行;②实施的方法必须具有显著的效果。在IrobotQ3D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比赛任务非常新颖,吸引力很大,但作为课堂教学任务却有很大难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比赛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的分任务,在完成分任务的同时加深理解,最后进行程序的组合,完成最终任务目标。
我们的网络机器人算法教程就是针对IrobotQ3D仿真机器人“汽车总动员”这一比赛任务开发的。总共有10节课的内容。每节课都是任务的一个分解,总体上是由简入难步步推进的。经过10节课的学习,“汽车总动员”比赛任务迎刃而解。复杂的比赛任务,已然成为学生们乐此不疲的一个个“游戏”了。
● 知识理解,强调真实性
仿真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真”,IrobotQ3D在这一点上很有优势。
例如,“直角转向”的任务要求是直达得分物且不能撞到护栏。此时要用到距离传感器检测前方的护栏,当距离大于常量300时,进入转向程序。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距离为什么是300,强调惯性在汽车行进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强调摩擦力、机器人运行的初始速度等自然科学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学生会认识到:自然科学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要做的是使自己变强大,让自然科学成为工具。
● 翻转课堂,强调主体性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需要在实际参与的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
例如,在讲授《飞车路段》前,笔者将程序设计过程制作成微课程提前一周发给了学生,学生在课下自主研究、学习,对程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与学生一起研究完成程序任务。学生经过课下的思考,在课堂上变得“胸有成竹”,教师变身成为学生学习小组的成员,成了学生学习的“脚手架”,与他们一起答疑解惑,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情境设置,强调趣味性
任务情境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使学生的精力全部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只有把学习看作一种快乐、一种需求,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智力和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地发挥。构建机器人是完成任务的基础。
例如,在课堂上,笔者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引入,使学生认识到机器人的结构决定着机器人的速度和稳定性,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闪电麦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课堂表现轻松而又主动。
● 回归生活,强调实践性
3D仿真虚拟机器人的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才能把枯燥的算法程序设计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的知识对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现实生活作为支撑。
例如,在紧急停车的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在开车时最怕的是什么?学生都有坐车的经验,马上反应到:害怕前方突然出现车辆,不宜避让。让学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基本理念,坚持培养智力因素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标,潜心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期末统考成绩如下:
1、平均分:91.9分,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2.9 分、19.9分、15.29分。
2、优秀率:52%,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2.67、31.6、13.8 个百分点。
3、及格率:83%,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6.85、33.6、21.2 个百分点。
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实验证实,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时,学习就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探索,思维相对活跃,学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触发点,对学好数学具有强烈而持久地推动作用。
1、了解学生,引导兴趣
本学期,我调入第xx中学兼任初一5班的数学课。据了解,xx中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数学有严重的畏惧心理。为了使工作有针对性,使学生尽快喜欢数学课,我通过和老师、学生座谈、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测等形式,对学生以下几方面情况进行了了解:一是了解学生上课状态、作业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三是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如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四是了解家庭状况、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及时引导兴趣。例如,数学第一节课,在让学生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我们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全班42人)(2)在小学时喜欢数学的请举手(9人举手),占全班的几分之几?(3)进入中学后想学好数学的举手(42人举手),占全班的百分之几?这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100%这个百分数,体现的是同学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承诺,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级100%的同学100%的能学好数学,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听,掌声雷动,传递自信的信息;看,42双眼睛透着自信的光芒。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半年的每一节课始终保持着第一节课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我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对每一节课,都象对待“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一方面,精心设计导语,创设问题情景,开课之初就使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另一方面,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深入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及应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研究教材92页的“移动电话计费方式”问题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了以下问题:(1)通过阅读表格,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的通话时间为200分,按两种方式需交费多少元?那种方式省钱?如果通话时间为350分呢?(3)在什么情况下两种计费方式收费一样多?(4)选择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与哪种量有关?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
3、关注差异,发现兴趣
班级学生无论是知识基础还是学习状态都存在着差异,成绩优秀的,往往不满足于掌握基础知识,希望通过努力,理解和研究深层次的问题,但却常常忽视基础知识中包含的深层知识及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成绩较差的,面对问题常产生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入手解决。针对学生情况,我认为,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要求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生因课前的求知期望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简单题不愿做,难题又不会做的局面。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有梯度的例题、习题、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主动钻研,争先冒尖;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从眼前做起,增强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努力,这些做法很快取得实效。程楠、高悦、钱景鑫三名女同学小学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九月份测试始终在30—50分之间徘徊。我多次与她们分析原因,帮助她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她们“我努力,我能行”,经过半年的努力,她们的成绩逐步提高,期末考出了83分的成绩。
4、鼓励赏识,激发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赏识。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其创造性的发现给予诚恳的表扬,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信。二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发言的失误,纠正了部分学生嘲笑同学的不良习惯。三是鼓励学生质疑,并虚心解答,做到诲人不倦。四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道理。五是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善待学生的幼稚,尊重学生的人格。六是写评语,利用作业本与学生交流沟通,赞赏每一点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再附上几句祝福。通过老师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表情语言的不断确认与肯定,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树立起来,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姜雪峰同学数学成绩一直在 20 分到30分之间徘徊,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表现消极,我采取以上方法不失时机的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渐渐地,他的听课状态明显好转,作业的质量逐渐提高,期末取得了67分的成绩。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他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与保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媒介,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稳定持久的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习惯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敢问”,即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书的习惯。五是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应用数学思想的习惯,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现在,学生基本改变了过去乱接“话把”、思想溜号、懒于思考、作业应付、书写潦草等坏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
针对学生学习被动、自主能力缺失、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习动机。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此,我耐心细致的讲解学习数学的目的、作用及方法,以激发学生“想学”、“想学好”的动机。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同学之间相互比赛,看谁做的题又多又快又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大多数同学具有了“我想学好数学”、“我能学好数学”的良好意识。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如,针对学生马虎、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我提出了“会,一定做对;对,一定书写规范”的要求,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观察、思考、归纳、应用”的学习要求。本学期初,我就和同学们确立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期末统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列全校首位,缩小与一中、xx中的差距,力争达到一中、xx中的平均水平。这些目标的提出,为同学们增强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3、研究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准备策略。每堂课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预测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想好评价和调控的方法。(2)实施策略。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我为自己提出了四个“确保”的要求,并落实到位。一确保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张驰有度,既紧张又和谐;二确保了教学语言具有准确性、逻辑性、趣味性,既准确又生动:三确保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了提高;四确保了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消耗,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感受到课堂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乐趣。(3)评价策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观测学习状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参与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4、改革课堂模式。9月—11月,我率先实施“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指导学生互帮、互学、互查、互测。每堂课至少利用5分钟,进行“当堂测试”,做到人人清、堂堂清。11月30日学校拉开了“学习杜郎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序幕,我在借鉴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摸索出“出示学习目标——自学——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测试”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学生自信了。课堂上学生想说了、想做了、敢说了、敢做了,既不失农村孩子的朴实,又有城市孩子张扬的个性,“我努力,我能行”、“我参与、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等口号已逐渐植根于学生的心田;(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上彻底杜绝了学生睡觉的现象,一些在小学就放弃学习的学生也开始“动”起来,在自学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能力提高了,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的阅读能力、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3)课堂变了。课堂一改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状,课堂上动静相宜,自学时,静;讨论时,动;展示时,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开放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文字、表格、图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强。
2、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强训练,尤其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基本理念,坚持培养智力因素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标,潜心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期末统考成绩如下:
1、平均分:91.9分,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2.9 分、19.9分、15.29分。
2、优秀率:52%,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2.67、31.6、13.8 个百分点。
3、及格率:83%,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6.85、33.6、21.2 个百分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实验证实,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时,学习就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探索,思维相对活跃,学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触发点,对学好数学具有强烈而持久地推动作用。
1、了解学生,引导兴趣
本学期,我调入第xx中学兼任初一5班的数学课。据了解,xx中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数学有严重的畏惧心理。为了使工作有针对性,使学生尽快喜欢数学课,我通过和老师、学生座谈、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测等形式,对学生以下几方面情况进行了了解:一是了解学生上课状态、作业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三是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如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四是了解家庭状况、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及时引导兴趣。例如,数学第一节课,在让学生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我们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全班42人)(2)在小学时喜欢数学的请举手(9人举手),占全班的几分之几?(3)进入中学后想学好数学的举手(42人举手),占全班的百分之几?这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100%这个百分数,体现的是同学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承诺,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级100%的同学100%的能学好数学,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听,掌声雷动,传递自信的信息;看,42双眼睛透着自信的光芒。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半年的每一节课始终保持着第一节课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我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对每一节课,都象对待“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一方面,精心设计导语,创设问题情景,开课之初就使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另一方面,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深入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及应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研究教材92页的“移动电话计费方式”问题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了以下问题:(1)通过阅读表格,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的通话时间为200分,按两种方式需交费多少元?那种方式省钱?如果通话时间为350分呢?(3)在什么情况下两种计费方式收费一样多?(4)选择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与哪种量有关?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 3、关注差异,发现兴趣 班级学生无论是知识基础还是学习状态都存在着差异,成绩优秀的,往往不满足于掌握基础知识,希望通过努力,理解和研究深层次的问题,但却常常忽视基础知识中包含的深层知识及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成绩较差的,面对问题常产生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入手解决。针对学生情况,我认为,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要求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生因课前的求知期望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简单题不愿做,难题又不会做的局面。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有梯度的例题、习题、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主动钻研,争先冒尖;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从眼前做起,增强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努力,这些做法很快取得实效。程楠、高悦、钱景鑫三名女同学小学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九月份测试始终在30—50分之间徘徊。我多次与她们分析原因,帮助她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她们“我努力,我能行”,经过半年的努力,她们的成绩逐步提高,期末考出了83分的成绩。
4、鼓励赏识,激发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赏识。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其创造性的发现给予诚恳的表扬,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信。二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发言的失误,纠正了部分学生嘲笑同学的不良习惯。三是鼓励学生质疑,并虚心解答,做到诲人不倦。四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道理。五是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善待学生的幼稚,尊重学生的人格。六是写评语,利用作业本与学生交流沟通,赞赏每一点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再附上几句祝福。通过老师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表情语言的不断确认与肯定,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树立起来,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姜雪峰同学数学成绩一直在 20 分到30分之间徘徊,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表现消极,我采取以上方法不失时机的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渐渐地,他的听课状态明显好转,作业的质量逐渐提高,期末取得了67分的成绩。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他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与保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媒介,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稳定持久的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习惯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敢问”,即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书的习惯。五是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应用数学思想的习惯,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现在,学生基本改变了过去乱接“话把”、思想溜号、懒于思考、作业应付、书写潦草等坏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
针对学生学习被动、自主能力缺失、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习动机。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此,我耐心细致的讲解学习数学的目的、作用及方法,以激发学生“想学”、“想学好”的动机。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同学之间相互比赛,看谁做的题又多又快又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大多数同学具有了“我想学好数学”、“我能学好数学”的良好意识。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如,针对学生马虎、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我提出了“会,一定做对;对,一定书写规范”的要求,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观察、思考、归纳、应用”的学习要求。本学期初,我就和同学们确立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期末统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列全校首位,缩小与一中、xx中的差距,力争达到一中、xx中的平均水平。这些目标的提出,为同学们增强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3、研究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准备策略。每堂课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预测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想好评价和调控的方法。(2)实施策略。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我为自己提出了四个“确保”的要求,并落实到位。一确保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张驰有度,既紧张又和谐;二确保了教学语言具有准确性、逻辑性、趣味性,既准确又生动:三确保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了提高;四确保了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消耗,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感受到课堂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乐趣。(3)评价策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观测学习状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参与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4、改革课堂模式。9月—11月,我率先实施“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指导学生互帮、互学、互查、互测。每堂课至少利用5分钟,进行“当堂测试”,做到人人清、堂堂清。11月30日学校拉开了“学习杜郎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序幕,我在借鉴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摸索出“出示学习目标——自学——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测试”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学生自信了。课堂上学生想说了、想做了、敢说了、敢做了,既不失农村孩子的朴实,又有城市孩子张扬的个性,“我努力,我能行”、“我参与、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等口号已逐渐植根于学生的心田;(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上彻底杜绝了学生睡觉的现象,一些在小学就放弃学习的学生也开始“动”起来,在自学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能力提高了,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的阅读能力、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3)课堂变了。课堂一改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状,课堂上动静相宜,自学时,静;讨论时,动;展示时,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开放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文字、表格、图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强。
2、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强训练,尤其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灵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王新敞 教研一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设疑的作用
新疆奎屯市一中 王新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3页 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王新敞 教研一得
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2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0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3页 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王新敞 教研一得 如在解不等式x3x2x2x322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0时,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x23x2)(x22x3)0即(x1)(x2)(x3)(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x1或2x3,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二〇〇二年八月八日 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3页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实践 ——以语法教学为例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学,因此,在进 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因为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其特 殊的方法及规律。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设 计、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浅谈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认识。关键字:对外汉语 课堂 教学与实践 一、引言 “对外汉语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训练为重点,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在语言的对比基础上进行的集中、强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由此,决定了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课程。既是应用课程,自然离不开实践应用。 ①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定义 什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共同实现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育者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在某一时间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或标准。这种效果和标 ②准预先可以进行具体描述,并最终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变化得到体现。” 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常常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等同起来,实际上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田慧生、李如密(1996)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区别: (1)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方向目标,具有终极意义,它往往用比较概况的术语来表 达。 (2)教学目的是对教学的总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起指导作用。 (3)教学目的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具有指令性,在某一历史时期常常有相 对的稳定性。 2.教学目标的编写 (1)横向上教学目标要分类,纵向上教学目标要分层 ①②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目标有多方面的含义,不仅有类型之分,而且有层次之别。因此,我们应当以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学生的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为依据,分类、分层设置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陈述举例——以行为目标陈述为例 以《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十八课“我去邮局寄包裹”为例编写教学目标: Ⅰ.认知领域: ①正确认读本课生词; ②学生能用课文中的“邮局”、“旅行”、“代表”、“帮”等词组句,表达自己“去/来+什么地方+做什么”的意愿; ③学习新语法点,即“连动句”,学会用连动句表示“怎么做某事”; ④熟练掌握课文对话,能简单表达自己和别人去某地做某事的意愿 或者事实。 Ⅱ.技能领域:①学生学完课文后能在4分钟内朗读一遍课文,发音、声调基本正 确,语调比较自然; ②口头复述课文,语速不低于每分钟90个字; Ⅲ.情感领域:学生愿意表达自己或他人“去/来+什么地方+做什么”的意愿; Ⅳ.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会问问题 (3)确立教学目标的意义 ①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 好的目标设计应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能体现教学过程中的 师生互动;应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应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 识建构的心理过程;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含义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学习环境 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要把这些因素放在一个系统中,整体考虑这些因素在系统 中的作用,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于教学设计,简单的说,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 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说来,就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依据教学目标和 教学对象的特点,周密计划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选择相对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教案编写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根据教学设计一般模式 和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教学目标要明确; (2)重点、难点要突出; (3)结构安排要合理; (4)新旧过渡要自然; (5)练习设计要科学; (6)教学方法要灵活; (7)时间安排要高效; (8)重视课后小结。① 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关于教案编写的二三体会 首先,在课前要仔细研究课文内容,找出本课的语法点,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 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以检验。 其次,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要科学合理,环环紧扣,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 徐徐图之。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上,以语法课为例,要以旧带新,用旧知识讲解新知识,举的例子也要结合已学的就知识,同时操练新知识,反复练习,强化记忆,形成句法结 构。结构、意义和用法要互相结合讲解。 最后,在设计练习环节时,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同时适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练习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语是快乐的。 四、课堂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1)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系的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数绵羊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视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① 2.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② (1)实用原则:教学处理最基本、最常用的语法项目时,应针对学习者习得的该语法 项目的偏误点作具体处理、细化处理,指出其使用时的具体适用条件和限制条件,其学习点、解释点均为最能解决学习者实际问题的内容。 (2)针对原则:主要体现在针对国别语种、针对水平层次、针对语法要点三个方面。 (3)复式递升原则:就是指语法难度循环性上升、重复性递增的层次教学处理问题。 即把看上去分散的、独立的一个一个单一的语法项目有机的整合起来,使学习既有层次,又有衔接。 (4)细化原则:将宏观的、理性的规则进行深入研究,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去发现 问题,并作出种种细化处理,揭示其具体小类的语义关系、选择限制条件等。 (5)简化原则:将繁复的、抽象的、理性的语法规则或内容作简洁的、浅明的、感性的、条理的、图示的等等教学处理。 (6)类比原则:将相关词法项目——词类、结构、句型、功能、关系等进行对比和比 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汉语与汉语相近现象的对比、汉语与母语对应形式的对 比、汉语正确形式与错误形式的比较等。 (7)解释原则:指对所学语法项目作出合理的、恰当的理据性分析和认知性解释。解 释原则的核心理念是认知理念。 3.个人对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的一些理解 ①②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卢福波,《汉语语法教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第一,语法课应该贯穿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是始末。语法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当从教学的开始就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语法知识灌输。“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 到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建设,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成绩测试等方面都有其影 ① 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各门课程中,几乎每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法教学。” 第二,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语言讲授法、观察法、图示法、训练法等等。根据所要讲解的语法项目的不同,灵活选择,因材施教。 第三,在语法教学中,尽量减少使用语法术语。我们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所以,讲课中应该减少语法术语,而采用现在很多教材所使 用的句型模式。把许多语法术语归纳为语法格式,而不出现语法术语的名称。 第四,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我们的对外汉语课型是以教学目的为原则来划分的,所以,读写课应以书面语的语法教学为主,说话课、听力课就要以口语的语法项目教学 ② 为主,加强语法教学的针对性。” 第五,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考虑到学生在各个方面会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语言、动作、表演等形式,将要讲解的语法点“引”出来。在讲解的同时,用表演、图示等方法,加强学生对语法点的理解。 最后,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简单的题目先做,难的题目最后出现。 同时,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引入竞争、游戏、分组等方式,加强练习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得参与到语法练习中来,加强学生对语法结构、用法、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五、结语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言规律,从而正确使用汉语,发展汉语交际能力,快速而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因此,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应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和复式递升原则,加强口语语法的研究,提高语法的应用性。这样,才能把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饶有趣味,才能把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①② 赵春红,《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谈》,邢台学院院报,2007年9月 赵瑾,《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之探讨》,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五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