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刑法学基础班笔记(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7: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硕刑法学基础班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硕刑法学基础班笔记》。

第一篇:法硕刑法学基础班笔记

法硕刑法学基础班笔记 第一章、刑法概述&犯罪概念

一、刑法概念和分类: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附属刑法规范(①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②第二条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Basic Principles):①罪刑法定原则(法定化、实定化、明确化)②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总则、分则、附则

1.以效力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无权解释)(最高法院、检察院、人大及常委会有权解释)

2.以解释方法分: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

四、刑法的空间效力(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为补充)

1.地域上的效力(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1)领域的含义:领陆、领空、领水;船舶、航空器

2)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含义:①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②港澳台地区刑法不适用 ③民族自治地方由自治区人大制定变通规定,报人大常委会批准。

3)对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认定: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在中国领域内的,就认为在中国领域犯罪。

2.对人的效力(属人原则)

1)我国公民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按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的,可以不予追究

2)国家工作人员、军人犯罪的,适用本法

3)凡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经过外国审判,仍可以依本法追究,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3.保护管辖原则: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的,可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普遍管辖的效力:对于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五、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反映犯罪和社会的关系,是客观危害主观恶性的统一,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

2.刑事违法性:法律特征,反映犯罪和刑法的关系。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3.应受惩罚性:法律后果,反映犯罪和刑罚的关系

第三章、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概念:基修标派简复叙空

二、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1.犯罪客体的种类:①一般客体:一切刑法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刑法所保护的,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②同类客体 ③直接客体:指具体犯罪侵犯的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具体部分(简单客体、复杂客体指侵犯了2个以上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体于犯罪对象的关系:①联系②区别

三、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念,即犯罪的客观要件,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必要要件(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因果关系)②选择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2.危害社会的行为:指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作为

2)不作为:①行为人负有实施某行为的特定义务(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上or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c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责任)②可能履行这特定义务 ③不履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

3.危害社会的结果:指危害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物质性or非物质性)

4.因果关系(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客观性、相对性、必然性、复杂性、特殊性

四、犯罪主体 1.自然人:①实施了危害行为 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4分法)(homicide, intentionally injuring another person resulting in serious bodily injury or death, rape, robbery, selling narcotic drugs, arson, causing explosion, spreading dangerous material)③有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盲聋哑、醉酒)

2.单位:单位犯罪3要件①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刑法明文禁止单位实施的 ②主体是:公司、企事业、机关、团体 ③单位犯罪,目的必须是为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单位犯罪必须于单位的工作或业务相联系 ④以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

五、犯罪主观方面

1.概念:即犯罪主观要件或罪过,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和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or过失的心理态度

2.犯罪主观方面包括必要要件:故意or过失;选择要件:犯罪目的和动机

3.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包括意识因素(对事物及其性质的认识①对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或对犯罪客体的认识 ②对犯罪客观方面的认识)(有认识、无认识、推定认识)和意志因素(行为人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决定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态度,包括希望、放任、疏忽、过于自信)

4.犯罪故意:①意识因素上,明知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②在意志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抱希望or放任态度

5.犯罪过失(a negligent crime):①意识因素上,应预见危害结果但没预见或已预见危害结果轻信能避免 ②在意志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抱根本否定的态度

意识因素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

对比

直接故意

明知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learly know 希望wish 直故vs.间故:①意识②意志上对危害结果发生③直故对危害结果有直接追求性,间故以追求其他目的为前提

间接故意

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know

放任allow

疏忽大意

应预见危害结果,但疏忽没预见

根本否定deny 间故vs.过于自信过失:①意识上,对危害结果的防止,间故没有认识或不关心,过于自信有一定认识 ②意志

过于自信

已预见危害结果,但轻信能避免foresee 根本否定deny

6.犯罪目的,指犯罪人通过犯罪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某些犯罪的必备构成要件。犯罪动机之行为人犯罪的内心起因。

7.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1)法律上认识错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处理总原则: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依法判定,不因主观认识错误而变化

2)事实上认识错误:①对目标的错误认识 ②对犯罪手段的错误认识 ③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

3)行为差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发生了不是行为人预期的结果,一般要负未遂责任

第四章、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

一、犯罪既遂

1.结果犯:实行完犯罪行为且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故杀、故伤、盗窃、诈骗、抢劫)

2.危险犯: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出现即既遂(放火投毒、破坏交通工具、设施)

3.行为犯:要求行为人实行完毕法定的犯罪行为即既遂(脱逃罪、绑架罪、强奸罪)

4.举动犯:行为人一着手实行犯罪即既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黑社会罪、教授犯罪方法罪)

二、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要件:①已经为犯罪预备②在犯罪实行前停止③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

三、犯罪未遂:已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对于未遂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要件: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②犯罪未得逞(没有完全符合特定犯罪全部构成要件)③未得逞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分类:①实行终了的未遂②能犯未遂

四、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减轻处罚(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vs.防止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要件:①在预备过程或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 ②自动放弃犯罪 ③彻底放弃

要件:①犯罪实行完毕 ②犯罪结果未出现 ③自动放弃犯罪 ④彻底放弃 ⑤有效预防犯罪结果发生

第五章、共同犯罪(存在与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中)

一.共同犯罪的构成

1.主体要件:必须2人以上,自然人or单位(必须符合前论所述犯罪主体的要件)

2.客观要件: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和不作为相结合)

3.主观要件:共同的犯罪故意,即共同认识因素和共同意志因素(希望or放任)(同时犯、故意内容不同、超出共同故意均非共同犯罪)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任弼时复检一特务

1.任意vs.必要:任意共犯指可由一个人完成的犯罪,当2个人共同实施时。必要指只能2人以上才能实施的:①聚合性共同犯罪②集团性共同犯罪

2.一般vs.特殊:特殊指有组织的,通称为犯罪集团(3人以上/稳定性/组织性/一定目的性)

3.简单vs.复杂:没分工简单,有犯罪分工复杂。可按犯罪分工划分(组织犯、教唆犯、实行犯、帮助犯)

4.事前通谋vs.事前无通谋(事前共犯、事中共犯)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以下为刑法中分类)

1.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是首要分子,按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

2)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是首要分子。

3)其他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按其所参与的罪行处罚

2.从犯:接怂恿起次要or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帮助犯、次要实行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胁从犯:(A person who is compelled to participate in a crime)被胁迫参加的。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教唆犯:(instigates others to commit a crime)故意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劝说、利诱、授意、收买、威胁。注意间接正犯的问题。(教唆他人犯罪的,应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教唆未遂,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第六章、一罪与数罪

一、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vs.处断的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概念

特征

处断原则

继续犯

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处于持续状态

①基于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行为、②持续侵犯同一或相同直接客体、③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必须同时持续一定时间、④避险以持续一定时间为成立条件

以一罪论,不数罪并罚

想象竞合犯

基于一个犯罪故意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罪过,实施一个行为而触犯数个罪名

①基于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行为、②必须侵犯数个不同直接客体 ③触犯不同罪名

从一重处断

结果加重犯

实施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行为引起了加重的后果

①实施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行为引起了加重的后果 ②刑法明文规定了加重后果 ③行为人对基本犯罪行为和加重后果均有故意? 按刑法规定的加重法定刑处罚

连续犯

基于同一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①基于同一犯罪故意 ②实施数个独立的危害行为 ③数个犯罪具有连续性 ④触犯同一罪名

按一罪从重or按加重构成情节处

牵连犯

实施一种犯罪,而方法或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

①基于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 ②实施2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行为 ③数个行为触犯不同罪名 ④数个危害行为间有牵连关系

刑法有规定从规定,无规定从一重处断

吸收犯

数个犯罪行为之间有依附关系,一罪名被另一罪名吸收

①实施数个犯罪 ②数罪间有吸收关系 ③数罪侵犯的是同一直接客体,指向同一犯罪对象 ④基于一个犯意,具有一个犯罪目的按吸收之罪处,不数罪并罚

第七章、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一、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无过当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几种不成立的情况 ①假想防卫:违反起因条件 ②防卫挑拨:违反主观条件 ③事前防卫:违反时间条件

3.例:①甲运毒,乙知情后抢劫甲,甲杀乙 ②甲乙赌博,乙输甲5万欲当场抢回,甲杀乙。以上2例均非正当防卫

二、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成立条件如下: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起因条件

不法侵害 ①须有不法侵害存在②不法侵害不只限于犯罪(还包括违法行为)③不法侵害须现实存在,多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④通常不法侵害是人实施

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 危险来源:①人的行为②自然灾害③动物④人生理病患

时间条件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

危险必须正在发生(同正当防卫)

对象条件

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及于第三人(注意:只能)只能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主观条件 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不限于保护个人合法利益)主观上必须出于紧急避险的目的(同正当防卫)

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伤害(只可能是间接故意或过失犯罪)紧急避险所引起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限制条件

必须是迫不得已,即危险发生时,除了损害第三者合法权益外,别无他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特别限制

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殊规定的人

过当

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防卫过当只可能是间接故意或过失犯罪)

第八章、刑罚概念和目的&第九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一、刑罚概念: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和剥夺某种权利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的方法(①国家审判机关②犯罪人③以刑法规定为依据④依法定程序⑤国家强制力为保障⑥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二、刑罚目的:用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改造罪犯、教育罪犯、预防犯罪。(一般预防、特殊预防)(惩罚不是目的)

三、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权、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四、管制应该遵守的规定(与缓刑和假释相比较,就比缓刑假释多一条)(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五、死刑适用的限制:4 ①适用条件限制 ②适用对象限制 ③适用程序限制 ④执行程序的限制

六、适用死缓的两个条件、死缓执行期满的3种处理方法及适用条件

七、罚金的适用方式和执行方式:①选处②单处③并处④并处或单处 ①一次追缴②分期追缴③强制追缴④随时追缴⑤减免追缴

八、剥夺政治权利适用对象:3类(应当)危害国家安全/判死或无期的(可以)严重暴力犯罪,严重破坏社会秩序

九、剥夺哪些政治权利? 4类 选举当官当老板领导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第十章、量刑制度&第十一章、刑罚执行制度

一、量刑

1.原则

1)依犯罪事实为依据:应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犯罪情节、社会的危害程度。

2)以刑事法律为准绳:广义刑法

2.量刑情节:①量刑的法定情节,应当予以考虑的情节 ②量刑的酌定情节,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3.量刑情节的适用:①从轻从重,在法定刑幅度内相对较轻的或较重的 ②减轻,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酌定减轻刑罚必须犯①不具有减轻处罚情节,②案件的特殊情况,③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③免除: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刑罚

二、累犯:(Recidivists)

1.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①前后罪均为故意②前罪被判有期以上,后罪应被判处有期以上③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新罪(前罪是缓刑的,不是累犯,因为缓刑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刑罚)④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2.特殊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①前后均犯危害国家安全②前后罪所判刑罚种类不受限制

三、自首:(VoluntarySurrender)

1.一般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①自动投案②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2.特别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四、立功:(RenderingMeritoriousService)

1.一般立功: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

2.重大立功:great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有重大贡献,提供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线索)

五、数罪并罚:(CombinedPunishmentforSeveralCrimes)我国采用以限制加重为主,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中原则。

1.限制加重原则:数罪均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用限制加重原则(有期20、拘役

1、管制3)

2.吸收原则:①数罪中有数个死刑or最重刑为死刑,用吸收原则②数罪中有数个无期or最重刑为无期,用吸收原则

3.并科原则: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4.数罪并罚的几种特殊情况:①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漏罪的:先并后减②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先减后并③”并”即用前面三原则数罪并罚

例:数罪中有有期和拘役的,采取?原则(限制加重原则,不是吸收原则)

六、缓刑:(SuspensionofSentence)

1.一般缓刑:①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的犯罪分子,②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③必须不是累犯

2.战时缓刑:①战时②判3年以下有期③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

3.缓刑考验期:①拘役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少于二个月②有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少于一年

对象条件

被宣告后要遵守的规定

宣告后

考宣机关

缓刑

①3年以下有期、拘役

②不是累犯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考察机关规定报告自己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①犯新罪或发现漏罪,撤销缓刑,数罪并罚

②没犯罪,但违法或违规严重的,撤销缓刑

公安机关

假释

①有期、无期

②非累犯及几种暴力犯罪犯人

①没犯事宣告

②犯新罪,撤销假释,先减后并

③发现漏罪,撤销假释,先并后减

④没犯罪,但违法或违规,撤销假释

七、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司法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坚持惩罚和改造相结合 对象条件

实质条件

限度条件

程序

减刑

管制、拘役、有期、无期

①可以减: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

②应当减:有重大立功表现

①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

②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假释(附条件提前释放)有期、无期

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

①判处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原判刑期的1/2以上 ②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十年以上

③判死缓的,实际执行十二年以上(不含死缓那2年)

④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的,不得假释

第十二章、刑罚消灭制度

一、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①刑罚执行完毕②缓刑考验期满③假释考验期满④犯罪人死亡⑤超过诉讼时效⑥赦免

二、时效:分为行刑时效、追诉时效,我国刑法只规定追诉时效。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法责任的有效期限

1.追诉期限: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②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③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⑤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时效中断: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3.时效延长: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三、赦免

1.大赦:赦其罪又赦其刑,我国宪法没规定大赦

2.特赦:不赦其罪而只赦其刑,①人大常委会决定②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③最高人民法院执行

☆主体特殊的:

1.重大责任事故罪

2.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3.挪用资金罪

4.职务侵占罪

5.偷税罪 6.抗税罪

7.保险诈骗罪

8.刑讯逼供罪

9.报复陷害罪

10.虐待罪

11.遗弃罪

12.伪证罪

1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14.脱逃罪

15.医疗事故罪

16.贪污贿赂诸罪

17.渎职诸罪

18.强奸罪

☆故意犯罪要求情节严重or严重后果or数额较大or一定数额的:

1.贪污贿赂诸罪、2.渎职诸罪

3.侵犯财产诸罪(除抢劫)

4.破坏经济秩序诸罪(除生产销售假药、伪造货币罪、洗钱罪、抗税罪)

5.诬告陷害罪、6.侮辱诽谤罪

7.虐待罪

8.遗弃罪

9.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10.医疗事故罪

11.非法行医罪

☆要求犯罪目的的:

1.诈骗诸罪

2.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

3.绑架罪(勒财、人质)

4.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

5.诬告陷害罪(他人受刑究)

6.(侵犯财产9类犯罪中除故意毁坏财物罪挪用资金外诸罪:抢盗骗敲拿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7.伪证罪(陷害他人or隐匿罪证)

8.贪污罪

☆行为犯:

1.强奸罪

2.绑架罪

3.劫持航空器罪

4.脱逃罪

5.诬告陷害罪、侮辱罪

☆举动犯

1.参加黑社会

2.参加恐怖组织

3.传授犯罪方法罪

☆危险犯

1.放火爆炸危险方法诸罪

2.破坏交通工具设施

3.生产销售假药罪

☆主体单位or个人的:

1.非法制买运邮储存枪弹药爆罪

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3.走贩运制毒品罪

4.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中除抗税罪、企业人员受贿罪、伪造货币罪、信诈外14款

☆过失犯罪:

1.交通肇事罪

2.玩忽职守罪

3.重大责任事故罪

4.医疗事故罪

5.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告诉才处理的:

1.侮辱诽谤罪

2.虐待罪

3.侵占罪

4.!遗弃罪不是告诉才处理

☆犯罪对象比较: 1.窝藏包庇罪(犯罪的人包括已决犯或未决犯)

2.伪证罪、徇私枉法罪(犯罪嫌疑人,是未决犯)

3.枉法裁判罪(当事人)

4.脱逃罪主体(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5.私放在押人员罪(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结果加重犯举例

1.抢劫致人重伤死

2.强奸致人重伤死

3.绑架致人重伤死

4.非拘致人重伤死(过失)

☆转化罪举例

1.非拘致人重伤死(故意)

2.刑讯逼供罪转化

3.抗税、妨害公务罪

☆继续犯举例

1.非法拘禁罪

2.虐待罪

3.窝藏罪、窝藏赃物罪

4.遗弃罪(不作为继续犯)☆牵连犯刑法另规定数罪并罚

1.参加恐怖组织又犯他罪

2.参加黑社会又犯他罪

3.暴力抗缉私

4.保诈罪故意致人重伤死

组织卖淫时强奸卖淫女的定组织卖淫罪,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奸妇女的,定拐卖妇女罪,都属于加重情节

案例分析题如要求判断:先叙述法律的规定,再引用材料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篇:华南师范大学刑法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一般掌握)

一、(一)刑法的概念特征(考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独立性、广泛性、严厉性、最后性

(二)刑法的渊源(注重选择题)

与别的教材不同的是加入了国际刑法。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国际刑法

(三)刑法的分类(选择题)

二、刑法的根据、任务、功能(一般了解)

三、刑法的体系、规范与解释(选择题)

(一)刑法体系: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二)刑法解释(选择题)

1、按解释的效力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P8最后一段

2、按照解释的方法分类(1-2分的选择题)

文理解释 论理解释(①扩张解释 ②限制解释)

第二节(可能考选择和简答)

一、1、P10 最后一段

2、P11 罪刑法定原则消极方面包括以下派生原则:

⑴禁止类推 ⑵禁止不利于被告的事后法 ⑶禁止习惯法 ⑷禁止不定刑 ⑸明确性原则

3、教材中罪刑法定的含义

二、刑法第四条

三、刑法第五条:

1、无罪不罚轻罪轻罚 重罪重罚 一罪一罚 数罪并罚 罚当其罪

2、P13最后一段 P22思考题(3)

第三节(每年都有选择题)

一、1、空间效力的五个原则P14—P15

2、刑法6条2款、3款

3、属地原则例外P16—P17

4、刑法7条1、2款、8、9、10条

二、刑法的溯及力:定义

1、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

2、P21不同情况处理1、2、3、4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一、刑法13条犯罪的概念

二、特征 P24(1)13条但书规定

(2)依法应受惩罚

三、犯罪分类

1、重罪与轻罪:以法定刑为标准

2、自然犯与法定犯:第三章都是法定犯

3、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4、亲告罪与非亲告罪:亲告罪的五个罪

第二节(重点)

一、犯罪构成的特征(思考题)

1、法定性 整体性 主客观统一性

二、犯罪构成的分类(选择)

第三节

一、犯罪客体分类P30

(一)一般客体(二)同类客体(三)直接客体(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第四节

06年考过不作为

一、危害行为

二、行为对象P34 行为对象的意义1、2、3 行为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P341、2、3

三、危害结果

P35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情况

P35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危害结果作为犯罪要件的情况

四、时间、地点、方法

五、因果关系的特征(选择)

客观性 相对性 顺序性 多样性 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

第五节

一、犯罪主体的定义

二、自然人(选择 案例)

(一)刑事责任年龄(周岁是生日的第二天)

1、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的四个阶段P381、2、3、4(选择)

相对有无刑事责任年龄的8种罪(重点)

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暴力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或死亡的——转化犯(已满14不满16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该转化犯转化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

刑法17条3款:注意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具体规定 P39

1、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2、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单位

(一)单位的范围 P40

1、公司

2、企业

3、事业单位

4、机关

5、团体(社会团体 个人团体)大拿为犯罪主题必须具有形式合法性

(二)单位犯罪的特征(今年考的可能性小)P411、2、3、4

抗税罪、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仅限于自然人

第六节

罪过是任何犯罪构成不可缺少的要件

(一)明知(认识要素)希望或放任(意志要素)

(二)故意的类型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不同

课后思考题(5)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 P49第三行

(三)认识错误

1、法律认识错误,应当按照法律规定

2、事实认识错误

⑴对象错误:同类对象错误,不影响故意的性质。异类对象错误,P46第一段

⑵打击错误 ⑶手段错误 ⑷因果关系错误

犯罪过失:

1、疏忽大意过失

2、过于自信过失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异同?(重点)

犯罪的目的与动机

无罪过事件 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第三章 正当防卫

第一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条件

(一)防卫意图:不视为正当防卫的三种情况:P53 1、2、3

(二)防卫的起因:

1、社会危害性

2、侵害的紧迫性

(三)防卫对象:必须针对不法侵害本人

(四)防卫时间:

1、开始时间 正确认定不法侵害行为的着手

2、终止时间 P55 第二段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情况

(五)防卫限度:无过当犯罪:针对暴力犯罪 20条3款

第二节

一,紧急避险的构成P58—P59

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异同?(选择)

第四章(选择 简答 案例

第一节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P61 第一段

二、犯罪预备的特征 P61 1、2

三、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 刑法22条2款 P63 倒数第二段

第二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23条1款

犯罪未遂的特征:

(一)犯罪分子已经着手犯罪

实行行为的着手,共同特征,三点P64倒数1、2、3段

(二)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P65 1、2、3

(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P66 1、2

二、犯罪未遂的种类 P66(一)

1、2(二)

1、2

三、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23条2款

第三节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24条1款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一)中止的及时性

(二)中止的自动性

1、中止犯自己认为有可能把犯罪进行到底

2、停止犯罪必须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愿

(三)中止的有效性:两种情况 P70 倒数第一、二段

二、犯罪中止的种类 P71(一)

1、2(二)

1、2、三、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 24条2款

注意犯罪未遂后不可能在出现中止

第五章 共同犯罪(重点)

第一节

一、共同犯罪的定义 刑法25条

1、间接正犯

2、P73—P74(一)(二)(三)(四)

3、片面共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二、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分述如下:P75—P76(一)(二)(三)(四)

三、思考题:共同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一、结伙犯罪:两人以上结帮成伙,没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分为:事前无通谋的犯罪 事前有通谋的犯罪

二、聚众犯罪 P77

三、集团犯罪

(一)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了多次实行某一种或多种犯罪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

(二)犯罪集团的特征:P78最后一段案例 课后思考题

第三节

一、分类(考的可能性不大)

P81 倒数第二段(重点)

二、主犯 26条1款

1、P82 刑法中的主犯有三种情况:1、2、3

2、主犯刑事责任,分两种情况

⑴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全部罪处罚

⑵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处罚。

三、从犯

(一)1、27条1款

2、从犯分为两种情况:P82 ⑴次要的实行犯 ⑵帮助犯

(二)刑事责任:27条2款

四、胁从犯:28条 刑事责任 28条

五、教唆犯:(06年考过)29条1款 刑事责任 29条

P85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应注意三点:1、2、3

第六章 犯罪

P98 课后思考题(1)

第二节

一、继续犯 定义P89 非法拘禁 窝藏罪 包庇罪 遗弃罪 重婚罪 持有犯罪

继续犯的特征 P89—P90 1、2、3

二、想象竞合犯

1、定义 P90

2、基本特征 P90—P91

3、处罚原则:从一重罪论处

4、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联系与区别

三、结果加重犯

1、定义 P92

2、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特征P92 1、2、3

3、处罚原则

第三节

一、结合犯 我国未规定结合犯 A+B=C罪 强盗+强奸=强盗强奸罪

二、惯犯:赌博罪 惯犯的基本特征:P94 1、2、3、4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审判时按一罪处理)

一、连续犯

1、定义P95

2、基本特征:P95—P96 1、2、3、4

3、处罚原则

二、吸收犯

1、定义96

2、基本特征P96 1、2 例如P205 最后一段

3、处罚原则

三、牵连犯

1、定义P97

2、基本特征P97 1、2、3

3、处罚原则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

第一节

一、刑罚及其特点 刑罚定义P99 第一段 属性;剥夺性痛苦

二、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关系 P101 首先 其次 再次 又次 最后

第二节

一、概念P101

二、刑罚目的的内容

1、一般预防:⑴危险分子 ⑵不稳定分子 ⑶犯罪被害人

2、特殊预防

第三节(一般了解)

第八章(简答 选择)

第二节 主刑

一、管制(同工同酬)

1、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

2、特点与内容 P101

3、管制的期限: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三年

4、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拘役(酌量发给报酬)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

1、期限: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

2、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有期徒刑

1、期限: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

四、无期徒刑 P112

五、死刑

课后思考题(2)政策:保留死刑,坚持少杀,防止错杀

适用死刑应注意: P113—114 1、2、3、4、5

死缓

1、两个条件(①应当判处死刑 ②不必立即执行)

2、死缓的三种情况 P114倒数第二段

第三节

一、罚金 对罚金规定方式有四种情况 P115(1)(2)(3)(4)

二、剥夺政治权利

1、概念

2、适用对象P116—P117 1(1)、(2)、2

3、期限与执行P117—P118

三、没收财产P118

1、没收财产:指合法财产或证明不了是犯罪所得的财产

2、刑法60条(选择)

第四节 课后思考题(4)答案在P119 第二段

第九章

第一节 量刑原则(考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节

一、总则的法定量刑情节(重要)P127

从轻 减轻 从重 免除 要弄清这些概念

二、酌定量刑情节P129

三、累犯(04年考过)

(一)一般累犯:成立条件P130 1、2、3

(二)特殊累犯:成立条件P131 1、2

(三)对累犯处罚:从重

四、自首

(一)一般自首 成立条件:

1、犯罪以后自动投案P131—P132(视为自动投案的7种,不视为自动投案的2种)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注意:P132(1)(2)(3)(4)

(二)特别自首 P132 最后一段

同种罪行:不算自首,算坦白,但量刑应轻

异种罪行:算自首

(三)自首与坦白的区别

(四)自首的法律后果 67条1款

五、立功 68条

第三节

一、数罪并罚(简答题)

1、概念P135

2、数罪并罚的不同情况P137 69、70、71条

二、缓刑制度(简答题)

1、概念P139 注意刑法449条之规定

2、条件P140 1、2、3

3、缓刑考验期 刑法73条 缓刑撤销的两种情况 P142 一、二、第十章

第一节 刑罚执行与消灭概念

一、刑罚执行 主体P143 第二段 例如

二、刑罚消灭的事由 P145(1)(2)(3)(4)(5)

第二节 减刑制度

一、减刑的概念 P145

二、减刑的适用条件: 刑法78条 两个基本条件(一)(二)

三、减刑的限度与幅度 刑法78条第二款 死缓至少应执行12年才能减刑

四、减刑的程序与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刑法79条的特别规定

第三节 假释制度

一、假释的概念 P148 注意P148最后一段 减刑与假释的区别

二、假释的适用条件(一)(二)(三)(四)刑法81条规定

三、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第四节 时效

一、时效概述 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的概念 P151

二、追诉时效的期限 刑法78条

三、追诉期限的计算 四种情况 刑法88、89条之规定

第五节 赦免

一、特赦的概念 P154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特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

P155 课后思考题(1)假释的适用条件(05年考过)

第十一章 刑法分论绪论

第四节 法定刑

法定刑的种类

分为三类:P166

第十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本章都为故意没有过失(选择)

第一节

背叛国家罪

1、概念P169

2、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

第三节

间谍罪 概念P173

第十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一、放火罪(危险犯)

1、概念P175

2、基本特征P175

3、认定(既遂与未遂的区别)P175 刑法114条

第三节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刑法120条第1款《刑法修正案(三)第三条》刑法120条第2款 数罪并罚

三、劫持航空器罪

1、概念P180

2、刑事责任 刑法121条

五、暴力危机飞行安全罪 本罪与劫持航空器罪的区别

第五节

三、交通肇事罪

1、概念P185 ①仅指公路和河运 ②自行车的行为也构成交通肇事罪主体

2、主观方面为过失 参见2000年11月21日最高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解释

四、重大责任事故罪

1、概念P186

2、基本特征P186

第十四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概念P189

2、基本特征P189(选择)

3、认定:⑴既遂与未遂的区分 ⑵共同犯罪的问题

二、生产销售假药罪(危险犯 没有数额限制)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如:以红塘为主要成分冒充感冒冲剂,虽不能治好感冒,但也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生产、销售这类假药,不构成本罪,但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应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

第二节

六、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1、概念P198

2、基本特征P198

3、刑事责任P199

第四节

一、伪造货币罪 注意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

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P205最后一段

二十三、洗钱罪 修正案六增加了贪污贿赂、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收益(选择)

洗钱罪的概念P212 具体形式P212

第五节

二、贷款诈骗 主体:自然人 单位诈骗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五、信用证诈骗罪 概念P214

六、信用卡诈骗罪 概念P214 刑法196条 增加使用虚假自伤骗取信用卡的行为。

注意刑法196条的规定。

第六节

一、偷税罪 数额+比例 概念P216

第七节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选择)概念P220 客观方面P221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P221

五、侵犯著作权罪(选择)刑法217条的规定

七、侵犯商业秘密罪 概念P223 刑法219条表现形式

第八节

四、合同诈骗罪 概念P224 客观方面刑法224条的五种方式

五、非法经营罪 客观方面P226 刑法225条规定的四种行为(选择)

第十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一节

一、故意杀人罪 基本特征P230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P231

三、故意伤害罪 基本特征P233 尤其注意故意伤害致他人轻伤的,主体为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轻伤指一般伤害,如果是轻微伤不构成故意伤害。

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界限P234

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P234

法条竞合 刑法234条的规定 P234

第二节

一、强奸罪 概念P234 基本特征P235 P236奸淫幼女行为的认定 强奸罪与罪数关系

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概念P237 注意女性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第三节

一、非法拘禁与索取债务的认定P238 非法拘禁罪与罪数P238 非法拘禁的刑事责任P238

二、绑架罪 概念P239 基本特征P239 绑架罪的认定P239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盗窃婴幼儿,抢劫婴幼儿的以绑架罪论

三、拐卖妇女、儿童罪 主观方面强调具有出卖目的,是否实际获利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认定的罪数问题应注意P240

四、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P241认定

1、罪数

2、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六、诬告陷害罪 概念P242

十一、刑讯逼供罪 概念P244 基本特征P244 与P248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①主体不同②客体不同 ③对象不同

第四节

一、侮辱罪强调“公然” 告诉的才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二、诽谤罪 告诉的才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第五节

五、报复陷害罪 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客体P248 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①主体②客体

七、破坏选举罪 不包括工厂、企业、公司的厂长、经理的选举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的选举

第六节

一、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概念249

二、重婚罪 概念P249 主体包括两种人P250

三、破坏军婚罪 概念250

六、拐骗儿童罪 不要求以出卖为目的 第十六章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

一、抢劫罪

1、认定 注意①转化型抢劫 ②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③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P254。

2、抢劫罪的刑事责任 P255

二、抢夺罪 客体P255

四、敲诈勒索罪 概念P256

第二节

一、盗窃罪(多次盗窃:1年之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

1、盗窃的认定P258 注意盗窃罪与有关犯罪的界限P259

2、盗窃罪的刑事责任P259

二、诈骗罪 概念P259 诈骗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P261

第三节

一、侵占罪 概念P262 注意特定物侵占P262

二、职务侵占罪

1、概念P263 主体的特殊性

2、认定P263

三、挪用资金罪 概念P264

四、挪用特定款物罪 概念P265 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P265

第十七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一、公务妨害罪 概念P267 基本特征P267第二段

三、招摇撞骗罪 概念P267 客观方面P268第二段 认定P268

十四、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概念P270 对计算机硬件破坏但不构成本罪的可以按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

二十一、聚众斗殴罪 基本特征P272

二十二、寻衅滋事罪

1、概念P273

2、基本特征P273

3、认定P273

二十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概念P274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第二节

一、伪证罪 概念P277

七、窝藏、包庇罪 概念P278

十、拒不执行判决罪 概念P279

第四节

五、倒卖文物罪 本罪与走私文物罪的区别P284

第五节

七、医疗事故罪 概念P287 主观方面应为过失

八、非法行医罪 概念P287 本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P287

第六节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客观方面的特征三点P288

第七节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概念P293 客观方面、主体P293 注意刑法356条的规定

第八节

一、织卖淫罪 概念P297

第九节

一、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强调以牟利为目的

三、传播淫秽物品罪 主观方面必须是不以牟利为目的 注意刑法364条的规定

第十八章(了解)

第十九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

一、污罪 客观方面注意刑法394条的规定 主体的特殊性 注意刑法382条的规定

二、挪用公款罪 客观方面的三种不同情况P313

四、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概念P316 刑事责任刑法395条的规定

第二节

一、贿罪 概念P317 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客观方面刑法385、388条的规定

三、行贿罪 概念P319 “谋取的应当是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章 渎职罪

第一节

一、滥用职权罪 概念P322 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P322最后一段 主观方面不包括过失

二、玩忽职守罪 主观方面为过失

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国家秘密分为三等 主体一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此罪

四、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概念P326

第二节

一、徇私枉法罪

1、概念P327

2、本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P328 本罪与魏征罪的界限P328

3、罪数问题 刑法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因受贿而枉法追诉、裁判的,应择一重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

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1、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P329

2、一罪与数罪 刑法399条

第三篇:2018法硕考研刑法学核心知识点及其章节

2018法硕考研刑法学核心知识点及其章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1.刑法的特征

2.刑法的任务和机能★

3.刑法的基本原则

4.刑法在中国领域内的效力★

5.刑法在中国领域外的效力★

6.但书的内容和意义

7.犯罪的基本特征★

8.犯罪客体的种类

9.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0.危害行为的概念、特征

11.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

12.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

13.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特点

14.单位犯罪的概念、要件、处罚原则★

15.无罪过事件的特征

16.犯罪故意的概念、特征★

17.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18.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19.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20.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21.犯罪既遂的形态:

22.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23.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分类★

24.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

25.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

26.共同犯罪的认定

27.犯罪集团的特征★

28.主犯的概念、种类、处罚原则★

29.教唆犯成立的条件及刑事责任★

30.共同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条件★,31.继续犯的概念、特征、法律后果★

32.结合犯的概念、特征、处断原则★

33.集合反的概念、特征★

34.连续犯的概念、特征、法律后果★

35.牵连犯的概念、特征

36.吸收犯的概念、特征、形式

37.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38.特别防卫的成立条件★

39.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40.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1.刑罚的概念、特征

42.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43.刑罚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概念、关系★

44.禁止令的含义、内容★

45.死刑的适用及限制性规定★

46.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内容

47.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

48.免除处罚情节的适用

49.酌定情节的概念、作用、种类★

50.正确适用酌定情节

51.一般累犯的概念、构成要件★

52.特别累犯的概念、构成要件★

53.累犯与再犯的区别

54.自首制度的概念、意义★

55.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

56.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57.立功的概念、意义、条件★

58.数罪并罚制度的特点及意义★

59.数罪并罚原则的特点★

60.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69,70,71条)★

61.缓刑的概念、意义、适用条件★

62.减刑的限度条件★

63.假释与减刑、缓刑的区别★

64.假释与监外执行的区别

65.假释的限制条件及法律后果★,66.罪状的种类

67.相对法定刑的具体规定方式,刑法分则(47个)1.间谍罪(第十三章)

2.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第十四章)

3.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第十四章)

4.交通肇事罪(第十四章)

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十五章)

6.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第十五章)

7.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十五章)

8.妨害行用卡管理罪(第十五章)

9.内幕交易、泄露内幕罪(第十五章)

10.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第十五章)

11.洗钱罪(第十五章)

12.贷款诈骗罪(第十五章)

13.保险诈骗罪(第十五章)

14.信用卡诈骗罪(第十五章)

15.逃税罪(第十五章)

16.侵犯著作权罪(第十五章)

17.侵犯商业秘密罪(第十五章)

18.合同诈骗罪(第十五章)

19.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第十五章)

20.非法经营罪(第十五章)

21.故意杀人罪(第十六章)

22.过失致人死罪(第十六章)

23.故意伤害罪(第十六章)

24.****罪(第十六章)

25.非法拘禁罪(第十六章)

26.绑架罪(第十六章)

27.拐卖妇女儿童罪(第十六章)

28.几个特殊罪告诉才处理的不同情况(第十六章)

29.抢劫罪(第十七章)

30.盗窃罪(第十七章)

31.诈骗罪(第十七章)

32.抢夺罪(第十七章)

33.职务侵占罪(第十七章)

34.挪用资金罪(第十七章)

35敲诈勒索罪(第十七章)

36.妨害公务罪(第十八章)

37.招摇撞骗罪(第十八章)

38.寻衅滋事罪(第十八章).39.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第十八章)

40..赌博罪(第十八章)

41.窝藏、包庇罪(第十八章)

42.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第十八章)

43.贪污罪(第十九章)

44.挪用公款罪(第十九章)45.受贿罪(第十九章)

46.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第十九章)

47.徇私枉法罪(第二十章)

第四篇:会计基础精讲班笔记

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共十章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讲解。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七个方面:

(1)设置账户(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2)复式记账★★★(第三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第四章会计凭证);

(4)登记账簿★★★(第五章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第七章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教材共十章,除上面几章外,还有四章:

第一章 总论(会计的形成及理论基础);单选多选

第六章 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流程);

第九章 会计档案(会计资料的归档与保管);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五篇:2018法硕考研刑法学考点串讲之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2018法硕考研刑法学考点串讲之住房反

向抵押贷款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居住和养老的双重功能,是一种社会效益明显、对养老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促进作用、符合政府的政策取向、但对借贷双方都有较大风险的金融产品,因此,它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性特征。国外的经验表明,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很大。为促进此项业务在我国健康发展,我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应该介入,在政策、法规、信息、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比如,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推出初期,从事该项业务的金融机构要经政府授权,并对申请人和经营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对借贷双方给予担保,或由政府授权的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对违法违规经营的机构,要坚决打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二、建立相应机制

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保险公司和社保机构为补充,房地产中介机构参与其中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开办机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一个复杂的金融产品,国外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机构各异。我国实行分业经营,由银行、保险、信托、社保等机构单独开展此项业务各有其优缺点。银行资金比较充裕,个人储蓄存款中用于购买住房、准备养老的资金也占有较高的比例,而且传统的房地产贷款业务都是由银行开办的,经验较为丰富。

但是反向抵押贷款运行周期长,而银行的存款时间较短,借贷双方的持续期不匹配。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长期从事养老保险的经营,在寿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上有丰富的经验,但目前由于政策的限制,我国的保险公司尚不具备金融信贷的功能,国内的保险资金也不允许直接投资普通的房地产项目。社会保障机构虽然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业务范围与养老事业密切相关,但这项业务涉及贷款的发放与抵押房屋的评估、维护、销售等工作,这些也不是社保机构的专长。此外,房地产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房地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发展反向抵押贷款业务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它们也不可能成为主角。总之,如果上述机构单独开办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将这些部门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

三、加强对反向抵押贷款的研究 由于国情不同,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发展反向抵押贷款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如,土地为国家所有,住房土地使用权有70年的限制: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难以找到合适的用于对冲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以规避未来的利率风险;抵押房屋的处置还缺乏法律依据;房地产评估及其他一些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在居民中缺乏公信力:受传统遗赠习惯的影响,把住房提前消费缺乏舆论支持,观念的转变有一个过程,等等。因此,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老年人收入、住房面积进行调查,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尤其要对我国目前面临的特殊矛盾进行调研,找出解决办法。

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在住房反向抵押产品不够成熟,市场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为总结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可在老龄化程度较高、市民接受新鲜事物快、金融市场较为成熟、住房二级市场比较活跃、地方政府对老龄事业比较关注的大中城市先行试点。通过试点,检验反向抵押贷款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规范反向抵押贷款的申请、审核、批准程序,向市民宣传以房养老的理念,普及反向抵押贷款的有关知识,为全面铺开做准各。

四、加强立法,规范市场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实施涉及到银行、保险、资产评估、社会养老保障等诸多方面,远比传统的抵押贷款复杂得多。国外的经验表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法规的保障,要有一套法律法规及程序来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为少走弯路,我国从一开始就要进行立法规范。比如,在资产评估环节,应根据国家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按照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相统一的原则,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评估管理条例》。

在住房保险环节,为切实控制借贷双方的风险,应结合发展反向抵押贷款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涵盖住房价值保险、房主人寿保险、借贷合同履约保证保险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法》。在土地使用权出让环节,应在坚持国有土地使用权70年不变的前提下,改革土地租赁制度,研究将现行的土地出让金一次性收缴改为由住户按年缴纳的管理办法。同时,对70年到期后住宅用地的使用与管理问题予以明确。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发放与回收环节,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并颁布《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条例》,以对反向抵押贷款的操作程序,金融机构的权利与责任,申请人的资格、权利与义务,业务开办机构的监督管理等内容予以规定。

五、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能否顺利推开,不仅需要借款人对产品的了解,而且需要借款人转变消费观念,需要广大市民和社会舆论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崇尚勤俭持家和俭省节约的消费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超前消费。对于老人来说,将自己居住了很多年的房产抵押出去,提前消费,而不把它留给后代,会担心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对于子女来说,有的会因无法继承遗产而反对父辈接受这一服务。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促进全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

下载法硕刑法学基础班笔记(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硕刑法学基础班笔记(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硕考研刑法学重难点及易错点总结(5篇)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法硕考研刑法学重难点及易错点总结 从总则(刑法理论体系)与分则(具体化运用)两个方面来把握其复习重点,经过系统的训练,一旦找到刑法的分析思路......

    法硕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在校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以及通过司法考试,我的法律理论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运用法律上,我还经验不足。法律知识与熟练运用法......

    法硕论文框架

    死因裁判制度研究 (题纲和框架思路) 指导老师:杨文革教授学生:郑纵横导言内容摘要:“死生事大,人命关天”是我国一直一来的传统思想,对可疑死亡原因进行客观权威的科学分析,正确定......

    吉林大学法硕考研心路历程

    2011吉林大学法硕考研心路历程 知道被拟录取已经半个月了,当初的兴奋已归于平静,接下来要忙的就是司法考试,抽出时间写写我的2011考研心得,希望对2012年报考吉大的同学们有些许......

    法硕行政诉讼案例分析

    案例一:黄由俭案案情:2008 年 5 月 5 日, 为查明原自来水公司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湖南汝城县人民政 府公开相关信息而遭拒的黄由俭等 5 人, 向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法硕考研失败教训

    仅以此贴纪念逝去的2014年考研,告别亲爱的大华政:最近是丰收的季节,许多大神都开始浮出水面,各种高分经验贴,看得人热血沸腾,而我作为一个考研老油条,就写一篇失败的教训贴,一来警告......

    吉林大学法硕考研经验

    2009年,得知自己考上之后,我在论坛发了一个帖子,讲述了自己考研的经历。坦白的说,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上考研论坛了。09年和我一起考研的哥们今年辞职再考,不理想,我想上来帮他看看......

    刑诉思考题(法硕)

    刑事诉讼法学思考及选题(2013.9) 一、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存在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二、如何理解刑事诉讼结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改革完善? 三、刑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