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幼儿数学思维启蒙活动的设想
关于对幼儿数学思维启蒙活动的设想
------因为爱所以爱(乐空间参观后有感)
题记:
在朋友的介绍下,带着孩子去参观了乐空间儿童之家。这里是在一个有爱心的妈妈召唤下,许多年轻志愿者妈妈和聪明可爱的宝宝们一起组成的大家庭。虽然它的活动室是由小区里的住宅改造而成,但是这里面的每一处装修和设计都可以流露出主办者浓浓的主题--爱!是因为爱所以爱,房间里每一个角落的设计无不是从幼儿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每一处都充满了童趣;这都是妈妈母爱的流淌再配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想这也许就是乐空间的得名吧。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共同的思想让妈妈们聚在一起。我们可以给孩子什么,“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些都是做家长常常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首先,让孩子们可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有自己的固定玩耍游戏的伙伴(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真的是太失败了);可以在小图书馆里选择喜欢看的书,与别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再者,这里的兴趣班种类繁多,可以发挥孩子的主观兴趣爱好的能动性。最后,妈妈们也可以有了自己的闲暇时间,在这里小憩片刻交流生活的经验和感想,何乐而不为呢?
参观完之后,仔细的想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我们经常问孩子,今天幼儿园教什么儿歌了啊?学什么英语单词了啊,很少问,今天学到什么数学知识了啊,于是乎,我有了点灵感,是不是我们需要给这个空间来点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呢?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活动设计的想法。
一 活动设计的原因
人的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幼儿时期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形象思维,比如说语言能力的培养,音乐感觉的培养,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等。而对于抽象思维数学的培养往往处于淡化的阶段,一般家长都认为长大了,上了小学自然就学会加减法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很多小朋友在小学三年级之后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骤减。因此抽象思维往往更需要家长从小做好引导,通过亲子游戏等数学启蒙活动,让孩子慢慢的喜欢上数字。为上小学之后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数学启蒙活动的原则
.主要以培养孩子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为主,在复习幼儿园中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些思维训练,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如何给家人分苹果等。三 幼儿数学启蒙的具体的方案 1.活动时间:每周45分钟
2.活动人员:确定儿童的年龄段3-4岁,对数字已经有了基本的概念 3.活动内容: 对数的概念认知(复习了幼儿园学过的东西)
以讲故事听儿歌等方式吸引孩子 逐渐引入加减的概念
思维扩展:通过找图片上的不同之处来培养观察力
4.活动教材:选用普通幼儿园数学类图书和幼儿思维训练书 四:活动的商业设想
可以与某些收费课程组成课程活动套系,增加销售额。五:给乐空间的一点小建议:
乐空间的小区属于亦庄里面的中高档小区,我看到那里有好多小朋友在玩滑梯,做游戏。我衷心的希望,我们乐空间以本小区为依托,把小区孩子的需求都调动起来,然后再找好主题,走可持续化的经营之路。能否考虑与商业机构合作,比如以上公开课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以上仅仅是个人的拙见,因为毕竟没有亲自参加过该空间的经营管理,仅仅是从观后感的角度感受了一下。最后衷心的祝主办者和各位妈妈将乐空间经营的越来越好!
淘淘妈妈于亦庄
2012-6-5
第二篇:如何系统的启蒙幼儿的「数学思维」
如何系统的启蒙幼儿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实际上是指向包括抽象、想象、运算、比较、推理、判断、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能帮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的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转头看了看我们家的小包子,嗯?三岁?就她了!“小白鼠实验”开始了!我要对她的小脑瓜下手了!在对她的小脑瓜下手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大脑和数学四维之间的关系,脑神经科学家发现,人类有5大系统控制数学思维:
如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按照人的生理发展,从小给孩子打好数学基础是没有难度的。参考NAECY(美国早期教育协会)的认识标准,包爸给大家整理出了5岁之前孩子数学发展时间表,了解完这个基本的规律后,我们系统的说一下,如何在生活中带孩子认识和感知数学。
5岁之前孩子数学发展时间表
√6周到2岁前
孩子对数学的理解主要可以从数量,时间和物体分类三个方面考察。在数量的认知上,他们会用手势或者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想要更多的食物,但是可能无法说出多要“两个”。在时间的理解上,更容易理解即刻发生的事,但不会延迟思考。可以理解“马上去洗手”,是没法记住每次吃饭前都要洗手。在物体分类上,他们习惯用同样的名词指认不同的东西。很难看到孩子可以连续的数数,经常会在一连串的物体中重复同一个数字。
√2-3岁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增加了“空间感”的理解。开始有具体的位置概念,会使用“在..之上”,“在…之前”等形容位置。
对于数的理解,可以连贯的数数,并且可以区分长短。
对于时间的概念,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复述一件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对于物体的分类,可以配对超过2件物体。
√3-4岁在数学的理解上会突飞猛进
3岁之前,孩子对数字只停留在“指认”,与指认“猫”,“苹果”基本没有区别。3岁之后,开始有数量的概念,比如“3”可以代表有“三个单一的物体”,同时也开始知道什么是相等的什么是不相等的。3-4岁时孩子数学理解的有爆发性的增长,这时候,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找点有趣的数字游戏加深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4-5岁开始有加减的概念
4-5岁,孩子数学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于数字出现了“加”和“减”的概念,理解数量的组成并且拥有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在时间的理解上,可以准确的说出过去的时间,比如“礼拜六,奶奶来我家接我了。”在序列的理解上,不但可以发现存在的序列,并且能够创造新的序列。在物体的分类上,孩子可以找出多个标准去分类相同的物体(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他们不再单一“数数”,开始多个一起数。有趣的是,在这个年龄段,我们会发现,孩子喜欢说“大数”并且认为这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好了,以上就是关于不同年龄孩子数学上的认知特点。除此之外,包爸还想补充一个点——Carol
Dweck提出的一个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人身上的这两种不同的潜意识,也会影响人的数学能力。2005年,Carol
Dweck用两个班级的学生,证实了这个推测:“具有“固定思维模型”潜意识的参与者,普遍认为数学是一种天赋,不愿意接受有挑战的数学题,最终显示出较弱的数学能力。反之,如果具有“增长型思维模型”,认为数学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结果数学能力就非常超群。”所以,对于我们爸妈来说,孩子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启蒙就是帮他们打好数学基本功,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孩子体验数学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同时鼓励孩子,甚至给他们不断暗示自己的数学很棒,对于孩子今后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接下来系统的说一下,在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激发他的兴趣。说起儿童的数学早期启蒙,关键并不在于让孩子掌握任何知识,而是重在引导他们多感知多体会,激发他们探究的心理,体验探究的过程,以帮助他们获得更丰富和更浓厚的兴趣。
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幼儿的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体会和实际,所以首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感知生活里和与“数学”相关的事物。
1.关注和数学有关的事物
数学数学,首先是“数”,即数字,生活中有很多直观的数字显示——日历、时钟、电梯按钮、门牌号、公交车站牌等等。只要是包爸有意识的情况下,我就会她让读给我听,久而久之,小包子不仅体现了对数字的浓厚的兴趣,更有了初步的一定的认识。随着认识的数字越来越多,小包子的数字识记储备已经远超同龄人了,包爸甚是欣慰。2.体会现实里“数”的不同意义
额...关于这点呢,我jio得可以和上一点同时进行,但是呢,这部分对孩子们来说相对更抽象一些。怎么说呢,比如我在给小包子解释电梯楼层、时钟的数值时,我会跟她稍加解释一下,这些数值虽然有时候数字相同,但他们用在不同的地方,代表的意义也是不同的。3.鼓励尝试用数学解决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俗话说,学以致用,当孩子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让他们尽量体会数学的用处。最简单的,出门时,我会带她按电梯楼层按钮,或者让她指认我们家的车牌等,只有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才能让孩子更好的了解数学,从而更方便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引导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
注意了,孩子们学习的难度开始要加大了奥,到了这一步,我开始引导小包子感知“数”和“量”的关系了。
比如我会在生活中通过简单的对比给小包子强调物体的大小、高矮、多少、长短等特点,这样有利于她通过数学进一步加深对物体的变量的感知。
5.引导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
上文说过了,宝宝在2-3岁时,就开始增加了“空间感”的概念。这个年龄段,像磁力片、木质积木等这些玩具,就有各种简单的形状。等小包子对这些形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开始跟她提及生活里同样形状的物体,比如圆形的挂钟和皮球,方形的绘本、储物盒等,时间一长,就能熟练辨别。
除了物体形状,还有空间方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给孩子灌输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有利于孩子们形成很好的空间方位感。6.鼓励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分类和推理如果你能顺利教到这一步,那么接下来就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分类和推理啦!
这个也简单,比如让他们把玩具按形状、大小分类,给出一定量的玩具进行平均分配,这些简单的可以在生活场景里运用的问题,都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7.引导他们发现事物中存在的规律事物中存在的规律,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发现:比如在孩子面前提及一年四季,一周7天的概念,或者积木叠放的规律等等,逐渐过渡到鼓励他自行寻找事物的规律,那么可以说这个引导的过程是相当成功的!
加深对数学的印象
引导孩子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后,接着我们需要通过玩具,书籍和游戏来加深孩子对数学的印象。在我们包家,额...哈哈哈,首推磁力片、积木、乐高、数字天平、七巧板等玩构建类游戏,因为这些可以帮助孩子在物体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增强他们的空间感。
除此之外,还需要善用数学启蒙类的书籍,鼓励孩子慢慢在“玩”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的乐趣。话不多说,推荐《摩比哎数学》萌芽篇,这个特别适合三岁的宝贝们,这本书从初级的小游戏入手,引导他们进行点数、方位比较、数物对应、简单统计、观察力训练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哦对了,给孩子做数学启蒙,可别忘了《逻辑狗》这本宝藏绘本,这本书从孩子的生活的角度出发,选用经典的问题(如颜色配对,袜子配对)来初步引导孩子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专注力等,非常实用且趣味性强。
总结:
关于玩具推荐:磁力片,积木、乐高(年龄稍大一些的幼儿适用)等。
关于书籍我推荐:《摩比爱数学》、《逻辑狗》、《数豆粒儿》。
等最后提一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给孩子报一些线上或者线下的数学启蒙培训班,在老师专业的引导下,效果也是非常棒的奥。
第三篇:遵循幼儿思维特点,开启数学启蒙教学
遵循幼儿思维特点,开启数学启蒙教学
幼儿的思维特点,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对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景,幼儿已能够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推理,进行初步的抽象。幼儿获得这一思维方式的演变是他们形成数学概念的必要基础,我们在开启幼儿数学启蒙时,主要通过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体验――符号把握四个阶段,教师只有正确了解幼儿思维变化特点,才能通过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并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
一、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由于幼儿的认知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思维能力较弱,数学对他们来说还没有成为头脑中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他们必须通过操作材料相互作用才能进行数学的学习。因此,操作方法应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
在数学启蒙学习中,操作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为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精心的预设,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为每位幼儿提供一份操作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幼儿动手操作前,教师应先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由于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的知识还是粗浅、零碎的,需要教师的必要引导,以进行归纳和评价。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归纳、评价,帮助幼儿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学概念。例如,在一次给图形分类记数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数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几何图形,让幼儿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动学习按不同特征给图形分类,并用数字正确记录图形的数量。第一次,要求幼儿通过操作比较几何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二次,让幼儿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第三次,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分类卡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并计数。如此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满足了幼儿不同的探索需要,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比较、摆弄中获得了对数学概念“形”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逻辑知识。
二、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中具有关键作用
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生动的语言对于数学启蒙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我们在对幼儿开展数学启蒙时,首先教师要注意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如大班幼儿在认识时钟时,教师可以形象地告诉幼儿长针叫“分针”,是哥哥,短针叫“时针”,是弟弟;哥哥跑一圈弟弟只能跑一格,幼儿很快就能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其次,教师还要给幼儿表达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机会。在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对某一问题的感受,边操作边表达。
这样,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中同时用语言表达其操作过程,能够对他的动作实行有效监控,并提高他们对自己动作的自觉意识,从而有助于动作的内化过程,逐步构建逻辑思维的方式。
三、图像体验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与认识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这些接近于经验的“知识”变成头脑中的数学概念,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图像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过程的桥梁。
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幼儿学习数学就是在头脑中应形成对数学表象的认识,而采用只追求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组成”时,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然后讲解分合的方法,试图让幼儿在头脑中“印下”“组成”的形象。这样的方法是不符合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我们还是应该结合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的变化,让幼儿在和实物或图片互动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将数学概念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换言之,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具体经验越丰富,头脑里的表象越多,他们对数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概括性。幼儿对于数学知识抽象意义的理解,是应该从具体事物和图像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活动条件,通过实物和图片让他们增长对数形认识的经验。例如,在感知数字7时,可让幼儿摆弄7粒木珠,把它们排成一行;把一行拉长、缩短,或围成一个圈、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其它形状,他们会惊奇地发现都是7个,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凡是数量是7的物体,无论它们怎样变换次序,怎样改变空间位置,数量都仍是7。这个“7”不是简单地让幼儿认识“7”的符号或传递给他们的,而是由他们从木珠的各种排列图形的关系中自己发现的,是他们通过比较、分析、概括而得到的。显然,只有在幼儿对更多具体事物和图像的体验基础上才能不断加深幼儿对数形知识的理解。
四、符号的把握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例如:有一堆糖,其中5粒用蓝纸包,3粒用红纸包,1粒用黄纸包,请幼儿数出蓝纸包的糖有几粒。幼儿首先需要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颜色,从中寻找出哪些是蓝纸包的糖;再按具有蓝色和不具有蓝色的两类属性将糖分成两堆;再把蓝纸包的糖从左到右排成一排;最后把排列好的蓝纸包的糖与自然数列1、2、3、4、5的符号一一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得出有5个蓝纸包的糖的结果。
幼儿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是通过行为把握,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在幼儿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种做法重视对幼儿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以形成一定的体系。在整理和概括感性经验的过程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数学启蒙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他们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这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附属幼儿园 江苏】
第四篇:幼儿数学启蒙文章
家长如何做好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
(2011-06-07 20:34:45)转载▼
众所周知,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育是个体所接受的普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各级各类升学考试几乎都会涉及数学,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在幼儿入小学前,家长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无疑将有助于他们在小学中他们在小学中顺利地学习数学,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却缺乏正确的观念和指导方法,也有的并未重视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有的又过分重视数学的某个方面,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很多孩子惧怕数学,影响了以后的数学学习。
一、家长对待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误解 1.孩子还小,上了小学再开始数学
有些家长认为数学比较难,对孩子的智力要求较高,学前阶段的孩子主要任务就是游戏和玩耍,孩子只要快乐就行了,因此他们不对孩子提出学数学的要求,而是任其发展。家长的这种的观点很危险,它会使孩子错失良机,失去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期。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总是拥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如果家长此时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必能激发起他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的启蒙教育也是如此,越早越好。很多研究表明,在如小学前受过启蒙教育的幼儿升入小学后,语文,数学两门主要学科的成绩要远远高于未受过学前启蒙教育的儿童。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如果对学前儿童进行初步的数学启蒙教育和训练,这些儿童到了十三四岁,其数学成绩比未受过学前训练的同龄人要好。2.数学教育是幼儿园的事
有些家长误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万事大吉了,他们认为幼儿园有专业的老师对孩子进行看护和教育,孩子能学到很多知识,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自己在这方面不如老师,于是对孩子很少进行启蒙教育。还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务,根本没时间顾及孩子,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权托付给了幼儿园和老师。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幼儿园的启蒙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家庭的一些优势是幼儿园不具备的,家庭的责任也是幼儿园不可取代的。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也应该家园携手,共同开展。
3.把数学简单地理解为写数字,数数和计算持这类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数学学习,但却只看重让幼儿写阿拉伯数字,数数,计算加减等,忽视了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们让孩子反复的数数,计算,学习珠心算,并以孩子会快速口算为荣。其实数学包括很多内容,如分类,排序,大小,基数,序数,相邻数(数的概念),立体几何概念,时间,空间的概念等,计算只是数学的一部分。对幼儿来说,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比单纯的掌握计算重要得多。如能够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分类,比较,匹配,对应,排序,概括和简单推理,这能为幼儿未来的学习打下思维的基础。
二、对幼儿数学教学的建议 1.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
家长要明白幼儿早期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尽早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训练,绝不可以认为数学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或者入了小学再进行。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共同努力。家长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对幼儿随时随地地启发,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数学发展现状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进度,将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如果幼儿园正在教孩子排序,家长可以利用家庭里现有的材料如孩子练习排序,如筷子,铅笔,钢笔,这些东西都可以拿来排排高矮。幼儿对“数的分解”不易理解,如“5可以分成2和3”。家长也就可以拿2个苹果,3个梨,帮助孩子理解“2+3=5”“5也就可以分成2和3”总之,家长要经常练习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进度,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数学启蒙教育。2.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的数学意识
家长要让幼儿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玩具的类别,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的规律,楼房的高低,层数,因此可以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数学意识的培养,不必等到入园后才开始。如一岁多的孩子,就可以告诉他,苹果是园的,皮球是园的,积木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到了三四岁,就可以告诉他正方体,长方体,球形,圆柱体等概念,幼儿对这些概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非常丰富,公交站牌,超市物品标价,电话号码,这些都是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素材。3.注重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能只重视幼儿教育运算的训练,幼儿期的“加减乘除”学得好,并不一定代表着幼儿的数学就好,也不能预示着将来的数学就好。数学运算只是数学学习中很小的一部分,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可以在和孩子相处时,像做游戏一样带孩子进行分类,比较,匹配,对应,排序,教孩子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推理。先从孩子熟悉的人或物开始,如“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宝宝高,咱家谁最高?”再用想象的人或物来代替“小红比小丽大,小丽比小明大,他们谁最大?”吃饭前请孩子取筷子,让孩子完成简单的匹配。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数学思维,只要家长肯动脑筋,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4.敏感地捕捉幼儿的数学兴趣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对一些数学现象试图弄个明白,但由于知识的有限,常常会弄出一些笑话。家长此时不可以制止或嘲笑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他们。如幼儿看到成人拿着尺子量东西,就会模仿成人的做法有模有样的量起来,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在捣乱,会去制止。此时孩子的探究欲望很强烈,如果不注意维护孩子的兴趣可能就错过了良好的教育时机。尺子上的数学知识很丰富,大人可以先教孩子认识简单的数字,再教他们认识度量单位。敏感地捕捉孩子的数学兴趣要比正规的数学教学效果好上几百倍。很多孩子都爱扮演医生给病人看病,看后说“发烧了,390度”,咋一听,成人会觉得很好笑,可是笑过之后就要思考怎样教会孩子体温的正确说法。三四岁的孩子就会对时间感
兴趣,他们会问“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一个小时有多长?”遇到孩子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大人绝不可忽视,这是孩子主动发出学习的信号,这个时候告诉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本身是复杂,枯燥,抽象的,让孩子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并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同时也需要每个家长用心付出,这样才能引领孩子走向奥秘的数学王国。
如何进行婴幼儿的数学启蒙
(2011-01-27 12:05:06)转载▼
标签: 分类: 早期教育
数学启蒙的作用 什么时候进行 doman教学法 育儿
第一个问题:数学启蒙的作用
数学的作用大家比较知道,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但在婴幼儿里表现得更明显的是能很好地刺激脑细胞的分裂,激发大脑的发育,从而培养出早慧儿童。
第二个问题:从什么时候可以进行数学启蒙
数学无处不在,可以早到从胎教开始。具体做法是与怀孕半年以上的孕妇做数学游戏。如猜拳,凑数,速算等,可以有效地让胎儿感知数学的乐趣。把握的关键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配合轻音乐进行。
第三个问题:怎样在各阶段进行数学启蒙
1、出生到2个月,幼儿身体在适应世界(因为刚从母体出来外界的温度和声音频率等都不太一样),并且在急速地成长,此时,应该让他,听听陈功雄教授的“爱和乐全能全脑潜意识音乐”,让他在潜意识音乐的帮助下,尽快适应世界以及让身体进入一种全新接受信息的状态。2、2个月到走路说话阶段(一般到一周岁)。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完成以下的内容:数学兴趣的培养;数概念的建立。一周岁到两周岁阶段要达到:能数到10并能用实物进行演示;进行实物数的对比(主要是“实物多少”的简单对比)。
3、两周岁到三周岁阶段要达到:认识数字“1---100”,进行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
在世界比较多的人才用的是美国杜曼博士的DOMAN教学法、其效果非常显著。
(一)、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数学概念的建立 我在这说一些在生活中简单适用易操作的做法,方法一,上楼梯数数法。较适合还要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边上楼梯一边数数,婴儿一边听着母亲熟悉的口音数数,一边感受这身子的晃动。每上一节楼梯,就
数一下,母亲的身子会跟随上楼梯踏步动作晃动一下,孩子的身体感知与数字就能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孩子就能教快地建立数字的概念。
方法二,图画认知法。孩子对图画很感兴趣,对妈妈的描述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妈妈可以挑选一些含事物比较多的美丽图画,一边给孩子认知事物,也一边手把手数给孩子听。每次数玩后妈妈要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孩子感到快乐!图画要挑选孩子喜欢的,可以多几张,学习完后就贴在孩子玩的地方。此法较适合刚“解放”手脚的幼儿。
方法三,实物感知法。较适合手脚已经“解放”出来的婴儿。挑选一些孩子喜欢的颜色、喜欢的玩具动物或别的实物(注意实物要柔软,别太小,防塞嘴里),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认识数学。如黄色的鸭妈妈带鸭子的玩具,母亲可以和孩子玩“数鸭子”的游戏,一边讲故事,一边唱歌曲“数鸭子”,一边摆弄着、数着鸭子。让孩子在高兴中在愉悦中接受了数学,培养了兴趣。
(二)能数到10并能用实物进行演示和进行实物数的对比
在这里能用方法很多,我介绍一种常用的却非常实用的方法。那就是珠子示数法。选择一些珠子,如乒乓球,跳棋等。一般认识10以内选择乒乓球,在认识更多的时候教多地使用的是跳棋。还要准备一个宽大不高的圆形容器。把乒乓球一个一个地放进去,先数;然后用实物表示每一个数量,让幼儿知记!如五个乒乓球,就告诉是“5”,说不对,让他自己数一数!认识到10以后,开始在游戏中巩固:“在容器内投入一定数量的乒乓球,让孩子说出数字,说不出时候可
以数,说对了及时表扬巩固。一定要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经常做这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数量的认识达到很快的反应!
还有种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手指示数法。让孩子“数手指”和“看手指说数字”,达到对数字的认识。
如果上面的方法已经很好的运用的话,那么对实物数量大小的比较就很容易了。只要比比就知道了!
(三)认识阿拉伯数字“1—100”,并能进行简单的10以内加减
在前面的步骤只要有认真去实践,可以在两周岁前就可以完成的,那么在三周岁前就可以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对于数数字孩子已经不在陌生,在认识阿拉伯数字的时候,需要对孩子进行实物对应法。
认识到100的时候,关键是要数到整十的时候如19数到20,29数到30等,孩子不容易记住。这可以采用先数到20 的方法,巩固好19到20。在以后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隔一段时间巩固一个过渡。如果有耐心地与孩子共同探讨方法,那就更好了!在孩子有一定的认识后要和孩子经常一起背诵“1---100”的数字,进行游戏及比赛。
进行简单的10以内加减,现在已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我们还是用乒乓球示范法。通过乒乓球的增减来知晓10以内数的加减,同时用卡片出示算式就更好了!注意别贪多!没天只进行几题就行了。贵在坚持,关键要高兴!在后面,妈妈可以在出示算式的时候,让孩子想象乒乓球加减的样子,来回答算式答
案,直到很快回答出答案为止!在生活中,也要让孩子,有意识地适用数学,让孩子的数学能无形中消化在心中!
关于幼儿数学启蒙的问题我就说到这,关于三周岁以后的教育我也随便说点,比如可以训练孩子随便抓一把跳棋洒进盘里,很快说出数量;让孩子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2数到100(偶数),100数回到2;再3到100(3的倍数),再99数回到3。。。。等。只有让孩子对数字熟悉了,就会喜欢上数学,才能形成极好的力。
最后送给家长门一句关键的话,就是有名的教育自动防止失败法则:当你教育你的孩子时,如果你和你的孩子都没有感到高兴,那么自动停止,因为你肯定做错了什么。这就是自动防止失败法则。
第五篇:优质幼儿启蒙数学视频教程
优质幼儿启蒙数学视频教程
优质幼儿启蒙数学视频教程相关介绍幼儿在4岁的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当宝宝开始接触数字时,数字就像一连串抽象的符号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如何让这些符号变成具体的概念,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启蒙者。本站分享的这部幼儿启蒙数学视频教程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教程。它可以让小朋友从视、听、玩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体验、探索数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幼儿在学习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依据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有些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乏味,教师教法单一,操作材料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评价单一等等,教师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的内容,而较少考虑幼儿数学兴趣及相应的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常常忽视幼儿自身发展水平与发展要求出现内容不能适宜幼儿发展的现象,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情绪不稳定且易受感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情绪如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用愉快、欢乐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所教内容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上课时第一步先带动起幼儿的兴趣.准备一段热身操,提高幼儿兴奋度,然后坐下来,休息一下,老师把教学内容安排成游戏的方式,说给幼儿并在前面做示范,这样来提高教学兴趣.如小班让幼儿懂得“1”和“许多”的概念时,可采用大家一起开汽车的游戏。老师说:“我是一辆小汽车,嘀嘀嘀。”幼儿说:“我也是一辆小汽车,嘀嘀嘀。”老师说:“一辆一辆都开到马路上去了”。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一辆车,一辆车接着开,就有许多辆车了;又如:游戏“小兔吃草”,每只小兔都有自己的家(椅子),一只一只小兔跳到草地上去吃草,小兔就有了许多,小兔回家了,每一个家里又只有一只小兔了。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懂得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而许多又可以分成一个一个。这样幼儿情绪高涨,都能自由的把投入游戏中,教师也实现了在游戏中教育价值的引导。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从客体本身获得,而是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教师寓教于生活和游戏之中,才能使其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直接认识。例如:幼儿独立地分辨出各种几何图形,并将它们一一配对,或者是按老师的要求,操作时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有了成功的体验。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幼儿对数学活动有了兴趣,同时也增强自己操作的自信心。再如,在教幼儿学习“6”的组成时,可以让幼儿把6个实物分为5个和1个、4个和2个、3个和3个,再把5个和1个、4个和2个、3个和3个合起来成为6个。通过这样操作活动,幼儿不仅能理解了6的组成,还能体验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有了初步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同时,由于操作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也使幼儿获得多种数学感性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数学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幼儿和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如,幼儿在收放玩具时可引导他们学习归类;分点心时,摆椅子时,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以及与小朋友的一一对应关系;幼儿在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比较树的粗细,楼房的高矮,距离的远近;春天,在花坛里,可引导幼儿观察的数量、颜色,并提出问题:“有几朵红花?有几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让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秋天,还可以带领幼儿拾落叶,引导幼儿按大小形状、特征不同进行分类计数等等。课堂教学与生活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运用贴近幼儿实际的“生活情景”进行随机教学,就能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数学规律,真正使幼儿能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因此,对数学教育活动的最优化,将会给幼儿带来一个崭新的主动探索的世界。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它最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儿童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贯穿于幼儿学习。避免了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例如:中班在教幼儿认识方位时,我就创设了“抢位置”游戏情境,抢到位子后请幼儿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让幼儿转变方向玩,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方位概念。“魔术变变变”则重点让幼儿能分辨三角形,初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既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对数学认识的整理、归纳和提炼,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游戏和学习一样浓厚。寓数学教育于各种学科教育中。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例如:在体育活动“小白兔采蘑菇”中,我让幼儿每个人去采摘一个蘑菇,数数采了几个蘑菇?还剩几个?还要几只小白兔去帮忙。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在语言活动也不例外,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幼儿启蒙数学01幼儿启蒙数学02幼儿启蒙数学03幼儿启蒙数学04幼儿启蒙数学05幼儿启蒙数学06幼儿启蒙数学07幼儿启蒙数学08幼儿启蒙数学09幼儿启蒙数学10幼儿启蒙数学11幼儿启蒙数学12幼儿启蒙数学13幼儿启蒙数学14幼儿启蒙数学15幼儿启蒙数学16幼儿启蒙数学17幼儿启蒙数学18幼儿启蒙数学19幼儿启蒙数学20幼儿启蒙数学21幼儿启蒙数学21幼儿启蒙数学22幼儿启蒙数学23幼儿启蒙数学24幼儿启蒙数学25幼儿启蒙数学26幼儿启蒙数学27幼儿启蒙数学28幼儿启蒙数学29幼儿启蒙数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