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7:4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第一篇: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作用

1、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2、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3、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4、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教学评价的方法

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教学评价的要求

1、明确多次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

2、明确每次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具体目标。

3、明确为评价而准备的条件。

4、对评价资料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

教学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2)相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智能测验结果相比较,根据二者的相关程度确定学生的努力程度等)。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它只是使评价对象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容易导致信度降低,学生自我满足,因此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

其次,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再次,在评价类型上,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最后,在评价方法上,更多采用绝对评价法。

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有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该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参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而导致教学决策的错误。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的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3.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及时的,具体的启发性的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4.科学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认真编制、预试、修订评价工具;在此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依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而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第二篇:物理课程评价的功能

物理课程评价的功能

物理课程教育的核心是要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和实际能力,达到相应的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学习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物理科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描述事物、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这些解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些观点,由此学生们构建起过硬的科学知识体系,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怎样清晰的交流并建立起批判的、逻辑的思维技能。

要使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即实现课程教学的价值,物理课程评价的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物理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㈠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㈡功能:

⒈诊断性功能

物理课程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指导性作用。

⒉调节性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其反馈信息不断的对施教者起到一个参考系的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物理课程评价,施教者可以在物理课程中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不断作出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评价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充分利用课程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⒊激励和反思功能

⒋鉴定和选拔功能

选拔不同特长的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正体现了教育的平等。社会发展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公平合理的选拔的选拔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成效是客观存在的。既然学生的学习存在如此多的差异,那么对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给予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判是完全必要的,这将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活动的成绩,找到差距,为继续发展确定努力的方向。

因此,现代物理课程评价目标就是要突破重接受轻发展、重积累轻创造的评价倾向,使物理教学和学习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健康发展。

第三篇: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专门研究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教学评价的如下几个功能:

1、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共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全面的评价工炸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如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中哪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就学生个人来说,主要是由于智力因素,还是学习动机等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教学评价如同体格检查,是对教学观状进行--次严谨的科学诊断,以便为教学的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

2、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是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3.调控功能

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教师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

4.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如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些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水平的前提下,将有关学习内容用测试题形式呈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额的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

例如: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这里择要略作介绍:

1.相对评价

这种评价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对学习成绩的评定通常是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以个人成绩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如果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的元素由N1、N2...Nn构成,基准为S,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1表示: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常模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广泛,命题方式直接明确,测验成绩主要表明学生学业的相对等级。由于所谓的常模实际上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自然形成了如图8--2所示的正态分布。利用相对评价来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当不错的。它的缺点是,基准会随着群体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绝对评价

这种评价就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假如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的元素是N1、N2:„Nn,客观标准为S,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3表示。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标准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就是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测验成绩主要表明教学目标的达程度,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偏态的(如图8--4),如低分多高分少,为正偏态,反之则为负偏态:绝对评价的优点是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如果使用得当,可使每个被评价者都能看到自己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以便不断向标准靠近.另外,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这种评价,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它的缺点是,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容易受评价者的原有经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也不易分析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3.自身评价

这种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例如,某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是70分,这学期是80分,说明他的数学进步了;若该生的语文成绩两个学期都在80分以上,说明他的语文比数学要好些。如果设被评价项目的集合由Nl、N2、„Nn构成,项目中各元素的过去状态是N1、N2、„N5,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5表示。自身评价的优点是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但由于被评价者没经过与具有相同条件的其他学生作比较,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激励功能不明显。因此,在实践中常需把自身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4.诊断性评价

这种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如我们在第四章中提到的预测,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教育中的“诊断”是--个范围较大的概念,除了辨认缺陷和问题,还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因此,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5.形成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得比较频繁,如--个章节或--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如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价通常是在该方案的试行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修改该方案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6.总结性评价

这种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具体有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现以下表来概括教学中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类评价的异同。

7.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这两种评价通常是根据评价内容的焦点来区分的。过程评价主要是关心和检查用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如何。例如,完成某一教学目标,用录像教材好还是用程序化教材好。因此,过程评价往往是在教学过程或教学设计过程进行的。它倾向于完成还需要修改的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但是也完成过程中对时间、费用、学生接受情况等方面的总结评价。成果评价或称产品评价是关心和检查计划实施后的结果或产品使用中的情况。例如,某录像教材的教学效果或某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它倾向于完成总结性评价的功能,但也可提供形成性评价的信息。

8.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这两种评价是指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定性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一种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数量化;而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的定性分析。一般情况下定性评价不仅用于对成果或产品的评价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由于教学涉及人的因素、变量及其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由定性评价来规定。可以说,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基础、互相补充,切不可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偏废另一方。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为了做好各种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确立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应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应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第三应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这就要求以科学可靠的评价技术为工具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肃地进行评定。

2、整体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要真实反映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贯彻整体性原则,首先要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防止突出一点,不及其余;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和环节上花大力气;三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

3.指导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贯彻指导性原则,首先必须在评价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不能缺乏根据地随意评论;其次要反馈及时,指导明确,切忌耽误时机和含糊其辞,使人无所适从;第三要具有启发性,留给被评价者思考和发挥的余地,不能搞行政命令。

4.科学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贯彻科学性原则,首先要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推广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严谨的处理;第三要对评价工具进行认真的编制、预试、修订和筛选,达到一定的指标后再付诸使用。

四、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

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工作由来巳久,但真正受到国际教育界应有的重视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立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形成过教育评价运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教育评价的技术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80年代,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评价的研究和运用。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教育评价提到全国性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

那么,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 1.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评价活动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由于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认为评价活动是独立的一个设计环节,甚至于是独立于教学设计过程之外的。这种认识现已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评价活动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实施的时间上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例如,分析学习需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内部需要或外部需要进行评价的过程;又如,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中,在对学习任务进行了选择、组织和分类之后,紧接着最好对它进行一次初步评价;再如,当建立起教学目标体系后,往往应该马上进行目标价值的判断,使之能够成为以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科学基准。由此可见,教学评价实施的次数和次序是由评价对象的要求而定的,是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的。当然,在按一定程序完成各个设计环节之后,对其成果进行集中的整体的评价,更是十分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一般教学设计模式都把评价作为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顺理成章的。

2.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

评价活动可以为教学设计者提供决策信息。决策过程按性质又可分为两种:--种是初始决策过程,如依据人、物(学习资源)、费用、社会需求等信息,制订教学设计计划的过程;另一种是优化决策过程,如依据有关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对初步制订的教学设计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的过程。就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而言,每次评价活动都把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提高到更高的价值层次,使其逼近教学设计活动的价值基准。可以说,没有评价环节,教学设计过程就会缺少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教学设计成果也难以达到真正完美。

3.评价能调节教学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

教学设计是--项富有创造性和改革思想的实践活动,要使教学设计人员富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必须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调控,激发其创造的欲望和改革的动机。教学设计的评价环节是对设计有的关于工作成果的价值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措施,评价活动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被认同的信息,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奖赏,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的体验。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必将大大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原则

一、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有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者特征分析: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能注重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成果的优劣,还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创新性

既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纪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四、媒体资源的支持性

第四篇:课程教学评价

第一,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

第二,教学内容充实,正确,抓住重难点和关键 第三,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 第四,上课组织的好,具有教学机智 第五,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 第六,师生积极性高,配合默契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是否使学生产生兴趣,收获如何

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通过对课本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技能。授课方式新颖别致,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很注重互动,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效果极佳,可以使同学在领略知识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实际技能。教师教课内容广大博深,高质量,高效率。教课内容新颖,独特,有个性。教师授课表现出来的激情和精神可以深深吸引并打动学生,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继续创新,造出更多的精品课。

教师教学在书面浅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教学的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并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知识渊博,因此讲授的很有深度,并且在书本知识上也有所扩展。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增强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教师课堂上的整体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教学方面极认真负责,教师的基本知识技能过硬,因此,课上所达到的效果是很好的,指导具有针对性,使同学更容易获得提高。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尤其是赵老师互动的效果很好,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得到同学们的喜爱,教师并未忽视同学们的自己动手的锻炼、课堂互动效果极好。

教师上课认真负责,专业基础极技能高深,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老师常常告诫学生,书法要从心开始,勤于练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上课互动适当,演示精准精彩。学生上课出勤率高,教学效果极其明显。

教师能以饱满的精神为学生讲每一堂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所讲知识的一点,拓宽到一连串的多个知识点,并能从广度中求深度,用提问题的方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教学,无论在知识面的拓展上,还是在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上,都能有效地使学生接授并掌握所学和知识。

教师课堂上的整体教学效果好,教师的基本专业技能过硬,因此,课上所达到的效果是很好的,指导具有针对性,使同学更容易获得提高。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尤其是互动的效果非常好,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得到同学们的喜爱,教师并未忽视同学们的自己动手的锻炼、课堂效率极高。

教师通过对文章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系统深入,并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达到了较深的程度,广博的学识使学生学习到了更多。主题立意新颖别致,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很注重互动,师生交流频繁,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学习者在教师的引领下既能充分吸收新知识,又有大的思维发展空间,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

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

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张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总之,段老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教师。

一开始这门课的时候确实被教材的厚度吓了一跳,虽然现在已在老师的提纲挈领下掌握了重点,仍然对自己不是很有自信。我认为电子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把教材变薄了,把精华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更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大家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作出了精美的课件,它对我们学习的帮助非常大。

老师组织习题课,使同学们在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得以解决;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课上穿插实际问题,使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上课时,李老师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缓和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在调节气氛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老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的电子教案详略得当,重点与难点区分的非常清楚,使我们依靠它能及时跟上老师的思维。李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很复杂的问题他能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使我们的信号系统这门课学地相当轻松,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老师讲课突出重点,内容详细,条理清晰,细致入微。对深奥的物理现象解释的通俗易懂,并且见解独到深入,学识渊博。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对物理的学习热情。老师授课认真,细致,能充分利用时间,形象条理,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十分清晰易懂,使同学们对知识易与理解,老师讲课时的激情会感染我们,课堂气氛很好。

张老师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经常要开会、出差,但是都能尽量不落下课程,赶回来给我们上课,带我们去教育见习,通过上地理教学论这门课程,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收获,说课、讲课、分析地理教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常给我们放一些优秀的视频,之后又详细分析视频的各个细节,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有什么优缺点之类的,对我们的帮助真的很大。

第五篇: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

谈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

——基于“动物学校”的案例分析

(研11教育

11060008

何洪艳)

一、案例介绍及简要分析

1.案例简介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2.简要分析

案例中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形象得说明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以及学校教学评价的不恰当性。我们可以由案例中的那些小动物的遭遇联想到我们当今学生的处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习成绩成为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第一标准,在“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以及高考这个大指挥棒的指引下,学校不得不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文艺技能的培养,随之而来的便是学校评价体制的单一化和学生整体素质的片面发展,至今,基础教育改革已实行十年,国家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制,但从效果上看并不明显。

从孔子开始就强调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有区别的教育,以发挥学生的特长,现在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正确认识学生,挖掘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而是一味得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忽视文艺技能的学习,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现象:外人会因为学生成绩高而夸赞他却不会因为他歌唱得有多好而称赞他。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又常常会顾此失彼,虽然想全面发展,却又不乏有瘸腿科的现象出现,这些就是本案例所影射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方面。

二、案例中涉及的主要教育理论

从该案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及教学评价的问题,这与我们当前提倡的课程改革不谋而合。此案例中与课程改革相冲突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功能。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而该案例中的小动物迫于动物学校的压力学习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本领,并且这些本领对它们的生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学到最后,它们连自己本来擅长的本领也有所弱化了,同时由于学校评价机制过于死板,也使它们的成绩没有更好的被评估,在这里,小动物们没有充分的自由去积极主动得学习,而是被动的接受学校安排的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也没有条件养成学会学习的能力。

联系新课改下当前的学校,我们也无法保证学校都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的好习惯,在新课改推行之初,还有学校按照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从做中学,但实施以后发现,学校的升学率降低了,于是学校又不得不走回应试教育的老路,继续抓书本知识的学习,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于是自主学习成为一纸空文,学校不管学生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学校安排好的科目,后果可能没有“高分低能”那么严重,但确实也扼杀了很多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

2.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该案例中动物学校里的课程设置很明显没有适应学生发展要求,虽然显得有些夸张,如让老鹰游泳、泥鳅跳跃等,但这却形象得说明了这所学校里的课程设置是非常不合理的,是不贴近学生生活的,学校安排一定的课程一定是出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的,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本案例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清学员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对所以学员安排同样的课程,既没有看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又没有看到学生未来生存的需要。

这就要考虑我们当前针对所有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安排同样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或许有人会说学生太小,还不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由学校、家长为他们安排课程是完全合理的,但是一旦孩子到了自己可以独立判断的年龄,我们是否应该把选择课程的权利交还孩子呢?笔者认为这是肯定的,要达成这一目标,学校首先就应设置相应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以亲身实践为主,真正得掌握一项技能,为未来自身的身存和融入社会做准备。

3.课程评价方法及课程管理。课程改革中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技能及结果的评价形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本案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没有看到学生努力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有失公平的,联系到我们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就应当注意不要只注重结果,而应从各个方面全面地考查学生,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只要比原来有所提高就是进步,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实时激励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是被认可的,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力的提高,为了掌握一种技能,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评价时也不应只是硬性的分数评价,要更多的加入学生能力培养进程的评价。

案例的最后提到,学生迫于学校、校长的压力必须学习自己不擅长的技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所学校实行的是校长及校方的“霸权主义”,学校享有太多的课程决策权,这种课程管理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课程改革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模式,这就增加了国家和地方对学校课程设置的监督,以保证学校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三、分析及小结

从案例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动物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问题的严重性是很明显的。这也影射到我们现实学校里此类问题的严重性,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拙见以供参考。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已经存在,主要表现在:

(1)课程的设置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只能被动的适应学校设置的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很多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2)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学生的选择与需求。这是当前学校课程设置的又一重要问题,如今形势下,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不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统一为学生安排同样的课程,既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取向又降低了学习效果。

针对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措施是:征集学生的意见,有限度的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完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取消考试制度也是不可能而且不合理的,面对未来社会,知识的学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课改的宗旨并不是脱离书本只注重实践,因此在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时,必然是以知识的学习为根本的,这一点是不变的,但我们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在进行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穿插一些课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艺技能的传授,学习要劳逸结合,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不但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降低学习效率,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安排一些课外实践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学校开设诸如音乐、美术等课程既可以丰富课程类型,学生学习后又可以发挥其一技之长,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2.教学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评价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不科学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甄别与选拔,教师过多的关注了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如态度和能力的发展。

(2)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即不注重发展性评价,忽视了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这个问题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显得极为突出,教师们也很困惑,似乎找不到比考试更有效的评价方法,有些学生也很苦恼,因为很多时候自己的努力靠一张试卷是体现不出来的,而这种不被认可的感觉也时常困扰着他们,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两个策略可供参考:

(1)多元地评价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学生的进步,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进步的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期望与激励。

(2)注重发展性评价,有意识得淡化分数观念,更多的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对每一点进步都积极得评价,改变以往只重结果的方式,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以静的姿态来评价动的过程,这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

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需要社会观念变革走在前列,如果整个社会的人才观念不改变,改革的号角吹得再响,当它遇到现实状况的压力时也会显得不堪一击,相应地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也不可能顺利进行。

下载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指数学教学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功效和能力。它通过数学教学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可以......

    谈一谈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有:1、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全面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

    有关教学评价的功能,王老师有如下认识,正确的是

    1 、 有关教学评价的功能,王老师有如下认识,正确的是( )。 (2 分 ) a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学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b好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 c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相对调慢或调快......

    什么是教学评价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孙万岭12月8日教学评价的内涵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

    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范文

    摘要: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探索性地将成果导向理念引入到功能材料的课程建设体系中。......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方法与标准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方法与标准 郑春禄,耿玉香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当前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课程设计方案科学评价的......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内涵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其类型: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与标准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与标准 陈淑芬,郑春禄,耿玉香,季林吉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当前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课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