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复习教案:打造语言出美文.
作文复习教案:打造语言出美文 张上明 [原创]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增强作文语言文采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引用、修辞、幽默、句式等几方面提升作文的文采。
教学重点:怎样运用引用、修辞、幽默、句式等几方面提升作文的文采。教学难点:怎样运用引用、修辞、幽默、句式等几方面提升作文的文采。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考优秀作文除了在立意、内容、感情、结构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外,还要求在用词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要生动、富有文采。孔子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是关于文采意义的最好概括。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评分都把语言的运用作为—个重要依据。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有文采呢?(请学生各抒已见)
二、使作文语言有文采的方法:
1、巧借引用。可借用、仿用古诗词或名言、警句、歌词、流行语、歇后语等。
a 巧用古诗,唤起美感的共鸣。古代诗句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酣畅淋漓,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联想翩翩,在文章中可算是点睛之笔。2002年盐城市中考作文以“靠”为话题,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一个考生在《爱的港湾》一文中是这样开篇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轻舟傍水依靠,听黄鹂鸣唱,看柳絮飞扬,俨然一幅恬淡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商人旅客的性命,亦依托于伸入浅海的避风港。心也一样,有了依靠,才不会空虚;有了寄托,才不会孤寂。
落日的余晖将岛上的小山、渔舍笼罩上一层橙红色的光晕,好似一幅色彩浓郁的泼墨国画。海面上那层淡淡的云雾也悄悄退去,隐隐约约露出一带岛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见一轮红日悬在云层之上,光彩四射,层层云海被染得鲜亮橙红,闪着金光,如同一团沸腾的火焰。天尽头,那水天交接处,海水在不安地动着,海面上霞彩流泻,波鳞闪闪。云海旁,露出一片清冷深沉的暮色。
难怪唐代诗人元稹写下了这首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深秋,百花凋零,惟有菊花,在霜天昂首怒放。我们家乡的菊花娇艳动人、流光溢彩,一丛丛、一束束把整个乡村打扮得花枝招展、生机盎然。秋菊在寒风中坚强不屈的精神使我非常地钦佩。
b 运用警句名言,引起读者的深思。
警句名言流播古代文化遗产,传递伟人的哲学理念,沟通读者高远的心灵,在文章中能凸现出精品的亮点。一考生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中巧用了名句,使笔底生花:
这段文字中两句名句跳入读者眼帘,一下子激起读者心灵的浪花,使人想到民族的盛衰与自我的责任紧密相联。一学生在《飘落的秋叶》中是这样运用名句点明主题的:
你飘落了,打着旋儿,缓缓地、悠悠地落下。是留恋枝头,还是忧郁悲伤?不!都不是,那是你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是欣欣然的婆娑舞姿,是向母亲表示着赤子的心。“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严冬的磨难与春的更新,你坦然化作泥土,以自己的生命去滋养、护理新的生机。于是,叶儿更青翠,花儿更绚丽,果实更甜美。(《飘落的秋叶》)
2、巧用修辞手法,感受艺术的熏陶。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语、对偶等。
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美妙的境地,使读者通过联想、想像,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一学生在《十月,唱给祖国的恋歌》一文中运用了这样的排比修辞手法:
我真正感受到脚下这片古老、神奇而结实的大地跳动的心声,那是祖**亲的信仰、憧憬、希望、追求、奋进、粗犷与豪放。祖**亲是一支歌,歌唱团结,传播文明;祖**亲是一座丰碑,镌刻过去,启迪未来;祖**亲是一汪大海,浩瀚丰饶,坦荡宽广……(《十月,唱给祖国的恋歌》)
猫长着一身茸茸的长毛,很有光泽,手摸起来光溜溜的,很有弹性。它的头很大,约占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一,基本上与身体一般粗细。一对灵活的小耳朵可以前后摆动,倾听一切细微的响声。它的眼睛很大,像一对亮晶晶的玻璃球,夜里所有的东西都休想从它的眼皮底下溜过。四只白色的小爪上长着锋利的指甲,平时缩进厚厚的肉垫里,跑起来又快又轻盈,像一团绒线在地上滚过。猫某些地方很像百兽之王一老虎,也很威风凛凛。
这段文字两处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它的眼睛很大,像一对亮晶晶的玻璃球”,“跑起来又快又轻盈,像一团绒线在地上滚过”,通俗明白的比喻,使猫的灵性跃然纸上,令人喜爱。
3、不妨来点幽默。以此突现个性。
吃饭乃人生第一大事。当我在下课铃响0.1秒之后,手捧我那刚买的新碗狂奔向目的地时,地上的一颗小石子不知是怪我踩疼了它的肉体,还是故意与我过不去,偏偏要不识时务地跑到我的脚下来,害得我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时,与大地母亲接起吻来,直到嘴肿得老大,更可气的是,我那刚买的新碗不幸英年早逝。(选自陕西中考满分文《生活是一种幸福》
这段文字巧妙运用“肉体”、“接吻”、“英年早逝”等新鲜词语,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活场面。读之,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作文的亮点。
4、句式灵活。长短句兼用,整散句并存,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以增强表达效果。此外,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恰当地选用同义词。或者精心提炼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等等。
三、小结:
当然,同学们一定要明确,有文采并不是说一定要词藻华丽,朴实的语言运用恰当,同样生动,同样也有文采。
四、学生练习:
以“我的一天”为话题写一段话,可采用所介绍的方法使语言富有文采。
第二篇:小鸡出壳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鸡出壳的整个过程,了解小鸡一家和朋友们给他的鼓励,知道在一起很快乐。
2、尝试用完整清晰的语句讲讲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理解画面的图意。
活动重点:了解小鸡一家和朋友们给他的鼓励,知道在一起很快乐。
活动难点:尝试用完整清晰的语句讲讲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活动准备:ppt、笔记本电脑、背景音乐、幼儿人手一份情景图,4幅大情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宝贝们,来来来,请坐啊。今天呀,叶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快乐的一家”,咦,这一家会有谁呢?竖起耳朵听一听,你就知道了。ppt1播放画外音(母鸡、公鸡的叫声,反复几遍)
2、教师:这会是谁的家呢?(是鸡的一家)你怎么知道的?(我听到母鸡的声音、我听到公鸡的声音)一起来看看!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ppt2(教师出示母鸡一家的ppt图)哟,你们真棒。猜对了,瞧,这是多么快乐的一家。瞧瞧,这家里有谁呀?幼儿观察画面进行讲述。
3、师:是呀,就像你们说的,这个家里有鸡爸爸、鸡妈妈还有一大窝的蛋宝宝。鸡爸爸和鸡妈妈真希望能够快点孵出小鸡来。咦,怎么样让蛋宝宝快点长大?宝贝们来想想看。(幼儿自由发言:给他多吃点饭。)师回应:哟,鸡妈妈也这样想过。可是鸡宝宝被蛋壳包住了,小嘴露不出来,吃不着。还有其他办法吗?幼:可以抱抱她。师:对对对,给他一点爱,他就会努力。)
4、师:鸡妈妈听了你们的话,她也在动脑筋,她知道有个好办法。从那天起,鸡妈妈开始伏在蛋上孵蛋了。ppt3:鸡妈妈开始孵蛋宝宝了。看,鸡妈妈会和蛋宝宝说说悄悄话了;鸡妈妈每天会摸摸蛋宝宝。
5、师:很多蛋宝宝都长大了,过了二十几天后的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听。ppt4小鸡叽叽的哥哥姐姐蛋壳裂开来。ppt4:鸡蛋裂开的图片。师:发生什么事啦?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6、师:是呀,小鸡们要出来了。我们来数数,出来几只小鸡。ppt5:裂缝的蛋壳变成一只只小鸡,点一下鼠标,蛋壳里跳出一只小鸡。
7、师:几只小鸡出来了?还有小鸡没出壳吗?我们来找找。呀,这里还有一只。鸡妈妈说:小鸡叽叽,快出来呀。咦,他怎么不出来呀?宝宝们猜猜小鸡叽叽为什么不出来呀?幼儿自由讲述。那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画外音:呜呜呜,我害怕呀!我不想长大。
8、师:哟,我们来说说,小鸡长大是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长大好在什么地方呢?你们来说说,告诉小鸡叽叽长大好不好?幼儿讲述长大是一件好事情的理由,幼儿说一个理由,ppt上跳出一个爱心。5个理由
9、师:哟,长大有这么多快乐的理由,5个理由。小鸡叽叽说:恩,那我要出来了。师:那我们给小鸡加加油好哇?来。加油加油!哟,看看,小鸡叽叽出来了,真棒呀!
10、ppt6:师:瞧,刚出壳的小鸡真小呀,又是浑身湿漉漉的,一点力气也没有。你有些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它长大。(幼儿自由讲述)
11、师:恩,看看鸡妈妈、鸡爸爸和所有的哥哥姐姐们都是怎么帮帮他的。该怎么帮帮它呢?看,鸡妈妈和鸡爸爸、哥哥姐姐都行动起来了。它们为它都做了些什么呢?来,自己去拿一张看看,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鸡叽叽的?幼儿人手一份画面在桌子旁边坐下来说说。
12:师:看完了吗?好,来,坐到我身边来讲给我听听。我们一起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我看到鸡妈妈照顾她。鸡妈妈是怎么照顾的?鸡妈妈喂小鸡叽叽吃小虫子。这时候教师在孩子说的时候出示他说的大的画面。哦,鸡妈妈喂小鸡叽叽吃虫子,小鸡叽叽可以长大。
13、教师总结:(围绕四块板块内容小结)
14、ppt7:小鸡叽叽在他们的照顾下,慢慢地长大了。(ppt展示出小鸡叽叽从湿漉漉的样子逐渐变成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黄鸡)看,他变得强壮有力了。鸡爸爸和鸡妈妈都赶过来,高兴的说:哟,我们的小鸡叽叽终于长大了。太好了。看,快乐的一家出发了,来到了草地上跳起舞来。(播放小鸡出壳音乐)
8、故事讲完了,现在你知道小鸡叽叽是怎么从蛋宝宝变成小鸡了,神奇吧!让我们再来和小鸡叽叽一起回忆一下它的出生故事吧!(播放音乐背景,完整讲述故事)
三、结束延伸:
1、教师:其实我们宝贝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的故事,你们一定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让我们回教室一起和好朋友分享你的成长快乐吧!退场。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打造你的个性化语言(模版)
笔下珠玑媚人眼
——打造你的个性化语言
【训练目标】
学习几种锤炼作文语言的方法,提高作文语言的表达力度,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训练重点】
锤炼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力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训练难点】
运用几种方法进行片段写作 【媒体运用】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与前练 1.材料展示
“死”了很多次
在校园的樟树下,有两个同学在说话——
一个说:昨天晚上,爸爸送我一副军棋,我高兴死了。一个说:前天半夜里,有只老鼠爬上床,把我吓死了。一个说:今天的数学测验,我别想得到好成绩,题目难得要死。一个说:这几道题目,正巧我都复习了,运气好得要死。一个说:我有本漫画,真是好看得要死。一个说:我有盒巧克力,真是好吃得要死……
两个人谈话不到十分钟,已经“死”了很多次。有什么办法能不“死”,让你的语言表达与众不同呢? 试着修改一句:
一个说:前天半夜里,有只老鼠爬上床,把我吓死了。
备案:一个说:“前天夜里,有只超大老鼠。把我吓成了雕塑……” 2.技法准备
阅读下面几个句子,注意画线部分和括号里的批注,思考:用括号里的词替换画线词可以吗?为什么?
展板
① 清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洒向(照着)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已在树梢婉转歌唱(鸣叫)。
② 路瘦(窄)得已容不下我单薄的身影。③ 寒冬的数句(声)鸡鸣啼亮了又一个早晨。
④ 班主任老师又在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批发(讲述)人生的意义。
⑤ 放学回家,奶奶正静静地坐着,聆听一家人从门外捎回的各种新奇。她的头发、额头、眼角、手背,布满苍老与从容(皱纹)。
指津:这些句子中画线的词语都非常生动鲜活,具有鲜明的个性。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几种锤炼词语的方法,提高我们作文语言的表达力度,写出具有自己个性风格的语言来。
二、探究与训练
1.训练一:妙用“生疏”词,打造独特美
阅读下列句子,体会画线部分所表达的情味,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展板
(1)老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板书在弯弯的小路上。(2)月光泻在荷叶上。
(3)清晨,我还停泊在被窝里,就听到窗外的北风掐着喉咙尖叫着。
(4)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使大地上所有的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
(5)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指津:这几个句子中,画线的词很生动。句(1)平常用“留”,这里用“板书”,符合人物身份;句(2)对描写月光来说,“泻”具有流动感,“照”是平常的语言,仔细品味,“泻”比“照”更加奇趣生动;句(3)平常写法是用“躺”和“呼呼”,改为“停泊”和“掐着喉咙”,具体可感。句(4)将小树逐渐变绿说成是风帆逐渐鼓胀,句(5)“蹒跚”一词直接将黄昏写成醉汉,都因新奇而别具美感。
这些画线词,给人的感觉都有点“生疏”,但又生动鲜活,读起来让人眼睛一亮,不同一般的感觉由此而生了。从方法上,都是采用比喻、比拟的修辞,可见,新奇的比喻、比拟也可把寻常的事物生疏化,达到新颖别致、亲切动人的艺术效果。操作当中,选用“生疏”词时,采用具有修饰性的词语,即采用具有比喻、拟人等修辞特点的词语,增强意境的灵动性、活泼性和独特性。不过,“语言生疏化”要找准独创性和可理解性的契合点,不能为追求“生疏化”,而使文句离奇,以至于不可理喻,无法理解。
小练:根据下面的情景来写话,将一些平常的词语替换为“生疏”词。(1)阳光照到雪白的墙上,反射到我眼睛里,刺得我眼花缭乱……
(2)考场上。我手中的纸巾好像可以用来洗脸,安静的教室里充满了紧张的气氛……(3)阳光照进香樟林,满园都是清脆悦耳的鸟声。(4)招呼也不打一声,夏天便带着高温,迎面而来。备案
(1)阳光撞在雪白的墙上,急窜到我的眼里,抓挠的我眼花缭乱。
(2)考场上,我手中的纸巾俨然可以挤出水的空旷,安静的教室里,空气随手一抓,都写满了紧张。
(3)阳光走进香樟林,满园都是平平仄仄的鸟语。(4)招呼也不打一声,夏天便拥着一团火,横冲直撞而来。2.训练二:巧用叠音词,写出韵致美
阅读下列句子,体会画线部分所表达的情味,并思考这些词的共同点。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3)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4)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指津:画线部分,都是叠音词。句(1)的这些词,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句(2),诗句工整,词句重叠,充满诗情画意;句(3),叠音形容词使用,将杨二嫂尖酸刻薄、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鲜明的刻画出来;句(4),叠音词的使用,把月下荷塘的美展现得一览无余;句(5),这七组叠音词,节奏鲜明自然,词调深沉缠绵,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再仔细看,这些词都是叠音形容词和叠音动词,都能在描写中能突出人物(景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性格(特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给人音韵和谐,一唱三叹的美感,具有别样的韵致美。操作时,将动词或形容词以叠音的形式组合来表情达意。
小练:
1)模仿“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一段话,表达你心中与众不同的四季美景(任选一个季节,试着将第一种方法也用上)。
备案:
1)雪花静静地在天空中书写冷冰冰的诗句,孤零零的大树,用光秃秃的树枝,一遍遍地临摹着太阳的影子,丈量着长长短短的岁月。村头的三个雪人,稳当当的长在那儿,笑眯眯的、痴呆呆的、惨兮兮的看着自己的身子渐渐肥嘟嘟起来,五官模模糊糊起来……
3.训练三:换用抽象词,写出含蓄美
阅读下列句子,体味画线部分所表达的情味,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展板:
(1)我坐在桌旁,默看墙上时光随着一声声滴答犹豫地跳动,那种跳动和心跳频率如此接近,提醒着我,生命是怎样一点点数过去的。
(2)放学回家,奶奶正静静地坐着,聆听一家人从门外捎回的各种新奇。她的头发、额头、眼角、手背,布满苍老与从容。她只是聆听,不探听,也不追问。
(3)窗外探着一根枝条,光秃秃地摇曳了一个冬天。今天,却小心翼翼地舒展开几滴春意,看得人心底也嫩嫩的、绿绿的。
(4)他有小汽车,却常骑自行车来去。你瞧,出了大门口,他跨上车座,脚下一蹬,悠闲与忙碌便一前一后在马路上滚动起来。
指津:
画线部分,内涵丰富,情味浓郁。第(1)句“时光”指的其实是时钟,第(2)句“苍老与从容”实际指皱纹,第(3)句“春意”实指绿叶,第(4)句“悠闲与忙碌”实指自行车的前后轮。
这些词语都表示的是抽象的内容,但它们所指代的有都是具体的事物,这种方法叫做“以抽象代具体”(以虚代实)。这种替代,使语言内涵丰富,含蓄蕴藉。操作方法也不难,提炼某一具体事物的深意,替换句子中的具体事物,再梳理语言、体味感受。
小练:
根据下面一些情景,采用“以抽象代具体”的方法,展开联想,说一句话。(1)今天下雪了,大清早推开门,有早起的人已经在雪地上留下了一长串足迹……(2)老师您看我写的字,是不是跟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以前的字迹是不是很不清楚?……
(3)歇息时,爷爷捧起他的水烟壶,撮一把自制的烟叶,有滋有味地抽起来…… 备案:
(1)大清早,推开门。哇!下雪了,一夜间四下里就盖上了厚厚的白毯子。我以为我是第一个访客,一回头才发现,不知是谁早已把拜访拍在雪地里,伸向了远方。
(2)老师您看我写的字儿,是不是都是认真和规范的?再看看我以前的作业本,是不是满眼都是急躁和粗糙?就这样我妈妈还不满意,您说我屈不屈!
(3)歇息时,爷爷便捧起他的水烟壶,撮一把自制的烟叶,美美地抽一口,疲惫从爷爷的鼻孔中悄然逸出,惬意的香味便在空气中弥散开来。
三、总结与生发
这节课,我们就锤炼语言进行了一次探究,训练了三种炼词方法:妙用生疏词,巧用叠音词、换用抽象词。
这种词语的替换术,还有其他的技法,如“以实代虚、以点代面、以俗代雅、词语反常搭配”等,课后大家可以去研究尝试。
四、实践与练习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三种锤炼语言的方法,写一篇作文,尽量写出具有自己个性风格的语言来。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与书为友 昂起头真美
第四篇:爱出者爱返美文
有两则故事一直感动着我。
一则故事发生在190年前,维也纳的一个夜晚,年轻的音乐爱好者舒伯特在街头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正在叫卖一本旧书。尽管舒伯特自己也穷困潦倒,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他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点钱,买下了这本旧书。舒伯特在这本书中发现了歌德的诗作《野玫瑰》,他的身心融入了诗篇,于是,世界音乐宝库的瑰宝《野玫瑰》诞生了。如今,这部世界名曲的手稿价值连城,然而却少有人知道,这手稿源于善良和仁爱的那一瞬间。
另一则故事发生于2003年12月7日清晨的深圳,被脑瘤折磨许久的长乐少年董斌醒来,剧烈的疼痛使他意识到自己还活着。由于肿瘤生长于生命中枢,手术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就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董斌要向别人送去光明。他用僵硬的声音对母亲说:“妈妈,我活不久了,我要把角膜捐献给那些需要光明的人。不仅是角膜,身体的其他器官,只要能捐的全部捐掉。”消息传开后,他的爱心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来自北京的最好的颅脑专家赶来为他动了手术,把他从地狱门口拉回了人间。
他要为别人献出生命之爱,得到的却是自己的重生。
佛语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不信佛,不相信因果报应,但我觉得这句佛语说出了生活中的真谛。为别人献爱心,为社会造福祉,这是人性善良的表现。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最为需要的,是社会文明的根基。就个人而言,我们的许多失意和烦扰大都是由于自己的苛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如果你不一味苛求要得到什么,而去做那些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事,你的心情一定会愉悦,社会的爱心和福祉也会与你相伴。
第五篇:情如己出美文
他是公司小职员,赚得不多,却整天忙得焦头烂额。每天要在公司的两层楼间跑多少趟不知道,反正在公司呆了两年多来,至今还是一个瘦猴。
一天,他正在给公司老总呈文件,突然一声“报告”把他吓了一跳。他扭过头来一看,是个女的。只见她穿着一身黑色的职业装,梳着一头马尾辫,不算很漂亮,但也很端庄,显得格外挺拔而清秀。他的心不免动了一下,那女孩也对他笑了一下。这就是他们俩的第一次见面。
原来她是来公司应聘的,很顺利,她被录用了,和他在一个部门工作,整天也是一样:忙的要命。单位来了新的女同事,大家自然议论了一段时间,打听她有没有男朋友呀,打听她家住在哪里呀,等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单位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着,但现在的忙碌和以往的忙碌完全成了两种状态。以前恨不得白天赶紧把手头的活忙完回家吃饭睡觉。可现在,倒是非常享受忙的状态,因为总有她陪在一旁一起忙着。
他是个很腼腆的人,尤其是和自己喜欢的女生在一起,总是做得很多,说得很少。她恰恰相反,是个性格开朗的人,总喜欢说个不停。在她的带动下,他的话也慢慢多了起来。
在工作中他渐渐发现,她和他一样,也是一个工作急性子,布置下来的工作只要干不完就总想着;也喜欢在工作时嚼个口香糖。工作很忙,有时需要加班,加完班后两人一块吃便饭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他发现,她和他一样都是左撇子,她和他一样都是南方人,都爱吃米饭。这些一样的习惯让他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惬意,也许是天意吧!
慢慢地,自然而然地,两人相爱了,约会也渐渐多了起来,他发现了更多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一起唱歌他发现他和她都喜欢张信哲和伍佰,他和她都喜欢打羽毛球,都喜欢收集卡通人物,都喜欢喝茶,而且都喜欢喝云南白茶,等等等等。众多的相似性,让他们的心系得更紧了,也簇拥着他们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结婚后两人的生活依然甜蜜而美满。婚后的一天,他俩正在吃饭,他突然注意到她嘴里嚼东西时发出的声音,“嚓嚓嚓”、“嚓嚓嚓”。明明吃的是一样的东西,怎么她吃起来就那么脆、那么香呢?他开始细细端详起她吃饭的样子了,慢慢地,他也学着像她那样吃了,俩人吃饭的样子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下好了,原本相似点就挺多的,这下就更多了。
在原来,她是不睡午觉的,他是每天中午都要睡的。后来,她中午无事可干,也开始尝试着睡觉,突然发现午觉是个好东西,能让整个下午晚上精神铄爽;在原来,她是不爱看战争片的,他是非战争片莫属。后来,她发现战争片也挺好看,够男人味;在原来,他是不吃火锅和麻辣烫的。后来,陪她看她吃麻竦烫太过无聊,他也尝试着吃了两口,突然发现麻竦烫原来是人间美味,每周都要嚷嚷着让她带他去吃;在原来,他是不看家庭剧、宫廷剧的。后来,陪她看得多了,他也自己看了起来,每当她有情节记不起来时,他就会很得意地告诉她。
再后来,她早上睡醒时,会发现她竟然像他一样,晚上把双臂举过头顶睡觉;她外出时,总会像他那样,先把天然气阀门和电源开关检查一番才会出门;下雨天打伞时,她会像他那样,把伞举得高高的,避免把旁人伤着。再后来,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和她一样,把脚洗干净了再上床;每个周六早晨,他都像她那样,把打扫房间卫生当成一天中的第一件事;每次出门时,他都会像她那样,会和家人一一告别。
当然,在养成许多相似点的同时,他们也一同随着岁月的流逝放弃了很多的相似点。他俩以前都爱在工作时吃口香糖,后来觉得这样太随意了,就都戒了;他们以前都喜欢打羽毛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把打羽毛球改成了一同慢跑;他们过去都爱玩CS游戏,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得了颈椎病,也就一起把CS给戒了。就这样,他们在相似点中一同走过阳光,一同走过风雨,一同走过人生。
智慧书中总是谈到,夫妻俩生活得久了,就成了一对朋友,就成了一个人。相互影响,相互模仿,行如一人,情如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