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阅读课教学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阅读课教学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考试方向的发展变化,阅读题型和考核分数已经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而阅读课已经成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阅读课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作文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们是绞尽脑汁,甚至差点拿出“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招数,作文教学仍然处于尴尬的教学境地,师生们依然被套在写作的误区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阅读的功夫不强,阅读的数量不够,提供写作的知识空间不足,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坚实根基,阅读课教学已经成为语文课教学的亮点。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语文同仁共勉:
一、弄清语文阅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树立阅读自信心
在考卷中,阅读题是最另学生头疼的一种题型。文章长,分析点多,考题变化多端,一段完整的文字,设法要求学生选词,填空,补全句子,分析句子含义,谈谈自己的理解,取一个完美的标题等,很多学生觉得真无聊。多美的文字啊,为什么要求我们把它支离破碎,然后又让它完好无缺?是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华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颇具流行的语言。许多外国人热衷于中国语言,觉得生动有趣。而我们的学生最怕的就是阅读题了,作为老师,要努力给学生讲解阅读与分数的关系,阅读分值提高了,语文总成绩就提高了,阅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大法宝。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他的写作水平相应就会提高很多,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才能识广,空才能有,休息是为了更好的长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首先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正确认识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在阅读之路上要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境界,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在阅读中修身养性,在阅读中享受语文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因此,树立阅读自信心,端正阅读态度,让阅读成为你终身的伴侣,永远的朋友,无愧是一个高尚阅读人的最高境界。例如,在对名著《西游记》的阅读中,唐僧的慈悲为怀,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的优柔寡断性格,孙悟空的精明能干,机智敏锐,猪八戒的憨厚朴实,沙僧的随波逐流,各人的性格就会在阅读中分明显示,而为了达到共同理想和目标,团队精神也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阅读是写作成功的基石。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提升阅读效率
阅读不是漫无目的的浏览,为了与语文考试接轨,作为语文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在初中阶段,文本阅读分几种文体,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记叙文,大多数就是关于写人或者叙事或者游记一类的文章,考试题型大概如下:对文章主要内容或者某段落内容进行概括;对文章中主人公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对重点词语或句子进行赏析理解;读完文章后受到怎样的启示或联系实际生活谈感想。主要解题方法如下:对于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尽量从文中找相关的句子,没有句子就找关键词语将其串联起来;分析人物形象性格题目,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里等描写概括他的特点,注意侧面人物的烘托;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词语的本义以及引申义和比喻义,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妙处等。例如,在对朱自清《背影》的阅读考题中,父亲买橘子的动作主要有哪些?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父亲艰难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与心里很轻松是否矛盾?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文章中写了父亲的三次流泪,原因分别是什么?通过平常的教学中,老师能对课文仔细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知识要点,在答题时,学生就会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效率。
三、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他的独到之处,里面都有文章自身的魅力所在。阅读一篇名著,犹如在跟一个高尚的大师说话。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联想力等心理活动。二是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能力。两个方面在审美活动中经常是同时发挥作用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美,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如能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就能创设出良好的情景。如在教学鲁彦的《听潮》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跃宕起伏的音乐观看潮来时的壮丽与雄奇。音乐声,浪潮声,声声入耳。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在美的音乐中享受、感悟,得到美的熏陶。“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从“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让你感到大海的无限美,真有一种无限风光在大海的美感。
四、让阅读课走进阅览室,极力打造书香课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多压力,学习压力,时间压力,成绩压力,很多学生把学习都会当成苦行僧式的生活,教室是消磨时间的场所。而在阅读课中,让学生 走出教室,走进阅览室,在浩瀚的书海中去撩拨知识,在环境的熏陶和感受下,学生换一个地点,换一种心情,轻松愉快的走进阅读,可以增强阅读的兴趣。从本期起,我校的书香阅读活动,极力推崇走进阅览室,很多班级语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发挥了高度的阅读热情,在阅读中充实自己,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在书海中畅游,在阅读中找到了知识的乐趣。在图书室里上着阅读课,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和老师指定的文学名著,认真阅读,仔细摘抄,并做好阅读分析和阅读笔记。同学们在阅读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总之,阅读是一件纷繁却又有趣的事情,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和精神气质。阅读考试题分数也不断地上升,重视学生的阅读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职责所在。通过阅读训练,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所以,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趋势。
第二篇:在游戏中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在游戏中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在我国,似乎人人都认为:游戏是小孩子的事情,就是玩,跟学习没有任何联系,或者游戏不适合于教学。那么,什么是游戏呢?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中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游戏是自觉自愿进行的,没有外力的强迫;(2)游戏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固定的时间和空间,游戏不可能进行;(3)游戏伴随着紧张和愉快;(4)游戏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5)游戏的目的在于学习,而不在游戏本身。由此看来,游戏是学习的形式,学习是游戏的目的。因此,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每堂课的教学都应包含游戏的成分。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游戏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知识并掌握语言技能的好方法,同时它也是训练学生的口语技巧,纠正发音和巩固词汇语法的有效手段。课堂游戏内容应丰富,形式应多样,并且应集趣味性、知识性和灵活性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下面笔者就来介绍几个适合学生的课堂游戏。
1.listening games
(1)如图所示,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让学生把所要复习的内容,如生词、数字等任意填入表格中,然后听老师按一定顺序念出来,横行、纵行或斜行任意率先成行者为胜。
第三篇: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拓展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本学期我和刘春艳老师共同研究了“如何进行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这样的小课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拓展”?我认为,课堂教学拓展是教师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打破教材、课堂的束缚,积极引进更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文本(教材)教学服务。我们研究达到的目标就是,叶老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将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增加拓展阅读兴趣并学会拓展阅读,再从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虽然暂时还达不到山东课改中韩兴娥提出的“海量阅读”,但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的路上。接下来谈一下我的研究方法及成果。
一、课前拓展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作为教材的补充、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课前拓展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上课伊始,老师可请学生谈谈课前通过查资料(包括上网)所了解的毛泽东。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认识了毛泽东。也了解长征途中的一些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文学习埋下伏笔。
还有很多写景、纪实类的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补充阅读,例如《圆明园的毁灭》、《长城》等课文。如果仅仅是课堂中干巴巴的读,是很难把历史的厚重和景色的美丽及毁灭的惨景都让学生体会出来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体会那份历史的沉重和责任,才会激起民族的复兴感勿忘国耻。
二、课中拓展性阅读。
1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解惑。如学习《泊船瓜洲》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情怀,我设计了补充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又适时给学生加了《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地震中的撑起》的阅读。这样的补充不仅不会拖慢教学进度,反而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对课文的阅读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三、课后拓展性阅读。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什么是教学拓展?教学拓展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练习,进行课外读写。恰倒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语文课堂更开放!比如说在教学第一单元“我爱阅读”的主题时,课后我安排了一个关于读书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者是故事,也可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了解图书的种类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读书汇报。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结果令我很是欣慰,有诗歌朗诵的、有谈读书感受、读后感的、有表演课本剧的也有讲名人读书故事的。形式多样,出乎我的意料。
当我们遇到了应用文,说明文时不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课后的拓展延伸也要稳步进行吗?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鲸》《松鼠》等这类的说明性文章,在课堂上的学习多少有些不够尽兴,所以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路途继续下去,去寻找科学的路径。适时推介课外读物法布尔的《昆虫记》布封的《自然史》。一篇课文教好后,学生应当感到意犹未尽,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四、从文本空白、悬念处拓展延伸
些文章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这给学生顺着课文思索带来了机会,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后,要求学生根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想象,续写一个片段:小木偶在赋予了人世间所有的表情后又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
五、方式多元的拓展延伸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各种新颖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出现,如音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更多借助于现代音像技术,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等,比较直观,它通过画面、声音来展示内容,能强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和《最后一分钟》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1949年的阅兵仪式及1997年的香港回归时的交接仪式。再如网络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主要借助于网络技术,通过上网浏览或在线阅读来达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阅速度是其它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也是现在学生较感兴趣、极易接受的阅读方式。因此拓展阅读开展过程中同样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资料的拓展、图片资料的拓展,通过“屏幕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
同时,拓展阅读一定要注意要适度,要适合文本,适合学生,适合的时机,适当的数量,合适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纷繁复杂的语文的学科资料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料给学生。
以上是我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申请结题。
第四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先进手段,已广泛地运用于初中课堂。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手段给语文课堂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填鸭式”、“粉笔+黑板”的课堂模式已成昨日黄花,教师“课前忙、课堂闲”的多媒体教学成了当前教育的一股旋风。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拓展教学活动空间,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丰富了语文课堂模式,更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事半功倍。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脱离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借题发挥、大放“野马”。有的观摩课、评优课,追求形式、包装太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像是“阅兵式”或“时装表演”。如此多媒体的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性,喧宾夺主,偏离了教学目标。形式取决于内容,手段服务于目的,教师切不可让教学手段淹没了教学目的。保证语文教学效果,是选择教学手段的前提,任何一种教学手段若是脱离了这一准则,无论形式多么新颖、气氛多么热闹、学生多么喜欢,都是不成功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如何实现语文课的有效教学呢?本人在近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赘述如下,愿与同行共勉。
1.以文为本,突出语文根本
以语文为本,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的使用应于可用和必用之处。我认为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积累文学常识,提供写作背景
教学新课文时,提供必要的作家介绍以及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积累文学常识,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在于,不仅能够在课前就把这些简单却繁杂的教学内容收集整理起来,而且还可以以图文声三模式同时展示,既大大增加了信息的密度,又给人以形象直观的印象,能有效地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2)配乐朗读,提高朗诵能力
教《黄河颂》时,运用奔腾雄壮的黄河景象做背景,并配上雄浑的曲调做成一张配乐朗诵的图片,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感情,领会文章主题;教《雷电颂》时,运用风云变幻、电闪雷鸣的暴风雨景象,并配上沉郁的音乐做成一张配乐朗诵的动态图片,更能掀起学生心中澎湃的激情。
(3)巧设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教《奇妙的克隆》一文,克隆概念学生不易掌握,绘制形象直观的动态图分析鲫鱼克隆和绵羊“多利”出世的过程,能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又如,《斑羚飞渡》一文,作者就第一对斑羚成功飞渡的过程作了极为生动细腻的描写,突出其惊险和绝妙,但是对于想像能力稍差的学生而言,可能难以在头脑中立即建构起鲜活的三维飞渡图,若能将这个飞渡的过程绘制成动态图形加以展示,那便一目了
然了。
(4)积累文本,拓宽学生视野,夯实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容量大,能让学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为此,用多媒体搜索与课文相似的内容以扩大学生阅读量,能“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学之根本(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导,教师滔滔不绝的连珠发问后继之以精彩的演说,使得学生缺少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思想上留下的内容较少,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知识容器,因此,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和热情,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要时不时地走到讲台的下面,倾听学生的声音,调整教学的步骤。
教师要牢记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促进教学优化的手段,必要时教师可以脱离原来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思路闪光点,用板书的形式继续教学。例如:当学生回答与教师课前设计的答案有出入时,教师应把学生较好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比较,分析其优劣,这样既利用了课件,又不会被课件束缚手脚。
(2)以教学效果为根本,突出多媒体运用之根本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于一体,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弥补过去课文只有文字的枯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所以,多媒体和语文教学的整合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不能将投影图片弄得花里胡哨、图文脱节,课堂上音乐飘扬不断,干扰学生试听,分散学生注意力,导致喧宾夺主。而应该在制作多媒体图片时注意教学实效,图片选用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图文的有机结合、图片数量、放影数量的合理控制。总之,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课堂结构的设置、方法的选用都应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以落实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教学落脚点。
3.学会合理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有着诸多优势,那么是不是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就能全盘代替传统教学呢?回答是否定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应该做到合理而科学:
(1)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并不是灵丹妙药,一用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用还是不用取决于教学的内容。洪劬颉老师有句话说得非常的中肯:多媒体之于语文课,就像化妆品之于女人。一般来说,离开多媒体环境不便展开教学的、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思考的、可以在某一情境中调动学生注意力或兴趣的,„„主张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对于用多媒体手段或其它手段进行教学无太大差异的,甚至起消极作用的,则少用或不用多媒体。
(2)要重视情感的教育
语文教育从某种角度而言,实际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课堂上,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教师的举手投足、眼神、表情或许都对学生有所启迪。教学中应当避免教师一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形成的“人坐屏幕前,手随鼠标移”、关注课件演示的现象,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3)应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监控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中,既不能出现“大胆放手”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教学的监控;也不能出现在多媒体情境里自由讨论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否则,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优势非但会发挥不出来,甚至连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同时,将网上的信息供给学生时,应加以筛选和过滤,防止一些信息垃圾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4)课件定位准确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课件。课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课件质量的好坏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设计的难度来评定,而应重在准确简洁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教师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应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需要就用”、“用了有效”、“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用得“准、巧、活”,而不能上课就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让多
媒体运用脱离教学目的,成为华而不实的奢侈摆设。
运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制作视听效果最佳的精美课件。其次,教师在展示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又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课中的优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第五篇:语文课堂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堂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 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正是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教育必须随之进行创新和变革.而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是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一出现,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为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新教育倡导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让学生在愉悦、自主、合作的环境中学习。而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与教学领域的当今情况下,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氛围,就有如虎添翼。
因此我们认为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方法,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但是,信息化教学仅仅是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化的含义
要想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首先就应该搞清楚什么是信息化,然后才能搞清楚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而多媒体就是让教学信息化的最好传达者。它能够促使教学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具有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特点。
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信息化教学
杨东平在《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命运》一文中如是说:“我们只有以开放、自由的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才能够站在21世纪现代教育的高度上,促进传统语文教学的更新转化……形成现代中国新的教育文化”。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自觉而积极地吸纳现代文明中切实可行的成果,比如多媒体技术等,加以改造、整合,让现代文明成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这主要是因为:
1.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来充实自己、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教学首当其冲,尤其应该走在各学科的前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2.“大语文”教学客观上要求语文教学信息化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完全可以在搜寻更适合教学的好例子克服仅仅依靠纸质教材中的资料,而是可以直接选取更适用的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阅读或写作等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知识信息要加工,经过系统整理、结构性整合过程,有助于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有助于知识内化与能力的形成。
3.教学资源的差异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尽快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较我们语文教学的发展速度就严重滞后了。在我国的教育资源是严重分配不均的;大城市的教育资源过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基本是同步,所以他们的信息化教学也跟上了节奏;而小城镇的信息化程度就远远落后,他们的信息化教学也是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如果是农村,相对发展的地区那是还可以,如果是落后的农村,那他们的信息化就根本无从谈起了,而他们的信息教学基本是空白。而语文教学的发展水平也是极不均匀的,存在着很大差异:大城市和小城镇,小城镇和农村,教学比武和平时教学等。
4.教学方式的更新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信息化 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的教育方式之间存在异同;设想一下,语文教师津津乐道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和文章分析等等,学生都可以在互联网上非常方便地找到,而且更详尽、更细致、更丰富、更多样;在网络里,学生可以读到想读的任何一本书,可以发表自己写的任何东西,并且可以跟任何人进行任意的交流。那么,现行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业已失去了大多数学生的好感之后还能撑持多久呢?有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五个领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现在,除了“识字写字”之外的其他四个领域,学生都可以在互联网中自由驰骋,其时,我们的课堂迫切要求信息化,否则已滞学生之后。3.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需要信息化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学校教学的面貌,为改变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教学实践来看,主要表现为:(1)学习内容的鲜活化。这就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2)教学过程灵活化。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被充满个性的教学方法所代替,真正体现教师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需求的尊重。
信息化教学,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人学习。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语文课堂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克东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即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把它作为教学的媒体,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的能适应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建设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课件制作、设计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前提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前提在于课件。教师要具备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精湛完备的媒体设计与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天地。
2.掌握信息化课堂驾驭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多媒体仅仅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要科学掌握多媒体运用的频率,要以人为本,以设置利于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为本。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课件的具体教学应用,形式多样。而教法的优劣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否把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
四、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误区和未来
信息化使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活泼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
归纳以来,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唯技术论”观点。认为应用媒体技术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媒体高档次,以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就是教学的现代化。(2)简单地认为现代物质技术的引入过程就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语文教学模式。(3)笼统、抽象地认为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与媒体技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现代教育媒体对于语言积累、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对联想和想象的培养无能为力。(4)教学的方式和工具多,对于不同的信息基础的学生教学起来难度很大,也不易于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5)由于很多学生对信息化的工具兴趣过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其实很容易分神,从而转到其他方面去。总之,多媒体教学课有利也有弊, 利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之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显示过程,启发思维之时——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发展能力;在强化重点,化解难点之时——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在开阔视野,拓展知识之时——引导学生鉴赏美。
我们应首先认清信息化教学的实质、精髓,努力克服它的缺点与不足,真正科学地把多媒体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加快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今年九月,深圳一家本土企业就研发了升级换代的互联网产品。家长通过这个系统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的课程表、老师留言、考试情况、作业情况以及学校的各项活动通知,及时了解学生信息。
这样就可以将学生所需的课本全部存贮在内,成为一个轻便的电子书包,切实为学生减负,而平板电脑多媒体的呈现形式,也让课程不再像传统教育那么枯燥。
教学信息化的推进也让创新课堂走进了教室。在创新课堂里,老师通过电子白板这个公共信息操控终端,连接学生操控的平板电脑,组成一个个互动课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老师抛出一个话题或问题时,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参与讨论、问答,高质高效的学生参与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未来教学信息化还应在智能操作方面加强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堂也会越来越信息化,人性化,温馨化,效率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师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而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要借助的工具主要包括幻灯和投影、广播和录音、电影和电视等。这些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过去,教师板书要花许多时间,现在一张投影片就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密度就会大大增加,以往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的事物,放一段录像或投影出几张图片,便一目了然。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为显著。以前学生上语文课,只是听教师讲;而使用多媒体后,学生所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在视、听、触等各方面都受到刺激,这种新颖、多样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开始渐渐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对传统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冲击最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有它本身的弊端:造价不菲,无论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还是教学课件的开发,都需要花费为数不少的一笔钱,而针对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多媒体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其次,多媒体设备终究还是现代化设施,而现代化设施几乎是无电不能运转的,因此,一旦停电,再高级的设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媒体设备也无法逃避这个“命运”,但这些客观因素无法抹煞多媒体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它最终使中学语文教学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实验和推广阶段,但我们可喜地发现,凡参与实验的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反映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还有广阔的潜力可挖,而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必将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等几方面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1、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三峡》一课,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课外到相关网站去浏览有关三峡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学时播放了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迎春图、的录像,让学生面对着绚丽多彩、声色并茂的画面进行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最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