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学科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学科教学论》复习提纲
1、当代教育学理论中教学是什么?P6 一般观点:当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本人观点:教学是师生共同引起、维持、促进师生共同学习的行为方式。
教学时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它包括两大类:A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B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2、什么是语文学科?
一般观点: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母语教育活动。
本人观点: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引起、维持、促进师生共同开展的承载着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的母语教育活动。
3、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学实际问题和客观需要,制定语文教学规划。
4、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5、什么是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的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
6、分别指出“四书”、“五经”、“
三、百、千”的内涵。P21-22 “四书”它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宋代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四书”之名始立,此后长期作为封建政府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
三、百、千”分别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7、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区域包括哪些方面?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9、语文教材具有哪四个功能?
德智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由哪四个要素构成?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11、如何科学和艺术地使用语文教材? 1纵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A根据教学单元制定学期教学计划B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C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专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A目标导向式B比较式C化繁为简D突出特点,加○深理解E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A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B自组单元,显示新意C○适当抽换教材)
12、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有哪些?
A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B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3、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优化组合原则
14、解形识字法包括哪三个方面? 解行为本、偏旁带字、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包括哪10种?
翻译法、古文字介入法、画图法、体态语教学法、偏旁部首带字发、语音摹拟法、部件分合法、笔顺展示法、韵语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
16、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勤于读书的习惯、健康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7、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那几个方面?
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意境
18、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是怎样的?
引导过程(预习、解题、介绍相关资料‘介绍作者、说明写作缘起、介绍时代背景、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播放有关音相材料’、课前谈话‘开门见山、承前启后、问以致思、趣闻轶事)
研读过程(感知阶段、分析阶段‘结构分析、内容要素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语言分析、1注意:审题引申、段意综合、弦重点{特点、要点、疑点、难点}分析’、综合阶段‘○2总结写作特点’外之音○)
运用过程
19、阅读教学的重点有哪些?
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0、评点法可以用哪四句话概括?
一般的地方读过,重点的地方讲解,层次段落之间评论,全文讲完后总结。
21、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22、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一段用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发想象,让习作着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验和体验,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23、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育人训练(注意:言之无物、虚假连篇、思想庸俗)、积累训练(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思维训练(善于想象与联想,深入地思考生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语言训练(准确生动、简明得体)、1审题能力训练A准确理解文题含义‘本义,引申义’B弄清写作的要求;技能训练(○2立意能力训练‘正确、深刻、新颖’○3选材能力训练‘真实、典型、新颖’○4谋篇布局能○5运用表达方式能力的训练○6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力训练○、文体训练(A记叙文写作训练要点‘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B说明文写
1作训练要点‘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C、议论文写作训练要点‘○2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阐释说明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辩证分析指导学生立意,○3表达准确严密D应用文写作训练要点: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应用文语言要简法○明、得体注重规范性)
写作速度训练(基础训练、思维训练‘优化思维环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技巧训练‘审题速度训练,构思速度训练,行文速度训练’)
24、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哪些?P272-276 口语交际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语音辨识力、话语记忆力、话语理解力、话语评判力、口语表达能力(内部组码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口语应对能力
25、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语音辨识力,话语记忆力,话语理解力,话语评判力,口语表达能力(内部组码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
26、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素质有哪些要求?
1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2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除了必要的指导外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加强计划性○(综合语文课程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5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
27、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28、语文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右脑开发
29、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P65 A内在价值、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外在价值、工具价值是把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选择:
首先,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其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应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30、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P141 A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B教学目标和任务 C教学内容 D教师素质 E学生特点
F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3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有哪些? P69 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作用
3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突出了哪些新教育思想?P71 A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B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C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33、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P155 测定学习成绩、鉴定教学效果、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息、预测发展方向。
34、语文教学的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些什么?P212 是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
35、教育史上曾经有过哪些课程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以追求人的和谐 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 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36、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那五个方面?P79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37、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包括那三个?P6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能力
38、语文教材的专指概念是什么?P99
指在泛指和特指中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39、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原则有哪些?P143
多样性
综合性
灵活性
创造性
优化组合原则
40、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求做到哪些方面?P150
硬笔书法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育工艺
版面设计能力、文明的书写习惯
41、语文考试试卷的评析方法有哪三种?P162
试卷评析的基本方法是“借题发挥”
A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B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C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42、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文体应重点确定哪些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素?
43、写作教学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P248 A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B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C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D交流评改,互相沟通
44、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训练方法有哪些?
(一)质疑的习惯
(二)识字的能力
(三)朗读的训练
(四)阅读积累的习惯(五)注意培养孩子们自查自改的习惯
45、根据材料编写教案。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
1.掌握语文与语文课程的概念 2.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3.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4.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和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第二章 语文课程标准
1.了解课文课程标准的体系特点
2.理解并能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2.掌握语文教育智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基本特征
3.了解语文教育智慧的基本特征与形成第七章 语文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特点与分类 2.根据语文教学目标的有关原理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蜜蜂引路》二年级《翠鸟》三年级 《秋天的雨》三年级《白鹅》 四年级 理念
3.案例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
第三章 语文教育文化
1.了解文化与民族文化、语文教育文化之间的关系
2.语文教育的文化思考
3.了解语言的文化气质的特点和制约语言的文化气质形成的因素
第四章 语文课程资源
1.掌握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 2.了解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3.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策略 4.了解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时机
第五章 语文教材建设
1.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体系、类型 3.了解小学语文课改新教材的特点 第六章 语文教育智慧
1.了解语文教育智慧的概念及其价值
《蟋蟀的住宅》四年级《猫》四年级 《西沙群岛》五年级《钓鱼的启示》五年级
(以上课文均为人教版)
第八章 语文学习指导
1.了解语文学习的状态与路径 2.掌握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九、十章 语文教学内容 1.掌握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
2.了解各学段五大板块的语文教学内容 3.掌握阅读教学不同年段的教学内容,并做具体分析:案例中老师是如何进行教学指导(阅读方法、句子教学、朗读教学)的。第十一章 语文课外阅读 1.了解课外阅读的价值 2.了解课外阅读的类型
3.了解课外阅读的指导的方法 第十二章 语文教学评价
1.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2.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
3.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3.什么是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其他:写出三句与语文教育教学相关的名言,并对其展开论述。
第三篇:语文学科教学论
第一章
1.语文:通常意义的语文是指汉语文,作为一门普通教育的学科名称,指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去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的听说读写的需要。
2.工具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种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内含是指教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言语文字,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3.人文性:一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三是指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情操,培养健全人格。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第二章
1.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2.语文课程目标:是课程目标下的分科目标,师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
3.语文素养:是指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4.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知识和能力这一角度,关注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过程和方法,关注的是学习主体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感和文化的积累,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发展,以奠定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高尚的人格情操与审美情趣的发展,并在这样的一种人文熏陶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三章
1.谈谈你对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目标追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构成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二: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既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又要尊重理解多元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三: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四:特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的主题构建作用,力求实现建设有序,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想。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课程主动的建设者。五:着眼创新精神,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六:强调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发挥多种评价功能,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教师的语文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章
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学科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及价值观等教学内容要素的总和,这些内容要素以语言作品为载体的语言实践中得以整合。
语文知识:是指关于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法则之类的陈述性知识,即一种是什么 和为什么的知识。语文技能:是指运用有关听说读写的概念,规则,原理执行某项任务的复杂的语言操作系统。第五章 谈谈你对叶圣陶语文教本只是一些例子这一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第九章 阅读:是指通过书面语言获取思想或体验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凭借的对话。
阅读能力:1.分为认读能力:指的是对文本字,词,句对的感知能力,是正确,流利的通读文本的能力。2.解读能力:即在认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能力,包括理解词句的能力,理解段落的能力和理解篇章的能力。3.鉴赏能力:即鉴定和欣赏文本的能力。
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并借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的教学。
阅读教学目标:1.获取知识。2.培养能力。3.陶冶情操。4.发展思维。5.形成习惯。6.积累语言。
如何理解多元解读:在新课改理念引领下,多元解读作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阅读教学中。那么,如何理解多元解读呢?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多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决定的,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资质悟性不同,他们对文本的领悟也就不同。因此,在文学性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而应该尊重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还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理解,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同时,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应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应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允许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见仁见智,承认答案的丰富多彩,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应努力创设一个主体化、多边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间,设计开放而富有弹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展现个性的宽松氛围,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写一份教案: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3.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1.望父买橘 2.情境教学
一、导入朱自清。那我们学习曾经学习过他的一篇什么课文啊?
对,《春》。好,在学习《春》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默读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三、生字新词
交卸 奔丧 踌躇 迂腐 蹒跚 颓唐 琐屑 晶莹 差使 狼藉 簌簌 拭
对照幻灯片,看看自己注的对不对。关于生字新词的解释,同学们可以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四、整体感知
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之间,父亲是再三踌躇。那最终,父亲有没有亲自送朱自清去上学呢?送了。对,父亲本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送去,矛盾心理的刻画,恰恰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体贴、那份关爱。
正是因为是父亲亲自送儿子去上学,才有了我们课文《背影》这个故事。课文写背影,一共有几次呢?四次。好,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⑴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
⑵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哪里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⑶第三次呢,对,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⑷最后一次呢,最后一次是在哪里?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五、重点分析
好,课文四写背影,我们都已经把他们找出来了,我们看一下,是哪一次,最让你感动? 好,那我们就精彩回放一下,看作者是怎么样来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去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布
同学们找找看,作者朱自清当时是什么衣服啊?把好的留给儿子,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同时,父亲自己的穿戴也说明,怎么样?──家境不好,心情忧伤(沉重的背影!)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蹒跚的背影!)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提示下,想象父亲买橘子的情景。同学们,既然买橘子这么艰难,那父亲为什么还要坚持去买这橘子呢?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不管怎么说,父亲买橘子,是不是都是为了儿子,都是因为疼爱自己的儿子啊?对,那父亲爱儿子,朱自清作为儿子,他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
大家思考一下,注意要到文章中去找证据,说他不理解父亲,有什么证据?说他理解父亲、爱父亲,你又有什么证据(思考3分钟)。
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 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B. 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理解父亲、爱父亲。
好,那到现在为止,我们把课文都分析了,那文章的中心应该是非常明确了,是什么?──文章通过描写,表达了。(父亲送我去上学的事情、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深情)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篇课文说的是父子深情,那我们就联系自己想一想,从小到大,你们是不是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是不是有办法让父母少操一份心,多露一丝微笑呢?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300字的作文,写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下节课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分享一下,好,下课。
第十章
写作:也称作文,只经过自己的构思,自己组织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书面形式。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写作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十一章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特定的交际目的,借助标准的有声语言和相应的态势语言进行听,说互动,双方或多向交流的一种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分析:1.规范学生的口语。普通话,适当的语速,针对不同对象变换口语,按语法逻辑表发自己想法。2.历练口语交际能力。专注敏锐的倾听能力,清楚流利的表达能力,积极互动的表达能力。3.培养口语交际素养。耐心倾听他人表述,善于进行自己表达,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内在精神世界完善。第十三章
谈谈你对语文新课程评价理念的理解:
1.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在于甄别和选拔功能,新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生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课程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2.评价的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评价。
3.评价的重心:不仅关注教学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及其特点,使学生的成长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4.评价的主体:重视多方评价结合。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第十五章
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和学习内容。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护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每一名学生都乐学、会学。如果学生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有学者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其次,现代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融活动,是以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并视这种差异性为学习资源作为前提的。在个体 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 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如果只是接受,缺乏探究,那么,语文学习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探究过程是获取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探究乐趣,比探究获取的结果更为重要。
由此看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探究学习离不开自主,因为没有个人的自主就谈不上个人的探究;探究学习离不开合作,因为没有人际之间的合作就不会有集思广益的集体智慧来进行探究。只有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改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是学习领域的“移风易俗”。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是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合作学习是让学生的学习既个动又互动,探究学习则是让学生的学习由促动到能动
第十六章
试述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课程本身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综合提出课程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和进行教学时,也应从上述三个维度,综合提出并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不能有所偏废。
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实施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还要搞好综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自主权,更能发挥个人和群体的聪明才智,运用多种语文实践的形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第十七章
谈谈你对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看法?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其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不光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以教学行动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研究,这种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的融为一体的做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称管理政策,教师必须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话,校本话课程的能力。4.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
1.掌握语文与语文课程的概念 2.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3.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4.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和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第二章 语文课程标准
1.了解课文课程标准的体系特点
2.理解并能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 3.案例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
第三章 语文教育文化
1.了解文化与民族文化、语文教育文化之间的关系
2.语文教育的文化思考
3.了解语言的文化气质的特点和制约语言的文化气质形成的因素
第四章 语文课程资源
1.掌握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 2.了解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3.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策略 4.了解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时机
第五章 语文教材建设
1.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体系、类型 3.了解小学语文课改新教材的特点
第六章 语文教育智慧
1.了解语文教育智慧的概念及其价值
2.掌握语文教育智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基本特征 3.了解语文教育智慧的基本特征与形成
第七章 语文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特点与分类
2.根据语文教学目标的有关原理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蜜蜂引路》二年级
《翠鸟》三年级
《秋天的雨》三年级
《白鹅》 四年级
《蟋蟀的住宅》四年级
《猫》四年级
《西沙群岛》五年级
《钓鱼的启示》五年级
(以上课文均为人教版)
第八章 语文学习指导
1.了解语文学习的状态与路径 2.掌握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九、十章 语文教学内容
1.掌握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
2.了解各学段五大板块的语文教学内容
3.掌握阅读教学不同年段的教学内容,并做具体分析:案例中老师是如何进行教学指导(阅读方法、句子教学、朗读教学)的。
第十一章 语文课外阅读
1.了解课外阅读的价值 2.了解课外阅读的类型
3.了解课外阅读的指导的方法
第十二章 语文教学评价
1.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2.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 3.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3.什么是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其他:写出三句与语文教育教学相关的名言,并对其展开论述。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2.投影仪或幻灯机。3.列宁的有关资料。
第 一 课 时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g”;“附近”应该读“fù jìn”,而不是“fǔ jìn”)
c.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1.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2.做游戏巩固识字。(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老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指的是哪个字。这名同学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学们:“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就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如果学生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
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附”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2.练习写字。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 二 课 时
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a.讨论: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之间交流,随机理解“附近”“当地”。
b.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点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c.集体朗读第1、2自然段。2.学习第3自然段。
a.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画画,可以表演,可以朗读,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指名请同学汇报,借助学生的画或老师自己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花丛”“蜜蜂”“园子与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c.谈感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要读出养蜂人热情又惊讶的语气,列宁幽默风趣的语气)4.集体朗读全文。创编表演
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翠鸟》教学设计
──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
马正军
教学过程
一、遵路“趣读”
1.情境激趣。
课件出示:波光粼粼的江水,成群的小鱼在水中相互追逐,水边有一大片芦苇,在一根苍劲有力的苇杆上停着一只美丽的翠鸟。
2.初读课文,激疑引思:你们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你觉得翠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依次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知识?
(1)边读边完成填空:
翠鸟喜欢停在_________。它的外形_________,颜色_________,身体_________,眼睛_________,嘴巴_________,鸣声_________,动作_________,有_________的本领。它的家在_________。
(2)交流朗读后理清课文思路:
4.根据“外形美丽、行动敏捷、住处隐蔽”三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喜欢的段落。
二、激情“赏读”
1.翠鸟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动作迅速,这些很自然地激起了我们对翠鸟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用一个字写出来。
2.师生交流对翠鸟的深厚感情“:爱”。
3.补充材料,欣赏激情。
(播放根据课文内容拍摄的短片──《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
[画面配音]
翠鸟,头大体小,嘴强而直,尾羽很短,却都是些飞翔能手,速度可达每小时90公里。它名为“钓鱼郎”,却生来不会游水,跳水是它捕鱼的绝技。
翠鸟捕鱼的秘密武器是突然袭击。它们如蜂鸟一样,在离水面3~4米的高处翱翔,以芦苇或树枝为隐蔽物,看准时机猝然出击。翠鸟不但不能在水中追逐鱼类,而且一经入水,它就成了一个十足的瞎子。因此它必须准确地计算出理想的进击角度、水的折射率和鱼正在游动的提前量,以此确定一个恰当的跳水时间。
翠鸟扎进水中的动作是如此迅猛,以致在水中不得不用翼翅“制动”。在它扎入水中的瞬间,由羽毛引起的一定数量的压缩空气,使它像泡泡一样重新浮上水面。翠鸟紧衔着小鱼飞回到栖息处,抖落下羽毛上沾着的水珠,先把鱼头吞下,再享用这顿美餐。请注意,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秒半钟之内。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是大自然一个绝妙的艺术品。
4.趁着兴趣,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自由朗读课文。
三、悟法“验读”
1.图文对照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彩色翠鸟图)看图读文,要求心中有图,图中有文。
(2)(给每人发放一幅翠鸟的轮廓图)给翠鸟图配色,比一比谁配的颜色最“鲜艳”。
(3)说一说自己配色的根据。
(4)语言训练中感悟写法:
A.“言之有序”式的观察与说话训练。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翠鸟的美丽可爱。
第二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感悟写法的要点:课文是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先写爪子,再写羽毛,最后写眼睛和嘴。写羽毛又是依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先写头部,再写背部,后写腹 部。)
B.“言之有物”式的观察与说话训练。
第一步:说一说翠鸟外形各部分的特点。
第二步: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小巧玲珑的形象写得活脱传神,十分可爱的?
要点:
爪子──“小”而“红”
羽毛──非常鲜艳(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辨析“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
眼睛──透亮灵活
嘴──“尖”而“长”
2.实验操作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特点。
(1)自读“翠鸟捉小鱼”的段落。
(2)谈感受:从作者对翠鸟捉小鱼的有关描写中可以感受到翠鸟捕鱼的特点是──快(敏捷)。
(3)小组合作操作演示翠鸟捕鱼的经过:以桌面为水面,橡皮为小鱼(置于课桌中间),两人分别持一支铅笔为苇秆置于课桌两头,用手
表示翠鸟,演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特别提示:手离桌面不能太高或太低,且动作要快,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贴着水面疾飞”的景象。
(4)语言和思维同步训练。
激疑: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为什么?
A.找出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词语:疾飞、贴着、轻轻地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
B.朗读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体会用词的传神与描写的生动:
C.引导学生运用“由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方法理解词句与“表现翠鸟敏捷”的联系,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重点指导理解难句“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例1:前提:翠鸟小巧玲珑(身体很轻)。
结论:蹬一下苇秆不会引起多大的摇晃。
例2:前提:翠鸟的身体很轻。
结论:叼起小鱼不会引起水面很大的水波。
例3:前提:翠鸟叼起小鱼往远处飞走了,只有水波还在荡漾。
结论:翠鸟从叼起鱼到飞走用的时间很短,连水波纹都没有消失。
(5)再次欣赏《翠鸟的“高台跳水表演”》片断。
(6)赛读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语段。
3.明理中体验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小组合作进行对话练习──与老渔翁对话,之后畅谈感想或收获。
感悟要点:
(1)从人与鸟做朋友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建立共同的心愿“,希望”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懂得要保护鸟类、保持生态平衡。
四、拓展阅读
通过网络、书籍或求教于其他学科的老师,了解更多有关翠鸟的知识,收集相关的资料相互交流阅读。
点评
《翠鸟》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层次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爱鸟的情感。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凭借它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1.遵路入境。有效的阅读需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感知文章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遵循这种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寻路阅读,了解课文的“板块”,因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2.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阅读起始,一幅美丽诱人的图景让学生顿生好奇心,一段展现翠鸟高台跳水绝技的短片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从而增添了阅读的兴趣,情感自然会集中到一个“爱”字上面,达到随心阅读、情不自禁的境界。
3.行胜于言。叶圣陶说“: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中,我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操作形式,如让学生给翠鸟模型图配色,演示翠鸟“贴着水面疾飞”的敏捷动作,与老渔翁对话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亲身体验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课文内容逐步理解和感悟加深的过程。
4.言语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步。围绕课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抓住重点句段认真品味分析,注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在遣词造句绝妙传神的体会中把作者为文之道、行文之法通过思维实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读写训练的“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 浏阳市水佳学校 陈 芬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2、重视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3、自主合作探究,多种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出示的诗、词语、句子、动物过冬图片、秋天景物的图片)。
2、《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结合重点词句,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我填完整,填好了就送给大家,好吗?
出示: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的。” 高粱说:“秋天是()的。” 棉花说:“秋天是()的。” 松树说:“秋天是()的。” 土地说:“秋天是()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9(板书课题)
【在填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景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1、秋天的雨可神奇了。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配乐朗诵)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2)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3)集体反馈。
A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菠萝甜甜的、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裳)、区分“衔”和“街”、学生齐读。
B出示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C出示句子:“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
(4)再读b,c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
(5)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师适时板书: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4、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读。(配乐)【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多样,而且读有层次。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2、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1)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2)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的银杏树
()的枫树
()的田野()的果树
()的菊花
……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3)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秋雨“五彩缤纷”了吗?(4)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5)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
(6)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7)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青蛙……)引读课文。
(8)小结: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你看——(媒体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图)同学们快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9)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
(10)
激情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1)
媒体播放“秋天美景”,感受秋天的美。(12)
配乐朗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三、小结: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一首吗?
2、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想做的又是会么?
3、自选作业。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2)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延伸写话,进一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并引导课外进一步积累运用,读写画结合,加强习作训练,同时也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白鹅》教学设计
《白鹅》教学设计一
广西南宁市园湖小学 李肖莉 设计 广西南宁市教科所 谢玉屏 评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评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李肖莉老师执教的《白鹅》一课获得一等奖。)(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5.1~2)
《白鹅》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白正全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课件:
a)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b)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鹅是高傲的动物”
d)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3.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课文 13 钓鱼的启示(2篇)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北京市史家小学分校
李静华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白正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板书设计:
《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3.学生介绍猫。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虑()稿()要()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又老实又贪玩)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
(7)师相机板书2.自读第2自然段。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2、3题。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一
小语论坛网友:诗涵 发布时间:2004 / 09 / 03 05: 26am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 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②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③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 湖南省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刘惠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4.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板书:富饶的(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上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 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呢?用──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
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悟情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向学生提供关于“西沙群岛”的网址,引导学生课余可以上网浏览,全方位认识了解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提纲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 “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语文素养:(对语文有长久的训练和修养)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含义:
1、语文课程要沟通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语文课程应增加弹性,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想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国家或地方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高中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依据:
1、教育方针
2、课程性质(人文性、工具性)
3、学生年龄心理特征、4、社会发展
语文课程目标确定的作用意义:
1、导向作用
2、推进作用、3、控制作用
4、评价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组合元素:
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两个课程标准的设计:
1、义务教育阶段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2、高中阶段A选修课(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B、必修课(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语文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
语文课程资源:指一切对课堂有用的物力、人力、财力、自然资源等的总和。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校内资源:由学生、教师、学校物质条件与管理水平等因素构成;校外资源:民族文化背景、世界文化遗产、时代变革特征、社区资源、大众传播媒体以及家庭。
校内资源:
1、素材性资源:教本及教辅材料;教与学得方式和目的;教师经验教与学的技能;教学情景情感态度
2、条件性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影像设备;社团活动场所;专任教师及指导者
校外资源:
1、素材性资源:课外试听读物;文化活动方式和途径;社会文化讯息及思潮;文化情感及价值取向
2、条件性资源:文化场馆;公众网络;交往及活动环境;家庭文化资料和设施
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
语文教材的定义:P98
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
3、实践活动系统;
4、助读系统
使用语文教材的要点: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内容
4.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适当调整教科书内容
语文教学设计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共同点:
1、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上都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
2、在对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上,都主张教师中心
3、在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上都没有从教育学的相互作用来反映教学的整体特征。
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学情、教材、教师。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P127
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目标,语文师资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陈述的内容要素:P132-134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P135.-137
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智力的定义P135)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如何选用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符合教学方法
2、符合教学目的、目标
3、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4、符合教师的教学水平
5、物质条件影响(城市、农村)
语文教学评价根本目的:P155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 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阅读教学的假对话的表现:
1、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
2、游离主题的对话;
3、不具实质的对话;
4、独白式对话;
5、自说自话、互不碰撞的对话。
避免阅读教学假话的措施:
1、警惕并学会识破对话陷阱
2、及时规劝对方回归对话主题
3、对话者自觉遵守对话规则
4、选择富有价值的话题
5、教师要提高对话素养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过来写作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2、阅读写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阅读教学常用方法:
1.诵读法(培养语感,语感:P308 语感就是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方式:范读、朗读、集体朗读
2.讲授法。方式:讲述、评点、串讲、讲评 3.讨论法。方式:谈话、讨论 4.练习法 5.评点法 6.探究法
写作教学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理念(新的写作观念):
1.关注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注重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2.鼓励自由表达,倡导个性化写作;
3.注重写作实践。
写作的评价:
1.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2.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
口语交际过程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口语交际的评价:
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 12 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理念:
1、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注意培养学生得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得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学习求实务实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1、要素:具有不确定性有教材系统编排;
2、组织形式:专题研究或活动——阅读主要在高中阶段实施即研究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再一起得实践探究活动;
3、要求:联系关注学生的人生、自然、社会、历史、现在、未来;按学生兴趣、爱好、需要、能力达到自主学习;语文学科作基点延伸。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强(从课内到课外,学科联系强、领域广包括社会、自然、自我等)
2、实践性强(在生活中学习,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进行;
3、自主性强;
4、合作性(小组合作);
5、生成性(内容要素不确定、动态观点、学生体验方式不固定,目标要求不固定)。
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1、确定综合性学习探究主题(课内延展式;生活应用式;学科联结式)
2、制定综合性学习方案(分阶段学生自主订方案教师指导和提建议。包括选题名称确定;研究小组人员与分工;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步骤时间安排;成果上交)
3、开展探究性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师主要进行思路、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
4、交流分享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体验和感受和提交研究成果)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1、综合性学习强调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从重视学习成果转换到重视学习过程。
2、从一教师为主转换到学生自主评价或相互评价。
3、从定量评价转换到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语文教师发展
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1.传授者向学习者、引导者这转变;
2.管理者向监督者、合作者这转变;
3.教材忠实执行者向研究者、开发者转变。
语文教师主体性发展
1.先进的教育观念;
2.专业能力的提高;
3.教学研究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