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教案绪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教案绪论
一、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问
稀缺是指相对于人类多样无限的需要而言,满足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性是对社会资源有限性状态的一种描述。
选择是指资源配置,即资源不同用途和不同产品及劳务组合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换句话说,经济学是选择的学问。
二、表示资源配置的两个经济模型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涵义,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曲线;
市场运行图。
1.生产可能性曲线及其意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意义:
① 反映了经济学的涵义和特征;
② 说明不同的资源配置取向;(动画)
③可以说明选择的机会成本。(动画)
2.市场运行图
三、价格的作用与资源配置
1.市场经济运转靠什么?
2.价格机制是怎样实现资源配置的呢?价格机制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
3.价格机制的四大功能
四、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的表达方式
经济学可用四种表达方式:文字、几何、代数、算术。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个人的偏好。
2.经济学十大原理
五、经济学的基本定律、基本
内容和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定律是理性人都无一例外地追求“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MUi/Pi=λ。i=1,2,3,… n
1.经济学的基本定律
六、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1.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规范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 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和制定政策的依 据。
实证方法是排斥价值判断、描述经济过程 的分析方法。它研究现象间的联系,预测经济 行为的后果。
2.学习经济学要注意的问题
(1)前提条件
(2)防止主观性
(3)防止合成推理谬误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工具
经济学家谱
绪论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讨论及思考题
1.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与人类行为相关的资源配置和利用。稀缺性:相对于人类多样无限的需要,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是有限的。选择性:欲望无限和稀缺资源产生了选择的必要,资源的多用途性提供了选择的可能。选择是指资源配置,即资源不同用途和不同产品及劳务组合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选择主要是解决稀缺性产生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问题――从而产生了经济学。
2.不能取代。利益动机、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理性人竞争着追求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市场有序交换可以实现双赢、多赢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
“我从来没有看到那些假装为了公共利益而从事贸易的人做出多少好事来。”斯密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警惕披着公共利益外衣的阻碍竞争的垄断行为以及串谋说服政府、妨碍贸易的管
制行为。人的动机都是自利,自利动机借助市场可以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将能利用自利人性来降低价格、造福整个社会,不过,斯密对商人保持戒心,反对垄断和管制。斯密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斯密:“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3.人们经常面临“有与无”的选择,例如,看电影还是上课?与张先生结婚就要拒绝王先生的求婚;买了房子就要放弃买股票。但经济生活中,人们面对得更多、更广泛的仍然是“多与少”的数量权衡取舍,:①很少有人遇到“体面穿戴+饥肠辘辘与裸体出门+鸡鸭鱼肉”的两难选择,但却常常遭遇“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多了,会计学、心理学、人口学上花的时间就少了;新增加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就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打零工的时间”的苦恼;②是用更多的时间打工挣钱储蓄货币呢,还是少加班、干自己喜欢的事储蓄健康和快乐感受?③一国资源更多地用于大炮生产(军需品)还是更多地用于黄油(民用品)生产;④任何社会都需要在效率与平等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是牺牲效率、降低工作激励、追求平等,还是从效率提高、馅饼增大中逐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4.(1)供求状况决定价格波动并引起资源投入量的变化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竞争,市场价格上升,激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产品供给量;同时,抑制和减少需求量。最终,形成供求均衡,价格也趋于稳定。反之亦然。
供求失衡会通过价格变化达到均衡,竞争压力会通过价格变化来释放。资源配置状态或结果表现为供求均衡且价格趋于稳定。
(2)价格变动引起资源在不同部门或产品间的流动
工资、利息、利润的变动引导劳动、资本、企业家在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间的流进流出,租金的变动引起土地用途的变化。所以,价格最终决定了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进流出,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使生产者扩大规模并使其他部门的厂商把资源(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该种商品的生产。
一切物体的运动无不是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要素和产品的流通无不是受到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高低反映了要素和产品的稀缺程度。
5.是的。选择、机会成本、资源配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最小化、最大化、竞争、资源利用等等问题,都是由稀缺引出来的。
不同意。如果可以通过斗私批修减少欲望,就等于取消了欲望无限、资源稀缺假设,经济学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控制欲望是心理学问题、减少和管理欲望是个人在经济流程之外追求幸福的方法,经济学还是依靠分工、交换、发展生产来解决稀缺性问题。参考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享受)/欲望。
6.边际的含义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其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导数值。例如,自变量---产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收益的改变量为5个单位、成本的改变量为3 个单位,我们说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经济活动是可取的并且可以继续行动;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减少行动;最优化水平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经济学运用边际分析法时,要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开启经济决策王国大门的钥匙。
练习题或案例题
1.16个小时的函数方程式为16=X+Y;18个小时的函数方程式为18=X+Y,方程式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线移动。参考图4.2.当收入总额为6万元时,平均税率=(5×20%+1×50%)/6=25%;边际税率=50% 3.参考图1.
第二篇:考试小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1.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基础是生产目的论和价值实现论。
2.采购企业着手决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大致特征和数量的阶段是生产资料购买决策过程中的(C)
A.确定产品规格 B.认识需要 C.阐明总体要求 D.确定订货
3.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4P:产品、地点、促销、价格。
4.企业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的基础和前提是在综合比较、分析。(市场细分)5.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营销环境。微观营销环境指那些与企业有双向运作关系的个体、集团和组织。包括营销渠道企业、客户、竞争者、公众。宏观经济环境指会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文化等。6.职权、身份、地位、说服力都属于。(D)
A.环境因素 B.组织因素 C.个人因素 D.人事因素
7.消费者市场购买和消费的基本计量单位主要是指个人和。(C)
A.企业 B.经济组织 C.家庭 D.公司8.人的购买动机来源。内在条件:内在需要;外在条件:诱因。9.企业的投资报酬率计算。(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营业资产(或投资额))
10.公共关系与广告的不同之处。(1)广告需要购买媒体的时间或空间并使用其传播企业想传递的品牌,产品等信息;而公共关系则无需为媒体的报道支付酬金。
(2)企业公关活动是通过新闻发布等手段来吸引媒体给予报道,至于媒体报道什么内容将由媒体决定,也就是说,广告要支付费用,控制广告的传播内容;而公共关系不支付费用,也不能控制媒体报道的内容。
11.几种类型的定价方法的了解。(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12.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时应采用的广告策略。
(1)引入期。教育性广告
(2)成长期。揭示产品新特新(3)成熟期,强调品牌
(4)衰退期。数量减少,强调忠诚。13.某企业选择仓库设置地点时,使仓库尽可能接近运量大网点,从而使较大运量的商品走相对较短的路程。这种方法被称为(C)
A.重心法B.最大运量法C.最小运距法D.最小运费法
14.不同的促销工具对购买者知晓、了解、信任和订货等不同购买准备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了解他们的差异。15.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不同的人或家庭至少一次展露在媒体计划下的数目称为(B)
A.展露的频率B.展露的送达率C.展露的影响D.加权展露数
16.企业销售人员在访问推销过程中可以亲眼观察到顾客的反应,并揣摩其心理,不断改进推销陈述和推销方法,最终促成交易。这说明人员推销具有(C)A.公关性B.针对性C.灵活性D.复杂性
17.企业为了使预期的销售定额得以实现,还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其中最为常见的是(C)
A.奖金B.旅游C.佣金D.销售竞赛 18.在市场营销专业化组织类型中,产品型组织形式的优点是(c)
A.能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B.注重整体观念
C.能避免权责不清和多头领导的矛盾D.产品经理能获得足够的权威
19、处于(C)的产品,可采用无差异性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A、成长期 B、衰退期 C、导入期 D、成熟期
20、(C)调查是为了解市场中出现的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的专题调查。
A、探测性 B、描述性 C、因果性 D、预测性
21、密集增长战略。
该战略主要是在现有的业务范围内,寻找机会进行发展 ①市场深入,也较市场渗透;②市场开发;③产品开发
22、多元化增长战略。
如果原来的经营框架已无法开展,或有更好的机会,可考虑发展与目前业务无关但有较强吸引力的业务。①同心多角化—面对新市场、新顾客,以原有技术、特长和经验为基础增加新业务。②水平多角化—针对现有市场和现有顾客,采用不同技术增加新业务,这些技术与企业现有能力没有多大关系。③综合多角化—企业以新业务进入新市场,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技术、市场及业务没有联系。
23、产业用品渠道一般不包括(C)A、批发商 B、代理商 C、制造商 D、零售商
24、产品价格低,其营销渠道就应(B)。
A、长而窄 B、长而宽 C、短而窄 D、短而宽
25、选择中间商的几种不同分销策略。
26、下列各项中,(C)不属于产品整体范畴。
A、品牌 B、包装 C、价格 D、运送
27、对现有产品的品质、款式、特点或包装等作一定的改进而形成的新产品,就是(B)新产品。
A、仿制 B、改进 C、换代 D、完全
28、在成本费用核算中,总成本费用与总产量之比称为(B)。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平均固定成本 D、平均变动成本
29、价格弹性。
30、在投标定价中,应以(C)时的价格为最佳报价。
A、成本最低 B、目标利润最高 C、中标概率最大 D、预期利润最大
31、在衰退期,可采用(C)定价的方法。A、撇脂 B、渗透 C、驱逐 D、满意
32、工业产品的促销方法。人员推销,销售促进生产,公共关系。
33、(A)推销结构规定每一个推销员专门负责某一地区的推销。
A、区域 B、产品 C、顾客 D、复式
34、(D)是立足于国内生产的国际营销方式。
A、许可证贸易 B、国际合资经营 C、在国外装配生产 D、间接出口
35、市场营销组织的类型。
职能型组织,地区型组织,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市场管理型组织,产品/市场管理型组织。
36、(D)市场的需求具有鲜明的可诱导性。
A、产业 B、中间商 C、政府 D、消费者
1.一般来说,(BC)的产品成熟期较长,衰退过程也较缓慢。
A.高科技B.消费者偏好相对稳定C技术相对稳定
D.新潮产品E.科技发展快,消费者偏好经常变化
2.新产品开发的模式。新产品构思、筛选、产品概念的形成于测试、初拟营销规划、商业分析、新产品研制、市场试销、商业性投放。
3.国际市场营销中,服务商品市场包括的产品与部门有(BCDE)
A.金融保险 B.交通运输C.文化娱乐 D.商业服务E.教育培训
4.常见的产品多样化策略。
5.影响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消费者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行为因素与经济因素等。
6.营业推广的特点。
7.纯粹续购型的购买决策。8.产品的包装的作用。①保护商品;②便于储运;③促进销售;④增加盈利。
1、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
2、生产者市场 指购买产品或服务用于制造其他产品或服务,然后销售或租赁给他人以获取利润的单位和个人。
3、差异性战略是把整体市场划分成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
4、相关群体,也称为参考群体或参照群体,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的形成过程和行为的实施过程中用来作为参照标准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集合。换言之,相关群体是个人在特定环境下作为行为向导而使用的群体。
5、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和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
6、目标市场战略,(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把整个市场看做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2)差异性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以此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3)集中性营销战略: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个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之一或少数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
7、人员推销是指企业运用推销人员直接向顾客推销商品和劳务的一种促销活动。在人员推销活动中,推销人员、推销对象和推销商品时三个基本要素。前两者是推销活动的主体,后者是推销活动的客体。
8、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企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市场 市场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基础上的交换关系。市场的形成要素:消费者;产品或服务;交易条件。买方需求是决定性的。市场=人口+购买欲望+购买力
10.顾客满意:指顾客对一件产品满足其需要的绩效与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11.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12.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为了进占目标市场、满足顾客需求,加以整合、协调使用的可控制因素。4p。
13.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
14消费者市场——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组织市场——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构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维持组织运作或履行组织职能。
15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由人、设备和程序组成,它为营销决策者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分配所需要的适时准确的信息。16市场细分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的过程。
17市场营销调研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
18市场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勾画与传递本企业产品、形象的活动过程。
19产品是指能够通过交换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一需求和欲望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
20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某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全部运动过程,受需求与技术的生命周期的影响
21品牌是用以识别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
22市场营销渠道配合起来生产、分销和消费某一生产者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组织和个人。
23分销渠道某种产品和服务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组织和个人。
24窜货是指经销商置经销协议和制造商长期利益于不顾而进行的产品跨地区降价销售。
25所谓物流,是指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1、企业营销观念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当前我国企业特别需要树立哪些观念?答:(1)生产和交换日益向纵深发展;(2)社会、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变迁;(3)企业经营经验的积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2、企业定价的导向有哪些?
答:大体上,企业定价有三种导向,即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
(1)成本导向定价法:主要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方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以市场需求强度及消费者感受为主要依据的定价方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a、随行就市定价法,按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定价。b、投标定价法:采购机构刊登广告或发函说明拟购品种、规格、数量等的具体要求,邀请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投标。
3、简述你对市场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答:产品的生命是有限的。产品销售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销售者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产品利润有高有低。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产品需要不同的营销、财务、制造、购买和人力资源战略。
产品生命周期注重的是某一特定产品或品牌发生的情况,而不是全部市场的演变情况,因此它描绘的不一定是市场导向的写照。当企业受到新的需求、竞争者、技术等影响时,需要一种预测市场演进过程的方法。如同产品一样,市场演进也经历四个阶段,即出现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4、简述企业竞争者的类别。
企业的竞争者包括愿望竞争者、平行竞争者、产品形式竞争者和品牌竞争者。“愿望竞争者”指提供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竞争者。“平行竞争者”指提供能够满足同一种需求的不同产品的竞争者。“产品形式竞争者”指生产同种产品,但提供不同规格,型号、款式的竞争者。“品牌竞争者”指产品相同、规格、型号等也相同,但品牌不同的竞争者。
5、企业营销的宏观影响因素有哪些?(1)人口环境,包括人口总量、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家庭组成,人口性别。(2)经济环境。包括收入与支出的状况、经济发展状况(3)自然环境。主要指营销者所需要或受营销活动所影响的自然资源。(4)政治法律环境。指企业市场营销的外部政治形势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法令和条例等。(5)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是“创造性的破坏力量”,具有双刃剑的作用。(6)社会文化环境: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消费习俗、消费流行。
6、影响企业选择分销渠道的因素有哪些? 答:(1)顾客特性。渠道设计受顾客人数、地理分布、购买频率、平均购买数量以及对不同促销方式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2)中间商特性。考虑执行不同任务的中间机构的优缺点,在成本、可获得性和提供的服务三方面对中间商进行评估。(3)竞争特性。受竞争者使用渠道的影响。(4)企业特性。体现在A、总体规模,整体规模决定市场规模、客户规模以及强制中间商合作的能力。B、资金实力。资金实力的强弱决定了哪些市场营销职能可由自己执行,哪些给中间商执行。C、产品组合。产品组合的宽度越大,与顾客直接交易的能力越大;产品组合的深度越大,使用独家专售或选择性代理商就越有利。D、渠道经验。过去的渠道经验会影响渠道的选择。E、营销政策。
第三篇: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的考点剖析
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的考点剖析
一主要核心内容
《2015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主要包含核心考点解析和2007-2013年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本书系统全面总结考研专业课知识,重难点分明,深度解析历年考研真题并进行命题预测,是2015年考生从基础到冲刺阶段必的考研专业课资料。
二.考点剖析
(1)复习提示(本身列有重点难点、常考题型,方便考生复习重点范围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2)知识框架(列好大体知识点的提纲,方便大家记忆。
(3)考点解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考题精选(检验效果、巩固知识)
三、复习步骤
a.复习基础阶段:初步浏览及标识复习中的疑惑点,此阶段重在对整体知识内容留有印象,知道重点,解答疑惑点,再而结合初试参考书及核心考点进行理解和背诵,根据核心考点的分析进行初步的学习,对教材的内容有所熟悉
b.复习深化阶段:对应核心考点具体内容,增加标识,此阶段可对照具体内容的复习情况,把未熟练掌握内容进行标识及补充复习中发现的重要内容。
c.复习冲刺阶段:根据考试真实时限、时点进行模拟考试,可以反复模拟考试,然后对照参考答案,不断完善充实答案,摸索答题方法。对于重中之重的知识点结合习题进行总结和拓展。
最后,提醒一下,考研不是一天、一个星期的事情,它是一场持久战。要保证良好的战斗力,需要做好身体、心理各方面资源的储备和调节工作才是关键。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教案 2
宏观宏观学 授课教案
主讲人:刘树奎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定义、问题与方法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1.回忆上学期鲁滨逊的故事
2.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简短定义: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国民经济 的经济行为,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它经济总量 的决定。
二、宏观经济问题
1、经济增长:
这是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考察的。
我们在第三章详细考察。
2、经济周期:
一个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收缩期、谷底、扩张期和顶峰。表示如下:
3、失业
1)什么叫失业?
失业是指这样的一种状态:在当前的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且具备劳动能力,目前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
思考:无业游民与失业者的区别。2)失业的衡量:
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 [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成为失业者必须符合3个条件: A 年龄16岁-65岁; B 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 C 有工作能力。
成为失业者还要符合以下3个条件之一: A 没有工作,但在此前4周内积极找工作; B 已经下岗,等着被招回;
C 期待着在30天内开始新的工作。3)失业的分类:
A 摩擦性失业: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变动所引起; B 结构性失业:由于特定行业或地区就业机会的减少,这种情况下 “失业”与 “空位” 并存;
C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波动产生的普遍性失业。4)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
A 自然失业:经济中难以克服的因素所引起的,是无法避免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属于自然失业。
B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有工作,只要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行不悖。
C 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
5)失业的经济影响 A 失业的危害:
a 产出与收入的减少; b 人力资本损失; c 社会问题;
B 失业的积极的一面:
a 一定程度的失业存在是保持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 b 人尽其才需要寻找、比较、挑选和淘汰; c 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在流动中形成的; d 失业者存在是对在业工人无形的督促。
4.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定义:
价格水平持续、稳定、普遍的上升。2)通货膨胀的表示与衡量:
通货膨胀率={[今年价格水平-上年价格水平]/[上年价格水平]}100%;
3)通货膨胀的分类:
A 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以下;
B 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100%之间; C 超级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0%以上。4)看看美国的通货膨胀
5、国际经济
1)现代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背景; 2)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表现形式;
3)贸易余额:一国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出口减去它从世界其它国家的进口的余额;
A 出口>进口,贸易顺差; B 进口>出口,贸易逆差。
6、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收支活动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2)货币政策: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解决“是什么?”;规范分析解决“应该是什么?” 2)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
A 内生变量是指模型内所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指用来解释模型内其它变量,但其本身要由模型外来解释的变量。
B 存量:衡量某一时点上的数量;
流量:衡量某一时期内的数量。3)几个关于存量与流量的例子: A 投资I与资本K:K=K-1+I; B 储蓄S与财富W:W=W-1+S; C 经常项目CA与净国际投资头寸NNIP: NNIP=NNIP-1+CA; D 预算赤字DEF与公债规模Dg:Dg=Dg-1+DEF。
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3、动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三市场划分:
1)产品市场;2)要素市场;3)金融市场。
5、四行为主体:
1)家庭;2)企业;3)政府;4)国外。
6、以微观分析为基础
7、防止“合成谬误”(萨缪尔森)
第二节 宏观经济的几个主要概念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一定时期之内,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一定时期之内,一国公民所生产的境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
[例1]美国一公民为从事一项国内投资,向日本一家银行贷款,该项目每年为这位美国公民带来200百万美元收入,但每年向日本支付利息10万美元。
在此例中:
美国GDP :增加200万美元 GNP :增加190万美元;
日本GDP :增加0 GNP:增加10万美元。[例2]韩国一公民在中国执教足球甲A联赛一年,获收入30万美元。
在此例中:
中国GDP :增加30万美元 GNP:增加0 韩国GDP:增加0 GNP:增加30万美元
3、GDP与GNP之关系如下:
GNP–本国要素在国外收入+外国要素在职本国收入=GDP 我们把 “本国要素在国内收入–外国要素在本国收入”
定义为:“净要素支付”,记为NFP,则 GNP–NFP=GDP; GNP=GDP+NFP。
4、对GDP和GNP的理解:
1)只计最终产品,不计中间产品,用增值法
[例子]面包生产的过程
2)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3)只记当期的产出
[思考]没卖出去的产品怎么办? 4)GDP或GNP的不足与校正
A 该记的没有记:黄赌毒、走私、地下经济以及家务劳动; B 该扣的没有扣: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
C 总量上的缺陷:两介国家,GDP一样,构成不一样;
D 分配上的缺陷:人均GNP一样,可能一国两极分化,另一国相对平均;
E 校正:经济净福利 Net Economics Welfares [NEW]
二、名义GNP与实际GNP
1、名义GN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NP;
2、实际GNP是用不变价格(基期价格)计算的GNP。
三、利率与贴现
1、利率:利率是一种比率,它表示今天的货币或商品换取明天的货币或商品之条件;
[例]某银行年利率10%,今天的1元钱1年以后值多少? 1[1+10%]=1.1 换言之,为使明年得到1元,今年应存入: 1/[1+10%]= 0.91
2、贴现:将来的货币或商品按一定的比率折合成今天的价值,这个比率叫贴现率。
1)假设年利率为i,未来各年收入流量为Y1、Y2、Y3、„„、YN,这笔收入流量的现值为:
2N PV=Y1/[1+i]+ Y2/[1+i] +„„+ YN/[1+i] 2)假设年利率为i,未来各年收入的流量都相等为Y,这笔收入流量的现值为:
PV=Y/i
3)[案例研究] “时间偏好与贴现率”
四、预期
1、静态预期:假设明年与今年相似而行事的预期: Ye+1= Y
2、外推型预期:与预期者的情绪有很大关系: Ye+1= Y+ α[Y–Y-1] α=1,预期者乐观;
α= – 1,预期者悲观;
α= 0,预期者中性。
3、适应性预期:根据其现期预期被证实的误差程度来调整其对未来的预期。
ee e Y+1= Y+α[Y–Y](0<α< 1)
按照这种方法,对下年的预测值实际上是去年预测值和今年实际值的加权平均:
Ye+1= [1–α] Ye +αY α=0,每期预测值都相同:Ye ;
α=1,成为静态预期:Y。
4、理性预期:预期者能对个人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加以有效利用的预期,被称为理性预期假说。
1)穆思(Muth)1961,《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的理论》:“由于预期是对未来事件有根据的预测,所以与有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把这种预期叫做‘理性’预期。”
2)卢卡斯(Lucas)1981,《关于使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政策评估的批判》,提出经济结构变量非常量。
5、[案例研究] “征地与打井”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凯恩斯革命与宏观经济学形成
1、否定萨伊定律
2、提出三大心理规律
3、发展有效需求理论
4、提出政府干预思想
[案例研究] “市场经济与看得见的手”
二、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两大分支:两个剑桥之争
1、新古典综合:这一学派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萨缪尔森为代表,大学所在地在剑桥镇。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并在各方面系统化、模型化:
1)希克斯—汉森:IS—LM模型;
2)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之消费理论; 3)索洛:新古典增长理论;
4)克莱因、米勒: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2、新剑桥学派:以琼·罗宾逊为代表,在英国剑桥大学。
1)琼·罗宾逊:反对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结合,认为这是杂牌凯恩斯主义,好认为应该从古典学派那里听取营养,从分配问题入手,才能更好地理解凯恩斯;
2)斯拉法:建立了新剑桥学派的价值理论模型,1960年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
3)帕西内蒂:建立了新剑桥学派的增长理论
三、“非均衡的” 凯恩斯学派
1、克劳沃:《凯恩斯主义者的对抗革命:一个理论评价》;
2、莱荣霍甫德:《论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
3、贝纳西:《非瓦尔拉斯宏观经济学》。
以上这些代表人物共同强调宏观经济的非均衡性。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反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重新强调工资、价格的自由伸缩性,市场出清等,提出了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和实际经济周期等分析工具,在政策主张上反对国家干预。这一学派包括:
1、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
2、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五、新凯恩斯主义
1、否定工资、价格自由伸缩性的假设;
2、提出价格粘性的新观点: 1)工资合同理论; 2)菜单成本理论; 3)效率工资理论。
3、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一、收入和支出的流量循环模型(1)1.两部门模型
1)只有家庭和企业;
2)总收入[总供给]:Y=C+S,总支出[总需求]:E=C+I; 3)总需求=总供给,S=I 漏出:S ;
注入:I 2.三部门模型
1)家庭、企业、政府;
2)总收入[总供给]:Y=C+S+T,总支出[总需求]:E=C+I+G; 3)总需求=总供给,S+T=I+G 漏出;S、T:
注入: I、G 3.四部门模型
1)家庭、企业、政府、国外; 2)总收入[总供给]:Y=C+S+T,总支出[总需求]:E=C+I+G+NX; 3)总需求=总供给,S+T=I+G+NX 漏出;S、T:
注入: I、G、NX
二、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
1、支出法衡量国民收入
从上图中箭头指向企业的部分来看,由四部分构成: Y=C+I+G+NX:
1)消费C,最主要的部分,美国60%以上,中国接近50%。包括: 耐用消费品支出;
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服务支出
住房租金
2)投资I,最活跃的部分,波动大,包括:
固定投资;
存货投资;
住房投资。3)政府购买支出G
国防支出:军事采购、军饷等;
其它物品与劳务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及警察、法院服务等支出。4)净出口NX=X-M:
出口-进口
二、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
2、收入法衡量国民收入:可以从流量循环图中箭头指向或离开家庭的部分核算。
1)国民收入NI,一国所有的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
劳动收入;
所有者收入;
租金收入;
企业利润;
净利息收入(企业支付的利息)2)国民收入NI与GDP之关系:
A)GDP-折旧=NDP(国内生产净值); B)NDP-间接税=NI。3)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PD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3、部门法衡量国民收入:
将各部门增加值分别核算后加在一起。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一、名义GDP与实际GDP
1、名义GDP:
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2、实际GDP:
以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是实际GDP。
3、二者关系:
名义GDP/价格指数=实际GDP。
二、价格指数(1)
1、概念
指数:现期值与基期值之比;
价格指数:现期产值除以基期产值,以产量为权数计算。
2、几种主要的价格指数:
1)GDP缩减指数(GDP消膨指数)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注意]以现期商品组合为权数计算。
二、价格指数(2)
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CPI=现期消费组合总支出/基期消费组合总支出 [注意]这里是以基期商品组合为权数计算。[例子]某一消费资料如下表,计算CPI:
二、价格指数(3)
[解] CPI=[1.25+12.56+0.75200]/ [0.85+116+0.7200] =231/210 =1.1
三、奥肯定律
1、奥肯定律
描述失业率和GDP增长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一条经验性规律。
2、定律含义:
1)失业率每增加1%,GDP下降2%;
2)交替关系主要存在于周期性失业的情况下。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一、国民收入的生产(1)
1、考虑总量生产函数: Y=F(K,L)Y:实际产出;K:资本存量;L:就业水平
2、总量生产函数的性质
1)⊿Y/⊿K >0,⊿2 Y/⊿K<0:
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并且递减; 2)同样适用于L:
3)tY=F(tK, tL), t>0。
规模报酬不变。
一、国民收入的生产(2)
[例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L1-
检验三个性质:
1)⊿Y/⊿K=AL1- αK-1 = α A[K/L]-1 >0;⊿2 Y/⊿K= α AL1-[α-1]K-2 <0 2)同理;
3)F(tK, tL)=A[tK][tL]1-= t AKL1- = tY
3、几个假设
1)不存在失业,充分就业; 2)潜在产出水平Y=F(K,L)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从宏观意义上分析劳动、资本要素的价格确定就是讨论国民收入分配。
1、几个假设:
1)完全竞争与充分就业;2)两个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 3)要素供给不变Y、L,价格为r、w; 4)潜在产出水平Y,价格为P。
2、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供给:SL=L^ 劳动需求:DL=MPL(w/p)
以上两个方程能解出一个均衡解:(w/p)*
3、资本市场均衡:
资本供给:S k=K^ 劳动需求:D k=MP k(r/p)
以上两个方程能解出一个均衡解:(r/p)*
4、欧拉定理 Y=MPL ⊿L+MPK ⊿K “谁贡献谁收益,总贡献等于总收益” 证明欧拉定理(在下页):
三、国民收入的消费
这里的消费是指广义的消费,指对商品与劳务的总需求或总支出,考虑一个封闭经济:
Y=C+I+G
1、消费
1)几个概念: a、消费函数
b、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c、自主消费与引致消费 2)消费理论简介
a、凯恩斯消费理论
a)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mpc:0~1; b)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c)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而非利率:C=a+bY; d)长期中的矛盾:消费之谜。
b、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假说之消费理论
a)每个家庭都根据其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 b)每个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其消费和储蓄是不一样的,消费取决于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c)消费不仅取决于收入,而且还取决于财产。c、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之 消费理论
a)人的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b)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c)持久性收入中包括劳动收入与财产收入,所以,消费不仅仅取决于收入,也取决于财产。
2、投资
1)投资之定义
投资是指资本存量之增加。2)投资函数
投资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叫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成反比例关系。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3、政府购买
1)G=T,政府预算平衡; 2)G>T,政府预算赤字; 3)G 第四节 国民收入均衡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 1、总需求 AD=C+I+G=C(Y-T)+I(r)+G 2、总供给 AS=F(K, L)=Y 3、总需求=总供给 Y= C(Y-T)+I(r)+G → r* 二、金融市场均衡 1、可贷资金的供给 S=Y – C – G=Y – C(Y – T)– G 私人储蓄:Y – T – C;公共储蓄:T – Y。 2、可贷资金的需求 I=I(r) 3、可贷资金的供给 = 可贷资金的需求 S=I(r)→ r* 三、财政政策的作用 1、政府购买的变动 以政府购买增加为例: 1)产品市场 政府购买增加→潜在收入不变→消费不变 →投资减少→利率上升→挤出效应 2)金融市场 政府购买增加→公共储蓄减少→潜在收入不变→私人储蓄不变→总储蓄减少→利率上升 2、税收变动 以减税为例: 1)产品市场 减税→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投资减少(潜在收入不变,政府支出不变)→利率上升→挤出效应→ 2)金融市场 减税→公共储蓄减少→私人储蓄不变→总储蓄减少→利率上升 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概述 一、经济增长的一个经典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81年,P21。二、三点含义 1、经济实力增长——商品与劳务总量越来越多——GDP或人均GDP越来越多; 2、必要条件:技术进步; 3、充分条件:制度与意识之相应调整。 四、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考察 1、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英国,由1780年——1938年间,用了58年使GNP翻了一番; 2、美国1839年——1888年,用了49年使GNP翻了一番; 3、日本1885——1919年,用了34年使GNP翻了一番; 4、中国1977——1987年,用了10年使GNP翻了两番。 五、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1、古典经济学家就开始研究经济增长: 亚当·斯密: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积累→劳动人数增加; 大卫·李嘉图: 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中心是生产能力的长期增长,主要有两个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此为第一个模型 新古典模型:最有影响的模型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模型介绍 哈罗德(英)和多马(美)于1947年至于1959间提出并完善,它是第一个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研究经济增长的模型,同时它也是后面将要介绍的索洛模型之基础。 二、变量说明 1、大写表示总量: L:劳动力总量,一个经济的整体就业人数。K:资本总量; Y:总产出,它由生产函数Y=F(K,L)决定; W:工资; 2、小写表示人均量: k: 人均资本,k=K/L; y: 人均产出,y=Y/L; w: 人均工资,w=W/L; 三、模型分析 1、假设: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 资本产出比v固定,劳动产出比á固定,那么,资本劳动比(人均资本占有量)亦不变v/á。 2、生产函数:Y=min[L/ ᣬK/ v] 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条件: 1)先从需求方面确定总产出的动态均衡条件: I=△K,I=S,S=sY → Y=I/s → △Y=△I/s ① 2)从总供给方面确定总产出的动态均衡条件,假定所有资本都被充分利用: Y=min[L/ ᣬK/ v] → Y=K/v → △Y=△K/v =I/v ② 3)均衡经济增长条件 由①和②: △I/s =I/v 可得投资增长率:△I/I= s/v 由②: △Y=△K/v =I/v = S/v=(s/v)Y 可得产出增长率:△Y/Y= s/v ∴ 投资和产出必须同步增加 另外,考虑劳动力被充分利用的情况: Y =L/á → Y(t)= L(t)/ á(t) 两边取对数再对时间求导: ㏑Y(t)= ㏑ L(t)-㏑ á(t) (1/Y)dY=(1/L)dL → △Y/Y=△L/L 设△L/L=n,那么,△Y/Y=△L/L=n,这说明:经济均衡增长必须做到产出、投资与人口同步增长: s/v =n。 4、哈罗德——多马模型之缺陷 1)如果条件得不到满足,要么失业率上升,要么投资回报度下降,虽然可以解释这些非均衡增长问题,但无法解决之; 2)模型之三个参数都是“外生变量”,一旦出现不均衡,只能任其发展下去; 3)模型没有解释储蓄率是如何决定的。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一、模型简介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对经济增长理论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修正。他讨论了长期均衡增长的存在性问题和稳定性问题,并分析了在均衡增长条件下的消费、投资与劳动力工资率、资本回报率等的关系。1987年获Nobel经济学奖。索洛模型为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基础。 二、模型的假设 1、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 Y=F(K, L); 2、假设K和L是可以替代的; 3、总量生产函数的三个性质; 4、y=F(K, L)=(K/L, L/L)=(k, 1)= c+i =(1-s)y+i 三、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 1、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 y=f(k)∴ ⊿y=f(⊿k)这说明人均资本存量变化影响经济增长。 资本积累⊿k 主要取决于投资与折旧,即⊿k(i,δ)= i-δk 2、投资的决定 i=s(y)= s f(k)这说明投资取决于两个因素:储蓄率s 和人均资本存量k,成同方向变动。 3、关于折旧 采用固定比例折旧法,δ为平均折旧率,则每年折旧掉的人均资本就是: δk 四、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 1、资本积累=资本存量的改变=净投资: ⊿k = i-δk = s f(k)-δk 2、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就是: ⊿k = 0,即 s f(k)=δk 3、经济增长稳定状态的几点含义: 1)经济增长稳定状态是一种趋势; 2)稳定状态如果受意外冲击而偏离,它也能自动恢复,这是哈罗德模型所不具备的; 3)稳定状态是一种可持续的状态; 4)人们可以影响或选择稳定状态。 五、储蓄率对稳定状态的影响 1、储蓄率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2、如果一个经济有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一个较大的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但它不一定有较高的经济增长。 六、资本积累的黄金定律 1、黄金定律的含义 一个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选择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这个状态就叫作资本积累的“黄金定律水平”,记为:kg* 2、黄金定律的基本条件 黄金定律的基本条件是: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 MPK=δ 3、推导如下: c=y-i= f(k)-i 在稳定状态,总有 i*=δk*,那么: c*= f(k*)-δk* 对上式求导并令其等零: c*′= f ′(k*)-δ= 0 f ′(k*)=δ MPK = δ 七、基本索洛模型的启示 1、一个高的储蓄率和高的投资率导致一个高的稳态的人均资本存量和高的产出,但未必会导致一个高的经济增长率; 2、经济增长率一般发生在从低资本存量到高资本存量过程中; 3、经济一旦处于稳定状态,便不再有经济增长; 4、那么,如何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呢?且看下一个问题。 八、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1、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 根据:y=Y/L,k=K/L,L也可变,那么: ⊿k = i-(δ+n)k(n为人口增长率)现在δ和n 以不同的方式降低k。 ⊿k = s f(k)-(δ+n)k 令 ⊿k =0,则 有:s f(k*)= i*=(δ+n)k* 2)加入了人口增长的索洛模型实现了三个扩展: [A]解释了总量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B]富和贫的一种解释; [C]黄金定律的修正: MPK =δ+n。 2、技术进步与劳动效率 为解释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把技术进步引入索洛模型: Y=F(K, L)→ Y=F(K, L·E) 其中: E 是劳动效率变量; L·E 则是劳动的效率单位数。 假设E以固定速率g增长,L以n速率增长,那么,L·E 就以“n+g”之速率增长。 (推导过程省略) 3、技术进步对稳态之影响 1)考虑技术进步以后变量有了新的含义: k=K/L·E,y=Y/L ·E 2)有技术进步的稳态: ⊿k = s f(k)-(δ+n+g)k 令⊿k =0,则 有:s f(k*)= i*=(δ+n+g)k* 3)新稳态的含义 它解释了技术进步导致了人均产出持续增长; 每效率单位的资本k=K/L·E 及 每效率单位的产出y=Y/L·E 都不变,但人均总产出Y/L= y ·E 以速率g增长; 总产出Y= y ·E · L 以 n+g 的速率增长。 4、技术进步对黄金定律的影响 c=y-i c*= f(k*)-(δ+n+g)k* 对上式求导并令其等零: c*′= f ′(k*)-(δ+n+g)= 0 f ′(k*)= δ+n+g MPK = δ+n+g 第四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 一、索洛模型的缺陷 1、技术外生 2、理论与现实之矛盾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 1、索洛模型中,储蓄率s、人口增长率n,技术进步g都是外生变量。 2、经济学家将以上这些变量作为内生变量来研究经济的长期增长——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三、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储蓄率政策 2、技术政策和人力资本政策。 第四章 失业 第一节 失业分类 一、周期性失业 1、凯恩斯定义的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 “为什么我们不生火?” “因为没有煤” “为什么我们没有煤?” “因为父亲失业了。” “为什么父亲失业了?” “因为煤太多了。” ——《1931年的故事》 二、自然失业 1、古典学派定义的古典失业,即自然失业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2、自然失业率 在经济动态变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业人口叫自然失业,自然失业对总劳动力的比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第二节 几种失业理论 一、职业搜寻理论 1、假设: 1)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2)工资有差别,搜寻时间与高薪成正比; 3)失业是找高薪工作的一种投资; 4)失业是有成本的。2.从收益方面分析 搜寻与时间的关系W(t)W/ t>0, 2W/ t2<0 3、从成本方面分析: C/ t>0, 2C/ t2 >0 4、最优搜寻: W/ t= C/ t 5、比较静态分析: 搜寻成本曲线移动会出现什么情况? 失业救济和保险 保留工资水平 二、贝弗里奇曲线 1、空岗率与下岗率(失业率)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曲线叫贝弗里奇曲线。 2、假设:长期均衡中空岗率与下岗率是相等的。 3、区分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 第三节 实际工资刚性 一、最低工资法 1、实际工资刚性 实际工资无法充分调整到使劳动力供需平衡的水平。 2、最低工资法好处 避免劳动者之间的收入过大的差别 3、最低工资法不利之处 提高失业率 [材料]“最低工资” 二、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1、工会存在 2、内部人——已就业的劳动者 外部人——劳动市场上的失业者 3、厂商用外部人替代内部人存在“调换成本”,工会使这种成本加大。 三、效率工资理论 1、雇主主动性地把工资提高到市场均衡水平之上。 2、[案例]“周扒皮与王善人” [案例]“坦桑尼亚的效率工资” 第四节 失业的构成和治理 一、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 从动态态来理解 短期失业一般是摩擦性失业,主要原因是找工作需要时间。长期失业一般由工资刚性造成 二、失业人员构成 1、年龄结构:青年人失业多; 2、文化结构:文化低的人容易失业 3、性别结构:女性容易失业 4、行业结构:传统产业失业多; 5、种族结构:有色人种失业率高 三、自然失业率上升原因 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女性加入劳动供给; 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失业的回滞 四、失业的两种治理政策 1、主动治理政策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调整结构等 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工资变动灵活性等; 2、被动治理政策 对失业进行救济; 消除失业的社会影响方面。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一节 货币 一、货币的职能 1、计价单位 2、交易媒介 3、价值储藏 [材料]“假如没有货币” 二、货币的发展史 1、实物货币 2、金银货币 3、纸币 4、电子货币 [材料]“货币简史” 三、货币的界定和测度 从货币供给的角度 1、C= 纸币+ 铸币 2、M1=C+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它支票存款; 3、M2=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非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其它存款; 4、M3=M2+大额定期存款+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其它存款 [讨论] 信用卡是不是货币? 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 一、数量方程式 MV=PT M ——货币数量; V ——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P ——每次交易的平均价格; T ——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数量 四个变量中有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 二、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 1、数量方程式的变形 MV=PY M ——货币数量; V ——货币的收入速度; P ——当期产出的平均价格水平; Y ——一定时期内的实际产出 2、对上公式进行处理:先取对数再求时间导数 △M/M+ △ V/V= △ P/P+ △Y/Y △ V/V、△Y/Y是常数; △M/M是因; △ P/P是果。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是一种货币现象。 三、古典两分法与货币中性 1、古典两分法 2、货币中性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利率 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1、如果使用实物货币就没有这个区分了; 2、在纸币条件下,有通货膨胀,就有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区分; 3、费雪方程与费雪效应 设:实际利率r,名义利率i,通货膨胀率,则: i=r+,或r=i- ☆费雪方程表明:名义利率的变动等于实际利率变动加上通货膨胀率的变动。 ☆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也上升1%。 二、事前实际利率与事后实际利率 1、引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e,2、事前实际利率 事前实际利率=i-e,3、事后实际利率 事后实际利率=i-,三、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 1、引入政府债券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是名义利率; 2、另一种理解 持有货币的显性成本是预期通货膨胀率e; 持有货币的隐性成本是购买债券的期望收益,即实际利率r; 所以,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r+ e。 3、货币需求和名义利率成反比(M/P)d = L(i, Y)L与i成反比变化(机会成本的因素)P与i成正比变化(费雪效应)L与Y成正比变化(实际余额效应) 4、未来货币供给同样会影响当前价格 (M/P)d = L(i, Y)→(M/P)d = L(r+e, Y)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一、预期的通货膨胀 1、经济的混乱; 2、人力资源浪费; 3、税收扭曲。 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1、公平效应 借款者和贷款者; 工人和雇主; 公众和政府。 2、效率效应 干扰价格信号; 浪费了资源。 3、产出效应 一方面,货币工资收入滞后于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扩大,因而有增加产出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过分严重,货币失宠,物物交换限制了产出,这时又会减少产出。 第七章 总需求理论 谈总需求有两个前提: 1、价格水平不变; 2、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要解决的问题: 1、产品市场:IS曲线; 2、货币市场:LM曲线。 3、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4、宏观经济政策; 5、推导总需求曲线。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计划支出线 E=C+I+G C = a+bY E= a+bY+I+G =(a+I+G)+ bY =A+eY A:自发支出; e:边际支出倾向 二、国民收入决定 1、区分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 2、存货变动:非意愿存货 计划支出大于实际支出→非意愿存货减少→补充存货→生产扩大;反之,生产扩大。 3、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均衡收入被决定 三、比较静态分析 1、自发支出变动 自发支出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与自发支出增量之比。k=△Y/ △ E 政府支出乘数kg=△Y/ △ G; 投资乘数ki=△Y/ △ I [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与乘数效应 怎样看待乘数效应? 2、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考虑到税收 YD=Y-T,T=tY,C=a+bYD C=a+bYD=a+b(Y-tY)=a+b(1-t)Y,则 E=C+I+G= a+b(1-t)Y +I+G =a+I+G +b(1-t)Y 边际支出倾向e=dE/dY= b(1-t)边际支出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税率成反比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 1、交易动机:与收入相关 2、预防动机:与由入相关 3、投机动机:与利率相关 二、货币供给 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 外生变量 以后详细考察 三、利率决定 供求决定论 四、利率的传导机制 利率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收入上升 看图示 第三节 IS——LM模型 一、IS曲线 1、推导 1)通过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分析; 2)利用储蓄函数之利率与收入的同向关系; 3)投资函数; 4)根据利率传导机制解释IS曲线向右下倾斜。 2、IS曲线与财政政策 1)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其它原因引起产品市场上均衡发生了变化,都会使IS曲线移动; 2)右移,扩张性财政政策;左移,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LM曲线 1、推导 1)通过货币市场均衡分析; 2)货币交易需求与收入之间同方向变动; 3)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4)用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解释LM曲线左上倾斜。 2、LM曲线与货币政策 1)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右移,扩张性货币政策; 2)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左移,紧缩性货币财政政策。 三、IS——LM与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 1、几何解 2、代数解 第四节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 2、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3、两种极端理论 1)古典区域: LM为垂线; 货币需求对利率无弹性; 收入变动引起较少的货币需求变动就能造成较大的利率变动; 挤出效应为1; 再现了古典两分法。 1)凯恩斯区域: LM为水平线; 货币需求对利率有无限弹性; 收入变动引起的较大的货币需求变动只能导致较小的利率变动; 挤出效应为0; 再现了凯恩斯革命;政府调控万能! 二、货币政策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 2、利率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量→利率→改变投资 3、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IS曲线垂直 投资对利率完全不敏感; 利率传导机制失效; 货币政策无效。 2)IS曲线水平 投资对利率完全有弹性; 利率传导机制有效; 货币政策有效。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双扩配合,消灭“挤出效应”; 2、双紧配合,引发了经济衰退; 3、紧财政,扩货币,利率降低; 4、紧货币,扩财政,利率不变,收入扩大。 四、IS—LM模型与总需求曲线 1、IS—LM模型研究在价格水平固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2、总需求曲线说明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3、二者联系在于:名义货币供给(MS)不变的前提下,实际货币供给([M/P]S)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例子] 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币供给150,货币需求为L= 0.2Y-4r,1)求IS、LM曲线; 2)求均衡收入与利率,假设价格水平为1; 3)求总需求曲线。 解: 1)由Y=C+I,得IS曲线:Y=1250-30r; 由(M/P)S =L(r,Y),得LM曲线: 150/P= 0.2Y-4r,即Y=(750/P)+20r 2)Y=1250—30r; Y=750+20r,则Y=950,r=10 3)Y=500+450/P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指的是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1、含义: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和公债作出的决策。 2、构成:政府收入——税收——税种;税率;公债。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购买商品劳务;公共工程开支;政府转移支付——社会福利;贫困救济。 3、工具: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 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1、含义: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内容: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的转移支付;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 3、作用特点: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它又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从而避免经济的过度膨胀。 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含义:就是指减少政府税收,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措施。 (2)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3)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中的财政赤字是必要的,应通过发行公债去弥补,公债发给中央银行。 (4)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中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作用。 2、在经济膨胀时,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含义:就是指增加政府税收、减少政府支出的政策措施。 (2)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降低总需求。 (3)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中的财政盈余。这些盈余既不能花掉,也不能用以偿还债务,应该把膨胀时的盈余冻结起来,到萧条时期使用。 四、补偿性财政政策 用繁荣时期的盈余来弥补萧条时期的赤字,做到每一个经济周期的政府收支保持平衡,这就是补偿性财政政策。 五、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时滞;不确定性;不可测的干扰因素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息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使经济达到稳定的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 1、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提高货币供给量使利息率降低,以刺激总需求增长的一系列措施。 2、在经济繁荣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使利息率提高,以抑制总需求增长的一系列措施。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作用的大小受许多因素影响。 2、存在时延。 第四节 收入政策 一、含义: 是通过某种行政措施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二、收入政策的内容及主要措施 1、内容:工资物价指导;工资物价控制; 2、主要措施: (1)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2)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3)企业和工会达成工资——物价协议;(4)用税收政策控制工资和物价的上升。 宏观经济学感想 —应试者的盛宴,实用者的深渊 管13-1 吕腾飞 ***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真的不能对后面的讨论分析可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的解答!也只是一笔划过!这种情况下,我们任何人都会成为成绩的阶下囚,我们没考好,就是我们没学好,不然怎么会有高的成绩呢!我想老师您若是这么想:我也只能很心塞的悄悄的告诉您!或许您也已经知道的秘密!毕竟现在的考试制度和批改制度以及后期的处理因素您是知道了的!其实这考试真的让我们真的想学的人坠入了无底的深渊,我可能说的有点言过其实了,但大体情况还是符合我的实际情况的!于是想学者没有了学习的鼓励,无心学者倒是把这份鼓励的爱心给拿来参加天天酷跑了。所以考试成为了应试者的盛宴,却成为了实用者无底的深渊! 我对于宏观的感想就是最后的考试了!我们下学期还会学老师您的产业经济学!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决心重新写一份给您,因为我们还有合作。我也不再说空洞的感想!我最后希望给老师一点建议,让我们以后的合作变得更能对我们双方变得有利的建议! (1)能给我们提前公布您的讲课课件,能让我们今早的掌握和百度一些新的名词! (2)能让我们课堂变得更具有真实性,我们在体会中学到些东西! (3)更多的给予我们例子的讲解,我们对于许多事物不是不会做,就是没有一个可以去参照的例子!一旦我们会了例子,一切都只是照葫芦画瓢了! (4)我想这是我最后一个建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建议了。就是革新我们的考试模式,不是您出题考我们,而是通过我们每次课下的上交的查漏中通过多模式网上的投票进行选择,并对在规定时间积极参与在查漏者投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额外分数奖励! 我的建议也不是十分明确,但起码我说出我们学生和现行的教育体制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通过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建议都是可以解决的!最后希望老师我们下学期合作愉快!第五篇:宏观经济学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