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7: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篇: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

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

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 —— 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 ——

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 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可促进某些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和细胞的伸长。

2、光照长度

根据作物开花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分为:

a.长日性植物。(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

b.短日性植物。(中晚稻、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草等)c.中日性植物。(早稻、荞麦、豌豆等)

3、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

在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植物的呼吸过程也在进行。把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喜阳植物

光饱合点较高,所以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也较高,生产潜力较大。另外强光有利于作物果实和籽粒的生长,产品中的蛋白质、含糖量等都比较高。栽培的农作物多属喜阳植物。耐荫植物

虽然要求一定强度的阳光,但可忍耐不同程度的荫蔽。相对较弱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一般植物生长较细长、嫩弱,蛋白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高。这对于以植物营养部分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很有利。

4、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日数。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以减少整个作物层的反射、透射和漏射光,增加作物对光能的吸收比例。(3)改善水、热、气等环境条件,增加作物光合能力。

(4)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的光饱和点。在培育作物品种时,要增加暗反应的速度,以充分利用光反应所吸收的光能,提高光饱和点和光能利用率。

(5)减少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6)提高经济系数即谷草比。通过育种和先进的栽培措施,使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

三、温度与农作物生长

1、农作物生育的“三基点”温度 A、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B、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种作物);

C、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同一种作物品种); D、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器官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同。

2、农业界限温度

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简称界限温度。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有:0℃、5℃、10℃、15℃和20℃。他们的农业意义为:

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冬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冷季牧草开始生长。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多数树木开始萌动。冷季牧草积极生长。5℃以上持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稳定通过15℃的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常生长。

3、温周期现象(1)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化规律的适应。(2)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3)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大,作物的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产量也高。另外,气温日变化还常和其它气象要素日变化(尤其是光周期)相结合共同对作物产生影响,即白天高气温、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而适当的气温日较差可增加白天的光合积累而减少夜间的呼吸消耗。

4、积温

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一般用单位为℃。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5、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

冷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下限以下而受害。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与霜不同。

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6、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松土与镇压:

(1)锄地(松土)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2)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垄作:垄作可以提高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

四、水分与农作物生长

1、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2、农作物需水规律。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少

3、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

水分临界期: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之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穗花期,不一定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

水分关键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4、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5、水分异常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渍害。

五、养分与农作物生长

1、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

C、H、O、N、P、K、S、Mg、Ca、Fe、Zn、Cu、B、Cl、Mo等,其中N、P、K被称为“三要素”,Fe、Zn、Cu、B、Cl、Mo为微量元素。

2、农作物需肥规律:

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期(器官成熟期)少。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线。

3、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式归还土壤,使土壤中养分保持平衡。

最少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称作最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即其他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就越高。

因子综合作用率植物高产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受到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和土壤条件【pH值、质地、供肥保肥性】的影响和制约。小结:

作业:

1、名词解释

光长

光强

三基点温度

温周期现象

2、简答农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

3、简答施肥的一般原理。

第二讲

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以及农作物布局的一般原则与确定。

2、掌握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理解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重点:

1、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

2、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难点:对种植模式、立体种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解。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基本概念

耕作制度(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方式的技术体系。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熟制与种植方式。

二、农作物布局

1、农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中心。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一生产单位【或农户】作物种植的空间配置。即解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决定因素有:农作物生态适应性、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等。

2.作物布局的原则

(1)需求

(2)生态适应性

(3)经济效益与可行性 3.作物布局的步骤和内容(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2)查清环境条件

(3)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

(5)可行性鉴定和生产资料的确保。

三、种植体制

1、种植体制就是根据农作物对地力的影响、农作物之间的协调关系、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指定的能体现农作物总体布局要求和种植模式特色的种植顺序的组配。种植体制通常由轮作、连作及其组合方式组成。

连作

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也叫“重茬”。这是一种落后的种植制度,容易造成地力消减,病虫杂草滋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轮作

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轮作 在多熟制条件下,轮作是由不同复种方式所组成,叫复种轮作。如:油菜—一双季稻—绿肥—双季稻—小麦—棉花三年复种轮作。

1)、轮作的技术原则

A、主要作物安排在肥沃的茬口上 B、前作有利于后作 C、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D、合理利用连作 2)、轮作的增产原因

A、提高土壤肥力

B、合理利用土壤养料

C、防除病害杂草

D、有利调节肥料的余缺

2、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可分为三类:

忌连作作物:最不能连作的作物有马铃薯、烟草、番茄、西瓜、甜菜。不能连作的作物有豌豆、大豆、蚕豆、菜豆、向日葵、辣椒 耐短期连作:甘薯、花生、大豆、芝麻等。耐长期连作:水稻、麦类、棉花、玉米、甘蔗、苎麻、紫云英等。

四、种植模式

1、种植模式由农作物结构和种植熟制两部分组成。

农作物结构是指田间农作物种群组成与空间配置,包含单作和多作。

种植熟制是指一年内种植农作物的季数,包括一熟制和多熟制。多熟制是指在同一田地、同一年内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混作、套作等。

2、复种是指一年内同一田地上收获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小麦—大豆(二茬复种);油菜—水稻—水稻(三茬复种)等。

复种有利于扩大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缓和粮、饲、果、菜、药等作物争地的矛盾,有利于稳产。

与复种相反的农作方式是休闲和撂荒。

3、复种技术

1).选择适宜的作物组合和品种

2).采用套作

3).育苗移栽,缩短本田生育期

4).缩短农耗期

5).推广新技术(少耕免耕、地膜覆盖、再生栽培等)。

4、间作、混作、套种

单作 在同一田地、同一季节种植同一作物的种植方式。这种方式的耕作栽培技术单纯,在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尚有潜力。

混作

在同一田块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混合种植的方式。混作简便易行,但不利分别管理,要求混种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一致。

间作

在同一田块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的方式。间作可实行分别管理,特别是带状间作,便于机械化作业,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套种

在前作物的生长后期,于其株行间播种或栽植后作物的种植方式。它与间作不同的是,间作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而套种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一小部分。

5、间、混、套种增产原因

1).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

光能利用率;

2).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作物丰产性能;

3).利用不同作物间分泌物的互利作用;

4).充分发挥水分、养分的平衡作用,使用地养地紧密结合;

5).利用不同作物的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6、间、套种技术原则 1).缓和作物间的竞争;

2).确定优化带型,实现间套种的最佳效果;

3).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确定合理的群体与田间结构。

五、立体种植

1、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多层次、多茬口、多作物复合种植,成分利用空间、时间、光热肥水资源的种植技术。

2、立体种植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2)、农作物之间共生互利;

3)、投入和产出相适应;

4)、保证整体农作物持续增产;

5)、优质高产,产销对路;

3、主要立体种植技术 • 粮、粮、菜立体种植

1)小麦、单季玉米、蔬菜立体种植;

2)小麦、甘蓝、玉米、大豆立体种植;

3)双茬玉米、双茬芸豆立体种植; • 粮、油、菜立体种植

1)小麦、菠菜、花生、黄瓜立体种植;

2)小麦、菠菜、花生、玉米立体种植;

3)西瓜、花生、玉米、白菜立体种植 • 粮、粮、菜立体种植

1)小麦、单季玉米、蔬菜立体种植;

2)小麦、甘蓝、玉米、大豆立体种植;

3)双茬玉米、双茬芸豆立体种植; • 粮、油、菜立体种植

1)小麦、菠菜、花生、黄瓜立体种植;

2)小麦、菠菜、花生、玉米立体种植;

3)西瓜、花生、玉米、白菜立体种植; • 粮、棉、菜立体种植

1)小麦、越冬菜、棉花立体种植;

2)小麦、大蒜、棉花立体种植;

3)小麦、西瓜、棉花立体种植; • 其他立体种植

1)小麦、越冬菜、黄烟、甘薯立体种植;

2)小麦、越冬菜、黄烟、秋菜立体种植;

3)粮、棉、草肥立体种植;

4)粮、油、草肥立体种植;

六、种植制度的改革

1、种植制度改革趋势——由单元生产转向复合型生产,由平面生产转向立体生产。1)、农作物组成改变 2)、复种面积增加 3)、多熟种植 4)、发展旱作种植制度 5)、发展农牧结合型种植制度

2、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2)、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3)、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4)、种植业结构调整应主要的问题 教学小结: 作业:

1、名词解释

种植制度

种植体制

种植模式

立体种植

复种

连作

轮作

间作

混作

套作

2、简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第三讲

农作物的土壤耕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耕作、土壤肥力、整地等概念。

2、掌握土壤培肥技术环节和整地技术环节。教学重点:土壤培肥、整地技术环节。教学难点:整地技术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土壤耕作概述

1、土壤耕作是根据对土壤的要求和土壤特性,应用机械方法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消灭病虫杂草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耕作措施。

2、土壤耕作的任务 1).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调整各种孔隙数量及比例, 使固相、液相和气相具有持久良好的比例关系,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养分转化。

2).创造深厚的耕层和适宜的播床。加厚耕作层(25-30cm)。整平地面,松碎土块,使表土层上虚下实。

3).清除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将前作残茬及绿肥植株残体埋入土中,混融土肥;消灭害虫和虫卵,掩埋病菌的带菌体,防止病虫害繁殖蔓延。

二、土壤培肥技术

一)、土壤肥力(地力)就是指土壤水、肥、气、热四大元素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所综合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

土壤培肥的主要措施:合理轮作、施肥养地、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二)、土壤培肥的作用与措施

1、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倒茬

(1)、利用冬春热量充沛的有利条件,改造冬水田;利用冬闲地发展小麦生产,增加复种指数。

(2)、调整水稻布局,压缩双季稻,扩大中稻。(3)、提高栽插玉米、红薯,千方百计躲过伏旱。(4)、对水利条件差的水地改种旱作物

2、施肥养地

1)合理使用化肥,以无机促有机。2)深耕增施有机肥。

3、秸秆还田

1)秸秆还田,结合施用氮肥磷肥。2)发展畜牧业,使植物秸秆过腹还田。

4、种植绿肥

1)直接翻压,结合施用钾肥磷肥。2)发展肥饲兼用、肥粮兼用的品种。

三、整地技术

整地是指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是作物栽培最基础的环节。一)、土壤的基本耕作

又称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

1、翻耕:一般采用铧犁(有壁犁)、圆盘犁进行。有壁犁同时具有翻土和碎土作用,有三种形式:

螺旋犁使土垡完全翻转,碎土作用小,适于草多的荒地。

圆筒犁碎土作用强,翻土作用弱,多用于翻耕菜园地。

半螺旋犁又称熟地型犁,作用介于上两种之间,适于大多数土壤。• 翻耕方法主要有:

1)全翻垡【翻转180°,适合开荒,不适宜熟地】 2)半翻垡【翻转135°,适用于一般耕地】

3)分层翻垡【采用复式犁将耕层上下分层翻转,耕地质量较高】 • 翻耕时期: 1)北方:一年一熟或两熟地区,在夏、秋季作物收获后以伏耕为主,秋收作物后和秋播前为秋耕时间。2)南方:多在秋冬季进行。• 翻耕深度:

旱地以20——25CM,水田以15——20CM为宜。

2、深松耕

分层松耕而不打乱土层的耕作措施,耕作深度较深,可疏松犁底层。使用无壁犁、凿型铲和深松铲(有壁犁后加装)等机具。

由于不乱土层,保持地面覆盖,可减少水分蒸发,防止风蚀。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和丘陵地区。

3、旋耕

旋转过程中进行切割、打碎、掺和土壤,一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松土和碎土,多用于水田。使用机具为旋耕机或旋耕犁。二)、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是用农机具改善O~10cm以内的耕层土壤状况的措施。它主要包括耙地、耖田、镇压、开沟、作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等作业,多数在耕地后进行,作为基本耕作的辅助作业,但都是完成土壤耕作的各项任务不可缺少的措施。

1、耙地

主要作用是碎土。机具圆盘耙和钉齿耙。

圆盘耙

碎土力强,常用于收获后浅耕灭茬,翻耕后破碎垡块和坷拉以及旱田早春顶凌耙压。

钉齿耙

碎土作用小于圆盘耙,常用于播种后出苗前耙地,破除板结。

水田耙地后要用“而”字耙耖田,平整田面,细碎土块。

2、中耕

又称锄地、耪地、耘耥(水稻田)。是作物生长期间在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具有除草和松土作用,同时形成幂层,保持水分,提高地温。

使用机具为中耕机,耘锄(畜力牵引)和锄头。

3、镇压

压紧耕层,压碎土块,平整地面,保持土壤水分,促进种子发芽。

使用机具有V型、环型或网型镇压器,木磙或石磙。

适用于半干旱地区旱地、半湿润地区播前旱情较重或土块较多土壤、轻质土壤、玉米等大种子作物播种后及小麦越冬前。

4、作畦

平畦

北方种花生。畦宽2-4m,为播种机宽度的倍数,畦长10-50m不等,四周作宽约20cm、高15cm的畦埂。灌水时由畦的一端开口。

高畦

南方种棉花、油菜、大豆等旱作物。畦宽2-3m,长10-20m,四面开沟排水,防止受涝。

作畦用筑埂机和开沟培土而成。

5、起垄

起垄可用犁开沟培土而成,垄宽40-70cm不等。起垄具有多种作用:

(1)增加土壤与大气接触,增大阳光照射面,升温透气;

(2)促进作物上层根系,特别是气生根的生长以及块根、块茎的膨大;

(3)平地利于灌水排水,山区可保持水土。

四、少耕免耕法

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凡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联合作业,以局部深松代替全面深耕,以耙茬、旋耕代替翻耕,在季节间、年份间轮耕,间隔带状耕种,减少中耕次数或免中耕等等,均属少耕范畴。

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1.少耕免耕的优点

(1)少免耕和覆盖,减轻水蚀和风蚀。以及土壤水分蒸发

(3)秸秆覆盖使表土有机质增加。土壤好气性分解减慢,利于有机质积累

(4)农耗时间减少(5)节约成本

2.免耕机理

(1)以生物松土替代机械松土。

(2)土壤自身的浆融或干湿变化带来耕层自然疏松。

(3)避免机械作业的副作用。教学小结:

• 作业:

1、简答土壤培肥技术有哪些?

2、简答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方法与技术要领。

第四讲

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清选和处理方法、播种量、播种期的确定、播种方式,以及常见育苗方式和农作物收获与储藏。

2、掌握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田间管理技术。教学重点:

1、种子处理方法、播种方式、育苗方式。

2、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田间管理技术。

教学难点: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田间管理技术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播种

(一)播前种子处理: 1.种子清选

选出纯净、饱满、生活力强的种子

常用方法:筛选、风选、粒选、液体比重选。2.种子处理

使播种后发芽迅速整齐、出苗率高、苗全苗壮。晒种——播前翻晒1-2天,可以增进种子酶的活性,提高胚的生活力,晒种还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消毒 ——石灰水浸种、药剂浸种、拌种

1%的石灰水浸种是利用石灰水膜将空气和水中的种子隔离,是种子上附着的病菌得不到空气而闷死。

种子包衣——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按一定的种、药比例把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并迅速固化成一层药膜。

浸种催芽

——浸种是播种前用清水浸泡种子,让种子吸足水分。

催芽是人为创造一个适宜温、湿度,使种子发芽。【温度以25-35℃为好】种子吸水不足,则发芽率低,但吸水过度却会使养分外溢,播后易烂钟。浸种时间和催芽温度,随作物种类和季节而异。

(二)播种期

一定地区的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宜的播种期。适宜播种的作用: 保证发芽所需的各种条件;

使作物各个生育时期处于最佳的生育环境,避开低高温、阴雨干旱、霜冻和病虫等不利因素,实现高产优质; 为后茬作物适时播种创造条件,达到全年增产。

(三)播种深度

一般种子较大,子叶不出土,土壤质地较轻,含水量少时,应适当深播。反之,应适当浅播。

如:小麦、玉米3-4cm 烟草(需光)、油菜、棉花浅播

(四)播种方式

撒播、条播、穴播、精量播种。1.撒播

最早采用的播种方式,土地利用 率较高,省工抢时。主要缺点:

(1)种子分布不均匀,覆土深浅不一致,出苗率低,幼苗生长不整齐。

(2)植株之间距离无规律,田间管理不方便。2.条播

植株分布均匀,覆土深浅较一致,出苗整齐,后期通风透光良好,便于田间管理和间、套其他作物,经济用肥,便于机械化栽培等优点。

常见有:窄行条播、宽幅条播、宽行条播、宽窄行条播。3.穴播

又称“点播”,按一定的行株距开穴播数粒种子。种子播在穴内,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便于增加种植密度,集中用肥和田间管理,但仍需间苗。在丘陵山区应用较为普遍,如油菜等。

4.精量播种

在点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用种的播种方法。能将单粒种子,按一定的距离和深度,准确地播入土内,获得均匀一致的发芽条件,促进每粒种子发芽,不需间苗,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目的。

二、育苗移栽

水稻、甘薯、烟草、茄子等蔬菜瓜果以育苗移栽为主,油菜、棉花、玉米等作物在复种指数高的地区采用育苗移栽。

1、育苗移栽的意义 缓和季节矛盾,不误农时;

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等自然资源增加复种指数; 苗床面积小,便于精细管理,利于培育壮苗; 集约经营,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

可按计划规格进行移栽,保证合理密度和苗全、苗壮。2.育苗移栽的缺点

根系受损伤多,入土浅,不利于吸收土壤深层养分,抗倒伏力较弱。

人工移栽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3.育苗的方式

1)、湿润育秧

水稻常用的育秧方式。

苗床:泥脚较浅、土质带沙、肥力较高、水源清洁、排灌方便; 畦:宽130-150厘米,沟宽20-25厘米,沟深10-13厘米。清除杂草,施足基肥,平整地块,上水验平。根据天气情况,前期沟内灌水,畦面保持湿润,以利发芽出苗,后期保持浅水层,以利秧苗生长,便于拔秧。

2)、营养袋、营养钵育苗

移栽时起苗易,不伤根,成活率高。适用于棉花、玉米及瓜类作物育苗。

3)、塑料软盘育苗

现在水稻抛秧即采用塑料软盘育秧。简便易行,成本较低,质量好,成功率高。4.移栽

移栽时期应根据作物种类、适宜苗龄和茬口而定。移栽前浇水湿润,以不伤根或少伤根为好。栽后及早浇水、追肥,促进成活和幼苗生长。

水稻移栽适宜叶龄为4-6叶,油菜以6-7叶为好。移栽方法:手插秧、机插秧、抛栽秧。

三、田间管理技术

1、查苗补苗

及早补种,出苗后追肥促发,使补种苗赶上早苗。选择阴天、傍晚、雨后进行,带土移苗补栽,及时浇水。

2、间苗定苗

间苗又称疏苗,去弱苗、杂苗、病苗,保持一定的株距和密度。原则是去密留匀、去小留大、去病留壮、去杂留纯。定苗是直播农作物的最后一次间苗。

3、中耕培土

中耕可疏松土壤,消除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物质分解,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抑制盐分上升。中耕一般进行2-3次,深度以6-8厘米为好。

培土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土温,提高玉米等大株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利于花生下针结荚和甘薯块根形成膨大,在雨水多的地方有利于排水防涝。培土一般结合中耕进行。

4、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应做到:以有机肥料为主,结合化学肥料,N、P、K三要素恰当搭配,因地制宜补施微肥。

1)基肥

A、一般结合整地进行,即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土壤中。B、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效与速效结合。C、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50%—70%。D、施用基肥的作用:

①满足作物生长中期以前的营养需要; ②提高肥料利用率; ③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④改善土壤环境;防治地力下降; ⑤增强作物抗逆力等。

2)种肥

播种或定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合施用的肥料。种肥的作用:

可以补充基肥的不足,为作物初期生长供应养分。施用得当,可及早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又可省追肥用工。施用不当,会危害种子造成损失。

施用种肥的注意事项:

①不选有腐蚀性的肥料,如碳酸氢铵、过磷酸钙; ②不选有毒害作用的肥料,如尿素;

③不选有害离子的肥料,如氨化钾、氯化铵、硝酸铵、硝酸钾; ④不选强碱性化肥,如窖灰钾肥、钢渣磷肥; ⑤不选没腐熟的农家肥。

3)追肥

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的肥料。

不同生育阶段根据需要均可追肥,但它们增产效果有很大差别,其中施用肥料营养效果最好的时期称为最高生产效率期。

一般作物的最高生产效率期是产品器官形成期,此时吸收养分最多,增加养分供给可促进产品器官的分化形成,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以速效性化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30%—50%。

A、撒施追肥适用于种植密度较大或根系遍布于整个耕作层的作物。

B、穴施和开沟条施将肥料施于种子的底下,或施在一侧或两侧作种肥,也可在生育中期穴施、开沟施作追肥。

C、叶面喷施见效快,肥料利用率高。D、注施,就是把液体肥料通过注射器注入土壤,使肥料深施入土,减少挥发。

5、灌溉排水

灌溉——除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外,还能调节土壤温度、培肥地力、改善田间小气候、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一般分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滴灌4类。

排水——排除地面水、耕层土壤中多余水、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分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

6、防治病虫草害

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般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防治等。

田间杂草是影响作物产量的灾害之一。杂草和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降低了田土养分和土壤湿度,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同时也是病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杂草丛生将增加病虫传播和严重程度,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农业除草法如精选种子、轮作换茬、水旱轮作、合理耕作等;机械除草法如机械中耕;化学除草剂除草法。

7、控旺技术 1).深中耕

采用人工松土的方法,使植株周围的土壤松动,损伤部分根系(切断浮根),减少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减缓苗叶生长,从而达到控旺目的。2).压苗

主要用于麦类。镇压可以达到压苗的作用,更主要是沉实土壤,使土壤水分上移,增加地表商情,在干旱情况下能促根增蘖。3).晒田

是水稻生产特有的先控后促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4).打(割)叶

采用手摘或刀割的办法,去掉一部分叶片。其作用是减少叶片的消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利于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5).摘心(打顶)

摘除主茎顶尖,能消除顶端优势,促进茎叶生长,使养分重新分配。

四、农作物收获与储藏 一)种子、果实的收获期

禾谷类、豆类、花生、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理成熟期即为产品成熟期。

(二)以块根、块茎为产品的收获期

甘薯、马铃薯等无显著成熟标志,一般以地上部分茎叶停止生长,并逐渐变黄,地下部贮藏器官基本停止膨大,干物重达最大时为收获适期。

(三)以茎秆、叶片为产品的收获期

甘蔗、烟草、麻类作物等产品为营养器官其收获期常常不是以生理成熟为标准,而是以工艺成熟为收获适期。

(四)收获方法 刈割、摘取、掘取、机械收割。

(五)农产品储藏

1)、种子干燥

禾谷类作物的籽粒含水量不高于12-13%,油料作物的种子含水量不高于9-10%。晒干、扬净后储藏。

2)、棉花应分收、分晒、分藏。

3)、贮藏与保鲜

一般谷类、豆类、油料作物的种子采用仓贮、袋贮、囤贮等方式。

烟草麻类等在烘烤或剥制干燥等特殊处理后贮藏。教学小结:

作业:

1、育苗方式有哪些?

2、田间管理技术有哪些?

第二篇: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 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 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的地块选择与施肥整地

2、马铃薯的播种方法。教学过程:

(一)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进行马铃薯生产,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必须采用“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微肥结合”的平衡施肥法。如亩产2500-3000kg的田块,施肥标准为:每亩圈肥5-6m3 马铃薯专用复合肥50-75kg或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各25-30kg,硫酸锌1kg、硼砂0.5kg。农家肥结合整地施用,化肥做种肥播种时条施。如采用地膜栽培,应将所用肥料作底肥一次施入;露地栽培应留复合肥25kg、尿素15kg或碳铵40-50kg,在苗出土80%左右时作追肥施用,其余肥料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后进行深耕,耕作深度约20cm-30cm.(二)、播种

1、适期尽早播种:中原地区适宜春季马铃薯生长的生长期只有60-70天,必须选择早熟品种尽早播种才能优质高产高效。一般要求:土壤深10cm处地温为7-15度时开始播种。中原地区阳畦和小拱棚栽培1月底2月初播种,地膜覆盖早熟栽培2月底前播种;春露栽培3月上旬播种。

2、足墒深播:早春地温低空气干燥,故应深播,播种深度为10cm。

3、栽培模式与种植密度:春季马铃薯早熟栽培,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或大拱棚覆盖栽培。以每亩种植5500株左右,单行种植垄高15-20cm,行株距60×20-25cm;双行种植垄距1m,垄宽60cm,垄高15-20cm,大行距60-70cm,小行距40-30cm,株距27-30cm。

4、播种方法:选择寒流过后、温度升高时,采用起垄栽培,朝阳坡播种。播种深度因品种而宜,播后适当镇压后覆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 教学过程:

(一)田间管理

春季马铃薯田间管理应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则,技术管理要及时,抓早、抓细,早中耕、早追肥、早浇水。促进幼苗早发棵,茁壮生长。开花后根据天气、墒情、枝叶生长情况,酌情追肥,小水勤浇,促秧攻薯,以薯控秧,使薯秧生长协调,防止后期茎叶早衰或徒长。

1、幼苗期: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不宜灌溉。待苗出土80%左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和追肥培土,本次追肥宜早不宜晚。苗追施碳铵50kg,沿种植行8cm处条施并中耕培土,追肥后及时浇水;足墒播种苗期尽量少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棵;此时要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封垄前结合长势,亩可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15kg,同时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高培土。

2、结薯期:出苗后25天现蕾(7-8片叶时又称团棵期),薯块开始膨大,此时进行培土、浇水、防治蚜虫、预防晚疫病等,严禁使用多效唑。5月上旬开花初期(16片叶左右)马铃薯进入迅速膨大期,此时要及时喷药防治晚疫病。在生长后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根据墒情及时浇水,绝不能缺墒,确保土壤湿润,忌大水漫灌,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雨水较多,要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7-10天左右应停止浇水,防止田间烂薯利于贮藏。

(二)病虫害防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治。春季马铃薯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疮痂病等,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茶黄螨、潜叶蝇等。

1、病毒病、病毒病是造成马铃薯薯种性退化,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应重点防治。措施有:选用脱毒种薯;适当调整播种期:春季早播早收,避开蚜虫迁飞高峰,躲过高温影响;发现感病植株应立即拔除,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等传病毒昆虫;发病初期喷洒糖+醋+酒+羊奶混合液,或1.5%植病灵II号乳剂1000倍液防治。

2、晚疫病、晚疫病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在开花前后要采用喷药预防,重点喷叶子背面。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精选种薯淘汰病薯;在开花前后,用70%代森锰锌、25%瑞毒霉或58%瑞毒锰锌预防喷施,每7天左右喷1次,连续3次。交替使用。

3、疮痂病、疮痂病是一种放线菌病害,土壤碱性、施不腐熟的有机肥料、结薯初期土壤高温高湿发病严重。防治方法:轮作倒茬,不要在碱生地块种植马铃薯,施用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适当早播提前收获,使马铃薯结薯期避过高温;块茎膨大期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药剂防治:用1.5-2kg硫磺粉撒施后犁地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开沟时每亩再用1.5硫磺粉小熊猫施消毒。

4、蚜虫和菜青虫:可用5%抗蚜威、10%吡虫啉、20%的氰戊菊酯或10%氰氯菊酯等药剂交替喷雾。

5、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犁地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5-6kg/亩均匀的撒施;也可在播种时,亩用麸皮2-3kg药麸在田间撒时,2-3次即可。

6、茶蟥螨:用73%炔螨特乳油2000-3000倍稀释液,或0.9%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稀释液,5天喷药1次,连喷3次。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的收获(土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春季阳畦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4月底至5月初收获;地膜覆盖栽培5月中旬收获;露地商品薯6月上中旬收获。

(二)秋马铃薯种植使用的是春季基地繁育的种薯,收获时间短,没完全渡过休眠期。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打破休眠的处理,不然会造成出苗不齐不全、减少产量的问题。对春季生产种薯进行打破休眠处理,可以使用在短时间内能起到解除休眠的化学药剂。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用赤霉素(920)打破休眠:把切好的芽块,放进5―10ppm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捞出后放入湿沙中,保持20℃左右的温度即可。

2、用硫脲打破休眠:把切好的芽块放入1%硫脲溶液中浸泡1小时,捞出后放入湿沙中层积。

3、用熏蒸法打破休眠:所用药剂为二氯乙醇、二氯乙烷和四氯化碳,将三者按7:3:1的容量比例,混合成熏蒸液,用以熏蒸种薯。

第三篇:《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一、概论

(一)品种分类 根据商品特性,分为鲜品和干品两大类 1.鲜品类

(1)野生鲜品类:姬松茸、鸡枞菌

(2)人工栽培鲜品类:平菇、猴头菇、香菇,茶树菇、草菇、双孢蘑菇,滑菇、金针菇、鸡腿菇

姬松茸

鸡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平菇

平菇

平菇

猴头菇

猴头菇

香菇

香菇

茶树菇 茶树菇

草菇

草菇

双孢蘑菇

滑菇

金针菇

金针菇

鸡腿菇

鸡腿菇

2.干品类

(1)野生干品类:松乳菇、红椎菌、肚菌

(2)人工栽培干品类:姬松茸、香菇、竹荪、茯苓、银耳、木耳、灵芝

松乳菇

红 椎 菌

红椎菌

肚菌

肚菌

竹荪

竹荪

竹荪

茯苓

茯苓

银耳

银耳

木耳

木耳

灵芝

(二)生物学特性(P1)

1.形态学特征:食用菌虽然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但不管是什么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2.影响食用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p4-5):

温度、水分、光照、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酸碱度(pH值)

(三)市场前景(p6)1.营养价值

(1)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2)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等营养成分。

(三)市场前景(p6)2.医疗保健价值: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

二、食用菌的制种技术(P9)

菌种: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连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根据菌种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的不同,把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

(二)消毒与灭菌(P12)1.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防止和控制各种杂菌的污染,以获得菌丝体或栽培体的纯培养。

2.消毒与灭菌的方法(P12):物理消毒灭菌、化学消毒灭菌。3.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和紫外线杀菌法。

4.常见的化学消毒灭菌法:(1)气雾消毒灭菌法(2)液体消毒灭菌法

(三)接种与培养(P16)1.接种:将菌种移至新的培养基的过程。2.菌种培养

(四)菌种质量鉴定(P18)优良菌种的共性:“纯、正、壮、润、香”

三、食用菌的常规生产技术(P24)

四、几种地方特色食用菌栽培(P34)

(一)香菇栽培 1.营养; 2.温度; 3.湿度;4.空气;5.光线;6.酸碱度(pH值)

5(最适)

五、常见食用菌病虫害防治(P70)(一)常见杂菌种类与防治(P70)食用菌最常见和为害较严重的杂菌主要有:木霉、曲霉、链孢霉、青霉、毛霉

(二)真菌性病害的种类与防治(p77)

(三)食用菌害虫的种类与防治(p78)1.食用菌常见害虫种类(p78):

瘿蚊类 菇蚊类 跳虫类 线虫

2.食用菌常见害虫的防治方法:

(p79-80)

(1)科学合理选择和设计食用菌生产场所;

(2)培养室和出菇场的门窗安装纱门(3)灯光诱杀(4)生物防治

(5)施用植物杀虫剂(6)菇潮间隔期,用溴氰菊酯等喷洒空间、墙壁、床架。

六.(生产实例)香菇代料栽培管理技术(p36-41)

1.培养料配制:木屑78%、麸皮18%、蔗糖1%、石膏粉2%,过磷酸钙0.5%、尿素0.3%、硫酸镁0.2%。先将麸皮、石膏粉及其它辅料按比例称好,充分搅拌,然后再添加到木屑中,干翻搅2-3次,然后加水,含水量达到55-60%,再搅拌2-3遍,建堆闷2-3小时即可装袋。2.菌筒制作与培养:(1)制作菌袋(2)装料(3)消毒、灭菌(4)接种、培养 3.脱袋转色 4.催蕾、出菇

第四篇:烤烟栽培技术 教案

烤烟栽培技术

烤烟育苗

当前我们推广的烟草育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托盘假植两段育苗;二是漂浮育苗。

一、托盘假植育苗

㈠壮苗标准:苗龄65天左右,叶数9片左右,茎高8—10cm,茎粗0.5—0.6cm,且有韧性,叶色绿至浅绿,叶片较厚,侧根发达,无病虫害,群体整齐一致。壮苗标准根据不同的移栽要求而有所不同,深栽烟苗和膜上烟的烟茎可以高一些(10—12cm),浅栽和膜下烟的茎高可以矮一些(6—8cm)。

㈡育苗设施 大棚(中棚)、育苗托盘、薄膜等 ㈢消毒

1、消毒剂:斯美地(化学名称:甲基二硫化氨基甲酸钠)、高锰酸钾、福尔马林。

2、母床消毒:先将厢面青土锄松、平整,铺上营养土,保持湿度在70%左右,每平方米以50ml斯美地兑水稀释成60倍液均匀浇洒于苗床上,然后密封大棚,3—4天后耙松厢面表土,通风透气,使残留药气充分挥发4—5天。

3、育苗盘消毒:育苗盘在使用前用1—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0.05—0.1%的高锰酸钾喷洒育苗盘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4、营养土消毒: ㈣播种

1、确定播种期:一般在移栽前80—85天播种。

2、播种量:每标准苗床(10平方米)播包衣种子200—300克。㈤苗床管理

1、母床管理

2、子床管理

二、漂浮育苗

㈠漂浮育苗的意义: 第一,减轻病虫害。

第二:生长快,苗齐苗匀。第三:节约肥料和用水。

第四:有利于实现育苗专业化和栽培品种良种化。㈡漂浮育苗的优点: 一是烟苗整齐一致,有利于提高大田生产的整齐一致性,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水平。

二是烟苗根系发达,根的数量超过常规育苗1倍以上,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

三是可有效克服早花现象。

四是因采用无土栽培,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尤其是病毒病有明显效果。五是育苗使用的苗盘重量轻,移栽方便。

地膜覆盖栽培 盖膜应注意几点:

一、土壤湿润是盖膜的前提条件。含水率要求在80%以上。如果含水量低,今后下雨又下不进,烟苗移栽后就会受旱。而且土壤中水分少了,不利于底肥分解,容易导致烧根滞长甚至死苗。

二、盖膜时间。膜下栽培必须即栽即盖,膜上栽培则可提前10天至一个月盖膜,只要土壤湿润、下足了底肥、施用了化学除草剂,就可盖膜。施用除草剂时要注意药剂的安全期(5—7天),过了安全期才能栽烟。盖膜前可先喷施农药如日高以减少虫害。

三、盖膜的要求。总的要求就是:平、直、紧、密,做到大风掀不开,真正收到保温、保水、保肥的效果。

四、揭膜。烟株团棵后,或移栽35天左右,或连续5天以上气温稳定通过18℃,便可揭膜,而且一定要揭膜。有些烟农主张不揭膜,这是不对的。

五、化学除草剂的施用。目前施用的有芽前除草剂和芽后除草剂。芽前除草剂如金都尔必须在盖膜前喷施。值得注意的是:喷药前泥土必须打碎整平;喷药后要立即盖膜,不要破坏了药膜,否则药效降低;喷药时土壤为湿润为度,含水太少,药液不能下渗,药效不能发挥,但含水太多,药液渗透太深不易挥发,今后烟根根尖容易受药害,导致滞长或死苗。芽后除草剂如农达喷药时应尽量喷到杂草叶上(靠叶吸收),注意喷药时间至少在移栽前10天,以避免烟叶药害。

烟叶成熟度

一、烟叶成熟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概念

什么叫烟叶成熟?从大的方面说,每片烟叶都可以分为两个成熟阶段。一是生理成熟期,即烟叶的长和宽都已长完定型,叶内干物质的积累大于分解,干物质总量达到高峰,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烟叶生理上已经成熟,所以这时叫生理成熟期。二是工艺成熟期。生理成熟的烟叶,其内在化学成分并不符合工厂加工卷烟的要求。而烟叶生理成熟后,各种内在化学成分进行生理生化反应,消耗大于积累,正朝着符合工厂工艺需求的方向变化,不利成分逐渐减少,有利成分逐渐增加。这个过程就叫工艺成熟期。

再分细一点,烟叶成熟可以依次分为以下几个档次: 未熟——烟叶还在旺长,长度、宽度、厚度尚未定型。欠熟——刚刚生理成熟。

尚熟——已达到生理成熟,但还未完全达到工艺成熟。成熟——已经达到工艺成熟。完熟——即充分成熟。

过熟——成熟过度,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

还有“假熟”,不属于成熟的档次。它是指因为旱灾、涝灾、病虫害、缺肥、缺光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正常老化,外观似熟实际未熟的烟叶。

有些人喜欢讲“提高采收烟叶的成熟度”,这话不够准确。在实践中,我们的下部叶常常是过熟采收,再不能“提高成熟度”了。成熟不够主要是中、上部叶。提高中、上部叶的成熟度,则确是今后提高烟叶质量的核心所在。不同部位烟叶,成熟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准确的提法应是“适熟采收”。

二、烤烟生产前、中期确保成熟度的相关技术 ㈠选择品种和培育壮苗

烟稻连作不宜选择生育期太长的品种,否则粮烟争季节的矛盾更加突出。培育壮苗有利早生快发,正常生长。这两项已在前面介绍,这里不再详讲。㈡搞好烟田冬翻和大田管理,促使烟株早生快发

烟田冬翻。土壤好坏,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极大。烟田冬翻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而且冬翻越早越好,老农有“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的说法,烟地一般要求12月底以前全部翻完。

中耕培土。中耕的作用在于改变雨后表土板结的状况,使土壤疏松,提高通透性。

打脚叶。我们现在选用的烤烟品种,一生中共会长出叶片34—36片,而留下烘烤的有效叶只18—22片,其他的叶片都是无效叶。

三、烤烟大田后期确保成熟度的关键技术

烤烟大田生长后期的关键措施是烟水配套,确保烟叶正常成熟。有几个观念要转变。首先,过去认为烤烟后期吸水量很少,烟田宜干燥。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第一,烤烟后期需水量减少,但并不是完全不要水分,养命之水是不可少的。第二,烟叶成熟期正逢干旱季节,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土壤持水量不高,烟叶就很容易受旱早衰或假热。第三,这时烟根已经衰老,活力减弱,缺水更易加速老化,甚至死亡,而有适宜水分则可延缓衰老,增加活力,确保烟叶成熟所需养分的吸收。第四,烟叶成熟期又是高温火南风季节,6份平均缺温25.7℃,7月份28.2℃,两个月中的极端最高温常常超过35℃,最高达40℃,高温逼熟(假热)就是这样造成的。但是如果土壤水分达到80%左右,保持湿润状态,就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烟株生活环境中的温度会明显降低,减少高温逼熟的可能性,同时降低烟叶叶面的蒸发,避免中午叶片凋萎现象的发生,科学家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是最根本的道理。

四、烟叶采收阶段的把关措施 ㈠烟叶适熟采收的原则

下部叶尚熟采,中部叶成熟采,上部叶完熟采,顶部4—5片叶充分成熟一次采。根据烟农的经验是:“下部叶烤嫩不烤老,中部叶成熟才能烤,上部叶烤老不烤嫩。”但我县过去许多烟农恰巧相反,下部叶开烤太迟,过熟采收;上部叶则过早采完,采青采生;下部叶、上部叶都没有做到适熟采收。

㈡采收时间

今后要求:下部叶在打顶后7—10天开始采收,下部叶与中部叶之间间隔5—7天,中部叶与上部叶之间间隔7—10天。或者每烤一房间隔2—3。有人担心这样做会烤冷烤房,耗煤多。其实,冷烤房每房多用10—15公斤煤,只几块钱,烟烤好了可增收几百元,划得来。最后一次采收就在7月15日前后。从始采到终采共需55—60天。要确保烤烟大田生长期在120天左右。

㈢成熟烟叶的判断方法

1、外观判断法。

⑴下部叶适熟的档次是“尚熟”:因为下部叶光照不足,干物质少,水分多,不耐成熟,“尚熟”不采很快就会变成“过熟”叶,身份和使用价值降低。所以,叶片由绿褪黄,以绿为主,主脉2/3变白,部分茸毛脱落,茎叶角度由小变大,即可采收。

⑵中部叶适熟的档次是“成熟”:叶片由绿变黄,黄绿各半,主脉全部变白,支脉1/2变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下垂,茎叶角度接近90度,即可采收。⑶上部叶适熟的档次是“充分成熟”:因为上部叶干物质多,水分少,耐成熟。

烘烤工艺

一、烘烤前的工作 ㈠检修烤房。对烤房的炉灶、火管、风洞、天窗、烟囱、门窗、墙壁、屋顶各部分都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查。

㈡备足物资。煤炭应提早备足备齐,以及火钳、火叉。应在开烤前几天生火把烤房烤干,以利第一房烟叶烘烤时,能正常变黄和排湿顺畅。

㈢分类编烟。绑烟时,应进行鲜烟分类,先绑适熟叶,并随手挑出未熟叶、过熟叶、病斑严重叶片,待绑完适熟叶后,再将这几类烟叶分别绑竿。

㈣配竿装烟。装烟的要领是合理搭配竿烟,而决非简单地把竿烟随便挂进烤房。装烟要求:

1、同房同质,选竿配装。由于鲜烟叶质量有差异,应坚持“上青下黄”和“上干下湿”的原则。而同一棚(层)的烟叶则应基本一致。

2、装烟垂直搭配,由于房内各棚烟叶所处的高度不同,距热源和通风口的距离不同,所承受的温、湿度与“热风”流量不同,烟叶在烘烤中变化的程度与进度也不会相同。

二、烟叶烘烤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干燥过程,而是:

1、排除鲜烟叶内的大量水分,使烟叶干燥。

2、使烟叶内对品质起不良作用的成分分解转化为对品质起良好作用的物质,使烟叶特有的色、香、味显露出来。

㈠烟叶烘烤的意义 烟叶烘烤的意义在于:烟叶在田间生长发育所形成的潜在质量,通过科学烘烤得到体现,成为现实质量,从而使烟厂的需求得到满足,使烟农的辛勤劳动得到报偿。烟叶的质量、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形成,栽培、采收、烘烤,三分天下各占其一。以我县情况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三化(种子良种化、布局区域化、栽培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进步很大,而采收和烘烤两个环节则相当薄弱,突破这两个环节之后,烟叶质量、市场声誉、经济效益必将跨上一个大台阶。

㈡烟叶烘烤的基础知识 烟叶是烟株上的营养器官,采摘下的烟叶也就是叶片在脱离母体后,在外界没有养料供给的饥饿情况下进行代谢,叶内贮存的物质发生复杂的生理与生物化学变化,但它并未死亡,还在呼吸,烘烤是人为地创造条件使之加速衰老死亡和干燥的一个连续过程。

三、因地制宜、科学烘烤是烤制优质烟的主要关键

烘烤技术既要反映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共同规律,又要体现当时当地当房烟叶的具体特点。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桂阳烤烟在烘烤中表现的地方特点。桂阳3—6月(一般为6月上旬)是雨季,光照相对较少,处于荫蔽状态下的下部叶片干物质积累不足,叶片薄而水分含量高;同时,烘烤前期为防止“硬变黄”,要排除部分水分,因而进入定色期后很容易干燥,所以,叶片虽然鲜黄,但容易青筋。相反,6月中旬以后进入旱季,雨量减少而光照充足(7月份还常有火南风,容易出现高温逼熟现象),因此中、上部叶(特别是上部叶)干物质积累丰富,叶片厚而水分含量低,变色期常需补充水分,叶片变黄后常因水分不足而出现青筋。过去县内青筋烟多,除了栽培方面的原因之外,上述地方气候特点是最主要的因素。

第五篇:=农作物生产简介教案

《农作物生产简介》 教案

学校:柘城职教中心 教师:李艳秋

《农作物生产简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农作物概念及分类。

2.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概念。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深知农作物生产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生产发展的基础。2.理解农民的重要性进而体会父母的不容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农作物概念及分类 2.耕作制度和种植制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农作物的分类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俗语“民以食为天”,表达了人与食物的关系,食物的自给自足,才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这些食物怎么来的呢?对,我们都知道农民们田地里种植的一些俗称的“庄稼”,就是这些食物的来源,而在我们专业里呢,我们称他们为农作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作物生产简介这一任务。师:这节课我们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学习农作物的概念及分类 农作物生产技术 耕作制度

下面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引导讨论、分析并回答。本节课我提出的问题是: 【板书】(1)什么叫农作物?(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常见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芝麻、棉花、烟草、水稻等等,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注:有些农作物可能有几种用途)(3)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概念。

师:好,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请用15分钟时间仔细的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15分钟后,师生结合问题和重难点共同深度探究,归纳总结。农作物 【板书】

(一)概念

师:先看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什么是农作物及其分类,找一学生回答。

生:农作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师:想一下刚刚的第二个问题,农作物有几种分类方法呢?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等,这些农作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呢? 【板书】

(二)分类

生:两种,一种是通常的分类方法就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还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

师:对。第一种分类方法又可以分为4类,而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来分类,也可以有5种不同的类别。具体的内容在课本的1~2页,好,在课本上画出。【板书】1.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麦类、水稻、玉米和高粱等)、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和蚕豆等)和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和山药等)。(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棉花和大麻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和红花等)、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等)、嗜好性作物(烟草、咖啡、茶叶、薄荷和可可等)和其他作物(桑、橡胶和芦苇等)。(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旱生的豆科、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和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主要有三

七、天麻、人参、枸杞和何首乌等。2.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来分类(略)这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等一系列生存与生活的基本问题,然后才能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下面我们再看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农作物生产技术。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

师:我们刚刚知道了农作物的概念,那什么是农作物生产技术呢?下面看一下课本第三页,在课本上画出来。生:......【板书】

(一)概念

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使用安全规范,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如土壤耕作、合理密植、施肥、灌排水、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科学的收获与贮藏技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

师:那农作物生产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接着往下看课本,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板书】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了解)

师:了解了特点后,再接着看一下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板书】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师:在课本上画一下,一共两条。生:„„

【板书】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师:第四个问题作为了解的一个内容,我国(省)农作物生产概况。【板书】

(四)我国(省)农作物生产概况

师:简单的来说,给你一块地你是不是得先解决种什么农作物,确定后在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方式,最后不同生长季节或不同年份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如何安排,好,等你种上之后,又要考虑锄草,施肥,灌水问题了,这就是最后要学的一个知识点,耕作制度。【板书】

三、耕作制度 师:先说什么是耕作制度,在课本第4页找到划一下。在划的时候找出耕作制度包括几部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其中,种植制度是中心,养地制度是基础。师:很好,在课本找到各自的概念划一下。

【板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其中,种植制度是中心,养地制度是基础。

师:这就是本节课的所有内容,现在来回忆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注意本节的重点内容,下节课我提问,另外,本节课的作业是:

作业:1.名词解释:农作物耕作制度养地制度种植制度 2.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 3.试述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下载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章 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玉米种植的知识,特别是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示范性教......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

    成教课教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姓名:郭兰芳 单位:官渡镇魏寨小学 成教课教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玉米种植的知识,特别是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 绪 论 1、教学要求:使学员了解蔬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 2、本章重点和难点:蔬菜的营养价值。 3、要求掌握:蔬菜生......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省优质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赵 玉 祥 项城市范集四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内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鉴定品种的好坏、......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一、培训时间:2014年9月19日 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 三、主讲教师:张才良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种植业生产统计教案

    《农作物种植业生产统计》 教 案 教学题目:农作物种植业生产统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农作物种植业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与农作物产量统计,为学员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