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时间:2019-05-15 08:1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实现苗齐、苗匀、苗壮,打好高产基础

(一)深耕细耙,整好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播前整地总的质量要求是:“深、透、实、净、平、足”的6字要求。(1)“深”指深耕。常言说“小麦要好,深耕粪饱”。深耕的主要好处有:一是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空隙度,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协调,并利于小麦形成强大的根系,利于提高小麦抗旱、抗寒及抗灾夺丰收的能力。二是深耕可以将有机肥、化肥深掩入土中,使土肥相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深耕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因此各类示范方要全部实行深耕,深耕达到25公分以上。(2)“透”指耕透、耙透,确保耕层无明暗坷拉。(3)“实”指耙地要反复耙磨,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利于种子扎根出苗。(4)“净”指上季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灭茬保墒,灭茬质量高,并要拾净根茬。(5)“平”指整地时要达到田面平整埂直。(6)“足”指底墒充足。墒足不仅利于小麦苗齐、苗匀、苗壮,而且有利于减轻小麦冬季冻害,实 现壮苗安全越冬,因此底墒充足,对小麦实现高产非常重要。尤其是秸秆还田的麦田一定要做到底墒充足;若墒情不足时,应造墒后播种,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秸秆还田地块,秸秆粉碎要早,越碎越好,粉碎后最好浇次水,加速秸秆腐熟(烂)。若小麦出苗后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达不到壮苗,势必影响小麦产量。

(二)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常言说“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麦怕小无肥,人怕老来穷”。施足底肥对小麦之所以重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小麦具有生长期长、幼穗分化期时间长的特点有关。首先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220余天,生育期长;其次小麦幼穗分化从小麦分蘖期(11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小麦孕穗期结束,长达5个月之久,如果 没有足够的底肥是不能够实现高产的。二是小麦营养临界期来的较早,小麦的磷素临界期为二叶一心,氮素的临界期为三叶一心,如果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很容易影响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三是与小麦底肥施入各种肥料的性质有关。首先有机肥只有深施于土壤中才有利于分解利用;其次由于磷肥、钾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必须施于小麦根系活动层内才便于吸收利用;其三氮肥的挥发性大,只有深施于耕作层内才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测土配方施肥“以产定氮,测土定磷钾,因缺补微,按需施肥”的指导原则,结合我县土肥站近年来的土壤化验结果以及不同的产量目标,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若施用小麦配方复合肥(45%含量)每亩施用量为45-50公斤。千斤高产麦田,每亩应增施8-10公斤氯化钾。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

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三)根椐茬口,选择优良品种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新麦

26、周麦16、18、20、22,百农160、众麦1号、豫农

416、众麦998、豫麦49-198等。走分蘖成穗的途径。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新麦

26、周麦

23、郑麦8976、平安6号等。走分蘖与主茎成穗并重的途径。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偃展4110等,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

(四)做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搞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保证苗全、苗匀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搞好种子包衣的方法是:可用35%多福克种衣剂1-1.5公斤,可种子包衣100公斤。不仅可以防治多种地下害虫,还可以控制苗期病害的发生。其次对未经包衣的种子应进行药剂拌种。在以防治全蚀病为主时,可用3%的戊唑醇(立克秀)10克,兑适量水拌麦种10公斤;在以防治地下害虫(蛴螬)为主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5公斤水拌麦种100公斤。

(五)适时播种

小麦适期播种可以合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促使大分蘖增多,根系发达,提高分蘖成穗率,并能制造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小麦抗逆力,为培育壮干大穗夺取高产奠定基础。实践证明,高产麦田适期播种是实现小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性措施。但是,小麦如果播种过早,冬前积温过多,易发生冬前旺长,冬季易发生冻害;如果播种过晚,冬前苗令小,分蘖少,易形成弱苗。“晚播弱、早播旺,适期播种麦苗壮”就是这个道理。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一般认为冬性品种在日均温度降至16至18摄氏度,半冬性品种 14至16摄氏度,春性品种12至 14摄氏度播种为宜。

冬小麦冬前苗情好坏,除水肥等条件外,与冬前积温多少有密切关系。据研究,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12摄氏度左右(播深4到5cm),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75摄氏度左右的积温。这样,可根据冬前不同苗龄所需积温,推算适宜的播种期。我县半冬性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8 5 日-15日,其中最佳播期10月5日-10日。弱春性品种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25日。

不同的栽培体系要求的播种时期不同。精播栽培,主要依靠分蘖成穗,要求冬前7到8叶龄,播期要早。独杆栽培,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为主,要求冬前3刀叶龄,播期 要晚。

(六)适量播种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麦群体发展的起点,对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及产量结构的协调增长有重大影响。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础。所以,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核心。在通常情况下,播种量直接决定着基本苗数,而且也与穗数密切相关。但在确定播量时,如果不考虑具体的地力、品种、播期等因素,也不考虑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群体光合速率以及群体结构的合理与否,盲目增大播量的话,最终的产量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对于确定播量的方法,应按照“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方法确定。即:首先应根据地力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产量目标;其次根据产量目标,结合品种的穗粒数、穗粒重,合理确定出计划亩穗数;其三根据计划亩穗数,结合品种的单株成穗数确定出合理的计划基本苗数;最后再根据计划基本苗数,结合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以及实际播种条件下的田间出苗率,确定出具体的播种量。结合我县实际,一般整地质量较好、土壤墒情充足、品种分蘖能力较强、适播期内播种的早茬麦 6 播量应控制在6-7公斤,晚茬麦播量应控制在8公斤左右,超过适播期,每推迟3天,播量要增加1公斤。

精播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播种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为每亩10万株;独杆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播种晚,基本苗宜多,一般为每亩25万到40万株;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基本苗数居中,一般为每亩15万株左右。

因此,适宜的播量应根据地力状况、品种特性、播期早晚、种子质量以及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而定。

(七)播种方式

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条播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一种。又分窄行条播,宽窄行条播和宽幅条播。窄行条播大多采用机播,少量采用耧播,行距13cm到23 cm。此方式行距较小,单株营养面积均匀,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宽窄行条播由一个宽行,一到三个窄行相配置,密行25cm到30cm,窄行10cm到20cm。此方式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常在高产田和麦田套种时采用。宽幅条播,一般窄幅10cm到15cm,幅宽25cm到35cm。撒播和穴播不常用。

(八)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是培育冬前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播种质量的要求是;行直垄正沟、直底平下子、均匀覆、土深浅适宜、盖严压实。其中覆土深浅对麦苗影响最大。覆土过深,出苗晚,幼苗弱,分蘖发生晚;覆土过浅,种子宜落干,影响全苗,分蘖节离地面太近,遇旱时影响根系的发育,也不利于安全过冬。播种深度(3-4厘米),应从防旱,防寒和促早苗,壮苗两方面考虑。此外,播后要适时镇压,以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便于种子吸水,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a、中耕、镇压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B、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C、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 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补充教材:

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前期冬前田间管理、中期春季田间管理和后期田 间管理。

一、冬前麦田管理

冬前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根增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确保小麦实现壮苗安全越冬。主要措施:

1、查苗补种和及时疏苗

在小麦出苗期应及时进行查苗补种,对行内有10厘米以上缺苗断垄的地段,应立即带水补种,确保苗全苗匀。对播种过密或出现的固堆苗,应及时进行疏苗,注意去弱留壮。

2、冬前中耕或镇压

对弱苗应及时在冬前进行浅中耕,不仅可以破除板结,消除杂草,还可以起到保墒增温、促苗生长的作用。对冬前群体过大、发生旺长的麦田,应采取深中耕,通过切断部分根系,达到控制分蘖滋生的目的;或采取镇压措施,抑制小麦冬前旺长趋势。

3、适时浇好塌墒越冬水

适时浇好塌墒越冬水,不仅具有踏实土壤,粉碎坷拉,促使小麦安全越冬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早春麦田提供较好的墒情,并利于推迟高产麦田年后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实现氮肥后移,并为搞好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了主动。由于我县冬前至越冬期间旱情和冻害时有发生,再加上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因此更有必要浇好塌墒越冬水。浇塌墒越冬水时间早晚,主要看墒情、看气温、看苗情具体而定。我县浇塌墒越冬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小麦播种时,墒情较足,但冬前降雨量较少,到了临近越冬期时麦田墒情不足,这种情况下主要看气温,一般应在日平均气温3—5oC(11月下旬)浇越冬水;二是播种时底墒不太足,加上播后一直无雨,小麦分蘖初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为促壮苗越冬,可于小麦分蘖期(11月上中旬)浇塌墒越冬水;三是秸秆还田地块,加上 底墒不足,抢墒播种,且播后一直无雨,在出苗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可在出苗期结合查苗补种立即浇塌墒越冬水,以塌实土壤,防止秸秆悬空和冬季冻死麦苗。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可结合浇塌墒越冬水亩追尿素5-10公斤。

4、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一项省工省时、简便易行的灭草技术。我县麦田主要以播娘蒿、打碗花、灰灰菜、米瓦罐等阔叶性杂草为主。目前,麦田防除阔叶性杂草的技术已经成熟,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亩用亩用75%巨星干悬剂1克,或10%笨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30公斤,喷洒在地面上,防除效果好。

二、春季管理阶段

春季管理是指小麦返青、起身至抽穗阶段的管理。此期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生长发育速度快,植株生长量大,对肥水敏感且需求量大,并随着生长量的不断增大,小麦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同时此期也是保穗数、增粒数、稳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对小麦实现高产至关重要。我县高产麦田春季管理的主攻目标是:看苗管理,合理促控,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着力建造良好的群体结构,促花增粒,培育壮秆大穗,争取穗多穗大,并为提高千粒重夺取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1、因苗制宜、科学管理

1.1对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苗返青期群体一般70-90万头,叶色浓绿,分蘖多,根系良好,长势好,属于壮苗麦田。对一类麦田应控促结合,在春季旱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应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改返青起身期追 肥为拔节初中期(3月15日-20日)追肥浇水,从而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的滋生,建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氮肥后移,并对增加穗粒数具有明显作用,拔节期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

1.2对部分二类麦田的管理。此类麦田由于各种原因,群体不足,返青期群体一般60万头左右,管理的重点是:以肥水促进为主,巩固冬前分蘖,适时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此类麦田应于返青起身期(2月25—3月5日)进行水肥管理,一般亩追尿素15—20公斤。

1.3对群体过大的旺长麦田。此类麦田返青期群体一般超过100万头。对这类麦田,一是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并在返青期采取深锄断根措施,达到控制无效分蘖,减缓群体进一步增长的目的。二是在起身期喷施壮丰胺或助壮素等生长调节剂,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促进根系下扎,预防后期倒伏。三是改返青起身期追肥浇水为拔节中期(3月20—25日)肥水管理,以促使小麦两极分化,使群体结构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

2、搞好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当小麦返青期病株率达到15%时,可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60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施,一般要连喷两边以上,间隔7天左右。

3、浇好小麦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此期灌水既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又能为土壤深层蓄水,供小麦后期吸收利用。同时还能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发生。14 如果此时麦田墒情不足,一定要浇好孕穗挑旗水。一般浇小麦孕穗水应在4月5日—15日进行。

三、后期阶段管理

小麦抽穗后即进入了后期阶段。首先,小麦此期持续时间短,从抽穗至成熟仅40天左右,但此期却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最关键的时期。其次,此期小麦需水量大。据测定,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占小麦一生总耗水量的三分之一,每亩日耗水量达2.33立方米。其三,此期又是多种病虫和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加上此期小麦生理机能衰退较快,所以此期又是小麦千粒重最易受到较大影响的时期。因此,高产田后期的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虫,防干热风,着力提高千粒重,力争夺取小麦高产丰收。主要措施:

1、浇好开花灌浆水

浇好小麦开花灌浆水,对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干热风,延长小麦灌浆时间,提高后期灌浆强度,增加千粒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产麦田浇灌浆水不易过晚,一般应在小麦齐穗期至灌浆初期(4月25日至5月10日)进行,开花10天后一般不再浇水,以免影响品质。注意浇灌浆水不易过大。

2、搞好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进行叶面喷肥,不仅能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防御干热风,而且能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实践证明,小麦后期进行叶面喷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叶面喷肥的最佳时间应在齐穗期至灌浆初中期进行。可亩用0.5—1公斤尿素,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连续进行叶面 15 喷肥两遍以上,间隔5天左右。也可结合后期“一喷三防”进行根外追肥,但应注意随配随用。

3、搞好小麦一喷三防

针对小麦后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的特点,为了省工省时,提高功效,可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起来一起喷洒,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既防病虫又防干热风的目的。用药配方可根据麦田病虫发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做到随配随用。一在防治赤霉病、吸浆虫和蚜虫为主时,应在小麦齐穗后、开花初期,晴天下午4点后,可亩用40%多菌灵悬浮剂80-100毫升(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克)+40%氧化乐果8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聚酯30-40毫升)+尿素 500克+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后对准穗部进行喷洒。若开花至灌浆初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应连续防治赤霉病两遍以上,间隔时间5-7天。二在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为主时,应于发病初期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或20%三唑乳油50-60毫升)+40%氧化乐果80亳升+尿素 500克 +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于下午4点后连续喷洒两遍以上。

4、适期收获

超高产小麦后期的根系活力强,叶片光合速率高,籽粒灌浆速率高,生育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运转有机物质速率强度大。据测定,小麦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因此不宜收获过早,宜在蜡熟末期收获为宜。小麦蜡熟末期的长相是:植株茎秆全部变黄,叶片基本干枯,但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已呈种子固有的色泽,大部分籽粒用指甲掐感觉较硬时,此期收获最佳。

第二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2、秸秆还田,增肥地力

实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实行秸秆还田的地块,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凡是秸秆还田的地块,严禁旋耕后直接下种,必须深耕细耙,否则,秸秆上面盖土层薄,播种时种子播到秸秆上,会影响出苗,1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置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

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第三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一、培训时间:2014年9月19日

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

三、主讲教师:张才良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

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臵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细,耕耙配套,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壤土要做好畦田,粘土地要拆好小畦,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墒情不足的要造墒播种。地下虫严重的地块,特别是花生、大豆茬整地时用辛硫磷颗粒剂撒垄头。撒后再耙,防治地下害虫。补充教材:

精细播种

1、适期播种:播种适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期过早,冬前积温多,麦苗容易徒长,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土壤养分、水分和植株养分过度消耗,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春性较强的品种在冬季易造成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生长积温不够,苗龄太小,形成晚茬弱苗,分蘖不足,根系不发达。早播和晚播会影响小麦品质。因此,要避免早播或晚播,尽量适期播种。一般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在18-14℃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据此推算当地的适宜播种期,抗寒性强的品种取上限,抗寒性弱的品种取下限。一般而言,在我县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适期为10月15日左右,弱春性品种的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25日左右。

2、适量播种:每亩基本苗要根据情况掌握。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3-15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7-8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7-10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5-7公斤。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3、适当深播:播种深度不当易影响麦苗生长,而导致减产,小麦播种深度4-5厘米(1.2-1.5寸)为宜。过深不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茎伸得过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的大量营养物质,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难以形成足够的群体;过浅,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中,易失墒落干,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同时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能力弱。因此要求严格掌握播种深度,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4、播种规格: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30厘米(9寸)窄行20厘米(6寸)。

5、种子处理: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量高的并用种衣剂包衣的良好种子。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要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或苗期锈病、白粉病,也可用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15-0.2%拌种。

冬前管理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中耕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

3、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

4、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春季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开花后灌浆期的管理

主攻目标:养根护叶,协调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枯,确保优质高产。

1、根外施肥:喷施氮、磷、钾和激素类物质,可提高千粒重,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开花后5-7天,每亩用尿素1000克,磷酸二氢钾250克,兑水40-50公斤叶面喷洒。发生病虫的麦田,可将农药和微肥混喷。

2、防治赤霉病和穗蚜:抽穗扬花期是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晨期,若天气预报有三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应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麦穗蚜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亩用2.5%辉丰菊酯乳油20-25毫升或50%抗蚜威10克或10%吡虫啉1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洒防治。

适时收获

收获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限大。收获过早,千粒重降低,并且籽粒品质差;收获过晚易折杆掉穗落粒,影响产量。因此,要求蜡熟末期收获,此时小麦的长相为植株茎株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在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的光泽,籽粒较为坚硬。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秆还田。联合收割机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第四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省优质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赵 玉 祥

项城市范集四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内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鉴定品种的好坏、玉米播种时间的确定、土壤土地整治。回到农村能应用此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

2、在本节课讲述优良品种的特点后,让学生实践鉴别玉米种子的好坏。目测30cm、40cm、50cmc以确定株距和行距,然后动手去量找出误差。

3、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观点、一粒粮食来自不易、要尊重劳动人民。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农业生产。

教学重点

高质量品种选择。教学难点

不同品种播种时间的选择。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相结合。

(三)玉米的种植

1、因地制宜的选种。我市位于暖温带,平原地区,所以玉米种子的选择首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品种生长。因为当地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为适应未来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应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缺席,选好种植品种。如:我们市处于温带,夏季高温多雨,比较适合单玉-13这个玉米品种的生长,产量较高,是我们当地农民所喜爱的品种。

根据人的主观判断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所以,同学们,我们必须选用高质量的优良品种,它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最基本的保证。首先观“色”:我们到集市上看玉米种子的好坏,先看玉米种子的色泽,色泽鲜亮的是优质的,灰暗的是较差的。再看种子是否饱满,种子饱满将来苗壮,田间好管理。所以同学们,挑选种子一定看种子的形状、色泽和大小整齐的是优质的,即种子新鲜,生活力强,可作生产用种。其次测种子的发芽率,用“浸种催芽法”先将100粒种子用温水浸泡约2小时,放在湿润的草纸上并盖以湿润的草纸,臵于氧气充足,室温10~20℃的环境中让种子发芽,通过小实验测出种子的发芽率。虽然花费时间长,但更把握准确一些。

“活动”:抽8~10名学生观察玉米单玉-13的品种的优差,然后小组讨论:如何鉴别玉米品种的优差。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了怎样选种,根据颜色、形状、发芽率及如何平整土地、播种的时间等。

四、作业

看课本熟悉教材,课后实践。板书设计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种 A、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光照、气温、降雨、土质 B、鉴别品种的优、差 形状、颜色、大小、是否饱满 C、测定发芽率

发芽率=(已发芽种子数/被测种子数)×100%

二、科学合理播种 A、施肥:农家肥 B、备墒:土地平整细碎

C、播种:选适宜时间,行距30~50cm,穴距20~45cm,深度3~4cm,每穴2~3粒。

教后感:多兴趣生活中实例,领着学生到实验田,增加学习兴趣。

第五篇:《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的种薯处理

1、种薯出窖后首先进行挑选,要把坏、烂、病、伤、蔫块茎的种薯剔除。选择薯块整齐,符合本品种性状,薯皮光滑细腻柔嫩,皮色新鲜的幼壮龄薯,是苗壮、苗齐的基础。精挑细选很重要。

2、困种、晒种。把挑选好未打破休眠的种薯装在麻袋、网袋或用席帘等围起来,还可以堆放于空房子,温室和仓库等处,使温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阳光即可,经过15天左右,当芽眼刚刚萌动见到小白芽锥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此称为困种。如量不大又有方便地方,可把种薯摊开为2-3层,摆放在光线充足的房间或日光温室内,温度保持在10-15℃,让阳光晒着,并经常翻动,当薯皮发绿,芽眼萌动时即可切块播种了,此为晒种。已打破休眠的种薯也可在切块播种前晒种1-3天,同时进行精挑细选。

3、切块

(1)块重以35-50g为宜,50g左右或低于50g的可整薯播种,60-100g左右的可以从顶部一分为二。

(2)大薯切块应先从脐部切开一刀,看薯块是否健康,如发现有病或颜色不正常应该淘汰掉,随即换刀。

(3)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自基部螺旋式往上切,每块要有1-2个芽眼,并不留薯楔子,顶芽与底芽最好分开存放和播种。

4、切刀消毒,每个切芽块人员必须有两把切芽刀,一个装消毒液的容器。切芽块时拿出一把刀,切块时最好一刀一蘸,另一把刀仍泡在消毒液中,每切完一个种薯换一次切刀,切到病块时应立即换刀,消毒液用药75%的医用酒精或0.5%-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4%来苏水或5%福尔马林(需做好个人防护)等。75%医用酒精为最佳。

5、拌种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拌种,都应在切块表面水分晾干后进行,拌种后更要晾透再进行催芽或播种(晾好晾透很重要)。

(1)干拌法,每亩用2kg滑石粉+100g进口甲托+72%农用链霉素14g混合均匀后,与芽块拌匀,放于阴凉处晾干,严禁暴晒和雨淋。

(2)湿拌法,百锐(35%噻虫嗪)20ml

+倍扑因(异菌脲)20ml+中生菌素20g+瑞培乐(微肥)3.5g+亿收(氨基酸肥)10ml+0.75-1kg水。喷雾处理150kg种薯,撒上滑石粉后晾透再装袋,待伤口愈合即可催芽或播种。

(3)宝路(11%精甲·咯·密)2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60ml,兑水0.75-1kg拌150kg种薯。

(4)适乐时(咯菌腈)10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60ml,兑水0.75-1kg拌150kg种薯。

6、催芽

种薯拌好后在晾好晾透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或人工播种的可进行播前催芽处理。催芽的好处,一是有利于苗全苗壮,二是播种后能提早7-10天出苗。

(1)干催,即把晾好的薯块装入打孔的纸箱或周转箱内,放置室内或棚内。温度掌握在15℃-20℃范围内,最高温度不要超过25℃,待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在播种前3天左右把温度适当降低。

(2)炕催,即把晾好的薯块放入在棚内或在院内准备好的炕池。池内用干净的河沙或土作苗床,可摆放薯块2-3层,土或沙要求的相对湿度在50%-55%左右,过干不利于芽的生长,过湿容易造成缺氧烂炕或芽细弱。每摆放一层薯块盖一层沙土,但不可过厚,能盖上薯块即可,最上一层沙土亦如此。当7-8天左右看到芽眼生芽或冒白锥时,再覆土1cm左右即可,当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播种前3天左右要将芽块出炕,放置于有散射光棚内作炼芽处理,增加芽块的适应性并防止播种时掉芽。此法要求温度在15℃-20℃之内,温度高容易造成高温缺氧。如夜间需做保温处理,塑料布不可直接贴至土面,要用草帘隔开。炕崔的关键点掌握,一是温度不超20℃,相对湿度不超60%,二是要特别注意通透性,以免造成高温缺氧。

7、沟施杀虫杀菌剂,每亩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100g-200g+甲霜恶霉灵50ml或嘧菌脂50ml+杀虫剂40%辛硫磷乳油50ml喷沟。

土壤消毒也可亩用40%恶霉·福美双(世宁)可湿性粉剂5kg与细砂或细土500kg制成毒土,或稀释成1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

二、播种及田间管理

当5-10cm土壤温度达到7℃左右时即可播种。做好播种前各项准备工作。土壤整平耙实,有条件的可亩施优质腐熟发酵好的农家肥1000-3000kg或生物有机菌肥80-120kg.1、马铃薯各生育期的特点及对温湿度和肥料的要求

(1)生育期

马铃薯生育期可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和成熟期。新收获的块茎即使处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眠(1-4个月)才能发芽,这种现象称为休眠期。发芽期是从芽眼萌动,发芽到出苗,发芽期的长短,因品种特征特性,种薯生理年龄,贮藏条件,催芽处理和催芽状况,栽培季节和种植水平等不同,一般20-30天,生长的中心是生根、芽的伸长和匍匐茎的分化。幼苗期是从出苗到第6个叶或第8个叶展平,亦称团棵期,这个阶段历时15-20天,此期以根系茎叶生长为中心,同时伴随着匍匐茎的形成,伸长以及花芽的分化,这期间植株的总生长量不大,但却关系到以后的发芽结薯和产量的形成。发棵期是从团棵开始到主茎的茎叶的全部形成,即主茎的封顶叶(早熟品种一般为第12叶,中晚熟品种第16-18叶)展平,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生侧枝,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从花序下发芽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分枝叶也相继展平。早熟品种块茎可达直径3-4cm,达植株总干重的50%,此期经历约15-30天左右。结薯期即块茎膨大期,标志主茎生长完成,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叶面积逐渐达到最大值。结薯期长短受品种,气候条件,栽培季节,病虫害和农艺措施影响,一般持续30-50天,80%的产量在此时形成。马铃薯与谷类作物不同,没有严格的成熟期,当50%的茎叶正常转黄时即进入成熟期,此时块茎极易从匍匐茎端脱落。

(2)温度

①发芽,休眠期后当温度达到5℃时,芽眼开始萌动,但极为缓慢;7℃时开始发芽,但速度较慢;当达到12℃左右,幼芽生长较快;最适宜温度为13-18℃,催芽的温度为15-20℃。当10厘米温度达到7℃时,幼芽即可生长,12℃以上即可顺利出苗,盖地膜可提高2-3℃。

②茎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6-22℃,日平均气温超过25℃,茎叶生长缓慢,超过35℃或低于7℃时,茎叶停止生长,零下1℃时幼苗易受冰害,零下3℃时植株全部冻死。

③块茎形成和膨大期温度,这个时期马铃薯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要获得高产,白天适宜温度为18-20℃,夜间应不低于15℃,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温度在15℃时,出苗7天后即可坐薯,在20℃以上出苗21天才能坐薯,且容易放箭。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都会终止块茎的生长。

④弓棚种植的马铃薯,出苗后要掌握好温度的变化,棚内温度应掌握在白天不超过25℃,夜晚不低于10-12℃。白天在晴天时外温(东西棚)超过8℃,南北棚外温超过10℃时,即可通风,通风时先从棚的两头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开放腰(中间)风,直至全棚底部全部掀开,具体操作以棚内温度适宜为标准。至当地终霜期结束后可把棚膜全部撤掉,自然正常生长。

⑤冷害和冻害的预防,无论哪种模式种植马铃薯,早春(南方冬季)防低温冻害都很重要。弓棚种植可在棚外用草帘遮挡防范;露地种植可在寒流到来的晚上10点后,在地边外上风向用铁皮桶装上木屑加上废机油,进行烟熏增温;也可提前浇水增温。叶片有霜时,可在早晨太阳升起前用清水喷雾洗霜等措施。受冻后要及时喷施优质氨基酸叶面肥等措施,把冻害损失尽量降低。

(3)水份

马铃薯植株中约有90%的水分,块茎中有75%-80%的水份。分阶段,发芽期土壤相对湿度要求50%-60%为宜,幼苗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70%,低于40%茎叶生长不良。发棵期为70%-80%。结薯期应及时供给水份,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最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80%-85%左右,以后至成熟期逐渐降低含水量,收获时土壤相对湿度降至50%左右。

膜下滴灌是目前马铃薯生产节水高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产量的较佳模式。但应注意水肥的管理,特别是水分把握很重要。

(4)肥料

一般每生产1000kg马铃薯块茎约需氮素5kg,磷(PO)2kg,钾(KO)11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5:2,因此适量增施钾肥很有必要。中等地力水平且有机肥相对不足,目标产量在亩产4000kg地块,需亩施生物有机菌肥或商品有机肥100-200kg,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的比例约为15:10:20或15:12:18)150kg,硫酸锌1.2kg,硼砂1kg。提倡测土配方,均衡营养,提升品质,保护环境,按照目标产量和土壤营养状况针对性用肥。

施肥方法:北方喷灌圈不覆盖地膜的可分次施肥,底肥可偏施磷肥,有利于生根壮根。如硫酸钾复合肥13-17-15亩施75kg,生物有机菌肥或抗重茬生物肥80kg,硝酸钙镁15kg。第一次中耕亩施3×15硫酸钾复合肥40kg,第二次中耕亩施高钾复合肥(如15-10-25)40kg。在盛花期用两次高钾型微量元素氨基酸冲施肥及结合植保喷施优质叶面肥。

有滴灌条件的底肥可亩施13-17-15硫酸钾复合肥50-75kg,其余肥料的补充可用液体肥或水溶肥随滴灌施进。

地膜覆盖无滴灌条件的,可把用肥总量分两次施用,即播前旋耙地时撒施一半,播种时施用一半。种肥同播应注意一是总量不超100kg,二是尽量不用含氮高于15%的复合肥及BB肥、硝态氮肥,以防烧根烧苗,三是肥料离芽块要有5公分以上的距离。

2、马铃薯种植密度,深度及除草剂的使用

马铃薯种植密度大小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生育期、气候条件、地力、施肥水平和栽培季节等情况确定。原则上应该参考品种说明定植密度,按以大小行的不同,计算亩株数。即用亩平方面积(666.7㎡)除以株行距的乘积面积,如行距0.6m,株距0.27m,亩株数为4115株,行距1m,株距0.25m,(每垄2行)亩株数为5336株,可先按行距,再考虑是双行或单行再定株距。

播种深度依土壤不同,品种不同,适度掌握,北方地区一般播种深度15-18cm(包括中耕培土)但播种时可深开沟,浅覆土,开沟深度在12-13cm,把芽块播种在离地面10cm的地方,再覆土3-5cm,待出苗前即芽距地面5-6cm时,拖耕一次,把垄背拖2-4cm,起到压实,保温,保墒,灭草等作用,能促进根系发达和早出苗。再经过二次三次的中耕培土,达到理想深度。但像荷兰十五(中晚熟)永丰2号等匍匐茎相对较短,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的品种,可适当增加培土厚度,以防青头薯。永丰2号要求垄大肩宽培土厚,最终深度可达20cm(芽块到垄背)。中原二作区或土壤较黏重地块,覆土厚度(芽眼至垄顶)可在15cm左右。

马铃薯田草害按植物系统分主要有单子叶(如禾本科,莎草科)双子叶(阔叶、如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苋科,唇型科,旋花科等)按生活类型分主要有寄生性杂草(如列当,兔丝子等)和自生型杂草。除草剂的使用分苗前和苗后两类,播后苗前封闭杀灭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除草通,菜草通,施田补)等,苗后可使用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精奎禾灵(精禾草克)精恶唑禾草灵(威霸),砜嘧磺隆(宝成)等。应根据田间杂草情况选用。

3、马铃薯种植中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

(1)块茎畸型现象

如块茎顶端或侧面又结薯,哑铃状,葫芦状,串薯,在块茎上长出几个小块茎呈瘤状,裂出1条或多条沟,一头尖等畸型薯或称为二次生长薯或次生薯。畸型薯主要是块茎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等造成的,生长受到了抑制,暂停生长。如高温干旱,地温过高或严重缺水。后来,生长条件得到恢复,块茎也恢复了生长,这时进入块茎的有机营养,又重新开辟贮存场所,就形成了明显的二次生长,因而出现了畸形块薯,但品种之间也存在差异性。

(2)块茎空心现象

主要是其生长条件突然过于优越或使用膨大素不当造成的,块茎极度快速彭大,内部营养转化再利用,逐步使中间干物质越来越少,组织被吸收,从而在中间形成了空洞。可适当增加密度,缩小株距,减少缺苗率,在管理上保持田间水肥条件平稳,慎用膨大剂,增施钾肥等。

(3)块茎内部褐斑现象

一般为热坏死,在生长季节,炎热,干燥年份,在轻沙土,沙砾土,腐殖土或泥炭土里最为严重,缺少适宜的土壤水份,能同高温影响一样易诱发块茎内部的坏死。接近土壤的薯块,受害严重,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病薯不能再传播,要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施磷钙肥等农艺措施。

(4)匍匐茎放箭现象

马铃薯放箭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和垄埂偏小,其次是过干或过湿。当匍匐茎发生遇到20℃以上温度时,尖端膨大(即坐薯)较慢,在匍匐茎不断伸长又不利于坐薯的条件,即可长出垄外,俗称放箭。此阶段的前期就应加强农艺措施和管理,使土壤保持相对有利的墒情,且氮肥不要过量。

(5)前茬药害残留现象

马铃薯是不耐重茬或忌重茬作物(如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等茄科作物)。前茬作物最佳为葱、蒜、韭,其次为粮、棉、油,块茎类作物茬口较差(如甜菜、山药、红薯等)。近年来由于农民使用灭草剂、控旺剂、膨大素(如绿磺隆、苯磺隆、锈去津 烟嘧磺隆及抑制剂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劣质膨大剂添加的赤霉素和其它调节剂不当等)用量偏多或劣质产品,给当季作物造成生长抑制、不发棵、纤细等。针对不同情况可喷施优质氨基酸、海藻酸、甲壳素类叶面肥调节,受到抑制的可添加芸台素内酯等,也可增施生物有机菌肥改良土壤或生物有机菌叶面喷施。但最好了解清楚前茬作物药剂使用情况,同时不乱用劣质叶面肥及膨大素等。

4、适时控旺促进早熟和增产

马铃薯控旺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只有适时、正确选对药品和叶面肥,才能有郊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养分在马铃薯体内分配时,把向地下部分输送作为主攻目标,使块茎迅速膨大,以达到增产和早熟的目的。有效的控旺可以使马铃薯增产30%-40%。

(1)控旺时间:

控旺的最佳时间是马铃薯地上部分刚封垄时,站到地边一眼能看到3-5个花蕾或正开的花。不能过早最好也别过迟。过早,地上部分的茎叶还没有达到高产所需要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植株内也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有机物。当地下部分需要供应养分时,不能够迅速的向地下部分输送养分,致使养分供应不足而产量形成难以最大限度的完成。过晚,地上部分出现旺长趋势,消耗过多的光合产物,对地下部分的养分供应能力减弱,造成减产,且通透性受阻,容易诱发病害。

(2)控旺建议:

①每亩用水量约35kg,亩用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15-20g或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15—20ml或戊唑醇或丙环唑15-20g,加优质氨基酸叶面肥50ML,(如好施得、阿卡迪安、全是福等),加磷酸二氢钾100g,如需灭花,磷酸二氢钾可加至200-250g。

②如秧稞过旺以上药品可加至30g或30ml/亩。

③7天后药品及氨基酸叶面肥可调换使用。磷酸二氢钾可按常量(100g/亩)使用,视长势可用至两到三次。

此方案所用药品均可防治“六月病”(早疫、炭疽、褐斑、叶枯等混发病害)对下茬作物无残留。

5、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合理轮作,避免重茬。

(2)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叶,病株及时清理出田间销毁,减少田间病原菌基数。

(3)把好切块、消毒关。

(4)药剂拌种,减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壮苗。湿拌效果优于干拌。

(5)宽行,大垄栽培,注重有机肥的使用,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注意温湿度,改善田间微环境,实行健身栽培。

(6)苗期近齐苗至5叶左右,用菲格(精甲·百菌清)5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50-60ml兑水30-40kg喷施(一亩地)。防止真细菌病害的发生。

(7)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病害预防中应采取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建议使用内吸传导性)配合使用的原则,建议在生长期再进行4次叶面喷药,分别在现蕾期喷施1次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亩)或大生(80%代森锰锌)100-150g/亩,结合使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可杀得3000(86.2%氢氧化铜)、中生菌素等,间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3次轮换使用阿米西达、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抑快净(52.5%噁唑菌酮·霜脲氰)等,间隔10天。

如有连续48小时温度在10℃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气候情况发生,晴天后立即施药防治晚疫病,可用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或抑块净(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或德劲(47%烯酰吗啉·唑嘧菌胺)或晶玛(70%烯酰吗啉·霜脲氰)或福帅得(50%氟啶胺)等加克俊宝(春雷·丙森锌)或加瑞农(47%春雷·王铜)或丙森锌等喷施。如遇高温高湿或高温中间又下热雨,应注意早疫及“六月病”发生。如秧棵未封垄,可用异菌脲或嘧菌酯等防治,封垄后可用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或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或戊唑醇或丙环唑等防治。

防治茎基腐病及混发病害(如黑痣、黑胫等),苗期可亩用甲托100g+30%恶霉灵4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70ml+叶之素(叶面肥)30ml+有机硅(助剂)15ml兑水约35kg左右喷施。后期可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灌根和喷施,或亩用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100ml+80%三乙膦酸铝100g+30%恶霉灵50ml+优质氨基酸叶面肥50ml兑水约50kg喷施。有膜下滴灌条件的,可亩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300-500g,随滴灌浇水施入(注意前后半小时用清水,药剂用在中间时段)。

早春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回温慢、出苗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出苗后土壤过旱或过湿又使该病情加重。在播种及前期管理上应注意防范。

青枯病的防治可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加瑞农(47%春雷·王铜)或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500倍液叶喷或灌根。

病虫害的喷施防治,药剂施到叶片背面效果更好。

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前或机播时,每亩用10%吡虫啉湿拌剂200ml+水75kg,或70%噻虫嗪湿拌剂200ml+水75kg,或3%辛硫磷颗粒剂5kg+细土15kg,或2.5%氯氟氢菊酯水乳剂20ml+水75kg,进行毒土撒施或药液喷施。

蚜虫、茶黄螨、蓟马、二十八星瓢虫、豆芫菁等害虫可同时防治,选用0.9%-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重点喷植株上部,尤其嫩叶背面和嫩茎。或每亩选用无公害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ml,20%氰戊菊酯乳油50ml、20%杀虫双乳油50ml4.5%高效氯氰菊酯30-50ml等喷雾防治。

END

下载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产甜玉米栽培技术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县甜玉米推广种植面积比较大,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辣椒生长发育特性 第二章:辣椒肥水管理 第三章:辣椒病害防治 第一章辣椒生长发育特性 辣椒生育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结果期。辣椒为......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早春辣椒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的露地栽培比较,具有保温、保水、减少投资,提早上市,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目前南方早春栽培,主要采用高畦地膜覆盖。 一......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操作规程 (1)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豫豆 22、鲁豆11、中黄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1 育苗 1.1 苗地的选择与整理 1.1.1 苗地选择。辣椒为茄科作物,应选择没有种过茄科类、瓜类、排水良好、浇水方便、地势高的地块作育苗苗床。 1.1.2 整地......

    小麦栽培技术(最终版)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

    小麦栽培技术教案 张战强

    小麦栽培技术教案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 姓名:张战强 一、教学内容: 小麦栽培技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员掌握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员观察,掌握栽培技术。 3、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