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了解民族平等教案
了解民族平等,强化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2、通过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事实依据体会民族平等的重要性,认同拥护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应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能珍惜和自觉维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为本地区落实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贡献一份力量。【教学重点】
民族平等政策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新疆各民族图片导入。
教师: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什么是民族平等?民族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讲授新课:
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 民族平等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核心内容: 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国内民族完全平等。民族虽然人口有多有少,社会发展程度有高有低,但决不能以此来划分民族的优劣、贵贱。在地位、权利和义务上都应该是平等的。
4、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无权利的义务和无义务的权利都是不存在的。各民族在充分行使平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义务。
三、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四、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各民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宪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广泛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平等权利:
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民族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各民族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各民族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等等。政府采取各种特殊的政策措施,努力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在社会生活和政府行为中得到有效落实和保障。
五、我国《宪法》规定的各民族公民的义务有:
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同学们要体会到民族平等的重要性,认同拥护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应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能珍惜和自觉维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为本地区落实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篇:民族平等政策_微型课教案
第一课
民族平等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懂得民族平等政策
2、知道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3、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 能力目标:
1、提高对我国各民族权利平等的认识能力;
2、学会和少数民族同学平等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爱国的情感,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同“不同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这一观点;
2、树立民族平等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平等。
教学重点: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应当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和谐相处。
2、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性
3、自觉维护民族平等
教学难点:1民族平等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自觉维护民族平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
新课: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一:探究自主学习
请同学打开书阅读全文,并思考在这一课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1、民族平等的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 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我国的民族平等有什么特征?(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彻底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核心内容是什么?(民族部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4、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并总结)
教师(总结):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目标,而民族平等又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所以我国一直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权利的平等。那么在课前老师留给大家的作业,收集国家或地方政府都有哪些措施的资料,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大家展示的资料很全面,说明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这里提出表扬。老师也找了一些,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学生活动二:收集资料 议一议 图片资料一:
1、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
2、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均有人大代表,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教师(总结):这正说明了我国民族平等政策落到实处,保证每个民族的正当权益,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权益。图片资料二:
思考:
1、从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国家非常重视并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这些措施又会对各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3、体现了民族平等政策的那一个方面?(体现了第三个方面,对弱小民族给予更多帮助,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国家还在文化,卫生,教育上给予更多的帮助,说到教育,有一项政策关系到大家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大家想知道吗? 学生活动三:辩论(同学们分成两组,正方观点:中高考应该加分。反方观点:中高考不应该加分。)
教师要控制节奏,适时点拨(1、高考加分政策是宏观的,不是对个人的。
2、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在现实中是有不公平的,长此以往不利于少数民族发展,造成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国家采取措施弥补这种不公平。)
从刚才的讨论中,正方的观点更加充分,所以这轮辩论正方胜。可能还有的同学没有发表观点,我们可以课下接着讨论。有的同学可能还要问,给予少数民族更多的权利,那么他们有没有应该履行的义务呢?
四、查一查:请你举例说明,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各民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同一样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说到权利和义务,我们青少年是不是也应该为民族团结做点什么呢?我们就从了解少数民族开始吧。
五、与你分享
1、你知道回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吗?
2、你还了解那些呢? 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3、民族服饰是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a、风俗习惯,这个要看怎么理解了。比如生活上的一些习惯的话,这个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如果是文化观念上的差异的话,这个也只能是求同存异。b、每个民族都自己的特色,彼此尊重,才能和谐相处!c、既要遵守自己民族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
4、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吗?如果有,说说你当时的想法或做法?(我们可以鄙视他,谴责他,教育他。说明你很有民族责任感,真正的做到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课堂小结: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平等政策,知道了它的含义、核心内容、特征,以及它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意义。学完了这一课,更多的希望大家将它们正确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国家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尽一份力。板书设计:
民族平等政策
一、含义
二、核心内容
三、特征
四、意义
• 作业设置:展示板
• 请同学们把民族平等政策的相关内容,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制作成一个展板,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内进行宣传。
第一课
民族平等政策
蛟河六中
朱文斌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2、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新课: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把民族平等政策的相关内容,以不同形式的表现形式,制作成一个手抄报,并在班上展览,评比出最佳作品。
第三篇:民族平等政策 教案
第一课
民族平等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懂得民族平等政策
2、知道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3、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
能力目标:明白并掌握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
发展的重要保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利用所学的民族平等政策知识去辨识日
常生活中的现象,努力去维护民族的平等。
教学重点:党和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不断发展,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也得到实现并不完善,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
新课: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一:请学生阅读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什么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核心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并总结)
教师(总结):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目标,而民族平等又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所以我国一直在努力做好民族平等,维护好各民族的权益,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活动二:探究与体验
想一想:
1、你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本民族的人大代表?
2、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均有人大代表,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教师(总结):这正说明了我国民族平等政策落到实处,保证每个民族的正当权益,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权益。学生活动三:考一考
思考:国家为什么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这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并总结,因为这是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要求,这属于经济社会发展地位上的平等性,从而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学生活动四:请学生举例说明,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各民族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接受教育,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等等;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义务。)
学生活动五:学生思考,国家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来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权利平等?(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并归纳)
教师归纳: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内民族关系的状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民族平等又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所以要实现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当然也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课堂小结: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平等政策,知道了它的含义、核心内容、特征,以及它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意义。学完了这一课,更多的希望大家将它们正确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国家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尽一份力。
作业设置:课本P3思考题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2、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新课: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把民族平等政策的相关内容,以不同形式的表现形式,制作成一个手抄报,并在班上展览,评比出最佳作品。
第四篇:《了解纹样》教案
《了解纹样》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一课 《了解纹样》
二、教学目标:
了解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纹样的色彩应用、构图形式和构图原理,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纹样艺术的学习兴趣和审美修养。
三、教学重点:
纹样的构图形式和组织形式。
四、教学过程:
(一)、纹样的定义
今天,我们请几位同学给我展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用品,或者自己生活中喜欢的其他物件,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学生回答,师生互动)
刚刚几位同学说的用品都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常见的,有些像衣服、陶瓷、摆件、花瓶、建筑等很多物品,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些共同的特点,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一些图案、纹样的修饰。这或许也是我们喜欢这些东西的原因,因为有了这些图案的装饰,不仅使得物品的外观更具美感,还增加了它们的鲜活的特色,比如(以陶瓷为例),有位同学刚刚提到的陶瓷,想象一下,如果它没有外面的图案装饰,只是单纯的白色,大家还会喜欢它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各式各样的装饰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它将艺术与生活巧妙的连接在了一起,这些图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纹样》。纹样是如何将我们的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和学习一下关于纹样的相关知识。
首先是纹样的定义。
纹样的定义:即装饰花纹,一般指用于工艺美术设计的装饰花纹。之所以称纹样,是强调一个“样”字,以供生产制作之用。纹样最终目的不是图稿的直接使用,而是要经过工艺加工,被体现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之后,才能发挥其艺术的作用。
(二)、纹样的构图形式和色彩搭配
知道什么是纹样后,我们大家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随便的勾花图案都可以称之为纹样呢?我们之前所说到的纹样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有美感?
(请学生回答)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刚刚提到的学习用品和我们的生活的纹样中(师课件展示列举的纹样图)。我们不难发现,纹样之所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是因为它在构图形式和色彩搭配上都有一定的讲究。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纹样在构图和色彩上有哪些方式。(从学生列举的例子中找出同类进行说明)
1、将纹样的形象巧妙的组织在一起,叫作纹样的构图。常见的纹样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和均衡式。
2、纹样的色彩搭配成功与否,是由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决定的。纹样的色彩搭配有: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
下面我们再来展示一组图片(学习用品之外的如中式礼服、抱枕,古代的彩陶、建筑物等上面都有纹样的图片)。在这组图片中,我们发现,纹样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比如刚刚到家看到的中式礼服(旗袍),它将传统纹样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兼容并蓄,自成一格。包括我们现在还能见到一些传统家居,它们在纹样的运用中表现出一种古典的风韵。了都这些物品后,我们发现:
1、纹样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将纹样运用于生活中了,请大家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2、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举例列举)
(三)、纹样的题材
我们在欣赏各种纹样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纹样图案看起来很像一些植物、人物、动物,还有的像是风景,这是因为纹样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美丽事物中取材的。所以纹样的题材分为: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风景纹样、人物纹样。
(四)、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由老师展示一组植物的图片,学生来进行植物纹样设计)
下面我们来一个“比一比,变一变”的小游戏,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把刚刚看到的植物图片进行植物纹样设计,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进行设计。
(一分钟后)我们来看一下,三位同学的纹样设计,他们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与植物的原型很接近,而有的则是很夸张的设计,还有的是按照植物的形状想象出来的纹样。总结出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概括、夸张、想象三种方式,其中最突出的是想象。
(五)、纹样的组织形式
在刚刚的小游戏中,同学们设计的纹样都各有风格,那么,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你在设计纹样的时候,是如何来构图的,你用的是概括、夸张、想象的哪种设计方式?假如现在让你把设计的单个图形组合成一种形式出来,请同学们尝试着做一下。
(抽取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展示)
通过同学们设计的纹样,我们可以观察出纹样在构图与组织形式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引导学生对纹样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式、适合式和连续式。
1、单独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由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适合式:由单独纹样发展而来,安置在特定外型中,受外型限制。构图形式有均衡式,辐射式,对称式,旋转式等。
3、连续式:相对于单独式纹样而言,它以单位纹样做重复排列,图案的纹样可以不断重复出现,图案的长度或面积可以无限地延伸。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两种形式。
A、二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亦称花边。
B、四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材料等上面。
纹样组织在处理图案的基本纹样与其构成形式之间的协调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组织的形式除了受作者的主观感受影响外,通常还取决于装饰的对象、目的、材料、制作工艺等因素。
单独纹样是指没有外轮廓及骨格限制,可单独处理、自由运用的一种装饰纹样,它可以单独用作装饰,也可用作适台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单位纹样。作为图案的最基本形式,单独纹样从布局上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形式。(举例说明三种纹样组织形式的不同应用)
(六)、学生设计
牛刀小试——请学生设计一枚单独纹样或连续纹样 要求:
1、为文化衫、水杯、笔袋设计纹样。
2、运用概括、夸张、想象等方法进行。作业评价: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2、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课堂总结: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应用”型的课程,重点在于对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知晓纹样与生活的联系、明确知道纹样是什么,为之后的学习内容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纹样的美,并形成好的审美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课堂创设讲授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相互交流,从学生的作品中总结课堂成果。
第五篇:《了解流程》教案
《了解流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流程的含义。
(2)理解流程中时序和环节的意义。
(3)通过对流程的初步的分析和体验,养成依据科学的流程合理处理问题的意识。(4)能感受到流程在学习和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中确定环节和编排时序的知识是流程分析、流程优化和流程设计的基础。明确流程学习的意义对提高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意义。体会流程的含义,能增强学生应用流程思想处理问题的意识。
掌握流程的科学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本节对流程问题只作一般性的介绍,并不要求学生对诸多具体问题深入理解和把握。并且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大量使用,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两个流程很好的让学生了解到每个流程中包含着若干小过程引出环节和时序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时序、环节、流程以及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流程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并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难点:①如何制合理的流程②掌握和理解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合理流程。四教学过程(1)实例探究
教师:干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做,都按照定一定的流程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流程。大家先看看本书38到39页的两个小案例,请思考一下马铃薯的播种流程以及种水稻的流程。
学生:看书,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关于流程的问题。
教师:马铃薯的播种流程:切种→布种→掩种。冲印照片的工作流程:冲印:感光胶片(底片)→印象:底片→照片。
(2)实例总结
总结:其实任何一个流程都反映了一定时序。任何一项生产或生活活动都有一定的时序。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有的不可以颠倒,有的可以颠倒,有的还可以同时进行。
(3)流程的含义
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时序可以颠倒?哪些不可以颠倒?哪些可以同时进行呢? 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不可颠倒的时序往往反映了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规律或机理,我们应当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或机理。
教师:到底什么是流程呢?
学生:流程就是做事情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步骤去做事情的过程。具有以上两大特征(关键点)的过程,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进程流,称为流程。流程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流程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
(4)活动探究
教师:假如你要到淘宝网上购买商品,那么你要经过哪些流程呢?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①选择产品后,点击购买②付款给支付宝③卖家发货④收货⑤确定支付、完成交易。
教师:请思考为什么要设计生产流水线?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更好的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每道工序的时间、减少人力、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五、总结
本节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流程是一个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并通过生活和生产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流程的意义,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流程代表了效率,流程代表了质量,流程也代表了安全等技术思想。另外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