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教案设计--刘燕
山东省临朐县北苑中学 刘燕
一、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比如《在山的那边》,《紫罗兰瀑布》《理想》等,主要是抒写人生感悟,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等,构思精巧、语言精湛、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于四季都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春》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进一步得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语言要准确生动,以及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2.过称与方法目标:自主互助 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春》教案设计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
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
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二、自主学习: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三、朗读训练
1.听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2.美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3.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听着大家优美的朗读,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那么本文分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板书)
五、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分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春草图
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 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 3.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春雨图
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 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迎春图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总结: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如:‚偷偷‛、‚钻‛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谐、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六、教师归纳总结:学习了写景散文《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了解到写景要善于观察,然后将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一定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言志目的。
七、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
八、拓展延伸: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2分)
11、“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3分)
12、文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4分)
1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黄晕:烘托:
静默:
1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3分)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5、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4分)
16、写出语段中写色彩的三个词。(3分)
17、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3分)
18、从远、近角度看,这段文字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是()(3分)
A、由远及近,有动有静B、由近及远,有动有静C、由近及远,有静有动
19、“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4分)
A、闪光B、紧密C、细长
九、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在朱自清的笔下,春是多么美丽啊,请你选择四季中的一季,也写写它的美丽吧,300字左右。
十、【板书设计】春 盼春(1)语言积累 总写(2)春草图(3)
绘春(2~7)春花图(4)表达 春风图(5)春雨图(6)
十一、教学反思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质兼荚,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设计了听读、齐读、自读、默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草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其他图画;并设计了四幅图画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有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听音乐想像作文的练习,注意锻炼学生的想像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做摘抄,就是启发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朗诵会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语文学习成果。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刘燕
第二篇:刘春燕事迹
推荐材料
刘春燕,女,现年26周岁,中共党员,618线61728号车组组长、乘务员。2000年,高中刚刚毕业的刘春燕成为了一名公交乘务员。在三年的乘务工作中,第一年,她即被评为公司优秀乘务员,因为工作出色,2001年,公司将她选派到重庆公交技校,学习乘务专业,她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深造,通过了成人自考本科学历。
8年以来,该同志始终坚持“让乘客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的服务理念,高标准、严要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其事迹简要如下:
一、创新服务、塑“窗口”形象
刘春燕同志做工作总是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她自费购了很多鲜花和车内装饰品将车装饰一新,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在车厢服务中,推出了文明伞、指路条等夏季,高温天气持续长,她自己出钱订制窗帘,给乘客提供一个清凉的车厢。同时,她还配备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药品放在车内,以备乘客急用。为了保证老年人乘车的安全,在上下车及行车过程中,她从不忘提醒老人注意安全。她还自己买来当天的报纸放在车内,以便乘客取阅和及时了解信息。在她的服务过程中,她时刻为乘客着想,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她经常说:“为乘客服好务是我们工作的根本,乘客对我们不满意就是自己工作的失职。”
在乘务工作中,她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面对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乘客她总是以礼相待,微笑服务,用自己的热忱服务去打动乘客,让他们感受到公交人的真诚,使乘客能理解公交人。在推行的“全员普通话、服务标准
化”工作中,刘春燕同志积极响应,向先进典型学习,向高标准看齐,学习太原市公交“微笑服务”的经验,学习“爱岗敬业、情系乘客、奉献社会”的“两霞”(汪霞、熊彩霞)精神,当好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树立好重庆“窗口”形象。
二、示范作用好
用自己的钱装饰公家的车,有人说她傻,但她却总是笑笑说:“没关系,我这样做能使乘客乘车时感到舒心、愉快,我也能得到满足”。她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了同事,使同事们纷纷加入到“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行列中来。爱公交、爱乘客、爱路队、爱本职是刘春燕的座右铭。爱公交,是因为她有一棵热爱公交事业的坚定信念;爱乘客,是因为她视乘客为自己的亲人,为乘客提供舒适乘车环境和温馨、热情周到的服务;爱路队,是因为她以队为家、以队为荣,视路队的荣誉为自己的生命;爱本职,是因为她非常热爱自己的乘务工作,同一件事,日复一日,从无怨言。在工作质量上,她比别人要求高;投诉上,她为零。在路队员工中起到了示范车组的带头作用。几年来,刘春燕同志所在车组受到乘客来信(意见簿)、来电表扬17次,在车内拾得乘客失物20余件次,折合人民币3000余元。2006年7月16日刘春燕拾到乘客价值2000余元的手机,及时交回路队,当乘客在其手中领到失而复得的手机时拿出200元现金奖励刘春燕,当被她婉言谢绝,07年11月11日晚,刘春燕拾到乘客吴女士装有2000余元现金的钱包,及时上交路队,使乘客的失物失而复得。同年11月22日,重庆市首届杰出母亲余明芳在接到路队通知领回遗失在刘春燕车上的手机时,感动万分,当即在“重庆市首届杰出母亲”颁奖现场,邀请了重庆青年报记者到路队对刘春燕进行
了采访,通过该事例,重庆青年报对重庆公交员工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感人事例进行了深入采访和连续报道。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许多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举步维艰,甚至有因不懂相关政策法规、就业知识而陷入困境之中,此类事情的多次发生引起了刘春燕的深思。2009年3月,她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将国家和重庆市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制作成精美的阅读栏,挂在车厢内供乘坐该车的农民工阅览,内容包括《农民工也能申请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重庆市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解读》、《农民工找工作要擦亮眼睛 谨防四大陷阱》等。她还制作了农民工再就业信息,将重庆市近期开展的招聘会及时向乘客宣传;她还在工作闲暇之余向有需要帮助的农民工简单介绍农民工求职知识,发放“公交小妹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宣传卡片。力所能及地为有需要的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引导他们通过正常途径实现再就业。“公交小妹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受到了众多农民工乘客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几年来,她的先进事迹多次在市级报刊及公司、集团公司的报刊登载,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为了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刘春燕同志自费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和汽车驾驶学习。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该同志认真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组织的关心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该同志在思想政治上更加成熟了,她已坚定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6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一名党员,她坚持履行党员义务和职
责,在工作中为大家带好头。月月班次执行率完成100%、综合服务质量合格率100%,无任何违章违纪记录、出勤率100%、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协助分公司搞好新进乘务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违章违纪乘务员的复训工作,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新进乘务员车上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有效促进分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得以不断提高。2006年5月606线普车更换了10台中级车,15名新进乘务员,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业务技能不过硬,刘春燕主动放弃“5.1”黄金周期间的休息时间配合路队对新上岗乘务员进行业务技能指导,08年9月618线新增近十名新乘务员,刘春燕在得知新乘务员业务技能需要加强培训时积极组织了603线的8名示范岗组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到618线进行跟车指导,参加工作8年多来,刘春燕同志年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该同志在参加公司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1周年“职工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2001年5月参加“职工卡拉OK比赛暨五四青年节诗歌朗诵比赛”中获三等奖;2002年4月在庆祝公司“建司20周年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在2003年“三.八女工技能竞赛”中获乘务员业务技能项目第一名;2003年9月,代表公司参加了集团公司举办的“展公交风采”乘务员业务技能比赛,获得团体三等奖。所在车组61639号车组,在2004年3月被市交委命名为“巾帼文明岗”班组;她本人也在2003被评为重庆交通系统“十佳乘务员”;2004被公司评为“首席员工”,2006年公交集团第二届“岗位奉献奖”,2007年公交集团“优秀团干部” 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巾帼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介于她在工作中的杰出表现,公司已将她列为新进乘务员培训教师,每当公司有新进员工集中培训时,她均会利用休息时间以标兵的身份对
新进人员进行岗前业务技能培训,从事乘务工作几年来,在继承了公交优良传统的同时,刘春燕同志坚持用“团结、用心、真情、奉献”作为工作标准,时刻把公交人的精神面貌高质量地展示在广大乘客面前,为公交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分公司
二0一0年元月七日
第三篇:刘春燕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第二课时)
主讲人
刘春燕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玛德尔德的人物形象,并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2、学习多种阅读方法和小说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把握自我、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书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人性论的角度全新审视玛蒂尔德,不受既定理论的影响,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2、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比较法、诵读法 教具安排: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及导语:
指定一名学生梳理上节课所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给“项链”前加上不同的六个字来概括故事情节。(幻灯片展示故
事情节插入背景音乐《走遍法国》)
项链成就了她一夜的成功,却赔上了她十年的青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那么我们就进入人物形象的探究,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探究人物形象:
(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先自主在课本勾画处于表现主人公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语句,可在旁边加上评注,对能体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画圈标明,对有争议或持有质疑态度的语句用问号标注。
(二)、大家分成四组来讨论,并且整理归纳,最后由各组派出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见仁见智,不拘一格。可能会出现以下四种观点:
1、爱慕虚荣观。是玛蒂尔德的第一内涵,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满奢望,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立他性格的第一层面。
2、诚实守信观。她认为自己弄丢了女友佛莱思节的项链。她不是急于赖帐、逃跑、也没有去说明情况、或买个假的、或堕落。而是想法还上这挂项链,不能被同学当盗贼。“她
一下子先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3、勤劳坚韧观。玛蒂尔德的性格中还有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导致了她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她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一下子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的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这十年中,“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虽然她有过剧烈的阵痛,但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了“原我”,也使她逐渐走向成熟。
4、纯洁高尚观。“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部长也注意她了。”这是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但她来参加舞会只是为了战士美貌,瓤子机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仅此而已。她在青春美貌和人格尊严这个天平上,毅然而然的选择了人格尊严。
(三)、教师点拨,学生思考讨论:
大家对玛蒂尔德的认识除了上述认识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提示:佛莱思节夫人
路瓦栽)
1、把两个美丽的姑娘放一起对比和换位:
2、家庭内部衬托
多媒体显示:有目标感
有家庭社会责任感
有真爱
不幸中之大幸
3、挖掘社会根源: 明确: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教师小结:
1、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但是她身上有许多亮点:诚实守信、勇于承担、勤劳坚强。我想在法国路瓦栽夫人没有一笔可观的陪嫁金但是路瓦栽依然和她共同经历了十年的艰难生活,没有离弃玛蒂尔德,一定是看准了她身上如金子般宝贵的品质。反过来说她也拥有了深爱她的丈夫,对于一个女人来讲,不论是在法国和中国,都是不幸中之大幸。夫妻两人用他们的责任感感动着我们读者,也是一曲真挚爱情的颂歌。
2、提问:我们学会了怎样的看待事物的方法? 明确:辩证法
一分为二
(多媒体显示)
3、写作指导:
通过刚才同学门讨论前的勾画质疑,一定也总结出了我们要写好人物描写,必须从以下入手: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和心理刻画。现在请几位同学将你们勾画的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诵读一下,从而体会一下写作技巧。
三、教师联系中职学生将直接步入社会实际,自由结合讨论你们遇到金钱、物质、权力充斥心扉时,或者在工作、生活中遇挫后你该如何?尤其是女同学,遇到青春美貌和人格尊严发生冲突时,你该何去何从呢?
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尊严为首要,在工作和生活要有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多媒体显示)师生共同感悟本文人物形象给我们带来的启迪:性格决定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多媒体显示)
四、课文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也认为《项链》不仅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小说,更是一篇颂扬人性美的小说。其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精巧缜密、匠心独用的艺术构思,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鲁迅先生生前就很推崇《项链》,认为《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达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相信你们的收获也不少,不仅可以欣赏优秀的小说,还可以学到一些处世立身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请结合自身专业,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学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
2、自主探究小说的主题,可以自由讨论,写成书面稿,供下节课用。
六、板书设计
一、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
--------性格的第一层面
二、诚实、善良、质朴的本色
--------性格的第二层面
三、坚韧、忍耐和吃苦
--------性格的第三层面
七、教学反思
第四篇:王春燕《猴王出世》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王春燕,女,1975年3月出生,任教于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先后15次获得省市区上课、说课、教学技能技巧比赛一等奖。主持的课题获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30余篇文章发表获奖,参与多部教学用书编写。先后赴广州、深圳、江苏、杭州等地执教观摩课50余节。师从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先生,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先生,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特级教师姚荣辉先生,主修儿童文学教育、语文教育心理、语文教学艺术,初步形成“扎实、朴素、生动”的课堂教学风格。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1课
猴王出世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可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
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五上年级的学生学习五下年级的课文,也为学习带来一些障碍。所以,课前,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
2.教师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2.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3.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1)学生回答。
(2)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 4.小结过渡。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2. 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3. 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4. 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5. 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6.小结。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学生自主研读第二个问题,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并做上批注。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4. 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写在句子的边上。5.小结。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请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2.总结:
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
第五篇:杨晓燕《春望》教案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昌邑区通潭路
杨晓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2.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诗人爱国之情的感染。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三.【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2.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1.猜诗人。
听同学们唱这首歌,那一首首古诗如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从我们的眼前闪过,一位位诗人在我们眼前浮现,在唐代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我说一位你猜猜他是谁?他生活唐朝由盛转衰的 年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你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就是杜甫。(板书)2.读资料。
谁来读一读资料一,我们共同再了解一下杜甫。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3.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五言律诗《春望》同时板书。
(二)解题
从题目看你知道这首是写什么?你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有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望》。学生齐读课题。
(三)读古诗
1.正音学习生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1)自由读两遍。
请同学把书翻到92页,把这首古诗读两遍,不认识的字看注音,做到准确流利。
(2)指名读,其他同学听生字是否读准,读古诗要字正腔圆。(正音:烽、搔、簪)并理解字义。(3)齐读,读准确读流利。2.按节奏读诗歌做到读诗有板有眼。
(1)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的诗的节奏,看看他是如何停顿的?(2)看大屏幕自己练习读一遍。(3)指名读候大家齐读。
过渡: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还有别的印象或是感受? 3.有感情朗读,带着这首感受再读这首诗。4.理解古诗。
过渡:这首古诗讲什么了?请同学们仔细看插图看注释,结合手中的资料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什么意思?
(四)感悟古诗
过渡:春天是孟浩然那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美好牵挂”是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是韩愈的那句“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美丽景色。可在杜甫的眼中春是什么样的?
1.学习第一句。理解:破、深的含义。同时也出示: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破”的不同含义。
2.看到图理解诗句。出示插图,教师配音,昔日的长安城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车水马龙,可如今这景象荡然无存,一个破字让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3.看图有感情读第二句。
过渡:杜甫看到这一切,不由发出怎样的感慨?
(1)指名字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处理溅、恨别的意思)过渡:花本来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是欢呼雀跃唱歌委婉动听的歌,可此时这花鸟却因人而流泪生怨恨之情,这样的描写叫移情于物。
(2)作者为何如伤感,读第二资料体会诗人的心境。(3)有感情读第二句。
4.自学5-8句说说你看到哪些画面?
生:可能说战争的画面,杜甫等信的画面,他在灯下埋头所思的画面等等。
(1)出示战争画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体会“抵”了解这种夸张写法。
过渡:这首诗句里含着作者的多少期盼,多少辛酸,这不仅是他的心情也道出了贫民百姓的共同心情。
(2)看图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想象杜甫多大年纪? 过渡:同学们作者此时仅仅45岁啊,比大老师才大一两岁,人却提前衰老,这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却愁更愁啊,用手挠顿感稀少,连发簪都插不住了。从头发白稀少,你体会到什么?(诗人忧国和思念亲人的形象)
(五).配乐朗读
过渡,学完这首是你的感受是?(沉重、伤感、难过)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带着这首感受背诵这首诗,好吗?
(六)课外欣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板书设计:
春望 杜甫
城春所见忧国忧民 春景生情溅泪惊心
久盼家书念国思亲 搔发叹息惆怅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