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10课小蝌蚪美术案例

时间:2019-05-15 07:5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10课小蝌蚪美术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10课小蝌蚪美术案例》。

第一篇:二年级10课小蝌蚪美术案例

二年级第十课(小蝌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准备:彩笔 范画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激发联想,初步感知。

1、出示图片:几张排列不同的“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画一画。

(1)看到这些小点点,你们想到了什么?

(2)你能用最简单的几笔添画出一个新形象吗?(蝌蚪、甲虫、西瓜……)

2、以添画的小蝌蚪为例,引导学生说一说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小小蝌蚪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

二、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指导学生观看观看书中图片,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

(1)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2)小蝌蚪们排好队,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3)突然不知从哪扔下了一颗小石子。

提问:小蝌蚪们有什么反映?它们的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畅谈构想,引发创新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小蝌蚪们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

(1)小组间讨论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交流,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2)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小蝌蚪聚餐、在荷塘中嬉戏。

提问:

(1)这些小朋友画的的想法特别吗?

(2)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蝌蚪,它们分别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一群小蝌蚪在,另一群小蝌蚪在,还有几只在。)

(3)你也能尝试将自己特别想法用画画的方法表现出来吗?

四、自主绘画

1、学生绘画创造表现:想一想小蝌蚪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要求:大胆想象,有趣,适当加入环境、背景。)

2、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进行个别的指导。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继续自主绘画

1、想一想小蝌蚪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要求:大胆想象,有趣,适当加入环境、背景。)

2、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进行个别的指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延伸

1、学生之间自由的相互展示: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的好朋友看看,讲讲你画的故事。

2、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1)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并将自己的想法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

(2)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情况提问: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是怎样表现蝌蚪旅行的生动画面的?

你喜欢他的画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予以引导,并对展示的作品从故事情节和小蝌蚪组合的有趣等方面进行肯定和适当的小结。

第二篇:湘美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 小蝌蚪

湘美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 小蝌蚪

第10课 小蝌蚪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

2、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

3、养成关心他人,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出示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2、学生自由想象说话。

二、看书上的1—3张图片,了解故事大意

1、看图1—3

2、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

3、了解小蝌蚪的特征。

4、看过1—3图后讨论:想想小蝌蚪被打乱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学生大胆想象出有趣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理想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想象并创作

1、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

2、学生创作表现有趣的结果的画面。

3、学生作画后交流评价。

4、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把 《小蝌蚪旅行》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四、布置作业把《小蝌蚪旅行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篇:小班美术:小蝌蚪

小班美术:小蝌蚪

小班美术:小蝌蚪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手指蘸色随意点画小蝌蚪的身体,用记号笔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2、大胆发挥想象点画画面内容,对手指点画小蝌蚪感兴趣。

活动准备:

1、黑色颜料、抹布(一组一份);记号笔(一人一份);作画纸人手一张。

2、青蛙、小蝌蚪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对小蝌蚪的兴趣。

1、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出示青蛙图片)

2、师:青蛙妈妈来我们班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暧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慢慢的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的卵一个个都变成了黑黑的、圆圆的小蝌蚪。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大脑袋,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并提出问题。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怎样?

(2)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游的方向不一样)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

三、引导幼儿掌握手指画小蝌蚪的的方法。

1、幼儿讨论:

(1)小蝌蚪的头是怎样画出来的?

(2)细细的尾巴应该怎样画?

2、老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先用食指在黑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

(2)再用记号笔添画尾巴,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3)教师边念儿歌边范画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小蝌蚪向左游,向右游,游来游去找妈妈,小蝌蚪向上游向下游,游来游去叫妈妈”。

3、请幼儿空手练习画小蝌蚪。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1、画小蝌蚪时,用手指指腹画身体。

2、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的小蝌蚪。

3、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整洁。

4、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五、展示幼儿作品,对幼儿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育。

第四篇:小蝌蚪(中班美术)

一、活动背景(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

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

a.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评: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这节美术活动有了动静交替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三、活动评价(思考体会)

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关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识结构或学科结构考虑教学内容的做法。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情境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并把帮青蛙妈妈找蝌蚪宝宝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把自已画的小蝌蚪全部送给青蛙妈妈并和青蛙妈妈一起做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时这一活动分别在泰州市幼儿园和朱庄乡中心幼儿园的同一年龄班进行了实施,并没有因为城乡儿童存在的经验差异而影响教学效果。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美术1——10课教案

第一 课 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 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 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展示部分昆虫)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观看录像片)组织小组讨论——“说一 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 部分:我和昆虫。(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4.教师辅导要点:(1)构图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 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5.展示、讲评作业。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 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 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 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 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 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 家的奇妙之旅》。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 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第三课 奇妙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 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 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第四课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 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 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 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 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 认,说说变的是什么?(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 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

第五课 小花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o(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学习材料: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 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 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这盒子的颜色漂亮。

这盒子多了一 个装饰

盒子上的花漂亮。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 边请一 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 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 起,并讨论。)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论与探究。

①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 想,分析、讨论一 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 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还可以把课前搜集到的小花饰拆开研究,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③教师与学生一 起研讨,并拆开一 个早巳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 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以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 考与研究。

4.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在讨论与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小花饰的制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 提出以下几点问题请学生边做边思考:

①你做的小花饰有什么用途? ②使用了什么材料与方法?(2)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能举例说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展示、讲评作业

(1)展示:将自己制作的小花饰展示给大家看。

(2)讲评:学生自评、个人评价小组或班级其他同学的作业,小组选派代表评价某个学生的作业。

(3)说一 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制作的小花饰特点、用途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材料,哪个地方是你喜欢的地方.为什么。6.小结

在讲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你受到了们么启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感受是引么?你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六课 百变团花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学习材料: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撕作团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剪好的团花进行染色,自创多种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团花进行再创造,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

创设情景,提示课题。探索学习,学做团花。欣赏分析。

②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 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

③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④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 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 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 起动手制作吧?(3)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 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 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

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第七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学习材料: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教学过程:

1.摸一 摸,猜一 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2.看一 看,想一 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 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 找,拓一 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

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 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 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晶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6.后期制作。第八课 大树的故事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学习材料: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 个有关大树的故事。板书课题。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提问:

1.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 讲他们画的是什么 故事吗? 2.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 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1~2幅作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

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 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

第九课 新颖的泥名片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如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园里的植物、商店中的各种商品,至于对人们自己的介绍,就要靠名片了。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 种尝试。

应会: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名片。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学习材料:本课可使用瓦楞纸板做衬底,另用胶泥、彩泥、纸黏士等材料均可。备一 把剪子,用来剪制底板。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1)分组讨论:

教师布置学生研究一 组资料:从动物园、植物园拍摄介绍动、植物的文字图形照片、生活中多种商品的包装、标牌、名片等。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选出一 件最喜欢的,说说为什么喜 欢?(2)进一 步研究资料的内容由哪几方面组成。

(3)分组畅谈个人的爱好,长大后理想的职业、职务。(4)研究图案的选择与设计。(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6)展示、讲评、小结。第十课 我们来跳舞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目标与内容:

应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 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应会:学习从艺术晶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感受、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 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学过程: 1.导入。

(1)放一 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

(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2)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 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

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 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 步的了解?(2)将全班分两大组,(一 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中的中华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

通过课件分析〈〈新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

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 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运动感、速度感)以各组为单位欣赏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

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

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第一课《我和昆虫》以后,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昆虫已经有了较多得了解,在画面安排,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其实许多昆虫本身就是会爬的动物,本课只是不去画它们飞行的状态,而是画它们爬行的状态,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再一个,爬行的动物,并不仅仅是爬行动物,而是指所有会爬的动物,种类应有尽有。

二、目标认定: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爬行的特点,想象创作一幅动物爬行的美好画面。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创作表现能力,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作画的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感。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了解动物爬行的状态,想象创作一有趣的幅画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歌曲导入法、启发诱导法、欣赏观察法、表演激趣法、尝试体验法、学生练习法、巡视辅导法、合作交流法、综合评价法、拓展延伸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四、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动物形象三个、学生作品三幅、小磁铁若干 学生用具:彩笔、油画棒、画纸

五、教学程序:(包括作业布置、教师辅导、互动评价、拓展延伸等多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法)[/b]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想不想听?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开头部分,设问:刚才歌中唱的是哪一种小动物啊?(蜗牛)

2、它是怎样上树的呢?(爬着上去)

3、板书课题导入: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奇妙的爬行》。[b]

(二)愤悱点拨:

1、了解动物的爬行:

(1)学生介绍: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会爬的动物,你知道有谁吗?(启发诱导法)

(2)欣赏图片(课件显示部分爬行的动物):

(多媒体教学法)

老师也找了一些会爬的动物,咱们看谁观察的最认真、最细致、最全面。(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初步了解动物的身体特征:漂亮的颜色、花纹、形态,有脚的、没脚的等等)(欣赏观察法)

看了这么多,你最喜欢谁?能不能学一学它爬行的样子?(同学们一起高兴的简单表演)同学们表演的棒极了!想不想把它们画出来?

(表演激趣法)

2、构图方法:

(尝试体验法)

为了画的又快又好,我们要求先把动物画出来。(板书:

1、先画动物)

(1)在黑板上画框,让学生往上摆动物:老师画了三只小动物,谁想把它放到画上去?一生摆好后问:好看吗?谁来帮忙改一下?

(2)师小结:画画的时候,要先往中间画,尽量大一些,基本占满画面。

(3)色彩搭配:(取一颜色灰暗的动物形象)换成这种颜色好吗?为什么?指出:涂色的时候,应该是深浅搭配更漂亮。

3、背景:

(多媒体教学法)

(1)(播放课件)请看这一张:完成了吗?(缺背景)(2)对!画完动物以后还要添画背景。(板书:

2、再画背景)

(3)(显示第二张)这是什么背景?(枝叶)谁挡着谁呀?树枝从动物的身体底下穿过去,看上去就是在树枝上爬。(4)

别的动物喜欢在哪里爬?(树枝、树叶、花朵、沙土、瓜果……)

(5)

拓展思维:你想让它在哪里爬?(彩虹、白云、月亮、海底……)

(启发诱导法)

4、出示三幅学生的画:

(欣赏叙述法)

(1)你喜欢哪一幅?说说它哪里最漂亮?(大小、颜色、爬行的样子等)(2)比较一下,分别用什么笔画的?(彩笔、油画棒、线描)你能比他们画的还好吗?

(至此,既突出了的本课重点,又顺利的解决了难点)

(三)大胆创作:

(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创作,进一步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打开课件):

(1)看作画要求(让学生齐读一遍):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画一画动物们奋力爬行的样子,看谁画的又大又美、又奇妙!可以画不同的动物噢——(2)学生想象创作。

(学生练习法)

2、教师巡回辅导:

(巡视辅导法)

(1)鼓励学生直接用彩笔,画大,占满,相互遮挡。(2)可以表现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动物。(3)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互动评价:

(综合评价法)[b][/b]

1、请每组选出几张画的又大又美、奇妙有趣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合作交流法)

2、找同学说说最喜欢哪一张,喜欢哪里?引导从动物的大小、色彩、爬行等方面去说。

3、请作者介绍自己画的最满意的地方。

4、教师小结:

(1)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觉得动物们爬行的样子可爱吗?要不要保护它们?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要保护动物,爱护花草,争当环保小卫士,好不好?

(拓展延伸法)

(2)宣布下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下载二年级10课小蝌蚪美术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10课小蝌蚪美术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案小蝌蚪 (精选)

    美术教案《小蝌蚪》 《小蝌蚪》 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 教材图片清新、 生动、情境感强,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

    幼儿园美术教案小蝌蚪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印画“小蝌蚪” 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用手指压印和添画尾巴的画法画出各种姿态的蝌蚪。 2.能够自主表现蝌蚪的动态,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欣赏过......

    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

    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 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用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能用物体的固有色......

    中班美术小蝌蚪[共五篇]

    中班美术《小蝌蚪》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小蝌蚪及其形状、颜色。2、 复习巩固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3、教育幼儿爱清洁,不在桌面上乱画。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小......

    二年级美术巧用瓶盖案例分析

    二年级美术巧用瓶盖案例分析高广芬 案例: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巧用瓶盖》这一课涉及环保的相关内容,能很好的在教学中渗透“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瓶盖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常常......

    美术教学案例二年级《蜻蜓飞飞》

    美术教学案例二年级《蜻蜓飞飞》 马晓伟 案例背景: 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和创造,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

    美术第四册第10课教案

    美术第四册第10课:《奔跑的动物》教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 师:郭 燕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 2.学习表现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