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界风的形成》微教案
自然界风的形成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微课为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风的形成过程,教学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演示,引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激起学生对自然界风的探究欲望,形成对科学的兴趣;进而为使学生能亲身经历体验风的形成,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做风的形成模拟对比实验,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讨论交流,在共享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共同构建知识;然后通过知识迁移,拓展延伸,推测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提升。最后,借助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当地、白天、夜晚风的成因,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办一份以《风与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
二、微课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探究活动,能根据模拟实验推想自然界风的成因。
2、学会做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猜测,动手实验,讨论分析,课件演示等活动进行探究,能初步用实验产生的结果来验证某种假设结论,并运用类比推想探讨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在讨论交流中培养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微课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把模拟实验结论与自然界风的成因有机结合从而得出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
四、微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材料
五、微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胆猜想
1、播放自然界风的图片,引出问题:自然界中是谁有那么大的力量使空气流动起来?
2、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大胆猜测。
3、教师小结引入:到底是不是同学们猜测的那样?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探究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事例,来猜想大自然中是什么使风流动起来,目的是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二)模拟实验,自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注意事项。
2、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回辅导。
3、学生反馈实验情况。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演示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亲身经历得出空气如何流动形成风,符合小学科学特点,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是激起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的兴趣。】
三、知识迁移,讨论探究推想自然界风的成因
1、教师提问引入:自然界中,什么物体和实验中的蜡烛一样,能使空气流动起来?太阳又是怎样“造”出风的?
2、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3、反馈讨论结果。
4、教师根据回答利用课件演示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由实验结论推想出自然界风的成因,课程目标明确要学生“乐于合作和交流”,“乐于合作和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沟通意愿,了解合作和交流的价值,能够尝试着去跟同伴合作和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鼓励和承认,获得成功与自信。】
四、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课件出示,布置作业
1、讨论: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白天,夜晚风的成因。/
2、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办一期关于风的知识展。
【设计意图:课后拓展激起学生由爱科学到用科学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篇:风的形成 教案
五年级科学《风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利用所学的热对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实验记录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
注:多媒体课件放风的声音。(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生:下面的纸条往里飘,上面的往外飘…… 生:风吹的结果……
师:想不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出示课题:风的形成)
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一)首先进行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
1、下面我么来做一个有关的实验,叫做“纸螺旋圈转起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学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师出示实验提示:①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②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研究。根据观察小组内推测纸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3、谈话:刚才很多小组已完成了这个实验,哪个小组能把你们小组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谈出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4、谈话:现在我们再返回来,看看刚上课时的那个问题:门缝上部和底部的纸片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过来补充)
5、关于热空气上升的实例你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等。(学生多种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纸螺旋圈动起来的实验,主要是使学生的手、眼、脑充分参与进来,认识到以上物体的运动是由于热空气上升的缘故。
(二)接下来进行活动二:风的形成
1、谈话: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纸风箱,请大家观察自己面前的纸风箱是怎样的。
2、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教材上的实验提示。(学生自读理解提示)教师强调三点:
①前后对比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和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②实验过程中纸风箱要不透风; ③纸风箱易燃烧,实验中要小心。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期间学生小组之内可以用图画、文字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
4、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师生梳理,重点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a.实验中蚊香的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b.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有风?
5、(学生在汇报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三)、本课小结
谈话总结:通过本节课几个活动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的形成的原因:(学生一块说)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四)、拓展延伸
1、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能用草图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小组讨论,部分学生谈一谈)
2、查阅有关资料,认识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3、举出更多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实例。
(五)、课后作业
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却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板书设计:
风的形成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第三篇:自然界水循环教案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以及陆地水相互补给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2.难点:水体的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水,在我国的文化中具有阴柔之美。古人云:上善若水。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又有人说“水无常形”,形状百变取决于其容器。从它的位置来讲,我们又可以说“水是那样的飘忽不定”。它也许是太平洋的一滴水,但转眼就在太阳的曝晒下变成了轻盈的水蒸气飘散在空中。而后,它又在天空中变成晶莹剔透的雪花,翩翩落于高山之巅。日光渐强,小精灵化身为滴滴清泉渗出石缝,欢快地跃入小溪,或到胡杨体内周游一遭又升腾上天;抑或奔腾而下通江达海。
承转:水在四大圈层中循环往复,那么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呢?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
活动:教师用两个透明的杯子,一个加入热水,一个加入冰块。要求学生观察水的形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固态、液态、气态
承转:既然水以这三种形式存在,那么它们的数量关系以及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总结:液态水:数量大、主要分布在地表 固态水:数量次之、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气态水:数量最少、主要分布在大气中
承转:水的存在贯穿了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这四个圈层。并且各种形态的水 相互联系、相互转换。所以我们说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体的类型
活动:①指出图中主要的水体类型。
②按照水体的存在形态、空间分布对图中的水体进行分类。
③说明图中所显示的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
3.陆地上的水体
活动:①指出冰川水与河流水之间的关系。
②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海洋及水库等水体水面的海拔。那么,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用图像加以说明(在上图箭头上填注该过程成立的条件,在下图字母处填注该过程成立的条件)。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承转:河流如同大地的血脉,在陆地环境中不可或缺。在人类社会消耗的水资源中,河水又占很大一部分。那么,滔滔河水来自于何处呢?
活动:①图中河流的流量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
②指出该河流域降雨量的时间变化规律。
③推测河流流量变化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总结该类河流补给的一般规律。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相一致。在我国,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类河流的丰水期多出现在夏季,原因是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夏季降水比重大。
引申:那么,有没有不是在夏季流量最大的河流呢?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分析,从而找到答案。
承转:河流水除了直接来自于大气降水,还有哪些主要来源呢?
活动:①指出该河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②简述该类补给的一般规律,并说明此类河流在我国的分布特征。
个别提问或整体讲述均可,之后教师进行小结。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在我国,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这类河流的丰水期多出现在夏季,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三、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一)水体的类型
1.根据水体的存在形态划分
2.根据水体的空间分布划分
(二)陆地上的水体
1.主要类型
2.河流的补给类型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第四篇:自然界时钟教案
自然界的时钟(第一课时)童闪
一、导入新课
通过谜语导入:时钟的谜语
揭示课题,读题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从课文里知道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2、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生词多读几遍,读准读通。
认读生字【出示字卡】 多种方式:指读 齐读 开火车 去拼音读
3、认读词语【PPT出示】 找到规律 在课文里找同类词语 排列顺序 拓展词语
4、指名分段读文,纠正字音,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些事物能告诉我们时间呢?指名回答。教师提示: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些事物分成两类? 【板书:植物 动物】
三、学习课文
师:植物和动物都是自然界里的生物。【PPT第一段】
1、师引读“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就会发现,”生接读“大自然就是一座美丽的时钟。”【PPT变红】
2、那么,大自然的时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大自然中,首先去看看植物们是怎么报时的!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3、4、你知道了什么?反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植物时钟? 那么这些花谁最早报时呢?牵牛花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第一句
——【 出示PPT图】师:大家看,牵牛花的小喇叭——生:“打开了”,这时我们就知道是-----生:“清晨四点”
——多奇妙啊,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条】指2名。瞧,牵牛花就是这样报时的:齐读:“打开喇叭”
——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吧?【PPT句子】指2名,评读:还可以加上动作读哦
——多奇妙的报时方式啊,咱们一起读!
随着牵牛花的小喇叭吹响黎明的号角,各种花儿也纷纷醒来报时了!你最喜欢哪种花?象刚才了解牵牛花一样,和小组的伙伴一起说一说这种花的报时方式,再把描写它怎样报时的那一句好好读读吧!(小组活动)
5、反馈。欣赏课件,板书词语,指导朗读。
——野蔷薇:最灿烂的笑脸在哪儿?指1名读词语,评读:我看见你的笑脸了,我知道现在是清晨五点了!指1女读句子,女生齐读,评:谢谢你们用灿烂的笑脸象大家报时哦!——蒲公英:指1名读词语,对话:蒲公英,你在向我点头说什么呢?指1男带上动作来读句子,男生齐读,你们一定在夸奖六点早起勤劳的人们!
——午时花:看图,说说午时花怎么报时?能在清晨看到“展现美貌”吗?
师引导读3次:的确,每一朵花的开放都不是那么简单!经过一整个早上吸收阳光雨露,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全班生接读)“美丽的午时花才展现它的美貌。”
是啊,只有经过精心的准备,到了……(全班生接读)…… 难怪蜜蜂小小早上看不到午时花的,到了„„(全班生接读)„„ ——夜来香:她是什么时候报时的?所以她叫“夜来香”
她是“大张旗鼓 大嚷大叫”着报时的吗?为什么“不声不响”?原来优雅的夜来香就是这样默默地散发香味的?指1名读词语,评读:能读出夜来香的优雅,你真棒!指名读句子,男女生比读
6、花儿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在我们的朗读中开放,你能把这段话美美地读一读吗?
(5人小组练读——指名分句朗读比赛——全班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PPT出示时间点红】你们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些花怎样报时的?时间 现在大家也按照这个时间顺序试着记记这段话吧。看板书,集体尝试背诵第二段。【PPT填空】
7、回归小结:从清晨到夜晚,花儿竞相开放,多么神奇的花钟啊,【PPT第一段】(生齐)大自然真是一座美丽的时钟。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现 英 夜 响“,自主识记。(比较上下左右结构)
2、观察“夜”的结构,教师范写。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五、本课小结
自然界真奇妙!下节课我们继续和蜜蜂小小一起探究自然界时钟的奥秘吧!
第五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标解读:
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的知识是河流的补给和水循环,河流的补给学生不容易理解全面,但这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花费时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难点,特别是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完成。教材分析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学生学习目标
1、学生根据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主要环节。
2、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学生运用水循环过程能够说出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学生学习重点
学生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学生学习难点
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学习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第一章的内容吗?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对,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水又以气、液、固三种形态存在,你知道这三态中各个圈层是如何分布的吗?
〔学生讨论〕这三态中各个圈层是如何分布的吗?
[教师引导]从形态和空间分布上来理解水圈的特点----连续而不规则
[教师提问]读图3、1水圈的构成,说出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我们可利用的是哪些?为什么只能用这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板书】
一、水循环
【学生讨论】我们所用的水从哪里来?怎么来的?绘制我们所用水的来龙去脉。
【教师讲解】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放投影图】或教师自绘板图边画边讲,讲清水循环的概念。
【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学生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
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教师提问】
.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60页“活动”讨论相关内容。
【师生归纳】(略)
【过渡】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板书】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讨论】学生就近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2、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3、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教师归纳】
水循环的作用及其意义——概括起来有四点:
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
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
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
【学生讨论】用事例说明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学生集体讨论】归纳出结论: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顾水循环和平衡的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二是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板书设计
一、水循环
.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塑造地表形态
学习评价
教师评价(40分)
小组评价(40分)
学生自评(20分)
学生在小组讨论
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
的探究效果
学生回答问题情况
学生在本节的 收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