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语文课堂上的法制之花悄然绽放
让语文课上的法制之花悄然绽放
获嘉县位庄中心校苏章营小学 于方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分辨是非和遵纪守法能力,逐步形成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责无旁贷。我尝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文字材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文本如矿藏,只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就会成为法制天地。语文教材中的法制内容不可能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甚至是隐蔽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多方面用心去挖掘,以提高法制教育渗透的成效。适时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法制因素,可以直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教学《凡卡》一文时,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本文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课文尤其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情,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凡卡是在大城市---莫斯科中做学徒,但在老爷们的眼中,他却是一个连猪狗不如的东西,他在那里受到了侮辱,受到了歧视,受到了毒打,受到了无数的伤害。课文的结尾以凡卡做梦的形式反衬了凡卡的悲惨遭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相信每个人读了都会为之动容,替弱小无依的凡卡将来的命运担忧!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上,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童年与凡卡进行对比,使学生的品行得以陶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同时,适时地发出提问: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今天这个法制社会里,凡卡除了选择离开,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摆脱自己的悲惨遭遇?这时,同学们的思路将像开了闸的洪水,纷纷发言:可以向公安机关投诉,给鞋匠阿里西涅和老板娘以惩治;可以写信给儿童保护协会,让他们出面保护凡卡......此时,我趁机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内容,讲解了一些法律知识让学生知道,在不触犯法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可真是:寓法与课堂,教生细无声呀!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教学“囚”字时,我为了让学生识记准确,叫学生站起来分析字形,学生当时是这样分析的:一个人被困在一间没有窗户和门的房间里,我对学生的观察给予肯定、表扬,并及时加以点拨:“那这个人还有自由吗?”就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再同做人处事相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掌握了字的结构,同时又受到了法制教育。
三、在安全班会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每周的班会安全教育课上,我都会有意识的渗透一些法制教育,激发学生思考,深化对某一现象或者某一件事情的认识。例如: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的安全课上,我不仅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看一些安全教育案例光盘,让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交通事故就是死亡的代名词,这个是个沉重的话题反复提醒人们:只要你一出行,便同交通安全打上了交道。例如“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这一社会现象,就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我还结合春节时一些醉酒驾驶者酿成的血案进行讲解,又让学生把一些交通法规安全牢记在心,从中渗透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倡议大家文明出行,生命第一,坚决向不文明交通行为、交通陋习说“不”。每次安全班会课后,我都会提醒大家:遵守法律法规,就是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为了他人,更为了自己,让我们认真学习道路交通法规,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告别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乘文明车,走文明路,做文明人,自觉做到——交通安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做个懂法知法、遵规守纪的文明公民!让你我的生命多一份保障,让整个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四、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渗透德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 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特别是秋季由于人们急于晒粮食,占用了大半个路面,致使学校外村一个上学的女生由于躲避不及路边晒两村民放置的木头而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当场撞死的事件,使当时随行的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近日,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在凯旋路上公然拦截小学生要钱,学生家长和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我会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 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也强化了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就一定会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受到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悄然绽放!
第二篇:让法制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让法制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丹寨县城关一校教师:张云
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以及个人的安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是新理念教育的内容,更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能再为教教本而教教本,我们应该以人为本,跳出教材,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把法制教育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促进国家的稳定,构建社会的和谐,创建家庭的完美。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的学科教学中:
一、教材解读渗透法制教育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我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譬如,我在讲到《草原》的时候,给学生讲一讲社会主义新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曾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课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不仅是每个公民的公德,而且是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就这样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深刻研读教材内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文本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作文教学融入法制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结合作文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和公德教育,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催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天网》《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语文实践深化法制教育
生活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生活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 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
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制作法制手抄报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平台,提供生长的土壤。
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将法制教育渗透进日常琐碎的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法制教育之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绚丽的绽放!
2012.03.09 3
第三篇:关爱让留守之花悄然绽放
离堆小学
刘 迪
家访活动如爱心钥匙,打开学生心中千千结;家访如缕缕春风催开留守学生心灵之花。家访之路,我们一直前行。
小宇的从上一年级开始,便寄住在外婆家,一直由外婆外爷带,爸爸妈妈常年在广州做生意,每逢寒暑假才把孩子接到身边。小宇生性多动,上课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手中不是拿个尺子,就是拿把剪刀玩,坐姿更是歪来扭去,桌子里面也是乱七八糟,是个典型的问题学生。
下午放学,我和班主任老师叫住小宇,要到他家去家访。听到这个消息,小宇脸顿时红了,我问:“小宇,你不想老师到你家去吗?”。小宇连忙抬起头说:“想!”生怕我们不去似的。看得出小宇还是十分渴望被老师关注。
来到小宇家,小宇外爷热情地将我们接到家中。小宇则被外婆送去了补习班上课。随后小宇的爷爷便和我们一起交流了小宇在家里的情况。在外婆外爷家里,小宇十分调皮,老是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平时做作业时也不在桌子上做,要不就躺沙发上,要不就坐地上。尽管爷爷三令五申,可他还是不听。爸爸妈妈打电话回家,他有时连电话都不接,接了电话也不吱声。听了爷爷的话,我和班主任刘老师顿觉原来小宇在学校先比之下还是表现良好呀!其实,我也和小宇私下交流过,他对他的父母还是有些抵触情绪,认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不够爱自己,把自己丢到一边。小宇的抵触和叛逆的原因之一
随即我便和其外爷交流了小宇在学校的表现,外爷听了也直摇头,觉得自己也无能为力。
刚说到这里,小宇的外公的电话声便响起,原来是小宇的爸爸。他听说老师来家访了着急不已,以为是小宇在学校闯了什么祸。听说是单纯的家访,才松了一口气。谈到小宇的父母,小宇的外爷也是叹气不已。小宇的性格跟他爸爸的溺爱也有很大的关系。以前跟父母在广州时几乎对孩子是百依百顺,现在回到老家因为生意也是关心甚少,现在偶尔电话回家,也是问学习,或是批评,所以孩子不太想接电话。
对于张宇外爷说到的这些问题,我们给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做好游戏计划和作业计划,规定好时间。二方面:与小宇的父母多沟通,建议每周至少电话两次,交谈内容多说说生活,表达爱意。
6点半点,天空已经拉上了幕布。我们按计划返回。还是来时的路,却少了来时的说笑。我们不禁反思:我们一直想要打开学生的心扉,可我们对我们的学生真正了解有多少?隔代的爷爷奶奶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孙儿,达成教育的共识?留守学生的问题怎样才能科学解决?……
后来,我抽时间和小宇进行了一次长谈,再次交流了其父母的想法。渐渐的,小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迹开始渐渐工整,上课回答问题也积极了许多,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想,他那颗禁闭花蕾已经悄然开放了。
家访,让我零距离地倾听了家长的心声,让我反思教育学生的方
法,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它再一次燃起我教育教学的热情,教我自省,催我奋进。
第四篇: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的世界,是“美”的世界。人类社会的美无处不在,宽阔壮丽的山川河流,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高尚纯洁的人文情感等,无不闪现着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文教师应该让“美”在语文课上生动起来。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学生的美育!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便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美育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趋善避恶,抵制一切卑劣的思想和行为。可见美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让“美”在语文课上尽情流淌,激情飞扬,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呢?
笔者结合自
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在美的海洋中畅游
1.自然美,令人陶醉
俗话说:“天下美景,尽收眼底。”显然,美对视觉器官的冲击不容忽视,而语文教材中壮美的自然景观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渗透于语文课堂。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似一条奔腾欲飞的巨龙蜿蜒于广漠之上、盘旋于丛林之间的万里长城,以及威武雄壮的秦兵马俑,美妙绝伦的敦煌莫高窟等,都以其震撼人心的美使世界瞩目,令人神往。因此,语文教学在涉及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的敬仰之情。
这样,学生可以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2.社会美,震撼人心
语文教材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用心揣摩就可以发现。实际
上,语文课本中描绘的许多历史事件、历史画面,通过作者语言文
字的生动描述,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如临其境,往往能给学生一种真实的社会美感。如《史记》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剧场景;《三国演义》中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壮观场面;《水浒传》中林教头谦和礼让,比武时善待洪教头的动人画面……这些历史故事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善于点拨,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所包含的社会美。
与自
然美相比,社会美的内容更为丰富,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就更大。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培养学生健康的欣赏情趣和审美能力,突出语文教学教书育人、抑恶扬美的功能。
3.人物美,启迪心志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历史人物,以他们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塑造出无数的光辉形象,为人们世代相传,也成为学生学习和行动的楷模,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美的丰碑。例如:从拯救天下黎民百姓、勇射九日的后羿,到主持修建“泽被千秋,功著万代”的都江堰的李冰;从不辱使命、出使西域的张骞、班超,到率领船队浩浩荡荡七下西洋的郑和;从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主持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甘愿以生命唤醒民众的谭嗣同;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开国元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能让学生深深感悟出他们所具有的高尚的人格,这对于启迪学生的心志,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语文课堂进行美育教育的绝佳素材。
二、结合文本,张扬个性,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要让语文课汁鲜味美,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结合文本和自己的个性,馈赠给学生更多的美的享受。
1.要上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美、社会美与文化美等。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听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就有这样的感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课堂上,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师,不知道是学生变成了教师,还是教师变成了学生,总之,教师、学生、教法、教材中所体现的美已完全融为一体。这样,语文教学也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这样的教学不仅发展了学生,而且也发展了教师自己,师生在课堂中得到了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这样的课堂教学当然是美的,美在课上得到了张扬,课后连教师自己也觉得回味无穷,美不胜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自然不会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相反,他们会因此而深爱上语文课,这也是语文教学魅力之所在。
2.教师要教出自己的个性美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尽量避免自己的短处,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如果做到这些就会在课堂中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美”。例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情溢意涌,那么,在施教时,就应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情蜜意中得到陶冶,受到情感美感的教育,从而感悟语文课堂的美;有的教师沉静稳健,敏思善辩,那么,在施教中,就应用自己的智慧的雕刀,对色彩斑斓、充满美意的课文内容,沉着而次第地进行解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那么在施教中,就应以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总之,如果每位教师都自觉地“潜进”“溶入”自我,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一得之功,那语文课堂能不美吗?学生能不爱语文吗?
教师:陈艳
第五篇:团结之花正在悄然绽放
团结之花正在悄然绽放
我的祖国是一个历经风雨、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一条龙。在这个大家族里,有着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就像56朵美丽的鲜花,一起簇拥着我们的祖国,缺一不可!
想必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以前受尽侮辱,被日本等国家欺负过。当时,我们56个民族的人紧紧抱在一起,同生共死。每个地方的人都志愿加入志愿军,为祖国尽一些微薄之力。虽然大家的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都不同,可当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在用语言交流,而是在用心交流,就算在战争时期,人们的心中也有着共同的一个信念:中国万岁!就凭这四个字,就能完全表现出中华民族人心的团结。有了人民的支持,仗打起来就更有力量、更有动力了!再看看现代,记得在1932年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首次参加了奥运会,有3个人被派去参赛,而运动员却只有刘长春一个人,当时中国的成绩很差,因此一些外国人毫不顾忌中国的感受,竟擅自将“东亚病夫”这个不雅名号戴在了我们的头上。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实在感到悲愤,面对这奇耻大辱,我们中国决定重整旗鼓,再战奥运。于是我们招来了各族的运动精英,开始训练,终于经过许多天的磨砺,我们越战越勇,成绩有极其的好转,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金牌数排列第一,奖牌数仅次于美国。这就是民族团结的力量!其次,因为民族团结等许多因素,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强大,世博会、世园会、大学生运动会依次在我们的祖国——中国举行,为此,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小时候,坐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给我讲故事。我记得,妈妈曾给我讲过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妈,收养了十几个孤儿,这几个孩子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的儿童,虽然他们种族不同,但他们却亲如一家人。一次维吾尔族大妈去了趟塔城,只带回来一条花裙子。大女儿心想:妈妈带回来的新裙子肯定是给我的,因为在孩子里面就数我最大,而且我还是妈妈亲生的。可是维吾尔族大妈却把新裙子给了小女儿,因为小女儿是她收养的孩子,他们兄弟姐妹十几个人,都不知道其中谁是亲生的,谁是领养的。因为他们的妈妈给了孩子们相同的待遇,给了他们同样的爱,给了他们同样的关心照顾,给了他们同样的细心呵护。这位伟大的母亲十分心疼自己的孩子,有一段时间家里十分窘迫,维吾尔族大妈就给别人在河边洗羊肠子贴补家用。而且一洗就是一天,非常辛苦。河水冰凉刺骨,而且这种洗羊肠子的粗活都是男人干的事情。维吾尔族大妈当时有孕在身,不能碰凉水,也不能长时间蹲着或者站着。但她仍然义不容辞为了她的大家庭,出来干这样的粗活,每天的收入是很微薄的,但她咬着牙坚持,她不想让孩子们其中任何一个受饿。她把每个孩子都视为她的亲骨肉,对十几个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还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长大后孩子们也会懂得感恩。每逢周末节假日都会回来陪陪他们的妈妈。听完了这个故事,我幼稚的问:为什么那个大妈要收养那么多的孩子呢?而且还非要累了自己,真傻!”妈妈听了我这番话后,脸色就像雷阵雨一样——一下子就变严肃了,她说:“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如果不是靠民族团结这个主要因素,能有今天强大的祖国吗?那个维吾尔族大妈并不是傻,而是因为她有着爱心,她有着民族团结之愿,她收养了来自各族的孤儿,给了她们一个家,最可贵的是:她并没有任何偏见,亲生的和收养的没有不同,享受同样的待遇,何况她的生活还是那么的拮据,可她也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换了别人,没有几个能做到的。所以她是高尚的、伟大的!你明白了?”我似非似懂的说:“哦!”当时的我还太稚嫩,并没有在意,等长大后在琢磨,我才了解了那个维吾尔族的大妈品德高尚之处,难能可贵之处。今年,我们的祖国已经快迎来了它62岁的生日,还记得祖国61岁生日时,我问了我们班的满族朋友,他说:“真高兴啊!祖国又成长了一岁。我从小就来到汉族,每次回满族,大家伙都拉着我问东问西的,大家都问:汉族长什么样?漂亮吗?汉族人热情吗?汉族好玩吗?„„我都一一回答了她们的问题,他们还说让你们有时间去我们那玩呢!”“是吗?”我激动的问。他回答说:“千真万确!”。不知道怎么回事,我顿时脑海中浮现了:湛蓝的天空、美丽的白云、奇异的服装和一张张热情的面孔„„,我多么想到那里去啊!品尝特色小吃,和那里的孩子嬉戏玩耍。晚上,我们在篝火旁唱歌跳舞,一切都是欢乐的。随着同学的呼喊,我被从幻想中“拉”了出来。啊!祖国,你的56朵花是多么芬芳,每朵花都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香味,展现着自己的特点。让这56朵花聚集起来,组成团结之花,我相信一定会“十里飘香”的!
西安市灞桥区宇航小学六年级:王佩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