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综合-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
与语文同行,伴音乐成长
——综合性活动“乘着音乐的翅膀 ”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陶冶情操,建立起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提高学习兴趣,渗透写作指导。3.通过创作歌曲,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同时培养学生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
2.在活动过程中,及时捕捉写作信息,渗透写作指导,适时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你想过吗?假如没有音乐,世界将会怎样?那犹如天空失去了白云朵朵,江河没有了浪花飞溅,大地不见了广袤连绵,音乐好似灵动的诗,仿佛流动的画,启人心智,荡人心魄,今天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于艺术的天空,我们进行一个语文综合活动,题目是与语文同行,伴音乐成长。(屏幕打出《乘着音乐的翅膀·综合性活动》)
一、悠扬的旋律,生动的故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犹如天籁之音的旋律无不伴随着一段段真挚动人的情感,无不衍生出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它是有灵魂的,有血脉的,有温度的。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记得1999年有一段报道: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高空行驶的缆车突然坠落,车上的游人以加速度坠入山谷的那一刻,一对年轻的父母用双手托起两岁半的孩子,在自己撞向岩石的瞬间保住了孩子的性命,他们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著名歌手感动了韩红,她收养了这个小女孩并为此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请欣赏 1.听了这首歌和它背后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在生与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用双手托起孩子重生的希望,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2.歌曲以孩子的回忆叙述了事件,歌手的动情演唱震撼人心,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一起唱一唱。
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
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
不要离开不要伤害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出来
妈妈笑了
天亮了
3、父母留给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生死关头还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们,作为人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父母,学会感恩。
这么短的一首歌承载了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这么深的一段情意,引起同学们这么深的一段遐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4、同学们能不能把你知道的音乐背后的故事或者你和音乐之间的故事讲一讲吗。(打出悠扬的旋律生动的故事)
请同学们讨论两分钟
——同学们说的很好,面对女友的身染重病,撒手人寰,唐磊痛彻肺腑动情的一曲《丁香花》让人潸然泪下;宋祖英亲临大西北,教育的贫困与艰辛,教师的执着奉献让她深情地演年绎了无限感动的情怀,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人荡气回肠;更有音乐大师贝多芬,少年不幸,深受酗酒的父亲的虐待,稍大后母亲又去世,家庭的重担,生活的拮据,特别是双耳失聪,使他的听力世界永远成了空白,但他理想的琴弦铿然作响,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命运交响曲》让世人慨叹。
二、美妙的乐曲,文学的精灵
其实只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就会听到音乐随时在耳边响起。比如木门吱吱的转动声,雨点拍打屋檐的嗒嗒声,风吹林海的松涛声,浪浴岸石的轻吻声,妇拍儿乳的摇篮曲,包括同学们在教室里朗读古诗的声音都是那么动听,如果把它配上乐曲那将是一场音乐与文学交融的听觉盛宴。
1、请欣赏一首乐曲《月满西楼》。
这首乐曲的歌词是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所写的一首词,你知道这首词的词牌名吗?哀婉的乐调,凄清的氛围,缠绵的曲子传递出女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与丈夫赵金城相隔异地,无限思念,愁绪满怀,由“一剪梅”改编而成的词和谱写的曲相得益彰,以歌传情,让人愁肠百转。
2、请同学们说一说,还知道哪些歌曲是由古诗词改编而来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虞美人》《三国演义》主题曲
3、诗词走进音乐,雅乐高歌令人身心俱醉,人生的哲理,历史的情怀溢满心间犹如清泉流过,明月照心,对于古诗词入歌你有什么看法呢?
补充的好,传承民族文化,挖掘文化精髓,以歌传唱,代代相随。(打出美妙的乐曲,文学的精灵)
4、我们欣赏了古诗与音乐的结合,曲调悠远美妙,我们自己是否也能给古诗配配乐呢?下面,给大家一点思考时间,看看能否把本册书上的古诗用现代音乐的调子套上去呢?请大家试一试。
很有趣的是,两组同学都选用了同一首诗《蒹葭》,各自套用的乐曲是《东方之珠》和《难忘今宵》,请两组同学试唱。
三、最爱的音乐,精彩的诉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不仅在于它有动人的旋律,还在于它深刻的内涵,它丰富我们的头脑,荡涤心灵的尘埃,砥砺我们的人生。
1、举办竞猜活动,欣赏歌词,抢答歌名:(1)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水手》郑智化(2)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蜗牛》周杰伦(3)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你我心底流动。——《真心英雄》周华健(4)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隐形的翅膀》张韶涵
2、同学们热情踊跃。知识广博,爱好广泛,可见你很喜欢唱这些歌,你能说这些经典歌词对你的启迪吗?
——只要梦在,希望在,付出再大也无怨无悔。坚信道路虽然漫长,但前途一片光明。不断追求梦想定会成真。
3、同学们的解说牵动了老师的情思,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与喜爱让我想起了我埋在心底的一首歌,歌名先不告诉你们,我先来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的望着门前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着望着啊,总也等不到那熟悉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这时她发现,那双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手里还紧紧攒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不知道哭了多久。他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剩下她自己。那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的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的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
会珍惜。”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落。就这样,小女孩站在雨中不停的做着,一直到那双眼睛终于闭上。欣赏《感恩的心》
小女孩在雨中一直做的手语歌是《感恩的心》,故事里的妈妈为了女儿拼命工作,临死前仍放心不下,使人体会到真挚的母爱。小女孩的不幸遭遇催人泪下,但她的坚强勇敢催人奋进,这份坚强来自妈妈那双没有闭上的眼睛,那双充满牵挂和期待的眼睛,这便是亲情的力量!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一段,边做边唱
到此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从内心发出这样的感慨:感谢生命,感谢阳光,感谢每一位和我们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人。
音乐竟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他可以使感情的荒原开满鲜花,能够让梦想的桅杆一帆高挂,更会使迷途的羔羊找到家的方向。四、集体的力量,共同的心曲
赏罢乐曲,让我们展现一下青春的风采,拿出我们斐然的文采伸手一试吧,大家自动结成小组以难忘初中生活为主题创作歌曲,可套用你所喜欢的任何一首歌的曲子。(点击)
小组讨论并集体创作
大家的作品里面有一首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他改编的是周杰伦的《千里之外》:同窗依稀在 书香犹飘在 青春如沧海
风铃送声来 挚友携手在 我们不分开 晚钟顺风来 我们已离开 孤灯照桌台 墨香飘自在 时间被掩埋 是谁在感慨
请同学们集体根据改编的歌词唱一遍。
五、结束语: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飞翔,不论成长的道路多么艰辛,都不要停下我们的脚步,从挫折中汲取力量,不辜负水的柔情山的美,不辜负每一朵花的开与落,把我们普通的步子走出诗的韵律,让我们单调的日子飞出歌的旋律!
第二篇: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孟子二章》第一课时教案(xiexiebang推荐)
《孟子》两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有史以来,就有争斗、就有战争,那么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得人心者得天下。”对,大家也熟悉一句古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
二、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重要思想是“仁政”“民贵君轻”。著有《孟子》一书,现存7篇。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章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 之至,天下/顺之。
五、研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参考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六、细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分析第一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人和”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
这两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二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的重要性。)
3、阅读第三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思考问题: a、本层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b、本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作用如何?(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是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阅读第四层“故曰„„ ”至结尾,思考问题: a、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排比句“域民„„兵革之利”,从反面推论,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b、在前三层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人和”的实质是什么?(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d、本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e、本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即“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6、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画出结构图。(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7、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层? 归纳了以上三层,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4层的作用是在前3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层绝非是多余的闲笔。
8、艺术特色:
a、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b、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七.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以天下之所顺(用)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八、总结升华
本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预习第二章。
第三篇:《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学设计
高密市呼家庄中学 王静
学习目标:
1、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2、通过运用感官,并加以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丰富写作内容。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用音乐排解心中不快。
一、导入
播放流行音乐《我的好兄弟》导入新课
在你辉煌的时刻 /让我为你唱首歌/ 我的好兄弟 /心里有苦你对我说 / 前方大路一起走/哪怕是河也一起过/苦点累点又能算什么 / 在你需要我的时候/ 我来陪你一起度过 /我的好兄弟 / 心里有苦你对我说 /人生难得起起落落 / 还是要坚强的生活 /哭过笑过至少你还有我 /
朋友的情谊呀比天还高比地还辽阔/那些岁月我们一定会记得/ 朋友的情谊呀我们今生最大的难得 /像一杯酒 像一首老歌
二、展示目标
三、穿越时空,聆听岁月的痕迹
1、齐背《水调歌头》
思考:你读出怎样的感情?
2、聆听《明月几时有》
思考: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探究写作方法
歌声 朱自清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mèi),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yǒng)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
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有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思考:文章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和修辞手法?
五、生动的故事,难忘的旋律
1、播放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 /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 一遍遍怀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 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 / 将我手轻轻挽/ 踩着薄幕走向余辉 / 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 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 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 沙滩 海浪 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思考:歌中写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老师讲潘安邦和他外婆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六、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听了《外婆的澎湖湾》你是不是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你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结合老师给你们播放的音乐,抒写音乐带给你的感受;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音乐所勾起你的那些美好回忆。动笔把它们写下来。(运用上前面所学过的写作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七、小结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用音乐排解心中不快。
第四篇: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邹忌讽齐王纳谏_教案示例(七)[模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四)实词见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间不容发 B、时时而间进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难书 D、上书谏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
[ [ A、与之坐谈,问之
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选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
A、从反面讽刺批评
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
D、用委婉的话劝告
6、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
[
]
[
]
7、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
] E、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
9、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 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 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0、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3、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4、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
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5、填空
[
]
[
]
[
]
[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全书篇,着重记载了。该书是由时期的编订而成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6、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______
期年之后______
答案
17、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______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_______ ③期年之后,„„_______ ④王曰:“善。”乃下令______
18、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 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19、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23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暧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20、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译文:
②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译文:
22、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
邹忌将己之美、徐以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古文观止》)
23、对加线字的注意、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细细详勘
勘:kǔn 调查,核对 B、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参:cǎn 探究并领会 C、千古臣谄君蔽
蔽:bì 被蒙蔽
D、从闺房小语破之
语:yù 告诉
答案
24、与“从闺房小语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燕、赵、韩、魏闻之。
第五篇: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
主备人:
[活动目标]
1、在欣赏音乐和聆听音乐背后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磨练自己的意志。
2、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活动(主要是班歌的创作)中喜爱音乐,同时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重难点]
1、讲故事
2、口头表达
3、班歌的创作训练
[课时安排]:课前准备2周,课堂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
2、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①、搜集自己喜欢的关于音乐的感人故事。
②、搜集自己喜欢的歌词及音乐(最好是MP3、WMA格式)。
活动一设计:
难忘的旋律,生动的故事
1、按小组准备的情况,播放某一小组喜欢的一首乐曲。
2、由这个小组一人或几人讲和这首乐曲有关的故事。如:听《月光曲》
故事: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
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听:《二泉映月》
故事: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无锡是个大道观,观主会弹琵琶,人称“铁手琵琶”。道观里有个帮工的女子,常痴痴地听观主弹琴,后来就和观主好上了,还怀了身 孕。1897年,她生下一个孩子,小名阿炳。同族觉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丢脸,孩子刚生还容她活着,等阿炳四岁时送回道观后,族里就逼她自尽了……
阿炳回雷尊殿后,管“铁手琵琶”叫师傅,从来没叫过父亲。铁手琵琶仔细教养这孩子,把所有的琵琶技艺,和他懂得的民间音律都传给了阿炳。阿炳跟父亲学了20多年,到了他26岁那年,父亲去世,阿炳做了观主。
阿炳刚做观主时,雷音殿香火仍然很盛。阿炳年轻,又有钱,忍不住常去花街柳巷,在那里学会了吸鸦片,又染上了梅毒。阿炳染的梅毒很厉害,瞎了眼睛。原来他请堂弟帮忙管理道观的杂务,眼睛一瞎,堂弟渐渐控制了殿里的事务,最后终于把阿炳赶出了雷尊殿。那是1930年左右,阿炳30多岁。
阿炳被赶出后,族里给阿炳找了间房,从乡下找了一个女人叫崔娣的,陪着他。阿炳每天由崔娣扶着,沿着无锡运河边的码头闹市边走边拉胡琴,做街头琴师。崔娣不识字,很节俭,从来没用阿炳的钱买过一件衣服,一直穿着从乡下带来的那件过膝的褂子,布丁越来越多。
40年代初,阿炳上街10年了,心情已经平静,回想起种种往事,神随游丝,心照山泉,随手拉出了他自己的曲子。阿炳拉的这些曲子都没有名字,不再是他父亲传给他的那几百首民间老曲子。隔壁有个姓黎的年轻人也喜爱音律,于是阿炳把他的曲子教给了这个年轻人。
姓黎的年轻人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回琴前,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阿炳教他的曲子。等他拉完,走来一个人,问他拉的什么曲子。老师出来告诉他,这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年轻人说,这曲子没名字,是家乡无锡的一个瞎子阿炳教的。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从1950 年年初起,姓黎的年轻人就回到无锡,一直等待着杨荫浏的到来。直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才来到无锡,而且正式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 些道教音乐,姓黎的年轻人坚持请两位去录阿炳的曲子。他们同意了。阿炳此时已经有将近两年没有拉琴了,听了十分激动,说要练习三天。几位阿炳的朋友,替他 到琴行借了新的琴。阿炳原来的琴上的弦是断的,随手打结连上,可是拉的曲子非常动人。这回有了新琴,阿炳却觉得有些陌生,无法恢复40年代的那种状态了。
不过,三天后的夜晚,录音还是开始了。崔娣也在座。阿炳不懂录音是怎么回事,听说曲子可以保存,他决定试试。杨荫浏跟阿炳说,“一二三”的口令一过,他只管拉他自己的。“三”声一过,曹安和按了钢丝录音机的录音键,阿炳开始拉琴。
等阿炳拉完,杨荫浏轻声问,这曲子叫什么名字?阿炳说确实没名字,杨荫浏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说,叫《二泉印月》吧。杨荫浏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阿炳听了,连声说好,就叫《二泉映月》。
听:蓝色的多瑙河
故事: 自从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在1867年写下了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一百多年以来,这支曲子一直是广受大众的喜爱。它曾经替多瑙河带来了不知多少的游客,又为多瑙河附近的餐厅花园培养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最令人感到奇妙的是,不论一个人听过多少遍这一支曲子,每当他再听到的时候,都会像最初听到时一样地兴奋,一样地愉快。
在音乐界里,施特劳斯享有“华尔兹之王”的美誉。他曾经写过很多首优美的华尔兹,但是比起这一些华尔兹来,“蓝色的多瑙河”却独具一种醉人的魔力,它像江河一样,将我们从轻柔细致的开始,带入了活泼生动的主题,再又进入到滔滔不绝的高潮中,当我们正为着这一些应接不暇的美景而感到透不过气的时候,它却又能够神乎其技地将我们带回最初的轻柔,使我们好像是神游了一次仙境一样。
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之所以能够给人这一种感受,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但是他这首曲子却是融合了巴黎迷人的气氛和维也纳典雅的气质。因为,他正是为着要促成奥地利和法国的联盟,才费尽心血写下这首舞曲的。
在1867年的时候,巴黎主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世界博览会,各国的使节云集巴黎,施特劳斯也未曾错过这一次的盛会。
在当时,英国、法国及奥地利是欧洲三个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奥地利的驻法大使梅特涅却深深地为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之下崛起而感到不安。为了奥地利的安全,他非常地希望能够和法国订下盟约,所以他迫切需要设法争取到法国人民对于奥地利的好感。
梅特涅的夫人宝琳女士独具慧眼,她想出了请施特劳斯趁着这一次博览会的时候新作一首带有法国风味的华尔兹的构想。于是,在她和施特劳斯接洽过后,施特劳斯开始着手进行这一项重大的任务。
奥地利的大使馆在世界博览会开幕的前一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他们用绿色和粉红色的缎子帷幕装饰了大使馆的舞厅,并且还造了一个两侧堆满着玫瑰花的人工瀑布,使这一次舞会在布臵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施特劳斯担任了这一场舞会的乐队指挥。巴黎人都知道,在今晚的最后一支曲子时,将要演奏一首他新作的舞曲。当大家沉醉于他所指挥的华尔兹舞曲时,他们不禁怀疑起来了,难道说施特劳斯的新曲,真能够比得上这一些家喻户晓的旧作吗? 最后,施特劳斯终于开始指挥起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曲子将来宾一步又一步地带入了一个更精采的美景中,它像大海一般地将舞场淹没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之下,大家的内心都洋溢着激动,终于,一对一对的舞伴都停止了他们的舞步,他们要静下心来,专心一意欣赏这一首不可思议的华尔兹。
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就这样地传遍了整个巴黎,乃至于整个法国,整个的欧洲。在世界博览会展出的这一段时间当中,它成了巴黎人最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在谈论着它,每一个乐队都在演奏着它。巴黎的印刷厂不得已只好停止了印刷任何其他的东西,以便全力来应付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而镂版的工人现在要一天三班地工作,以供应漫无止境的需求量。事实上,它很快地就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乐谱。
施特劳斯的国民外交自然是圆满地达成了,而且现在连英国的王子也向他发出了请帖,恭请他前往伦敦,在全世界最有权力的维多利亚女皇面前演奏这一支舞曲。在伦敦,施特劳斯再度地掀起了高潮,平素道貌岸然的维多利亚女皇在听到这一首舞曲的时候,不禁地绽开了笑颜,对施特劳斯频频点首致意。
在施特劳斯写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以前,华尔兹还只能够在舞厅中演奏。但从这首曲子完成以后,华尔兹终于走进了正式的音乐厅。全世界的音乐家都公认施特劳斯为当代的音乐大师,而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更在音乐史上立下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一百多年以来,它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愉快活泼的美好时光。
活动二设计:
最爱的音乐,精彩的解说
1、把自己小组最喜欢的几首歌或作曲家或歌手或光碟推荐给大家。
2、放自己喜欢的音乐,现场解说,发挥自己机变的思维,流畅表达。
3、评选出优秀的“解说家”。如:
菊花台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解说:
哀婉的旋律,拨压着我的思绪。是停留在过去的记忆,是那满地的黄花堆积的忧伤,随风飘散,是那鬓边青丝飞乱的心,你的笑容已在我的心中成为永久的记忆,使我怎不感伤!苍穹里洒落的雨就是我前世忧伤的泪,垂挂在我的眼角。每每听到周杰伦的这首《菊花台》我都感叹这首歌词的凄美哀婉,都为人世间竟有如此之音而流泪!
活动三设计:
集体的力量,共同的心曲
1、欣赏名校的校歌。
(1)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歌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亡关头,为树立民族自信心,振奋全体师生的精神,在几经讨论、遴选的基础上确定的。最终入选的是中文系教授罗膺中(罗庸)用《满江红》词牌所填写的歌词,由联大教师张清常谱曲。全词如下: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2)南京大学校歌歌词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峨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2、了解自己学校的校风、校训或者本班的班风、班训。
3、确定一个创作的主题(积极向上)。
4、开始创作校歌或班歌。
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比。
6、展示优秀的作品,由教师或学生范读。
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综合性活动,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音乐作品感受和理解,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能力。通过创作校歌班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活动中喜爱音乐,同时培养学生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创性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附录:外国著名音乐家及其故事(可以选用)
安东尼奥.韦瓦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
韦瓦第于1678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卡斯特洛(Castello),是巴洛克时期最有创造力的多产作曲家之一。当时的威尼斯教
堂林立,是一个音乐缭绕的城市,因此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韦瓦第在音乐上的创作;且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提琴手,而韦瓦第也继承
了其父亲的音乐天赋。
慈善孤儿院在威尼斯慈善机构中颇负盛名,专门收容孤女,并专以音乐教育,韦瓦第将他生命中的四十年奉献在此。他在世
时以歌剧、神剧和奏鸣曲最为有名,但现在一般所接触到的却是
他的器乐曲,尤以协奏曲最重要(影响了日后巴哈的创作),多
半是为一至四支小提琴所写的,并沿用三个乐章的方式,以丰富的思维将协奏曲的风格带入了崭新的领域,最著名的就是一组包
含四个协奏曲的《四季》。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770年出生于德国西部莱茵河旁的波昂,是一位代表古典乐派的结束及浪漫乐派的时代巨人。
在贝多芬伟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它也接受既定的古典的各种形式,但对于音乐主题的发展常常有创新之举;在旋
律的处理方面亦把他心灵深处最原始的感动完整的传达出来;在和声的运用方面也常有惊人的效果;在晚期的作品中频凡的使用
当时大家已不常用的对位手法;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等,都一一
显示了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和超凡的音乐才能。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钢琴家,亦留下了丰富的音乐创作
遗产,其代表作品包括了:九首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歌剧<费黛里奥>、爱格蒙序曲、协奏曲和其它管
弦乐作品,直到今日都仍是音乐会上常被演奏的曲目,足以证明
其音乐对人类影响之大,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富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
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平凡的家庭中,但由于他的父亲和两位哥哥都喜欢音乐,因此从小就有学习音乐的机会,除了练习钢琴和小提琴,自九岁起还在村里的教堂学习
唱歌和风琴,奠定了他日后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基础。
由于他温和友善、易于与人相处的个性,受到了很多朋友们的喜爱,因此反映在他的音乐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充满着人性的作品,真实的流露了其心灵感受。在他的音乐中充满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其作品有大约有一半(六百五十曲)是艺术歌曲,包
括了:纺车肪的葛丽卿、魔王、野玫瑰、流浪者的夜歌、鳟鱼、音乐颂、死与少女、天鹅之歌、连篇歌曲<美丽的磨访少女>和
<冬之旅>等,广受大家的喜爱因此获得了『歌曲之王』的美名
。其它器乐作品则有鳟鱼五重奏、钢琴幻想曲、钢琴联弹曲《军
队进行曲》及未完成交响曲。
弗雷德里克.弗朗希泽克.肖邦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
肖邦于1810年诞生于波兰,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份,是一位世人所公认的钢琴家,享有『钢琴诗人』的美名。
肖邦自幼成长的波兰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色彩的国家,因此
在他的作品中,他大量采用了波兰民间的音乐素材和民族舞蹈的节奏,应用于他的创作中(如波兰舞曲和马祖卡舞曲);而后半
生居住的巴黎,一直都是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因此他所接触的人、事、物,所处的环境,和一场与女作家乔治
.桑的爱情故事,都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他的作品有马祖卡舞曲、波兰舞曲、圆舞曲、练习曲、诙谐
曲、事曲、即兴曲、幻想曲等钢琴曲,及十七首波兰歌曲、钢琴
三重奏和大提琴曲。
罗伯特.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
舒曼于1810年出生于德国萨克森的次维考的一个书商家庭中,从小就在私立学校中接受教育,并常阅读父亲书店中的文学作
品,因而养成了他良好的教养和诗人的气质,也孕育了他日后在浪漫乐派中的卓越表现。
舒曼不仅是一位作曲家,还是一位评论家和文学家。平日除
了作曲外,也透过他所创办的『新音乐杂志』,利用乐评力量,将当时处于低迷的乐坛振兴起来;另一方面,也藉由此杂志提携
了肖邦和布拉姆斯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他和爱妻克拉拉.维克的浪漫爱情,是音乐史上动人的一个乐章。舒曼在音乐上的创作,多由琴艺精湛的爱妻演奏,向世人发表,不论在家庭或是艺术,上克拉拉都是舒曼最理想的伴侣。他的代表作品有:钢琴曲<
蝴蝶>、<交响练习曲>、<狂欢节>、<儿时情景>,联篇歌
曲<女人的爱与生命>、<诗人之恋>,独唱曲<月夜>、<两
个掷弹兵>,歌剧<日诺维瓦>,降 E调第三交响曲<莱茵>和
d 小调交响曲等名作,由于他挣脱了古典样式的束缚,以敏锐的
感受性充分的流露出自由奔放的热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崭新的色彩和优美的旋律。
法兰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李斯特于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自幼学习音乐,并崭露了过
人的音乐天份。在九岁的一场音乐会中,受到贵族们的赏识及赠
与六年的学费,因此父亲就带着全家迁往维也纳,让李斯特有机
会向更多音乐家(彻尔尼、沙里埃)等学习,奠定了他更深厚的音乐根基。
李斯特是十九世纪中一个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
家,尤其在钢琴的演奏技巧上更是无人能敌。在钢琴创作上,他
视钢琴为一个乐团,写作了数十首技巧艰深华丽的作品,充分的表现了热情奔放的风格。他在音乐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为管弦乐竖
立了新的样式、为作曲的技巧开展了新的道路及首创「交响诗」
题材。所谓交响诗是一种单一乐章的管弦乐曲,表达某种诗的意
念的标题音乐。他的代表作品有钢琴曲《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幻想交响曲、两首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一号》、《A大调第二号》和多首交响诗等,一一都流露出了他深度的内涵和崇高的艺术境界。
约翰.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
布拉姆斯诞生于德国汉堡一个清寒的音乐家庭中,父亲是市
立歌剧院的乐手,因此从小就在父亲的启蒙下学习音乐。他是一
位生性拘谨、内敛、厚实具严肃的音乐家,不喜社交,也讨厌戏
剧性的夸张。因此不曾写作过歌剧和标题音乐,反而致力于追求
古典精神的「绝对音乐」形式,同时也采用浪漫派的诗情与幻想,因而开启了十九世纪后半的新古典主义乐风。
布拉姆斯被喻为古典的最后光芒,和巴哈及贝多芬并称为德
国的三 B。在他二十岁(1853)那一年,经由小提琴家姚阿幸的介绍,结识了舒曼夫妇,并透过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中所撰写的「新的道路」将他介绍给世人认识,也因而和舒曼夫妇有了深
厚的友谊,同时也是日后影响布拉姆斯的精神生活和创作的重要
因素。
他的作品有 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大学庆典序曲、合唱作品
《女低音狂想曲》、歌曲《永恒的爱》、钢琴曲《巴加尼尼主题
变奏曲》等。
安东.德弗乍克Anton Dvorak(1841~1904)
德弗乍克于1841年出生在捷克,是波希米亚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一。捷克人天生就热爱音乐,因此自他幼年起就接触了许多故
乡音乐,并且学习小提琴,这些影响都反应在他日后的创作中。
德弗乍克一直到他三十二岁时,作曲才华才受到赏识,并在日后得到布拉姆斯的推荐,获得奥国政府的年金,逐渐在乐坛出
名。德弗乍克的特长充分的在器乐曲上发挥出来,兼备了后期浪
漫乐派的华丽风格和坚实的作曲手法,而且充分的取用波希米亚的民谣,由于它具有纯朴、善良、诚挚且喜爱孤独的个性,因此
他的作品中不仅反映出此性格,还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之爱。他的作品除了最著名的第五交响曲《新世界》,还有许多管弦乐、室
内乐、钢琴曲、序曲及声乐作品。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
拉威尔于1875年诞生于法国西南边境,接近西班牙国境的雪
布尔,其母亲是西班牙人,因此日后他的作品里也充满了西班牙的色彩。
拉威尔自十一岁起学习钢琴与和声,在音乐院共学习了十一
年,受德布西、佛瑞、萨替的影响较深,同时又学习林姆司基.
高沙可夫等俄国近代音乐的技巧,所创作的音乐精致但雄建。1 889年九用在巴黎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让他见识了来自世界各
国的音乐,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其他民族音乐的兴趣。1928年到美
国旅行,听到黑人的爵士乐后,使用爵士乐的创作手法作曲。他的技巧是多方面的,而且极富创意,因此,常被讥为「不可解」,但那坚实的结构与优美的情调是法乐坛的骄傲。
他的代表作品有:西班牙狂想曲、组曲《鹅妈妈》、《库普
兰之墓》、钢琴曲《加巴斯之夜》、《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水的嬉戏》、歌曲《三首希伯来之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