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 茎叶的生长(写写帮推荐)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茎叶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活动指导)
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
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四)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篇:《植物的根、茎、叶》教案
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苹果树长大了》
授课教师:崔云巧
活动名称: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
活动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活动内容: 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了解其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的作用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事物,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认识实物,让幼儿能掌握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
3.提高幼儿的科学兴趣及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植物的实物、一组植物的卡片,一组手工操作贴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事物属于“植物”?幼儿回答,教师给予肯定。那我们“人”属于植物吗?桌子属于植物吗?幼儿回答
2.图片导入:请小朋友们欣赏植物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
3.引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请小朋友们说说,植物有哪些部分组成?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二)活动部分:
一、通过结构图,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
二、分别细化讲解(1)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两类(出示实
物观察)。植物的根具有吸收贮藏养分和水分的
作用,以及固着植株的作用。
(2)植物的茎:形态一般呈管状(观察图片)。茎能
把根吸收的水分养分运送到植物的叶、花、果实
和种子里。
(3)植物的叶子:形态各不相同(观察图片)。植物 的叶子在阳光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
料。
三、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平时吃的蔬菜是植物吗?你们知道这些都是植
物的哪个部分呢?
四、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图片,观察并思考平时吃的是植
物的哪个部分?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
(土豆属于块状茎,莲藕属于根状茎)
(萝卜属于根,人参属于根)
2: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又是植物的哪个部分?教师总结。
(芹菜吃的是茎和叶,白菜吃的是茎和叶,葱吃的是茎和
叶)
五、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粘贴卡片,进行动手操作,将植
物的各个部分粘贴到正确的位置,并且说一说,植物各个
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部分:
1.活动延伸——观察图片,认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亲子延伸——布置家庭观察作业,请幼儿观察植物的叶子都一样吗?
它们都有哪些形状?
第三篇:茎的结构初中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轮形成的道理。能力目标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横切装片,进一步巩固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和在显微镜下识别生物体结构的观察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木本茎年轮的形成”,使学生树立生命物质的发展变化观点和内、外因辩证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可作为其它植物茎结构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茎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茎的功能和年轮形成的原因,并为了解其它植物的茎奠定基础。
2、对维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轮概念的理解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1)维管束是对茎结构整体而言,是茎的立体结构。是由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三部分合起来构成的结构(木本植物茎)。课本上维管束的图和茎的横切装片,都是一个平面的结构。如何使学生对维管束的理解形成立体概念,教师可自制维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体制作三维立体图像加以说明,避免学生对维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轮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周期性活动的结果。学生能够理解年轮是植物的生长线,但容易把年轮的概念与年轮线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误差。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挂图、模型或自画板图配合相应的文字进行说明。准确地把握年轮的概念及年轮线的概念。
3、组织学生观察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结构的横切、纵切装片,也是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学生对茎结构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书本和教师的挂图上,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茎结构在认识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耐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把观察到的结构特点与教科书中的挂图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法建议
《茎的结构》一节,由于名词较多,可以用两课时讲授。本节是这一章带有关键性内容的一节。
关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教师可以利用杨树或柳树的枝条或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进行教学。教学时,可以按层次观察。使立体感增强,形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而韧皮纤维,可以准备一些麻的纤维(剪几段麻绳,搓开后备用),让学生体会到韧皮纤维的柔韧性。
关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要指出它在结构上的特点,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内有几层机械组织;二是要指出它的维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维管束里没有形成层。在指出这些特点的时候,还应该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相比较,以便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木本植物的茎,课前应该采集1~3年生的新鲜的椴树茎,切成长约5厘米的茎段,供学生观察。如果没有椴树,杨树、柳树、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杨树、柳树的树皮易于剥开,便于观察形成层。泡桐、臭椿、月季等颜色较深。认清三部分结构以后,可以让学生剥下一部分树皮,看到木质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层,这就是形成层。因为形成层只有几层细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横断面上看不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树皮内层和木质部从上到下撕下一些纤维状细丝,从而为讲述韧皮纤维和木纤维打下基础。
关于用显微镜观察木本植物的茎,因为茎的结构复杂,课前可以培训实验小组长,以便课上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显微镜幻灯机打出茎横切面的放大图像或挂出相应的挂图,帮助学生观察。关于树皮的外侧,只要看到一些个体较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的细胞,能联系到树皮的保护作用就可以了,重点是观察筛管和韧皮纤维。显微镜下的形成层并不难看到。在木质部中,要看到导管和木纤维。
由于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草本植物的茎,应该事先收集好玉米茎,并切成约5厘米的茎段。如果材料不好找,可以用甘蔗代替(每人有半节即1/2个茎段即可)。玉米茎外层的硬皮,可以让学生用手剥开,体会到它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包埋在薄壁细胞之间的一条条细长的“筋”,就是维管束。
用显微镜观察草本植物的茎时,要引导学生找一找茎的横切面上有没有形成层,从而为讲述有关的知识打下基础。
在显微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时,启发学生认识某种组织结构应关注存在位置、细胞形态、细胞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如死亡)等。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以表格形式写出板书。
在讲述年轮的时候,要讲清形成年轮的条件:内在条件是形成层,外在条件是气候的定期变化,主要是冷热的定期交替。
关于年轮的标本,可以把生长多年的松、杉、杨、榆、槐等树木的枝条锯成小段。为了便于观察和保存,可以把断面磨光并涂上一薄层蜡。
年轮的形成过程是比较费解的内容。要讲清为什么年轮之间的界限在去年的秋材与今年的春材之间。要明确地指出,在同一年里,从春到秋所产生的木材是逐渐致密的,因而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秋季所产生的木材最致密,春季所产生的木材最疏松,于是在当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就出现了明显的界限。注意,年轮之间的界限叫年轮。不要将年轮线误认为是年轮。学生容易把形成层的位置看成是不动的,误认为由形成层细胞分裂而形成的木质部永远是向内延伸,树干的长粗完全依靠韧皮部细胞的向外扩展。其实,由于木质部的加厚,形成层在不断的外移,树干的长粗主要依靠木质部的增长。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活动的剪贴图来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木本植物茎、草本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功能和区别。
难点: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维管束的结构、功能和区别;年轮的形成。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的教学方法。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对茎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观察,经过分析,总结出植物体茎的结构。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参考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问:
1、茎是怎样发育而成的?
2、茎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植物的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茎是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结构。它能输导营养物质,还有支持、贮藏、繁殖等功能,茎这所以有这些功能是与茎的结构密切相关的。那么茎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引入: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种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实物。
组织学生观察,明确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的区别。
(二)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1、宏观观察木本植物茎的外部形态特征。
2、显微观察茎的永久横切片。
3、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图认识木本植物茎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组织个别学生根据挂图讲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利用显微投影展示导管和筛管的永久切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管和筛管的特征。
(三)树木的年轮: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树干的横切面。
组织学生观察树干上由不同深浅木材组成的年轮。
提问:年轮是如何形成的?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
总结:年轮是木本植物茎横切面上的同心轮纹。每一个同心轮纹是木本茎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质部。因为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的影响,春夏季所生木质部色淡而宽厚,细胞大,壁薄,称春材(早材);夏季至秋季所生木质部则色深而狭窄,细胞小,壁厚,称秋材(晚材)。当年春材与秋材逐渐过渡,组成一轮,而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界线分明,出现轮纹。年轮线只指春材与次年秋材之间的分明界线。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数,可推测出树木年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是什么?
组织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一)草本植物茎的结构:
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草本植物茎的结构。
1、宏观观察草本植物茎的外部形态特征。
2、显微观察草本植物茎的永久横切片。
3、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图认识草本植物茎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组织个别学生根据挂图讲解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功能。
提出问题:
1、草本植物的茎为何不能无限加粗?
2、为何多数草本植物长不高?
组织学生讨论。
讲解:
1、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基本都一样,不同的是有的植物薄壁组织发达,如玉米、甘蔗;而有的植物的薄壁
第四篇:植物的茎 教案
植物的茎
侯镇中心小学
刘英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
掌握并了解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解剖并观察植物的茎,知道里面有一根“导管”。【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桃树枝条,小刀,红墨水,放大镜,广口瓶
2、教师准备:在红墨水中浸过的枝条
3、学生实验:把一段桃树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当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留作课堂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价。
二、开展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植物的叶和花的?
你是怎样认为的?(学生猜想,并进行汇报)
(2)大家的猜想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大家认为应该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
(学生汇报,全班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法:先横切,再纵切。提醒学生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观察时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剖面)
(3)下面请大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讨论:
1、横切枝条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让学生回答)
横切后,能够发现横切面上有红色水点。这是因为将运输水分的管子割断后造成的。
2、纵切后,先让学生汇报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植物体内的这种管子叫做“导管”。茎内的这种“导管”与根部、叶部的“导管”是相通的。小结: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它起着运输水分的作用。(4)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吗?
(展示示意图,汇报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幅图)
三、自由活动
老师手中有两幅图,一幅是环割前,一幅是环割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让同学回答)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
树皮里有一种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在树上选取比较粗的枝条,把树皮环割,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积存在切口的上部,这个地方便会膨大起来。
四、拓展活动
调查了解,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益处?
板书设计:
植物的根: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吸收养分 植物的茎(茎内有导管)植物的叶
导管:输送水分 根 茎 叶
筛管:输送养料 叶 茎 根
体会与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体现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由学生提出问题──科学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推广应用。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良好开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植物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内容,并且了知道了根具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及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这样很容易就会想到,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叶子的?从而确定探究的主题。
二、合理的猜测是科学探究的原动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我力求在动手之前,让学生对结果进行预测,从而明确探究的方向,猜想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猜想到的或猜想的理由,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问题的假设的思维方法。因为平时生活中输送水分往往是用管子来输送的所以学生很容易想到了茎当中很可能也有一根输送水分的管子,这样学生在探究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到底有没有这根管子?猜测并不是漫无边际胡乱猜想,是根据平时的经验合理的猜想,所以当学生说出不着边际的猜想时,我做了适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明确:猜想其实是合理的推想。
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保障
其实更广泛的实验设计应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实验器材,设计实验,但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这节课只能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中选择材料进行试验设计,这样就有了方向性,也起到的培养探究能力的作用。我提供给学生的实验器材有:放大镜、三根芹菜茎,刀子,这个试验并不难,芹菜茎吸水的实验所需时间比较长,课堂时间是不够用的所以我提前做好了吸水试验,直接让学生研究,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将1号插在水中,看看结果是不是和老师拿到课堂上来的这枝相同从而保证了真实性,2号和3号进行对比试验,学生更清晰的观察到导管的存在。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想到了实验方案,但不能标准的叙述,老师需要做一下说明。
四、探究发现是学习的重要目的
能用小刀、放大镜对植物的茎进行解剖,并进行科学的、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对观察结果进行表述这是探究的核心。我希望学生能自己探究发现结果,所以我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相对较长,近20分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顺利地运用横切、纵切的方法对茎进行解剖,并进行有效的观察,从而发现芹菜纵切后的样子,画出示意图,横切后的样子,画出示意图。
横切
纵切 这个环节留给了学生较多的时间,探究学习让孩子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增强了自信心,为自己的成功叫好,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叶制造的养料是怎样传递给根的,由于这项实验难度很大,所以采用让学生阅读资料卡的形式进行了解,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从而理解茎的运输功能。
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只要科学教师坚持不懈,从每一节课入手,从每一次探究活动出发,不怕麻烦,就一定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人才,为了祖国的明天,科学教师责无旁贷。
第五篇:《4 根和茎》教案
《4 根和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2、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2、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植物器官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二)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三、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植物通常用什么来吸收营养物质的?
(二)进行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1)让学生把植物拿到桌面上。
(2)让学生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根据植物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4)学生互相交流。
(5)归纳概括出根的共同特点。
2、指导学生研究根的作用。(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几幅图。(2)学生讨论根的作用。
(3)让学生把自己的认为记录在表格中。
(4)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5)学生实验探究。(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7)学生交流研究结果。
3、指导学生研究茎的作用。(1)让学生猜想植物的茎的作用。(2)学生汇报各自的猜想。
(3)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4)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研究结果。(5)归纳概括出茎的作用。
(6)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部分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4、根和茎
根的作用:固定、吸收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 茎的作用:支撑、运输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