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摩擦力》评课 评课人吴胜霞(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7:5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摩擦力》评课 评课人吴胜霞(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摩擦力》评课 评课人吴胜霞(范文模版)》。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摩擦力》评课 评课人吴胜霞(范文模版)

《摩擦力》评课

评课人:吴胜霞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这节课采用了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三维目标定位准确

(1)知识与技能---切合课标要求,具有科学性、适切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感受或探究,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目标写得较空,应改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结构设计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二)新课教学: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提出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应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可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应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5.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五、学生的学习方式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六、课的特色鲜明

情景创设、探究安排、实验设计、媒体运用等方面有所创新。

七、教师的引导能力强

提问、启发恰当,教师教学基本功好,善于即时应变。

附:《摩擦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对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只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6.课后作业:

(1)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第二篇:评课人记录(6)

陈欣老师抓住水罐神奇的变化上《七颗钻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三个地方也像钻石一样很亮很耀眼。

一、准确解读教材,科学确定目标

陈欣老师这样分析教材:《七颗钻石》是三下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陈老师既有对文本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分析,又有具体的内容和思想分析,还有对童话富有想象力这种文学体裁特点的分析,全面准确。正是基于这样的解读教材,她制定了恰当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和谐统一,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学生所需要的。说明她对张晨瑛老师的讲座已经内化,并能灵活运用。

二、抓明暗两条线 变序研读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但如何读却大有讲究,按部就班机械地读还是研究地读,效果大不一样。

《七颗钻石》一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是水罐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这是本文的明线,二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是本文的暗线,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第一课时张老师围绕“神奇”作板块研读: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从哪些地方发现它的神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教师归纳:(1)竟装满水(2)端端正正(3)银水罐(4)金水罐(5)跳出钻石,涌出水流(6)星星。第二课时围绕“爱心”作板块研读,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这样打破了文章原来结构,变序研读,块面清晰,给了学生英雄用武之地,他们充分自学、交流、切磋,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进一步提高,这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大有益处。抓住板块研读课文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不至于乱砍滥伐,是一种上乘的教学策略。

三、抓重点词语 品读感悟

课文第一段写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当时水很重要。张老师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这几个关键词语重锤敲打,先理解“干涸、干枯”的意思,比较能否调换位置,体会用词准确性,查字典选择“焦”的意思,培养据词定义能力,到这里,三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有了理性认识。由于“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花草树木都干枯了,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这样的场景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缺少感性认识,孩子们理解可能不会很到位。于是张老师准备了很多的图片资料,不仅生动有说服力,而且孩子们因为有了直观的视觉效果,对于理解“干涸、干枯、焦渴而死”这些词语有很大的帮助,也为由感情朗读和理解下文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在学习水罐神奇变化环节,张老师也重视抓重点词语,比如“竟”,“喜出望外”等,做到了在重点词句上下功夫、出特色、求实效。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三篇:人与环境评课稿

评李 菲《人物与环境》美术课

――新桥一小 尹旭敏

李菲老师执教的《人物与环境》一课是一节内容丰富的美术课。本课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以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想象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想象环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李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层层诱导深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本课教学中用到的实物是学生自带的,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学生进行创作时,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根据人物活动想象环境。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李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2、想象人物:根据特定人物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互助互动”的学习,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是创新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部分人物动态图片,也可以采用实现将人物动态粘在作业纸上,让学生根据想象转动纸张改变动态的方法使用。学生根据李老师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想象力,添

/ 3

上适当的背景,创造不同的环境使画面丰富完整。根据特定的人物姿态,通过改变位置方向想象人物动态的变化,表现活动内容和情节,并添加适当的环境。

3、李菲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带来的艺术联想,学习联想的方法技巧。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热情,以及改造解构事物的兴趣。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至于不足之处,我还没发现她有不妥之处,因为我不是美术老师,觉得美术老师都很完美,当然包括备课、上课,就不随意忘加评论了,还是有权威的专职美术张吟静等老师去评价吧。

总之,李菲老师执教的《人物与环境》这节课的教学 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学生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他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

2008年11月28日

/ 3

/ 3

第四篇:花美、人美、课更美(评课发言稿

作者联系电话:***

花美、人美、课更美

——练瑞英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赏析

福建省 武平县 大禾中心学校 蓝兴启

5月26日,武平实验小学向大禾中心学校第二次捐赠仪式暨送教下乡观摩活动在大禾中心学校举行。实验小学继去年向我校捐赠学生餐桌椅之后,这次又向我校捐赠了价值3万7千多元的讲台、课桌椅,同时还不辞辛苦,为我们送上了精彩纷呈的6节示范课。其中练瑞英老师在五(1)班上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听这么优秀的老师上课,上的又是这么美的一篇课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花美、人美、课更美!

一是结构美。这篇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是美学大师,连老师的这节课也把季先生的这一作品以很美的结构方式呈现给了大家。整节课思路清晰,线条简洁,从德国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开始,让学生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再引领他们认识了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从而体悟到“人认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并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用一首小诗《给予》作为全课的结束,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之感。由“花美”到“人美”,由“读”到“写”,从整个教学设计的外在形态来看,呈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则表现出一种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从中体现出练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二是情境美。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两次赴德的见闻和感受,文中洋溢着一种浓浓的异国风情。课堂上,练老师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把教材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如在课前互动时就让学生交流自己养花的体会,还在课堂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练老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练老师用优美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了德国,带进了一个花的世界,不仅让学生看到了鲜花,还让他们闻到了花香,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生活宝藏,强化了他们的体验,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发了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共鸣,真正体会到了“花美,人更美”的美好境界。

三是语言美。课堂上,练老师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文本声情并茂的范读,还是对文章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都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打动着学生的心灵,也打动着所有听课老师的心灵。而且,练老师不仅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传神,还努力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进文本,强化语感,从鲜活的语言实例出发,从具体的语境中领会语义。如对“花的脊梁”中“脊梁”一词的理解,老师亲切地摸着一位同学的后背的脊梁骨说:“这是人的“脊梁”,我们只能从他的后面看到。那么,在句子中,花的脊梁又指什么呢?”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花的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

人看的。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练老师让他们进入德国人的角色,自己对他们进行采访“请问小姐,你家养花吗?”“你家呢?”„„在交流互动当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进入了文本,理解了语义。同时,练老师不仅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还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不但让他们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语、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当堂做到熟读成诵,还重视课外积累,如在学习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后,让学生积累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等描写花的词语。特别是与课文密切相联系的“我做了一个花的梦„„”“我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小练笔设计,既练习了表达,又升华了情感,让人感觉眼前一亮。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同时又体现出语言美与哲理美的相互交融。

当然,除了结构美,情境美,语言美,这节课还有太多的亮点,太多的美。如节奏美、生成美、板书美等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我无法进行一一阐述。总之,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原来语文课是可以上得这么美的!

感谢实小的练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一节语文课,感谢所有的这次送教的老师。你们辛苦了!(蓝兴启)

第五篇: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2、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出示相关图片如累累白骨、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下列这首诗)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血债定要用血来偿还!

3、潘家峪惨案:现场一角等图片,死难者1200余人。

4、七三一细菌部队:出示活体实验、2003年中毒后李贵珍等相关图片。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他们认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讨论】同学们在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深有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学思之窗】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野兽?

(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

我们经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泱泱中华,面临亡种灭国的危机。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课件打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

1、探究一: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闻发布会:将班级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国共双方】请分别代表国共双方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材料一:

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先后有70余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材料二: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材料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发言后小结: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先在课件上打出证明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谜语大家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屈原、苏武、共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学生阅读后发言)。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后总结: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课件:展示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图片

(图片配文字:同样是祭拜,相似的事件,不同的形式,迥异的内容。德国人跪下了,跪在了受难者墓前,跪得是那么的坦诚;日本人却站着,站在了凶手的牌位下,站得是那么的孤傲。同样举起过屠刀,也同样放下了凶器。德国人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用真诚换取理解,融入欧洲,强大自身;日本人无视历史、歪曲历史,用丑恶掩盖罪恶,一意孤行,伤害四邻。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有的人为尊严,有的人为生存;有的人毫无廉耻,有的人荒诞不经……下跪,意味着什么?你又为什么而下跪?参拜,又意味着什么,惨死在日本屠刀下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同样的忏悔?)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

中国: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兼总代表、2002年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选图片

(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下一个“王选”,会是你吗?)

【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 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课后探究(两题任选一题): 1、2005年,香港人大代表朱幼麟向全国人大递交了《我国国家级、国际化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议案。请你就抗日战争设计一项国家级、国际化的纪念活动(包括活动形式、设计理念及设计理由等)。

2、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对日本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纪念活动进行了记录,现摘抄一些: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2001年,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4万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人数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一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

下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摩擦力》评课 评课人吴胜霞(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摩擦力》评课 评课人吴胜霞(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英语必修2·Unit5·Music-Reading教案(人教新课

    Unit 5 Music Reading---教案 Contents: Enable students to appreciate and classif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by doing the exercise in Warming up Developing t......

    和田的维吾尔人评课小结(大全五篇)

    《和田的维吾尔》评课小结 《和田的维吾尔》一文中,韦燕老师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韦燕老师除了让......

    花美、人美、课更美(评课发言稿[五篇材料]

    人美、景美、课更美 ——张瑞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评课稿 蒲州中心校蒲州小学 李艳丽 张瑞老师所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给......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2.2对数函数教案

    课题:§2.2.1对数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必修2优秀教案: 抛体运动的规律

    3 抛体运动的规律 整体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抛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平时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势会影响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本节课从理论上通过对抛体运......

    《叙事、写人、绘景,表达自己真实感受》评课

    《叙事、写人、绘景,表达自己真实感受》评课这节习作指导课变革传统的习作教学理念,尝试了新型的习作教学方法,一改过去那种“你教我写”的呆板模式。令听课者赞不绝口,我也深......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评课记录

    音乐《捉迷藏》评课记录 王老师: 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歌曲《捉迷藏》,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地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刷牙》听评课实录

    《刷牙》课堂教学听评课记录 内 容:《刷牙》课后评议参加人员:美术教研组全体教师: 教师发言:本节课注重孩子自身的认知特点,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理念先进,自然流畅,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