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一课三研 教案

时间:2019-05-15 07:5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蚂蚁》一课三研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蚂蚁》一课三研 教案》。

第一篇:《蚂蚁》一课三研 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用音乐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蚂蚁(第一研)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积极投入地扮演“蚂蚁”。2.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动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歌表演。

3.养成友爱互助的精神,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集体的力量很大。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经验。

2.用于布置场景的几块大型积木。蚂蚁头饰,豆子布袋。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蚂蚁》第一段,幼儿欣赏并初步学唱。1.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里唱的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和幼儿一起扮演小蚂蚁,根据歌词所提供的故事情节创编动作。教师:我们来扮演蚂蚁搬豆的故事。小蚂蚁是怎么看的,怎么搬的呢?我来找找看哪只小蚂蚁找到豆子了?哪只小蚂蚁像歌里唱的“用力搬也搬不动”呢?

3.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动作组织起来,用比较慢的速度边唱歌词边表演给幼儿看。4.小蚂蚁用力搬也搬不动,小蚂蚁是怎么用力的,可以怎么唱?重点指导幼儿练唱附点音符部分,借以突出词义、语气。5.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表演第一段。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表演唱第二段。1.提问:蚂蚁后来是怎么办的呢?(讨论)

2.教师演唱第二段。引导幼儿发现第二段中小蚂蚁想出办法解决了问题,心情是愉快的。“小小蚂蚁想一想”,这句可以唱的稍轻、稍慢,以便让幼儿表现想办法的神情。

3.引导幼儿创编第二段音乐的动作,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小蚂蚁想、请、抬的动作和体态。“小蚂蚁想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可以怎么表现。小蚂蚁怎么想、怎么请的?蚂蚁们怎么抬着走呢?两只蚂蚁可以怎么抬?三只、四只呢?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第二段。

(三)完整地随音乐表演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2.教师创设情境,邀请部分幼儿分角色表演唱。3.幼儿找合适的空间,合作表演。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明确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小蚂蚁的好办法是什么?你试过这个好办法吗?你还看见谁用过这个好办法? 活动延伸:

制作小蚂蚁头饰,在小舞台中可以让小朋友自由发挥,表演。第一次讨论意见: 优点:

1.内容富有童趣,幼儿喜欢并容易接受。2.道具简单新颖,幼儿对表演的环节很感兴趣。缺点:

1.歌唱的环节比较薄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不深。

2.表演环节中洞的位置不固定,幼儿表演的空间比较拥挤。

蚂蚁(第二研)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熟悉旋律,积极、投入地扮演“蚂蚁”,初步体验和表现歌词中两处附点节奏缩编表达的情感。2.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动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歌表演。

3.养成友爱互助的精神,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集体的力量很大。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经验。

2.用于布置场景的几块大型积木。蚂蚁头饰,豆子布袋。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蚂蚁。今天我遇到了一件困难,请你听一听。

2.教师清唱第一段。

3.提问:你听见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呀?小蚂蚁在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办的?

4.教师:这是一首关于蚂蚁的歌,我们再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二)学第一段。

教师:怎么学小蚂蚁看的动作?小蚂蚁是怎样搬的?很着急做什么动作呢?一起来学学完整。表演唱第一段。

(三)学唱第二段。

1.教师:小蚂蚁想一想,想了一个办法。你想到什么办法呢? 2.幼儿讨论:小蚂蚁想到什么办法? 3.幼儿轮唱小蚂蚁想到的办法。

4.第二段: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请的动作?抬的动作?还可以几个朋友一起抬呀

(四)集体完整表演。

1.提问:小蚂蚁的办法好吗?我们一起把小蚂蚁的故事从头到尾学一学。2.戴上道具演一演。3.交换角色演一演。

(五)总结道理。

1.小蚂蚁遇到了困难,后来是谁帮助了他?

2.教师小结:团结力量大,别人遇到了困难,好朋友也要帮助他。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玩音乐游戏“蚂蚁搬豆”,可以两个孩子搭好双手做山洞。第二次讨论意见: 优点:

1.教师的提问比较开放,幼儿能想出许多帮助小蚂蚁的办法。教师在组织的形式幼儿很容易接受。

2.教师设计的环节比较清晰,环环相扣,结构严密。建议:

1.演唱环节比较薄弱,要增加学唱歌的遍数。

2.表演的时候幼儿对自己的角色不是很明确,教师要对这个环节进行修改。

蚂蚁(第三次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积极、投入地扮演“蚂蚁”,初步体验和表现歌词中两处附点节奏缩编表达的情感。

2.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动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歌表演。

3.养成友爱互助的精神,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集体的力量很大。活动准备:

1. 幼儿有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经验。2.蚂蚁洞、红蚂蚁、黑蚂蚁、豆子道具。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遇到了一只小蚂蚁,看见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 幼:想。教师清唱。

(评析:教师清唱歌曲,幼儿能更清晰的听清歌曲内容,为下面的提问环节做准备。)

(二)提问歌词内容,再次欣赏歌曲。师:小蚂蚁遇到了什么事情? 幼A:小蚂蚁看见豆子。幼B:小蚂蚁想搬豆子回家。

师:这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再来听听。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记住你歌曲的第一第二句,也对幼儿学习接下来的歌曲增加了兴趣。)教师跟琴范唱。

(三)学第一段歌词,并启发幼儿合理创编动作。

1.师:小蚂蚁在哪里啊? 幼:在洞口。

师复述歌词并做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2.提问:小蚂蚁看见了什么呀? 幼:看见豆子。

3.师复述歌词:看见一粒豆。(引导幼儿学看的动作。)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请幼儿想各种动作的时候,给了幼儿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幼儿想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双手遮在眼睛前面,或是像孙悟空那样单手放在眼前远眺。)

4.教师:小蚂蚁用力搬呀用力搬呀,他怎么用力的呀?我们一起来学学。提问:你是怎么搬的?请个别幼儿创编搬的动作。幼A把豆子放在身后抬着。幼B把双手下垂往上举。幼儿集体创编搬的动作。

5.提问:小蚂蚁搬不动心里怎么样呀? 幼A:很难过。幼B:很伤心。

师:我们一起学学小蚂蚁着急的动作。提示幼儿做着急跺脚的样子。6.师:我们来把小蚂蚁的事情学一学。集体跟唱第一段并做动作。7.合作游戏。

a)教师:“这次,我来做小蚂蚁,谁愿意来做豆子?你是一颗怎样的豆子?”请扮演“豆子”的幼儿到中间找合适的位置,教师与幼儿一起合作表演。幼A学做大豆子,做姿势放开手脚站立显示很大很大。幼B学做小黄豆,蹲下来做小小的样子。

(评析:在这个由教师和幼儿参与的示范游戏中,不仅让参与游戏的幼儿知道那这个游戏的角色,也让在下面观看游戏的幼儿了解游戏中角色的分工和歌词的对应,为接下来全体幼儿游戏奠定了基础。)

b)教师:“你们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呢?玩的时候要要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用力搬的时候声音也要用力。”幼儿合作玩游戏。

c)教师提出难点:小蚂蚁唱到哪一句的时候才去搬豆子? 幼儿讨论。

(四)第二段歌词。

1.教师唱:小小蚂蚁想一想,想个好办法。

教师提问:小蚂蚁会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幼A:小蚂蚁用魔法把豆子变小了。幼B:请大象来把豆子卷走。

2.教师:小蚂蚁想的办法和我们一样吗?听一听。教师范唱第二段。

3.提问:小蚂蚁想到是什么办法?我们也来找个朋友学一学。你想和朋友怎么抬?

4.教师出示道具,分配角色。

教师:这次,谁愿意来做豆子,请他到当中找个合适的位置准备好。我来做黑蚂蚁,我找红蚂蚁做朋友,请朋友到洞里去等待。师生共同表演第二段。

教师:刚才好朋友是怎么抬的呀?还能怎么抬豆子呢? 请个别幼儿合作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个游戏中不仅有前面提到的角色,还增加了红黑蚂蚁以及代表的不同角色,对空间对设置也有了一定的限制“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的是幼儿在游戏中能充分利用空间,能在最适宜的空间里玩游戏,也为全体幼儿在玩游戏时遇到的挤、撞、碰等等因素做了一个很好等的预先解决。)

(五)完整表演。

1.教师:你们想不想从头表演这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试试。集体回忆歌曲,边表演边唱。

2.教师:我们带上好玩的道具一起来表演吧。幼儿打扮好进行完整表演。

3.教师:如果你想交换角色,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道具再来表演一次。(评析:有了前面的铺垫,在游戏时幼儿兴趣很浓,很顺利,幼儿能边唱歌边表演,并能互相协商交换游戏角色,效果很好。)

(六)活动后小结。

1.教师:刚才,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是谁帮助了他?如果生活中,朋友有困难你会怎么办?

2.小结:我们小朋友也要象聪明的小蚂蚁们学习,做一个爱动脑筋的人,还要学会帮助别人,因为团结力量大。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玩音乐游戏“蚂蚁搬豆”,可以两个孩子搭好双手做山洞。

2.结合区角游戏,让幼儿自由创设环境来表演。

三、活动后教学小记

在韵律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韵律活动《蚂蚁》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孩子们非常喜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幼儿园音乐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幼儿自主体验、探索和表现音乐。韵律活动是音乐的一部分,它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及歌表演四个部分,它们都是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根据音乐性质,以动作姿态和表情来表现音乐形象。在本次音乐活动中,我们尝试将听赏音乐、唱唱演演、肢体造型等基本要素融合于韵律活动内容之中。那么,如何使幼儿在韵律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呢?在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重新认识和定位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心变新”

一 精心选材,以曲动人

以往的音乐教育大多注重“成品”的灌输,以功利性的追求为目标,希望见到立竿见影的、即时的效果。而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的价值则是以幼儿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目标,追求的是长远的效应。渐渐地我们认识到幼儿发展的所有方面都是有关联的,每个幼儿都是有自己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独特个体,因此不能只靠一个预定的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幼儿完成同一项任务。艺术来源于生活,由于音乐反映的内容、情感、思想本身就来自生活并反映生活,就是生活经验的艺术升华。没有生活中音乐素材的积累,儿童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并真正获得发展。正如许卓娅教授所说“要有输入才能有输出”,当孩子头脑中一片空白时,怎么可能会有创造性?因此,所选择的音乐作品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首先,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比如,活动一开始可以有意识的向孩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你看见过小蚂蚁吗?小蚂蚁什么样?”“小蚂蚁是怎样搬东西的?”“你来学学小蚂蚁的样子?”很自然孩子在回忆观察到的现象,并把蚂蚁搬豆子的样子模仿出来。

其次,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中班孩子非常注重音乐的形象,小狗、小猫、小老鼠,既贴近生活,孩子又容易模仿。因此,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音乐形象是首选。如勤劳又聪明的小蚂蚁搬豆子,开始遇到困难,后来动脑筋想办法,终于战胜困难。孩子们在音乐的带动下充分地表现着音乐中的角色,自然而然的了解了整个游戏规则。

二 用心启迪,以情感人

在实践中我认为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在经历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而音乐活动的发生更需要调动全身各种感觉器官,需要视、听、触等多种感觉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幼儿才会获得丰富的审美意象和音乐感悟。教师的情感投入,语言感染是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如同听到同一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按自己不同的想象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在欣赏音乐《蚂蚁》时,幼儿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教师用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接纳、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不断创新。帮助幼儿掌握规律,使幼儿的动作更能表现出音乐的形象,强弱等富有变化的美感,因此,教师在让幼儿对此乐曲进行第二遍欣赏时,根据音乐的情节,小蚂蚁搬豆很用力的样子,幼儿们表现出或背或台的动作,“搬不动豆子的时候,小蚂蚁心里怎么样?”孩子们有的说:“很伤心”有的说:“很难过。”再加上歌词“急得直摇头。”孩子们很容易表现出沮丧摇头的样子。教师用心组成的无声语言启迪孩子们学会如何欣赏音乐,并为歌表演打下基础。

三 潜心构思,以趣引人。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以充分认识和利用。首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沟通。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幼儿的艺术表现为基础,加以适当整理或提炼,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个性的表现美。音乐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情绪愉快。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首先要注意音乐的选择,情节角色的选择。

如幼儿在扮演小蚂蚁看见豆子时,想出了各种不同的“看”的动作。虽然每个人的动作比较简单而且单一,但都是他们创造力的表现,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等再进行扮演时,每个幼儿的动作就会丰富多了,他们会主动地吸纳同伴的动作并加以改编。老师可以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整理出反映小老鼠特点的符合音乐节奏的舞蹈动作。这样,幼儿自然就在积极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更激起了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四、放心指导,以境激人。

以往的音乐活动我们大多运用的是示范法、讲解法。幼儿的学也只是单一的模仿。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幼儿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教就无所适从的现象。在实践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再也不是喊喊口头,也并非纸上谈兵了,它必须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来落实、来完成。在所研究的整合性幼儿音乐活动中,我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情境激趣法、欣赏操作法、探索发现法、感受体验法、合作表现法等等。不难看出,这个活动中我是将情境激趣法、感受体验法与探索发现法结合运用的。其中有老师的语言支持,而更多的是幼儿自主的感受与表现。所以,在一个活动中我们强调各种方法的有效整合,而不是单一的运用某一种方法。此次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当做游戏的主人,做什么动作完全让幼儿即兴创编,教师也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同时应较多地运用激发、鼓励、演示等具有开放性的方法,激发和维持幼儿参与创造活动的热情,引起幼儿情感共鸣,从而创造性地表现美。如小蚂蚁一起把豆子搬进洞里的时候,教师扮演的小蚂蚁说:“真开心,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小蚂蚁们就自发地击掌!

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音乐的知识也是无边的,让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己,不仅可以增强艺术兴趣和提高技能,还能产生自信心,成功感,并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第二篇:一课三研活动教案

一课三研活动

中班综合活动:便便去哪儿了(一研)

礼河幼儿园 展叶绿

活动目标:

1、认识物种,了解雨林生态的神秘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学习分类配对,了解生态,感知游戏的趣味性。

3、模仿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感受大自然中每个存在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ppt、各种雨林生态的图片、便便的图片、粪球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物种,自由选择,了解雨林的神秘性

1、(ppt1)这是一个大大的雨林,在这个雨林里居住着许多的生物,你想成为谁?

2、幼儿自由选择生物,小伙伴可以请一位客人老师,为自己讲一讲你想成为的生物(在图片的反面有生物的名字和简介)

3、自由介绍“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我吃什么” 小结:你们都好棒,本领都很强,都好重要哦!

二、分类配对,自由表述,感知便便多样性

1、经过消化,排出体外的垃圾,我们会把它叫做什么?

2、“便便、嗯嗯、臭臭、粑粑,屎„„”

3、幼儿找一找属于“自己”的便便。

4、(ppt2),幼儿核对,重新选择。

三、趣味探知,学习模仿,感受神秘的自然法则

1、你们都很棒,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便便,请幼儿分享每个生物与它的便便的特性。

2、哇,这么多便便堆在一起,就成了粪山,有什么办法处理它们?

3、幼儿畅所欲言,大胆想象解决办法。

4、就如小伙伴思考的一样,正在这时,便便的味道引来了谁?(大闪蝶),(苍蝇也来了),几只苍蝇围着便便嗡嗡的转了好几圈,也飞走了,这时是不是需要一只强有力的军队才能把它消灭完呢?

5、粪金龟登场

6、幼儿参与游戏,一起运便便

小结:在所有粪金龟军队的共同努力下,粪山很快就被挖空,他们把便便丸子埋进了泥土里,过了好几天,埋着便便丸子的地方长出了一个蘑菇,在蘑菇的下面还长出了小小的芽,小生物们似乎听到雨林里的粪金龟对他们说“谢谢款待”。

四、抛出问题,互动延伸,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原来,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存在都很重要,我们人类每天也会有排泄物,你们是怎么办的?如果我们把它利用到雨林中去,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粪金龟感谢我们?

2、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3、带着问题,结合区角,课外延伸。

一课三研活动

大班综合活动:便便去哪儿了(二研)

礼河幼儿园 殷洪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排除的方式,帮助寻找“便便”,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忆等能力。

2、大胆猜测,感受绘本故事的乐趣,体验大自然中每个存在都有价值。

活动准备:

1、以绘本制作的ppt

2、一些雨林生物以及便便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共同探索,引发幼儿兴趣

1.奇奇,是一只小浣熊,他从不尿床,因为他在哪儿尿都没关系。

2.在刺桐树上“嗯嗯”一下也不要紧,“噗通噗通”掉了,奇奇心想“嗯嗯”是什么样子?会掉哪里去了呢?

二、根据提示,大胆表述,感知便便的多样性

1.根据“小精灵”的提示,寻找到奇奇的“便便”。

2.雨林中,不仅只有奇奇才解大便哦,还有许多的生物每天也都解大便呢,他们也从未仔细的看过自己的“便便”,请幼儿帮忙寻找。3.学习运用排除法,找到每个生物的“便便”。

小结:原来在美洲雨林中的这些生物们,他们的便便都长的不同呢,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点,生物感谢小朋友的帮忙!

三、观察图示,勇于猜测,寻找“便便”

1、奇奇虽然已经知道了自己“便便”的样子,可他一直在思考他的便便去了哪里?谁搬走了呢?

2、“便便扭动起来了”,怎么会动起来了?它长了脚了?还是有谁在搬运它呢?

3、根据图示,猜测,奇奇的“便便”经过了哪里?到哪里去了?

四、完整欣赏,互动延伸,感受每个存在的价值

1、正在所有的孩子们挤来挤去,争着要看个究竟时,不知是谁,一脚踩在了大便上,这时,大伙儿看到了大便下面好多洞,原来是粪金龟将这些生物们的“便便”都收集在了一起,变成了“便便”丸子„„

2、即使再小的不起眼的事物也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一课三研活动

大班综合活动:便便去哪儿了(三研)

礼河幼儿园 刘丽

活动目标:

1、借助绘本,知道雨林生物“便便”的多样性。

2、学习运用排除的方式,帮助寻找不同生物的“便便”,提高观察、记忆等能力。

3、大胆猜测,感受绘本故事的乐趣,体验大自然中每个存在都有其价值。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一些简单的雨林生物的特征。物质材料准备:根据绘本制作的PPT、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经验探讨,引发幼儿的兴趣

1.奇奇,是一只小浣熊,他从不尿床,因为他在哪儿尿都没关系。

2.在刺桐树上“嗯嗯”一下也不要紧,“噗通噗通”掉了,奇奇心想自己的“便便”是什么样子?会掉哪里去了呢? 3.幼儿探讨,大胆猜测。

小结: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想找到奇奇的“便便”,首先得知道“便便”的样子。

二、学习方法,操作探索,感知便便的多样

1.小精灵都听到了小朋友的心声,于是她给出了三个提示。

2.根据“小精灵”的提示,学习排除法,寻找到奇奇的“便便”。

3.雨林中,不仅只有奇奇才解大便哦,还有许多的生物每天也都解大便呢,他们也从未仔细的看过自己的“便便”,请幼儿帮忙寻找。4.学习运用排除法,找到每个生物的“便便”。5.作业展示,共同探讨。

小结:原来在美洲雨林中的这些生物们,由于他们吃的东西不同,便便也不同,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点,生物感谢小朋友的帮忙!

三、观察图示,大胆猜测,寻找“便便”的踪迹

1.正在奇奇知道了自己“便便”长什么样子的时候,他的 “便便扭动起来了„„”

4、小精灵看出了小浣熊的惊慌,给了他们5个提示——图1、2、3、4、5

5、小浣熊跟随一直在动的“便便”走着,它究竟会去哪里?

6、跟随脚印,找到了“便便”的“去处”。

小结:小浣熊跟着“便便”最后发现,原来是被这只绿色的小虫子拿走了。

四、经验提升,情感迁移,感受存在的价值

1、“它的名字是粪金龟,就是我们俗称的“屎壳螂”“他们把便便做成了丸子,埋进了泥土里,过了好几天,在埋着便便的地方最后长出了一个大大的蘑菇,在蘑菇的下面还长出了小小的芽”。

2、原来,无论是粪金龟还是便便,在我们的身边,即使再小的不起眼的事物也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第三篇:一课三研教案第一研

小班语言:橡皮膏小熊

执教:陈园林

活动目标:

1、懂得一些玩运动器具的正确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2、通过故事的学习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

3、培养幼儿能注意力集中地倾听故事的习惯。活动准备:

1、贴满橡皮膏的玩具熊

2、故事图片一套。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贴橡皮膏的玩具熊:a、这是谁?它怎么了? b、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c、小熊受伤后,会有什么感觉?学学看痛是什么样子的?

2、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a、你受过伤吗?你是怎么受伤的?(安慰,下次要小心)b、猜猜看小熊是怎么受伤的?

二、讲述故事第一遍:

教师:

1、你听见故事里的小熊怎么了?

2、小熊为什么会受伤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三、分段讲述故事(分段出示图片)

1、讲述故事第一段:a、小熊玩什么时受伤了?哪里受伤了?(请幼儿贴橡皮膏)b、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c、告诉小熊怎么样才能不受伤?(一起做扶好扶手滑滑梯的动作。)

2、讲述故事第二段:a、小熊玩什么时又受伤了?伤在哪里?(认识膝盖)b、为什么会受伤的呢?c、告诉小熊怎样才能不受伤?(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余幼儿一起学做爬攀登架的动作。)

3、讲述故事第三段:a、小熊哪里受伤了?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b、你知道怎么样才能不摔跤吗?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c、如果摔倒了,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不受伤?(摔倒了要用手撑地,集体做撑的动作。)

四、小结: 现在小熊已经是个能干的宝宝了,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你会保护自己吗?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让自己受伤。

第四篇:一课三研《青花瓷盘》教案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青花瓷盘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盘的花纹及其独特的色彩搭配,感受白底蓝花的美。2.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体验创作的快乐。活动准备:

1.课件一套,自制青花瓷盘多个。

2.一次性盘子、一次性纸杯人手一个。3.蓝色水彩笔若干。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出示纸盘问:这是什么?(一次性纸盘)你在吃什么的时候用过这纸盘?(吃蛋糕的时候)吃过蛋糕我们就把这纸盘扔了,老师觉得有点可惜。于是,我用它做了一只漂亮的花盘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欣赏自制青花瓷盘。

1.出示盘子:看,这只盘子上有些什么花纹?(孔雀、花、蝴蝶)在中间的是什么?(孔雀)孔雀在中间,我们称它就是一个中心。它的周围又有什么花纹?(花、蝴蝶)教师指着蝴蝶说:这是一只蝴蝶,在哪里也有这个花纹?(在对面)教师用两只手指分别指出两只蝴蝶说:“这两只蝴蝶是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排列的”。

小结:唉!象这种以中间的图形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用一样的图形来装饰的方法叫中心对称。引导幼儿一起说:“中心对称”。

2.请个别幼儿操作:那这盘子上还有哪里是中心对称的花纹,谁来指给老师看看(个别幼儿上去指)师:接下来我们继续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这个盘子,(师在盘子上贴上一个菱形,请幼儿来贴中心对称的菱形)。师:对!装饰中心对称的花纹,就是要这样面对面一对一对图形来装饰。你们会吗?(会)

三、欣赏课件青花瓷盘。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漂亮的盘子,它们就是用这种中心对称的方法来装饰的,想不想看看?(想)

1.播放第一张盘子图片问: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一条鱼),中心对称的又是哪些花纹?(幼儿答)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把中心对称的花纹找出来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盘子。

2.播放第二张盘子图片问: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5朵由线条组成的花朵),中心对称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全是一样的花朵)。

教师小结:原来在中心外面的中心对称的花纹可以是不一样的,也可以是一样的。再看看这个盘子。

3.播放第三张盘子图片:它的中心是什么花纹?(线条和花)在中心外面有几圈?(两圈)

教师小结:原来设计盘子的时候,在中心外面还不止可以设计一圈,还可以设计两圈、三圈能?

4.给幼儿欣赏各种盘子。

师:盘子这么漂亮,还想看吗?(想)这次我们可要快速的、默默地来看一看,把自己喜欢的中心对称的花纹记在心里。播放轻音乐,幼儿欣赏。

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些多的盘子,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他们都是由几种颜色装饰而成的?(都是兰色和白色)对,这些盘子都是在雪白的盘子上用一种特殊的材料——青釉装饰成的,这种盘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盘。(幼儿重复:青花瓷盘)青花瓷盘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并且是我国特有的,别的国家是没有的。

四、明确要求,幼儿开始操作。

1.你们喜欢青花瓷盘吗?(喜欢)那就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青花瓷盘? 2.提出要求: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白色的一次性纸盘,请小朋友们在纸盘上用兰色装饰。

(1)你在装饰的时候先要想好在盘子的中心准备装饰什么花纹?在盘子的周围又准备怎样装饰中心对称的花纹?”

(2)装饰时,一定要用中心对称的方法一对一对来装饰,盘子上的花纹要装饰得多一点。

(3)装饰好以后,请你把盘子嵌在一次性纸杯上,然后放到展台上去。想继续装饰的人可以再去拿盘子装饰。

3.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好了,小小设计师们,可以开工了。幼儿装饰,教师指导。

五、评价作品。

你最喜欢哪个盘子?它是怎么装饰的?中心是什么?中心对称花纹是什么。

六、盘子秀

师说:你们的盘子设计得这么漂亮,最后,我们来向客人老师秀一秀我们亲手制作的青花瓷盘吧!(幼儿手拿自己的作品排好队,放音乐走台步)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精致盘子,走进了家家户户。而那些富有传统文化的青花盘,被越来越少的人所青睐。所以,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感受白底青花独特的色彩美和对称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美丽的青花瓷盘》。

在整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我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了“中心对称”的作画方式,突出了重点。我特意自制了一个“中心对称”图案非常明显的青花瓷盘,让幼儿先认准“中心”,接着用“找一样的图案”的方法,让幼儿逐渐理解“中心对称”的方法就是:以中间的图形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用一样的图形来装饰的方法叫中心对称。在幼儿初步理解中心对称的基础上,我还给幼儿上来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检验幼儿掌握中心对称的情况,另一方面,起到给幼儿示范操作的作用。其次,在作品呈现的方式上,我考虑了色彩与内容的搭配以及作品的呈现效果。青花瓷的色彩是白底蓝花,我给幼儿准备的课件、盘子插座都是“白底蓝花”的色彩搭配,作品本来是呈现在嵌体板上的,我考虑到如果把作品放在插座上,作品会更具美感、整体效果会更好。最后,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习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知道一次性的盘子还能变废为宝制作“青花瓷盘”呢。

同时,在活动中,我也发现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在给幼儿介绍课件磁盘花纹的时候,没有用简浅易懂的语言,解释不到位。

2、幼儿在装饰过程中,还有个别幼儿围绕中心进行装饰,不能很好的运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有规律的进行装饰盘子;

3、在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时,太随意,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第五篇:一课三研体育教案资料

大班体育教案:单脚跨越障碍

活动目标:

1、单脚跨越高40cm左右的垂直障碍。

2、借助教师示范、讲解、口令和探索活动,自主练习。

3、积极参与跨越障碍的活动,敢于自我挑战,感受与同伴身体接触的愉悦体验。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牛皮筋各30根。

2、系上松紧带的椅子三对,跳高架三副。

3、轻松的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大圆走--小圆走--开花走--大圆走--小圆走。

(2)教师提醒幼儿站在能看到老师的地方,同时又不挡住别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减去适量的衣服。

2、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尝试各种过障碍的方法。

(2)初步学习新的玩法:单脚跨越障碍。

引导幼儿把握动作要领:前腿摆腿要高,后退用力蹬地。

(3)幼儿借助教师口令原地练习。

教师喊口令:走、走、蹬;跑、跑、蹬。边带领幼儿原地练习动作。

(4)幼儿借助高架练习单脚跨越障碍。

3、结束部分。

幼儿放松腿部--捶捶背、腿、膝放松脚等。

幼儿体验与同伴相互身体接触的乐趣,在音乐声中结束

大班体育:跨越障碍

活动目标:

1、利用小椅子做运动,学会跨障碍走、跑。发展幼儿平衡、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培养幼儿服困克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活动准备:人手一把小椅子,录音机,音乐磁带《奥运歌曲》。活动流程:

1、教师组织幼儿到室外,每个小朋友搬一把小椅子进入场地,四散站立。

2、教师带幼儿做椅子操,在音乐伴奏下师幼一起做热身运动操,引起幼儿的兴趣。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椅子游戏。谈话:小朋友,我们手中的这把椅子天天陪伴小朋友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带小椅子去郊游吧!就让这把椅子当我们的大马,好吗?(好)我们上马!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讲解、示范:(1)

学习骑马

师说:小朋友,马儿跑起来很快,小朋友在骑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遵守游戏规则,听从老师指挥。

引导幼儿椅子背朝前跨坐在椅子上,左手持椅背向前上方跳起,右手当马鞭扬鞭,模仿骑马动作在场地内来回进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2)学习马术 谈话: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人们是怎样骑马的?(让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骑马方式),(如:站在马背上;骑在马背上从左边跳到右边,再从右边跳到左边;单腿站在马背上做金鸡独立;)

教师示范,鼓励幼儿模仿马术各种动作,站在椅子上跳上跳下,单脚站在椅子上金鸡独立。如果站立不稳鼓励幼儿互相搀扶合作游戏。(3)爬小山

师说:椅子的玩法很多,还可以把椅子纵向排放成一排,进行“爬山”。教师示范:站在第一把椅子面上,跨过第二把椅子的背,在他第三把椅子面上……以此类推,一一跨过所有的“小山”。

幼儿练习,教师在旁保护幼儿安全。(4)走独木桥

师说:小朋友,我们也可以把小椅子摆在一起玩游戏。引导幼儿把椅子自由组合,横向并排当做独木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走独木桥”的练习。也可把全班幼儿的椅子并排在一起进行“走独木桥”的练习活动,大大能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5)绕椅子赛跑

将椅子摆成两排,幼儿分成相等的两队。第一名幼儿绕一圈,跑回原点拍第二名幼儿的手,最先跑完的获胜。(6)跨越椅子

将椅子摆成两排,两椅子相对,椅背在两边,幼儿分成两队从椅子面上单腿跨跳过去,早跳完的为胜。教师带领幼儿想获胜者表示祝贺,请幼儿平时多加练习。(7)教师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4、放松活动,将椅子移至场地边上。

做松散活动《卷白菜》游戏,教师带幼儿成一路纵队,绕场中速走螺旋形,边走边说儿歌:卷、卷、卷白菜,白菜长大了,白菜运回家。卷至中心再返回。师说: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开心!我们玩得真开心!时候不早了,“马儿”也累了,我们慢慢骑马回家吧!搬椅子回教室休息!

大班健康《好玩的球》“一课三研”活动

时间:2011.5.9——13

地点:昆阳镇阳光幼儿园

组织者:张伊萍

执教者:张伊萍 吴梦思

李秀文

参加者:马向丹、张伊萍、李秀文、彭杨

许文文、吴梦思、曾芳芳

研讨背景: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在听、说、议中把新的教育理论、理念融入活动中,用教育理论来解决活动中的困惑,我园开展了“一课三研”的教研活动,并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全过程中的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学会互动式研讨,学习理论,感悟理念,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后的教育行为跟进和教育技能的提高。

结合幼教中心今年开展的健康领域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有关精神,针对教师在健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难点”,寻求解决方案并实施,通过在“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的不断碰撞和反思,转变观念,有效推进本园教师对《纲要》的落实,并充分利用示范园的示范辐射和园际联盟作用,进一步推进“一课三研”的研讨模式,在研训一体化的进程中切实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达到自我由行为到理念的转化和提升。

第一次研讨

一度课:执教教师——张伊萍

第一步、执教教师介绍活动背景与大致的设汁思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的幼儿已经掌握了球的几种拍法。如上下拍、转圈拍、交替拍等。但总的还没有尝试别的多样玩法。因此,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同时,也是让幼儿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技巧的练习。其中,他们对双手推赶球活动十分感兴趣,大多数孩子单手推球的动作比较熟练。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提高双手重叠使球前进的动作技能后,我们设计了推赶球的这一活动。

活动名称:推赶球

活动目标:

1、学习推赶球的方法。

2、掌握推赶球的动作要领。

3、培养幼儿对玩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皮球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2、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球操。

2、幼儿自己玩球,如上下交替拍、左右转圈拍,玩的时候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把球拍的太高。

3、集合听口令,请个别幼儿示范不一样的说法。然后提出“哇”,小朋友们真棒,玩的好多种方法,今天我们来说一种推赶球的游戏,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4、讲解示范推赶球的方法。

a、首先把球放在地上,用单手或脚去推赶球向前进使,手或脚不能离开球。

b、推赶球时,眼与手要协调,速度不能太快,以免误伤其他小朋友。

c、推赶球时要向同一方面走,保持速度,不要把球推到旁边去。

5、幼儿掌握了单手推赶球的方法,现在老师如果给你们两个球,那你们如何才能让两球前行吗?

6、幼儿自己探索,可以让两个球,一起向前行,那如果两球重叠在一起呢?如两球重叠在一起:将两球放在一起,用双手向后推动上面一个球,球与地面成45度角,这样两球才能向前滚动,不会掉下来。

7、幼儿分组进行练习

活动延伸:

两组进行比赛,评出胜出的一组。

第二步:执教教师自我反思

球类运动一直以来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是在平时的活动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玩球往往呈现单一的方式,如用手拍球,用脚踢球等。

本次活动尝试让孩子关注推球这一活动方式,突破习惯玩法,并尝试用单手推(或脚)后,再用尝试如两球重叠在一起使球怎样前行等游戏,使幼儿们获得了玩球的技能和方法,积累更多身体经验和运动经验,在整个过程中体验探索和运动带来的乐趣。幼儿们学会了单手推球和双手推球后,也进行了分组比赛,同伴之间既要互相合作、配合,又要共同来玩球,这个活动体现了个人和集体的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1、从目标的价值来看,准确率把握不够。幼儿们只达到了玩球的乐趣和探索的过程,并没有掌握到一定的动作技能技巧。

2、从孩子们的习惯来看,孩子们不是很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话,沿着场地乱跑。

3、老师的精神面貌和幼儿的精神面貌不够,热身运动太简单,集合听口令等都存在着一些需要去改进的方法。

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并不是一味的让幼儿去探索和怎样去玩,而是让幼儿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再来让孩子们得到一定的锻炼,这可能就是以后要探索的方向。

第三步:小组评议——

一度课存在的问题:

1、这节活动属于什么领域?和体育活动有差别吗?

2、这节课的价值在哪里?活动目标制定的是否准确?

3、活动流程不够紧凑、层次不清晰。

听课老师分析::

李秀文:这节课偏重于科学活动,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都是在强调要幼儿去发现球的玩法,自始自终都没有引导幼儿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技巧。体育活动应注重发展孩子的运动技能、技巧,这才是体育活动的目标之一。

彭杨:这节课如果用一节集体体育活动来说价值不大,活动中,孩子自由探索的时候,只是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方式方法在玩,并没有向本次活动的主题靠近,而且教师的引导比较生硬,过渡不自然。

许文文:从这次活动讨中发现教师对大班的孩子年龄特点、如何有效地区开展体育具体运用方法还不够清晰。

级段长张伊萍评析:

在一研所出现的问题是整个活动的核心价值取向把握得不准确,没有抓住体育活动教学特点。教师只注重活动的形式(探索活动),所以有些偏向于科学活动,而忽视了体育活动的本质——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技巧。所以在活动后,我们老师在一起对这个活动进行了评价、讨论,总结了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对二研的活动作出了更改。判断一个活动是否具有价值,主要看孩子从中获得了哪些新经验。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幼儿在一个活动中积累了经验或提高了能力,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有成效的。而且教师在活动中的语言较随意,不严谨,这是教师在活动中最大的问题,相信经过这次活动后,老师在这方面会有很大改进。

二研中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正确把握体育活动的目标价值?

2、整个活动要体现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园长马向丹老师评析:

1、活动的核心价值取向把握得不够准确,没有抓住体育活动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注重活动的形式(探索活动),而忽视了体育活动的本质——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2、活动内容的选择没有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从幼儿活动情况来看也不是孩子感兴趣的,而是教师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的,并让幼儿被动接受的。

3、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够,对幼儿的探索、动作的规范性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在第二研中将活动的目标制定得更适宜。

2、充分分析本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和兴趣倾向,有目的选择幼儿感兴趣且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内容来进行设计。

3、加强对幼儿的关注,明确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次研讨

二度课:执教教师——李秀文

第一步、执教教师介绍活动背景与大致的设汁思路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健康我快乐》时,我们开展的“球的一物多玩“活动中,孩子们相继开展了拍、滚、传等动作技能的练习,在此基础上,我带孩子一起来探索更多的球的玩法,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控制球的能力以及手脚的协调性,我设计了“夹球跳”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球的特性,并在探索和玩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动作技能。

活动内容:快乐玩球

活动目标:

1、通过夹球投篮活动,锻炼脚部肌肉,培养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2、通过活动,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成功的感觉和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皮球若干,小板凳10个。

活动过程:

1、通过动画片里的角色,引出幼儿兴趣,让幼儿活动身体。

教师启发:我们小朋友看过狮子王的故事,故事里面有个球球最喜欢玩球,小朋友今天你们就来做小球球,老师做大球球,我们一起来玩玩好吗?

2、快乐玩球。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球,并提醒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要动动脑筋,怎样和别人玩得不一样。

3、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其他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4、出示框,引起幼儿兴趣。

师:你们知道不用手怎么能把球放进那边的框里吗?试试看。

5、幼儿尝试夹球投篮,摸索投篮方法。

幼儿分散,尝试夹球投篮。教师注意观察并用积极的语言给予鼓励。请一两名成功的幼儿进行示范,给予鼓励。

教师示范并总结:这个方法叫夹球投篮。首先,我们把球牢牢地夹在两只脚的中间,用劲往前上方跳,脚松开,让球落进筐里,这样就成功了。

6、自由练习夹球投篮的动作,教师着重鼓励胆子小的幼儿,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7、小组竞赛,巩固幼儿的动作。

第二步:执教教师自我反思:

通过一研,我在目标和活动上都进行了修改,本次活动,在活动量上对孩子有了增加,虽然孩子们在这堂课有点乱,但是,他们都很快乐。虽然有的孩子拿球到处跑,可是他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活动开始时,小朋友在和老师互动时,还是挺开心的,但是互动时,我应该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及时进行引导。开始我是想小朋友应该把球扔进框里,可是,后来发现框太高了,便进行材料的调整,选择用凳子圈上皮筋,可是球扔进去后,都滚出去了,这是老师没有想周到。我想如果换成一个牵起来的网,这样,球也不会到处跑了。活动中,小朋友不听指令,拿着球到处跑,还有小朋友的球老是掉,经常看到小朋友追着球跑。在这方面,是我平时就对孩子们要求不够,应该多给孩子们提要求,站的时候,应该站好,拿球的时候,应该拿紧,注意力要集中,不然球就到处跑。

由于班上小朋友年龄很小,所以用腿夹,很容易掉球,这堂课,是我没有设计好,所以小朋友在这堂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不是很多。这堂活动,我目标制定的可能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内,而且球选择的也不是很好,皮球太硬了。小朋友很难夹住,应该选择稍微软一点的球。而且,在过程中,小朋友在没有掌握好夹球跳时,我就对孩子外加了障碍跳,这对孩子又加大了一点难度。以后,我会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和兴趣,选择或制定更适合孩子们的活动。

在活动中,有的小朋友不听老师指令。小朋友在不听指令的时候,我选择的是提醒,但是很显然,这对他们没有效果。所以,以后我想应该换下方式方法,如果我对小朋友有奖罚措施,效果会好点的。小朋友现在的竞争意识比较强,都不希望自己队比别人队差,所以,我想也可以对他们进行评分,谁如果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就扣一分,三分过后,就取消了游戏资格。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用各种的手段,限制小朋友在户外活动中,不听指令,让他们了解游戏的规则。在活动中,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进行游戏。

第三步:小组评议——二度课存在的问题:

1、目标的制定过高,孩子难以达到。

2、教师的组织形式不清晰,孩子的运动习惯不好,导致活动难以控制。

3、教师组织语言不够严谨、很随意。

4、教师要注意教态,教师的精神面貌足以影响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

听课老师分析:

彭杨:教师应在活动前去熟悉,适合本班孩子年龄的体育活动目标,针对目标去指定适宜的目标。

许文文:既然是体育活动,所以从孩子的运动习惯就可以看出老师在平时是如何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运动习惯包括:队列队形、站姿、道具的拿放等。好的运动习惯足以为老师的活动开展做个良好的开端。老师在活动中也能很好的控制场面。

吴梦思:教师在组织活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会显得很拖沓,不够精神。既然是体育活动,更应注意言行。

曾芳芳:组织一节体育活动,首先教师应有个饱满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带入活动中。如果教师的精神都不好,那孩子就可想而知。

级段长张伊萍评析:

虽然这次的活动教师把握了体育活动的教育特点,突出动作技能的学习、发展。但内容的选择偏难,对孩子的动作发展挑战性太强,难度较大。针对前面2次活动,三研要解决的问题:

1、正确的把握活动的目标,重难点突出,且难易适中。

2、进一步把握活动的层次,能循序渐进的提高幼儿的动作技能。

3、设计多种组织形式来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马向丹老师评析:

优点:

1、把握了体育活动的教育特点,突出动作技能的学习。

2、对孩子的关注有所加强,能够引导幼儿的动作技能。

不足之处:

1、活动目标不够具体和明确(是跳跃,还是夹球),对孩子的动作发展挑战性太强,难度较大,大多数幼儿不能体验成功感。

2、活动结构零散,层次不够清晰,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语比较零碎。

解决问题的策略:

1、找一个孩子喜欢的球类运动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和内容的调整,既让幼儿能够通过努力体验成功,又能满足孩子动作发展的需求。

2、对活动流程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层次性,让幼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去尝试和体验,不断提高动作技能。

3、在设计提问时要反复推敲,如:问题的设计是否更好的帮助幼儿明确教师的意图?是否从幼儿的思维方式教学来提问等,力求简洁、精炼。

第三次研讨:

三度课:执教教师——吴梦思

第一步、执教教师介绍活动背景与大致的设汁思路

大班幼儿对体育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动作技能都在不断地增强。《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多做,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健康我快乐》时,我们开展的“球的一物多玩“活动中,孩子们相继开展了拍、滚、传等动作技能的练习,其中他们对拍球活动十分感兴趣,但大多数孩子拍球的动作不够准确,不会拍球走,针对孩子在这些阶段的发展,我们尝试着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控制球的能力以及手脚的协调性,我们设计了“运球”活动,旨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运球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活动名称:运球走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球走的正确方法。

2、能按一定的方向运球走,提高四肢运动的协调性。

3、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篮球人手一个,红色、黄色彩条若干,记分板,场地的设置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边念儿歌边复习拍球

2、总结拍球的正确方法。

A、手臂带动手腕用力向下按压球的中心部位

B、手的姿势准确,五指张开

二、学习直线运球走。

1、自由练习。

2、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探讨正确的直线运球的方法。

3、教师示范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4、再次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分组竞赛,进行评价。

6、学习转弯运球走。

7、自由练习。

8、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探讨正确的转弯运球走的方法。

9、教师示范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10、再次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11、分组竞赛,进行评价。

四、放松活动。

第二步:执教教师自我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多做,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它能促进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除了注意体育游戏对身体的锻炼价值以外,还有意识地把体育与其他相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本次我们结合了主题活动《我健康我快乐》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活动,其中以球类为主。运球走是大班幼儿必须达到的动作技能之一,我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思考了孩子掌握动作技能由易到难的几个关键阶段,我又仔细分析了我班幼儿运球走的水平,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不会原地连续拍球,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会原地拍球,但不会拍着球走,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会拍球走,但不会按一定的方向运球,针对孩子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差异,我们尝试着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本节活动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们掌握拍球的动作技能,通过三个环节:原地拍球—直线运球—绕弯运球,来帮助孩子们掌握运球的正确方法。在第一个环节的练习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拍球的力度不够,原因是孩子用手指尖儿拍球,而不是用手掌去拍,还有的孩子是击球过早或击球位置不正确。为帮助孩子们控制拍球力度,在指导动作的同时,我采用了儿歌形式,让孩子们边说儿歌边拍球,更逐步增加了拍球的力度。在游戏中,通过语言的提示和不断的练习尝试,孩子很快掌握了拍球的动作。为了帮助水平各异的孩子能向指定方向连续拍球走,我设置了游戏场景,用小椅子摆成有一定宽度的通道,让孩子拍着球沿着通道向前走进行比赛,想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这一点在活动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孩子们能为自己的队员加油。在尝试绕弯运球走的过程中,也设置了新的场地,在孩子们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将大弯变成小弯,采用竞赛的方式,提高了运球走的速度,同时增加了运球走的难度。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和比赛,孩子们基本上能掌握运球走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对自己以后的体育教学活动上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1、在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这方面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在活动中我应该对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程度要求的活动条件,并做到尊重他们的意愿。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场地,体现出简易的不同。这样的话就给了幼儿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来选择,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2、体育活动中的动作训练必须符合科学性的特点才能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要充分挖掘重点和难点,避免盲目性。例如这节活动课中重点和难点就是运球行走,这个动作要求如果教师没能很好挖掘出重点和难点,那么环节设计就会适得其反。这次我更注重在原地拍球的动作技能上,没有向孩子们讲清怎样运球走,所以没有突出重点。

3、在探索和尝试中,我体验到,作为老师,只有以饱满的情绪带动孩子积极、快乐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发展。

第三步:小组评议——三度课存在的问题:

1、热身活动不够,教师的精神面貌不够好。

2、教师的临场反应不够。

3、教师的示范有误。

4、没有注重个体差异化。

听课老师评析:

张伊萍:热身活动中,孩子的站位不好,而且只是手在动,整个身体是并没有动起来的。体育活动,首先的热身运动是必须的,把身体打开了,下面的活动孩子身体的舒展性都会好些。再就是,热身运动是要有音乐的,而且教师的状态要好,例如今天是一节体育活动教师就应该穿一身运动装、运动鞋、扎一个高马尾或者将头发盘起来。这样显得老师有朝气、有活力。孩子看了自然也很兴奋。

李秀文:活动开始在分成2对后,老师发现少了一个孩子。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去把那名孩子再叫下来参与到活动中来,而是教师本身就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因为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加入到孩子中,与孩子一起互动,也许这样孩子的热情会更高。

彭杨:教师在讲解、示范运球的规范时,强调的比较多的就是如何去运球,而老师将手掌打开时,我发现老师的示范是有错误的。打篮球,手掌和五指要打开,但是指尖是要向下弯曲一点的,也就是说手掌的中心是有个弧度,这样球才能全部接触到手掌来更好的掌握球。

许文文:在活动中,教师每有关注到幼儿能力强弱,个体的差异。有的孩子活动能力很强,而有的较差。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情况来定。一个班的孩子肯定有的孩子掌握技巧和运动强度比较好,我们可以让这类孩子作为一个示范,让能力弱的孩子观察他是怎样做的。可以看出,教师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特意设计了游戏情节。游戏规则的目的是要幼儿在行进间进行运球,不掉球。当然,幼儿的已有经验是不同的,动作发展也是有区别的,教师要在研究幼儿的基础上研究活动本身,以便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教师自己要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对动作进行分解,再指导幼儿练习。如:运球的基本是掌握运球的技巧,应告诉孩子应用手臂去带动手掌的力量来进行拍球,而不是手掌,那样力量太小,球自然就拍不起来。就我们这个活动来说,教师主要是帮助幼儿如何掌握运球的技巧,掌握了技巧掉球次数自然就少,前行的也快。

级段长张伊萍评析:

这是我们的第三研活动,我们结合了前两次的研讨活动,做出了很多的改进地方,包括选课的内容、教具、教师的语言指导等等。但经过大家讨论交流过后还是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有教师自身的指导、状态、以及在活动中出现的种种情况。经过这次的研讨学习观摩活动后,我们老师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活动中老师首先通过示范讲解让幼儿了解“运球接力赛”的规则,然后举行了第一次比赛,小朋友参与积极性很高,运球的小朋友极力将球向前运行,队友们热情地呐喊助威,同时老师也发现个别小朋友由于控球能力较弱,运球速度很慢或球经常滚落,影响了小组的整体成绩。进行了个别指导。

通过请小朋友讨论获胜队取胜的原因,让小朋友懂得在运球时要控制好球,不能只快不稳,要减少球的滚落。老师也让个别小朋友意识到自己的差距,鼓励他们今后要加强练习运球的技能。

指导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孩子的发展是离不开的。而体育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个人状态尤为重要,要有精神、有朝气、有活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相信有了这次的研讨、学习、观摩在今后组织体育活动时,老师们一定会将活动组织的更好。

园长马向丹老师评析:

优点:

1、正确的把握活动的目标,重难点突出,且难易适中,并设计多种组织形式来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2、能把握活动的层次性,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动作技能。

3、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语比较精炼,有针对性。

不足之处:

1、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不够,整个活动流程的设计只针对集体,没有考虑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给幼儿设置的活动场地、提供的活动材料都是同一标准的,造成幼儿幼儿达不到,有的幼儿“吃不饱”的现象。

2、教师的精神面貌欠佳,没有体现出体育活动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在热身活动环节,气势不够,不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幼儿,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3、幼儿的运动习惯没有得以充分的体现。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在活动中应该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程度要求的活动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2、重新调整设计热身活动环节,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以最好的面貌去感染幼儿,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体育活动所独有的魅力。

3、进一步思考运动习惯要从那些方面着手,在每一环节如何来体现。

级段长张伊萍总结:

“一课三研”在老师们的努力下结束了。它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使我们老师学到了好多看到了好多,凝聚了老师的智慧,“一课三研”的活动让我们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的过程,每一个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感到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下载《蚂蚁》一课三研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蚂蚁》一课三研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一课三研

    幼儿园一课三研:水果沉浮 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课题研讨活动是我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小班组正在实施“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大家确定把科学活动“水果沉浮”作为研究课例,......

    一课三研总结

    姜堰区实验幼儿园淮海大班组 “一课三研”活动总结 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其发展的内容。人不能离开人类群体而独立生活幼......

    一课三研总结

    姜堰区实验幼儿园淮海大班组 “一课三研”活动总结 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其发展的内容。人不能离开人类群体而独立生活幼......

    幼儿园一课三研

    中班综合活动《美羊羊的生日会》(一研) 执教人:卢梦甜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周围环境的排列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 2.学习“蹦”有规律的“蹦、跳”及有规律的穿珠子。 3.体验合......

    一课三研活动方案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方案 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经研究,于2014年1月份开展一课三研活动。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全过程中的实践反思、伙伴合作......

    一课三研活动方案

    一课三研活动方案 活动意图: 我们针对本月我园有三位老师参加了第十六届苏浙沪优质园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的机会,为了达到更好的外出学习后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此次外出学习的......

    一课三研的总结

    一课三研的总结 一课三研的总结“一课三研”在老师们的努力下结束了。它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一种活动形式,使我们老师学到了好多看到了好多,凝聚了老师的智慧,“一课三研”的活......

    一课三研活动反思

    我园为了提升我们老师的专业素质,开展了“一课三研”,一课三研活动反思。 “一课三研”看似只是一个老师的展示活动,可是事实上,在每一个活动的背后都是凝聚了许多老师的智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