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特色小吃
福建小吃——肉燕
福建小吃是中国著名小吃的一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一些有特色的福建小吃包括:拌面、扁肉等。特别是福建的沙县小吃,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概括
福建的风味小吃,名目繁多。遍布在各地的小食店、小食摊,往往汇集成为各地风味小吃的食品街市。每天当晨曦微露之时,便开张营业,顾客纷至沓来,那各种各样的精致食品,色味芳芬,十分诱人。
福建小吃分为福州小吃、厦门小吃、泉州小吃、莆田小吃、漳州小吃、龙岩小吃、南平小吃、三明小吃、宁德小吃、沙县小吃等。
各地著名的风味小吃主要有:福州的清明果、绿豆果、全真鱼丸、燕皮等;闽南的海鲜小烹,多取料于沿海浅滩上的各式海产珍品,通过精心小烹,配以别具特色的甜、酸、咸、香、辣等料佐食,堪称美味神殊,诸如土笋冻、海蛎煎、火烫花螺、鲎肉等,均为海内外游客所同嗜,闻名遐迩。
此外,闽南各地的著名小佳期品,还有厦门的庆兰馅饼、鱼皮花生、香菇肉酱罐头、花生酥等;泉州的肉粽、深沪水丸、元宵丸、石狮甜果、安海桔红糕、清真牛肉锅贴等;漳州的手抓面、五香卷等;三明的薰鸭、蛋菰、蕨须包、芝麻咸饼等;南症的薜荔冻、苦槠糕、鼠曲-果等;龙岩的白斩河田鸡、盐酥花生、涮九品等。
还有闽西八大干(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永定菜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永安闽笋干);宁德的魔芋、槟榔芋等;莆田的妈祖糕、兴化粉等等。这些风味小吃,均以甜、咸搭配,荤、素适宜,它溶合了各省风味,形成了独自体系,已被广大游客确认为独具福建特色的风味小吃,而深受海内外的旅游者所欢迎。七星鱼丸
福州名点,一种包馅的鱼丸,源于清朝初年。鱼肉多来自淡水鱼或鳗鱼、鲨鱼剁成茸状后加薯粉搅拌均匀,以猪肉作馅制成球形丸子。在汤中煮熟后浮沉摇摆,似空中星斗,故名“七星鱼丸”。扁肉燕
扁肉燕(简称肉燕、扁食),中国福建特产,在台湾和福建都十分常见,因形状似燕而得名。与饺子、馄饨相较为小。
扁肉燕
土笋冻
只要你到厦门,厦门人肯定会向你推荐“土笋冻”,因为大家都把它列为厦门第一风味小吃。虽然泉州、漳州等沿海一带也都把“土笋冻”列为当地的特色小吃,但要说正宗还是数厦门海沧的“土笋冻”了,海沧有三宝,其中一宝就是“土笋冻”。
土笋冻
这土笋原是野生于沿海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的滩涂上,学名叫做“星虫”的一种环节软体动物。它含有胶质,身长二、三寸,其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食指,细者似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二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土笋冻”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冻品。土笋被从沙子里逮出,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为这东西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粘粘糊糊,盛出来后装在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小碗“土笋冻”了。它们个个颜色白润晶莹剔透,其肉清,味美甘鲜,清香软嫩,滑溜爽口。配上好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了。鼎边糊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福建著名佳点,与肉饼等配食,为当地早点佳品,一直流传到台湾等地。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虾汤中,煮制而成。
将虾糠装进小纱布袋内、封口,放锅内,加水用中火熬成虾汤。
泡发畅干,洗净;丁香鱼干除去杂质;泡发香菇,洗净,切条;葱、蒜洗净切段,起油锅编熟。制糊。大锅内加清水1000克,用大火烧至七成热时,在锅的内边抹匀一圈花生油后,舀米浆一碗(约800克)由左向右沿锅边浇一圈,将锅盖严,闷片刻后揭盖,见锅边的米浆烙熟起卷时,用锅铲将米浆铲火锅内。此时锅内再加水500克,依此法分数次将米浆绕浇完毕。锅内放入虾糠、虾油、和其他辅料一起煮熟,调准口味,装碗即成鼎边糊。光饼
选料精良,制作方法特殊,看着金黄悦目,闻着喷香诱人,吃着酥脆适口,远非四川麻饼、北方烧饼可比。光饼以精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的食盐和碱,加水揉成面团,捏成饼状,拍上芝麻,中间打孔,稍醒发后,放人事先烤红的特制的饼炉内,再用当年新采的松针点燃烘烤到酥脆再铲下。
福清光饼。
光饼
韭菜盒子
香菇肉末烧卖
闽南萝卜糕
葱香糍粑
土笋冻
海鲜馄饨
家常海鲜卤面:
蒜蓉蒸扇贝
葱肉饼
珍珠丸子
蜜汁香卤豆干
闽生果
椒盐米豆腐
地瓜粉粿
醪糟
沙茶面
虾面
木瓜酱
锅边糊
炸五香
银芽虾仁薄饼卷
椰香巧克力米果
福建小吃肉燕
油饭薄饼
炸鸡排
福州鱼丸
春卷--厦门小吃
真心豆腐
手抓面
七星鱼丸汤
醋肉
蒜蘸河粉
厦门海蛎煎
酒醉河田鸡
厦门沙茶面
芥菜饭
白灼苦螺
漳州卤面
海蛎煎
莆田卤面
海蛎饼
花生汤
厦门蚵仔煎
厦门薄饼
福建炒米粉
炸枣
厦门海鲜面线
沙县小吃:沙县小吃雅谈
沙县小吃以其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而著称,成为福建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沙县小吃不但流行在三明市各县(市、区),而且在南平、福州、厦门也可常常遇到挂着“沙县小吃”招牌的小吃店,甚至北至北京、南至深圳,以及在新加坡、美国的太平洋旅游胜地——塞班岛也有“沙县小吃”的踪迹。足见沙县小吃影响之大、传播之广。据不完全统计,沙县各类小吃有上百种,常年供应的有几十种,蒸、煮、炸、烤、腌,加工方法多样,米、面、芋、豆腐原料独具地方特色,且来源丰富,家家户户都能做上几样,城区街头巷尾日夜24小时都有小吃应市,非常方便。
沙县鱼丸
沙县小吃品种大致可分为节令小吃、地域小吃和常规普通小吃。
沙县小吃特色
沙县小吃的第一个特点
是经济实惠。沙县小吃的单价一般在两元以上。花两三元钱,一个人可以吃饱。夏日炎炎,一碗青草冻下肚,清暑去火功效,赛过冰淇淋;寒冬腊月,花上几角钱,几块豆干,一碟辣椒豆豉油,足够使你浑身发热,额头冒汗。
沙县小吃的第二个特点
是新鲜可口。经营沙县小吃的经营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传统,每天制作的小吃数量不多,一般都是当天制作,当天售完。从原料采购与食品保存的角度看,这种传统有效地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另一方面,据行家介
沙县扁肉
绍,小吃的原料存放超过半天,味道也会走样。因此,有经验的小吃经营者为了维护小吃的声誉,宁可缩短营业时间,减少营业额。这就保证了沙县小吃的新鲜可口。从制作方法上看,沙县小吃绝大部分是现做现买,调味可随食用者的习惯增减,这也是沙县小吃新鲜可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沙县小吃的第三个特点
是绿色健康。从饮食科学的角度看,沙县小吃又是合乎科学的健康食品。沙县小吃基本上是低脂肪、低热量的清淡食品。沙县小吃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是黄豆、大豆,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在各种食品中是名列前茅的。沙县风味小吃的许多原料、佐料都有丰富的营养。有的可以以食为药,有去病保健的作用。为了发扬沙县风味小吃医疗保健的传统,有人还开设了药膳炖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享用沙县小吃还是一种乡情浓郁、情趣十足的精神享受。沙县小吃遍布街头巷尾,同广大居民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街头小吃是沙县的一大街景,其中 买豆干的尤具特色。五六个人围着街边的一张小方桌,用筷子夹着豆干,蘸着调料,送进口中。小吃摊又是一处天然的社交场所,一边享用小吃,一边听食客们闲聊,真可以叫人长见识。严格地说,没有这些情调,没有这种氛围。就体现不出真正的沙县小吃的文化内涵。闽西八大干
闽西八大干是闽西地区有风味特色的八种干制食品,包括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老鼠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清流笋干及长汀豆腐干。闽西八大干是闽西地区有风味特色的八种干制食品,包括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老鼠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清流笋干及长汀豆腐干。
海蛎煎:海蛎煎,用闽南话讲是 蚵仔煎
海蛎煎又称蚝仔煎,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小吃。香鲜细腻、美味可口。] 海蛎味道有点腥,如何去腥并保持鲜味,海蛎的新鲜程度至关重要。通常,为了去除腥味,有些厨师会在海蛎里拌入鸡蛋。在盖掉海蛎腥味的同时,海蛎煎也丧失了灵魂。这道海蛎煎的做法是把蛋围在海蛎煎的周围,保持了海蛎的原味。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是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
福州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沙茶面:
沙茶原本应读作“沙嗲”,到了饮茶成风的厦门人嘴里,便顺口叫做“沙茶”,这“茶”是厦门方言的“茶”,与普通话的“嗲”谐音,随着沙茶名声的远扬,沙茶便成了眼下普通话读音的“沙茶”了。
沙茶面的做法很简单,面条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肝、猪腰、鸭腱、大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鼓浪屿馅饼:
“鼓浪屿馅饼”,正宗中华老字号,是厦门驰名中外的传统糕点,是闽南地区的传统食品之一。馅饼香酥嫩糯,冰凉爽口,甜而不腻,热酥油润,是最佳佐茶食品、点心,也是旅游佳点和馈赠亲朋的珍品,每逢春秋旅游季节、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佳日,更受消费者喜爱。软软的小点心,酥酥的,老少皆宜。鼓浪屿馅饼,特指“鼓浪屿”品牌的馅饼,并非所有厦门出产的馅饼都是鼓浪屿馅饼。创办于1956年的老字号“鼓浪屿”品牌馅饼才是正宗的鼓浪屿馅饼。
面线糊面线糊
福建省闽南地区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就着本地的另一种小吃——油条吃。面线糊一般可加入多种配料如大肠、小肠、虾仁、猪肝、卤蛋、煎蛋(蛋都是剪碎后加入)、醋肉(炸肉片)、香肠等等。
配 料:
1、主料:精制面线75克。
2、辅料:虾糠150克,猪骨汤1000克,熟鱼肉200克,精盐15克,味精6克,淀粉50克,胡椒粉、芫荽、白酒(浸泡过当归)适量。
·特 色:此面线糊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泉州地方风味。
第二篇:特色小吃作文:我喜欢的福建小吃
特色小吃作文:我喜欢的福建小吃
福建与台湾隔水相望,浓浓的亲情弥漫在我们心中,宽阔的海峡不能阻断我们的血脉相连。科学证明,在古时候,福建和台湾本是一体的,因地壳移动而分开,但是,我们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同源的鲜血。
台湾的小吃与福建的小吃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台湾的葱油饼和福建永泰的葱饼便差不多。
记得有一次,老爸去福建永泰出差。要回来时给我买了一些永泰的葱饼,放在保温袋里,带了回来。一赶到家,就把葱饼递给了我。虽然放在保温袋里,但是长途驾车,总是会凉一些的。
依稀记得,我当时正在看着台湾美食节目,正好介绍了葱油饼。我看看手中咬了一半的葱饼,又看了看电视上的葱油饼,总觉得有些像——不仅仅是名字接近,用料、色调也是那么相像。心中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我手中的葱饼仿佛就是那葱油饼似的。突然,我脑中灵光一现:对了,书上不是说古时候台湾和福建是一体的吗?那么这永泰葱饼和台湾葱油饼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呢?
我一口一口地咬着手中的葱饼,心却飞到了远在海峡东岸的台湾。“为什么海峡要阻隔我们呢?为什么台湾还不能完全投入祖**亲的怀抱呢?”我不禁想到。连葱饼吃完了也没有察觉,仍然机械地重复着咀嚼的动作。“要是我们能坐在一起吃着葱饼和葱油饼该多好啊!”
我左手拿着一张日月潭的照片端详着,右手拿着一张葱饼咬着。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日月潭,我和福建的同伴们正与台湾同胞们坐在日月潭边,我们吃着台湾葱油饼,台湾同胞们吃着永泰葱饼……
(此文获2012年海西杯征文大赛二等奖)
作者:林海彬
点评:
作小者由台湾的葱油饼和福建永泰的葱饼的诸多相似之处联想到台湾和大陆的血脉亲情,切入点选得典型,以小见大。通篇虽无华丽词藻,却于平淡之中透露着盼望海峡两岸同胞早日团聚的美好心愿。
第三篇:特色小吃
休闲零食品尝美味享受人生。休闲零食是人们在闲暇、休息不可或缺的食物,如今正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须消费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品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休闲零食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休闲零食的市场前景好,市场饱和度不高,一年四季都有市场。乐棒棒休闲零食,推崇“乐自在,不纠结”的消费理念,被更多的创业者认可,作为他们最理想的创业项目。
休闲零食自2009年,第一家专卖店成立至今门店已经遍布全国大中小型城市,拥有数百家店面。休闲零食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引进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休闲美食以飨消费者,严密控制进货渠道,或原产地或从国内进口一级总代引进,保证货源新鲜和安全。著有商标的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连续五年在全国休闲散装豆制品、散装蔬菜制品、散装凤爪制品销售中位居全国前三强,休闲少女装豆干销量位居全国第一。率先推出散装称斤模式的小包装豆干,引领休闲豆制品的新风尚。
记者来到休闲零食璧山名豪店进行采访时,正值高峰期。店主陈女士忙里偷闲,介绍说:“我在做休闲食品前,是从事旅游行业的。长期的四处奔波,接触到很多类别的休闲食品。我这是看准了这一个商机,才想到自己可以开一家这样的店面。我经过多次考察,最终选择了休闲食品项目。事实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店面开业也有两年的时间了,从开业至今销售额每天都稳定的上涨。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我很感谢休闲零食公司给予我店面的支持,他们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我有信心吧我店面经营的越来越好,把更多顾客享受到的休闲零食的各种美味零食。
休闲零食引领美味新潮流。休闲零食品尝美味享受人生。
第四篇:湖北特色小吃
湖北特色小吃
。他说:“有其专业的管理和技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抓住成功的机遇,努力向前!
胡先生在众多品牌中,选择了团队,再加上老百姓的好口碑,让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开店之初的店面选址,装修以及技术加工,团队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协助。事实上,团队也都做的非常好,无可挑剔。”
胡先生的店面开业当天,营业状况火爆,很多人排队购买。开业第一天的营业额大大超出了胡先生的估计,胡先生高兴地说道:“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是有志者事竟成!也印证了我之前总告诉自己的一句话——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人生寡淡,以梦想调味;前路渺茫,用梦想导航;身陷险境,凭梦想反击。只要拥有梦想,定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第五篇:家乡特色小吃
家乡特色小吃——藕夹
——嘉鱼县潘家湾镇龙坎湖村陶西姣
我的家乡有种特色小吃,那叫藕夹子,简称藕夹。做藕夹所用原料主要是藕,其次是肉末,并配以调料:姜末、盐味精、鸡精、胡椒、鸡蛋、生粉、面粉、色拉油。我们首先将藕洗净切成0.5厘米的片,取两片中间夹入调好的肉末,面粉加调料调成糊。然后将油烧至5成热,把夹好的原料挂糊,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这样炸出来的藕夹色泽金黄,吃起来咸淡适中油而不腻、酥脆可口藕香浓郁。
藕是“偶”的谐音,偶即成双作对,合即和合如意,夹子是“有子”的一种说法,寓意很吉祥。上年纪的老年人则戏称藕夹子为“银洋钱”,是因为藕夹子外形圆中有孔,形状很象古时的钱币。
据说藕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古时有一藕农靠长藕、卖熟藕为生,尽管他终年辛勤劳动,一年下来所剩无几,只能勉强糊口度日。他想改变穷困,连做梦都在想怎样富起来。有一天,他劳累困了,随手在藕堆旁铺上几张荷叶就睡着了。梦乡中,一个白发老人飘飘然然向他走来,老人和蔼地对他说:你呀,守着金山却富不起来。藕农问老人此话怎讲,老人说着随手拿起一支藕,右手一挥以手当刀,一片片厚薄均匀的藕片从老人手边滑落,藕片掉在地顿时变成一堆光闪闪的金钱。藕农看呆了,他捧起一捧金钱,谁知金钱到了他手里又变成了藕片,藕农问老人这是怎么一回事,老人说金钱不是容易得来的,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真正得到。藕家连忙跪下请老人赐教,老人扶起藕农教了他制作藕夹子的方法,说完就不见人影了。藕农醒来
后,按老人教的方法,制作出香脆酥口的藕夹子,送给乡亲们品尝,大家赞不绝口人人称好,后来藕农干脆开了一家饭馆,以藕夹子为当家菜肴,生意很红火,自然他的日子也一天天富了起来。
现在家乡父老乡亲逢年过节,每家都要做上一篮子藕夹子,除自家食用外还馈赠亲朋好友,成为一道闻名遐迩的传统特色菜肴。家乡的藕夹是家乡父老乡亲勤劳的结果,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