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时间:2019-05-15 07:2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生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生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第一篇:医学生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医学生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为医学院校难得一见的人文课程,《大学语文》激发了医学生们潜藏于心中对于美好浪漫情境的追忆与怀想,勾起了他们在中学阶段乃至在大学阶段对于文学的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虔诚与向往,以此来培养并提高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综合素质。而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形象鲜明、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意境,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 大学语文 医学生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员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形象鲜明、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意境,激发和吸引学员主动学习,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必需具备下列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造境。造境是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手段。造境的方法很多,如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扮演体会等是最常用的。造境的目的在于模拟教材情境,将教材情境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以利于学员体会教学内容或顺利进入教学氛围。因为上述造境方法的原因,情境教学法又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征。情境教学法的另一个必要的条件是重情。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加强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的这两大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在人才培养观、教学的方式和效果方面远远优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因而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呼声渐高的背景下备受关注,深受教师的青睐,在教改中独领风骚。

二、大学语文与医学生的联系

医学生自身专业的特殊性使其接受美育教育成为必要。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将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也将高举先进文化的擎天大旗,唯有如此,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因此,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是医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现实需要。首先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需要。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医学技能的学习,常年浸淫于医学解剖、生物医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等课程以及相关的医学实验之中,无暇分身去关注外界的精彩,使许多生活中充满美和质感的事物在眼前熟视无睹。在医学领域里可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面对其他的学科领域却是懵懵懂懂、浑然不知,这与我们当代的大学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应该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同时进行,在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医学生接受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其自身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学科领域的扩展化不无裨益。其次是完善自我人格的需要。技术固然是推动社会前进最有效的因素,但是完全迷信于技术的能量,漠视医学生美育的培养,可能会引发精神上的空虚与困惑,造成思想上的虚无与迷茫,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可能会成为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精神病学专家多年研究证实,某省医学院校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的人患有程度不一的精神病。这与他们长期接受单一的医学教育,缺乏其它学科的适时调剂,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品行异化。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先生指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论他学的专业是什么,都应该在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有较丰富的知识有较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可见,通过一系列人文课程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对完善医学生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十分必要的。第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向其综合素养倾斜,拥有单一技能的人才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一技之长”有可能蜕变成“一技之短”。实质上,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充分受美、品味美、体验美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夯实自己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的多样性的人才诉求。

作为医学院校难得一见的人文课程,《大学语文》激发了医学生们潜藏于心中对于美好浪漫情境的追忆与怀想,勾起了他们在中学阶段乃至在大学阶段对于文学的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虔诚与向往,因而,可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以此来培养并提高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综合素质。审美是当代大学生(自然也包括医学生在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由于《大学语文》不仅包含了有关文学的基本常识,还精选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这些不同体裁的艺术作品都是审美文体,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都有着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生活、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思想。教师要能从从审美、逻辑性、哲理性等多个角度去分析这些作品,并将其当作艺术品来鉴赏与讲授,就能使学生激发起心灵中美好情感的浪花,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并可帮助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建立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优雅的人生情操、富有思想和哲理性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生道德情操,为他们现在和将来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在救死扶伤和帮助他人摆脱痛苦等方面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而大学语文又不是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很多专业没开这门课即使有开课,课时也较少,这对其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就比较重要,再加上医学院校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类的,所以情境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了。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语文以古今经典的文学作品为教学文本,蕴涵着丰富的形象和情感资源,有利于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从理论上讲是适应进行情境教学的。目前大学语文运用情境教学法还处于尝试阶段,还不很成熟,因而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正确地理解情境

教学情境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两大类。直接情境是由现实生活提供的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如自然景象、现实生活情境等。间接情境是由教师根据讲课的内容所创造的以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如教师用语言、绘画、音乐等手段所描绘、再现的教材中的场景、氛围。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所运用的情境创设至关重要。

首先,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因为情境毕竟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手段要服从目的。所以,情境的创设要为学员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服务。比如悲壮的作品不适宜用轻松的音乐或幽默图画来创设情境;反之,较清雅的作品也不适宜用过于凝重的音乐和绘画作品来表现情境。情境应当以作品、教学内容为中心,为表现教学内容服务。

其次,切忌简单化地理解情境。不能将“情境”简单地理解为某种非常具体化的实物或场景。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的解释相当精辟,他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笔者以为情境教学法中的“情境”应当是一种意境,是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善于写意的,虽然经常运用诸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好像处处离不开景物描写,但这些景物往往并非完全的实景,而是虚实融合,是作者为了达到抒情的目的而创设的。因此,在进行这类古典诗词的教学时,创设情境不能把作品中的物象看得过实,即不能讲花就用花、讲草就用草,而是要结合作品的思想内涵,创设出一种与整部作品的情、景、理都相和谐的教学意境。

(二)把握好运用的“度”

教学中运用情境要适度,主要是不能用的过多、过滥,以免形式冲淡内容,喧宾夺主。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情境教学法也要在教学的关键之处使用。这些关键之处主要是指:

一是教学开始之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迅速、自然地将学员带入到教学氛围中去,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开端。如讲《春江花月夜》就可以通过播放同名古典乐曲所创设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将学员带入诗歌的意境讲解。

二是教学中需要强调的地方。教学中需要强调的重点问题,当然是给学员留下的印象越深刻越长久越好,这种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运用相似性情境提供的信息暗示作用来实现。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虽然上片全是写景,不涉一个情字,但是透过一幅幅衰煞的自然景象所传达出的作者内心的悲凉的意绪,却是这篇课文的一个讲授重点。在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不同方面多准备几组相似性的情境,在心理上给他们施以一种强制摄取、强化记忆的影响。如可以利用系列秋景图来渲染意境,通过山水草木江天物人等不同景色、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风雨阴晴等不同气象条件的反复渲染,再配上哀怨低沉的古典音乐和感情色彩浓郁的朗读,就可以在学员心中起到一种反复刺激、强制摄取记忆的心理暗示作用。

三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由于情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征,所以教学中一些不够直观、晦涩难解之处,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辅助教学讲解。如李商隐的《锦瑟》诗一向以旨意朦胧著称,被诗家叹为“一篇锦瑟解人难”。其中颔、颈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由于运用了一系列指意不明的象征性典故,更成为该诗的难解之处。在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背景可以运用一些毫无规律可循的、错落交织的线条和小图案来暗示作者内心的迷蒙,用纯净的湖蓝色来传达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凉。这样运用带有图案和色彩暗示作用的情境背景,把诗歌中不宜言传的意绪进行了形象化、直观化的处理,对学员理解该诗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对教学讲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学生受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影响,对大学语文课也往往少有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要把大学语文课堂变成一个热烈、专注、轻松、愉快的学习场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情绪,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尝试情境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媒体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感知过程。例如:在讲授《水经注——<江水>》篇章时,我先用电子教案演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三峡图,使学生亲自感受到巫峡的巍峨险峻,江水的湍急奔涌和三峡四季的奇异风光,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讲授《都江堰》游记散文时,为学生放映都江堰短片,学生感受到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学生随着作者一起走近了都江堰,有如临其境的感觉,领会诗情,回味画意,深刻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创设故事情境

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教学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如在学习《关汉卿》、《哈姆雷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剧情片断,位使学生进入了故事情境,按照剧本的情节,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表演,整个堂课气氛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创设情境主要是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人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晋灵公不君》课文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针对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提,如何理解儒家思想?赵盾这个人怎样?他按臣道“敬”做到了吗?既然晋灵公是无道之君,杀了他,为什么还要讨伐赵穿?设计了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创设优美情境

《大学语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诗歌、散文篇章,我注重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和捕捉美,并努力把它升华为美的形态,引导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如《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人造园林的说明文章,通过幻灯片放了大量的苏州园林图片,学生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而且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自然美与图画美结合完美的图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词清韵幽,秀美流畅,景物优美宁静,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沉醉清幽的画意之中;郁达夫《故都的秋》学生通过听课文朗诵录音,想象北国秋天的“清”与“静”通过观看课件,学生感受到了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学生仿佛在美不胜收的景观中徜徉,甚至于陶醉期中,流连忘返。

(五)创设参与情境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参与情景,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不迷信权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对教材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探究,勇敢地超越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渠道的搜集、整理资料。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小型辨论会、演讲比赛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甚至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或置身相关的社会实践亦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罗毅《高校语文课与传统文化的弘扬》载《海峡两岸中国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2

2、《“大学语文”的尴尬根源和改革出路》李景强《中华读书报》2003.8

3、徐同林主编《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徐同林《中国文学人文风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3

5、李奇明.在校医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的几点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年版,第十六卷第二期。

6、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3页。

第二篇:大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大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言说”所能奏效的,它必须在学生充分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活动课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活动课 提高能力素养 途径

大学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活动和创意的课堂上自主性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课,教学实践证明,活动课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活动课

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并不是否定知识的重要性。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提高能力的基础。针对我校学生医用语误读误用现状,我采取:让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对医用语注音、填词、释义,并让学生评判对、错;请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成语、句子和段落,读给大家欣赏。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机械的记忆遗忘很快,而富有动作、情景的记忆长久。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而且促进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读书活动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为。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以下活动课。

1.博览。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章和书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基本内容,写下读后体会,写出阅读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这样广博地阅读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扩大其储存量。

2.朗读。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读书朗朗上口,有助于培养语感,把握语境,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常给学生搭好朗读的平台,激励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使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学生利用语言、语调、语速、语气的变化,加上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3.思考与表达。对所读之物进行思考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能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和财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但到此还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对思考的内容进行欣赏、评价,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交流。

三.角色扮演活动课

角色扮演活动课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师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在学完求职信、会议记录等应用文后,我设计了综合性的活动课。由6-8人扮演招聘人员;2人扮演这次招聘面试会的主持人;其他学生既充当应聘人员又当记录人的角色。活动课结束后,学生说:象这样的“实战演习”,我们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已的能力。

四.考试活动课

传统的语文考试,多是教师出题考学生,评价多是重结果轻过程;重量化评价,轻形成性评价。在这样的考试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考试,为分而考试。常出现考试时会做的题,考完就忘了。为了改变这种评价方式,把考试作为一种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手段,我设计了考试活动课,包括有:师生共评、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师生共评,体现了一种师生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使师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成长。通过自评,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互评,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除以上四种活动课外,几年来我与学生一起进行了讨论、演讲、辩论、名言名著欣赏活动课,还针对医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使用较多的说明性语言,专门设计了“看我来说明”的活动课,要求学生有条理、清楚地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这一系列的活动课,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主、共振的平台,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进行活动课教学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首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要从过去传授知识这一角色解放出来。“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教师提出“角色”转换口号)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组织者、促进者、参加者,这就意味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整个活动中,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

2.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首先,要讲明活动课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其次,活动课设计要活泼、新颖、有趣味。再次,对一些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通过锻炼能取得成功。

3.安排好活动的各个环节。(1)要重视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如活动课的设计;对“角色”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作好心理、材料等的准备。(2)在活动课过程中,老师可用眼神、语言、动作等及时给学生帮助。如:有的学生说完上句,说不出下句时,教师要及时接下句为其“解围”;教师可用眼神给发言者以鼓励;用掌声、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4.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课的内容设计要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步提高。

总之,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其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作者介绍:彭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第三篇:大学语文之我见

大学课程、大学课堂、大学教师之我见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及教学原则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清

我一直从事的是大学语文公共课的教学工作,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听

到学生抱怨教师讲课乏味,不想听;有的学生提出听课还不如自己看书;还有的学生听课效果不好,自己看书又看不懂,更感困难,这些情况都给我们大学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如何认识教师在大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人从多年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深感这个问题有认真探讨的必要。我对自己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和梳理,形成了下面的文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

大学中文专业的任务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具有高度汉语言文学素质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是在传承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实施学术创新研究;第三是为国家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等提供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服务;第四是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创构新时代文化精神,普及和提升民族文化素质。这四个方面的任务和当今的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的目的高度一致。此外,文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文学通过诉诸感觉和心灵而影响人的生存。因此,大学语文应该改变以往“高四”语文的状态,而重新定位在:大学语文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以往的大学语文教学,要么和高中语文一样讲授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要么如同中文系专业课程一样讲授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但这都不是面向所有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都不是大学语文应该有的样子。目前权威的大学语文教材,既不侧重语文基础知识,也不侧重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淡化了其知识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而是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人文思想进行归类,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就是把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并以各种优秀的人文思想影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必须定位在文化素质教育这一宗旨之下。

大学语文课程既然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既然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原则:

第一,大学语文应该以古今中外优美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努力塑造完美的性格,塑造有高雅情趣和完美性情的人。

我们所使用的《新编大学语文》(朱恒夫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选文的确非常精彩,作品对于陶冶学生的性情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比如屈原“余心所善,九死未诲”的人格魅力;比如张岱“更定”时分,“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优雅情怀;比如苏轼“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性情人生。这一切都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陶冶学生性情,完善诗意地栖居的人生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大学语文教学应承担起传播人类文化精髓的任务。大学语文不但以优美的文学作品感染人的性情,更应该以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头脑,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学问上的“博者”。

大学语文从来都不是单纯欣赏文学作品的课程,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应包含在其中,所以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各种文化现象,各种思想流派都应有所介绍。比如教材中选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文章虽短,但是包含了一些哲学的基本思想,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绝不可单纯就文说文,对于哲学也应该作简要介绍,虽然是哲学领域的问题,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却可以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去研究这一哲学流派。

第三,大学语文应当担负起学生精神成人指引者的重任,使得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实现其精神成人的飞跃。

各高校的大学语文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时候,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有的甚至还没有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至关重要。大学语文就是从这一起点入手,从明确大学生的自身角色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入手,培养学生个方面的优良品质,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和爱情,使他们始终怀有仁爱和良知,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敬畏,使他们向往自由和星空,使他们懂得幽默和反讽,使他们始终怀有成就英雄的梦想„„通过一系列的美文熏陶,通过一系列的人文思想的陶冶,逐步成就完美的人格,实现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第四,教师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本身可以向学生传达一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广涉博览,重点关注。

大学语文教师除了用教材上的美文及其包含的人文思想教育人,其自身关注问题的态度,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无形中也会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教材中的选文总共百十篇而已,如果单纯局限于教材,一学期结束,学生也只是知道了这一些文章而已,不能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实际上,教材选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思

想流派众多,人文情怀众多,如果在教授每一篇目时,能够对和它相关的作家作品、思想流派、人文情怀都作充分的联想和介绍,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抛出一块引玉之砖。

结语

应该说,当今我国迅速腾飞的社会经济急需有一技之长的各种专业人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大学教育侧重各种专业课的教授和学习,而大学语文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学原则难以使人看到具有现实价值的效果,所以说,功用性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大学语文注重人文教化的特点始终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而从长远来看,一个人可以得到全面发展,一个社会能够形成和谐的良性循环,又必须依靠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完美人格,所以,我们必须把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的大学语文教育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唯其如此,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思想健康、人性完美的社会人。

2001年9月26日

第四篇:大学语文之我见

大学语文之我见

语文从我们入学开始便是必修课程,从汉语拼音到散文,到诗词骈文,语文给了我们太多的不可思议与文学魅力。似乎每一任的语文老师都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从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语文老师都给了我太多的人生启示和文学概念。

不过,大学语文确实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没有了高考的束缚,大学语文开始回归了最本真的意思,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老师每一节课都像是跟我们的一次探讨而不是一种教授。我们不需要太多地去考虑高考题中的标准答案,更多地是自己对这一首诗,这一阙词,这一篇文章的理解。这样的形式给了我们太多的思想空间,我们甚至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惊世骇俗的观点。这样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及其新鲜而有吸引力的。所以我觉得,老师能给与我们更多的空间是语文课的一个突破口,是大学语文与其他年级的语文最不同的地方。我们都被压抑地太久,语文课更像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让我们的思想在文学的氛围中相互碰撞然后在得出新的东西,这样的语文课的效果想必是极好的。

第五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临河区古城学校石宝玲 2011/6/20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

情境教学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情境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如教学《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本地春节的热闹景象、自己的心情等等,然后用多媒体春节的情境,让学生这是什么地方的春节,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这是北京的春节,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文的学习。试想,如果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应该怎么读、怎么写,然后就让他们练习朗读课文,这样肯定不会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设疑情境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3.游戏情境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手指》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此外,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象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如《匆匆》一文是朱自清的一篇刻画时间流逝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小学生大多数都无法体会时光的匆匆和作者的彷徨。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你的每一天都做了些什么有意的事?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以学生的生活实例来领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有语感。

三、创设情景,获得语感。

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如笔者在教学《石榴》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描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光泽、样子、味道。其中,“玛瑙般”、“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石榴子儿的特征,没有尝过石榴的人是很难深刻体会的。课上,我们可让学生带个石榴,剥一剥,看一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了。通过操作,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领悟。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点”,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景为“线”,编织教学中的景和物,使之得到有机的融合;以“境”为“面”,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提高。

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设置”作用,是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义。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去探索语文的奥秘。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体验、领悟、把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设疑引入设置情境

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令性的信息,设计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考题,给学生造成悬念,使课堂上荡起一种情感的“小浪花”,创设积极思考的氛围。无论是导语,还是内容的挖掘,只要教师做到这一点,课堂上就会出现既紧张又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的讲读课时,我首先创设这样的氛围:“同学们,在旧中国,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取得新中国的胜利,被迫离开祖国,他们在异国他乡,多么盼望新中国早日成立啊!如今,又有多少爱国华侨、港澳同胞,他们多么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啊!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依恋自己祖国的,作者的爱国之情是怎样来表达的。”这样的几句话,使学生从心理上激起一种情感,带着这种情感进入分析文章之中,从文中捕捉作者的爱国热情。

二、多种手段营造情境

其一是巧用板书设计。清晰、合理、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板书是情境创设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常规手段,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使学生的心理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教师的授课过程冰水消融、产生共鸣,而彩笔的运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其二是善用画面和音乐。《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三、感情美读渲染情境

语文教学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美读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静止的感情变为跳动的情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了什么,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情熏陶,因此,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四、调动想象拓展情境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我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假如我是一只小鹿,我要尽情地在树林里飞奔。”……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五、合作学习感受情境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为保证教学的有趣性,每次活动,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返回辅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体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发展道路上的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索的喜悦。

六、态势语言制造情境

一方面,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感情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课堂教学。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境创设,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俗言道:“行者常至,为者常成!”笔者相信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从而赋予语文课堂真正的开放性。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一、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巧用板书设计。清晰、合理、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板书是情境创设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常规手段,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使学生的心理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教师的授课过程冰水消融、产生共鸣,而彩笔的运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善用画面和音乐。《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二、通过语言描述渲染情境首先充分发挥口头语言的魅力。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朗朗上口,本身就极富有感染力,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运用朗读,以此来渲染课堂教学情境。古人云“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其次巧妙运用态势语言。一方面,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感情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课堂教学。

三、凭借主体情感和角色效应体验情境调动主体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情境教学自然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自己真切的感受去引导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以己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以情激情,以情动人。另一方面,要从调动学生主体情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的情境,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最终实现情境教学。发挥角色效应。如果说电教媒体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工具,那么角色活动则是一个体验情境的过程。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儿童喜好表现的特征,教师要善于设计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去体验情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考虑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注意突出教材重点,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内涵,巧妙指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顺利地达到理解语言美与感受情境美相统一的目的,但不能让活动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诱人的魅力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的情境,因文制宜、因时而设,积极创设出审美的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充分张扬他们的鲜明个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载医学生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生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5篇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史实蕴藏着一段故事,同样思想品德课本中的观点也是许多故事的缩影。将课本内容用生活中的故事情境去诠释,去演绎,势必在激发......

    情境教学

    常用的教学情境及改进措施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正确恰当地选用教学情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常用的教学情境模式有以下几种: 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这是最简单、最实用......

    情境教学

    [摘要] 本文主要在新课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解,对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等方面作以阐释;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适合中国实际的问题情......

    在校医学生就业倾向之我见@终稿

    在校医学生就业倾向之我见 背景: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已经步入大众化,从而使在 校医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人......

    网络文学之我见(大学语文论文素材)5则范文

    我想,对一个作家来说,完全可以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网络的出现,即便它如同海潮般汹涌而来,我们依然可以一如既往地思索和写作。生活在照常进行,网络决不可能淹没了一切。只要人......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大学语文》是我院为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学期我担任09英语教育1、2、3、4班,09英语旅游专业,教育与教育技术系09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1 一、课程设置大学语文是我校非语文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文化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以文化与人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