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著名书法家施恩波资料介绍
T8传媒甘健编辑整理
著名书法家施恩波资料介绍
施恩波,字雨谷。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班,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书法研究室及中国画系进修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主席团成员,中国国家画院王家新书法艺术工作室助教,辽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师,《时尚之旅》杂志总监,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警察》艺术顾问。
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奖(1996),“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1996),文化部世界华人书画展银奖(1997),文化部第八届全国“群星奖”金奖(1999)。荣获获辽宁省文联“辽宁省文艺之星”称号(1996),中国文联“建国五十年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1999),辽宁省文联“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辽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称号(2000)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2004),2009年被《中国书画》杂志学术提名为“中国当下最具增值潜力的十大中青年书法家”。
曾参加全国第四、五、六届书法展,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展,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北京),参加中国书协“首届当代名家书法精品展”(北京),中国文联“97位中国书法家合书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大型石刻艺术展”(北京),中日友好书法交流展(日本),中国书协优秀会员展(北京),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获奖青年书法家20人展览”(香港),“当代中青年书法家18人联展”(北京),2004年“墨海飞鸿”中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12人赴新马展览(新加坡),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甘肃),全国著名青年书法家
T8传媒甘健编辑整理
作品邀请展(山西),2005年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获奖书法家提名精品展。2006年全国60年代杰出书法家邀请展(四川),2009,全国60代表书家提名展。
应邀参加《当代著名书法家50人五体书法临摹示范VCD》拍摄(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作品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墨宝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共和国书法大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关东才子施恩波的翰墨之道
王力春
渤海之滨,自古人多灵秀;关东大地,乃今风雅时存。仅以翰墨书道而言,施君恩波字雨谷者,诚吾辈不可小觑之辽东才子也。时人谓之为当代实力派中青年书家,市场嘉之为最具潜质艺术家,展赛评之为国展和中青展双魁,所誉正多,皆其明证。今察其人,观其书,益觉言论事实之不虚。施恩波自幼游于翰墨,孜孜矻矻,既尽池水尽墨、不谢草圣之力,又历虚心向学、拜师求艺之苦,加之以超拔之天资,过人之聪颖,心有灵犀,大彻大悟,故其名驰大江南北,实属偶然中之必然也。偶然者,机遇也;必然者,实力也。兹仰观古代书史,俯察当今书坛,析其技,明其道,以窥才子真实之状貌。
施君以书道立身扬名,诸体皆工,尤善行草。其行草书取法千般,沾溉传统,又不乏新意,绝非俗格。约而言之,首得风意二字,此其脱俗耀众之北门管钥也。今人善书者众,获奖者频,而得风意者寡。风意者何?晋宋人之状态也。自文字创制之始,天雨粟,鬼夜哭,至于汉末,翰墨之道生焉。钟张之世,行草始作,此后凡历三变。魏晋玄学风行,人皆有意,尺牍书疏,千里面目,遂有羲献父子古质今妍,奠定千载模楷。二王书凌空取势,因势得形,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此行草技法解放之一也。北宋政治虽衰,然市井崇尚风雅,诗书相和,惟厌其俗。士人书艺亦打破隋唐法度之桎梏,爽爽有一种风韵。奇崛如襄阳米南宫书,快马斫阵,阵马风樯,舞笔在手,八面出锋,行草技法之变化尽矣。此解放之二也。明末清初思想开化,高堂大轴风靡流行,用笔又为之一变。名家辈出,风格迥异,有意开宗立派,实始于此。然真正上接晋宋精髓,得古法风意者,惟河南王觉斯也。孟津书笔力千钧,字势跌宕,墨法淋漓,书法形式之变化尽矣。此行草技法解放之三也。综而观之,米芾自称集古字,堂号宝晋斋,惟二王之法是继;王铎既效大王,又钟老米,有后王胜先王之说。同宗共祖,一脉相承,既有血缘之同,又有时代之异,行草技法之集大成者,三王一米而已,余者或其浇漓,或丑怪恶札也。凡古皆可谓传统,然惟此脉鼎彰风意,独步今古,诚传统之菁华也。以此观之,今人但言取法传统,而的得传统者,鲜矣。
恩波学书之途,正承王米脉余,弦续昔贤,间以己意,世殊时移,而风意之面目,何其毕肖哉。观其书作,运使转于方寸,骋大气于高堂,驾轻就熟,酣畅痛快,力透纸背,气势磅礴。其韵得于远祖二王,其痛快得于中祖襄阳,其力得于近祖孟津,含英咀华,酿于一身,岂曰不能不妙不神耶?
或曰:吾学书之路同于施公,亦非花酒游侠之徒,何以不胜施公?答曰:君虽亦步亦趋,不越雷池,然恐仅得形骸之技,未入风意殿堂也。风意乃人之风意,而非书之风意,假笔转心,其工在书,而其妙在人。太平之世,已无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之门户见解,却陡增急功近利之浮躁情绪。割裂传统,漠视文化,做作其书,不免逊为俗格。其人无甚风雅,其书之俗,则不远矣。古代虽言书学小道,T8传媒甘健编辑整理
附于经学之末,以其饱学多艺之故也;而当今书坛,书家比肩接踵,鳞次栉比,情势虽壮观,然书学真正沦为小道矣。
雨谷却乃不俗之人。其人行侠仗义,四海为朋,果敢倜傥,一如其书。性好吟咏,趣涉丹青,尚游历,淡功名,饶有古风。一派文人才子之气质,岂可染于污泥、妖于清涟欤?公虽早年亦曾勇猛精进,立其艺名,然年届不惑,心渐淡泊,专于兢兢业业做事,不计浮浮夸夸虚名。公亦润格酬字,“君捐金钱酬风雅,我以书画换油盐”,但不事俗贵,自得风流。施公喜作嵌名联,酬答友朋,间得笔墨之趣。吾与兄仅一面之交,叹于其书其人,愿献嘉言,缀作其友——雨似雾而非雾,谷近俗而不俗。戊子谷雨之日,得无异乎? 吉林大学书法博士王力春草于吉古斋
胸中霁月 笔底风涛
关于施恩波书法创作的思索/刘墨
记住施恩波(笔名施雨谷),是见他那钟繇式的小楷,古朴、厚实,古朴、厚实中又颇空灵、秀逸。现在看,空灵、秀逸不仅在,而且多了,古朴、厚实却有些消失,使我颇致叹惜。我远离书界的这几年,正是雨谷不断入选全国大展和全国大展上拿奖的几年。墨海澜翻,浪花尖上总有雨谷的名字和作品:
——1995年,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
——1997年,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三等奖;
——1998年,获文化部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第八届群星奖”金奖; 每看他的作品,都觉得那是一种洒脱自然、婉转流畅,取法传统却不为传统所囿,将古典的书法之美与现代人的审美感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风格。
书法圈内的人最想知道的,恐怕就是他为什么会连连得奖这样的秘密了。
“书如其人”已经让人说得太俗太滥,即便太俗太滥也仍然是真理。俗人能写俗字,而洒脱的人就是说他不洒脱都没有办法。搞创作和做人一样,不是要从容就能从容的。中国有了书法,有了书法家,有了作品,它也就成一种文化,点线里面有了审美。书法创作成为一种审美活动,在这样的审美活动中,人表现是各自不同的情怀。于是,要想了解雨谷的书法,非得和他有一个接触进而了解人的过程不可。如今雨谷是我的朋友了,与他相交相游,就渐了解深入于他的为人与为艺之道,或者说,是因为喜欢他的人,也就喜欢他的书法的。
他除能写能画之外,还能读能作,而他的仗义疏财以及为人的豪放磊落,更为圈内圈外的友人称道,古人评论书画的时候往往喜欢说这样的话:“足下以不衫不履之身,寄情笔墨,一抒其胸中磊落嵚崎之致。”雨谷的一切艺术活动,都离不开他这样的胸襟。
雨谷也许生来就是一个书法家,但他做这个书法家却付出太多太多,不信,你可以去听雨谷说他的早年,听后留下的准是久久一阵无法抹去的无人不觉的酸辛。环境的压迫可以摧残一个艺术家,但也最易于养成一个艺术家。《乐府古题要解》里解说琴曲《水仙操》的创作经过说:“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之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赉粮从这,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没,山林 冥,群岛悲号。仰天叹曰:
T8传媒甘健编辑整理
‘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作歌云:‘翳洞庭兮流斯护,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素兮蓬莱山,钦伤宫仙不还’。伯牙逐为天下妙手。”移情就是移易情感,改造精神,在整个人格的改造基础上完成艺术的成就,这全凭技巧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听了雨谷早年的经历,总是让我想起这则旧事——也许,雨谷所经历的精神上的寂寞与磨砺,正是上天所以移其情的吧? 寂寞中的探索,往往是最真诚的。
如今雨谷的书艺格调清新雅逸,下笔婉丽中抱持清刚之气,与这一段砺炼,不无关系。
从他步入世间的一开始,就苦苦地在生存的窄小的空间中寻求一种出路:他埋头读书,埋头创作,在繁嚣的生存环境中凝望、思索。我去过他大石桥的家里,那里到处是他练习画时所留下的东西,他几乎就住在一个由宣纸堆成的屋子里。书法和绘画是他的寄托,一肚子的心事无以与人明说,便都诉说给了笔下的点线。而我们也从他的书法中,看到了书法的灵性和人的灵性,看到了书法与人之间本真性情的相衔接。
可以说,没有书法,就没有了雨谷。
早年的雨谷在经过反复的寻师学艺之后,终于遇到名师:1985年大石桥文化馆邀请聂成文先生举办讲座,带领他进入了书法殿堂。聂成文先生也发现了施雨谷是一个可造之才,悉心教诲,指点他从魏晋入手,这正和他的笔路。聂先生的教诲如春风化雨,使施雨谷初窥书艺的堂奥。他最早的作品,入手正是在小楷上,字形取扁侧之势,横画较长,仿佛有钟繇《荐季直表》、王羲之《孝女曹娥诔》的体势。在这种小楷上所下的功夫,为他此后的进步奠定了一个最为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又得王镛诸先生的指导,又两度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书画,使其在创作上有了新的认识。雨谷以晋人的尚韵为中心,然后以尚意的宋代书法和明清书法来调解,当他将它们熔于一炉,便是现在的雨谷了。雨谷心悦诚服于传统之中,他二十多年的书法创作与探索,无不是深入研究与学习传统技巧的过程。
而以技巧最为擅长的米芾,更成他的膜拜的对象。龚贤在一个《山水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上这样写过:“书法至米而横,画至米而横,然蔑以加矣„„”唯美的生活态度与个性的艺术追求,使雨谷选米芾作为学书的进一步基础以及作为个人书法风格的基调,是毫不奇怪的。
他入选和得奖的以及较多的行书书作,来自于米书的笔法、线条几乎成为一个重要的特征:行距、字形,笔锋的提按顿挫,都可以看出来米芾的踪迹,只是雨谷的用笔较米芾的老到显得清新,得纤禾农于墨色的变化之中。
但如果说,他只得力于米芾,那是狭隘地理解了雨谷,因为学米觉得越像,就越容易甜俗,古往今来不能免之者多矣。于是他不停地调剂二王、徐渭、王铎、黄山谷、苏轼、董其昌等都是他用来丰富自己的对象,而今,也许这标志着雨谷书法自我风格的完成:茂密的行距、窄长的字形、顿挫有致的用笔以及婉约爽朗的风格,都使得雨谷可以在当代书坛上独领风骚。他的挂作,往往能一气呵成,纯任自然,心、手、笔、墨、纸之间,了无滞碍,无论是结字,还是行气,或者是字与字之间的牵丝引带,都能随手变化,或行或草,浓淡相应,使之成为一件艺术性极高的佳作。
时下的国人多在浮躁着,但浮躁的东西人们已经太倦了。反传统过了头,就会有人珍视传统。珍视传统不是说做就能做到,它需要一种定力,而这定力又来自一个的修养。
T8传媒甘健编辑整理
也许更多的人在不顾书法的本质、技术而随便“表现”时,雨谷那种以掌握地道的传统用笔与形式就显得可贵或与众不同了。而这也正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再思考与再理解。如果说雨谷在当代书坛有其特殊意义,那就在于走传统一路的书家,可以从传统中获得什么,以及在传统的路上还能走多远。或者用稍为理论性的话来说,以世界的角度来审视或重筑民族的传统,又籍传统的伸展和转换来确立自身的价值。雨谷走的是纯粹的传统之路,至少他的取法范围下限只是到明末清初(虽然他渗入现代人的审美感觉与独特视角)。传统并非仅是明显可见的点线,而是那点背后的大文化——这个“‘大’字,不能轻下,亦不能轻许”。但,现代书家却一是失去了传统文人的身份,二是失去了传统文化的背景——这双重的“失去”固然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法成为今天艺术意义上的书法,但文人身份的失去也尽然导致了文化背景的剥离。如果说,书法的线条与意味全在于能够拖载文化、拖载人格,那由文人身份而来的文化修养又依托在哪里呢? 如果说文化修养是“道”,书法是“技”,那么,这样的“道”还是蕴藏在“技”之中的。固然,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庄子所说的“技也,进乎道矣”一句——这“技”是技艺、技巧、技术、技能——以技显道,以道驭技,单纯的“技”虽让人钦佩,但毕意还是“技”,从此关头再越一步,就有可能与道相接,那才是书法的本质所有意趣所在以及境界所在。
境界是高、是深、是大,以此为书艺的立基,方能成为透网之鳞,从而越升于书道的自由创造之中。雨谷是知道这一点的。
因为雨谷的书法所以能入于传统之中而又出以自家面目,全在于他能读书,能养气,能明心,能见性,多面手凭此书此气此心此性而去纤去薄去腻去做去巧去甜去宿,再一一地透显于他的书法之中。对于雨谷来说,传统是一切价值源泉。
如果面对着雨谷的作品,说他没有时代气息,未免失当。
因为古今文人所处的环境与时代,实多存批判心态:有人回归传统,标举士气逸品,寄情于古淡清雅的点线意味中;有人则剪断历史,直奔未来,基至脱去汉字本身的束缚,注目于纵横奔突的视觉形式——此种心理,无非要与处身之时代抗衡,不甘囿于眼前的藩篱。
雨谷,自然属于前者——通古之余闻,反而容易破茧而出,自成面貌,这是中国艺术本身的特殊性之所在,仿佛游子还乡不忘修葺旧园,并点缀了新意。虽然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徐渭式的狂放,没有董其昌的萧散,也不见王铎式的激情,然而却能在秀美中看到苍浑,在舒畅中看到沉郁,这或者正是雨谷自然气质与情续的流露吧。
雨谷的书法,多是诗、书兼备,同时又加上绘画的意趣。他作画也取法于古人,陶然于古人绘画的那种移神定质,轻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的清雅、秀逸、古朴之中,但他仍能以一个现代的审美视角去体味那种意趣,出以新境——于是雨谷的书法,由诗达其性情,由意解其灵机,从而创造出寓含着浓郁的诗意画意的书作,其字外之意、象外之象,所抒发的多是他飘逸、洒脱的胸中的逸气。
经过一番又一番的生活磨砺,雨谷现在算是平坦的走在艺术的路上了。他现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辽宁省书法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沈阳铁路局书法家协会主席。
T8传媒甘健编辑整理
但艺术之路真的是如此平坦吗?一个有用证明的事实是,书法家不是生活于真空之中的。雨谷在现实中也不能时时感到种种来自于“俗务”方面的困惑与干扰——但有趣的是,他困惑一次,就会了悟一次;干扰一次,就会坚定一次,反作用力倒成了前进的动力。再次见到雨谷他的字已经又是有显著的变化。如果说,艺术有一种功能就是使人从痛苦中上升到快乐,从混乱中上升到秩序,从纠葛中上升到超越,那么,雨谷也可以欣然一笑了。雨谷居于美丽的滨城——大连。
那里有海、有来自海上的大风,那里也有山,也有其骨。那海那风那山那骨又会铸造出一个什么的雨谷风格呢?
刘墨: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后/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第二篇:著名书法家
丁疆亥步——欧阳中石
[丁疆]
1、健壮。,同“强”。汉·王充《论衡·无形》:“白发复黑,齿落复生,身气丁,超乘不衰,乃可贵也。”
2、指健壮的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边》:“譬犹家人遇寇贼者,必使老小羸软居其中央,丁武猛卫其外。”《三国志·魏志·梁习传》:“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以为义从。”
[亥步]相传禹臣竖亥善走,后因称健行为“亥步”。《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
隋·江总《辞行李赋》:轩巡覆,”声芳亥步。”清·纳兰性德《古》诗之三十:“闭关谢西域,汉文何优柔。圣泽余亥步,遐荒如甸侯。”
秦永龙书法作品选
秦永龙,1943年6月生于广西荔浦。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字学(含书法)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书法专业学术带头人。
1964年至196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0年至199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担任《大学语文》、《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字学》、《书法》等课程的授课工作。其中,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山大学学习古文字学。2000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任教,并担任美术与书法系主任。
刘汝亮作品选
刘汝亮,号岸涯,又号积微主。1936年生于广东陆丰。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汕尾书画院书画家,陆丰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狂 涂 痴 醉 亦 神 怡
潮汕一地,书画成风,人才之盛,代不乏人。昔闻汕尾甲子刘氏汝亮先生,性情豁达,癖好书画,奈尘事纷纭,缘悭一面,然心仪其人。友人转告,汝亮年届六八,少则失学,历尽崎岖而穷居海隅,至今仍笔耕不辍。偶有雅兴,泼墨挥毫,放浪形骸,曾不知老之将至。窃思人至困境,大多意气消沉,无所适从,而汝亮专心艺事,自娱自勉,可谓难能可贵。
曾观汝亮楷书数屏,用笔劲取侧锋,险劲含辣。体势方朴,大有北魏规模。其用墨枯渴含润,骤看粗头乱服,不事雕饰,而率真之态,斑斓可爱。凡书不斤斤于形状,无意工拙,气韵生动,方入妙境,汝亮于冥冥中深悟其理矣。
汝亮行草,根植二王,笔势纵横飞荡,如老枯林,万枝争发。书法中以行草最具性情,其形意变幻莫测,更须书者平日仔细磨研,倘字字定型,千篇一律,则味同嚼蜡。汝亮敢于大胆欹侧,力求跌宕有致,可谓得通变之道。余学涂鸦多年,仅知皮毛,每每媸妍难辨,愚意以为形间中着意于字字奇态,或将更进化境。
汝亮又兼擅花鸟画,所作小鸡破瓮,布局奇诡,笔墨淋漓,题以长识云:“小鸡藏瓮隙,老伴数常差,因有馋猫在,时时意自加。”颇有生活气息。所作枇杷八哥,对影沉思,饶有天趣。花鸟画至清八大,以拟人之法入画,喜怒哀乐,兴感而发,尽抒胸臆,堪为典范。汝亮述怀诗云:“自强不负少年时,石砚磨穿翰墨池。又借丹青染白发,狂涂痴醉亦神怡。”好个“狂涂痴醉”,襟怀意度,逸情云端。徐渭云:“真情坦以直,故语无悔,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汝亮于逆境之中,竟一心一意涉猎诗文书画,老而弥笃之精神,实令人钦佩。
今春汝亮之挚友许裕长兄携其即将结集之稿委为作序,余也谬列书坛,自惭谫陋,固辞不获,爰抒拙见如此,或言之虚妄,乞海内方家一笑并正。王楚材
(作者系中国书协理事、评委,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高庆荣书法作品
高庆荣,字之显,1934年出生,山东临沂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临沂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原政协临沂市常委,政协沂蒙书画社副社长,并兼职多家院校社会团体的书法教学工作。
著名书法家温彦国作品欣赏
温彦国,字劢,号晋文斋主。1956年出生,山西晋中人。1974年入伍(北京)海军司令部,1990年到199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专业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班,师从欧阳中石先生。现为海军后勤部司令部助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美术、书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中日韩书画联谊会会员、泰国淡浮院名誉顾问、日本书道研究会顾问、中央电视台推荐书画家。曾应邀为北京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钓鱼台、中央电视台和克林顿、施罗德、英国女王、萨马兰奇等重要场合、国际政要书写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专业书画展览与国家大型宣传活动,并多次获奖和被媒体选用。已出版有《书法教材》、《楷书楹联60副》、《温彦国临九成宫醴泉铭》、《书法大世界·怎样写印刷体字》等书籍。
要追求美好的--访全国政协委员欧阳中石
内容提要:
书法爱好者多了思路就广阔 到底如何得走着看 书法都是从传统中来 艺术面貌却不一样 我不同意“老年社会”的提法
老年人是一笔很了不起的财富。这些老年人绝对不能以55岁、60岁作为一个界限,应该说,这些人从55岁、60岁开始,再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到达了最成熟的年龄段。他们所能贡献的力量,等于一个国家的力量变成了两个国家的力量,加大了一倍。
说老年人“退休”不妥。什么叫退?不工作了;什么叫休?完了,或者是休息了。把“退休”换成“转台”应该贴切一些,转换到另外一个平台上,继续地工作,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贡献余热”的提法也不准确,老年人炉火正旺,为什么叫余热呢。无论是从人的年龄上讲,还是从人所蕴含的能量来讲,都是最好的时候、最成熟的时候。所以对于现在流行的“老年社会”的说法,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有老人在,是我们的幸福,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国家不能忘记的力量,这部分力量有时还是不能替代的力量。
“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了许多建议。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并弘扬书法艺术,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欧阳中石。
(一)爱好者多了思路就广阔 到底如何得走着看
记者:在去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书法展览中,有参赛者事先从字库里选字,然后再经过电脑软件进行处理,设计成一幅布局谋篇非常不错的书法作品,然后照此不断临摹,选取一张作品参赛,还获得了奖项。我们应该如何来看这件事情?
欧阳中石:如果经过这样的制作,效果是好的,我觉得也还是可以的。只要制作得好,表达出一种美就好,至于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可以暂时不计较。如果今天是制作出来的,那么明天就有可能是创作者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艺术作品表达一种美好,这是我们的追求。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爱好者多了,思路就会广阔,什么样的想法都会出现。对于每一个人应给予足够的尊重,相信他们不是拿自己的艺术生命开玩笑,都是在追求最美好的境界。至于到底怎么样,历史会有公平的评价。一时是不算数的,一个情况不能作为标准。历史很无情,也很公平,它会表态。我们要相信每个人的思维,让它去飞翔。但是我们希望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一直向前走,要走到时代和历史的新的高度。
记者: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和艺术创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前面提到的事情,相信会有不少的人去运用新技术。这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状况,大家都去制作,而忽视了在大量临摹、研究基础上的布局谋篇。欧阳中石:我不会这样做。但是,我不限制别人这样做,人家有人家的思路,人家有人家的聪明,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表示人家的先进性。至于能不能持久,能不能更多次地产生这样的效果,那就很难讲了。也许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也许会使自己的能力和训练方面受到影响,到底如何,得走着看。但是我们相信一点,那就是艺术道路需要有新的东西。历史的高度要继承,时代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具体怎么做,需要靠我们进行探索。
记者:在将来的书法赛事活动中,我们如何来处理这类书法作品的评选?
欧阳中石:对于这种状况,可以这样设想:如果用技术事先布局谋篇很普遍的话,可以单独设一个新的评奖类别。因为就算同样采用技术事先制作,那也有优劣之分,也可以评选。我们不是欣赏制作的过程而是欣赏制作的结果。如果制作出来的书法作品能被人们接受,那这样制作未尝不可。最早我们在蚕茧纸上写,后来我们在宣纸上写,最后未必不是进步。应当让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只要追求的是美好的就可以了。
(二)都是从传统中来 艺术面貌却不一样
记者:有代表委员提出,书法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您作为一个从事书法教育的艺术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欧阳中石:书法教育从孩子抓起,更重要的是一个素质教育。我们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都是在使孩子的素质提高,写字也同样是一种素质的提高。从孩子抓起,好好地写一写汉字,汉字是我们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不单是汉字,还有汉文学等都要好好继承,他们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还不是我们所能完全认识清楚的。因此,书法不能简单地看作一门艺术,应该把汉字、汉文学、汉文化等看成是一个整体。从书法入手,可以伸向许多学科,也有可能是一个新学科的建立,我这些年所作的工作就在这里。我很希望书法这门学科,能成为让中国人很快地、很方便地进入到各门类文化领域中去的一个渠道,通过对书法进一步的认识,能更好地掌握其他的文化知识。
记者:我们经常提继承传统,那么究竟怎么理解传统呢?
欧阳中石:一说传统,我们就认为是古代的。实际上,传统是从古代就有一直到现在还存在、到明天还要得到发扬的文化或精神。当然,传统是会不断改变的,但是总是在向前走,总是坚持美好。艺术只是说把这种美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可以看到、可以感触,这对于我们的思维的训练有不可估计的力量。记者:现在很多学校设立了书法教育专业,记者在一些学生参加的展览中,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很像其老师的风格。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作品风格的形成?
欧阳中石:你说的情况我没有看到,也没有这样觉得。就算是这样,也是允许的。大家都是从传统而来,起初有些相似很正常,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从历史上来讲,学的路程和最后的结果不会是一样。历史上,还没有两个人的艺术面貌显得完全一样,王羲之和王献之,欧阳询和欧阳通,都是子承父学,但是最终父子之间的风貌也不一样。
(三)不同意“老年社会”的提法 工作才是更大的幸福 记者:在今年的“两会”上,您关注一些什么样的话题?
欧阳中石:我不同意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社会只能按制度分,不能按年龄分。实际上,我们也有青年、中年,为什么非要说老年社会呢?有一种说法,说按一个国家的人口算,如果老年人超过多少人、占百分之多少的话,就叫老年社会,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妥。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多,应该这么看待,这表明我们这个国家的制度好,生活好,国力强盛,卫生条件也好,使得我们国家的许多老人寿命也增长了,得以继续过着幸福的生活,生活也充实。老年人是一笔很了不起的财富。这些老年人绝对不能以55岁、60岁作为一个界限,应该说,这些人从55岁、60岁开始,再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到达了最成熟的年龄段。他们所能贡献的力量,等于一个国家的力量变成了两个国家的力量,加大了一倍。因此,不能说我们国家已进入老年社会。此外,说老年人“退休”不妥。什么叫退?不工作了;什么叫休?完了,或者是休息了。但休息不是幸福,工作才是更大的幸福。把“退休”换成“转台”应该贴切一些,转换到另外一个平台上,继续地工作,发挥着自己的力量。“贡献余热”提法也不准确,老年人炉火正旺,为什么叫余热呢。无论是从人的年龄上讲,还是从人所蕴含的能量来讲,都是最好的时候、最成熟的时候。所以对于现在流行的“老年社会”的说法,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有老人在,是我们的幸福,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国家不能忘记的力量,这部分力量有时还是不能替代的力量。
(转载《中国艺术报》 文中题目是本报所加)
著名书法家李伟作品欣赏
著名书法家李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广州文史研究馆馆员。早年从师于岭南一代宗师吴子复,为其入室弟子。现为广东书坛隶书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先后选送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和美、日、法、韩、澳洲、东南亚等国展出。有作品刻立于“黄河碑林”、“广州碑林”、“莲花山摩崖石刻”等处。其代表作有广州市郊大型立碑《龙洞水库建设碑记》、番禺宝墨园大型壁画“清明上河图”跋等。先后多次在广州、香港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李伟书法专著计有:《李伟隶书集》、《李伟书法作品选》、《李伟书法选》、《李伟师生书法作品选》、《李伟临汉隶六种》,以及即将出版的大型精装八开本《李伟书法集》等。
第三篇:济宁著名书法家
济宁著名书法家
1、刘承闿
字承戡,原名刘恩敏,朱复戡赐名“承闿”(沿朱老笔名之一‘虎闿’)1940年生于山东济宁。曾任山东省济宁日报社编辑,研究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南大美术社团团长,曾任地质部海洋研究所工程师,济宁市工艺美术厂工程师,济宁金石书画会会长。退休后移居青岛。原在广东某单位搞海洋研究工作,1973年改行在工艺美术厂搞设计,同年拜师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先生攻《金石学》、《古文字学》。擅篆书、篆刻、草书,所书钟鼎铭文、秦诏量瓦及所刻古玺汉印、古朴典雅,厚重遒劲;其行草书取法二王,谨饬雄浑,笔势奔放,具金石气。苏局仙老人为其题诗曰:“老眼虽昏认识真,纯青火候可迫神,胸中自有千秋志,凌厉无前追古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即应邀为各大展赛题词,为各博物馆、纪念馆、各大碑林,名胜古迹及各书法作品集题写作品,如黄河碑林、翰园碑林;周恩来故居、许慎纪念馆、蒲松龄故居,南湖革命纪念馆;《全国楹联荟萃》、《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等。他对书道亦颇有见地。他认为学书要取法高古,更要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出中国气派。书法擅篆、草及行书。作品入选第一、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河南“国际书法展览“,“国际临书大展“等。1987年在上海举办的“书苑撷英“书展中,篆书、行草书法作品同时入选,被评为全国37位优秀中青年书法作者之一。有的作品被收入《全国百幅优秀作品选》。其作品被黄河碑林、翰园碑林、神墨碑林等刻石。亦擅篆刻,多以钟鼎文入印。撰有《草书述要》等。作品、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2、蒋开征
字公棹,1935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滕州市。现为曲阜市书画学会会长,曲阜书协名誉主席,济宁书协名誉主席,山东画院高级顾问,山东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自幼爱好书画,挚着追求四十余年。70年代初,师承著名书法家蒋维崧教授。研习过魏碑、石鼓文、汉简及二王、张旭,米芾、王铎等众家墨迹碑帖。由唐楷入魏碑,由魏碑入篆籀,转而入唐宋明清,博涉众采,转益多师。并从绘画、文学等姊妹艺术中汲取精华,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风格。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努力实现继承传统与表达现代审美观和个人审美理想的统一。后以行草见长,既追求唐楷、魏碑的端庄雄强,又融入篆籀、晋书的婉转圆浑的用笔,颇受中外名家的称道。应日本书道界的邀请,曾于1988年5月与1991年7月两次去日本举办书展和交流,受到日本同行和著名书家的欢迎和赞赏。书法作品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和收藏。并在《书法》、《书法报》、《文化艺术报》、《书法导报》、《活法》等国内外多家专业性报刊上刊登和介绍。1985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运河人》,以《孔子·书法县长》为题作出报导。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又以《公棹先生》为题播出专题片。传略和书法作品选登《中国古今书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世界观代美术家辞典》、《20世纪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世界名人录》等十余部辞书和作品集中,并出版有《蒋开征书法选》。
3、徐叶翎
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先生入室弟子。1934年生于山东曲阜,汉族,字石羽,号绿绮轩主人。现为朱复戡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印社名誉顾问、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承家学,治学之年涉猎翰墨。70年代初,负笈岱麓,拜师朱复戡先生,攻金石书画,长于写意花鸟画、行草书、大小篆书法、篆刻及论文著述。作品重气象,抒情、写意、写心、写神,工稳中求灵动,遵循传统,别出新意。书法、绘画、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作品编入《国际书法展览作品精选》、《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选》、《全国首届篆刻艺术作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现代书法选三辑》、《中国当代书法家白人书法精品集》、《中国印谱》、《二十世纪名家楹联墨迹大观》、《全国篆刻艺术展览作品集》、《篆刻》等。主编了《朱复戡墨迹遗存》(行草书扎卷、行草诗词卷)、《朱复戡墨迹遗存》(篆书卷、行草书卷)。论文编入《浙江近现代书法是论文集》、《中国书法》、《书法》、《中国李白研究》、《谢眺与李白研究》、《书法文献》等杂志,并散见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导报》等报刊。作品流传海内外,被多家展览馆收藏,艺术简历被《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词典》、《中国篆刻大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等诸多辞书收录。
芭蕉留绿
樱桃正红
——著名书画家徐叶翎先生的艺术人生
最早认识徐叶翎先生是一九七四年的冬天,那时我还在读高中,几十年的交往是我对徐先生有了更多地了解。他历经么难,孜孜不倦,不幕荣利,平日里娴静寡言,酷爱读书写作,却是一位胸怀博大,交游广泛,学识丰厚,内心世界精深的书画金石大家,先生拥有今天的成就只靠两个字:执著。
一、2005年初夏,我来到徐叶翎先生的家,与他面对面访谈了很久,再一次聆听了徐先生艺术人生的经理及一段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先生的客厅里挂满了名人字画,只是在一个不抬起眼的墙角里挂着他的一幅国画,画面上两片葱翠的绿色芭蕉与满篮子鲜红透亮的樱桃教相呼应,画面左侧的提款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幅画抒情细腻,清新高洁,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丰富内涵和哲理。几十年来,徐先生尤为喜欢这种题材的作品,为自己和朋友画过许多次,折射出老艺术家对时间的珍稀之情。徐先生说:,他很喜爱画上的这两句词。细细琢磨着两句词,使人更进一步联想到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泗河边发出的一生浩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两段词语有着相同的哲理,它暗示人们在变动不居的世事中,也要日夜兼程,珍惜时光;借美丽春光抓紧稍纵即逝的每一天,才能心想事成吧!
徐叶翎先生,1935年出生在曲阜市城里的一个殷实的封建家庭,父亲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读书人,徐先生的童年和青年时光是在文人家风及家藏的书堆及画堆里度过的。塔自幼酷爱印石、碑帖、文史,着迷翰墨,十多岁时的徐叶翎第一次看到《张黑女墓志》和《张猛龙碑》两部魏碑石刻时兴奋不已,如获至宝,中国古老传统书法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萌芽的种子。他的家离孔庙很近,徐叶翎和小伙伴经常去玩耍,在空荡深幽的庙院里寻寻觅觅,他对这里众多的石刻碑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孔庙里的汉碑和《玉虹楼》从贴长廊,杂草丛生,到处布满了蜘蛛网,气氛阴深可怕,幼小的徐叶翎忘我的沉醉其中。直到现在每当谈起,《玉虹楼》时,先生依然略显激动,他对这里的每一块碑林石刻如数家珍,每次到来他都会把这里的580块碑刻摸上一遍,然后在静静地研磨上面的字迹。独自一人留连碑林中,他自己也记不清共有多少次了。徐先生六岁的时候,徐先生父亲的朋友周凤羽住在离徐家很近的三间北屋里,名之曰“学屋”,每天下午周凤羽便和几个年轻人在这里读书作画,少年的徐叶翎记忆最深的是周先生悦耳动听、抑扬顿错的吟咏声,他最爱蹲在窗外侧耳细听,虽然内容不太清楚,但其声音之美却深深打动了他。这位才华横溢、在诗书画印方面造诣颇深的周凤羽先生终于在徐叶翎七岁的时候,从一本师范学校的画集开始正式辅导徐叶翎开始作画,成为徐先生走向艺术生涯的启蒙老师。2000年周先生去世时,徐叶翎饱含深情地写下纪念周老的散文《缅怀后翁》,寄托神奇的哀思。
1953年,18岁的徐叶翎分配到曲阜市总工会工作
4、吕建德
1951年,出生于山东曹县山东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院长、书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济宁政协书画社副社长、济宁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印研究院书画家、中国狂草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5、冯广鉴
男,字旷铗,1942年生于孔子故里,济宁人。现任朱复戡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济宁市书法家协会荣誉主席。原任中共济宁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三届理事、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师承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先生。出版《冯广鉴诗联书法》、《冯广鉴诗稿》。1999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2000年1月在济宁市博物馆、2003年1月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个人诗联书法展。参加海内外多项书法展览与书法联展;多部辞书入传。退休以后,致力于朱复戡艺术研究,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羲之书画报》等报刊发表研究文章10余篇,搜集整理、主编出版了《朱复戡墨迹遗存》等系列书10卷。策划组织了济宁市多次大型征联活动,参与省内10多次大型征联的评审工作。
6、孙徵禄
山东济宁人,研习书法五十余年,曾遇名家延誉,得教颇多,篆隶真草,不与俗同,尤精篆草,兼通古文字学,近三十年来足不出户,於二篆考究甚精,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活动,不为圈外所知,也参加过几次大型书展,人微位低影响甚小,但书艺甚高,颇受行内尊重,现年过花甲,人书已老,渐步佳境,俗云:一流之才,方能识一流之美,惟待会者知之,不须赘言。
孙徵禄山东济宁人,自幼受书法熏陶,学习书法五十余年,曾遇名家延誉,得教颇多,篆隶真草,不与俗同,尤精篆草,兼通古文字学,,取法乎上,深于此道,绪大小二篆隶草入楷之则,规模古贴,自出已意,心眼独具,不随流俗,入手即习汉隶,篆书,70年代初既得朱复戡先生赞誉,(曾评价:孙徵禄是大篆天才!上下50年绝没有超过他的!)迩来30年矣,不求闻达,锐意于书法及古文字,多所新得,融铸草真,自为己体。虽未受中国书协青睐,而圈内知者佩服有加.现年过花甲,人书已老,渐步佳境,俗云:一流之才,方能识一流之美,惟待会者知之,不须赘言。
7、赵子富
别署慧兰堂主,1959年生,山东邹城市人。少年学丹青,弱冠染翰墨,而立攻诗文,先后的孙少白、李华亭、王学仲、陆俨少、章祖安诸先生指授,其书工于楷而长于草。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行草大展(获妙品奖),中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韩国第三回国际书法文人书大展等。其传略再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等多部典籍。2000年其草书滕王阁序入编《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字帖》,出版《赵子富楷书送孟东野序》。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济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邹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政协山东邹城市委员会常委、《中国书画报》特约创作员。
8、王传贺
字熙、子中,斋号海砚堂。生于1938年。山东曲阜人。画家,书法家,诗人。现为孔子艺术研究院院长、曲阜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书、画、印、诗、文兼擅,尤擅国画花卉、动物、山水及大草书法。国画在梅花、藤萝、雏鸡、毛驴等题材都有明显个人画风,体现鲜明的儒家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书法诸体皆善,近十年研习大草书法,揉合张旭、怀素、黄山谷、祝枝山、王觉斯、徐青藤、傅青主诸家风格为一体,而优入佳境。
2001年至今,在曲阜、济南、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综合性画展及专题画展12次,出版个人著作二十余册,如《海砚堂画语》、《海砚堂诗草》、《海砚堂随笔》、《王传贺书画精品集》、《王传贺国画寓意小品》、《阿卫风范》、《王传贺逸品花鸟十二屏》、《王传贺左笔草书十二屏》,并为恩师编辑出版遗作《周凤羽全集》(二卷)、《陈松谷书法集》等。继5卷本国画技法书《笔墨丹青100诀》(包括《梅兰竹菊》、《花卉》、《蔬果》、《鸟类昆虫》、《兽类鳞介》共110种题材的画法歌诀)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并连续再版,新撰写的12卷本《绘画技法百态》(包括《百态画梅》、《百态画兰》、《百态画竹》、《百态画菊》、《百态画鸟》、《百态画昆虫》、《百态画马》、《百态画牛》、《百态画虎》、《百态画鱼》及《百态画猫》、《百态画犬》),亦将于2013年初问世。
9、李樯
李樯,山东邹城人,1963年生,研究生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四届泰山文艺奖评委。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学会理事。邹城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文学创作为主,诗歌、散文作品10万余字,发表于国家及省市级报刊;九十年代以书法创作为主,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其中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获奖提名。
2000年起致力于碑学研究。主要学术专著有《秦汉刻石选译》、《杞芳堂读碑记》、《山东省区域文化通览·济宁卷·汉碑》等。其中《秦汉刻石选译》获第三届泰山文艺奖、2011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论文《汉碑考辨六题》获山东省第三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提名奖。2011年在《东方艺术·书法》杂志开设“古碑新考”专栏,2012年5月应邀赴香港书谱学院书法院讲学。
10、刘元 字大年,号恒之,室名倚池轩,1957年1月1日出生,汉族,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供职于兖州市书画院,任常务副院长。
幼承家训,自少年时即酷爱书画艺术,几十年孜孜不辍,转益多师,广临名碑法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追求自然质朴的书风。注重读书和读贴,喜撰诗词联语为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其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书协、文联和文化等单位举办的国内外各类展览和比赛中入展、获奖,发表于《书法》等报刊,流传于海内外并被有关单位及园林收藏或刻石。作品及传略辑入多种辞书和典籍。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联展,并赴香港、马莱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和交流活动。2000年山东省书协主编的“山东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系列丛书之《刘元书法作品集》”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刘元,字大年,号恒之,室名倚池轩。1957年1月1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兖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兖州市书画院,任常务副院长。
11、何爱民
1954年生,山东省兖州市人,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山东省济宁市(地)政协委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兖州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1975年入山东医科大学学习。中学时学习书法、初涉唐楷,继习北碑,后专攻汉隶、汉简,并注重吸收近代及今人书家艺术成果,不圄于一家一碑,而于古今法书中斟酌取舍,融会贯通,并信古而不泥古,人古而能出新。作品以隶法为体,杂以简书笔意,颇具自然天趣。作品及获奖
近十几年来,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在全国多次获奖,报刊、杂志多有发表,作品流传于日本、东南亚等国。1986年曾荣获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电视书法比赛成年组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多次介绍其出法艺术。作品及传略已被载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古今书家》、《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文艺卷)、《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中国名家出画选》等几十部大型辞书中。
12、李开元
1951年生于山东省肥城市,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原主任、书记,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高校书协副主席。
1995年草书作品可刻入北京“首都绿色文化碑林”。
1999年小楷书法获山东省书法美术家协会举办的比赛一等奖。
2001年11月发表著作《李开元书论语》。2004年主持课题《山东省现有汉碑及刻石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2004年书法作品获山东省书法篆刻大赛金奖。
在全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书法作品集一部,专著一部,主编教材《大学楷书教程等两部》
13、韩益
1957年出生于曾子故里嘉祥中医世家。斋号纳川书屋,别署悟庐,无逸斋,虹园,逸园,崇汉堂,醉晋草堂。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济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曲阜书法家协会主席,孔子书画研究院院长,曲阜诗社名誉社长,鲁风书法社社长。
1981年分配到孔子故里曲阜工作至今,历任曲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主席,市广播电视局局长,电视台台长,市长助理,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市文物局党委书记,市科技局局长,济宁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韩益,幼承庭训,酷爱书法,长年临池不 辍。师从著名书法家公棹先生。楷法魏,唐,崇尚汉隶,甲骨篆籀,行追 晋 宋 元 明诸家,草师《十七帖》《书谱》强化碑帖基础的训练,注重入古入帖而不一味的创新。师古而不泥古。
14、段玉鹏 字起万,1949年4月生,山东省济宁市人。学书幼承庭训,汉碑入手,1964年操刀治印,拜著名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先生为师,并赐字起万。
1949年4月出生于孔孟故里——山东济宁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艺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印社副社长、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协对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法专家点评班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艺术学院教授、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海口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15、齐开义
齐开义,1956年生于山东微山,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多年来,致力于书画创作及美术史论研究,成果颇丰,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作为政府礼物馈赠海外华侨社团及友人。近年与友人联袂在南京、扬州、郑州、北京等地多次举办书画联展,颇获好评。多次应邀参加国内重大学术研究活动,参与撰写《中国民间美术史》及“九五”国家重点社科研究项目——《中华艺术通史·隋唐卷》等。出版有《齐开义书画作品集》、《拓片技法》、《中华书法》(二人合著)、《中国书法家全集·林散之》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朱复戡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济宁市政协常委,济宁市博物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16、乌峰
1966年出生于山东济宁,祖籍内蒙古喀喇沁旗,蒙古族,山东济宁学院美术系教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朱复戡艺术研究会秘书长。
1997年破格晋升高级讲师,1998年获全国曾宪梓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曾在中国美术馆、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无锡、南京、扬州、郑州、连云港等地举办展览。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乌峰的书法作品曾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楹联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三等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获山东省第二届泰山艺术奖二等奖等。
17、董森
男,1937年生,山东省巨野县人,现为巨野县书协、美协名誉主席,山东省书协、美协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员。
人物生平董森,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自幼承胞兄董伯固学画、素描、速写。及长曾授教于肖龙士、王学仲、朱复戡诸先生,受益匪浅,书画大进。书法有深厚的颜字功底,字迹朴茂厚实。继临二王、宋元诸家法贴、以致汉魏民间刻石,字势宽博恢宏。在临贴的同时,遍读古代以至现代的书画理论,以黄宾虹的画论作为书法的指导思想。经数十年如一日的坚苦实践、融汇古今,书法已俱自已面目。
18、范正红
字孔阳,男,1964年5月生于山东济宁,人文艺术学院教授。曲阜师大中文本科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山东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高校书画研究会副主席、山东省艺术品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现任山东财政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化研究所所长。
19、赖非
1953年生于山东邹城。石刻考古学家、书法理论家、书法家、篆刻家。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80年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1980—83年在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工作,1983年春调入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工作至今,任业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并任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客座教授,第二届兰亭奖理论奖评委,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评委。济南秋枫堂艺术顾问。20、谢长伟
1965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印社副秘书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济宁市青联常委、副秘书长,济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复戡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印坛》执行主编。作品曾入选《94年国际书法大展》、《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西冷印社篆刻评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等。
21、陈靖
1975年出生,山东省济宁市人。现为山东艺术学院首届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印社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青少年发展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联委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济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多次入展国家级展览并荣获中国书法专业创作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全国第五届篆刻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银奖,中国书法兰亭奖(郑州)展银奖。获山东省最高文艺奖――“泰山艺术奖”银奖,山东省书法创作特殊贡献奖,山东省首届篆刻展一等奖,山东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山东省第五、六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篆刻作品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并被收藏。出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陈靖书法篆刻集》。创作手记:
钟情于对古玺秦汉印的临习,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印,是我多年的习惯。白天看不到的精彩之处纷纷飞入眼中,在这里,可以找到牵动我心灵深处的共鸣。在惊叹古人大智慧、高超技艺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我更想通过对古典的研习,把那不可名状、瞬间即逝的“美感”,完美而独特地固定下来,把瞬间化为永恒。
从艺方向的明确,审美观的建立,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及对传统价值现的判别,是形成自我风格的前提与关键。我崇尚古典。
在篆刻创作中,我始终坚持把回归、深化、活用古典做为创作的核心,注重对内在意蕴的发掘和表现,着意于将古典作为主体诠释的原创性,注重心境的融入和自然流露。古人那种“心无尘翳,指有余闲”的状态令人神往,凝注精神于字里行间,自然首尾贯注,一气呵成。
写到这里,我想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达我的创作思想,那就是:尊古维新。
22、王步强
笔名余哲,别署微曦斋、二悟堂。1969.10.1生于微山湖畔。198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校,随王庆杰先生学习绘事,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少年入段玉鹏门下攻书法篆刻,后又师邹振亚、梁修先生。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副教授,汉碑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字学(书法)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王志安书法刻字艺术工作室导师,古代文学硕士,武汉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北京大学全国古籍研究所篆刻理论整理研究项目主持人,《大学现代刻字教材集成》(中国书协)任主编,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高等篆刻教程》任副主编,《大学书法教材集成》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刻字委特约理论撰稿人,全国第三届现代刻字理论研讨会评委,全国第八届刻字艺术展终审评委,全国第九届刻字艺术展组委,国际第二届刻字艺术展组委,山东省第一、二届刻字展主办人,评委秘书长。中国书法刻字艺术网委员兼编委、《品书论刻》版主编(中国书协官方网站)《中国现代刻字20年》编委,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刻字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刻字艺术艺术馆艺术总监,《山东刻字》执行主编(省书协主办),山东印社社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微山湖印社副社长。2003年曲阜师范大学直属学校的书法系(全国第一个)主创人之一,2006年篆刻专业(全国唯一)主创人之一,2009年现代刻字方向(全国唯一)主创人之一。编辑本段艺术经历 参展及获奖
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山东省委、省政府最高奖,2008.9);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现场决赛第七名优秀奖(楷书)(中央电视台,2005.8);第首、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艺术奖(中国书协2002.10,2006.12);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刻字展、名家展金奖,第三、六、八、九届国际刻字艺术展(日、韩、新加坡博物馆收藏),全国篆刻展金奖、三等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北京奥组委主办的名家书法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书法大展,国庆60周年献礼五百家书法展(中国书协),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二、四届全国书坛新人展,第二、四届全国正书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第三、四届楹联展,全国首届扇面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首届、二届、三届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展,首届西泠印社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印大展,第二回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第二届流行书风展,2005年新概念书法展,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2000年全国书画家新作展,孔子诞辰2550年全国美展三百佳,第一届“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国画家》中国画小品画扇画精作展(获奖),首届中国书画大展精品奖,《全国实力派画家作品选》,《光明日报》第二届“人济杯”美展,跨世纪东方美术大展(荷兰),全国第二届花鸟展,全国山水展,全国首届师生美展。山东省书协颁发“书法创作贡献奖”(2005.1);第二届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汉字书法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省语委、省精神文明委2005.12);“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教育部、中国书协2009.10)论文及著作 2005、2006年编著出《大学楷书教程》及《大学隶书教程》;2009年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与曲师大书法系联合编著《大学现代刻字教材集成》(八本一套2010年编成),填补中国书法刻字教材空白,任主编;2009年主持人民美术书出版社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高等篆刻教程》任副主编;2006年主持创刊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刊物《山东刻字》(中国唯一刻字类刊物)任执行主编。2000年个人书法篆刻巡回展(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山东省书协主办)。2002年组织创建“微山湖印社”。2005年主办山东省书协《山东省首届刻字艺术展》并任评委秘书长,创建“中国现代刻字博物馆”(莒县)。2006年主办《全国历届金奖作品展》,创建“现代刻字陈列馆”(孔子研究院);2007年主办“济宁市刻字艺术展”(全国首个市级举办刻字展);孔子出生地尼山风景区建立个人50方印章的“篆刻碑林”,清代陈介祺创立的篆刻博物馆“万印楼”收藏篆刻原石四枚陈列。2010年曲师大“高端学术讲坛”主讲人之一;2009年应日本书法协会邀请代表中国书协赴日与日本书法主席团学术交流。2006年12月,应邀赴国务院书写作品十件。山东省书协理论研讨会学术主持人,朱复戡书法研讨会、首届国际刻字论坛重点发言人,获维崧书法学术研讨会特约代表。
文章数十篇发表于《中国书法》、《人民日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赏评》、《美术报》、《篆刻》、《书法》、《山东刻字》等。刻字论文收入《山东省书法理论集》。为山东省首届理论研讨会学术主持人,朱复戡书法研讨会、首届国际刻字论坛重点发言人,获维崧书法学术研讨会特约代表。《山东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书法赏评》、《美术报》、《书与画》、《篆刻》、《山东刻字》、《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对王步强书画艺术做过专题介绍。研究项目及课题
现为(1)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现存汉碑及刻石资源调查研究”负责人;(2)2008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历代经典草书风格研究”负责人。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二、四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三届刻字艺术展,国际第三、五届刻字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世界华人书画展,首届、二届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展,孔子诞辰2550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小草书)。
2001年第四届当代百家书画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获全国奖,首届名家刻字艺术展,全国首届书画艺术展获奖。美术作品入选:97中国第二届雕刻艺术大展,首届《国画家》水墨精作展,孔子诞辰2550年全国美展三百展,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全国山水画展。
23、王道雨
字润德,济宁市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慕鸿书社社员,山东省文联委员,济宁市政协委员,中国运河书法网创始人。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书法最高奖 “兰亭奖”、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等10多次全国大型展览。出版有 《草从篆出——王道雨的书法世界》等。
2007年12月草书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1]2009年入展全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主攻金文、甲骨文、草书。书法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导报》、曲阜论语碑林等,有少量书法作品赠于国家、港澳台领导人或被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第四篇:湖南著名书法家
何绍基(1799~1873)拍卖有市场
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谭延闿(1880~1930)拍卖有市场
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他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谭延闿可以说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谭延闿善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书法作品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国内民间所藏多集中于湖南。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氏手书。
袁公亮(1905~1986)拍品很少
原名明鉴,号兰斋,别署高凤楼、研云楼、罍云轩、石畔居、泥木斋,祖籍湖南衡山县,生于相邻的双峰县荷叶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冷印社社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长沙天心印社顾问。
李铎(全国名家 1930-)拍卖有市场
1930年4月生,男,号青槐,字仕龙,湖南省醴陵市人。文职将军,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著名书法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工业大学书画学会顾问等。周用金(1956--)拍卖有一定市场
1956年4月出生,湖南安乡人,1975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入党,研究生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2008.03—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颜家龙(1928-)拍卖价位不高
湖南省涟源市人,当代书法家。曾任湖南日报社美术组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现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 词学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0年被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2001年获中国书协授予的“中国书法家荣誉奖”。2004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颜家龙书法艺术展》。2006年被评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中国行书大典》。有《颜家龙书法集》、《颜家龙书法》、《颜家龙扇面书法选集》等专集行世。书法作品先后参加全国一、三、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及《二十一世纪书法大展》、当代著名书法家展。
邓先成(1928-)拍卖价位不高 男,汉族,四川永川人,1928年生。号蜀道行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岳麓诗社副社长。
史穆(1922~2009)已故!拍卖价位不高
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别名荫嘉,湖南省长沙市人,1922年11月生。幼承庭训,临池学书。稍长,入湖南国学专科学校研习古汉语,经史及诗古文辞。在当时著名学者王啸苏,宗子威、罗元鲲诸先生影响下,与诗词、书法结不解之缘。他的书法以王书为胎息,融合部分北碑,长时期的艺术实践,形成秀劲洒脱、清新自如的独特风格。讲求布局完美。
曾玉衡(1910-2007)已故!
1910年11月生于湖南新化,原名钰衡,别号叔坚。2007年6月4日,下午2点45分,我们的老书法家曾玉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7岁。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楹联学会顾问,长沙碧湖书画研究会顾问,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文史馆员)。幼承庭训丫角学书,初习颜、柳楷体,兼临王、褚、米等人行书,后专攻草书,多得益于孙过庭、怀素、于右任诸家,所作古朴苍峻,流畅隽秀,喜作“龙“、“虎“、“福“、“寿“等擘窠大字作品入选1985年河南郑州“国际书画展览“、1986年河南开封“现代国际临书大展“、新疆“丝绸之路“国际书画展等,为青海省博物馆、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及风景名胜区收藏、勒石,被收入《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选》《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湖南老年人艺术作品集》《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特刊》等。
何满宗(1956--)
男,汉族,1956年出生,湖南常宁市人。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学位,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南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湖南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历任湖南省九届人大代表,长沙市十一届人大代表,湖南省青联第七届常委,湖南年轻人杂志社副总编辑,湖南省广播电视学校校长,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张锡良(1943-)号悲风,半壁斋主,1943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政协委员。作品参加第五、六、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其中第五届获“全国奖”,参加第四、五、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其中第四、五届获奖,并同时参加国内外多次重要展览。曾录制当代五十名
书家“五体书临摹示范”VCD光盘。2000年获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并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兰亭奖评委、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评委。
李潺(1943-)
生于1943年7月,湖南武冈人,原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主席、《湖南书画》主编、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美术系主任。现供职于湖南电视台,曾编拍《齐白石》、《墨海游龙》等电视文艺专题片50余部,组织主持1988年龙年国际书法篆刻电视大赛、1992年中日百人书法展等一系列大型书画活动,被誉为当代把书法与电视结缘的率先开创者、出色的书画组织活动家。经过40余年的艰苦奋斗,他于传统四绝的诗、书、画、印卓有所成,先后出版了《李潺书法选》(湖南美术出版社)、《李潺印选》(湖南文艺出版社)、《李潺手书诗选》(岳麓书社)、《李潺画选》(长城出版社)、《李潺艺术》(天马图书公司)、《李潺书画艺术展作品选》(长城出版社),同时主编出版了《龙年国际书赛获奖作品》、《中日百人书法作品集》、《海内外书画家作品选萃》、《湖湘墨荟》、《湖南省直书画论文集》、《湖南省直优秀书画作品集》、《帛简书法作品选》等书画专集十余种。
刘广文(1957-)
笔名山溪,1957年生,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书画家网及中国书画家网总编、湖南省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在全国各类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新闻、文艺作品1000余篇,发表书法理论文章数十篇。2000年1月在长沙举办“笔贺千禧·刘广文书法展”,2005年1月在长沙举办“砚边小故事·刘广文隶书展”,2009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我国首个个人隶书展——“刘广文隶书展”,同时首发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书法集《刘广文隶书》。曾荣获“湖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湖南省德艺双馨书法家”等称号。
胡立伟(1956--)
号“写韵楼主”。1956年生于长沙。198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1年调湖南省文联,任湖南省书协副秘书长。1993年调湖南书画研究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画院专职书画篆刻家,湖南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国画《古镇夕照》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新绿》、《雨过春山》、《深谷幽情》入选第十一次新人新作奖,雕塑《喝彩2008》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出版《胡立伟印谱》。作品《绿之梦》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有《西泠印社首届、第二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首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等,山水画《春色醉武陵》获湖南首届中国画大奖赛一等奖,《远方的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收藏,《古镇夕照》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杨炳南
(笔名:一牛,别署:墨耕齐),男,汉族,1934年1月生于湖南桃源。1949年毕业于湖南桃源县师范学校。后在部队任宣传
员、文艺指导员等职,1981年转业到湖南美术出版社任副社长。自幼酷爱书法绘画,擅行草。50年代始作品多次入选全军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入选湖南省历届书法展览,“湖南、贵州书法联展”,湖南、湖北洞庭书法联展等,为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勒石。曾参加“湖南书法大赛”、“全军青少年神龙奖书法大赛”的组织和评选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南省书画研究院特聘书画家、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长沙政治军官学院教授
蔡德林(1939--)
男,1939年元月生,湖南湘潭人。196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为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系总支书记、书法国画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和创作评审委员、湖南省直书协副主席、省直美协副主席。主要担任山水画书法教学;山水、书法研究生、留学生的指导老师;美术系总支书记。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在湖湘书赛、国际龙年书赛、九成宫全国书赛、宁夏国防杯全国书赛、枫叶奖加拿大国际书画大赛和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赛分别获奖。1986年在湖南长沙举办个人书画展,1987年在日本举办个人书画展。2002年在广东顺德、2005年在湖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作品发表于《画家》等报刊,书画作品辑入《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集》、《中国楹联墨迹汇萃》、《烛光颂》、《湖南当代书法选》、《毛主席诗词字帖》、《当代书法篆刻大观》、《当代中国书法作品会观》、《中国美术选集》等专集。作品为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河南翰圆碑林、神墨碑林等多处均有书作刻市立碑。在曲阜孔子博物馆、广西徐悲鸿纪念馆、河南翰园碑林、禅墨碑林等处均有作品刻石立碑。作品多次参加省以上大展,并获奖,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个人传略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传》、《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出版有《蔡德林书画作品集》等。
张敏(1968-)
汉族,1968年 1月出生,湖南临湘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9年6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韩书艺家联合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曾任湖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教师、校团委书记、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科秘书、副科级秘书、秘书处处长、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长沙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工委副主任等职。出版书法理论著作《少儿书法教程》、《书法技巧实用丛书》(一套五本)、《历代书法大家行书技法要诀丛书》(一套七本)、《孙过庭书谱技法》、与人合作出版《毛泽东诗词书法集联》等。
谭秉炎(1948--)
曾名秉言,宇隆山。祖籍湖南省湘潭县青山桥,1948年8月生于长沙。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长沙市政协委员。自幼喜好书画,曾系统地临习过篆、隶、楷、行、草诸体。于草、行书用功犹深,对章、今、狂草都颇多领悟。善画山水,兼写花卉,以书人画,格调清新。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览并在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中获奖。作品入选《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中日百人书法集》、《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
入作品还被多家博物馆和文化单位收藏。传略收入《中国文艺家传记》。在全国第六届书法展览中荣获全国书法最高奖,也是目前省会书法界唯一获奖者——“全国奖”。
王孟林(1938---)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顾问、长沙市书协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天艺术》顾问,原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王友智
1937年生,河南民权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高校书法教育学会名誉主席(原主席),湖南省直书法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对联书写技法》、《王友智书法集》《王友智草书千字文》《王友智书法》等。碑刻:深圳锦绣中华《回归颂诗碑》、北京芦沟桥《石鼓园》、北大荒碑林、长沙贾谊故居等。
胡六皆(1920-1997)
号寓庵,湖南长沙人,湖南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书协理事。擅书法,尤长隶书、魏碑。作品获1985年湖湘大赛一等奖,入选《当代楹联墨迹选》、《古诗文行书帖》、《中国现代书法选》。
第五篇: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刘云鹤先生
刘云鹤先生 刘云鹤艺术简历
刘云鹤 1943年生,江苏宿迁人。编审、教授。中国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副社长,江苏省文联委员、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艺术市场2009-2010最具升值潜质百位书法家。刘云鹤艺术年表
1963年 篆书参加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举办的全小第三届书法印章展览(南京)。1980年 篆书、篆刻参加全省第四届书法印章展览(南京)。
1982年 篆书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南昌)、全国部分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北京)。1983年 论文《石质印章散议》入选“当代印学讨论会”(哈尔滨)。1984年 当选为江苏省淮阴市(地级市)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
1985年 篆刻参加“国际书法展览”(郑州);篆书入编《中国现代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1986年 当选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篆刻参加“当代篆刻邀请展”(西安)论文《高凤翰砚史研究》入选“全国首届书学讨论会”(烟台).1987年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会员,篆书参加“现代国际临书大展”(开封);论文《石质印章散议》入编《当代印学论文选》(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88年 篆书参加第三届中日友好自咏诗书展(日本国);篆刻参加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大展并入编专集(韩国)。1989年 为《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撰写辞条(北京大地出版社出版)。1990年 专著《现代印选》(与陈寿荣合编)西泠印社出版(杭州)。
1992年 篆刻参加“两岸篆刻书法名家作品展”并入编专集(台北、上海、杭州、南京);江苏省出版专业高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破格确认“副编审”任职资格。1994年 加入西泠印社为社员。
1995年 篆书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中评定为“书法类特级作品”(北京)。1996年 所主编的《宿迁市志》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年 所主编的《宿迁市志》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全国地方志奖二等奖”;当选为江苏省宿迁市(地级市)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
1998年 当选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文联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篆书入编西泠印社95周年庆典《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杭州)。1999年 篆书参加“中国江苏省·日本国福冈县第一回书法交流展”、“中国江苏省·日本国石川县第一回书法交流展”;篆书入展“江苏书法五十年”并入编专集。
2000年 篆书入编《二十世纪名家楹联墨迹大观》(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篆书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南京)并入编专集;篆书参加“江苏·澳门第一回书法交流展”。
2001年 篆书参加“江苏·澳门第二回书法交流展”;篆书获“第六届云鹤杯走进新世纪楹联书法大赛优秀奖”(湖北)。2002年 当选为南京印社第二届副社长。
2003年 篆刻入编西泠印社百年庆典《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杭州);篆刻参加“江苏·上海书法篆刻交流展”。
2004年 篆刻参加“江苏·辽宁百人篆刻精品展”并入编专集;篆书参加“第二回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赴日本国展览”并入编专集。
2005年 篆刻参加“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并入编专集。
2006年 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监测发布中心与《收藏》杂志组织“中国艺术品市场书画家(2005~2006)排行榜”,评定为“中国最具增值潜质百位书法家”。
2007年 《刘云鹤学术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杭州)。
2008年 篆书入编西泠印社105周年庆典《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杭州);《刘云鹤学术文集》为杭州西泠印社印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烟台图书馆等收藏;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2009年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播放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西泠印社社员刘云鹤》专题片,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第九届中国广播电视“百家”(人物类)电视文艺作品奖。
2010年 第三届中国艺术市场(2009-2010)书画排行榜,评定为:中国最具升值潜质百位书法家。
2011年 3.14-16 应邀赴太原参加“著名金石、鉴定大家山西书法笔会”。与会者: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童衍方,山西省书协主席石跃峰,山西书坛前辈林鹏,西泠印社理事张耕源、孙家潭,西泠印社社员李元茂、刘云鹤、鞠稚儒,故宫博物院金运昌,玉石鉴定家王敬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