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有感
读《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有感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是新周刊《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专题合集。全书由你必须知道的101个台湾人、你必须体验的101件台湾事、爱恨台湾的101个理由、最有人情味的10个台湾创意,两岸的10大桥梁,以及台湾名人谈台湾,大陆名人谈台湾几大部分组成,亲密接触和体验了台湾的美景、美食、美汤、美容以及美好的传统文化,展现了台湾有浓郁的人情味,有传统道德涵育的美好人文。
现代社会风景不外乎就是人文风景和自然风光,自然风景是静态的美,而人文风景却是动态的,密切关联于我们每个人生活,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创造美丽的风景。自然最美丽的风景当是人,只是我们没有很好的传承下来,写到这又想起了中学课本里翦伯赞的《白杨礼赞》说过,哪怕是再荒凉的地方,就比如戈壁沙漠,当人出现的时候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幸和家人一起去过台湾旅游,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总统府,永康街,西门町,淡水,宁静和现代交织的台北;巧夺天工的太鲁阁;东海岸最美的苏花公路、清水断崖,花莲蔚蓝深邃的太平洋;品尝到超美味甜点的高雄夜市;还有儿时课文中出现的日月潭……这一切都让我留恋往返,但是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台湾人的文化和精神,台湾的人情味儿,人际关系的和谐,台湾人的热情认真等,令人印象深刻。
无数的点滴细节可以让我管中窥豹看到台湾人文风景的一部分。台北捷运里的手扶电梯,所有人自觉往右边靠,排成笔直的一条线,把左边通道留给需要赶时间的人;捷运到站后一定是所有需要下车的人下车后才会有人上车;专为老弱病残设立的博爱座,绝没有任何一个普通人去做,即使当时挤得不行他提了很多东西。台铁车厢安静到没人说话,地板可以直接席地而坐。我所遇到的出租车司机、导游、酒店前台、快餐店老板、夜店摊主这些普通的台湾人,让我看到中华民族的忠孝礼义。也许是我运气好,遇到的都是好人。也许是在台湾时间太短,让我没看到台湾的民怨,它也许不是最好的,可是它,真的很好。
相对于华夏大地江山如此多娇,但不得不说我们的人文风情已经深深的窒息了当有的美丽风景。试看每年的国庆长假,面对人山人海的游客,很大程度都没有达到自然和人文的统一,导游与游客的争端,景区随处可见的垃圾,再美丽的风景都可以被糟蹋的满目疮痍,人已经成为风景灵魂的破坏者和对立面,这让我们每次出游总留下深深的遗憾。
韩寒曾说过,我要感谢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台湾的硬体建设未必比得上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但正由于过去没有太多政治运动,透过中华文化复兴,台湾反而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美好元素。台湾民众的人文素养、民主发展及多元创新、包容并蓄让大家首次接触都感到惊艳,但这一切并非凭空而至,也不是恒久不会消失,需要大家有共同的信念,拒绝偏差的价值观,坚定我们对人性美善的维护,才能把“台湾最美的风景”传承下去。
第二篇:台湾名胜风景
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岛最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台湾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中国另一个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却超过西湖10多倍。
台湾省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也叫拉鲁岛。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在二十一世纪时也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日月潭美景如画,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变幻无穷。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轻笼着薄雾,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为佳丽动人。每年中秋圆月当空时,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带着彩球,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他们重演着征服恶龙的民间故事,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
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反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样,变来变去,就像传说中的仙境。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还有几处名胜古迹。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庙,庙中有孔子像,左右有文昌君与关羽像,从庙里看出去,日月潭左右两个湖,都看得清清楚楚。
阿里山
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陈早为人所称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阿里山空间距离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层一层盘旋绕上山顶的铁路,竟长达七十二公里,连通各森林区的支线,总长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条隧道,最长的达一千三百公尺。火车穿过热、亚热、温、寒四带迥异的森林区。
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称“五奇”。
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1991年新中横公路通车后,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便与玉山“国家”公园串连而成为新兴的旅游路线。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山曾经有一棵红桧树,号称“神木”,树高达60米,树干直径达到6.5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红桧树,有“阿里山精神地标”之称,不过这棵“神木”已经于1997年7月1日下半身倒伏,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神木群。
在晴天的破晓时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观赏云海,确是赏心乐事。游人但见云海茫茫,瞬息万变,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从山谷中冒出,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难怪阿里山的云海是台湾八景之一。观日出的地点则以祝山为妙。祝山海拔仅次于塔山,为二千四百八十公尺。黑夜退去,天空呈鱼肚白,祝山后先现出一丝红霞,慢慢变成弧形、半圆、大半圆,越来越红,越来越亮。一轮红日先从云海边上升,再从山顶冒出,光芒四射,煞是一番景象。
森林游乐区大部分属于高山平夷面地形,若从大塔山俯瞰,便可发现西侧成缓坡走向,祝山、对高岳等山棱东侧为地形险峻的陡峭断崖,隔和社溪与塔塔加相对;而小塔山亦为断崖地形,阿里山溪以西北向注入清水溪,向南则于阿里山公路山谷为曾文溪上游。1996年的贺伯台风创下单日降雨量高达1095公厘,这些狂泻而下的雨水造成三条溪流下游的土石流灾害,再对照历年来的气象资料,称阿里山为「雨山」实不为过。由于高山环境地处温带气候,阿里山的气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气温为摄氏10.8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曾达零下3度,因此夏季为著名的避暑胜地。
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为三大林场,与玉山并为「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园」的预定地。阿里山的森林与登山铁道、日出、云海、晚霞合称阿里山五奇。1927年,阿里山经台湾日日新报评定为台湾八景(另有十二胜、二别格)。1953年,台湾省文献会选定阿里山云海为台湾八景。1996年,台湾省旅游局办理新版台湾十二名胜,阿里山勇夺第二名(全民票选第一名)。2006年,行政院新闻局举办台湾意象票选(书面及网络),阿里山勇夺风景第二名(第一名为玉山),显示阿里山的地位早已深植人心。
除了樱花以外,四季各有不同的植物盛开,将阿里山妆点成缤纷灿烂的花花世界。而有阿里山精神地标之称的神木在1997年7月1日下半身倒伏之后,新的巨木群隐然成形,整个阿里山区则尚有四株以上绿意盎然的红桧神木。除了巨木群栈道外,林务局另重修对高岳森林浴步道、塔山登山步道及自忠旧铁道的水山支线通往特富野的狩猎古道等。
在人文方面游乐区有高山博物馆、树灵塔、琴山河合(河合铈太郎)博士旌功碑„等,游人至此可回忆日治时期至今的阿里山开拓史等,皆为重要的历史遗迹。
阿里山森林游乐区隶属嘉义县,距离嘉义市东方约75公里,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西邻嘉南平原,北界南投县。阿里山由尖仑山、祝山、对 高岳山、大塔山、塔山„„..等十八座大山组成,总面积为39,650公顷。群山峰峦环列,形势雄伟。附近溪谷甚多,分别有北流之和社溪,西有西北流之清水溪及西南流之曾文溪等。
西子湾
西子湾为位于台湾高雄的一个风景区。
西子湾的位置在高雄市的西隅,位于高雄市西侧,高雄港旁、万寿山西南端的山麓下,距市中心车程约二十分钟。
西子湾南面隔著海峡与旗津岛相望,是一个风景天成的湾澳。而最北端则傍著万寿山,是一处由平滩和浅沙所构成的海水浴场,以及以夕阳美景及天然礁石闻名的海湾。
西子湾畔有国立中山大学、蒋公纪念馆、高雄史迹文物陈列馆。
西子湾位于高雄市西侧,在清朝初年期间,名为“洋路湾”、“洋子湾”,又名为“斜湾”,在闽南语的谐音引申下变成了“斜仔湾”,后来就变成了“西子湾”。
西子湾北靠万寿山,南临高雄港与旗津半岛相望,距市中心车程约20分钟,原本是一处以黄澄沙滩、碧蓝海水浴场、迷人的夕阳美景及天然珊瑚礁闻名的湾澳,浑然山海衬着繁忙进出高雄港的各国船只,后经高雄市政府陆续开发,规化成一个完善的风景区,西子夕照为台湾八大胜景之一。
民国69年更在此地建立了全国仅有的一所海滨大学——中山大学,使西子湾更添加了几许的文化气息。
长长的防波堤是西子湾的标志,徜徉堤上,海风吹拂令人心旷神怡,眺望海洋,堤外就是高雄港第一港口船只进出的水道,大小船只棋布在海面上,大船入港衬着呜呜船笛的景角在眼前历历上演。
防波堤北侧是西子湾海水浴场及中山大学校园。西子湾共有三处海滩,第一海滩在防波堤内,第二海滩在堤北侧,西子湾海水浴场就位在这里。西子湾海水浴场的沙滩平缓,是夏日玩水的好去处,而沙滩内侧也设置了露天游泳池,衬上海滩的椰子树,极具热带夏日风情。游客可从临海路驰车前往西子湾,或从鼓山哨船头旁一条深邃的山洞步行进入。黄昏是游西子湾的最美时刻,海潮覆岸,前来欣赏夕阳红霞及看船的人影在堤防上成双成群,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篇: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有感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有感
基础医学院 1410124217 孙士伟
对于台湾的最初认识,记得就是从小学课本的日月潭开始,那基本上是台湾给我的唯一印象,当时,对我来说,台湾和日月潭完全可以划上等号,到上初中时,由于“台独”势力的猖獗和嚣张,荡起了千层浪,并且这汹涌澎湃的大浪还扑向了生活在对岸的我们这群年轻人身上,由此可知我们对这个岛屿的记忆是何尝的深刻,正因如此,陈水扁的“台独”和台湾基本上是捆绑销售给我们这一代人的。
然而,通过《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湾。《我们台湾这些年》,副标题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说的是作者所经历的台湾30载,从个体出发谈台湾发展,虽然标题中的“我们”或许会让很多台湾人有一种“被代表” 的感觉,但这本书,对于一个普通的大陆读者来说,是很有阅读价值的,因为我们对台湾的了解,太少太少,而我们对台湾的说东道西,又太多太多。
如今的大陆人,时常抱怀着一种优越感对待鸭绿江对面的邻国。我们习惯说,快去朝鲜看看吧,那是我们的活历史。我们又习惯说,通往朝鲜的路上是由每一个沉默的人铺就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怕回到过去,我们也怕领导不敢走向未来。
或许台湾人不会说,快去看看大陆吧,那是我们的活历史。因为,在经济、贸易、社会生活(尤其是娱乐生活)等很多方面,拜网络所赐,我们已然能做到与世界同步,因为这些领域我们无需翻墙。而那些需要翻墙才能看到,才能说道的,也正是我们的现在与台湾的过去之交融处。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76年,毛泽东逝世;1978年,蒋经国力排众议提出“台湾十大建设”,直接推动台湾经济腾飞;同年,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使中国创造了经济上的世界奇迹。
80年代中期,“十大建设”给台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让台湾走上正轨,全社会焕发出新貌,这与同期的大陆几乎一致。与此同时,要求政治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对于“党即一切”时代的终结充满了热盼。
台湾也曾经历过和谐的时代:
‚每逢十月,整个社会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多么美好的十月,当初号 称‘光辉十月’,现在好像很少有人提了。十月接连着有‘双十节’、‘台湾光复节’,以及蒋介石诞辰纪念日等值得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个月到处都是旗海飘扬,电视上也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总之,十月就‘尽量’没有天灾人祸,也‘尽量’没有社会事件。‛
我们也都有过滤敏感词的共通性。《射雕英雄传》当初在台湾叫《大漠英雄传》。为什么?因为“射雕”两字出自于毛泽东的诗词啊。马克·吐温的书也会遭殃,因为无知的警总(跟大陆的国保类似)怀 疑他是马克思的弟弟。至于马克思·韦伯这种名字的作者,更不在考虑之列了。还比如法国作家佐拉,虽然身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翘楚,但可惜他的名字偏“左”,成了左派,成了禁书。
我们也都有“被”时代。1984年,台湾报社驻美特派记者,写了一本揭露很多当局争权斗争历史的《蒋经国传》,被认为是污蔑了蒋家,而之后就有了江南被暗杀。“江南案”的调查结果直指当局政府原来与黑社会挂钩甚秘,蒋经国到底知不知情,至今众说纷纭。那几年,“他被江南了„„”成了流 行语。
我们也都有我们之外的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 ‚1987年以前,学校都会有些‘反共爱国’教育课程。在这类课程里,比如说作文课,就要写一些 关于政治的题目。当然,不管什么类型的作为题目,文末都会来一句‘拯救水深火热大陆同胞’这类的制式结尾。‛
我们也都有过不敢正视历史的年代:
‚禁忌了几十年的‘二〃二八事件’话题,也在这一年(1989)突然浮上了台面,被当做显学来研究,因为《悲情城市》,这部电影得到了威尼斯影展金 狮奖的殊荣。
‚一般认为,本片的导演侯孝贤预料到直接在台湾发行这部片是行不通的,因此带着它到 威尼斯影展上赌一把,没想到这部影片真的成为在世界级三大影展上第一次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这下‘新闻局’不得不认可了,还很形式地给侯孝贤祝贺一下。于是,这部直接挑战台湾政治史上最禁忌话题的影片,得以一刀未剪而上映。‛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台湾一步一步的成长了起来。
有关对台湾当代史影响深远的美丽岛事件,书中有着这样的描述:
‚1979年,一本叫《美丽岛》的杂志出版了,这是由一群来自各地的党外人士所创办的,一时精英聚集,大有政团之势。在一言堂的时代出版了这样一本异议杂志,大家都看得爽,心里出了一口气,自然和喜欢。《美丽岛》的模式是到处设分社,每设一处分社就在当地办演讲,大受民众欢迎,但不容见于官方。
‚《美丽岛》高雄分社在当年12月10号国际人权日举办游行活动,不料却引发严重的警民大暴走,冲突规模之大,可说是台湾史上首见。
‚直到现在,发生冲突的原因还是众说纷纭,有很多人说是当局派人在民众里当托,故意攻击警察,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没人敢证实。
‚在这次事件中,活跃于党外阵营的主要任务几乎全数被逮捕,当时台湾的反动运动受到严 重打击。很多人说,蒋经国被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开放的脚步。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的结果,以及后来的审批,的确让很多政治冷感的台湾人开始思考一 些政治及台湾前途的问题,成为一个启蒙的起点。‛
这些内容的叙述,也许不尽真实,也许带有作者的个人倾向,但是他们至少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台湾人的视角,描述了这里几十年来台湾所经历的沧桑风雨。与我们一样,台湾同胞也曾经经历了在政治上的“和谐”与“封锁”,台湾同胞也是通过自己的争取逐渐走向如今的民主政治,台湾同胞也是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中,一点一点的,将台湾岛建设起来了。
仔细的研读所能接触到的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台湾的民主政治,经历了人民漫长的争取与斗争,绝非“走得过快造成了一团糟”几个字所能表达的清楚。如今大陆很多对于台湾民主政治的非议,从这一点上看,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我想,要真正的给台湾民主政治下一个定论,在没有尽量全面的了解台湾这几十年来的历史之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从1988年蒋经国去世,1988年的5月20日,一场由农民北上请命甫上任的李登辉的抗议事件,最后竟演变为台湾史上最大的警民大混战。1996年3月第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直接民选。2000年,国民党第一次从执政党的位置上走下来。2008年,国民党再次成为执政党。这之间经历的一步步,其中的艰难与困苦,外人鲜能知晓。但是至少,我们能从中隐隐体会到这其中的不易。
以史为镜,以明得失。我想,无论是了解台湾的今昔,还是以之为鉴,建设大陆,都需要我们怀着对于历史的崇敬之心,认真严谨的分析各方面的史料,方能看穿迷雾,避开片面的偏激的思考对于我们的干扰,真正的有所进境。
第四篇:读《郑成功收复台湾》有感
誓死效忠祖国!一定收复台湾!这铿锵有力的字眼,出自郑成功的口中,犹如蔓延的藤条,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战士,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
《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文,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两袖清风;什么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死亡,不惧威胁;什么是为国捐身躯,洒热血!在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郑成功自小习武,师父们都夸他:天资聪慧,是个可造之材!他长大了,看见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目睹了中华大地被侵略军糟蹋得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他愤怒了,组建了一支铁人军,浩浩荡荡向台湾进发。驻守台湾的荷兰人害怕了,主动提出每年进贡黄金白银一千两的条件,郑成功不为所动,毅然进攻,终于在不懈努力后,收复了台湾,在宝岛的土地上,插上了中国鲜艳的旗帜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血沸腾。为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和他不受诱惑、不贪金钱,一心为祖国出力的决心而热血沸腾!
正是这一切,频频地感动了我,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提升了我的爱国之感!此时我的脑海中涌现出许多爱国主义者的面孔来:
钱学森,他不留恋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不顾及祖国当时要设备没设备,要金钱没金钱的贫困,毅然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用自己丰富的才学知识,让祖国慢慢地从迷茫中醒了过来,一跃成为科技发达的富饶之乡。
董存瑞,他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果断地舍身炸碉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疯狂扫射的枪口,任凭鲜血如泉涌般喷出,像一朵娇艳欲滴的,绽放得最绚丽的玫瑰 是啊,一幅幅华夏王朝的画卷,一个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人不断出现。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一时我脑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心里也装下了无数的感慨。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度,成几何时,是那般辉煌;成几何时,又是那般的失落。我们有共同外貌: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每一个中国人,听着女娲、大禹的故事长大;每一个中国人,都知晓冬子、雷锋那千载不衰的佳话。不论我们走到哪儿,都会把龙的形象看作自己永恒的图腾!但是正当我无限遐想时,一个个汉奸倭寇的形象却在我的眼帘中挥之不去,他们是那么的渺小!
他们,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为了成堆成山的金银珠宝。竟出卖自己的同胞,自己的祖国!这些讨厌的汉奸们,把中国的情报卖给他国,他们忘记了自己流着中华母亲的血,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样的卖国奴,他们的下场,大家都能瞧见。
我厌恶地挥了挥手,把这些讨厌的阴影从脑海中抹去。吃饭了妈妈的一声呼唤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缓缓地放下书,径直走了出去。
第五篇:读《人是如何学习的》有感
读《人是如何学习的》有感
北博山学校 郑海峰
一直崇尚这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静下心来去翻阅一些书籍,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阅读《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它对于我们二期课改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人是如何学习的》是美国国家研究院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开发项目委员会所主持的一个课题,参与者有16位国际著名的教学研究专家。该课题以原有的学习研究为基础,对人类的学习进行多维的研究,历时两年,最后是以论著的形式发表的。
书中多位教育专家睿智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它滋润着一颗颗甘渴的心灵。他们就像在与每位教师亲密接触,面对面地交流对话,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让人受益无穷。
我想就书中第一章中的两小节《主动的学习》和《教育的含义》,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多位教育专家在这两小节中指出新的学习科学正开始把自己的知识用以显著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主动地无意识地将已掌握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迁移,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在这个获取建构的过程中,“疑问”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去思维,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有时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平时课堂上,什么样的学生能称得上是好学生呢?
一个学生特别专心,把老师讲的功课,甚至每句话,都听进耳朵,记到心里,从课堂听讲这个角度,这算不算好学生呢?
还有人说,有的学生会听讲,知道哪些重要,能把老师最要紧的话一字也不漏地记住,而剩下的时间,还可以走走神,做做小动作。这还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学生。
读了这些篇章以后,我瞬时间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其实从课堂听讲这个角度来看,他们都不是理想的好学生。
如果学生只会因袭老师,历史将会凝滞。人类能有今天的进步,从教学的角度看,是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也是许多优秀的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促成自己的学生不断超过自己的结果。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正因如此,科学才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才不断向前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老师在自己班上所做的,是鼓励学生“反对”我们,“打倒”我们。如果争辩的结果是我们老师错了,那又有什么不好呢?其实,不是有什么不好,而是太好了。
在课堂的争论中,老师的看法若被推翻了,那么师生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呢?除了正确的认识之外,更主要的,是智力素质的发展,思维水平的提高,还有呢!还有勇气和信心!
要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并不多,想想包括自己在内都感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与技巧,就像书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感到学习是一件乐事,不光对此有浓厚的兴趣,思维也奇迹般地飞展穿行,仿佛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如果我们能像书里提到的那位数学老师一样,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由学生当主角,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么,处在这样一种气氛下,教师还要维持课堂纪律吗?不要了,真的,学生们在踊跃向前惟恐落后的心态下,哪里还有心思说笑打闹、做小动作呢?倒是下课铃打响时,可能会有许多学生抱怨这么早就下课了,他们还没过完上课的“瘾”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