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月亮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8:0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歌《月亮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歌《月亮歌》教学设计》。

第一篇:民歌《月亮歌》教学设计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音乐 汉族民歌《月亮歌》教学设计

教师 李晓杰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思路】:通过聆听,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兴趣,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通过民歌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培养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2、能够视唱《月亮歌》歌谱,感受歌曲情绪。通过欣赏、演唱、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了解不同体裁的民歌不同的特点。

3、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重点,难点】:

1.听赏不同体裁的民歌,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能对不同民歌进行分类,能利用音乐特点分辨各体裁。

2.能比较整齐和谐地演唱,使学生借此了解不同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打击乐器若干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这首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场面?乐曲在伴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歌曲有什么差别?(播放《月亮歌》)

生:很热闹的场面,伴奏乐器有锣、鼓,家乡的庙会上、闹元宵的时候经常会看到„„

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汉族民歌《月亮歌》。(教师总结刚才的问题导入课题汉族民歌。)

二、民歌知多少

1、民歌定义: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同学们现在最喜爱的是流行音乐,那么在过去的年代还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老百姓中也有他们喜爱的当时的流行音乐,这就是——小调。

2、了解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简单的介绍民歌不同体裁的特点。

三、学唱歌曲 1. 听录音范唱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课件,聆听歌曲)

生: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热烈的,有点调皮的感觉。

师:说的很到位,今天我们学唱的《月亮歌》是一首我们河北的民歌,在这首民间儿歌中,月亮成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富有想象的描绘了一个美好、童话般的世界。歌曲旋律以敲锣、打鼓的象声词做每段的收尾,表现了歌曲欢快、热烈的特点。

2、学唱旋律

(1)跟音乐伴奏,学生轻声用lu哼唱旋律(2)视唱曲谱

(3)边视唱边用手划出歌曲的旋律线(上下起伏)

3、学唱歌曲

(1)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2)讲解歌词,挖掘情感(结尾句生动的表现出月亮的特点)(3)跟音乐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艺术表现

1.全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给歌曲结尾处加形象的伴奏(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觉得光是唱歌已经不能满足了,看!桌子上摆放着哪些乐器,它们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和我们一起表演了。

教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根据节奏为歌曲配简单的伴奏,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标记,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可以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

五、总结反馈

1.教学反馈:请同学们做一个小练习,听辨几首民歌,请你判断它属于民歌哪一种体裁?(学生听辨回答)

2.教师通过一个表格进行最后的总结。(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练习。)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背唱这首歌曲吧!【教学评价】:

1、能否跟音乐视唱歌曲《月亮歌》的曲谱,并背唱歌曲。

2、能否感受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

第二篇: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澧水船夫号子》 2.《小河淌水》 3.《茉莉花》 教学目标

1.用心聆听《澧水船夫号子》,尝试参与《过滩号子》的表演,体会号子节奏固定,与劳动紧密结合,既适合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的特点。

2.欣赏《小河淌水》具有时代感的通俗演唱,感受山歌的节奏自由,常在歌曲的开头加一些吆喝性的喊句。

3.聆听《茉莉花》,感受小调词曲的优美流畅,节奏规整,感情表达细腻、委婉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歌曲,学生能说出号子、山歌、小调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黑板 拔河绳 多媒体

方法:视听、讲授、对比、讨论 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合作这节音乐课,据我了解咱们高一 班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班级,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在这节课把你们班团结合作的精神拿出来,也再次向今天来听课的老师证明我们是最棒的。①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找一找你们熟悉的旋律。(播放音乐)老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 学生:《茉莉花》 ②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首乐曲是29届奥运会颁奖的音乐。大家都知道《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民歌的种类有很多,从体裁上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学生:小调、号子、山歌

2、新授课小调《茉莉花》

①我们知道,民歌的种类非常丰富,可以分为小调、山歌和号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小调《茉莉花》。(播放音乐)②同学们想听老师来演唱这首歌曲吗?

③再次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这首小调歌曲《茉莉花》有怎样的音乐特征(旋律怎样,节奏怎样)学生:旋律婉转,节奏规整

3、欣赏山歌《小河淌水》

①同学们,学习了小调,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山歌,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有着“东方小夜曲”之称的歌曲《小河淌水》。(播放音乐)

②仔细聆听歌曲的词,想象一下,在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伴着老师的朗诵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③知识延伸:各地的山歌的名称也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和四川的晨曲等。

4、聆听号子《澧水船夫号子》

①了解号子的定义: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号子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作劳动、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②欣赏歌曲《澧水船夫号子》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流经湖南西北部。全曲以船夫摇橹时唱的四个号子为基础改变而成,通过节奏平缓、曲调悠扬动听的《三幺台》、《平板》和曲调简洁有力的《数板》以及节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的《高腔》等,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的劳动过程,展现了澧水船夫船夫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开朗、勇敢坚毅的性格。它是一曲船夫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谱写的劳动赞歌。

③欣赏了《澧水船夫号子》让我们感受了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教学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我相信有很多同学都对我们汉族的民歌有一定的了解,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老师留下的课堂作业,找一找哪些歌曲是运用民歌来作为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好,下课。

第三篇:《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

少数民族民歌

时: 1课时 教授班级:

高一级

材: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执

教:

广东广雅中学

宋曼蕾

一、教学思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过程与体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在《音乐课程标准》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中,就把体验放在了首位,并作了以下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为此,一直以来,本人非常注重为每一首音乐作品设计“体验”的方法,其具体思路与想法,在本人提交的论文《体验——最优化的音乐教学方式》中已作了详细的论述。

本课同样设计了不同的体验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中,从而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旋律、节拍、节奏、唱法、表演形式等方面,由于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生活习俗等的不同,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都具有鲜明的音乐特点。从而懂得民歌与生活地域、生活方式、风俗民情、语言等的密切关系。力求把体验的过程成为学生获得认知的过程,更成为学生凭借音乐感受、体味以及领悟文化现象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通过音乐了解彝族、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4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与民族文化,乐意参与各个的体验活动;能认识到民歌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生存价值,产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民歌的兴趣与愿望。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唱、跳、拍、模仿等体验活动,了解彝族、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与演唱。3.知识与技能:

能归纳、罗列出4个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特征,并根据各少数民族民歌的不

(三)蒙古族“长调”

1. 聆听《森吉德玛》或《辽阔的草原》,感受音乐特点,想象出演唱的地域 2.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随演唱者的气息进行呼吸,找出蒙古族民歌“长调”的演唱特点——气息悠长、带有颤音 3. 思考:蒙古民歌的唱法特点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4. 要求学生用长调的唱法,跟唱腾格尔的《天堂》,注意气息的悠长以及颤音的演唱

5. 短调——《嘎达梅林》的欣赏,要求学生模仿腾格尔的演唱,体会和理解蒙古人的性格特征(机动)

6.总结与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本 P31)

(四)维吾尔族民歌

1. 要求班上的新疆学生(少数民族)唱一首自己民族的民歌,并尝试说出其主要的特点

2. 聆听《牡丹汗》,找出歌曲的主要特点

3. 观赏维吾尔族的歌唱表演:认识唱奏结合的演唱形式与特色乐器—— “手鼓”

4. 欣赏《一杯美酒》,总结出三首维吾尔民歌的主要特点——欢快,带有舞蹈型。节奏多变,常以切分音节奏为特色,并用于伴奏

5.要求学生双手拿起课本,模仿“手鼓”的演奏,用切分的节奏,为《一杯美酒》伴奏

(五)拓展与思考:

1.通过民歌,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风俗、性格及文化传统;希望能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

2.民歌的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歌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改变,会唱传统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作为年轻的一代,作为本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

第四篇:民歌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茉莉花的特点。

3、体会民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热爱民歌,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点

体会民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民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热爱民歌。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茉莉花。孩子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描写茉莉花的民歌。

2、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指名朗读,正音。

2、学生默读重点句,在描写茉莉花特点的词语上作记号。

3、再读,思考:作者写出了茉莉花的哪些特点呢?

根据学生归纳

板书:

花:香

花:白

花:美

4、学生自由朗读句子,练习读出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齐读。

5、齐读

三、自学第二首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

自由读、同桌互读。

师重点点拨:“拨开青苔喝凉水,一朵鲜花出水来。”“鲜花”指的是什么?

四、识字

1、自由朗读整篇课文。

2、认读三个生字“茉、莉、苔”组词、造句。

五、总结全文。

六、出示课外阅读

七、作业

搜集民歌。

茉莉花 白

第五篇:湖北民歌《龙船调》教学设计

独特民族风欣赏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独特民族风》选自人音版第二单元彩的民歌中第三节,在欣赏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后,拓展学习我们湖北土家族的民歌《龙船调》,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深对民歌的理解和喜爱。

《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原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男的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演唱有半说半唱,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既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更增添了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

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湖北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分析。教学难点:对歌曲进行欣赏和体验

教学方法:

1、示范法、讲解法

2、小组合作法:

3、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主导,直切主题。

当我们听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就会联想到草原,内蒙古,当我们听到“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你的脸”就会联想到一个新穿着鲜艳的姑娘,新疆

当我们听到“这就是青藏高原”时,就知道是藏族民歌,师:同学们想一想,你所知道的有哪些湖北民歌? 生:

师:在我们湖北,有灿烂的楚地音乐文化,2011年,我前往了随州博物馆,了解和学习了曾侯乙墓的出土情况,早在2000多年前,十二律俱全的64件青铜双音编钟就诞生在我们湖北,早在2000多年前,在我们湖北就形成了以楚音代表的南方民歌,时至今日,在我们湖北,民歌也是精彩纷呈,大家看地图(出示地图),有一个地区很特别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区,是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龙船调》的简介。

《龙船调》最初叫《种瓜调》,《龙船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所以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又叫它种瓜调或瓜子仁调。

《龙船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在恩施州利川一带传唱。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这首《龙船调》

二、初步欣赏《龙船调》MTV 师生一起欣赏歌曲《龙船调》 并提问:

(1)歌曲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过节准备坐船的人、船夫

(2)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情景?热闹的情景(3)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4)歌唱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三、重点欣赏:通过探究歌词、旋律、节奏特点,进一步挖掘歌曲的内在美。

1、共同探究歌词:

(1)先一起朗诵下歌词,(2)歌词的中的“正月”、“阳雀”的正确读法

(3)归纳歌词的特点:方言、易于上口、风趣、称词比较多(依哟喂、金那银儿锁)、加入对白

2、共同探究旋律:

(1)音阶:五声音阶,民族性强

(2)旋律:优美、起伏较大,易于传唱、一字多音

3、共同探究节奏:

(3)节奏:欢快、自由

四、再次欣赏歌曲《龙船调》表演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了《龙船调》的特点,下面呢我们一起来共同体验一下歌曲的魅力。

1、出示《龙船调》的完整歌谱,随后教师完整演唱歌曲《龙船调》,在对白处示意学生进行对话,并用乐器为歌曲简单伴奏。

2、分组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教师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复听、唱旋律、以及创编表演,从浅入深对这个作品进行体会与感受,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表演提供舞台,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拓展欣赏 情感升华

1、师:《龙船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2003年11月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带着它飘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2、观看宋组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唱会,说一说当你看到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的心情。

3、我们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湖北的民歌《龙船调》推广向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的音乐、并通过中国的音乐了解了中国。

4、聆听《新龙船调》

师:湖北人民非常喜欢《龙船调》,它们在《龙船调》的基础上又改编了一首《新龙船调》,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聆听、讨论)

师小结: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去民歌的风味。

(设计意图:通过宋祖英在金色大厅的演唱,进一步巩固歌曲,同时提升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使学生对中国的民歌又有了深一度的认识,通过新龙船调的聆听,把当前非常普及的流行音乐与中国民歌结合在一起,拓展了学生的欣赏范围)

六、教师小结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到的只是沧海一栗,今天的宋祖英能站在金色大厅,除了她个人的努力外,更依赖于我国民族音乐的熠熠生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挺流行音乐的同时多听听民族音乐。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更好的中华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下载民歌《月亮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歌《月亮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歌 茉莉花教学设计大全

    音乐教学设计《茉莉花》 刘益波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欣赏和感悟音乐的能力,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易激发。不过我校孩子音乐专业知识匮乏,也......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 为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歌曲 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学设计

    歌曲 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民歌教学反思

    一、音乐的语言情景的设计 《龙船调》导入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让学生用普通话读那段对白,自己再用湖北方言带入,我让学生用普通话读那段对白,自己再用比较夸张的湖北方言带入,一......

    月亮生日快乐教学设计

    《月亮,生日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2、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表演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3、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

    《看月亮》教学设计

    4.看月亮 预期学习结果 1. 能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2. 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 3. 能设计一些方法,真实地记录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

    月亮湾教学设计

    3.月亮湾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月亮湾》第二课时教案) 执教人:无为县福渡镇新河小学张 弢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

    《月亮湾》教学设计

    《月亮湾》教学设计 蓝村镇第二小学 王丽丽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