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学年上学期公开课反思
2011学年上学期公开课
《给予树》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给予树》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课前音乐画面导入、通过揭示题目,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主要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并对重点给予相应的指导。第而大环节就是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自读质疑,初步了解课本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让学生思考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把思维的重点集中到小主人公金吉娅的身上,结合对于问题:小女孩送自己的亲密家人一把很便宜的棒棒糖,而送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美丽的洋娃娃,这是为什么呢?从而把整节课的学习推向深入。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比如基本字词句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是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批改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字词学习基础知识不牢,虽然已经进入三年级,但是学生的书写规范、错别字仍然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如果语文教学不能搞好基础教学,那么能力以及一切的提高将是无源之水。另外一个,我觉得课堂学习的氛围也很重要,而学困生是特别要关注的一部分学生,好的学生或许不需要老师特别的关爱,但是这些在学习方面有障碍的同学,将是课堂学习中最需要关注的一群孩子,他们如果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对于教师本身也是个激励。
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入了学校推介的一帆老师的钢笔字教学,希望通过示范,让孩子们对写规范字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在课堂上很重视对于学困生的正面评价,这就是设计的初衷,也基本能够完成。因期末复习时间紧张,对一些细节简单做了总结。总之,需要学习的地方还非常多。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是一个完完全全、地地道道的新手上路,一切尚在摸索和学习之中,真诚期待大家的批评。
2011年12月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公开课教学反思
我校学习马牧池课改经验后于本周举行了公开示范课。我于本周二讲了一节公开课。现就这节课的一些情况进行反思总结。
我讲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的第1课时。这是钱仲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我的教学设计的思路:首先让学生理解才老王在生活中的不幸,即生活境遇的“苦”。第二,让学生理解老王的“善”,从而理解本文的主题: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爱回报爱的。在上课前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指导,让学生以学案为指导学习的纲要做好了课前的预习工作。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主要是通过小黑析板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学一块的学习做得还是比较扎实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也很积极,和老师的配合也非常好。由于我自己没有很的掌握时间,所以在处理这个环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
这节课总体来说还长算是成功的。不过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学生在全作学习班的过程中任务目标不够明确。
二、小组之间缺小竞争。
三、学生的展示力度还不够,老师讲的还是有点多。
四、在课堂中教师没有激励机制。
五、讲课过程中过于随便,出现了一些方言。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以改正。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法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2011-2012(上)公开课教学反思
鳌冠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反思
素质训练与“寻胡隐君”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素质训练与表演性组合《寻胡隐君》,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促进身心发展,发展身体的协调性与节奏感。培养形体舞蹈的身体状态,提高学生的气质。因此,我在熟练掌握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科结合,运用多样的形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融入到灵活的教学方法中,让学生学唱、体验、实践具有中国风特点的歌曲,同时让学生在音乐中去体验舞蹈带来的乐趣。通过学唱歌曲,学跳舞蹈、歌词记忆的活动培养学生形体塑造,让学生懂得没有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肢体,就失去了中国舞最重要的光彩!。由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巩固专项素质。
2、中国舞手位新授
3、激趣导入,攻破难点。
4、拓展表演,情感升华。
5、教室小结。
6、放松活动。
7、结束课程。本堂课针对四年级学生通过对学生坐姿和手位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表现力,使孩子们能够掌握动律、节奏与表达风格。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掌握本首诗词的同时,动作容易掌握,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很强,但欠缺表现力。现在根据自己的执教过程,总结了以下心得:
我发现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其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相互竞争的平台,而且“评价”作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课改实施的有效性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新课堂又呈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浮华的热闹”、“散乱的活跃”:“好”“你真棒”等教师的赞美之词响亮煽情却又让人觉得空洞不值一品,因此,我对于学生的评价是,是具体、到位、独特,适当的评价既给了学生美好的享受,又使学生即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由衷的满足感,充分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形体课的兴趣。总之,在多次的课堂体验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相当强烈,甚至有些不举手的孩子,只要你叫他,他也相当乐意表演。
因此,课堂中,我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去发挥,去展示。教室,更应该是孩子们的舞台,让学生去尽兴、去发挥、去体验、去翱翔。这节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对我本人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与启发,同时也得到了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在教学中,只要肯钻研,勤思考,启发得当,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与灵感,也会常常上出优秀而精彩的形体课!
2011年11月
第四篇:中班上学期科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上学期科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平面镜的特性,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对镜子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平面镜动物玩具音乐
各种透镜、面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了解镜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2、请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
3、小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镜子反光实验
1、幼儿分组探索
2、小结
三、游戏:小动物照镜子
1、第一次操作,发现动物数量的变化
2、第二次操作,发现如何变化
3、第三次操作,把两面镜子竖直面对面放,进行探索。
四、拓展经验
1、平面镜真奇妙,我们发现了好多平面镜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奇妙的镜子,你知道有哪些?
2、这些镜子也藏着许多秘密,我们在分区活动的时候再玩一玩,发现它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活动时,继续探索平面镜的其他特性。
2、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其他镜子的特性。
设计思路
刚升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兼容性、发散性和跨越性。
2.情感目标:通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实验结果。初步培养幼儿好奇心、冒险性。
3.人格目标:通过让幼儿让孩子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体验创造的喜悦。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自信大胆。
4.动作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A.一瓶黄颜色的水。
B.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缸,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
C.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D.魔术师帽子。
2.情境准备:魔术天堂
3:经验准备:认识颜 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及气球的画法。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1)“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2)“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4)教师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
“好了!我们一起来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
变成什么颜色拉?”
5)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谁看出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呀?他怎么变?最后怎样?”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4.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国庆节快到了,我们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你喜欢的颜色的气球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和学法:活动探究、小组合作、猜测—验证等。教具: 完成相同的两个梯形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3)师: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交流归纳,推导公式。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四.巩固练习:(1)完成P8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五.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上课,谈谈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2、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梯
形的面
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