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
孔 子、孟 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感知每则语录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明确学习中思考的重要作用,学以致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难点:孟子的语录。【课文提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奉为圣人。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开私立学校的先河,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它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汉以来,儒学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又是先秦文学语言的总集。《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的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它们都是儒家经典。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正音正字】
论(语)lún 罔wǎnɡ 殆dài 譬pì 篑kuì 暴pù 弈yì 鹄hú 弗fú 杵chǔ 【积累词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仁人无敌于天下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偶尔也有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孟子》也属语录体。《孟子》善于论辩,《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这种故事往往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孟子》的寓言,多有民间故事色彩。《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尽量把课文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双音节词。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及其学派。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礼仪,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明白规律,六十岁耳朵顺畅,七十岁随心所欲,不会逾越规矩。”
分析:孔子的学,包括礼(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懈怠)。” 要点:“而”转接连词,相当于“但是”。
则:连词,组成前因后果的句式,翻译成“就”。
分析:这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后代要学习、传承前辈的知识,并且积极思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只学不思,一定学不好;只思而不学,只是空想,容易胡思乱想。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陷于迷误。
原文:自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自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谥号为文。”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翻译:孔子说:“譬如堆积土山,差一筐没有完成,如果停止了,我也要停止!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倒一筐完成,如果继续,我也要去干!”
原文: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孟子说:“不要奇怪王不聪明。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生存的。我和王相见少,我退居在家对王冷淡到极点,我怎么能让王萌发善心?譬如下棋的技术是小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心里一直认为有天鹅要来,想拿弓箭射它,即使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译: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最仁的人去讨伐最不仁的人,怎么会使木棒在血中漂流呢?”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班级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本文六则语录,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孔孟论学》选《论语》四则:①介绍自己做学问的几个阶段;②③向弟子传授做学问的方法;④鼓励弟子治学应该善始善终,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孔孟论学》选《孟子》二则:①关注人性的修养,主张专心、持久,不能一暴十寒;②阐述做学问不能迷信书本,应该有独立的见解。
2.孔子的四则语录,有什么特点? 这些孔子语录,有两个特点:
第一,精粹警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的色彩,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由引用。
第二,语录虽然是片断的,但是相互间有联系,不是一般的联系,而是深刻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系统性。
3.哪些成语是由本文的语录演变而成的?
①一暴十寒
②不耻下问
③三十而立
④不惑之年
⑤专心致志 4.下列语录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离不开问,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而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读书而又不能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5.分别归纳孟子两则语录的论据和论点。
①论据是:两人向弈秋学弈,专心程度不同导致结果不同。论点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②论据是:自己不相信《武成》关于周武王伐纣杀人很多的记载。论点是:学习要有怀疑精神。或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从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①学习有助于修养,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终身受益。②学与思、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迷信书本。③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断积累。)【拓展学习】概括和分析四则语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行,忠,信。
1.讲学习的关键问题。只有爱好学习,视学习为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
2.讲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反复温习,获得新知识。
3.讲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习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经常实践。
4.讲学习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这四种东西是学习纲要。【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勉学》,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教学后记】
第二篇:孔孟论学(月考复习用)
孔孟论学
一、文学常识
略。(见初一复习课件)
二、释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志:立志
立:自立,即做事合于礼
惑:迷惑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为政》)
罔:迷惑
殆:危险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敏:聪明
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
覆:倾倒 进:前进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或:通假字,通“惑”,奇怪。
虽有天下易 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虽:即使
易:容易 生:生长
暴:通假字,通“曝”晒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罕:少
至:极
吾如有萌焉何哉?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萌:萌发
今夫弈之为 数,小数也;
弈: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全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诲:教,惟:只;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鸿鹄:天鹅
援:拿,拿起
缴: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
俱:一起
弗:不
若:如,比得上。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然:这样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完全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策:竹简,这里作量词,相当于“片”。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仁:仁道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指殷纣王
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三、翻译句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了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不越出规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他聪明好学,又不以向学识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的谥号为“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就算只倒一筐土,如果(继续)前进,是我要前进的。”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奇怪的。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了。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我和大王相间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的身边,吾如有萌焉何哉?
我怎么能使(大王)善良之心萌发呢?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比如)现在(看)下棋,这只是一种小技艺;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不能学会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奔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假如)让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认为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拿弓箭去射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当然)不是这样。”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我对《尚书》中《武成》一篇,只取信两三页(读)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殷纣王这极不仁道的人,又怎么会使血流飘杵呢?
第三篇:孔孟论学习
《孔孟论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预习要求:
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
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 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9.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为政》
(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这就产生了发现的乐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见还可以成为老师。③《论语•为政》
(二):这一则强调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④《论语•为政》
(三):能够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分清,并承认自己所不知道,是一种智慧。这不仅是学习,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以上四则讲的是自己学习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当堂背下以上四则课文。
(四)学习探究(5—7节)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敏(聪敏灵活)耻(羞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好(在“好之者”中,爱好)隅(角落)
4.请学生交流5、6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也可以按以下问题思考:1.“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2.“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教师说说7节的经验体会。5.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公冶长》:学习中要克服世俗的羞耻感。“敏”与“好学”是并列关系,说明具有良好的学习素质。
②《论语•雍也》:善于在自己的学习中培养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拥有无限的乐趣。
③《论语•述而》:一般而言,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但必须是自己认真思考。“不复”是促使他去思考。
(五)背诵以上三节课文。
(六)布置作业。1.巩固1—7节的背诵。2.诵读并抄写8—10节。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1.检查1—7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8—10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8—10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说苑》和《孔子集语•子贡第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孰(谁、哪一个)居(居住,生活在一起)期(相约、会面)4.请学生分别就这二节内容所说的道理交流经验或体会。5.小结
(1)《说苑》: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因而向别人请教极为重要。
(2)《孔子集语•子贡第二》:读书要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要的就是要深入文章的情景。这就需要我们在读书时设定与作者交谈的情景。
(三)背诵以上二节课文。
(四)学习《孟子•离娄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道(方法)自(自觉)居(保有)资(积累)原(通“源”,水源)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在学习中如何才能做到左右逢源?你有这个体会吗? 5.小结
文章所说的是君子,但每一个同学在学习中也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悟:学习方法得当,知识的积累和感悟就会深厚,一旦使用就会文思敏捷,左右逢源。6.背诵这一节课文。7.课堂小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不愤不启
()6.不悱不发
()7.受学重问
()
8.读书诵诗,与古人期
()
二、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1.学而时习之
()2.知之为知之
()3.君子深造之以道
()
三、解释下面二组加点词的意义。
A.①可以为师矣
②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①
②
B.①诵诗读书,与古人居
②自得之,则居之安
①
② [参考答案]
一、1.迷惑而无所得2.疑惑3.机敏,聪敏灵活4.比不上5.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悟的样子6.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样子7.请教8.相约、会面
二、1.学习的内容2.知识、道理3.指所学的东西,学问
三、A.①成为,作为②作为B.①生活在一起
②保有
(五)布置作业
1.巩固8—10节的背诵。2.诵读并抄写11—13节。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情况 1.检查8—10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11—13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1—13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孟子•告子上》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暴(pù,通“曝”,晒)奕(通“弈”,围棋)诲(教导)俱(一起)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吗)奕之为数(围棋作为一种技艺。之,结构助词,没有意义)惟奕秋之为听(“惟听奕秋”的倒置,意思是只听奕秋的教诲。惟,只、只有。之,结构助词。)为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动词,造成。是,这样(的结果)
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一暴十寒”和“奕秋诲人”的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这二种的情况你经历过吗? 5.小结
以这二种情况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还有类似的经历。设想我们得到同学如果在学习上是一暴十寒,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同样的道理,认真听老师的讲课,与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这二种情况,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6.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孟子•尽心上》和《孟子•尽心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辟若(譬如。辟,通“譬”)而已(助词,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介词词组“于天下”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无敌”的前面,即: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4.师生共同交流这二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或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道理?你有过这一类的经历吗? 5.小结
不能迷信,不要拘泥于包括《尚书》一类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而社会在前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事物,我们既要注意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但也要根据社会生活做出我们的理解和判断。6.背诵这二节课文。
7、完成课后练习。
第四篇:孔孟论学先学后教教案
《孔孟论学》教案
执教
张玉平
班级八1班
学教目标
1积累重点文章字词,疏通文意(前四则)当堂背诵默写前四则
2感受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体会课文的丰富内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
实词的掌握 句子理解 学习难点
深层理解《孔孟论学》之内蕴,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先学后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分钟 板书课题 揭示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价值目标 靠老师自己掌握,可以不出示
(二)出示自学指导
五个明确自学时间
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达到标准。教师检测方法。
例子,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六分钟以后,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每次自学之前都要讲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做记号,可以质疑问难,但是不要边读书边讨论。
(三)(先学后教)
28分钟 一读 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1指明学生试读,轮读。板书错字 2集体读错字两遍。
3优秀学生范读,全班散读,读准,读熟。二读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译讲前四则。
先自己翻译,再分组,学习组长织学习。组长读自己翻译的,组员更正。或者由组长指名同学读,组长最后做总结。做好记录。
每组讲一句,错误地方本组纠正,或者其他组补充,或者举手补充。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最后讲解。
同时教师穿插讲解渗透关于课文内容整体理解的部分,板书关键词,为下一步内容整体理解作铺垫。
三读
文章分别从什么角度谈学习之道的。
学习组长组织讨论,小组总结记录讨论结果。指名小组回答。
第一则,孔子论学习的作用
第二则 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第三则学习的方法,不懂就问,包括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第四则论学习的态度,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四读而后思
学而不思则罔 力透纸背,你还能看出什么呢。拓展部分
预设,1孔子作为圣人,十五有志于学,六十才能怎么样,那我们平常人呢,平常人,更要努力学习,从早开始。
2十五岁是多么重要的年龄,我们现在正值十四五岁,我们也应该向圣人一样,开始好好学习,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一生的学习开启美好的篇章。
3古人说十五岁是豆蔻年华,我今天知道,不关十五岁是青春磅礴的,血气方刚的年龄,十五岁还是学习的好阶段。我们一定摒弃坏的习惯,拒绝现实中各种诱惑,投身学习。
4学习不思考不行,其实,做任何事情不思考都是错误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把名字中的行放在知的后面,就是告诉我们做的重要性,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重视做,先做后说。
5学问,学问,学习中问特别重要,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也可以多问,像各种人求教。存疑
1关于学习的怎么出现在为政篇呢。2孔文子是何许人也。3公治长怎么讲,子罕呢
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句子
四
当堂训练
1当堂背诵
小组形式 齐背,举手问效果,统计。
2当堂测试,独立完成。组内互批,组长记录分数。举手统计。教师讲解,红笔订正。
五小结
第五篇:9孔孟论学
9、孔孟论学
一、教材分析:
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偶尔也有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感知每则语录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明确学习中思考的重要作用,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学习的意义,重视学习中思考的价值,理解孔孟论学语录的角度和具体含义,端正学习态度,注意学习方法。
2、理解孔孟论学语录的角度和具体含义。
四、教学设想:
采用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其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五、教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生自由抢答:
(1)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波及世界,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的思想学说是什么?——儒家学说。
(2)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
(3)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是谁?——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人)。
(4)孔子被尊称为“圣人”,那么孟子被尊称为什么?——“亚圣”。
(5)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在哪两部经典中得以集存?——《论语》、《孟子》。
(6)孔子是位伟大的教育家围棋网站,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论语〉八则》中有哪些是谈论学习的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教师导语: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孟子都是“为学有道”的,他们有许 1
多有关学习的言论流传下来,影响了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他们的思想智慧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财富,让我们进入第九课《孔孟论学》,先贤智慧一定会再次给我们当代学子以启迪。
3.板书课题,理解题意:孔孟论学——孔子、孟子谈论学习(论:议论,谈论)
(二)初读孔子论学四则,读通读顺。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出声通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论(语)lún 罔wǎnɡ 殆dài 譬pì 篑kuì 暴pù 弈yì 鹄hú 弗fú 杵chǔ
3、学生再齐读两至三遍,直到读准字音。
4、学生自己出声朗读2分钟,目标:读准、读通、读流利。
5、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示范朗读。多人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
(三)理解孔子论学四则的字义句意。
1、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读理解,不能理解的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3、学生串讲大意,教师点拨,在译句的准确性和通顺度上给予指导。4(1)全班同桌合作,一人朗读,一人用现代汉语说其句意。
(2)选四对同桌在全班面前合作。
(四)深入理解孔子论学四则所蕴含的“为学之道”。
1、师生一起找出这四则语录给后人留下的成语或警句: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耻下问
2、学生自读孔子论学四则,悟一悟其中蕴含的“为学之道”,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导语:这四则语录,为后人留下了这么多成语、警句,可见其价值。你能悟出这四则语录中分别蕴含的“为学之道”吗?请仔细品读,思考,然后简洁概括。
3、学生发言。
第一则:少年就应“有志于学”;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第二则: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勤学好问)。
第四则:学习贵在坚持。
4、教师深入追问:你觉得孔子的这些话有没有道理?如果有,这些话又是怎样做到使人信服的呢?(用了怎样的方法?)请任选你觉得最能使你信服的一则研读,说说你的研读结果。
5.学生研读、发言。
第一则:以自身经历为例,现身说法。
第二则:两种情况对举,反面论证。
第三则:阐释“文”的含义,立孔文子为榜样。
第四则:比喻、对比。
(四)朗读、背诵。
说明:
背诵环节,形式可以自由活泼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填空式背诵:教师背诵半句,由学生接下半句。
2.译句对原句:给出某句译句,学生背诵原句。
3.接龙式背诵:由一组学生以标点为界,接龙背诵。
在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形式的背诵,总之,力求使学生快乐、有效地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孔子论学四则。
2、背诵孔子论学四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背诵孔子论学四则。
2、教师出题(实词解释:“惑”、“逾”、“罔”、“殆”等),学生自由抢答。
3、教师导语: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论学的四则经典语录,这堂课我们来读一读亚圣孟子论学的两则语录。孟子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不仅自己善于学习,对学习态度和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善于教导学生领悟和运用。今天,我们就来做孟子的学生,聆听先生的谆谆教诲吧!
(二)初读孟子论学第一则,读通读顺。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出声通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暴pù 弈yì 鹄hú 弗fú 杵chǔ
3、学生再齐读两至三遍,直到读准字音。
4、学生自己出声朗读2分钟,目标:读准、读通、读流利。
5、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示范朗读。多人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
(三)理解孟子论学第一则的字义句意。
1、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天元围棋,自读理解,不能理解的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3、以句号为界请几位学生合作串讲大意,教师点拨,在译句的准确性和通顺度上给予指导。由学生上台,自选搭档,任选一则,一人朗读,一人用现代汉语说其句意。(以句号为界,逐句讲解。)
5、全班朗读,教师在停顿、节奏、轻重等方面稍加点拨。
(四)深入理解孟子论学第一则所蕴含的“为学之道”。
1、师生轻松对话。
教师:这一则,似乎内容比较复杂,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包含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句子——
学生:(可以自由接话)一暴十寒、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学生:(可以互相补充)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专心致志——专心、思想集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不专心,开小差,心有旁骛。教师: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而一暴十寒、心有旁骛的学习当然是不会有成果的。当时,有人认为是因为孟子辅导不力,才使得齐王昏庸不明,孟子便说了这样一段话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你发现孟子增强议论说服力的“秘笈”了吗?——学生:比喻(对比)。
教师:谁来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担当小老师)
1.先以植物生长作比喻,指出如果“一暴十寒”,再容易生长的植物都不可能生长,那么人也是这样,孟子教导齐王的时间少,而小人影响齐王的时间多,齐王当然昏庸不明了。可见教育、学习要长期进行,持之以恒。
2.再以学下棋作比喻,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这里孟子又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二人的表现加以对比,加强了表达效果。学棋如此,其他方面的学习当然也是如此,专心致志是必不可少的。
2、朗读2-3分钟,散读与齐读相结合。
3、填空式朗读,关注关键语句: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五)理解孟子论学第二则的字义句意。
1、学生借助注释注音,朗读。
2、学生借助注释试着出声串讲,发现疑难。
3、质疑、释疑并串讲大意。
4、在师生对话中理解本则中孟子所提倡的读书应有的质疑精神。
教师:“质疑”这个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我们在语文课上,尤其是文言文学习中就经常以质疑的手段帮助我们学习。这里的“质疑”主要指的是对我们不懂的知识提出疑问。孟子在读《尚书》这本古籍的时候也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没有区别呢?
学生:有区别。他是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怀疑,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尚书》中是怎么记载周武王伐纣的情形的?
学生:血流飘杵(血之流杵)。
教师:孟子认为这不是事实。他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仁人无敌于天下围棋网,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可请学生用现代汉语再讲一遍。)
教师:尽管孟子的推断未必与史实相符合,但这种大胆怀疑,不盲从书本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因为这表明,他是用心在读书,他是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从此,孟子也给我们留下了经典名句——
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教师:后来,人们把这个道理推广到了读一切书籍、文章,这个句子就成了“尽信书,不如无书”。
5、齐读孟子论学第二则。
(六)总结、延伸思考、布置作业
1、齐读《孔孟论学》。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思考。
教师语:孔子孟子论学的经典言论虽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直到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从中获益匪浅。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学习,是否有需要改正或调整、改进的地方呢?请你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体会,要求在文中适当引用这一则中的关键语句。(课时如有余,可请学生当堂思考。)
3、布置作业:
1、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围绕一个中心,任意引用两则语录,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话。
2、搜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终身学习
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为
孟 不耻下问 勤学好问 学
论 功亏一篑 坚持不懈 有
学 一暴十寒 持之以恒 道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专心致志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大胆质疑
八、教学反思:
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确实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对我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学生能够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感受他们,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思想方面应该会获益非浅。而作为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