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

时间:2019-05-15 08: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

第一篇: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

篇章研究

本课选孔子论学语录四则,孟子论学语录二则,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总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时“有志于学”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生经验也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会使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称孔文字为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字为文。„‟

内容理解:

孔子借为学生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机会,阐释了自己对“文”的理解,阐述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从中也可看出孔子本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如果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内容理解: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终究不成,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尚书》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句);艰巨的任务虽只刚开了个头,但只要不断前进,终能成功。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内容理解: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6.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内容理解: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这六则语录从学习作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不同角度论学,采用比喻、举例、对比等方法,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字词解释: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有: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不惑:不受迷惑

志:立志

知:知道

从:随从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只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罔:迷惑

殆:危险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

所:所以

欲:能够

谓:称为

文:孔圉谥号文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是以:因此

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使……平。

虽:即使

覆:倾倒

或:同“惑”,奇怪

暴:同“曝”,晒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弈: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鸿鹄:天鹅

至:极

援:拿起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子,代箭

与:通“欤”

信:相信

以:凭借、依靠

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无或:不值得奇怪。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

孔 子、孟 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感知每则语录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明确学习中思考的重要作用,学以致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难点:孟子的语录。【课文提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奉为圣人。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开私立学校的先河,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它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汉以来,儒学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又是先秦文学语言的总集。《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的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它们都是儒家经典。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正音正字】

论(语)lún 罔wǎnɡ 殆dài 譬pì 篑kuì 暴pù 弈yì 鹄hú 弗fú 杵chǔ 【积累词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仁人无敌于天下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偶尔也有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孟子》也属语录体。《孟子》善于论辩,《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这种故事往往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孟子》的寓言,多有民间故事色彩。《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尽量把课文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双音节词。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及其学派。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礼仪,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明白规律,六十岁耳朵顺畅,七十岁随心所欲,不会逾越规矩。”

分析:孔子的学,包括礼(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懈怠)。” 要点:“而”转接连词,相当于“但是”。

则:连词,组成前因后果的句式,翻译成“就”。

分析:这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后代要学习、传承前辈的知识,并且积极思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只学不思,一定学不好;只思而不学,只是空想,容易胡思乱想。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陷于迷误。

原文:自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自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谥号为文。”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翻译:孔子说:“譬如堆积土山,差一筐没有完成,如果停止了,我也要停止!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倒一筐完成,如果继续,我也要去干!”

原文: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孟子说:“不要奇怪王不聪明。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生存的。我和王相见少,我退居在家对王冷淡到极点,我怎么能让王萌发善心?譬如下棋的技术是小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心里一直认为有天鹅要来,想拿弓箭射它,即使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译: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最仁的人去讨伐最不仁的人,怎么会使木棒在血中漂流呢?”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班级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本文六则语录,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孔孟论学》选《论语》四则:①介绍自己做学问的几个阶段;②③向弟子传授做学问的方法;④鼓励弟子治学应该善始善终,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孔孟论学》选《孟子》二则:①关注人性的修养,主张专心、持久,不能一暴十寒;②阐述做学问不能迷信书本,应该有独立的见解。

2.孔子的四则语录,有什么特点? 这些孔子语录,有两个特点:

第一,精粹警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的色彩,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由引用。

第二,语录虽然是片断的,但是相互间有联系,不是一般的联系,而是深刻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系统性。

3.哪些成语是由本文的语录演变而成的?

①一暴十寒

②不耻下问

③三十而立

④不惑之年

⑤专心致志 4.下列语录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离不开问,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而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读书而又不能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5.分别归纳孟子两则语录的论据和论点。

①论据是:两人向弈秋学弈,专心程度不同导致结果不同。论点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②论据是:自己不相信《武成》关于周武王伐纣杀人很多的记载。论点是:学习要有怀疑精神。或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从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①学习有助于修养,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终身受益。②学与思、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迷信书本。③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断积累。)【拓展学习】概括和分析四则语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行,忠,信。

1.讲学习的关键问题。只有爱好学习,视学习为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

2.讲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反复温习,获得新知识。

3.讲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习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经常实践。

4.讲学习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这四种东西是学习纲要。【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勉学》,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教学后记】

第三篇:孔孟论学(月考复习用)

孔孟论学

一、文学常识

略。(见初一复习课件)

二、释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志:立志

立:自立,即做事合于礼

惑:迷惑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为政》)

罔:迷惑

殆:危险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敏:聪明

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

覆:倾倒 进:前进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或:通假字,通“惑”,奇怪。

虽有天下易 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虽:即使

易:容易 生:生长

暴:通假字,通“曝”晒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罕:少

至:极

吾如有萌焉何哉?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萌:萌发

今夫弈之为 数,小数也;

弈: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全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诲:教,惟:只;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鸿鹄:天鹅

援:拿,拿起

缴: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

俱:一起

弗:不

若:如,比得上。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然:这样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完全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策:竹简,这里作量词,相当于“片”。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仁:仁道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指殷纣王

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三、翻译句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了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不越出规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他聪明好学,又不以向学识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的谥号为“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就算只倒一筐土,如果(继续)前进,是我要前进的。”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奇怪的。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了。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我和大王相间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的身边,吾如有萌焉何哉?

我怎么能使(大王)善良之心萌发呢?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比如)现在(看)下棋,这只是一种小技艺;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不能学会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奔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假如)让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认为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拿弓箭去射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当然)不是这样。”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我对《尚书》中《武成》一篇,只取信两三页(读)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殷纣王这极不仁道的人,又怎么会使血流飘杵呢?

第四篇:孔孟论学习

《孔孟论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预习要求:

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

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 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9.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为政》

(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这就产生了发现的乐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见还可以成为老师。③《论语•为政》

(二):这一则强调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④《论语•为政》

(三):能够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分清,并承认自己所不知道,是一种智慧。这不仅是学习,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以上四则讲的是自己学习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当堂背下以上四则课文。

(四)学习探究(5—7节)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敏(聪敏灵活)耻(羞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好(在“好之者”中,爱好)隅(角落)

4.请学生交流5、6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也可以按以下问题思考:1.“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2.“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教师说说7节的经验体会。5.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公冶长》:学习中要克服世俗的羞耻感。“敏”与“好学”是并列关系,说明具有良好的学习素质。

②《论语•雍也》:善于在自己的学习中培养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拥有无限的乐趣。

③《论语•述而》:一般而言,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但必须是自己认真思考。“不复”是促使他去思考。

(五)背诵以上三节课文。

(六)布置作业。1.巩固1—7节的背诵。2.诵读并抄写8—10节。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1.检查1—7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8—10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8—10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说苑》和《孔子集语•子贡第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孰(谁、哪一个)居(居住,生活在一起)期(相约、会面)4.请学生分别就这二节内容所说的道理交流经验或体会。5.小结

(1)《说苑》: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因而向别人请教极为重要。

(2)《孔子集语•子贡第二》:读书要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要的就是要深入文章的情景。这就需要我们在读书时设定与作者交谈的情景。

(三)背诵以上二节课文。

(四)学习《孟子•离娄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道(方法)自(自觉)居(保有)资(积累)原(通“源”,水源)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在学习中如何才能做到左右逢源?你有这个体会吗? 5.小结

文章所说的是君子,但每一个同学在学习中也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悟:学习方法得当,知识的积累和感悟就会深厚,一旦使用就会文思敏捷,左右逢源。6.背诵这一节课文。7.课堂小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不愤不启

()6.不悱不发

()7.受学重问

()

8.读书诵诗,与古人期

()

二、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1.学而时习之

()2.知之为知之

()3.君子深造之以道

()

三、解释下面二组加点词的意义。

A.①可以为师矣

②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B.①诵诗读书,与古人居

②自得之,则居之安

② [参考答案]

一、1.迷惑而无所得2.疑惑3.机敏,聪敏灵活4.比不上5.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悟的样子6.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样子7.请教8.相约、会面

二、1.学习的内容2.知识、道理3.指所学的东西,学问

三、A.①成为,作为②作为B.①生活在一起

②保有

(五)布置作业

1.巩固8—10节的背诵。2.诵读并抄写11—13节。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情况 1.检查8—10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11—13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1—13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孟子•告子上》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暴(pù,通“曝”,晒)奕(通“弈”,围棋)诲(教导)俱(一起)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吗)奕之为数(围棋作为一种技艺。之,结构助词,没有意义)惟奕秋之为听(“惟听奕秋”的倒置,意思是只听奕秋的教诲。惟,只、只有。之,结构助词。)为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动词,造成。是,这样(的结果)

4.师生共同交流本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可以参照以下问题:“一暴十寒”和“奕秋诲人”的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这二种的情况你经历过吗? 5.小结

以这二种情况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还有类似的经历。设想我们得到同学如果在学习上是一暴十寒,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同样的道理,认真听老师的讲课,与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这二种情况,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6.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孟子•尽心上》和《孟子•尽心下》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课文。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辟若(譬如。辟,通“譬”)而已(助词,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介词词组“于天下”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无敌”的前面,即: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4.师生共同交流这二节课文所说的道理。

或可以参照以下问题: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道理?你有过这一类的经历吗? 5.小结

不能迷信,不要拘泥于包括《尚书》一类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而社会在前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事物,我们既要注意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但也要根据社会生活做出我们的理解和判断。6.背诵这二节课文。

7、完成课后练习。

第五篇:孔孟论学先学后教教案

《孔孟论学》教案

执教

张玉平

班级八1班

学教目标

1积累重点文章字词,疏通文意(前四则)当堂背诵默写前四则

2感受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体会课文的丰富内涵,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

实词的掌握 句子理解 学习难点

深层理解《孔孟论学》之内蕴,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先学后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分钟 板书课题 揭示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价值目标 靠老师自己掌握,可以不出示

(二)出示自学指导

五个明确自学时间

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达到标准。教师检测方法。

例子,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六分钟以后,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每次自学之前都要讲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做记号,可以质疑问难,但是不要边读书边讨论。

(三)(先学后教)

28分钟 一读 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1指明学生试读,轮读。板书错字 2集体读错字两遍。

3优秀学生范读,全班散读,读准,读熟。二读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译讲前四则。

先自己翻译,再分组,学习组长织学习。组长读自己翻译的,组员更正。或者由组长指名同学读,组长最后做总结。做好记录。

每组讲一句,错误地方本组纠正,或者其他组补充,或者举手补充。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最后讲解。

同时教师穿插讲解渗透关于课文内容整体理解的部分,板书关键词,为下一步内容整体理解作铺垫。

三读

文章分别从什么角度谈学习之道的。

学习组长组织讨论,小组总结记录讨论结果。指名小组回答。

第一则,孔子论学习的作用

第二则 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第三则学习的方法,不懂就问,包括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第四则论学习的态度,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四读而后思

学而不思则罔 力透纸背,你还能看出什么呢。拓展部分

预设,1孔子作为圣人,十五有志于学,六十才能怎么样,那我们平常人呢,平常人,更要努力学习,从早开始。

2十五岁是多么重要的年龄,我们现在正值十四五岁,我们也应该向圣人一样,开始好好学习,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一生的学习开启美好的篇章。

3古人说十五岁是豆蔻年华,我今天知道,不关十五岁是青春磅礴的,血气方刚的年龄,十五岁还是学习的好阶段。我们一定摒弃坏的习惯,拒绝现实中各种诱惑,投身学习。

4学习不思考不行,其实,做任何事情不思考都是错误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把名字中的行放在知的后面,就是告诉我们做的重要性,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重视做,先做后说。

5学问,学问,学习中问特别重要,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也可以多问,像各种人求教。存疑

1关于学习的怎么出现在为政篇呢。2孔文子是何许人也。3公治长怎么讲,子罕呢

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句子

当堂训练

1当堂背诵

小组形式 齐背,举手问效果,统计。

2当堂测试,独立完成。组内互批,组长记录分数。举手统计。教师讲解,红笔订正。

五小结

下载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9孔孟论学(共五则范文)

    9、孔孟论学 一、教材分析: 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

    醉翁亭记字词 课文理解 原文回答详细总结

    虚词 1、“而”字的用法。 表承接: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

    《孔孟论学习》练习题

    《孔孟论学习》练习一、基础识记 1、默写: ⑴学而不思则罔, 。 ⑵不 不 ,不 不 。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 ”。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四字词翻译

    一)并列关系 名山大川 famous mountains and great rivers 名胜古迹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sites 湖光山色 landscape of lakes and hills 青山绿水 green hills and c......

    孔孟论学习教学反思

    孔孟论学习教学反思 本周周二、周三教学《孔孟论学习》。教学这篇课文用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孔子论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孟子论学习。 回顾两堂课的教学,感觉太注重于教学改革的......

    陈情表 字词解析(详细)

    《陈情表》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

    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

    各位同学们,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欢迎各位阅读借鉴哦!~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孔孟两章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

    7《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7《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诵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习、说、罔、殆、知、愤、悱、居、资、暴等关键词语。 3?了解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