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何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何因素?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动机的强弱,可以通过学习积极性反映出来,而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多方面,我觉得首先是学生自身,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的学生,对知识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世界总是抱着好奇的心,所以他们总是孜孜不倦的接受新知识,从多途径去获取知识,对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有点学生,他们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也就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其次,家庭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方面,家庭作为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微观社会环境,其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可激发或抑制学习动机的产生。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父母的期望、父母的监控、父母对子女学业的支持及指导策略、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等,这些与学习动机中的学习愿望、主动性、坚持性、情感、理想等都有显著相关,从而影响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例如,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这让处于生理和心理正在成熟的学生倍感压力,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每天在重压中学习,学习效率肯定不高了。
还有,学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是否有学习动机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教师的评语(包括书面的和口头的)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评语可能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还是内在动机,都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校同学之间也会互相影响,比如你在班里的地位怎样,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学习动机会影响学生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要因时因地因人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技术。
第一,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学习目的,这个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给予支持,作为家长,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氛围内接受知识,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开拓视野,而不是为了将来谋求高官厚禄。学校方面,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不要以成绩,升学率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体、智、美三方面发展。
二、发挥主导作用,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喜好,而纯粹为了迎合社会的潮流,让自己的子女成天学这学那,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把他们某一方面的潜能消失殆尽。作为经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我们千万别重蹈覆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具体,可行性的教育方式,这将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的成长。
三、利用反馈信息,奖惩得当
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反馈要清晰,具体。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再加上适当的评价,效果相当的好。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如果一味的表扬和奖励,也不是很好的,曾听到过一个低年级的新教师上课,课上他激情满怀,不管学生怎样回答,他总是说:“你做得很好。”一堂课下来,这句话使用频率颇高,而他关于为什么“好”的理由却一句也没有,很多学生都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这样千篇一律,纯粹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毫无意义的反馈结果使学生很被动,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这堂表面上热闹非凡的课给所有听课者的感觉就是在“做秀”,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教法教法,贵在得法。总而言之,教师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学,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如果能巧用一切策略,就能如鱼得水地驰骋于教学之中。
第二篇:浅谈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浅谈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来自国内外经济的竞争,英语教与学在各个领域愈发的普遍而重要。英语在中学,高中和大学是必修科目,所以教师必须尝试所有方法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就像水对鱼一样重要。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需要经历很多困难,克服很多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成功的要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能让我们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个人认为,动机也是学习的最好促进者,尽管它是微妙的,我们无法触碰,观察抑或是闻嗅到。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就不会视学习为一种负担,他们将会积极地全身心地沉入进学习的海洋中。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任何事物的发展或消退都是有因可循的,对于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言也同样如此。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无明确学习目标
②无坚定地学习意志和自控能力 ③过多的学习失败经历 ④缺乏学习兴趣 如果学习没有目标,就像航行没有了方向一样迷茫。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他们甚至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而终究导致他们抱怨学习中的失败,沉溺于浑浑噩噩的学习生活中。2.家庭因素
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中,家庭因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中,大多数是来自贫困或者是单亲家庭。家长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学习阶段对奠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像老师一样和孩子沟通交流,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和谐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容易有学习动机,因为在他们的爱和归属感满足后,他们才会积极寻求自我实现。3.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教育都来自学校。然而,学校也有本身的缺点和限制。
首先,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烈。我们无可否认,积极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学习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因素。
其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跟人的品质,工作方式,教学方法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材料过时,这些都让学生对学习感到乏味。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有些地区甚至无法给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
即使学校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努力,发扬中国人修筑长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排除困难努力学习。4.社会因素
不同的社会环境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模式。如果把学习比作海洋,那么社会环境就是诺亚方舟。这就意味着,学生作为社会中重要的成员,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不可替代的。
总之,以上四方面的因素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与家庭,社会,学校应该通力合作,团结一致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第三篇:浅谈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浅谈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其他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通俗讲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这就需要探讨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就要了解这个对象的内因。
我认为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2)学生自身的目标及需要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的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
3)年龄特点及是否成熟 在各种动机表现中可见,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比如,刚入学的孩子会产生对小学生地位和外表的羡慕,而对于教师的眼神却不会多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的动机作用才增长,如注意到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渐渐地学会与其他同学比较等。
4)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比如交往性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讲可能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有的学生可能以竞争中得首位,得到别人尊重的威信性动机为其第一位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
5)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以上是内因,外因有以下两点: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普遍具有追求功名富贵的学习动机;工业社会人们以劳动市场的需求确定自己学什么专业;我国十年**期间,由于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公正的待遇,普遍产生的“读书无用论”。这些无不反映了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
2)老师的榜样作用
动机是有感染力的。老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老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老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老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老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老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如果这种对待方式持续下去的话,便会对学生产生固定的影响,高期望的学生产生了高水平的动机,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高水平的行为,低期望的学生则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行为和成就与当初的期望值越来越接近。
此外,老师不仅有榜样作用,他还是沟通社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配合各方面力量去完成的。
了解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我们还要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结合我自己的学习情况,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几点:
1)目标与自信
一般来说,具有高抱负水平的学生,必然追求高的学习目标,因而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抱负水平低的学生,追求的学习目标也低,其学习动机也一定是微弱的。但是,学生不能盲目确立目标,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拟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是他们对“目标实现”充满信心。动机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自信。在学习中屡屡失败的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让他们时常体验成功,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内部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帮助潜能生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如何挖掘自己的优点。在评定学生时,既要让优秀生看到自己的高水平,又要让潜能生看到自己的收获。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都应给与充分的肯定。
2)表扬与批评 毋庸置疑,恰当的表扬和合理的批评都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但其作用因年龄、性别、学习水平等变化。研究表明,儿童乐于接受正面鼓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看重同伴的看法。在性别方面,对女生来说,表扬比批评更有效,而对男生来说,批评比表扬的作用更大,学习的水平不同,表扬和批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表扬对潜能生作用最大,中等生次之,优秀生最小,而批评对优秀生作用最大,中等生次之,潜能生最小。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表扬和批评。对小学生、女学生要多表扬,而对男生,尤其是调皮的男生,批评比表扬更有效。对成绩好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不宜多表扬;而对潜能生来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与更多的表扬。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应多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3)挑战与乐学
其实,学生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太简单的活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如果学生看不到活动的价值,看不到活动与学习目标的联系,则不会对活动感兴趣。相反,如果适当开展一些个人竞赛和团体比赛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迅速高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挑战性活动的另一面应充满快乐,快乐是人的基本需要。事实表明,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有效地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使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而且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兴趣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在活动中,老师要控制好自己的语音、语速、身姿语、眼神和面部表情,要注意刺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恰当地讲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事轶闻等融入活动中去。同时,要求学生大胆参与,进行热烈讨论,畅所欲言。
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一样,不情愿地学习有损于教学,老师教之于无色,学生学之于无味,结果学生怕学、厌学。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则成为死亡之吻;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动机,教学只不过是一种厌恶疗法。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将来也是要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我希望我能学好心理学了解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运用到将来的教学中去。
第四篇:高职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因素研究
高职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绩效的相关因素分
析
任安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河南 三门峡472000)
摘要: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生源、心智、能力、环境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和绩效的几种主要因素,并借此提出一些培养、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来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绩效。
关键词:学习动机;绩效;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规划课题《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绩效和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批准号: 2009-JKGHAD-0537)
作者简介:任安忠(1970--)男,河南陕县人,河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硕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数学控制论研究。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to affect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high Vocation students
REN an-zhong
(SanmenxiapolytechnicHenanSanmenxia472000)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source of students, mental, capacity, and environment aspects , analyzes the impact of higher vocational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several key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some of the ways to train, motivate and maintain student motivation ,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learning of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Key words:Motivation of learning;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High Vocation students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倾向,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
①力对学生的活动和行为起着定向和驱动作用。依据现有的理论依据,探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采取教学干预、课程改革、模式创新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等问题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30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对于这些问题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很多,而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存在诸多不同,如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双重性,办学途径与行业联系的紧密性等是与普通教育存在很大差异,有些甚至大相径庭。如果简单的搬用普通基础教育中的成熟理论,势必制约和影响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生源、心智、能力和环境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培养、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进一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
一、元认知能力和内在兴趣
元认知知识是人们对于认知活动和结果的意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得到
②自我体验等(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学生的学习可分为关于学生自身内
部认知特点和能力等方向特点、学生之间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差异的知识、学生认知与能力存在不同的水平及其对学生活动产生的不同作用等的知识这三方面。高职学生的群体主体是三校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以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由于他们本身的认知能力略差,差异性较大,造成了高职部分课程举步维艰的情形。一些学生认知能力的低下本身就影响了学习活动的继续,再加上自制力较弱,自我缺乏钻研和必胜的信念,当他们遇到障碍和困难时,对潜在的困难看的比实际情况可怕的多,以至于一直停留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上,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身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元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必须为自己所要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找到充足的理由,才有动机来从事这一活动。当学生对某项学习活动有兴趣时,兴趣或对这一活动的内在动机就成为他从
③事学习活动的充分理由。被兴趣驱动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中能自我决定学习进度和方式,而且也能取得预料的成果和体验高水平的兴趣,而且能为此付出努力而乐此不彼。高职学生虽然认知能力略差,但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的出类拔萃,同时伴随他(她)会有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和牺牲,当然也会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另外,经过调研和座谈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他们的兴趣不时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例如可能会受到一些奖励或者批评,可能会遇到一个睿智的教师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培养或损害学生的内在兴趣动机,继而会影响到学生对这方面学习的投入和绩效。
二、心理素质和控制归因
心理素质包含着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因素,它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组
④成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心里因素调节着高职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与效果,对于学生的专业
素质、思想素质和生理素质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美国伊利诺大学的J.E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曾对几个社区的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成就进行追踪、调查和研究发现,取得成就的大学生除了非常明显的专业特长外,他们在合作、乐观、谦和、宽容、控制力强等方面有突出的表⑤现。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逐渐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从学院心理咨询机构的学生心理状况分析报告中我们也能看出,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值得担忧。一方面,高职学生生源组成呈多元性,使他们在个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互相沟通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职毕业生在社会的认可度上暂时表现为弱势群体,使他们部分学生对未来社会充满恐惧和忧虑。这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了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健康,抗挫能力减弱。据调查,目前高职大约24%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感到紧张,焦虑,会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慢慢发展到自卑而产生心理的失衡,有些学生便产生逃避、放弃甚至轻生的念头。面向复杂的社会变换,这些学生并没有具备面对社会的心理素养,在学校便暂时呈现为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病理状态,继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⑥绩效。
控制归因指的是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及个体对结果和行为的预期控制程度的信念(Skinner.1996)。从理论上来讲,成功归因为个体能力素质强和自身努力的结果,而失败
⑦归因为自身没有付出努力和个体素质能力差的结果。在高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高职学
生的控制理念的归因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出现失败时,往往会把主要原因归于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如教学环境不好,课堂教学不适宜,家长教育不到位等等。经过观察和研究会发现,他们其中很多人在认知上具备追求知识、渴望知识的能力,但在学习的刻苦性(学习持续努力、坚持和充分利用时间)和学习的自觉性(树立学习的目标、把握时间的规律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差。甚至许多学生抱着学习不想太累得想法,认为学习的好坏与就业的影响不大,人生的幸福听天由命等自我松懈的想法,出现知行不协调的严重现象,影响到自身的学习绩效。
三、价值取向与就业观
期望价值论认为行为的发生依赖于人们目标的主观价值。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目标和信念。他们价值观的进步和落后,高尚和渺小取决于人生价值目标的不同。而这些
⑧目标的价值和期望信念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绩效。据调查,高职学生在需求取向上往往把
求知、维持生存、友情需求作为自己的主要取向,而把自尊和家庭的责任放在次要取向。在目标取向上他们主要追求稳定的工作和家庭,追求感官的享受,而对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则持否定的态度,不接受创业、任劳任怨等脚踏实地的生活。在择业取向上,他们则过多的考虑收入、地域等因素,对自我定位、发展等考虑甚少。在价值手段方面,高职学生也对积极进取和努力奋斗表示认同,但在行动上却大多表现为消极退缩,听天由命的做法。在人生评价中,他们多数认为事业成功,拥有幸福的家庭,有知心朋友是最有幸福的事情,并不赞同对
⑨社会贡献,拥有权力是价值大小的标志,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经过研究也发现,学生能力信念的发展会使价值信念产生变化。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产生信心,就会提升这方面的价值信念,继而这些价值信念就会影响期望,继而影响到某个学科或课程的学习动机。
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在选择某一职业时的一种观念、态度、认识及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反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学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对人
⑩才培养的规格、方式产生指导作用,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职业教
育的发展速度迅猛,但由于专业教育的周期性和惯性造成了许多方面调整的相对滞后,包括职业教师的缺乏,教学模式的老套、实训条件的不足等等。这也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由不匹配走向匹配的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劳动者中过度教育”和“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增加,对学生在校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调查中发现除了必备的专业能力之外,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求(表达交流、适应、创新、处理人际关系、计算机应用、合作、外语应用等的能力)则是单位选拔录用的主要观测点。而这些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养成,便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一个基本过程。反之,学生如果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担忧而不思进取,无动于衷,必然会导致自己成长愿望的遗失,失去学习的激情和动机,荒废掉人生能力发展的最佳阶段。
四、培养、激发和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和绩效的对策
1、提高自我内驱力,促进元认知水平的发展
从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确实感兴趣,他(她)便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相关知识,反之则不愿去深入学习或者放到一边。在校期间影响学习动机可能有多种层次和形式,诸如就业、升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提高自我内驱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
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最显著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性。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多一些表扬和赞许,增加学生在钻研探索知识的成就感。②要突出学生一线岗位和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技能型认知差异非常小,理论学习差的实践技能有可能很好。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些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实践场地与实习设备,循序诱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针对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内容、项目设计、分组实践等各个环节注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给他们提供切合自己实际的服务和指导,继而达到整体推进,缩小差距,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绩效的目的。
2、拓宽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促成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在一片高职学生的心理现状令人堪忧的呼声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国家对心理教育也日益重视,各学院都建设有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增开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的课程。但心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与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高职教育者,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具备相应专业的职业心理。对于普高类学生,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应注重职业与职业心理的,引导他们树立敬业爱岗的思想,做好自己从事一线技能人才的思想准备;针对对口类学生,在教育中应使他们认识到中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强化他们的具体角色的过渡。②通过不间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整体性上,我们可以通过讲座、课程、辩论会、名人现身说法、英雄学习等多种方式教育,建立良好的思想氛围;对个别学生可建立心理辅导、座谈、参与一些活动的方式进行渗透式教育,提高其面对压力的自我缓解能力。③注意各个渠道的协同教育。教师无论在课堂、课下都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教育,校正他们的悲观、任性、孤僻、自卑、依赖、自私等不良表现,在学生遇到挫折帮助其分析正确的归因,使他们产生较好的控制信念和积极沟通的想法,释放压力,愉快的面对生活和学习,进而促进学业的进一步发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就业能力的提高
毫无疑问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高校一直很重视高职就业问题,但对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关注不够。几年过去了,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出现了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缺乏,而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供需矛盾。究其原因,反映出了高职学生对自我素质和竞争力评价过高,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职业规划错位,盲目从众等诸多问题。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对于较低层次取向的学生,在强调社会需要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自身价值、尊严的教育,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②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和实惠性的校正和教育。要给学生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价值分析,让他们认清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是学生之本,使其能有效指导、调节自己认知进程,选择积极的学习态度,继而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要从不同方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价值,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就业工作的反馈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学长们经历和成功,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渴望成才的积极心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绩效。
参考文献:
⑪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05-307
⑫马忠林.数学学习论 [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⑬王振宏, 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2 ,32
(1):65-69
⑭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05-307
⑮贺修炎.论加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及培养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3)62 ⑯李世琼.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2,(03)112
⑰苏昊,曹立人.教学中学生动机研究新进展简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01)45
⑱王健.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高教论坛 2008,(02)13
⑲[美]科温顿(Covington ,M.V.).特定环境下的自我价值诱因[M].圣地亚哥:学术出版社,1985.77~113.⑳韩玉芬 费斯威.高职学生学习动力问题 [J].中国高教研究2005,(03)56
第五篇:学习动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
个性化阅读课题总结
张春华
回顾这次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认为是比较满意的。从实践研究层面上看,全组老师以新课标理论为指导,对重点研究专题的上述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宣传、指导层面上看,对全师曾经历了这一研究过程的老师们来说,起到了影响和带动作用,推动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改革。为巩固、深化与宣传研究成果,特作此总结报告。
一、学习动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指出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它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学习动机具有核心意义,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就要关注学习动机,关注它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
1.动机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指学生一种喜好的情绪,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对阅读内容兴趣越高,投入的情感、注意就越多,它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理解与表达。而在阅读中,每一次新的感悟与发现又会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推动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其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深入。
而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与生俱来,激发学习兴趣,就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具有引起学习行为的激活功能,即唤醒或增强学习行为,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兴趣的功能。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动机愈强,阅读兴趣就越高,如,小学生对直观、形象反映性强,教学中,如果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在画面、声音刺激下,更会增强关注的程度,产生了解的需要,从而对画面、声音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产生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利用学习动机,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动机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行为。
①内在动力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推动。
内在动力即学习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如求知欲、好奇心、自尊心等。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当新奇的刺激出现时,人们会引起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决“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来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也来源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知识魅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而学生在阅读中,随着学习的深入,思维的活跃,会不断有新的需求。我们经常在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讲着讲着课,突然有学生说:“老师,我想提个问题。”这正是学生在内部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阅读需要,这种新需求又会激发他不断深入理解,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②外在动机不断促使学生强化阅读行为。
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非常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阅读行为是如何评价的,他们有期待被认可、被肯定的愿望。当得到他人表扬与肯定时,就会激发出他们的成就动机,这种成就动机会激励学生再次努力,引领自我阅读
行为走向更深层次。反之,则会一蹶不振,对阅读失去探索的动力。调查反映有27% 的学生课堂不敢提问,原因是觉得老师没有给予鼓励,比较严厉,不敢问。而较多的学生是因老师态度和蔼,给予积极鼓励,所以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更加活跃。《课标》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好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会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行为的动机。
3.动机可以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因此,阅读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作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具有极强的自主性,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甚至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动态活动中,会调动和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阅读内容作出最为个性的反应。如学习《江姐》,当学生读到江姐忍受敌人的毒刑拷打,宁死不屈时,学生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自己被小小的木刺扎一下都疼得受不了,江姐的手指被敌人钉进竹签子,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敬佩啊!学习《一夜的工作》,学生搜集了周总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品读了文本对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描写,使学生对周总理自然地萌发出敬仰之情,再读文字,感情就会自然投入。阅读中,学生有了这种对知识要求理解与掌握的内驱力,则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建立其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使学生在和文本、和作者的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推动学习的过程,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维,主动去探究。
4.动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总是指向于解决某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产生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活动的动机,推动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并在解读中对文本或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阅读思考问题的设计上,除了进行对“答案惟一”的限定性问题作出判断外,更应设计一些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这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入探究的渴望,为学生思维驰骋提供广阔的空间。比如:教学《鸟的天堂》中,“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炮兵阵地上》中“彭总为什么发火?”“又为什么向团长道歉”的问题,就具有广阔性、深刻性。从学生的交流中,也可看到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交流中,他们萌发出了一个个具有强烈自主意识和浓厚个性色彩的见解。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反映了这一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70%的学生喜欢回答带有扩展性的、想像类的问题。每当涉及此类问题时,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高涨,学生放飞想象力,在标新立异、奇思妙想中找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拓宽了思维的空间。
5.动机可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读者感知文字符号后再进行多种心理活动以理解消化的思维过程。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阅读动机。
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反映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求知需要也多种多样。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于生字词的掌握,有的学生关注于问题的解决,有的学生关
注于自己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提高。这种层次与水平上的需要差异,使学生形成了不同的目标结构。而需要一旦得到满足,目标一旦实现,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把掌握所学内容作为定向的学习目标。这种明确的,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必然会促使学生在阅读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专心志致,具有深厚的自制力与坚强的毅力,从而大大提高阅读的效果。